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記者報道張雲雷事件大家怎麼看?為什麼很多網友向新京報表示抗議?你怎麼看?

十二月三日,郭德綱也是發文說,順利完成了巡演活動,但是第二天,事情就找上了德雲社,新京報發文痛批郭德綱的弟子張雲雷。就張雲雷的粉絲拿著熒光棒揮舞儀式,開始了長篇大論。但是對於新京報痛批張雲雷,說張雲雷相聲演員已經轉型為偶像這件事,不少網友還是表示非常的關注。張雲雷遭新京報痛批,竟是因為粉絲拿熒光棒,眾多粉絲表示抗議
10 個回答
相声演义
2018-12-07

新京報批張雲雷一事之所以引起粉絲們的抗議,最主要的原因是言之無物,只針對粉絲拿熒光棒一事纏著不放,實在有點小家子氣,為了黑而黑的意味明顯。作為一家在京城有影響力的報紙,一家新媒體平臺,寫出這麼低劣的文章,實在令人唏噓,現在端著鐵飯碗的媒體人難道也來搶我們這些自媒體的飯碗了嗎?

新京報記者報道張雲雷事件大家怎麼看?為什麼很多網友向新京報表示抗議?你怎麼看?

由於這位新京報的記者並沒有署名,所以我不知道他什麼來歷,不過我個人推斷,應該是對相聲瞭解不多的新人。如果想要批評張雲雷,最起碼也得先全面瞭解一下他,不能僅僅靠一個在微博流傳的視頻就胡編亂造吧?這和那位批評《探清水河》為窯曲的南開教授一樣,為了一己私利,濫用個人和單位影響力,都是令人不齒的行為。

新京報記者報道張雲雷事件大家怎麼看?為什麼很多網友向新京報表示抗議?你怎麼看?

新京報的這位記者錯誤估計了形勢,以為現在的網民都那麼好忽悠呢,帶節奏明顯失敗,絕大多數人並不買他的帳。現在的粉絲戰鬥力很強大的,更何況張雲雷200多萬粉絲呢,再加上不計其數的德雲社粉,這壓力肯定夠新京報頭疼一陣子了。

新京報記者報道張雲雷事件大家怎麼看?為什麼很多網友向新京報表示抗議?你怎麼看?

不過我倒是有點擔心,前不久姜昆剛剛在曲協會議中重提“反三俗”,特別提到不要拿觀眾當擋箭牌;結果新京報批評張雲雷,粉絲們反彈力度很大,正好證實了姜昆的判斷,不知道這是好事還是壞事?說不定還會有更大的風暴等著德雲社呢,真為郭德綱捏一把汗!

黯夜寻欢1
2018-12-08

這幾天被一篇文章刷屏了,文章內容冗長混亂,估計是太痛心疾首義憤填膺,滿眼滿心的不理解不明白,看不懂看不慣,恨不得撒潑打滾地為傳統藝術振臂疾呼,東一榔頭西一斧子,亂揮亂砍,可惜也是為他人做嫁衣裳,文章是火了,不經常聽相聲的讀者也知道這位知名青年相聲演員了,相聲刊登文章的報紙也得到曝光率了,作者姓甚名誰好像沒幾個人記住,就某某某吧!

新京報記者報道張雲雷事件大家怎麼看?為什麼很多網友向新京報表示抗議?你怎麼看?

反正人家在文章裡也說,怕被人肉,怕被網絡暴力,留名估計也是個化名,不知道這是未雨綢繆呢還是膽怯心虛?如果是一篇正常的文藝批評文章,贊同的可以轉發,不贊同的可以反駁,為什麼會有很多人去人肉?去罵人?這得寫成什麼樣,得討人嫌遭人恨,才會變成過街老鼠一般?

新京報記者報道張雲雷事件大家怎麼看?為什麼很多網友向新京報表示抗議?你怎麼看?

人貴自知,無知無畏,就怕在自知和無知之間搖擺,半自知半無畏的特點就是喜歡自以為是地憑空臆斷外,偷換概念地危言聳聽,為了目的不擇手段,汙衊詆譭無所不用,恭喜那位某某某,全中!

給某某某科普一個詞兒吧,他也在文章裡提過,但是含糊帶過,並且和另一個詞兒強行嫁接,您就這麼喜歡串兒嗎?文化其實不需要雜交,只需要融合、傳承與發展。

捧角兒,曲藝界、戲曲界也好,觀眾對喜歡和支持的演員,是捧,是捧角兒,不是追星。

為什麼會捧,是因為觀眾覺得角兒的藝術素養和人格魅力,值得更多的人去了解,去喜歡,是“以賞鑑藝術為動機、以能汲取能量精神為典範”,是覺得這個角兒在他所從事的專業裡,刻苦努力著,為自己所從事的業界傳承傳統且致力於發展,這個角兒得有典範標杆的作用,不然就是再怎麼運作,在怎麼打榜應援,最後也是曇花一現而已。

新京報記者報道張雲雷事件大家怎麼看?為什麼很多網友向新京報表示抗議?你怎麼看?

張雲雷,八九歲開始作科學藝,十二三開始登臺表演,他的紅是厚積薄發,是水到渠成,是耕耘後的收穫,他不是流量小生,他也不需要製造話題,他只是年輕的相聲演員,一直在舞臺上說著傳統相聲,並融入時代與時尚的元素,吸引著越來越多的年輕觀眾關注相聲,關注傳統文化,進而喜歡上相聲這門傳統曲藝形式,喜歡上京劇、評劇、大鼓等傳統曲藝。

新京報記者報道張雲雷事件大家怎麼看?為什麼很多網友向新京報表示抗議?你怎麼看?

尤其現在年輕的觀眾,他們比某某某所能認知的年輕一代不同,他們在優越豐富的物質條件長大,接受過高質量教育,更能感受到祖國的富庶強盛,民族自豪感更強烈,他們對自己民族的文化有著更新的需求。

基於文化自信和人文素養的不斷提升,年輕的觀眾更傾向於不從傳統中汲取養分,發散興趣,也更喜歡充滿國風元素濃郁的藝術形式。

新京報記者報道張雲雷事件大家怎麼看?為什麼很多網友向新京報表示抗議?你怎麼看?

他們走進小園子,走進大劇場,他們來著全國各地,帶著鮮花和禮物,帶著熒光棒,他們聽張雲雷的相聲,酣暢淋漓地笑,他們在返場時與張雲雷一起合唱《探清水河》,合唱《乾坤帶》,合唱《鎖麟囊》,這樣的場面就是捧角兒,就是在儘自己之力傳播傳統文化,吸引著更多的人關注相聲,關注傳統。這樣的觀眾們怎麼三俗了?這樣的張雲雷數祖忘典了?

新京報記者報道張雲雷事件大家怎麼看?為什麼很多網友向新京報表示抗議?你怎麼看?

翻到以前的一些報道,想起方才看到一篇文章的題目,不錯,到底是《關公戰秦瓊》還是《項莊舞劍》?

別說文章是某某某寫的,報社沒有責任為某某某背鍋,如果不是他家編輯審核通過,這篇文章能登出來還真是見鬼了!

也別說某某某的觀點不代表報社的觀點,既然是正經媒體,不是流量平臺,不是不良商家,就不能為了蠅頭小利譁眾取寵不守底線,出了事情就推脫乾淨,如果報社不贊同作者的觀點,就不可能登出來還浪費那麼大版面,不然賣給哪家公司做版廣告,也能收一筆錢,強過不掙錢還得給某某某稿酬不是?

只为相声
2018-12-07

樹大招風!人紅是非多!

小辮兒張雲雷自幼學藝,在相聲事業稍有起色之時,一場意外事故,險些讓他失去了性命!憑藉著過人的堅毅和生命的奇蹟,再一次登上了表演舞臺!

如今的張雲雷,逐步走進了大眾的視野,越來越多的人認識了這一位國風美少年,並有更多人成為了小辮兒的粉絲!因為他們深知,張雲雷一路走來是多麼的不容易。

然而就在這樣的時刻,某報的記者卻公開批評張雲雷的相聲、批判其粉絲的行為。
新京報記者報道張雲雷事件大家怎麼看?為什麼很多網友向新京報表示抗議?你怎麼看?另一個角度,或許這對張雲雷也不一定是壞事!藝人在成名的過程中,一定會或多或少的經歷許多的“磨難”,而正是這些“磨難”卻能讓人變成真正的藝術家!
新京報記者報道張雲雷事件大家怎麼看?為什麼很多網友向新京報表示抗議?你怎麼看?在如今的娛樂圈以及曲藝界,所有的演員藝人都要經歷太多的是是非非。而作為粉絲的觀眾們,更應該理性地看待這次的事件!
新京報記者報道張雲雷事件大家怎麼看?為什麼很多網友向新京報表示抗議?你怎麼看?

支持德雲社,支持張雲雷!不畏流言蜚語,勇敢向前!

颜翔宇律师
2018-12-07

我很累,我不想要所謂的高雅,我只想在空閒時間怎麼舒服怎麼來,新京報,別綁架心累的人了,願意看就看,不願意看就別看,也不是電視節目,也不用換臺,新京報著啥急啊,你真是為了中國傳統文化嗎😊在新京報弄個匿名調查,也許內部都開花了。什麼也別講,別在強姦民意。我是在一個媒體做過多年記者(有記者證的,不知寫文章的人有無記者證?)又轉行做律師的人,真希望看到願意看到的。總比每個電視頻道都沒有減壓的節目強吧。我不會認為作者是誰的朋友,但是利用這一我曾經很喜歡的媒體做這個文章,真是不舒服。妓院也有唱崑曲的,你能把崑曲說是窯曲嗎?柳永的詞很多形成的地方和意境你也知道,你沒看過嗎?大學教授看金瓶梅,難道都是批判著看嗎?太他媽可笑了。

乌去多二
2018-12-07

文章截圖

作為德雲社的一名小粉絲,看到這篇文章標題後立刻就知道文章說的是誰了。待看過文章後,就有點兒哭笑不得了。作為頗有威望的一個媒體,新京報這篇文章詞句通順,前後邏輯合理,滿懷對中國傳統文化、對中國藝術發展的關懷與擔心,其心可憫。但是,整篇文章的立足點卻是薄弱非常,換句話說,就是小題大做,有點兒上綱上線。再用小編的粉絲視角一看,更是沒有事實依據。該文章作者對張雲雷的瞭解僅僅停留在一些表面現象上,對於張雲雷沒有哪怕一丁點兒的深層次瞭解,導致整篇文章缺乏有力的論證。沒有論證,整篇文章的存在也只是用論據博人眼球罷了。

張雲雷謙遜有禮

拋開該文章引用侯寶林大師的語句與貢獻及點評當今娛樂圈的現象等,單說文章對於張雲雷的描述,小編我就能反駁到明天。這裡我只摘取一些極其明顯的錯誤來矯正被誤導讀者對張雲雷的誤解。

1、聽相聲揮舞熒光棒。

這個標題明顯是誤導。即使沒去過張雲雷演出現場,只是在網上看現場視頻也知道,粉絲揮舞熒光棒的行為只在正式演出結束返場之時。用我社角兒的話來說,返場是贈送時間,並不是正式演出。而且該文在第二段也說了“某知名青年相聲演員在演出結束後返場的時候,臺下粉絲一起揮舞綠色熒光棒,”由此表明,文章作者是知道粉絲何時揮舞熒光棒的,所以標題用聽相聲揮舞熒光棒來誤導普通讀者的行為用意不純。

2、“這個場面,把演唱會追星的一套都用在了傳統曲藝上面。更有甚者,此演員參加綜藝節目和到各地演出的時候,粉絲們也會以各種形式應援,其規模和形式不亞於娛樂圈一些偶像明星。”

這句話,作者很巧妙地混淆了概念。首先,粉絲們對於張雲雷的各種應援針對的只是張雲雷本人,並非作者說的傳統曲藝。即使很多粉絲們確實是從張雲雷影響下開始關注並喜歡傳統曲藝,但是用張雲雷來代表傳統曲藝,作為粉絲的我只能表示:對不起,張雲雷目前還沒達到那個高度。我們應援對象只是張雲雷,對於傳統曲藝,張雲雷在盡力傳播,我們在盡力瞭解。除此之外,並無其他。

3、如果聽歌星演唱會,臺下觀眾也都“噓”聲一片會效果如何?

我真的很佩服這個作者,能有如此無厘頭的想法。“籲”聲,是相聲觀眾對於臺上演員所抖包袱的反應及互動,並不是有些人認知的喝倒彩的“噓”。因為相聲演員是以說話的藝術來娛樂觀眾,用大白話說就是用笑話逗你樂,“籲”表示你聽懂了這個包袱,領會了這個樂趣。歌星演唱會,是用音樂藝術來娛樂觀眾,觀眾享受到的是音樂之美,音樂之美是用聽覺去領會的,是感性的,不需要你去跟演員互動才能領會音樂之美。所以,該文作者用演唱會和相聲演出做類比,就好比問你,你都穿棉襖了為什麼還吃米飯?大白話:哪兒都不挨著!

4、相聲表演功力並非爐火純青吧,他所擅長的不過是“說學逗唱”中“學”裡面的學唱,唱的也大都是流行唱法改造過的曲目。其成名作《探清水河》乍聽上去非常清新,有點民謠的味道,但找來傳統版本一聽,就覺得變味了。

首先,不論是郭德綱還是張雲雷本人,包括張雲雷粉絲從沒有說過張雲雷的相聲表演功力爐火純青。所有人都一致表示:張雲雷在相聲上還需要繼續努力。畢竟,他今年才26歲,放在一個普通人身上,才大學畢業3-4年,正在奮鬥迷茫期,到了張雲雷身,為何要把如此重的詞放在他的身上呢?其次,張雲雷確實是擅長唱,但並不單單是學唱。相聲本門的太平歌詞,也是他極擅長的。說句大話,放眼整個相聲界,張雲雷在太平歌詞方面也是能排上名的。即使是在學唱上,張雲雷也不是該作者說的唱的大都是流行唱法改造過的曲目。張雲雷唱流行不錯,但是在演出中,他唱的更多的還是各種傳統曲藝,京評梆曲,墜子大鼓單絃,蓮花落等。就在剛剛結束的天津專場,張雲雷還專門表演了京韻大鼓《百山圖》。該作者用管中規豹的方式來評價一個人,真的是有損《新京報》的形象。

張雲雷表演京韻大鼓

5、那位明星的師傅改編的時候還用的是單絃,到了他這兒直接改吉他了,完全是流行歌的唱法,粉絲們傳唱也起鬨跟風成分多。這種改造,好比一個失敗的基因編輯,原本的優良基因都給過濾掉了。這句話能看出該作者對傳統曲藝的無知。

我請問該作者:什麼叫師父改編的時候用的單絃?請百度一下“單絃”吧!單絃和京劇一樣,是一種曲藝形式,單絃的伴奏樂器叫八角擊節鼓。作為權威媒體,就不要在常識上惹人發笑了。再次,既然都說了是改編,那麼什麼都不變還叫改編嗎?誰規定了小曲兒不能改編成民謠唱法?又有誰規定了傳統曲藝不能用吉他伴奏?對於粉絲是否跟風起鬨,我就不多說了。跟風也罷,起鬨也罷,粉絲就是喜歡張雲雷改編的《探清水河》,就是喜歡張雲雷為粉絲們普及推廣的傳統曲藝。你願意認為是跟風就是跟風吧,我們粉絲願意永遠跟著張雲雷的風。

6、改造經典不意味著迎合觀眾,得有教育意義在,這才是藝術的價值所在。

這句話,我不知道作者是如何想出來的。所謂經典,是被觀眾認為的經典,是被觀眾一直以來都喜歡的才叫經典。沒有觀眾,即使你認為他是經典,那麼他的經典又有什麼意義呢?不迎合觀眾,經典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義。當然,這個迎合,並不是一味什麼人都迎合,而是迎合時代潮流下大部分觀眾的迎合。對於是否有教育意義,郭德綱說的很對:你指望著聽一段相聲就能明白什麼人生道理,那是扯淡!相聲,本身就是娛樂觀眾的一種藝術形式,我想受教育,去看本書,去聽個講座不好嗎?非要上相聲這兒受教育?藝術,他的價值在於傳播美,而不是得有教育意義。

7、何況相聲演員都開始唱歌了,粉絲們就不能揮舞個熒光棒嗎?可以揮舞,但是藝術誰來關注呢。

作者這句話簡直就是赤裸裸的歧視觀眾。敢問:你吃飯的時候一定要只吃飯嗎?你不吃兩口菜嗎?揮舞熒光棒和關注藝術有衝突嗎?難道我揮舞了一次熒光棒,就不會關注藝術了?比如這樣兩種情況:1、觀眾只聽相聲,聽完就算。2、德雲女孩們因為喜歡張雲雷,集體學評劇《乾坤帶》,京劇《鎖麟囊》等傳統戲曲。普通讀者們認為哪種情況更有利於傳播傳統藝術呢?現在戲曲行業的人,通過各種方式都在努力普及推廣傳統藝術,讓更多的年輕人瞭解傳統藝術。而一些人,因為喜歡張雲雷,從而想要追隨他,想要學會他會的一切。雖然出發點不一樣,但是結果卻是很多戲曲人一直致力做的事:讓更多的人瞭解傳統戲曲,這是殊途同歸。

······

真的要認真反駁,那是一天也寫不完的。在這裡,我只用這幾條,希望呼籲代表了社會輿論的媒體們:好好傳播正能量!不要片面的批判,我們要看到事實真相,看到媒體正確的輿論導向。

励志1正能量
2018-12-07

謝邀!

這個問題我已經回答過了。我們村頭廁所放的廁紙都是新京報的報紙,因為沒人看所以蹭熱度。

新京報記者報道張雲雷事件大家怎麼看?為什麼很多網友向新京報表示抗議?你怎麼看?

相聲表演是一門藝術,要求很高,技巧性很強,光靠顏值是不行的,觀眾的眼睛是雪亮的,所以任憑你怎麼黑,觀眾都不會買漲。

新京報記者報道張雲雷事件大家怎麼看?為什麼很多網友向新京報表示抗議?你怎麼看?

相聲是一個老藝術,瞧瞧人家京劇都為了普及出了京歌,崑曲都改成了青春版,為啥?還不是為了更好地普及。

如果這樣看,二爺改編的《探清水河》讓更多的年輕人喜歡上了相聲這門老藝術,讓相聲被更多人喜歡,透過現象看本質,這正是青年人表達自己喜歡的一個方式。

新京報記者報道張雲雷事件大家怎麼看?為什麼很多網友向新京報表示抗議?你怎麼看?

要我說新京報這次就是自取其辱,德雲社成立23年來,風風雨雨,一路走來十分不容易,見識了太多的牛鬼蛇神,不知道“新京報”做了誰的惡犬,來給德雲社,郭德綱的愛徒張雲雷添堵,有人說狗咬了你,你不能咬狗啊,當然不能咬,要用棒子打狗,打死狂犬,人人有責!

最後祝福德雲社越走越好!

新京報記者報道張雲雷事件大家怎麼看?為什麼很多網友向新京報表示抗議?你怎麼看?

水岸青青2
2018-12-07

新京報,

瞎胡鬧,

不找事,

誰知道?

為主流,

帶高帽,

胡說八道挨大炮!

cfxbhy
2018-12-07

71

新京報的這位作者,你去聽過幾場德雲社的相聲?你的批判從哪裡來?你的根據是什麼?傳說?臆想?猜測?一個靠賣藝為生的團體,被別有用心的人頻頻打壓;一個憑本事掙錢納稅的團體,被別有用心的人頻頻道德;一個把傳統藝術推廣到世界的團體,被別有用心的人頻頻質疑;一個把整個行業盤活的團體,被別有用心的人頻頻非主流……我不知道這些人怎麼想,本人出生成長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從沒覺得在這樣一個法治社會,人們連善惡忠奸都辨別不了?德雲社是賣票的,你覺得是糟粕,意志力差,你可以不買票,不進去聽。如果說少兒不宜,那是監護人的責任。一個成年人這點事都做不好,那還叫什麼成年人?更何況,聽德雲社相聲的沒有殺人放火吧?沒有強姦良家婦女吧?沒有雞鳴狗盜吧?

最後說一句:正義不能被代表,因為正義在人民心中,在人民心中站住腳的才叫正義!道德不能被代表,因為道德是人民心中的一杆秤,挑起人心的秤才叫道德!

本人共和國普通平民一枚,僅代表普通民眾說說自己心中拙見,歡迎反三俗,代表正義之士反駁!

編輯

单于George
2018-12-07

新京報 你怎麼看?


新京報記者報道張雲雷事件大家怎麼看?為什麼很多網友向新京報表示抗議?你怎麼看?
呵呵75281805
2018-12-07

為什麼說張雲雷呢?因為他紅!他是老郭親戚!要不是老郭親戚也沒人說他!都怪老郭把相聲說的那麼好、把張雲雷教的那麼好!這小黑胖子看著就討厭


新京報記者報道張雲雷事件大家怎麼看?為什麼很多網友向新京報表示抗議?你怎麼看?
新京報記者報道張雲雷事件大家怎麼看?為什麼很多網友向新京報表示抗議?你怎麼看?
新京報記者報道張雲雷事件大家怎麼看?為什麼很多網友向新京報表示抗議?你怎麼看?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