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寶藏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
國家寶藏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
國家寶藏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
國家寶藏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
國家寶藏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
國家寶藏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
國家寶藏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
國家寶藏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
國家寶藏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
國家寶藏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
國家寶藏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
國家寶藏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
國風新時代
1/11 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重慶博物館)位於重慶人民大禮堂中軸線上,是一座集“巴渝文化、三峽文化、大後方抗戰文化、統戰文化、移民文化”等的收藏、保護、研究、展示、傳播為一體的綜合性省級博物館。館舍由主館、白鶴梁水下題刻博物館、保衛中國同盟總部(宋慶齡舊居陳列館)、塗山窯遺址四部分組成。
2/11 鎮館之寶:“巫山人”左側下頜骨化石。年代:早更新世,質地:石,褐色的石化牙床、臼齒和上內側門齒。發現於舊石器時代初期的古人類遺址——巫山龍骨坡,它的發現將人類起源的年代向前推進了30萬年左右,為證明人類的始祖為巫山人而非元謀人提供了依據。
3/11 鎮館之寶:青銅鳥形尊,戰國。2002年出土於涪陵小田溪墓地。整體呈鳥形,具有大雁頭、魚嘴、鷹喙鼻、獸耳、鳳冠、鴿身、鴨腳。其體輕、壁薄、中空,鑄造難度高,造型、紋飾精美,是研究巴人的審美情趣、工藝水平和鑄造技術難得的藝術精品。
4/11 鎮館之寶:偏將軍印章,西漢。龜鈕方形金印,六面體,一寸見方。頂上有一吉祥烏龜,刻有“偏將軍印章”五字,屬漢代官印。金質官印流行於漢晉時期,全國共發現26枚,兩漢金印僅存15枚,專家考證這極有可能是三國時駐紮在重慶的趙子龍手下一名副將所用的將軍印。\n
5/11 鎮館之寶:唐寅臨韓熙載夜宴圖卷,明代。五代顧閎中的《韓熙載夜宴圖》,描繪南唐大臣韓熙載因政治失意而與閣僚、歌伎放縱聲色之事,該畫對後世人物繪畫影響頗大, 此卷設色鮮麗華貴,筆觸精細,自唐寅繪此卷後,數百年來為收藏者祕不示人,向不見著錄,今一“醒”驚天下。
6/11 鎮館之寶:青銅三羊尊。出土於巫山縣大昌鎮大寧河畔,該尊是巴人在商文化強烈影響下的一件自制重器,是迄今所見巴人故地最早的一件大型青銅容器,對於研究古代巴人的礦冶技術、文化進程以及與商文化的關係具有重要學術價值。
7/11 鎮館之寶:何朝宗制觀音像,明。觀音臉型飽滿大方,雙目微閉,右手撫膝,左手執如意,胸部飾瓔珞。脊背處有“何朝宗”葫蘆印紋。何朝宗是明代德化窯瓷雕大師,該立像通體施象牙白釉,釉面溫潤如凝脂,手法細膩,線條流暢,衣紋處理有隨風飄拂之感。
8/11 鎮館之寶:江竹筠遺書。近代。寫此書時,江姐愛人彭詠梧已犧牲,而她也在3個月後就義。她對兒子彭雲寫道:“雲兒,盼教踏著父母之足跡,以建設新中國為志,為共產主義奮鬥到底!孩子,決不要嬌養,粗茶淡飯足矣!”信中飽含著一個革命母親對孩子的深切厚愛和殷切希望。
9/11 鎮館之寶:青銅虎鈕錞於,戰國晚期。虎鈕的周圍,分佈著五組圖語:椎髻人面、羽人擊鼓與獨木舟、魚與勾連雲紋、手心紋、神鳥與四蒂紋。1989年夏,該淳于在紅旗水庫洩洪道巨石縫中被發現。錞於是古代打擊樂器,始於春秋時期,是巴文化最具特徵性的青銅樂器。該虎鈕錞於有“錞於王”之譽。圖語對研究巴文化是極為重要的資料。
10/11 鎮館之寶:景雲碑,東漢。灰色細砂岩碑體高1.7米,寬近1米,除中間一道接縫外,其餘均保存完好。碑額正中雕有婦人倚門像,左右為朱雀和兔首人身像,碑側浮雕青龍、白虎。碑上367字隸書碑文清晰可辨。在雲陽舊縣坪遺址中發現。碑文反映了三峽地區的政治、地理、移民等史實,是三峽地區唯一出土的漢碑。
11/11 鎮館之寶:烏楊漢闕,漢魏。為重簷廡殿頂雙子母石闕,石質砂岩,上雕刻有當時生活場景、神話傳說、飛禽走獸。漢闕屬祠廟或陵墓前成雙成對的裝飾性建築物,是我國最早的仿木結構石質裝飾建築,對研究古建築藝術、葬制有重要價值。此為我國目前保存最完整的漢闕。
2018-12-17

更多精彩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