為什麼古詩中總提到斬樓蘭、破樓蘭,到底樓蘭是哪?

有多大仇,多大恨?為什麼古詩中總提到斬樓蘭、破樓蘭,到底樓蘭是哪?
10 個回答
一往文学
2019-04-20

自古唐詩宋詞裡,有不少關於"斬樓蘭"和"破樓蘭"的詩句,比如"卻將舊斬樓蘭劍,換得黃牛教子孫。"、"要斬樓蘭三尺劍,遺恨琵琶舊語。"、"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功名恥計擒生數,直斬樓蘭報國恩。"、"且掛空齋作琴伴,未須攜去斬樓蘭。",又比如"橫行俱足封侯者,誰斬樓蘭獻未央。"等等,而樓蘭這國家最早在司馬遷的《史記·大宛列傳》中有所記載:"樓蘭、姑師邑有城郭,臨鹽澤(今羅布泊)。"但是在這些古詩詞中大多運用了"斬"、"破"等並不太友好的詞,可見這個國家給漢代時期帶來了許多不愉快的記憶。

據《漢書·傅介子傳》中所記,漢代時期地處西域三十六國之一的樓蘭國,樓蘭是個很小的國家,但位置較為特殊,地處通往西域的要道。而漢武帝在位期間,希望能跟西域交流,以便各國友好往來,而樓蘭因屢次阻礙漢朝使節通往西域,漢武帝曾派兵征服了這個小國。相安無事幾年後,樓蘭老國王去世後,新樓蘭王受匈奴使者的慫恿,背叛了漢朝,多次殺死漢朝前往大宛國的使臣。

漢朝自然不能容忍這麼一個小國對國家造成的損害,於是漢朝準備再次派人征服樓蘭。大將軍霍光派平樂監傅介子出使西域,前往樓蘭,表面上看是來進獻物品,增進兩國友好關係的,實則前往刺殺新樓蘭王,樓蘭王本身是個貪財之人,並未起疑,很喜歡漢代使者進獻的金帛等貴重物品,放鬆警惕,與傅介子一起喝酒,酒醉後,傅介子與王單獨談話,兩個壯士從後面將王刺殺,樓蘭貴人、親近等都逃跑了。

傅介子此時霸氣宣告:"樓蘭王有辜負漢朝之罪,天子派我來殺他,應當另立在漢朝的王弟尉屠耆為王。漢兵將要到了,你們不要亂動,否則,自取滅亡了!"傅介子就斬下樓蘭王的頭,用驛車送到長安朝廷,懸首於北闕下。正因為傅介子如此有勇有謀,立下軍功,漢封傅介子為義陽侯。最終樓蘭再一次被降服,立尉屠耆為樓蘭王,改國名為鄯善,大漢還令他遷都扜泥城(今新疆若羌),斷絕了與匈奴的聯繫。

這樣看來,傅介子就算拿到現在來說,他的勇氣也是值得稱頌的。到了唐代,疆域空前遼闊,唐代大軍到達西域時曾經尋找過樓蘭,可是沒有找到,它從此消失了,只存在於邊塞詩人們的想象之中。唐代詩人詩中的"樓蘭"也並非真實存在的了,而是詩人抒發自己精忠報國的豪情壯志的一種情感體現罷了。之所以在唐宋時期,故事中頻頻出現"樓蘭"一詞,可見並不是真正的與樓蘭對峙,正如辛棄疾在《送劍與傅巖叟》中所提"且掛空齋作琴伴,未須攜去斬樓蘭。"也是泛指侵擾西北地區的一些國家罷了。

為什麼古詩中總提到斬樓蘭、破樓蘭,到底樓蘭是哪?

漢降樓蘭易如反掌,樓蘭消失眾說紛紜

有人說,樓蘭消失於戰爭。局勢動盪,戰亂不斷,就樓蘭國王的兩面派做法,確實國家活得不能太長了,後遭北方強國入侵,樓蘭城破,後被遺棄。當然也有人說,樓蘭衰敗於生態環境的惡化,上游河水被樓蘭居民截斷後改道,導致河流斷流,人們不得不離開樓蘭。不管是由於何種猜測,歷史上的樓蘭古國不復存在,終歸消失在了茫茫的華夏大地一角了。而我覺得不論是環境因素還是人為因素,樓蘭古國的消失也終究是一個國度對自然和社會的索取,一個國度的氣數已盡。

樓蘭古國今何在?遙望舊址憶往昔

我們中原地區知道樓蘭這個地方是從西漢說起的,西漢張騫出使西域,途經樓蘭重鎮,這在司馬遷在《史記》中正確地記載說:"樓蘭、姑師邑有城廓,臨鹽澤(現今是羅布泊)。"這是中國歷史文獻上第一次記載樓蘭城。

而在東晉至唐代,王昌齡詩中所題"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唐軍將樓蘭作為戰鬥目標,說明樓蘭還處於唐代的邊境地區。

為什麼古詩中總提到斬樓蘭、破樓蘭,到底樓蘭是哪?

而自唐代之後,樓蘭就好似從這個世界消失了一般,再無記載。

直到近千年,樓蘭古城部分遺址才漸漸呈現在了人們的眼前。

據考古發現,樓蘭古城的確切地理位置在東經89度55分22秒,北緯40度29分55秒。它佔地面積為10萬8千多平方米,一南一北兩條河流繞城而過,城東則是碧波萬頃的"鹽澤"羅布泊。樓蘭古城位於今天中國新疆巴音郭楞蒙古族自治州若羌縣北境,羅布泊以西,孔雀河道南岸7公里處,整個遺址散佈在羅布泊西岸的雅丹地形之中。

樓蘭古國就是在漢代也不曾輝煌過,只是在《史記》中,有所記載罷了,若是感興趣的,想去觀賞一下樓蘭古國舊址,那也是在斷壁殘垣之間找尋一些往昔的影子罷了(一往文學作者:阿新新新不了)

诗词书院
2019-03-09

經常閱讀我答文的好友,可能會感覺到,我在做答文的時候,會經常提及“意象”這兩個字,並且會利用可用的機會,解釋一些詩詞中的意象。

為什麼古詩中總提到斬樓蘭、破樓蘭,到底樓蘭是哪?

這是因為一直以來,我們都被帶偏了。讀書的時候,老師解釋詩詞時會說:“這個詞的意思是……。”長大後,電視上的教授也是這樣說。其實,意象和詞彙是有區別的。

對詩詞創作有興趣的好友,一定要記下這句話:組成詩句的基本單位是意象,而不是詞彙。

就以題目中的“樓蘭”為例,假如將其作為詞彙來解釋,那其就是一個已經消失的古西域國名, 遺址在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若羌縣境內。

為什麼古詩中總提到斬樓蘭、破樓蘭,到底樓蘭是哪?

中國傳統詩詞的“意象”,可解釋為能投影出一定含意的物象。物象包括景、物、人、事、典等。

在詩詞中,“樓蘭”也是一個源於典故的特定意象,出自《漢書·西域傳上》及《傅介子傳》。是說樓蘭古國在漢代時,位於通向西域的南道上。“因居漢與匈奴之間,常持兩端,或殺漢 使,阻通道。 元鳳四年, 漢遣傅介子斬其王 安歸 ,另立尉屠耆為王,更名為鄯善 。” 傅介子也因此立功封侯。

為什麼古詩中總提到斬樓蘭、破樓蘭,到底樓蘭是哪?

在詩詞中,刺樓蘭,斬樓蘭,破樓蘭,返樓蘭,都護樓蘭返等關鍵詞都是指向此一典故,借用為殺敵立功的意象(事典)。而並非與“樓蘭”有多大的仇。例如:

唐.李白《塞下曲六首》:

願將腰下劍,直為斬樓蘭。

唐.杜甫《暮冬送蘇四郎徯兵曹適桂州》:

盧綰須徵日,樓蘭要斬時。

唐.孟郊《猛將吟》:

擬膾樓蘭肉,蓄怒時未揚。

唐.張九齡《送趙都護赴安西》:

自然來月窟,何用刺樓蘭

“樓蘭”此一意象,在詩詞中很常見,詩例也很多,篇幅所限就不一一列舉了,大家補充吧。

HuiNanHistory
2019-03-08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這首王昌齡的邊塞詩,應該是每個中國人自幼就學習過的千古佳句。那麼,詩中的樓蘭究竟在哪裡呢?

為什麼古詩中總提到斬樓蘭、破樓蘭,到底樓蘭是哪?

根據考古研究,樓蘭應該是在今新疆羅布泊及周邊地區。在漢晉時期,這裡水草豐茂,也是漢朝使者前往西域諸國的門戶之地。

最早確定樓蘭古城位置的人,是瑞典探險家斯文·赫定(Sven Hedin),他在1900年漫遊羅布泊時,發現了震驚中外的樓蘭古城。

隨後,斯文·赫定又在1901年經過精心準備再次進入羅布泊,找到大量的出土文化,包括一些佉盧文的書信、錢幣、陶器,這些考古發現足以確定樓蘭古城的存在。

為什麼古詩中總提到斬樓蘭、破樓蘭,到底樓蘭是哪?

自此以後,各國的考古學家紛沓而至。

例如,那位大家耳熟能詳的英籍匈牙利人斯坦因(Marc Stein),就曾對樓蘭遺址進行了破壞性的發掘。

此外,還有日本人橘瑞超則發現了晉咸和年間的西域長史李柏寫給焉耆王的書信,就是著名的《李柏文書》。當時西域長史的駐所正是樓蘭。

為什麼古詩中總提到斬樓蘭、破樓蘭,到底樓蘭是哪?

總而言之,樓蘭雖然已湮沒於歷史的風沙下,但經過後人的考古,已經能勾勒出那裡曾經的燦爛與輝煌。

仁勇校尉
2019-11-25

兩方面因素,一是漢使傅介子斬樓蘭王的典故,二是樓蘭比較琅琅上口容易押韻。斬樓蘭、破樓蘭表達的不是對樓蘭有多大仇恨,而是用樓蘭表達對外建功立業的願望。

傅介子現在是一位是知名度不高的歷史人物,但他的事蹟極具傳奇性。

為什麼古詩中總提到斬樓蘭、破樓蘭,到底樓蘭是哪?

(傅介子)

樓蘭是一個西域小國,都城位於今天的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縣境內羅布泊西北岸。漢武帝時代,張騫通西域後,漢朝勢力逐漸深入西域,新疆及中亞一帶的西域地區開始納入中國版圖。

西域各國在張騫通西域之前多數臣服於匈奴,漢朝勢力進入西域後,樓蘭、龜茲等西域少數國家在漢朝和匈奴之間反覆無常,首鼠兩端,看風向依附一方,龜茲和樓蘭都曾經殺過漢朝使者。

漢昭帝時代,傅介子請命前往誅殺樓蘭王,震懾西域諸國。傅介子以出使賞賜西域諸國為名,帶領少量隨從前往樓蘭。樓蘭王對傅介子很慢待,不見傅介子,傅介子沒有找到機會。傅介子假裝離開樓蘭,到達樓蘭邊界後,對樓蘭國的翻譯說:“大漢使者帶著金寶錦繡巡迴賞賜西域各國,樓蘭國不來受賞賜的話我就要別的國家了。”翻譯回報樓蘭王后,樓蘭王貪圖財物前來見傅介子。

傅介子舉行宴會招待樓蘭王,並向樓蘭王展示了黃金錦繡等財物,雙方在友好的氣氛下喝酒喝的醉醺醺的。傅介子乘機對樓蘭王說:“大漢天子有機密口信讓我傳給樓蘭王”。樓蘭王信以為真,跟隨傅介子進入漢使營帳,傅介子的兩位隨從立即斬殺樓蘭王。

傅介子持樓蘭王人頭告誡樓蘭國貴族:“樓蘭王有罪於大漢朝,大漢天子派遣我誅殺樓蘭王,立在漢朝的樓蘭國質子為王。漢兵馬上要到了,你們不要輕舉妄動,不然就是滅國的下場”。

樓蘭國貴族被傅介子震懾,竟然無人敢組織力量殺傅介子為樓蘭王報仇。傅介子成功帶著樓蘭王人頭回歸長安。

傅介子孤身入樓蘭殺樓蘭王,不費一兵一卒,達到了為被殺漢使復仇震懾西域諸國的戰略目標。傅介子因為這樁大功,被封為義陽侯。

古詩中的斬樓蘭、破樓蘭等用法,表達的是詩人對傅介子孤身入樓蘭殺樓蘭王偉大功業的羨慕。傅介子以殺樓蘭王封侯,這個典故也表達了詩人對個人前途的渴望。

指动济南
2019-08-15

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這是唐朝詩人王昌齡的作品。近日有網友提問:古詩為什麼總提到斬樓蘭、破樓蘭,為什麼跟樓蘭有這麼大仇、這麼大恨?

1、樓蘭充當匈奴耳目擊殺漢使

據載,樓蘭東距陽關1600裡,距長安6100裡。國家的人口不多,有14100多人,軍隊2912人。雖然軍隊人數不多,但戰力強悍,首領能爭善戰。樓蘭位於現在的羅布泊,是千年古國。

《漢書》稱,樓蘭所處位置多沙、耕地少,人們逐水草而居,只能到附近的國家耕種。境內產玉石,多蘆葦和胡桐、白草等。

為什麼古詩中總提到斬樓蘭、破樓蘭,到底樓蘭是哪?

漢武帝時漢朝與西域各國往來,一年能派出十餘批人。樓蘭地處漢朝與西域交往的必經之路上,無力承擔接待漢朝使者的任務,“攻劫漢使王恢等,又數為匈奴耳目,令其兵遮漢使”,就攻打劫掠了漢使王恢等人,又數次充當匈奴耳目,讓匈奴擊殺漢使。

2、樓蘭在漢朝、匈奴間踩鋼絲

在出使西域漢使的建議下,漢武帝派趙破奴率兵攻打樓蘭,王恢因為之前多數被樓蘭截殺也參與了戰鬥。史載,王恢率輕騎兵700人就攻破樓蘭,俘虜了樓蘭王。樓蘭只好歸降,向漢朝納貢。

匈奴失去樓蘭這個幫手後,就發兵攻打。無奈下,樓蘭王派出一個兒子到匈奴當人質,派出另一個兒子到漢朝當人質。

夾在漢匈之間的樓蘭,只能用這種方法自保,在兩大軍事勢力之間踩鋼絲,以求左右逢源。自古以來這都是弱國、小國的不二法門。當然,如果是在其他朝代這種方法可保樓蘭長久生存,但它遇到了漢朝,遇到了不滅匈奴不罷休的漢武帝。

為什麼古詩中總提到斬樓蘭、破樓蘭,到底樓蘭是哪?

3、樓蘭王因助匈奴被抓到京城

漢武帝晚年時,派出貳師將軍李廣利攻打大宛,匈奴想偷襲漢軍。但因為忌憚漢軍的戰力,不敢明犯,派兵在樓蘭幫助下,專門截殺掉隊的漢兵。

而漢將任文當時正屯兵玉門關,給李廣利做後援,抓獲匈奴兵得知實情,就上報了漢武帝。漢武帝詔令任文突襲樓蘭,抓獲樓蘭王並押送到京城。

樓蘭王解釋所作所為:“小國夾在兩個大國中,如果不兩廂取悅,就不能安全。因此,希望能把國家臣民搬遷到漢朝境內居住。”漢武帝因此原諒了他,送樓蘭王回國,讓他監視匈奴的動靜。

4、樓蘭王繼位被匈奴搶了先

等到樓蘭王死後,樓蘭人到漢朝請求,讓作人質的王子回國繼位。但是,因為這個王子觸犯漢法,已被處以宮刑。因此答覆來人:“你們王子很受皇帝的喜愛,無法送他回國繼位。你們自己立一個新王吧。”樓蘭只好另立了新王。

不久,漢朝又想把王子送回去。同時,樓蘭派人到匈奴請作人質的王子。在這個節骨眼上新樓蘭王又死了,匈奴就搶先一步把手裡的王子送回去,成為樓蘭王。

為什麼古詩中總提到斬樓蘭、破樓蘭,到底樓蘭是哪?

漢朝見狀,只好派使者到樓蘭,命新任樓蘭王來朝見漢武帝。新任樓蘭王的後妻,是他過去的繼母,此時她說:“先王派王子到漢朝沒有回來,你為何還要去?”這個樓蘭王因此回覆漢使:“我新任國王,國內不安寧,後年我會朝見天子。”

5、霍光派出傅介子行刺樓蘭王

《漢書》載,樓蘭在西域的東邊,離漢朝近,因缺乏水草,常給漢使當嚮導,背水擔糧,還常被漢兵搶劫,因此他們認為同漢朝來往沒有好處。加上匈奴施了反問計,樓蘭數次截殺漢使。後來,樓蘭王的弟弟尉屠耆歸降了漢朝,把這些情況做了說明。

樓蘭這種行為被漢朝認為反覆無常,無法長久依靠,截殺漢使、充當匈奴幫手的做法徹底激怒了漢朝,有了誓破樓蘭的決心。

漢昭帝時,大將軍霍光派平樂監傅介子行刺樓蘭王。傅介子一身輕裝,率勇士出發,帶絲綢等物聲稱賞賜於國外。到樓蘭後,騙說樓蘭王是賞賜他的。樓蘭王高興的設宴款待傅介子,大醉後兩名勇士從後面將樓蘭王刺殺,其他樓蘭大臣聞訊都嚇跑了。

6、樓蘭終破,國名改為鄯善

殺掉樓蘭王后,傅介子宣告:“樓蘭王辜負漢朝信任,有罪,天子派我殺了他,現在應立在漢朝的王弟尉屠耆。漢兵大軍就要到了,你們誰敢亂動,就是自取滅亡!”傅介子砍下樓蘭王的頭,送回長安,懸掛於北闕之下。

為什麼古詩中總提到斬樓蘭、破樓蘭,到底樓蘭是哪?

隨後,漢朝立尉屠耆為樓蘭王,國名也改了,叫鄯善,給他刻國王印,把宮女送給他做夫人,百官歡送。

鄯善王則向漢昭帝說:“我在漢朝生活很久了,現在回去,力量單薄,前王還有兒子活著,早晚被他所殺。樓蘭有個伊循城,漢朝可派將軍屯田,讓我有個依靠。”漢昭帝因此答應了他。

“不破樓蘭終不還”,說的正是這樣一段漢朝往事。

圖據網絡,文為指動濟南原創,轉載請註明

非诗
2019-04-28

為什麼古詩中總提到斬樓蘭、破樓蘭,到底樓蘭是哪?
樓蘭,建國於公元前1 7 6年,消亡於公元6 3 0年,歷時8 0 0 多年,戶1500、人口14000,水源充足、物產豐富。其遺址位於塔克拉瑪干大沙漠以東、羅布泊地區的西北部,是西域36國之一,城樓蘭是中國古代通往中、西亞各國的咽喉要道,是古絲綢之路上的貿易站。

《漢書·西域傳》記載,漢武帝為了聯絡大宛諸國,派出了很多使團,一年多達十餘次。當時受匈奴控制的姑師、樓蘭,曾攻擊漢使、盜取財物,漢武帝能容下此等宵小之事?公元前108年,讓趙破率兵數萬,進攻姑師與樓蘭。一個兵力3000人的樓蘭,來不及抵抗就被趙破奴俘了樓蘭王,樓蘭從此臣服大漢。


樓蘭歸順了大漢,匈奴自然受到直接的威脅,更不肯退出西域,於是又派兵攻擊樓蘭,爭奪對絲綢之路的控制。樓蘭王想到了兩面都不得罪的法子,派一個兒子入質匈奴,一個兒子入質漢朝。漢武帝得知後,派玉門關守將引兵逮捕了樓蘭王,並將他押解到長安,嚴詞問責。樓蘭王可憐兮兮地說:“小小國家,在大漢與匈奴之間,不兩屬無以自安,願徙國入居漢地。”


為什麼古詩中總提到斬樓蘭、破樓蘭,到底樓蘭是哪?


早期的絲綢之路,由河西走廊出敦煌向西,至樓蘭後始分為南北兩道,一道向西北通向焉耆、尉犁、龜茲、疏勒,一道向西南可達若羌、且末、精絕、于闐。樓蘭人“負水擔糧,送迎漢使”,來自大月氏、安息、大宛、烏孫、康居的使者經過長途跋涉,也要來這裡補充給養,還有那些頻繁往來的商旅,都得在此停留。


樓蘭王一死,入質匈奴的樓蘭王子回國繼承了王位,樓蘭便開始調轉方向臣服於匈奴,疏遠漢朝,甚至不惜追殺漢使討好匈奴。


公元前77年,漢朝派傅介子率勇士數人前往樓蘭刺殺樓蘭王,而將歸順漢朝的樓蘭王子尉屠耆扶立為王,並將樓蘭改址,樓蘭舊都逐漸成了一個被遺棄的舊址。


東晉後, 中原群雄割據、混戰不休,樓蘭與中原往來斷絕。


到了唐朝, 中原地區的勢力又復強大,唐朝與吐蕃又在樓蘭多次兵戎相見,詩人王昌齡在《從軍行》中曾寫道: “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黃沙百戰穿金甲, 不破樓蘭終不還。”


這足以說明,當時樓蘭還是唐軍的戰略目標。要說仇恨,那不是最主要的,關鍵是咱事之以禮,他卻背後來那麼一刀,噁心人!

為什麼古詩中總提到斬樓蘭、破樓蘭,到底樓蘭是哪?

唐代以後,樓蘭便神祕消失,直到1900年,一個叫斯文.赫定的瑞典人,到中國羅布泊地區探險考察時意外發現了樓蘭的遺址,曾經輝煌的樓蘭古國才再度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

张生全精彩历史
2019-09-08

中國古代寫邊塞的詩歌中,我們經常能看到“斬樓蘭”“破樓蘭”這樣的話。比如:“不破樓蘭終不還”“辭君一夜取樓蘭”“願為腰下劍,直為斬樓蘭”等等。好像與樓蘭有什麼深仇大恨一樣。為什麼古詩中總提到斬樓蘭、破樓蘭,到底樓蘭是哪?

(樓蘭古城復原圖)

當然了,我們也知道,故事中的這種寫法,只是一種借代。是用“樓蘭”來借代所有的北方入侵中原的少數民族。但問題是,為什麼總要以“樓蘭”來借代,而不用別的來借代呢?

一,樓蘭的地理位置極其特殊,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

詩中的“樓蘭”其實指的是“樓蘭古國”。始建於公元前3世紀,是古絲路上,西出陽關的第一站。它西通且末、精絕、拘彌、于闐;北往車師;西北直達焉耆;出東可到敦煌。

當年的樓蘭“使者相望於道”,是古絲綢之路的咽喉要道。因此控制了樓蘭,就佔據了西北的戰略要衝,同時擁有了西域的商業主幹道。

所以,樓蘭古國成為了當時漢匈兩家的必爭之地。

二,樓蘭經常首鼠兩端。

樓蘭是早期西域36國之一,是一個“城廓之國”,有人口14000餘,士兵3000人。在西域諸國中,可算泱泱大國。但與強大的西漢以及匈奴相比,樓蘭實在微不足道。

為求生存,樓蘭經常首鼠兩端,朝秦暮楚。

西漢時期,樓蘭為求自保,分別派遣質子到漢朝和匈奴,向兩邊臣服。且經常充當匈奴的耳目,幫助匈奴人搶劫西漢在古絲路上的商隊和使者。

《漢書》記載:“樓蘭、姑師當道,苦之,攻劫漢使王恢等,又數為匈奴耳目,令其兵遮漢使。”

由此,樓蘭成了西漢的一塊心病。為什麼古詩中總提到斬樓蘭、破樓蘭,到底樓蘭是哪?

(漢武帝雕像)

三,西漢忍無可忍,決心“破樓蘭”。

公元前109年,漢武帝聽從了張騫的建議,派遣大將趙破奴為主帥,王恢為副將,領精兵數萬,攻破了樓蘭城,俘虜了樓蘭王,帶回漢廷。

武帝斥責其為虎作倀,不守信用。樓蘭王回答說:“不兩屬,無以自安。”

意思很明白,樓蘭是小國,夾在漢匈之間,如果不兩邊稱臣,就沒法生存了。

漢武帝體諒其難處,將他放回。此後,樓蘭消停了一段時間。

公元前92年,樓蘭王病逝,要求漢朝放回質子,立為樓蘭新王。但這位質子在漢時屢犯法律,已經被漢廷施以宮刑,成了太監。成了太監,還怎麼回去當王?於是,漢朝拒絕了樓蘭的請求。

樓蘭無奈,只能改立他人為王。可是,新王繼位沒幾年又死了。

匈奴聞訊後,搶在了漢朝的前面,將在匈奴的樓蘭質子送了回去,立為樓蘭王。

漢朝知道後,後悔不迭,於是設法補救。

漢廷派遣使者出使樓蘭,宣旨樓蘭新王入朝覲見,接受皇帝的任命和賞賜。樓蘭王在王后的勸說下,以“剛立為王,需勤勉治國”為由,拒絕了漢朝的要求。

從此,樓蘭舊疾復發,屢次搶奪漢朝商人,出兵攻擊漢使,截斷漢朝前往西域諸國的通道,徹底地倒向了匈奴。為什麼古詩中總提到斬樓蘭、破樓蘭,到底樓蘭是哪?

(霍光劇照)

公元前77年,霍光派遣傅介子執行刺殺樓蘭王的計劃。

傅介子到達樓蘭後,謊稱漢朝將賞賜樓蘭王,邀約其赴宴。

在宴席上,傅介子和樓蘭王推杯換盞,開懷暢飲,待樓蘭王酒醉之際,傅介子命手下的彪悍武士殺死了他,割下其首級。

傅介子隨即向驚慌失措的樓蘭官員傳達了漢朝皇帝的旨意:“樓蘭王不尊上諭,為非作歹,助紂為虐,現已伏法。其餘人等只要歸附大漢,皆既往不咎。”眾人表示願意臣服。

於是,傅介子將投降漢朝的尉屠耆立為新王,賜漢朝宮女為夫人。派遣漢朝官員,帶領士卒數十人,在伊循屯田鎮守,監視樓蘭。

隨後,傅介子將樓蘭更名為鄯善,遷都扞泥城。

從此樓蘭便被漢朝掌控,至公元448年,被北魏消滅。

(參考資料:《漢書》《魏書》)

谈史说事
2019-04-29

樓蘭是古代西域的一個小國,位置在今天新疆的東部,是西域各國中離漢朝最近的一個。由於樓蘭特殊的地理位置,它在漢朝和匈奴爭奪西域的過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為什麼古詩中總提到斬樓蘭、破樓蘭,到底樓蘭是哪?

西漢前期,西域地區是處在匈奴的控制之下的。漢武帝開始反擊匈奴以後,漢軍先後奪取了河套、河西等地區,並深入漠北,重創匈奴主力。匈奴附屬部落紛紛投降漢朝,匈奴王庭遠走漠北, 今內蒙古大部都落入漢朝手中。

匈奴北逃之後,漢匈爭雄的焦點就轉向了西域地區。張騫首次出使西域後,建議漢武帝通過結好烏孫等西域各國來打擊匈奴。

元狩四年(前119年), 漢朝以張騫為中郎將, 帶領 300人出使西域。此次出使雖未能實現與烏孫結盟的目的, 但烏孫派出了幾十人的使團訪問漢朝。他們回國後, 向國王報告了漢朝地域遼闊、人殷物阜的情況, “其國乃益重漢”。不久,大夏、大宛等西域各國的使者也相繼來到長安, “於是西北國始通於漢矣。”

為什麼古詩中總提到斬樓蘭、破樓蘭,到底樓蘭是哪?

為了拉攏西域各國, 漢朝除了頻繁派遣使者和謀求與烏孫政治聯姻以外,主要採取了經濟手段。漢朝希望通過向外國展示大漢的富饒,來使得西域國家心悅誠服,歸附於漢。史載:“是時上方數巡狩海上,乃悉從外國客,大都多人則過, 散財帛以賞賜, 厚具以饒給之, 以覽示漢富厚焉……多聚觀者,行賞賜,酒池肉林,令外國客遍觀各倉庫府藏之積,見漢之廣大,傾駭之。”

但是, 這一策略並未奏效,西域各國不但沒有被漢朝感化,反而是增加了對漢朝財富的貪慾。它們自以為漢朝距離遙遠,漢軍絕無法威脅到自己,便對漢朝十分不恭敬,把漢朝使者當成了“肥羊”,肆意勒索。而對於武力強橫的匈奴,它們則十分畏懼,不僅對匈奴使者恭順異常,殷勤款待,而且時常向匈奴提供情報,搶劫殺害漢朝使者。

為什麼古詩中總提到斬樓蘭、破樓蘭,到底樓蘭是哪?

《史記 大宛列傳》記載:“宛以西,皆自以遠,尚驕恣晏然,未可絀以禮羈縻而使也。自烏孫以西至安息,以近匈奴,匈奴困月氏也,匈奴使持單于一信,則國國傳送食,不敢留苦;及至漢使,非出幣帛不得食,不市畜不得騎用。所以然者,遠漢,而漢多財物,故必市乃得所欲, 然以畏匈奴於漢使焉。”“樓蘭、姑師小國,當空道,攻劫漢使王恢等尤甚”。

樓蘭由於地處西域的最東端,漢朝使者出使西域,樓蘭必定是他們經過的第一個國家,所以匈奴十分注重控制樓蘭,並利用樓蘭來劫殺漢朝使者。

在經濟手段無效後,漢武帝決定使用武力。元封三年(前108年),漢朝將軍趙破奴率七百騎兵攻破樓蘭,俘樓蘭王。為什麼古詩中總提到斬樓蘭、破樓蘭,到底樓蘭是哪?

此後,漢朝和匈奴又圍繞對樓蘭的控制權進行了反覆爭奪,雙方各自扶持親近自己的樓蘭王上臺。公元前92年,漢朝派出傅介子刺殺樓蘭王,再次控制樓蘭,並把樓蘭改為“鄯善”。

到了公元前60年,漢朝正式設立西域都護府,匈奴勢力完全被逐出西域。

為什麼古詩中總提到斬樓蘭、破樓蘭,到底樓蘭是哪?

“樓蘭”在後世人們的記憶裡,成為了漢朝對西域的征服運動的一個象徵,一個符號,所以頻繁出現在古詩裡。這是人們對強漢時代奮發有為,開拓進取的精神的一種追憶。

在下千城
2019-09-28

我特別喜歡一首詞裡面的一句話,原話是: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這是唐代詩人王昌齡的詩,雖然過去了1000多年,但讀起來還是非常有震撼力的。那麼樓蘭到底在哪裡呢?

為什麼古詩中總提到斬樓蘭、破樓蘭,到底樓蘭是哪?

1、樓蘭在新疆

唐代詩詞裡面講道的樓蘭是西域古國的名稱,樓蘭現在已經不存在了,在唐朝滅亡之後就已經沒有了。

如果按照歷史來追溯的話,在漢朝的時候,張謇出使西域的史籍裡面就已經記載過樓蘭這個國家。《漢書》裡面說樓蘭的王城距離漢朝的陽關大約一千六七百里,距離長安大概6000多裡。

如果這麼估算的話,樓蘭大概現在在新疆的巴音郭勒蒙古自治州。現在也已經的確在那個地方發現了古代樓蘭的遺址,大概位置在現在新疆地圖右下角的地方。

為什麼古詩中總提到斬樓蘭、破樓蘭,到底樓蘭是哪?

2、歷史上樓蘭是一個很尷尬的存在

樓蘭的存在就好像被一圈強大的狼所圍著的小綿羊一樣。樓蘭東邊有強大的漢朝。唐朝,北邊有強大的匈奴,在往西南方又有新崛起的波斯帝國(雖然有點遠),樓蘭就是在這麼幾個強大的對手之間來回做牆頭草,也是沒辦法的是。

比如說,在匈奴的支持下,樓蘭曾經殺掉了漢朝的使者,漢武帝一怒之下派兵攻打樓蘭,並且俘獲樓蘭王,樓蘭被迫稱臣納貢。

但又過了幾年,樓蘭變得強大了,又開始依附匈奴,不過在漢武大帝強大的攻勢之下:不破樓蘭終不還,最終還是把樓蘭徹底征服,徹底臣服了漢朝。

為什麼古詩中總提到斬樓蘭、破樓蘭,到底樓蘭是哪?而在此後樓蘭還隱隱約約的存在過一陣,但最後能發現的有記載的年代就是在唐朝後期,再往後基本就不存在了,即使是都城遺址,也被歷史給徹底的消亡、抹平了。所以,最無情的是歲月和時間。


我是千城,就是那個要讀完1000本書、走過1000座城的男人。

歡迎留言說出你的想法。公眾號:千城撩書。一起打開新的世界!

沅汰
2019-09-26

唐詩裡有不少提到“樓蘭”。著名的有“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願將腰下劍,直為斬樓蘭”等。由此可知在唐代,“樓蘭”被視為勁敵。後世還有將“樓蘭”和“突厥”並列為敵的,如“擒頡利,斬樓蘭”。

為什麼古詩中總提到斬樓蘭、破樓蘭,到底樓蘭是哪?

唐詩裡大量提到的“樓蘭”是西域古國的名稱,但實際上“樓蘭”在北魏時期就已經被滅,唐代早就沒有了“樓蘭”。西漢初,張騫出使西域,史籍中開始有了“樓蘭”這個城邦小國的記載。樓蘭是絲綢之路上的要衝,也曾經是中原王朝與匈奴、吐蕃等對抗時在戰略上的必爭之地。

為什麼古詩中總提到斬樓蘭、破樓蘭,到底樓蘭是哪?

據《漢書*西域傳》記載,樓蘭的王城叫“扜泥城”,“去陽關千六百里,去長安六千一百里”。今天考古發現的樓蘭故城在新疆巴音郭楞蒙古族自治州若羌縣北。《西域傳》裡記載“鄯善國,本名樓蘭”,也就是說樓蘭和鄯善是前後傳承的關係。強大時候的鄯善國吞併了精絕、小宛等小國,但最後自己還是在北魏時期被滅國。

為什麼古詩中總提到斬樓蘭、破樓蘭,到底樓蘭是哪?

唐詩宋詞裡大量寫到誓斬樓蘭這樣的內容是為了表達從軍平邊患、建功立業的情懷,以“樓蘭”泛指邊地邦國之患。就好像清代的康熙寫的詩,“洱海昆池道路難,捷書夜半到長安”,其中就以“長安”指代都城。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