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在二戰中日軍不敢和蘇軍拼刺刀?

10 個回答
大国布衣
2019-03-17

在二戰中沒有小鬼子不敢做的事,他們不是不敢,只是沒這個機會,蘇軍壓根不給日軍拼刺刀的機會。為何在二戰中日軍不敢和蘇軍拼刺刀?

日軍拼刺刀吊打東亞各國

二戰時,日本陸軍的裝備僅三八式栓動步槍、歪把子、九二重機槍、擲彈筒、九二步兵炮等,這樣的裝備對付東亞一批農業國家,確實很有優勢。為何在二戰中日軍不敢和蘇軍拼刺刀?

小鬼子的戰術也很簡單,九二步兵炮一頓轟,擲彈筒炸掉對方的機槍,然後重機槍掩護步兵前進,這些步兵口喊萬歲,然後衝鋒拼刺刀,這樣的戰術吊打東亞國家屢試不爽。

東亞國家的軍事裝備實在太差,日軍的三八大蓋在蘇美兩國眼裡就是批垃圾貨,可在東亞國家的眼中就是一堆的寶貝,這些國家連機槍和榴彈炮都缺少,更別說那些坦克了。

被火力壓制無法拼刺刀

但是,隨著戰爭進入白熱化和戰場的轉移,日本的對手不在是那些武器裝備落後的農業國家,而是蘇軍和美軍。此時,日軍面對都是卡賓槍、半自動步槍、衝鋒槍等比他們更先進的武器,在這樣的火力下,日本對東亞各國的優勢在蘇軍面前沒有任何效果,蘇軍的火力完全壓著日軍打。為何在二戰中日軍不敢和蘇軍拼刺刀?

日軍的老戰術,衝鋒拼刺刀,碰到了蘇軍的強大火力壓制,基本上步兵還沒衝到對方面前就被擊殺,壓根就沒有拼刺刀的機會。

此外,美軍對於日軍的拼刺刀也有一套方法,他們的大兵身上都裝備有M1911手槍,在如此近的距離內,對付衝鋒的日軍效果非常的好,這樣一場戰鬥下來,日軍的傷亡非常的大,吃過虧後的日軍至此就不敢貿然發動衝鋒拼刺刀了。

蘇美兩國在前期剛跟日軍交手時吃過夜戰、近戰、肉搏、白刃戰的虧,為了針對日軍的戰術,蘇美兩軍採用了火力覆蓋,陣地兩側重機槍掩護,美軍還為大兵們每人裝備了M1911手槍,以專用於對付衝鋒過來企圖展開白刃戰的日軍。畢竟日軍的拼刺刀在二戰時是首屈一指的。為何在二戰中日軍不敢和蘇軍拼刺刀?

面對蘇美兩國專門擬定對付衝鋒拼刺刀的戰術,日軍在吃過幾次虧後,也不敢喊萬歲衝鋒了。

關於拼刺刀

拼刺刀這個問題,在抗日戰爭中,我國烈士經常與鬼子近戰交鋒,從健在的抗戰老兵口中就經常提到鬼子的厲害。

抗戰時期,有次小規模戰鬥,雙方都衝鋒拼刺刀,三個人對付一個落單的鬼子。其中一人上去一刺,立馬就被鬼子挑開,然後迅速往我方士兵腿上一刺,就是一個對穿,從此這個腿就瘸了,鬼子的刺刀技術確實厲害。為何在二戰中日軍不敢和蘇軍拼刺刀?

日軍從入伍服役開始就會學習拼刺刀技術,對於刺刀搏鬥經驗豐富,在佔領各國後他們甚至拿活人訓練,以熟悉如何有效的刺入對方關鍵部位造成嚴重傷亡。

老兵說,能與刺刀抗衡的還是當時的紅纓槍比較好用。

历来现实
2019-04-21

為何二戰中日軍不敢和蘇軍拼刺刀? 要是能獲得與蘇軍拼刺刀的機會,他們做夢都會笑醒。

真相永遠只有一個,要知道在拼刺刀方面,日軍可是首屈一指的專家,在這方面美蘇都自愧不如,根本不存在什麼害怕,相反日軍反而十分樂衷於拼刺刀。
為何在二戰中日軍不敢和蘇軍拼刺刀?

為什麼呢?整個二戰期間,日軍生產了680萬把刺刀,光看這刺刀數量就該明白,日本對刺刀的熱衷在世界上絕對都排得上號。

日本的三八大蓋,槍身全長127.6釐米,再加上30式單刃刺刀後就可達166.3釐米,比日軍士兵平均高度還要高上一大截。這種長槍管的設計思路,除了謀求子彈射程遠,另外就是可以在刺刀戰中彌補日軍身高缺陷。

日本男子從小就要接受各種拼刺訓練,把它當做重要考核目標。日軍如此熱衷拼刺刀,根本的原因還是窮,捨不得用子彈解決問題。

你可能會在各種電視劇看到日軍和我國八路軍,新四軍拼刺刀。可是為什麼沒聽到過蘇軍和他們拼刺刀的新聞呢?
為何在二戰中日軍不敢和蘇軍拼刺刀?

既然日軍有這麼強大的白刃戰能力為何不與蘇軍拼刺刀呢?

他們也想啊,可關鍵是對方不給機會啊。蘇聯軍隊大部分時間內,可不存在缺子彈的問題。

自古以來日軍就有崇尚武士道精神的習慣,覺得近身搏鬥才是士兵英勇的體現,並且宣稱,不會拼刺刀的士兵不是一個好士兵。因為武士道精神的支撐,日軍近距離拼殺完全視死如歸,試想一下,你有一個分分鐘敢給你切腹自盡的經過充分拼刺訓練的對手端著166釐米的刺刀衝上來,你不害怕?

對自己狠,對敵人更狠就是日軍的作戰態度。 蘇軍也不是沒和日軍小規模嘗試過拼過刺刀,他們想著自己人高馬大還怕那平均身高不足160的日本兵?

可是拼完後,他們就後悔了,本來與生俱來的身高優勢,在日軍刺刀面前都不值一提,沒辦法,誰讓人家接受過系統化的訓練呢。
為何在二戰中日軍不敢和蘇軍拼刺刀?

日蘇曾在張鼓峰幹過一場,戰爭結束後雙方統計了各方傷亡人數。

被槍彈殺傷:蘇軍869人,日軍323人,交換率2.7:1。

被彈片殺傷:蘇軍1498人,日軍572人,交換率2.6:1。

到這兒,你可能會說還好啊,傷亡比率還沒拉開,畢竟當時蘇聯的武器準備還沒跟上來,可以表示理解。但是,接下來的數據就會讓你吃驚。

被冷兵器殺傷:蘇軍110人,日軍4人,交換率28:1,看看這數字,就知道日軍刺刀的厲害,管你人高馬大,照樣一槍挑翻你。

到後來獲得美國援助,蘇軍武器裝備鳥槍換炮之後,遠遠看見日軍就一頓槍林彈雨的招呼過去,根本不給日軍近距離接觸的機會,實在是被他們那種刺刀捅怕了。

拼刺刀的前提就是你要衝到對方的面前,且對方沒有合適的作戰武器,只能選擇和你白刃相接。 在二戰的後期,因為知曉了日軍刺刀的厲害,在1945年德軍投降後,蘇軍直接出動坦克群在東北平原一路高歌猛進,一點機會都不給關東軍。

任你武功再高,我照樣一槍撂倒。都是熱武器時代了,誰還跟你玩十八般兵器啊。

所以,板載衝鋒對陣烏拉衝鋒,直接單挑,烏拉是吃虧的。

蘇軍配備的衝鋒槍在日軍中彷彿就是割草機般的存在,大片大片的日軍被收割被壓制。況且日軍和蘇軍交手又主要是在北方平原地區,來再多的日軍也不怕,無非也就是多幾輪掃射,日本人基本上沒有和蘇軍拼刺刀的機會。

日本人拼刺刀技術,也就只有在稍微比他弱小的中國面前,才能發揮出白刃戰的厲害,要是在抗日戰爭中,我們中國軍隊也有美蘇的裝備,誰又願意和日軍拼刺刀呢?
為何在二戰中日軍不敢和蘇軍拼刺刀?

中國軍隊對日軍都是採取以多換少的打法,每一場戰爭後,不知埋藏了多少錚錚鐵骨。在此,向那些不懼生死、保家衛國的抗戰英烈們致以崇高的敬意。

野史也是史
2019-01-16

不是不敢,而是沒機會。

日本在二戰時拼刺技術他若說第二,我認為沒人敢說第一。

二戰中,有兩個國家的軍隊最喜歡拼刺刀,分別是中國和日本。中國軍隊是因為彈藥匱乏無奈採取近身肉搏,但日本人是打心底的號這一口。你說日軍不敢和蘇軍拼刺刀,這明顯與事實不符。

為何在二戰中日軍不敢和蘇軍拼刺刀?

二戰時,蘇軍使用的PPS衝鋒槍每分鐘可射出800發子彈,在百米內的近戰中對付人海戰術,堪稱“大殺器”。日軍在這種情況下還非要拼刺刀,那肯定是腦袋發熱。二戰時,在日軍與蘇軍僅有的一次白刃戰中,蘇軍需要28個人才能收拾一個日軍。

1938年6月,蘇軍突然佔領了張鼓峰,並在山上修築了工事,這時正值日軍攻打中國漢口的前夕,為了避免與蘇軍的發生衝突,日軍讓三名軍人化裝成朝鮮農民到張鼓峰附近偵查,結果指揮官鬆島被擊斃,其餘兩人逃跑。事態升級。

為何在二戰中日軍不敢和蘇軍拼刺刀?

7月30日夜,日軍對張鼓峰發動突襲,次日凌晨佔領張鼓峰。蘇軍於當天,在炮兵和航空兵的掩護下對日軍狂轟濫炸,並且在地面對日軍發動進攻。戰事僵持到8月10日,雙方簽訂了停戰協議,蘇聯控制了張鼓峰。

在張鼓峰戰鬥中,蘇軍死傷2752人,日軍傷亡914人。其中蘇軍被冷兵器所殺110人,日軍為4人,交換率28:1。也就是說,在此次白刃戰中,日軍用一人能換取蘇軍28人的生命,可見日軍在二戰時的拼刺技術可以說是頂級水平。可惜在二戰後期,無論是美軍還是蘇軍都裝備了衝鋒槍,都不會給日本人拼刺刀的機會了。

為何在二戰中日軍不敢和蘇軍拼刺刀?

要說起白刃戰,其實在二戰之前,俄軍白刃戰的水平是相當的高,我覺得不低於日軍在二戰時的水平。熟悉軍史的人都知道俄羅斯蘇沃洛夫將軍那句名言:子彈是笨蛋,刺刀是好漢!俄羅斯軍隊自帝國時期就特別注重近戰,這主要是因為俄羅斯帝國長期以來火力不佔優勢的緣故。

俄羅斯的軍事工業技術長期落後於歐洲很多國家,所以俄羅斯的槍械水平質量很差。蘇沃洛夫將軍時代,就連英、法這樣的軍事強國的槍械技術都存在一些不足。當時的滑膛槍精度差、射速低,裝填速度也慢,所以當時的戰法是排槍槍斃戰術。軍隊組成線列陣排槍,靠子彈牆形成殺傷,幾輪之後就轉入殘酷的肉搏戰。

為何在二戰中日軍不敢和蘇軍拼刺刀?

俄軍的槍械質量就更差了,經常性卡殼,這就造成俄軍歷來將白刃戰視為制勝的法寶。拿破崙侵俄戰爭、克里米亞戰爭、中俄戰爭、日俄戰爭,甚至一戰,俄軍經常性的使用白刃突擊,這時期的俄軍白刃戰水平在全世界也難覓對手。

當年拿破崙東征,庫圖佐夫將軍多次依靠白刃戰打敗法軍,日俄戰爭時期,三四個日本兵才能拼死一個俄國兵,清軍面對俄軍白刃突擊基本上一觸即潰,英、法、土聯軍在克里米亞也曾讓俄軍白刃戰擊潰。所以俄羅斯帝國時期俄軍的白刃戰能力極強。

為何在二戰中日軍不敢和蘇軍拼刺刀?

一戰之結束後,蘇聯學習西方重視火力,加之後來蘇聯重工業實力的大幅度提升,蘇軍的白刃戰能力相對於俄帝國時期軍隊有所下降,蘇聯時代蘇軍的白刃戰能力已經不及後來重視白刃戰的日軍。但隨著二戰的爆發,戰爭進行到1945年,蘇軍八月風暴中,蘇軍白刃戰能力又不在日軍之下,這主要是因為日軍精銳部隊已經打沒了,蘇軍由於戰爭的洗禮對白刃格鬥又重視起來。因此也形成了日軍在二戰時不敢和蘇軍拼刺刀的假象,其實這種看法很片面,日軍不是不敢,而是沒機會。

山人维屏
2019-03-29

日軍不能說是不敢和蘇軍拼刺刀,而是沒有機會能和蘇軍近身,蘇軍根本不可能給日軍近身的機會,就消滅日軍了,所以造成日軍不敢和蘇軍拼刺刀的假象。

大家都知道,日本十分鐘愛近身搏鬥,對拼刺刀這項技能也是很熱衷,這在日本是有傳統的。這就要從日本的武士道精神說起,日本崇尚冷兵器廝殺,從甲午中日戰爭開始,到日俄戰爭,918事變,再到侵華戰爭,日本在對外戰爭中一直沒放棄近身搏鬥,有的時候日本人在搏鬥時還會把步槍子彈退出去,再去拼刺刀。為何在二戰中日軍不敢和蘇軍拼刺刀?

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跟中國當時羸弱的國家實力有關係。日本從甲午戰爭開始,一直到侵華戰爭中前期,日本的對外戰爭都是佔便宜的。中國的國力由於滿清的耽誤,讓中國一下變成連日本這個“蕞爾小國”都能欺負的東亞病夫,中國老百姓的日子更加窮困,之後各地軍閥長期的混戰,造成經濟的貧窮,軍隊的補給都跟不上去。

中國軍人當時都是面黃肌瘦,臉大部分都是菜色,而日軍則不一樣,雖然矮小,但是身上的肌肉顯示出營養的充實,臉上都是紅光滿面,中國軍人由於營養不良,一個日本人能一個挑好幾個中國軍人。這就造成一個很嚴重的後果,就是中國軍隊,和日軍遠處開火,兵器不行,打不過日本,好不容易貼身戰鬥,卻也佔不了便宜,所以中國軍隊前期與日軍作戰時傷亡很大。

為何在二戰中日軍不敢和蘇軍拼刺刀?

但是到了蘇聯和日本人交戰的時候,情況可就不一樣了。雙方在日俄戰爭後第一次交手就是諾門坎戰役,當時斯大林害怕日本人從東邊偷襲,於是派了朱可夫去了諾門坎,朱可夫帶的也是精銳的機械化部隊。蘇日過招,直接就是坦克大炮對轟,日本人兵敗諾門坎,也不敢再對蘇聯有什麼非分之想,北上變成了南下,但是日軍在東北保留著大批的精銳關東軍,足見日軍對蘇聯的忌憚。為何在二戰中日軍不敢和蘇軍拼刺刀?

到了1945年8月9日,蘇聯為了進一步搶佔二戰的勝利果實。派名將華西列夫斯基掛帥,出動一百多萬部隊,進攻東北的關東軍。按說,關東軍還有75萬人,應該會打的比較激烈,怎麼幾天就被蘇軍砍瓜切菜般收拾了?原來隨著二戰局勢的發展,日軍逐漸抽調精銳的關東軍,留守在東北的變成了二三流的部隊。而當時的日本政府還做夢蘇聯不會出兵,即使出兵也不會這麼快集齊部隊。關東軍被打了個措手不及,日本人前期還打算抵抗一番,準備以巷戰的方式打持久戰,誰知蘇聯的機械化部隊如此強勁,一夜推進好幾百公里。日軍的心裡防線一下就瓦解了,戰鬥意志完全喪失,連日本天皇是誰都顧不上了,還拼刺刀呢,沒幾天就投降了。

為何在二戰中日軍不敢和蘇軍拼刺刀?

可以說,蘇日在諾門坎交手是沒給日本人拼刺刀的機會;到了1945年,一是沒機會,二是即使給了機會,日本人也不敢拼刺刀了。

千佛山车神
2019-03-23

不是不敢,而是沒機會

首先先跟大家說明一點,在二戰中日軍的戰鬥力非常強悍,尤其是日本關東軍,其巔峰時期的戰力更是不可小覷。

1939年5月11日,日本關東軍與蘇軍在諾門罕地區爆發交戰,這就是著名的“諾門罕戰役”。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國內都認為蘇軍在諾門罕戰役中是大獲全勝,但根據後來的解密文件顯示,在這場戰役中,蘇軍在火力和兵力均佔優勢的情況下,僅以慘勝告終,傷亡甚至比日軍還大。

與盧溝橋事變相似,諾門罕戰役的爆發也是由一起突發事件引起的,也是日本關東軍“以下克上”的經典案例。在戰爭爆發後,日軍狂妄自大,並沒有做好充分的準備,甚至連彈藥都沒有備齊,前線兵力也不充足,有很多參戰部隊還是邊境巡防部隊,並非精銳。但就是如此一支準備不充分的日軍,卻給予蘇軍以重創。

由於雙方的戰場位於平坦的大草原之上,蘇軍統帥朱可夫調來大量裝甲部隊,其中坦克數量更是有7:1的優勢,但到了前線的蘇軍發現,日軍根本不怕坦克。面對蘇軍的裝甲部隊,日軍利用工事頑強阻擊,並且多次在夜晚組織反擊,用燃燒瓶擊毀大量蘇軍坦克。

眼見在正面戰場上無法突破日軍防線,朱可夫緊急從歐洲地區往遠東運送大炮軍火,而為了調運軍火,整個西伯利亞大鐵路已經快崩潰了。為何在二戰中日軍不敢和蘇軍拼刺刀?(為了壓制日軍,蘇軍調來大量機槍和火炮)

平心而論,在諾門罕之戰中蘇軍完全就是用鋪天蓋地的火力把日軍擊退的。但面對戰力爆表的日軍,蘇軍的亡則大幅高於日軍。據俄羅斯官方公佈的數據,蘇軍在諾門罕戰役中傷亡共計2.5萬人,而日軍傷亡只有1.9萬人。

在整場戰役中蘇軍共計消耗彈藥81000噸,而日軍則因為輕敵,且當時日軍的主力在關內與中國軍隊作戰,火炮和彈藥均儲備不足,以至於最後被迫撤退。但是即便如此,日軍步兵仍舊多次打退蘇軍裝甲師的進攻,並多次與蘇軍發生肉搏戰。

當時日軍的單兵戰鬥力非常厲害,絕對不怵人高馬大的蘇軍,在雙方的刺刀較量中蘇軍更是徹底完敗,不存在日軍不敢和蘇軍拼刺刀的說法。

日軍是二戰時期最重視單兵格鬥的軍隊,日軍在二戰初期時的兵員素質也非常高,格鬥技術在各國軍隊中都是拔尖的。而且日本的三八式步槍也非常適於近戰肉搏,該槍加上刺刀全長166.3釐米,甚至超過了當時的軍日士兵的平均升高,這在肉搏戰時很佔優勢。無論是美軍還是蘇軍,日軍都是敢於向前近戰的。

為何在二戰中日軍不敢和蘇軍拼刺刀?(太平洋戰場上日軍皆是帶刺刀衝鋒)

不過礙於軍事思想的落後以及國內資源的枯竭,日軍非常輕視突擊步槍和衝鋒槍的使用,直到戰爭後期才開始給前線部隊配發衝鋒槍。

在太平洋戰場上美軍大量使用湯普森衝鋒槍和M3式衝鋒槍,根本不給日軍貼身近戰的機會,而蘇軍也在1941年開始裝備了大量波波沙衝鋒槍。雖然日軍也在同時期研製百式衝鋒槍,但由於該槍造價十分昂貴,使得裝備的數量並不多,這導致日軍在戰爭後期經常遭到美蘇兩軍的火力壓制。

為何在二戰中日軍不敢和蘇軍拼刺刀?(百式衝鋒槍,由於設計問題和造價高昂,該型衝鋒槍只造了3萬把,而相比之下蘇聯的波波沙衝鋒槍則造了600萬把)

萨沙
2019-12-12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為何在二戰中日軍不敢和蘇軍拼刺刀?

恰恰相反,是蘇軍不敢和日軍拼刺。

日軍拼刺能力是世界第一的,因為他們是最為重視拼刺的列強。

日軍的三八式步槍加上刺刀,是全世界最長的,比列強要長的多。

列強把三八式步槍叫做“會發射子彈的長矛”!為何在二戰中日軍不敢和蘇軍拼刺刀?

同時,日軍對於刺殺的訓練非常嚴格。在新兵的訓練中,此時是必修課,需要嚴格練習,必要時候還在戰區無人性的利用戰俘和平民作為活靶子練手。

其實蘇軍很怕和日軍拼刺,因為這不是蘇軍的主要訓練項目。

而且張鼓峰、諾門坎戰役都是在1940年以前,當時蘇軍並沒有裝備什麼衝鋒槍。

二戰中大顯神威的波波沙和波波斯衝鋒槍,蘇軍都是在1940年才開始大規模製造的。

所以和日軍作戰時,蘇軍近距離火力也不足,沒有什麼衝鋒槍。

如果拼刺,雖蘇軍個子比較高大,但武器有差距,拼刺訓練有差距,所以拼不過日軍。

以張鼓峰戰役為例,日軍死526人,傷914人;蘇軍死236人,傷611人。為何在二戰中日軍不敢和蘇軍拼刺刀?

但是,統計近距離拼刺,雙方差距很大。日軍被蘇軍刺殺刺傷的寥寥無幾,相反蘇軍則有很多人傷亡在刺刀下。

最終的戰果統計中,每刺傷1名日軍就有28名蘇軍被刺傷。

日軍戰後總結,認為蘇軍根本不懂拼刺。

為何在二戰中日軍不敢和蘇軍拼刺刀?

到了諾門坎戰役,雖然日軍被蘇軍絕對優勢的重武器和兵員壓制,但拼刺仍然佔據上風。

日軍戰鬥報告甚至吹噓,1個日本人可以刺倒三四個蘇軍士兵。

只是,拼刺的機會越來越少了。

即便如此,有4%的蘇軍還是傷亡在日軍肉搏下。可見,日軍是把拼刺肉搏作為殺手鐗的。

為何在二戰中日軍不敢和蘇軍拼刺刀?

只是,隨著蘇軍從1940年開始大量裝備衝鋒槍,僅僅波波沙就有數百萬支,日軍的拼刺能力也就不值得一提了。

到了1945年蘇軍攻打關東軍,肉搏戰就鳳毛麟角。

日軍剛剛挺起刺刀衝鋒,迎來的就是一片衝鋒槍的掃射。

净月暖阳
2019-12-30

題主所問是二戰中的日、蘇交手,拼刺刀的事。二戰日蘇交手,就只在後期,蘇聯部隊進入東北,對關東軍發起進攻這一次了。

在此之前,日、俄為搶佔我東北利益,交手過好幾次,之前的日俄戰爭,日本的乃木希典,就是在這個戰爭上被奉為日本軍神的。當時,日本沒任何信心打贏這場戰爭,東鄉平八郎都認為是決定日本命運之戰,要求全國動員,傾全力一戰。乃木希典率軍攻打旅順,組織上萬人的敢死隊,用人海戰術,不計傷亡的瘋狂進攻,號稱用“肉彈”贏得戰鬥勝利。打贏日俄戰爭後,日本國內更加推崇武士道精神,刺殺術成為重點操練課目。

第二次是諾門坎戰役的交手。此戰日軍指揮系統混亂,一線戰場上,日軍依然希望靠武士道精神與蘇軍拼殺,大量出現自殺式攻擊。可蘇軍這時已是鋼鐵武裝的軍隊了。大口徑火炮,坦克,機槍在遠距離上,就對日軍造成大規模殺傷,還加上天上的飛機攻擊,日軍己很難近身,發揮肉搏拼刺刀的優勢了。

到百萬蘇軍衝進東北,關東軍番號雖在,但部隊士兵軍事能力己遠不是原來那支精銳部隊。而且失敗已是日軍內部共識,兵將(除少數死硬分子)都無死戰之心,部隊幾乎一觸即潰。戰術上,日軍與美軍海島戰中,被衝鋒槍、火焰噴射器等武器壓制,己無多少肉搏戰機會,日軍軍中是有戰情通報的。蘇軍裝備不遜於美軍,彈藥充足,也不會給日軍拼刺刀的機會。

這不是怕不怕的問題,是能不能的問題。


為何在二戰中日軍不敢和蘇軍拼刺刀?
為何在二戰中日軍不敢和蘇軍拼刺刀?
為何在二戰中日軍不敢和蘇軍拼刺刀?
鹰眼防务观察
2019-12-11

日俄戰爭中,日軍與俄軍就已經在刺刀上較量過了,日軍當時對刺刀訓練極為重視,加之戰術合適,兩三個矮小的日本士兵靠在一起,就能對付一個班的俄軍,給了俄軍深刻印象。為何在二戰中日軍不敢和蘇軍拼刺刀?

二戰中,日軍與蘇軍主要是在張鼓峰、諾門罕和蘇軍出兵東北的時候交過手,那時候的蘇軍已經跟當年的俄軍完全不一樣了,蘇軍已經實現了機械化,除了大量裝備坦克和火炮外,步兵更是大量裝備各類自動武器,在西線與德軍對抗都能部落下風,何況是日軍?為何在二戰中日軍不敢和蘇軍拼刺刀?

位於東北的日軍,在二戰末期的主要步兵武器是99式步槍和99式輕機槍,幾乎沒有任何衝鋒槍,相反,蘇軍在二戰中裝備了大量衝鋒槍,僅波波沙就生產了500萬支,蘇日兩軍步兵遭遇,日軍士兵還不等衝到身前展開刺刀戰,就被蘇軍衝鋒槍掃倒。因此,蘇日兩軍當時不存在敢不敢拼刺刀的問題,而是能不能拼刺刀的問題,日軍根本沒機會。為何在二戰中日軍不敢和蘇軍拼刺刀?

搞史人
2019-03-15

除非迫不得已,在彈盡糧絕的情況下,雙方會使用刺刀進行白刃戰,要麼就是在影視劇裡面,為了襯托出英雄氣概,才會出現拼刺刀的畫面。誰也沒有那麼傻,有槍不用用刺刀!為何在二戰中日軍不敢和蘇軍拼刺刀?


拼刺刀,我軍抗日戰士並不是日軍的對手

論拼刺刀,最吃虧的應該就是我國抗戰初期的戰士們了,當時我國是小米加步槍,冷兵器居多,抗戰時期的中國,百姓吃不飽穿不暖,戰爭連連無絕期,家人被日軍殺害,很多人去參軍要為國家和家人報仇,他們心中只有一個信念:趕走日本侵略者。


抗日初期,那時候是真的窮啊,中國軍隊嚴重缺乏重武器,武器裝備很差。甚至連我們的戰士們的服裝都不統一,每次和日軍作戰,子彈打完後,就得拼刺刀,日本男子從小就要接受各種拼刺練習,更何況日本士兵了。為何在二戰中日軍不敢和蘇軍拼刺刀?


所以,經常導致我軍戰士,明知自己刺刀和拼刺技術不如日軍,還要硬撲上去,用自己的身體堵住日軍的刺刀,以此方式與日軍同歸於盡。

抗戰期間,我軍部隊的刺刀數量很少

再說,那時候抗日部隊一個連,也才3把刺刀,數量少的可憐。日軍人人一把長達1.28米的三八式步槍(三八大蓋),在裝接上30多釐米的單刃刺刀,整個長度達到了1.65米,中國軍人和這樣的日軍拼刺刀,簡直就是自殺式對抗。虧得中國軍人頑強的鬥志,最終戰勝了日本。為何在二戰中日軍不敢和蘇軍拼刺刀?(加上刺刀的三八大蓋長度比日本人身高還高)


為何在二戰中,日軍不敢和蘇軍拼刺刀?

如果日本士兵拼刺刀對象不是中國軍人,換成威猛高大的蘇聯士兵,或者美軍的話,他們就懵了。因為二戰期間的蘇聯,比我們富裕多了,人家國家有錢,軍隊自然武器裝備好,重武器種類多,人家蘇軍壓根就不用刺刀,有的是射不完的子彈!


蘇聯軍隊要論單獨的拼刺刀技術,那肯定是不如日軍的,但是蘇軍不笨,他們有槍有子彈,不會和日軍玩拼刺刀。為何在二戰中日軍不敢和蘇軍拼刺刀?(蘇軍有射速900發每分鐘的人民衝鋒槍,會和你玩刺刀?)


所以,日軍和蘇軍打仗的畫面是這樣的:

在一個開闊的戰場,日本士兵舉著刺刀,拼命往蘇軍方向高喊“萬歲!萬歲”,蘇軍用射速900發每分鐘的衝鋒槍,對著日軍就是一頓掃蕩。日軍根本沒有和蘇軍拼刺刀的機會,人就倒下了。


再說說太平洋戰場,美軍和日軍開戰,戰場基本是在島嶼上,地形特殊,不適合用重武器,美軍被迫與日軍進行白刃戰。但是美軍也不像中國軍人直接用大刀,他們會用手槍和日軍撕殺,拼刺刀對他們來說,是非常落後的戰術。為何在二戰中日軍不敢和蘇軍拼刺刀?

日軍不敢和蘇軍拼刺刀,是因為蘇軍武器裝備好,不用刺刀跟你玩。一梭子子彈掃過去,滿地盡是日本鬼!

文/圖:搞史人,

歡迎閱讀,關注。

小司马迁论史
2019-12-20

日軍不是不敢,相反日軍將拼刺刀作為打敗對手的殺手鐗。

只不過當陸軍衝鋒槍和手槍裝備發展之後,肉搏戰越來越難奏效罷了。為何在二戰中日軍不敢和蘇軍拼刺刀?

在日俄戰爭期間,日軍的刺刀就讓沙俄軍隊崩潰。

一個奉天戰役,居然讓17萬日軍包圍了21萬沙俄軍隊,且打死打傷7萬人。

而創造這一戰果的就是日軍瘋狂的打法,由乃木希典創立的刺刀衝鋒戰術。

日俄戰爭結束之後,日軍更加重視拼刺,認為這是武士道的傳承,這是殺手鐗。為何在二戰中日軍不敢和蘇軍拼刺刀?

因為一旦陷入肉搏,手中的步槍幾乎就是就只能用於突刺,根本就反應不及,畢竟當時的步槍還不是自動化武器。

事實上當時世界各國也還沒有意識到步槍威力過大,所以在肉搏中,其實笨重的步槍不佔優勢。

而三八大蓋加上刺刀,比一般國家的步槍要長一大截,這是日軍為了拼刺刀而特意設計。可想而知日軍對於突刺的重視,這也是日軍迷信突刺的體現。為何在二戰中日軍不敢和蘇軍拼刺刀?

不過日軍的萬歲衝鋒也受到了打擊,而且這還是在太平洋戰爭之前,也就是在諾門坎戰役中,其實就已經體現出日軍戰術的落伍。

但就是這樣,蘇軍在坦克的配合之下,依舊是被日軍瘋狂的萬歲衝鋒造成了不小的傷亡,不過當時蘇軍還沒有大規模裝備手槍和衝鋒槍。

到了太平洋戰爭期間,日軍的刺刀就開始難以奏效了,不差錢的美軍人人裝備了手槍,這種手槍就是為了應對日軍的衝鋒。為何在二戰中日軍不敢和蘇軍拼刺刀?

在太平洋戰場上,尤其是瓜島戰役中,日軍罕見的主動撤退,因為日軍高層認識到了美軍不是其他國家的軍隊。

瓜島戰役中,美軍特意準備好強火力,就等著日軍發起進攻,所以在這種情況之下,日軍幾乎是衝鋒一次就報銷一個營。

此後太平洋戰場上,就出現日軍瘋狂構建防線的情況,日軍開始漸漸放棄萬歲衝鋒,改為了肉彈衝鋒,也就是綁著炸藥同美軍同歸於盡。為何在二戰中日軍不敢和蘇軍拼刺刀?

然而這一戰術也被財大氣粗的美軍給終結了,美軍開始見到屍體先補槍,甚至是無論日軍陣地還有沒有人活著,都得用飛機或者艦炮轟擊一遍,在進入日軍陣地。

而蘇軍閃擊關東軍的時候,日軍更是徹底斷送了刺刀衝鋒的念頭,因為蘇軍的重火力轟擊之下,甚至可以造成局部缺氧。為何在二戰中日軍不敢和蘇軍拼刺刀?

加上蘇軍步兵都是在坦克的掩護之下,而且人手一把衝鋒槍,這對於還用三八大蓋的日軍來說,差距不是一點點,所以最後日軍也不得不放棄刺刀衝鋒。

不過日軍雖然放棄了刺刀,但是卻讓士兵背起了炸藥包,所以二戰末期,日軍一個個士兵都在“蠢蛋攻擊”中,被炸的粉身碎骨。

原創不易,喜歡歷史的朋友拜託關注一波再走!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