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見清末禁衛軍老照片:皇族組建的一支軍隊,卻為袁世凱做了嫁衣
歷史圖志
1/11
在每個朝代,保衛皇宮,皇帝都是禁衛軍的使命,在清朝,依然是這樣。但是,清朝末年,北洋新軍第一和第六兩鎮的軍隊承擔著宮廷護衛任務,其中唯一的一鎮,也就是第一鎮是維護清朝統治的,而袁世凱的親信統治其餘的六鎮。這樣的情況下,一支誓死效忠清朝統治的禁衛軍由清朝建立來保衛朝廷的安全。這張照片中為1910年,由禁衛軍大臣載濤帶領的軍官出國考察團。
2/11
溥儀登臨帝位之後,監國攝政王由其父擔任,之後他便開始成立禁衛軍。載灃的親弟弟貝勒載濤承擔了這個重擔擔任專司訓練禁衛軍大臣。這張照片中,載濤穿的是禁衛軍的軍裝。
3/11
在1909年2月,載濤帶領禁衛軍的軍官們前往日、美、英、法、德、意、奧、俄等八國考察陸軍部隊,在考察團訪問奧匈帝國時拍下了這張照片。當他們來到美國的西點軍校的時,美國人還問他是不是能夠先剪了辮子從形式上來進行革新。載濤回答說要回去向兄長請教這個問題。回去後,他將這個問題向載灃,也就是當時的攝政王報告了,在載灃的支持下,他不顧一些守舊勢力的極力反對,毅然決然的剪了辮子。
4/11
載濤得到了載灃的支持,於是首先在禁衛軍和“貴胄學堂”之中開始推行剪辮子。這張照片就是身著禁衛軍禮服,頭上已經剪了辮子的禁衛軍的參謀正參領銜田獻章。
5/11
這張照片中是也已經減了辮子禁衛軍軍諮官哈漢章。1909年,哈漢章參加了籌組禁衛軍,9月份,他就被授命為將軍府的總監。次年,他因勞苦功高而被朝廷封賞了二品銜。
6/11
“良弼”以知兵著稱,禁衛軍成立後,他但任第一協統領兼任鑲白旗都統,實際上他負責禁衛軍的統領。辛亥革命後,他被袁世凱奪了軍權後被革命黨人彭家珍炸死。這張照片上就是剪了辮子的“良弼”。
7/11
這張照片是清末騎馬的禁衛軍。當時的禁衛軍軍官和士兵多數是滿族人,其餘的就是一些來自蒙古的騎兵和來自河北、山東的精壯男青年。這樣保證了戰鬥力也同時保證了禁衛軍的忠誠性。
8/11
清廷給禁衛軍配備了當時亞洲國家非常少有的野戰重炮還有數十挺的馬克沁機槍,目的就是為了將他們打造成一支強勁的軍隊。在當時對於清政府來說這樣一支人數接近兩萬的部隊是一副殺手鐗。在禁衛軍成軍,載灃向禁衛軍長官親自授予標旗時拍攝了這張照片。
9/11
這張照片上是在北京德勝門外的教場上舉行的秋操預演。1911年9月,攝政王載灃任命軍諮大臣載濤為“恭代大皇帝親臨閱操大臣”並親自檢閱了禁衛軍。在攝政王載灃親自檢閱禁衛軍的時候拍攝了這張照片。
10/11
1911年10月,載濤穿著禁衛軍的軍裝和一名法軍的武官站在一起,在載濤身後,也是一名禁衛軍的將領。此次為“永平秋操”,目的是為了重新建立高大的國際形象,震懾南方部隊的起義,但是因武昌起義的原因,秋操尚未開始就停辦了。清政府無奈下令委派新軍南下,鎮壓武昌起義。
11/11
辛亥革命之後,袁世凱重新上任,他取消良弼的軍權,派遣馮國璋為禁衛軍的統制。清廷投資巨大辛苦打造的禁衛軍,最終卻為別人所用,整個辛亥革命期間,禁衛軍並未發揮什麼真正的作用。之後清朝滅亡,禁衛軍一直被馮國璋統領, 1914年,禁衛軍被改編為北洋陸軍第十六師這個名號徹底的從歷史上消失了。
2019-09-09
更多精彩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