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寶藏福建省博物院十大鎮館之寶
國家寶藏福建省博物院十大鎮館之寶
國家寶藏福建省博物院十大鎮館之寶
國家寶藏福建省博物院十大鎮館之寶
國家寶藏福建省博物院十大鎮館之寶
國家寶藏福建省博物院十大鎮館之寶
國家寶藏福建省博物院十大鎮館之寶
國家寶藏福建省博物院十大鎮館之寶
國家寶藏福建省博物院十大鎮館之寶
國家寶藏福建省博物院十大鎮館之寶
國家寶藏福建省博物院十大鎮館之寶
國家寶藏福建省博物院十大鎮館之寶
國風新時代
1/11 福建博物院於1933年成立,2002年新館落成於碧水環繞的福州西湖之畔,由主館、綜合館、自然館、積翠園藝術館等建築以及古堞斜陽、金鱗小苑等景觀組成。為國家一級博物館,擁有館藏文物和自然標本近17萬餘件,其中珍貴文物3萬餘件。
2/11 明德化窯何朝宗塑觀音立像。福建地區窯口眾多,白瓷系以素有“象牙白”“中國白”美譽的德化窯著稱,該立像工藝精湛,比例準確,既端莊肅穆,又平易近人,富有人情味。何朝宗作品傳世較少。這件觀音立像款紀明晰,具有極高的歷史價值、藝術價值和欣賞價值。
3/11 五代閩國銅鎏金王延翰獅子爐。焚香器,銅質,由蓋、身兩部分組成。該器物造型古樸端茂,栩栩如生。整體鑄工精緻,構思巧妙,為五代閩國有銘文鑄器之孤件。紀年明確,除鎏金大多脫落、表面經保護處理外,其餘保存較好,為福建地區同類器物造型、工藝、斷代及辨偽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
4/11 唐波斯孔雀綠釉陶瓶。孔雀綠釉,是一種以銅元素為著色劑的低溫彩釉。起源於古波斯地區。晚唐五代時期,從海路傳入中國。目前國內發現較少,僅在揚州、福州兩地有發現,反映了古代波斯與福州、揚州之間頻繁的貿易往來,對研究波斯古代文化和福州、揚州等地的海外交通史具有一定意義。
5/11 清廖熙雕黃楊木觀音立像。此立像出自清末莆田雕刻名家廖熙之手,通高37.7釐米,頭披巾下垂,面容端莊豐滿,長耳,目下視,神態寧靜慈祥。莆田黃楊木雕興於唐宋,盛於明清,風格古樸典雅、刻劃細膩、層次分明,具有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和地域文化特色,雕刻名家層出不窮。
6/11 明呂紀設色梅花天鵝圖軸。呂紀,被稱為明代花鳥畫第一家,在當時宮廷內外影響甚大。此作屬於兼工帶寫風格,尺幅巨大,以工筆重彩描繪了天鵝、八哥、蝴蝶等生靈喜戲於河邊梅花樹上、下之盎然情景,畫面絢麗精緻。以粗筆寫樹幹、頑石,雜以花木草石,頗具生氣。
7/11 黃花崗烈士林覺民致妻陳意映遺書。林覺民,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之一。是林覺民在黃花崗起義前深夜,在香港濱江樓墨筆草書於1塊白色手帕上,記述其為推翻帝制,建立共和,抱定為革命捐軀的決心。書中感情真摯,言詞慷慨激昂,表現出革命英雄氣慨和堅定立場,為後人所傳頌。1959年林覺民之子林仲新捐獻,
8/11 定窯白釉劃蓮花紋大碗。定窯是中國古代北方著名白瓷窯址,是宋代“五大名窯”之一,首創的高效率裝燒工藝“覆燒法”使用此法時,器口不能施釉,以免粘連於墊圈上,所以器物出現“芒口”,往往鑲一圈金、銀或銅為飾,既美觀,又提升了器物價值。這件蓮花紋大碗1995年經鑑定確認為國寶級文物。\n\n
9/11 武夷山船棺。船棺葬是分佈於我國南方地區的一種古老的葬俗,其基本特徵就是把死者遺體放進形狀似船的棺材裡,再行安葬。該船棺1978年9月出土於武夷山白崖洞。船形棺木造型奇特,體形輕薄,製作規整,表面呈灰褐色,分底、蓋兩部分,均以閩楠整木鑿成,子母口,作上、下套合。
10/11 “林則徐印”對章。清道光十三年,用壽山老嶺石雕刻,色黃白。一方白文刻篆書“林則徐印”二行四字,邊款刻隸書“氣似春蘭,操若寒栢。福州壽山石是中國傳統的四大印章石之一。質地堅脆,含砂,不透明,此印是王之佐為感謝林則徐為其《繪水集》作序,請清代雕刻名家楊澥刻印一對,贈與林則徐。
11/11 褐色羅印花褶襉裙。此裙系二經絞羅,透明輕薄,褶紋飄逸;裙身上窄下寬,下襬呈弧形,猶如摺扇展開,裙身下半部分印金小團花。這件褐色羅印花褶襉裙織制技藝高超,為國內宋代出土織物所少見,從側面反映了南宋絲織業發達的程度,為探索南宋紡織品織造工藝及其品種的特點提供了實物例證。\n\n\n\n
2018-12-27

更多精彩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