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晉滅亡,東吳為何不趁機復國,而是幫司馬睿建東晉?

當時西晉滅亡,琅琊名士與司馬睿衣冠南渡。南方原本東吳地界,此時東吳被滅不過三十餘年。他們對司馬氏沒有任何感情,甚至或許還有敵意。而衣冠南渡後,東吳人民竟很快擁護司馬睿,於是有了東晉。歷史上從不缺乏前朝志士意圖復國的故事,為什麼東吳僅僅三十多年就忘了仇恨。西晉滅亡,東吳為何不趁機復國,而是幫司馬睿建東晉?
10 個回答
历史的荒野
2018-12-04

三國鼎立局面結束以後,西晉一度統一全國。在公元280年,司馬昭之子司馬炎終於滅掉東吳,實現了三國歸一統。不過,由於司馬炎的子孫後輩碌碌無為、相互傾軋,所以這個西晉王朝很快就滅亡了。
西晉滅亡,東吳為何不趁機復國,而是幫司馬睿建東晉?

公元317年,西晉在立國不到52年(265-317)的情況下,就被匈奴鐵騎所滅,北方全部淪陷。琅琊王司馬睿南逃入建康,在東吳的故土上建立了東晉王朝。不過,此時距離西晉消滅東吳僅僅才過了37年而已,那些殘存的吳人為什麼不趁亂復國呢?

事實上在西晉滅亡前夕,已經有人打著為吳國復國的旗號造反,只是沒有成功。在公元310年,南方的吳興郡人錢璯便擁立孫充(吳國末代皇帝孫皓的兒子)為帝,打著恢復東吳的幌子造反。可是南方並沒有多少人響應他,所以錢璯、孫充都相繼被晉人殺了。隨後,孫皓的另一個兒子孫璠也試圖通過造反來恢復吳國,但結局同樣是被殺。此後,便幾乎沒有人再打著東吳的旗號造反了。
西晉滅亡,東吳為何不趁機復國,而是幫司馬睿建東晉?(五胡亂華,中原淪陷)

歸根結底,這並不是東吳沒有影響力了,而是江南的士族普遍地被晉人收買了,所以真正願意造反的力量是十分有限的。在魏晉時代,江南實際上處於世家大族的統治下,普通老百姓是沒有什麼話語權的。要知道,東晉為了在南方站穩腳跟,大量籠絡南方的士族,利用“九品中正制”保障士族的世襲特權,所以像王氏、謝氏這種江南大族都願意死心塌地地歸附晉室,誰還會去思念已經滅亡的東吳呢。

對於士族而言,不論是東吳還是東晉在統治江南都沒有差別。誰能夠保護他們的利益,他們就擁護誰。司馬睿當初在南方建立東晉的時候,嚴禁官兵去騷擾士族的宅院和妻女,同時又和王氏家族(士族代表)關係密切,這等於是在告訴江南的士族們,東晉與士族的利益一致。而相反,東吳末代的皇帝孫皓是一個有名暴君,他在位時期做了許多傷害江南士族利益的事,所以沒有多少士族是真正願意恢復東吳統治的。

西晉滅亡,東吳為何不趁機復國,而是幫司馬睿建東晉?

攸扬拾羽
2018-05-10

這個問題很有趣,其實大家比對一下地圖就會發現,東晉其實就是當年東吳的翻版。
西晉滅亡,東吳為何不趁機復國,而是幫司馬睿建東晉?

西晉滅亡,東吳為何不趁機復國,而是幫司馬睿建東晉?

至於說東晉這個政權,也只能算是一個流亡政權罷了。自古都是得中國(也就是中原)者得天下,東晉卻把中國丟給了胡人,自己跑到南方去稱正統。說句實話,南方士族隨時可以不認它這個正統。

至於說為什麼最後東晉成功鞏固了統治,還是利益二字。對南方士族來說,東吳也好東晉也罷,都一樣,利益才是最重要的。

處理外來勢力與本地勢力的關係向來很難。蜀漢堅持抑制益州土著,結果益州人喜迎魏軍。東吳把政權交給了南方士族,三國中最後一個滅亡。

而東晉想要在南方站穩,也必須依靠南方士族。但東晉不能學東吳去把北方流亡士族邊緣化。如果沒有北方士族的支持,東晉就會失去正統性。在五胡亂華、衣冠南渡的當口,佔據了中原的胡人已經開始論證胡人得天下的合理性了。東晉要想當正統,就必須有北方士族的承認。南方在當年還是蠻荒之地,你總不能指望南方士族吧。

於是東晉選擇促成雙方和解。重臣王導帶頭學吳語,給足了南方士族面子。東晉又在南方士族勢力不大的地區設立僑州、僑郡、僑縣來安置北方士族,也照顧了北方士族的利益。

元帝始過江,謂顧驃騎曰:“寄人國土,心常懷慚。”
榮跪對曰:“臣聞王者以天下為家,是以耿、亳無定處,九鼎遷洛邑。願陛下勿以遷都為念。”

這裡的顧驃騎顧榮來自於江東大族顧家。這番對話形象說明了雙方的關係。北方士族承認南方士族是南方的主人,南方士族則擁護東晉的正統地位。就這樣,東晉的地位得以鞏固。

四川達州
2018-05-01

事實上,東吳政權並不怎麼好。

孫策孫權一直對四大家族進行壓制,甚至扶持中小世家乃至寒門崛起。所以,孫權晚年親自上陣,蠻橫殺死顧雍,逼死陸遜。就是孫家與四大家族鬥爭的公開化。

歸根結底,孫家政權是暴發戶,是縣鄉小世家倚仗孫堅孫策的武力建設起來的。所以四大家族看不起孫家。而孫權死後,經過孫俊孫琳諸葛恪連續動亂之後,新貴族和寒門基本被掃除乾淨,江東政權實質回到四大家族控制下。

話說到這,西晉滅亡,江東世家誰會支持殘暴的孫家再起?

四大家族同樣看不上司馬睿,也知道司馬睿的政權基礎是外來的南渡世家,不會為自己做主的。只是王謝這樣的世家,還有現有政權都必須延續正統性,司馬睿做傀儡最好。

夏目历史君
2018-12-02

公元316年,匈奴軍隊攻入了西晉臨時都城長安,晉帝司馬鄴成為了劉聰的奴隸,西晉徹底滅亡了。

西晉滅亡了,北方一團糟,但戰火併沒有延伸到東南,按道理這是東吳復國的最好時機,畢竟東吳亡國並不是很久,才36年而已。
西晉滅亡,東吳為何不趁機復國,而是幫司馬睿建東晉?

那東吳真的沒有抓住機會復國嗎?

其實東吳還是有復國運動的,早在亡國後沒多久,由於有些原吳國大臣受到的待遇不如以前,對西晉統治很不滿,在局部地區還是有多次復國運動的。

而在西晉滅亡前夕,吳興豪族錢璯趁機想助東吳復國,他擁戴了孫皓之子孫充為吳王。即便在東晉建立後,孫皓的另一個兒子孫璠也還曾起兵復國。

但東吳的復國運動得到的支持太少了,士族大多數並沒有站在老東家東吳這邊,就連平定錢璯興吳的大將周玘都是原吳國孫權愛將周魴之孫,周魴的周氏是當時江東數一數二的豪強家族。所以說東吳氣數已盡,支持東吳復國的已經遠遠沒有支持東晉的多了。
西晉滅亡,東吳為何不趁機復國,而是幫司馬睿建東晉?

那為何原來的大族會選擇拋棄東吳,選擇支持司馬睿呢?

其實並不難理解,對於士族來說其實誰當皇帝不重要,重要的是要給自己好處,維護江東士族的利益,誰給自己利益多,他們就支持誰當皇帝,而離的最近的西晉皇室司馬睿是比已經沒落了的孫氏更有資格,畢竟資源、背景都要強的多。

而且當時的司馬睿相當謙虛,他甚至拉低了身價去面見各大士族,還說了一句相當謙遜的話,即“寄人國土,心常懷慚”。意思差不多就是我來到了你們的地盤,我心裡很慚愧。他的謙虛讓士族很有好感,他們覺得扶持這樣一個主子,將來他成了不會虧待自己。
西晉滅亡,東吳為何不趁機復國,而是幫司馬睿建東晉?

除此之外,當時的司馬睿還相中了一對特別厲害的兄弟,即王導、王敦兄弟兩人。他們兩人十分厲害,幫助司馬睿周旋於士族之間,不僅讓南方士族擁戴司馬睿,還使得南遷的北方士族也沒有意見的擁戴他。

其實司馬睿的東晉王朝一定程度上就是王氏兄弟幫他奠基的,尤其是王導他是出力最大的。司馬睿對王導也是十分感激,完全信任他,甚至叫他“仲父”,將大權全部交給了他。

涑水司马
2018-02-28

感謝問答。我想先講一個故事:東吳滅國後,吳主孫皓面見司馬炎,司馬炎說:我給你在這準備好座位,已經很久了。孫皓也說,我在東吳也給你準備好座位了。孫皓的話一語成讖,短短几十年,司馬氏就丟了江山,逃到南方苟延殘喘,建立小朝廷了。

至於為什麼不重建東吳?你就不瞭解江南世家的心思了。江南世家長期佔據當地的土地和人口,具有十分龐大的勢力,世家內部互相通姻,以保持自家的財富。東吳孫氏從聲望上,比不上那些氏族,而且孫氏也是外來戶,建立東吳也是與那些世家妥協的結果。

到東晉的建立,五胡亂華後,大量北方世家大族和司馬氏皇族南下,當時人稱“五馬下江南,一馬當先”。這所謂的一馬就是司馬睿,琅琊王在西晉的地位不算太高,只是山東的一個分封王國。為何司馬睿能建立東晉?這離不開兩個人,王敦和王導,他們本身就是山東豪強王氏的子弟。二王為司馬睿出謀劃策,提供財富,還幫助司馬與江南氏族談和。因為大量僑姓的北下和司馬睿的豐厚官位,江南氏族妥協了,轉而支持司馬睿,王氏地位也極度上升。“王與馬,共天下”。

還有一個原因。東吳孫氏在江南的統治極其殘暴,尤其是孫皓。孫家對於江南氏族打壓力度很大,導致孫氏復國在江南氏族中得不到支持。

无涯626
2018-03-10

西晉滅亡,東吳為何不趁機復國,而是幫司馬睿建東晉?

因為吳國的皇帝基本都是暴君一類的人,而且在政策方面,從開國皇帝孫權開始到末代皇帝孫皓,都是屬於打擊世族的類型。而晉朝的國策是九品官人制。

西晉滅亡,東吳為何不趁機復國,而是幫司馬睿建東晉?

九品官人制度是什麼意思呢?我這麼解釋吧,印度啊三知道吧,一出生是什麼等級,你一輩子,你所有的後代就都是什麼等級了,永遠改不了。重點還不是這個,重點主要在於你永遠改不了你的社會等級,上品無寒門,下品無世族。

所以江東的世族會支持東晉建立,皇帝只是個符號,真正掌權的都是世家。

所以南方當時的人,在候景造反時都願意隨候景去幹。

西晉滅亡,東吳為何不趁機復國,而是幫司馬睿建東晉?

在野猛将
2018-01-24

東吳不是不趁機復國,而是沒復國成功,不管是主動還是被動孫家子孫都有過行動。

1、公元310年,司馬越徵召吳興人錢璯(西晉建武將軍)進京救援洛陽,當時的西晉已經搖搖欲墜,劉淵的漢趙實力強大。錢璯不想去送死,於是扯旗造反,自稱平西大將軍、八州都督,然後他劫持了孫皓的兒子孫充,把孫充立為了吳王,打著恢復東吳的幌子造反。可能是孫家已經沒有任何影響力和號召力了,沒多久錢璯就把孫充殺了。琅琊王司馬睿派郭逸討伐錢璯,江東士族周玘起義兵聯合郭逸將錢璯擊殺。西晉滅亡,東吳為何不趁機復國,而是幫司馬睿建東晉?

2、公元318年孫皓的兒子孫璠謀反被殺,史書對這件事一筆帶過,至於有沒有起兵不得而知,我猜想是沒有的。

東吳想復國還是很難的,江南人民並沒有多麼還念東吳,江南一直是士族大家在統治,沒有東吳、沒有西晉一樣運作,所以當中原亂成一鍋粥的時候,江南還是相對太平。當西晉王朝不行的時候,江東士族也曾想有類似江東孫氏父子的人物來統領和保障他們的安全。比如:陳敏意圖割據江南的時候,一開始江東的很多大族是接受的,像顧榮、甘卓,甚至包括周玘一開始也沒站出來反對,只是裝病不接受官職。但是後來士族發現陳敏一家子不是這塊料,就聯手將陳敏幹掉了,陳敏的大軍看見江東士族代表顧榮根本無心戰鬥,直接崩潰。西晉滅亡,東吳為何不趁機復國,而是幫司馬睿建東晉?

那江東的士族大家為什麼要幫助司馬睿建立東晉?在東吳滅亡後,西晉對江東士族可以說是很照顧的,江東的士族並沒有因為亡國而受到打擊,反而獲得了很多特權。所以江東士人是高高興興的歸附了西晉。那一刻起他們都是晉人了,西晉滅亡後他們要恢復也是恢復晉。東吳又不是大漢能延續幾百年,在百姓心裡根深蒂固。但是江東的士族們也不是慈善家,他們考慮的是自己的利益,所以當司馬睿來到建康,一個多月了也沒人鳥他,江東士族是在觀察這個司馬睿到底行不行,最後在王敦王導導演的一出大戲後,這些人相信司馬睿行了,所以支持司馬睿了,但是同時也引來了另一個矛盾,那就是江南士族和江北來的士族之間的矛盾。

小小呆萝卜
2018-03-23

“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經歷了三國割據的紛亂時代,這天下,終究被司

馬家所竊,但是,來位不正,自然國祚不長,僅僅五十一年,西晉就被滅亡。而之後中

華大地上陷入了混亂的“五胡亂華”的時代。

西晉所殘餘的皇族司馬睿衣冠南渡,在眾多世家大族的擁戴下,重新建立晉朝。史

稱“東晉”。但這時就出現了一個新的問題。數十年前被司馬家所滅的東吳殘餘勢力在


幹嘛?為何不趁著西晉內亂之時復國呢?

今天,就讓我們來深度的探討一下這個問題吧。

西晉滅亡,東吳為何不趁機復國,而是幫司馬睿建東晉?


1、東吳後期統治者的昏庸殘暴,盡失民心

在吳大帝孫權統治的晚期,日益驕奢獨斷、刑法異常嚴酷,許多功臣宿將的後代慘

遭屠戮,導致東吳後期人才匱乏,只留陸抗一人阻擊西晉。而他的孫子孫皓與之相比,


更顯殘暴,在位之初,實施過一段明政,但不久即沉溺酒色,專於殺戮,變得昏庸暴

虐,早已失去了民心。陳壽當時評價:

皓之淫刑所濫,隕斃流黜者,蓋不可勝數。是以群下人人惴恐,皆日日以冀,朝不謀夕。

若是此時想要趁機復國,割據一方,可能並沒有民眾願意追隨這個“故國”啦。

西晉滅亡,東吳為何不趁機復國,而是幫司馬睿建東晉?


2、魏晉南北朝的世家大族權力極重,難以復國


漢末時分,天下大亂,大部分的權力都集中在世家大族之中,尚未統一之前的東

吳,結構內部的權力大部分都是世家大族所掌控,所以,東吳後期內部的矛盾很大。當


年的“小霸王”孫策就是在處理世家大族的問題上出了差錯,結果被刺,過早飲恨。可

以想見,世家大族的權力有多重。在司馬睿衣冠南渡之後,也恰恰是這些大族們的支


持,才能順利登上王位,從而衍生了一句童謠“王與馬,共天下”。若是沒有這些名門

望族的支持,要想復國,不過是一句空話罷了。

西晉滅亡,東吳為何不趁機復國,而是幫司馬睿建東晉?


3、東晉成立,南方已然穩定


五胡亂華,中原大亂,那些士族們跟隨者司馬睿衣冠南渡,在中原士族與江東士族

的擁戴下,司馬睿建立東晉。得了士族的支持,自然也會受到士族的限制。為了穩定與


維護自己的統治,朝廷的各個重職都由那些望族們把控。皇帝,也不過是一個傀儡罷

了。但是,也正是因為如此,東晉很快就穩定下來了。此時,東吳若是復國,必然會觸


碰到那些世家大族的權力。若是起了衝突,怕復國無望也就算了,南方可能又要陷入戰火了。


喜歡這段歷史的小夥伴們,也可以發表一下你們的看法哦

點贊加關注什麼的,隨緣啦,大家看的開心就好。

妖鬼杂谈录
2018-10-07

江東士族從觀望到承認東晉,是一系列博弈後的結果,並不是當真那般順風順水,江東士族不過是在權益取捨之後,做出的選擇。至於究竟是立孫吳還是什麼吳都無所謂

1、司馬睿經營江南之初,江東士族處於觀望狀態,小動作很多

司馬睿是八王之亂中最終者司馬越陣營。當時西晉朝廷面臨外族威脅甚大,而司馬睿被派遣到江東地區進行經營,未必不是司馬越想給自己留條後路。

而此時江東士族小動作很多,石冰之亂時,江東大族還共同起兵平叛,但是到了陳敏之亂,居然陳敏佔據江東1年多,江東士族還都受了陳敏的官,若說江東士族沒有配合與默許,誰都不信。

看江東士族大佬顧榮對陳敏的一番話:

今將軍懷神武之略,有孫吳之能,……若能委信君子,各得盡懷,散蒂芥之恨,寒讒諂之口,則大事可圖也。

於是陳敏“悉引諸豪族委任之”,所以江東士族並不是不想恢復孫吳事業,想把陳敏打造成另一個“孫吳”。

可惜陳敏被陶侃堵住,陳敏的能力受到懷疑,更關鍵的是,第二年八王之亂就結束,司馬越勝出,而此時北方胡人勢力還沒有到能滅亡西晉的程度。

所以顧榮等江東士族代表一方面對陳敏失望,一方面害怕朝廷找他們算賬,於是一邊聯絡徵東大將軍劉準,一面勸說甘卓反叛。顧榮說的一番話,就明確表明江東士族的態度:如果割據江東的事能成,那我們自當共同努力,但是你看現在的情況,能成麼?

而此時司馬越也開始著手江東後路,劉弘、陶侃從荊州出兵,劉準在壽春屯兵,兩隻大軍南下,江東士族不得不合作。

西晉滅亡,東吳為何不趁機復國,而是幫司馬睿建東晉?

接著司馬越就將司馬睿與王導派到江東進行經營。

但是兩人剛到江東是,局面根本沒有打開“吳人不附,居月餘,士庶莫有至者”,直到王敦到來,王氏兩兄弟才導演出一番政治大戲,提升了一下聲勢。

而王敦的到來對於江東士族來說意味著一件事就是朝廷準備要坐鎮江東,所以江東士族才歸順。

所以司馬睿在江東地區,是依靠朝廷的威懾力加利益平衡收復了江東士族,否則恐怕一個孫吳倒下去,千千萬萬個孫吳站起來。

2、江東武力大宗錢、周、沈先後被除,江東士族對於僑居士族與東晉朝廷威脅性減小。

西晉滅亡,東吳為何不趁機復國,而是幫司馬睿建東晉?

荊州先前在陶侃手中,後再王敦手中,始終堵住了江東士族要割據的門戶,佔據地理優勢遙懾,江州在司馬睿派王敦討伐華軼後,由王敦佔據。

江東士族的武力大宗,周家兵變虎頭蛇尾,王敦二度東進時被對手沈家除掉,王敦之亂平息後,沈家因為附會王敦被除。

江東士族就再也沒有威脅到東晉朝廷與僑居士族的武力大宗。更別提割據江東之類的事情。

3、外族矛盾一定程度上掩蓋了內部矛盾

西晉末的五胡之亂與三國割據不同,五胡之亂畢竟是異族入侵,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南北放下了地域之見,共同禦敵。

東晉朝廷建立的情況下,畢竟擁有名正言順的正統觀念,比較得人心,尤其是南渡的北方士族民心。

如果在這種條件下反叛,要面臨更大的壓力,還可能會導致亡國滅種,所以最終江東士族還是選擇了“忠君愛國”。

所以,江東士族不是沒有想過割據,但是前提是保全自身利益。從西晉末年的觀望到東晉建立,江東士族一直在搖擺,但是最終選擇了晉朝廷。

大眼大世界
2018-01-22

政治永遠和氣節和利益相關。

東吳亡國原因是外有強敵西晉的壓迫,內有吳內部的腐爛。蜀漢滅亡,西晉並沒有付出什麼代價,其實力還是完整保存,之後西晉對東吳展現出壓頂之勢,東吳敗亡也是旦夕之間。與此同時東吳的統治者孫氏並沒有勵精圖治,末代皇帝孫皓殘暴,陳壽評價:皓之淫刑所濫,隕斃流黜者,蓋不可勝數。是以群下人人惴恐,皆日日以冀,朝不謀夕。
西晉滅亡,東吳為何不趁機復國,而是幫司馬睿建東晉?(圖片來自網絡,引用僅為描述和分析)

孫氏對於東吳來說是外族,其統治的基礎也是建立在給吳中大族以權力。孫權晚年多猜忌,陸遜就死於孫權之手,孫權死後東吳政治更動盪,殺戮常伴於朝中。在這種混亂的內部環境中很難產生一個強有力對抗外界的力量,就像南明一樣,內部不安定,所謂的氣節的凝聚力也卑微不堪了。
西晉滅亡,東吳為何不趁機復國,而是幫司馬睿建東晉?(圖片來自網絡,引用僅為描述和分析)

在這種環境中,利益就起到了關鍵作用。西晉滅亡後,司馬氏南下,正統皇帝司馬氏在北方士族王氏的大力支持下成功完成權變(王導是頭號功臣,江南大族子弟顧榮也起到了關鍵作用)。但這也要付出代價,任何依附於其他力量的得位都要付諸以權力,擁護皇室的人也似乎夾雜著政治投機。

這便有了“王與馬,共天下”的事情。司馬睿為了平衡王氏的力量,重用吳中大族,本來有亡國之恥的他們重新獲得重用,並獲得利益當然高興。不論是當時的孫氏還是之後的司馬氏只要給他們大族以權力,大族就比較滿足了,不同時代的歷史如出一轍。
西晉滅亡,東吳為何不趁機復國,而是幫司馬睿建東晉?(圖片來自網絡,引用僅為描述和分析)

南遷的北方士族王氏、庾氏、桓氏和謝氏相繼掌權,權力超過本土四大族,有一種壓制作用,就如同當時劉備集團荊州幫壓制益州幫一樣。

因此也就沒了東吳復國的事情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