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農村裡,你見過節儉的人節儉到什麼程度?

10 個回答
科学种菜
2019-05-18

要論我見過最節儉的人,非我們村“肥水不流外人田”夫婦二人莫屬。姑且稱呼他們為李大爺和李大娘吧,李大爺在我們村屬於比較有經濟頭腦的一波人,平時種種地,等糧食下來後就趕著驢車到各個村子去收花生,然後再拉到集市上販賣賺個差價,按理說在農村條件應該相當不錯了,但是在生活中節儉到令人髮指,一個五口之家一壺油能吃一年,買一斤肉能吃上兩月放在李大爺家這都是常事。
在農村裡,你見過節儉的人節儉到什麼程度?

其中最讓大家佩服的是有一次兩人趕集回來,李大爺手裡還捧著一塑料袋土,有好奇心重的就上前問裡面是啥,當時李大爺支支吾吾半天說裡面是柴火垛下面的土,看著不錯挖點回家養花,這事就過去了,巧的是晚上吃過飯大家都坐在外面乘涼,之前問李大爺那人正好看見李大爺把塑料袋裡的土灑到自家自留地,後來被他家二兒子說漏嘴大家才知道咋回事,原來李大爺趕集回來尿急,於是就在路邊用塑料袋裝點土,然後你懂得……,回來後把土灑自家地裡了。源於此事,很小的我就理解了什麼叫做肥水不流外人田,李大爺本人也榮獲全村最長外號。
在農村裡,你見過節儉的人節儉到什麼程度?

也許李大爺也不會想到,因為這件事他家兩個兒子差點沒娶上媳婦,本村的姑娘沒人願意嫁過去,外村的姑娘家人過來打聽後皺著眉頭走了,後來他家兩孩子外出打工才把媳婦領回家,事情的結局也還算圓滿。不知你們身邊有沒有如此節儉的人呢!
在農村裡,你見過節儉的人節儉到什麼程度?

節儉固然是傳統美德,但是過分的節儉就是摳門了,不知道大家認為李大爺這種行為算摳門還是過分節儉,有獨特見解的可以評論區留言大家探討下!

歡迎大家關注☞ 科學種菜☜,本文如有不妥的地方,請大家在評論區多提寶貴意見,希望回答能夠對您有幫助!

瑶乡果农肖大姐
2019-05-17

我一個農村人生活圈子不大,不知道別人節儉到什麼程度,但我知道我的婆婆非常節儉,至於節儉到什麼程度,且聽我細細說來,這幾件事直到現在還記憶猶新。
在農村裡,你見過節儉的人節儉到什麼程度?
第一件事:薄薄的煮菜油

是八七年嫁到婆家的,現在想來都覺得很好笑,婆婆負責在家做一日三餐,我和老公和小姑子三人負責下地幹活,每天我們三人幹活,上午幹到十一點半或者十二點,下午幹到六點,餓了就迫不及待的回家了,回到家扔下工具就是找吃的。
在農村裡,你見過節儉的人節儉到什麼程度?

般婆婆總是已經做好飯菜放在桌上等我們了,所謂的菜也就一個自家的青菜或者鹹菜而已,肉是沒有的,油呢?婆婆會去集市上買斤把肥肉回來,切得薄薄的如指頭般大小一條一條切好,然後放進一個事先洗乾淨了的玻璃瓶裡,每次煮菜的時候就用筷子夾一片出來,待鍋燒紅了就放下去用鍋鏟使勁圧著肥肉在鍋裡轉圈圈,等油出來了肉被榨乾了就把菜倒進鍋裡,這樣經水一煮剛剛榨乾了的肉有胖起來了,所以我們三個人每次吃飯看誰先上桌就把那塊唯一的肉偷偷吃了。

第二件事:中午只能吃剩飯

我們山裡有個習俗,就是女兒出嫁的先天晚上,母親會把如何做個好兒媳婦的道理和經驗合盤托出,目的就是讓女兒去到別人家做個人見人誇的好兒媳,我母親也不例外,我出嫁時整整用哭的方式教了一天一夜的禮數。
在農村裡,你見過節儉的人節儉到什麼程度?
當然到了婆婆家後就現學現賣了,每天清早起來挑水,還搶著做早中飯,開始婆婆也沒說什麼,這樣過了半個月天天如此,婆婆就憋不住了,於是婉言告訴我說:我們這不比你們山裡,你這樣天天一日三餐做飯吃,別人會說你是好吃婆,我們只有早上和晚上才做飯吃的中午只吃剩飯,以後中午就不用做了,吃剩飯就行了。

說實在話,我當時真的很不理解為什麼要吃剩飯,煮了也是吃,剩飯也是吃,煮新鮮的不行嗎?當然這只是心裡嘀咕而已,嘴上沒說,然後我就一直觀察看到底是為什麼。

經過幾天觀察,婆婆是這樣做的,比方一家人一餐要是能吃兩斤米,婆婆就會早上一次煮三斤米,那我們早餐吃掉兩斤的話,剩下一斤的量就中午吃,不夠的話大家相互省著點就可以對付一餐了,這樣原本兩餐要四斤米按這種方法兩餐就只要三斤米了,是不是每天就要節省一斤米了?
在農村裡,你見過節儉的人節儉到什麼程度?

原來如此,這樣節省的例子還有很多,婆婆實在是窮怕了才這麼節儉,實在不能用小氣二字貶低婆婆。

我是果農肖大姐,每天帶你瞭解三農,希望我的回答會得到你的認同,有不同見解的朋友歡迎評論區討論。

农夫也疯狂
2019-05-16

農村的老一輩人,一輩子辛苦操勞,從小就養成了勤儉節約的習慣。即便是現在生活水平提高了,但是依然還是保留著這個優良的傳統。這一點,對於一些經濟條件不好的家庭來說,更為嚴重。這裡農夫來說一下隔壁的王大娘的故事吧!

王大娘有兩個女兒一個兒子,在她還很年輕的時候王大爺就去世了,好不容易才把三個子女拉扯長大。因為在年輕的時候,家中就缺了男主人,而在過去家中沒有勞動力,生活真的很艱難。像很多外面的力氣活,都是需要有男主人幫忙的。何況一個弱女子,既要幹很多的農活,又要照顧三個孩子,生活確實不容易,在平時的生活中是非常節約的。那他一家能節約到什麼程度呢?在農村裡,你見過節儉的人節儉到什麼程度?

當三個子女都長大以後,大女兒很年輕的時候就嫁人了,而二女兒也是很小就出去打工,然後就嫁到外地去了,幾年也不回來一次。唯一的兒子卻不怎麼學好,娶了個廣西的媳婦,但是他整天也不怎麼幹活,就知道打牌賭博,所以媳婦在和他過了幾年之後,生下一兒一女之後就走了,再也沒有回來。男人那裡會帶孩子呢,而且還是一個不愛幹活,喜歡打牌賭博的男人,所以撫養孩子的重任就落到了王大娘的身上。本以為把孩子養大成人之後,就可以安享晚年了,但是女兒一個嫁的不太好,另外一個嫁的太遠,而兒子又沒有出去,一個都指望不上了,並且最讓老人操心的是,還有孫子和孫女要撫養,所以王大娘是恨不得一分錢掰成兩半來用。在農村裡,你見過節儉的人節儉到什麼程度?

在前些年,她家一直都是住著老房子,而近幾年兒子稍微有點錢了,並且借了一些錢,所以也算是勉強蓋了一棟平房,但是卻沒有裝修就住進去了。家中也沒有什麼像樣的電器,唯一的就是一臺電視機,還是以前的老式電視機。這個老婆婆帶著兩個孫子,平時的生活非常的節儉,自家有菜園子,一年四季也難得買上幾回菜吃。而一般買菜了,也多數都是買豆腐,一個月也未必會買一次肉。像家中的電燈都一般捨不得開,電視更是不常開,就相當於是擺設一樣。每天做飯都是使用柴火灶,是捨不得用電飯煲的。在農村裡,你見過節儉的人節儉到什麼程度?

每天在還沒有天黑她家就開始吃晚飯了,吃了飯以後就早早睡覺了,這樣做就是為了省點電。聽別人說,她家一個月的電費也就是幾塊錢,而五十塊錢的電費,居然能用上一年多的時間,實在是讓人難以置信。老人一家三口一個月的生活開支,主要是買點米,一個月差不多也就是100來塊錢,一年一千塊錢的生活費都用不完,實在是讓人難以置信。也是因為平時比較節儉,她的兩個孫子都很能吃。有一次農夫家中辦喜事,她的兩個孫子也來了,那就真的像是幾天沒吃飯以後,在桌子上狼吞虎嚥,一連吃了幾大碗飯。在農村裡,你見過節儉的人節儉到什麼程度?

非常幸運的是,老人的身體和孫子們的身體都很健康,孩子有些都已經七八歲了,聽說還從來沒有打過針,感冒了挺一挺就過去了。

目前村裡已經給王大娘辦了低保戶,但是老人還是很勤儉節約。都60多歲的人了,每天都要早出晚歸的去幹活,因為他知道兒子這一輩子就這樣了,靠他養老是指望不上了,所以只能是趁著自己身體還硬朗,多存點養老錢。

lege1983
2019-05-18

農村慘啊,我是80後,出生於浙江農村(別以為浙江就富),小時候,我們村窮得要命,我家更是窮得要命,不得已父母外出打工,我和姐姐跟著爺爺。給大家說幾個事例:

一、有次在家裡突然尿急,我跑出家門,拉開褲子,對著泥牆就是一泡噓噓,拉噓噓不是有聲音嘛,被爺爺聽到了,爺爺趕出來,說:一泡尿也要拉外面去,家裡沒有馬桶給你拉嗎?用來種菜多好。

二、小時候,因為窮,很少吃肉,一年到頭饞得要命,那時爺爺養了幾隻兔子,是用來拔兔毛賣的,有次,爺爺很神祕的來叫我和姐姐(爺爺住的地方離我家幾十米,大伯家住我家隔壁,跟爺爺關係不好,怕他聽到),我問爺爺什麼事,爺爺輕聲說不要問,走來就是。到他家,香噴噴的兔肉,這輩子都忘不了啊!但你們猜,怎麼會有兔肉吃,原來那隻兔子生病快死了,只能殺了吃了。

三、爺爺經常要上山砍柴,因為砍柴的地方很遠,每次都是早上很早,天沒亮四五點鐘起床做飯,順便會做一兩個油餅帶去,雖然只有很少油,餅裡面也基本是梅乾菜,但是我實在太想吃了,為了吃餅,我小小年紀,10歲左右,就跟著爺爺爬山砍柴去了,腳和肩膀都起水泡了。

四、吃飯的時候,爺爺是不允許我們碗裡剩有飯粒的,必須吃的乾乾淨淨,掉在飯桌上的飯粒也必須撿起來吃掉。過年的一盤肉,半個月吃不完,不是不喜歡吃,是捨不得吃,一次只能吃一兩塊肉,吃到最後都要爛起來了。

我想說,農村也沒人真的喜歡節省,就是窮啊,窮得沒辦法,只能省。爺爺是2003年走的,他苦了一輩子,他希望我考上大學,千萬不要當農民,我做到了,希望爺爺在另一個世界可以安詳歡樂。

酒仙铁拐杨
2019-05-18

農村家庭生孩子多,見過生了七八個孩子的家庭,女人在家帶孩子,一家十來口人就靠男人一個人賺錢養家,不要說節儉,就是能溫飽就不錯了。

我一個親戚家為了生個兒子,一連生了七個女兒,那麼多孩子老婆是不可能出去幹活的了,就他一個人出海捕魚養家餬口,捕魚回來還的下地幹農活,空閒時間就去人家工地幹雜活賺錢,就是這樣拼命的做,一家人也只能填飽肚子。

他是村裡公認的大胃王,白米飯能吃五六碗,這是可以理解的,有一次我在他家吃飯,一大鍋粉條加點秋瓜一下子小孩就吃完了,一點魚和豬肉小孩都不夠吃哪裡有大人的份,所以大人就菜湯摟米飯吃飽就行了。

村裡的豬肉攤是他宗族的人,知道他家經濟條件困難,有時候賣剩一些肉就會便宜的賣給他,其實都是挑剩的肥肉,就是這點便宜豬肉還得經常賒賬,一日三餐就是吃家裡自己種的青菜為主,鹹菜蘿蔔乾倒是家常便飯。

節儉是美德,我們應該提倡節儉,不過有時候更多的是生活所迫不得已而為之。

在農村裡,你見過節儉的人節儉到什麼程度?

一生一世九亩桃树
2019-05-18

農村人,尤其是老一輩的人,吃苦吃怕了。久而久之就養成了節儉的的習慣。但是過分的節儉反而讓人不適應。

在我家前排的衚衕住著我娘。(按輩分排下來的,沒有血緣關係),她就非常節儉,甚至過了頭。

每天我們吃晚飯時,她家才開燈。天已經黑了,都看不見認了。而且只開廚房的燈。一出廚房,立馬關燈。再進來再開。反反覆覆好幾回。我們都以此來判斷她家是不是有人了,是不是開飯了,是不是吃完了。

她家基本上很少熬稀飯,都是炒菜的菜湯剩下來,兌水。提前報數,一點也不多弄。不過,她家兒子回來她才熬稀飯吃。

昨天聊天,還說,過年買的肘子還在冰箱凍著呢,準備來年吃。當時我都震驚了,勸他,該吃吃,別到時候放壞了,更是可惜。她說,哦,沒事,冰箱不停電,肉就壞不了。我也不知道怎麼說了。

電視機📺還是大屁股的那種,據說不出人,能出聲。當收音機用呢,我也不好意思問。

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美德。但是過於節儉有時候也會適得其反。

耕云社
2019-05-17

農村人知道糧食來源不容易,都是在地裡一把汗水辛辛苦苦種出來的,他們是最節儉的人。

要說比較節儉的人,我可以說一下我的奶奶

我從記事時就經常去他那個小院裡玩,屋子裡雖然小,但東西很多。

什麼針線、我姐拿過去的粉筆、簸箕等農具、爺爺喝過的酒瓶、還有已經不能穿的衣服、零碎的布料啥的,有的掛在高粱杆做成的隔斷上,有的放在箱子上。

每次去玩,都能找到好東西,這摸摸,那問問,都是小時候的回憶。在農村裡,你見過節儉的人節儉到什麼程度?

慢慢長大了,也懂事 了。才發現奶奶是多麼的節儉。她那時都80多歲了,四世同堂,子女也聽孝順的,後來問她,衣服還補幹啥,她說那是她結婚時穿過來的。我當時就震驚了,天啊,都幾十年了衣服還在,而且縫縫補補還能穿。

我姑姑給她買過衣服的,她的好多舊衣服總是捨不得扔,爛了就補補,現在看來有的就跟乞丐服一樣。她說子女都不容易,老了穿再好的衣服也沒啥用,就這樣就行了。

不僅是衣服,吃的也是,好多都是放壞掉的,平時還會去撿礦泉水瓶子,積攢起來賣幾塊錢然後讓孫子輩的去買零食。

農村人知道東西來之不易,就會格外的節儉。

不知道你家有這樣的老人沒?

黔世界荣哥
2019-05-18

在農村裡,你見過節儉的人節儉到什麼程度?

在農村裡,你見過節儉的人節儉到什麼程度?

網絡圖片

我見過節儉的人節儉到什麼程度,只能用四個字來形容,吝嗇、變態。我一個熟人,是哪裡的就不說了,免得引起地域歧視,這裡就稱呼他為老高。

我和老高在一起共事半年多,剛認識他時第一印象還不錯,講話輕言細語,挺和善。隨著交往的時間增多,慢慢發現他就是一個超級大變態。

在農村裡,你見過節儉的人節儉到什麼程度?

老高從來不買水,每天上班都要帶一個大號礦泉水瓶,下班時從公司裡裝滿帶回宿舍。這個都能理解,後來他做的一連串事,讓我對他刮目相看。

老高從來不買菸,但是會抽菸,給他發煙他就接著,從來不和我們客氣。一包500克的洗衣粉能用兩個月,洗澡、洗衣服、洗臉、洗腳都是同一個盆,不買沐浴露洗髮水,就一塊香皂。舍友經常發現他用我們的洗髮水,輪著來,今天用小張的,明天用小李的,我們宿舍的人都知道,但是從來沒說破。還有衛生紙,也沒見見他買過,不知道他上廁所怎麼解決的,至今成密。

有一次我遇到他在夜市,他沒看到我,我主動給他打招呼,把他嚇了一跳。他買了一個玉米,邊吃邊走,我給他打招呼時,他急忙把玉米放在身後,很尷尬,然後把吃過的玉米遞給我,問我要不要吃點,哈哈,我一笑而過。

公司沒有食堂,我們都是在外面的飯館解決,也經常遇到他和我在一個飯館吃飯,每一次看到他都是隻點一個素菜,5塊錢,米飯免費,管飽,飯館還免費提供稀飯,隨便吃。

後來有一次我們幾個同事聚餐,飯館老闆娘說你們公司那個老高,來我這裡吃飯,我們從來沒賺過他一分錢,有時候還倒貼,說完我們一起哈哈大笑。

按理說老高家庭條件不錯,沒必要這麼節儉,感覺他這不叫節儉,是吝嗇,小氣。

在農村裡,你見過節儉的人節儉到什麼程度?

網絡圖片

節儉是美德,和吝嗇小氣就一紙之隔,但是有的人節儉過頭了,讓人不舒服,總覺得那不叫節儉,是小氣,吝嗇。

读书旅行茶
2019-05-18

說到節儉這個話題,有一個人,我真的是很想要吐槽一下。

這個人就是我的老公的伯母。

在這之前,我從來沒有見過一個人,可以節儉到這個樣子。

他們家的飯菜,不管放了多久,只要沒有臭掉,就還能吃。爛掉的水果,從來捨不得丟,將那塊爛掉的削掉,然後吃那看起來沒爛的。冰箱裡冷凍的肉可以存放長達一年 。

衣服就更不用說了,以前的人都是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但是她家的衣服,基本上可以穿滿20年,就在不久前還穿著90年代的衣服

裝了東西的塑料袋,不管是裝了肉的還是裝了乾淨燥東西,從來不捨得扔,把它們洗乾淨晒一下,留著用

最誇張的是,有次我看見她把一個墊開水壺的盆裡的水,也一滴不剩地喝進了肚子裡。

我聽人家說,子女買給她穿的衣服,她寧願放著也不拿出來穿,買給他們吃的、用的也大都是放得變質才拿出來用。

我去過他們家裡,他們房間裡面到處堆的滿滿的,尼龍袋、紙殼箱,什麼都有。

其實他們家不缺錢,她老公還是有工作單位的,家裡子女也都混得不錯。

不是說節儉的人怎麼不好,我甚至還很佩服那些很節約、會過日子的人,但是對於老公伯母這種,我真的不敢苟同。


在農村裡,你見過節儉的人節儉到什麼程度?
一格826
2019-05-19

我從小在農村長大,舉幾個例子:

1、上世紀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的時候,我剛上小學,就開始懂得和記得一些事情了。記得我本家的一個爺爺,當時六十多歲,平時生活非常節儉,他家加上兒女共有七口人,但每頓飯定的很嚴格:平時飯食是老三樣:玉米三合面煎餅、玉米地瓜面窩頭、菜粥,乾重體力活的吃煎餅、窩頭,上學的和在家幹家務的只能喝菜粥;所謂的菜:每頓飯鹹菜疙瘩、醃椿芽只上一種。只有過節或有家裡人生日的時候,才炒上一二個菜。而他自己為了體現一家之長,把醃製的鹹雞蛋,用刀一切兩半,每次吃飯時拿下一半,用筷子一點一點的挑著吃,這一半雞蛋可能吃三天,也可能吃五天。小時候不懂事,經常去看他一手端著小酒杯,嘴裡嘖著鹹雞蛋,滿足而享受的樣子.....。實際上他家還真不是生活困難,五個孩子有三個男勞力,在村裡算日子好過的了,就是因為他老人家從小過慣了苦日子,勤儉持家是他的習慣。

2、那時候我們村裡有一個百貨門市部,村裡的王三裡酷愛喝酒,他隔三差五的就到門市部支上五分錢,讓服務員用酒提給他打上一些散酒,再給他一塊鹽粒(當時都是食用粗鹽),鹽就酒幾口喝下去既解了乏,也解了饞,也是我們村的一樁美談。但別人都說,王家並不是窮,而是王三裡會過日子。

3、那時候,秋種最累的活就是人拉耩子播種。在秋種時節,社員都是自帶乾糧在田間地頭吃。生產隊裡為了激勵這些壯勞力,一般中午每人發一塊豆腐乳。韓大棒家裡有三個正上學的兒子,他和媳婦在生產隊勞動,隊裡每次發的豆腐乳他們都捨不得吃,都是拿回家去和孩子們一起分享。一個季節下來分的二十多塊豆腐乳,他們一家能吃上半年多的時間。

4、我們老家有食用白鱗鹹魚的傳統習慣,這種魚的特點一是特鹹、二是很香。那個年代如果誰家能吃上鹹魚,肯定是富足人家。我的一個同學他父親是生產大隊會計,對老人很孝順。他爺爺就是喜歡每天喝點酒,他父親就買點鹹魚讓他爺爺做下酒菜。雖然兒子不缺他的吃喝,但老爺子非常節儉,每次喝酒不超過三盅(一兩),一條魚的四分之一吃了將近半年還沒吃完。我到同學家玩的時候就曾看到他放在八仙桌上的魚盤,盤面佈滿了灰塵.....。

這都是小時候的記憶,也是那個年代真實的故事。應當說,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現在的農村與往日已不可同日而語,希望這種近乎悲壯的節儉故事,在我們的今天不再出現。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