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權傾朝野的長孫無忌是怎麼死的?

唐朝權傾朝野的長孫無忌是怎麼死的?
2 個回答
用户58872966859
2017-04-07

長孫無忌,是唐初政治舞臺上的一個風雲人物。從李淵開創大唐,到李世民喋血宮門,再到李治順利接班,每一個關口都承載著長孫無忌的智慧、謀略和心血。長孫無忌對大唐可謂忠心耿耿,始終不渝;同樣,李唐前三任皇帝也對他代代禮遇,寵眷甚隆。李淵在位時,封其為齊國公,後徙趙國公;李世民臨死前,還對大臣們說“我有天下,無忌力也”;李治即位後,封其為太尉,同中書門下三品。然而,到了公元659年,也就是李治當上皇帝的第十個年頭,長孫無忌卻因“謀反”罪被削職流放,三個月後被逼自縊身亡。

唐朝權傾朝野的長孫無忌是怎麼死的?

長孫無忌出身於河南長孫氏,自幼被舅父高士廉撫養成人,與唐太宗是布衣之交,後又結為姻親。唐高祖起兵後,無忌前往投奔,並隨太宗征戰,成為其心腹謀臣,後參與策劃玄武門事變。

貞觀年間,無忌歷任左武侯大將軍、吏部尚書、尚書右僕射、司空、司徒、侍中、中書令,封趙國公,在凌煙閣功臣中位列第一。他在立儲之爭時支持高宗,後被任為顧命大臣,授太尉、同中書門下三品。長孫無忌以元舅的身份輔政,每有進言,唐高宗都優先採納。

唐朝權傾朝野的長孫無忌是怎麼死的?

然而在廢除王皇后這件事上,二人卻有了分歧。

公元654年,唐高宗欲廢黜王皇后,立武昭儀(武則天)為皇后。他擔心大臣不從,便與武則天到長孫無忌家中飲宴,賞賜金寶繒錦十車,又任命無忌的三個庶子為朝散大夫,並以皇后無子來暗示無忌。長孫無忌卻假裝不明白高宗的意思,顧左右而言他。高宗怏怏而歸。後來,武則天的母親楊氏多次到長孫無忌家中請求,禮部尚書許敬宗也加以勸說,但都被無忌正色拒絕。

公元655年,高宗又召長孫無忌、李勣、于志寧、褚遂良等人入內殿,徵求他們對改立皇后的意見。李勣採取明哲保身的態度,藉口有病,根本沒有入內。于志寧膽小怕事,不明確表態;褚遂良、長孫無忌堅決反對。勿庸置疑,高宗要改立皇后,必須採取果斷措施。

公元655年十月,高宗不再考慮元老派的反對,下詔廢王皇后,十一月立武則天為後,皇后正式易人。

唐朝權傾朝野的長孫無忌是怎麼死的?

公元659年,許敬宗指使人向高宗呈奏密章,稱監察御史李巢勾結長孫無忌,圖謀造反。唐高宗便命許敬宗與侍中辛茂將一同審查。許敬宗奏道:“長孫無忌謀反已露苗頭,我擔心他知道事情暴露,會採取緊急措施,號召同黨,必成大患。希望陛下能果斷處理,儘快拘捕。”

唐高宗哭道:“我怎忍心給舅舅判罪,後代史官會怎麼看待我?”許敬宗舉漢文帝殺舅父薄昭,天下以為明主之例,寬慰高宗,又引“當斷不斷,反受其亂”的古訓,催促其下決心。唐高宗也不與長孫無忌對質,便下詔削去他的官職和封邑,流徙黔州,並讓沿途州府發兵護送。長孫無忌的兒子都被罷官除名,流放嶺南。

同年七月,唐高宗又讓李勣、許敬宗複審長孫無忌謀反案,許敬宗命中書舍人袁公瑜到黔州審訊無忌謀反罪狀。袁公瑜一到黔州,便逼令長孫無忌自縊。長孫無忌死後,家產被抄沒,近支親屬都被流放嶺南為奴婢。

唐朝權傾朝野的長孫無忌是怎麼死的?

長孫無忌這棵大樹一倒,關隴集團許多元老派人物都受到株連。從此以後,高宗在政治上不再受人制約,一切都自作主張。

高宗廢王立武,改換皇后的問題,已超出了皇帝家務事的範圍。褚遂良堅決反對的理由,是“皇后名家,先帝為陛下所娶”。輕易廢后,即是“違先帝之命”,即使“欲易皇后,伏請妙擇天下令族,何必武氏”。王皇后出身名門大族,武氏出身低微。這種門第觀念,反映著士族官僚與庶族官僚的矛盾。士族地主勢力的沒落,庶族地主勢力的上升,是南北朝後期以來的歷史潮流。高宗敢冒“違先帝之命”的風險,打破士族勢力的威脅,直接掌握政權,正是他不願任人擺佈,敢作敢為的具體表現。昏懦的皇帝是不可能有這種膽量和作為的。

三朝元老就這樣在政治鬥爭中犧牲,血緣關係還是沒有皇權重要。不過任何人一旦凌駕於皇帝之上,確實是不會有好下場的。

用户58872966859
2017-04-07

在初唐的諸位大臣當中,長孫無忌是個特殊人類,論文不如房杜,論武不及李靖,論貴不如李孝恭,卻名列凌煙閣二十四功臣第一名。

唐朝權傾朝野的長孫無忌是怎麼死的?

長孫無忌之發跡,起自玄武門之變。此前,他不過是秦王府的一個幕僚,而在玄武門之變後,很快被任命為吏部尚書,不久又擔任尚書右僕射,成為貞觀朝的首席宰相,爵封齊國公。

那年,長孫無忌才33歲。這樣的火箭式升官過程,多少有些不光彩,難道就因為他是唐太宗的大舅子?

唐朝權傾朝野的長孫無忌是怎麼死的?

撥開歷史的迷霧,我們可以發現,長孫無忌之所以很快進入唐朝權力中樞,除了因為他是是玄武門之變的主要發動者之一,還至少有以下原因:

1、長孫無忌文武全才,出將入相。全唐詩裡有他的詩,還有一篇《唐律疏議》奠定法制唐朝的基礎,這是文;平羅藝,打朝鮮,長孫無忌還是個能帶兵的將軍。在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中,只有長孫無忌能做到文武全面發展,其他人雖有出將入相之名(如李靖,李績),卻無之實。

唐朝權傾朝野的長孫無忌是怎麼死的?

2、長孫無忌為人謙謹,能進能退。從貞觀元年到顯慶四年,在32年的時間裡,長孫無忌一直身處大唐權力中樞,把唐朝最高一級的三師,三公,三省官當了個遍。貞觀11年,唐太宗要封他為世襲刺史,被上表婉拒;貞觀20年,辭太子太師之職。長孫無忌的位置,到了傳說中賞無可賞的地步,只好經常辭一辭讓一讓,好讓唐太宗處置自己留個尺度。他這樣的高風亮節,獲得了朝野的一致讚許,更長期被唐太宗信任倚重。

以親戚關係說長孫無忌和唐太宗的,太不靠譜,你覺得殺兄弟侄子的李世民,內心裡真的會在乎什麼親戚關係麼?我相信如果長孫無忌不謹慎不謙虛,很快就會被唐太宗疏遠的,再親都沒用。何況,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中,和李世民有親戚關係的,至少有四位之多。

唐朝權傾朝野的長孫無忌是怎麼死的?

長孫無忌影視形象

我覺得長孫無忌之所以聖眷不衰,還有一個深層原因--------他是貞觀,永徽年間,關隴貴族在唐朝政權的代理人,這個身份,比什麼大舅子,玄武門之變謀劃者,都好使。

關隴貴族集團是魏晉南北朝最後一個士族大集團,以西魏時期的八柱國,十二大將軍起始,在西魏,北周,隋,唐四朝長盛不衰,無論朝代如何更迭,他們都能保有富貴,左右朝局。可以說,沒有他們的支持,皇帝的位置都坐不穩。

唐朝權傾朝野的長孫無忌是怎麼死的?

西魏到唐朝皇帝的血緣關係

隋文帝楊堅,唐高祖李淵,都曾是這個集團的代理人物,但一旦坐上皇帝寶座,呼風喚雨的時候,就會覺得這些老貴族礙手礙腳,於是在表面合作的同時,開始在私底下進行各種暗鬥。

隋煬帝的科舉制度,正是在這種大背景下產生,通過人才制度的改革,讓更多的新鮮血液充實到政權管理當中,逐漸改變關隴集團一家獨大的局面。隋煬帝后期不斷提拔南方新興士族,而壓垮隋朝的最後一根稻草----江都事變,根本原因就在於關隴集團和南方新興士族勢力之間不可協調的矛盾。

唐朝權傾朝野的長孫無忌是怎麼死的?

西魏八柱國之一獨孤信煤精石印

到了唐朝,關隴勢力依舊不可小視,以凌煙閣二十四功臣為例,房玄齡,杜如晦,李靖,高士廉,長孫順德,屈突通,唐儉,殷開山(唐三藏的姥爺)等人,都是關隴背景,排名靠前,平日裡同氣連枝,結成政治同盟,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明白了關隴集團的能量,也就明白,像李績,秦瓊這樣的山東南方出身的將軍,為什麼排名倒數了。和隋唐演義中所描述的不一樣,這兩位根本不在人家的圈子裡。

唐朝權傾朝野的長孫無忌是怎麼死的?

李世績即徐茂公的影視形象

長孫無忌在太宗,高宗兩朝的位高權重,讓他成為關隴勢力的領軍人物,無形中威脅到了皇權。在太宗時期,由於兩人關係融洽,合作愉快。但到了高宗時期,長孫無忌還仗著關隴勢力,以顧命大臣的身份,對朝政指手畫腳,就有些惹人厭了。

可以想見,雖然唐高宗是長孫無忌擁立的,但唐高宗並不喜歡這個舅舅。合作不愉快,什麼舅舅,重臣都是浮雲,在唐高宗眼裡,長孫無忌就是董卓,曹操一樣的權臣。

唐朝權傾朝野的長孫無忌是怎麼死的?

唐高宗,武則天影視形象

所以才有了在廢黜王皇后,立武氏為後兩件事情上,長孫無忌和唐高宗的劍拔弩張。路線鬥爭都是表面的,權力鬥爭才是真實的,在這兩件事上,以長孫無忌為代表的關隴集團,不願意同為關隴出身的王皇后被廢,所以才極力阻攔,後來有人說長孫無忌反對武則天為後是因為看穿了她的野心,實乃膚淺之見。之前唐高宗拉著武則天到長孫無忌那說好話,賜長孫無忌三個兒子爵位,就想讓長孫無忌支持一下,可長孫無忌根本不給皇帝面子。

值得玩味的是,在這兩件事情上,山東貴族代表人物李績均站在了皇帝的立場上。有了李績等新興勢力的支持,唐高宗的廢后,立後事宜才得以順利進行。

唐朝權傾朝野的長孫無忌是怎麼死的?

李世績即徐茂公的影視形象

立後事件之後,關隴貴族被全面打壓,許敬宗在武后授意下,構陷長孫無忌謀反。唐高宗聽說以後,假裝表示惋惜,然後就下令將長孫無忌撤職查辦流放黔州,連面見解釋的機會都不給。流放了還不解恨,唐高宗又命令李績,許敬宗複審長孫無忌謀反案,許敬宗命中書舍人袁公瑜到黔州審訊無忌謀反罪狀。袁公瑜一到黔州,便逼令長孫無忌自縊。

這一年是公元659年,長孫無忌65歲。

唐朝權傾朝野的長孫無忌是怎麼死的?

開科取士

長孫無忌之死,是初唐歷史上一件有里程碑意義的大事件,比唐太宗之死歷史意義都大。從此,關隴貴族徹底退出歷史舞臺,士族政治的影響越來越弱,科舉制度得到鞏固加強,客觀上疏通了普通平民上升到社會高層的渠道,唐朝的人事格局為之煥然一新。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