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普通導彈速度很難達到5馬赫以上,洲際導彈卻可以輕鬆超過20馬赫?

10 個回答
威呐解析
2019-08-26

導彈需要發動機進行加速,如火箭發動機、渦噴發動機、渦扇發動機或者衝壓發動機等。普通導彈中飛行速度最快的是防空導彈,最大速度可以達到4-6馬赫,而洲際彈道導彈的末端打擊速度可以達到20馬赫以上!二者之所以有如此大的差距,原因是常規導彈要克服重力、空氣阻力飛行,且發動機工作時間較短;而洲際彈道導彈發動機工作時間很長,自有速度很高,且在末端打擊是有重力加持協助克服空氣阻力,可以保持較高的飛行速度。

導彈需要發動機進行加速,如火箭發動機、渦噴發動機、渦扇發動機或者衝壓發動機等。普通導彈中飛行速度最快的是防空導彈,最大速度可以達到4-6馬赫,而洲際彈道導彈的末端打擊速度可以達到20馬赫以上!二者之所以有如此大的差距,原因是常規導彈要克服重力、空氣阻力飛行,且發動機工作時間較短;而洲際彈道導彈發動機工作時間很長,自有速度很高,且在末端打擊是有重力加持協助克服空氣阻力,可以保持較高的飛行速度。
洲際彈道導彈分導式多彈頭再入大氣層後的景象,猶如閃電插入大地!

普通非彈道式導彈需要根據目標的位置實時更換自身飛行狀態去,飛行軌跡也不確定,如各類防空導彈、反艦導彈、巡航導彈等,飛行速度最快的是遠程防空導彈,我國的紅旗-9系列防空導彈速度在4.5馬赫左右、美國PAC-3“愛國者3”防空導彈的最大飛行速度約為5馬赫、俄羅斯S-400系列導彈的最大速度可達6馬赫;其他如超音速反艦導彈的最大速度在3馬赫左右、巡航導彈基本上都是亞音速。這些導彈都是在大氣層內飛行,發動機的工作時間也就十幾秒至幾十秒(除了巡航導彈到小型渦扇發動機外),加速到一定程度後依靠慣性飛行,在機動的過程中需要克服空氣阻力和操控舵面產生的額外力矩,進一步提升飛行速度的難度很大

導彈需要發動機進行加速,如火箭發動機、渦噴發動機、渦扇發動機或者衝壓發動機等。普通導彈中飛行速度最快的是防空導彈,最大速度可以達到4-6馬赫,而洲際彈道導彈的末端打擊速度可以達到20馬赫以上!二者之所以有如此大的差距,原因是常規導彈要克服重力、空氣阻力飛行,且發動機工作時間較短;而洲際彈道導彈發動機工作時間很長,自有速度很高,且在末端打擊是有重力加持協助克服空氣阻力,可以保持較高的飛行速度。
洲際彈道導彈分導式多彈頭再入大氣層後的景象,猶如閃電插入大地!

普通非彈道式導彈需要根據目標的位置實時更換自身飛行狀態去,飛行軌跡也不確定,如各類防空導彈、反艦導彈、巡航導彈等,飛行速度最快的是遠程防空導彈,我國的紅旗-9系列防空導彈速度在4.5馬赫左右、美國PAC-3“愛國者3”防空導彈的最大飛行速度約為5馬赫、俄羅斯S-400系列導彈的最大速度可達6馬赫;其他如超音速反艦導彈的最大速度在3馬赫左右、巡航導彈基本上都是亞音速。這些導彈都是在大氣層內飛行,發動機的工作時間也就十幾秒至幾十秒(除了巡航導彈到小型渦扇發動機外),加速到一定程度後依靠慣性飛行,在機動的過程中需要克服空氣阻力和操控舵面產生的額外力矩,進一步提升飛行速度的難度很大
紅旗9遠程防空導彈,最大速度在4.5馬赫左右

導彈需要發動機進行加速,如火箭發動機、渦噴發動機、渦扇發動機或者衝壓發動機等。普通導彈中飛行速度最快的是防空導彈,最大速度可以達到4-6馬赫,而洲際彈道導彈的末端打擊速度可以達到20馬赫以上!二者之所以有如此大的差距,原因是常規導彈要克服重力、空氣阻力飛行,且發動機工作時間較短;而洲際彈道導彈發動機工作時間很長,自有速度很高,且在末端打擊是有重力加持協助克服空氣阻力,可以保持較高的飛行速度。
洲際彈道導彈分導式多彈頭再入大氣層後的景象,猶如閃電插入大地!

普通非彈道式導彈需要根據目標的位置實時更換自身飛行狀態去,飛行軌跡也不確定,如各類防空導彈、反艦導彈、巡航導彈等,飛行速度最快的是遠程防空導彈,我國的紅旗-9系列防空導彈速度在4.5馬赫左右、美國PAC-3“愛國者3”防空導彈的最大飛行速度約為5馬赫、俄羅斯S-400系列導彈的最大速度可達6馬赫;其他如超音速反艦導彈的最大速度在3馬赫左右、巡航導彈基本上都是亞音速。這些導彈都是在大氣層內飛行,發動機的工作時間也就十幾秒至幾十秒(除了巡航導彈到小型渦扇發動機外),加速到一定程度後依靠慣性飛行,在機動的過程中需要克服空氣阻力和操控舵面產生的額外力矩,進一步提升飛行速度的難度很大
紅旗9遠程防空導彈,最大速度在4.5馬赫左右
美國PAC-3“愛國者3”防空導彈,最大速度可達5馬赫

導彈需要發動機進行加速,如火箭發動機、渦噴發動機、渦扇發動機或者衝壓發動機等。普通導彈中飛行速度最快的是防空導彈,最大速度可以達到4-6馬赫,而洲際彈道導彈的末端打擊速度可以達到20馬赫以上!二者之所以有如此大的差距,原因是常規導彈要克服重力、空氣阻力飛行,且發動機工作時間較短;而洲際彈道導彈發動機工作時間很長,自有速度很高,且在末端打擊是有重力加持協助克服空氣阻力,可以保持較高的飛行速度。
洲際彈道導彈分導式多彈頭再入大氣層後的景象,猶如閃電插入大地!

普通非彈道式導彈需要根據目標的位置實時更換自身飛行狀態去,飛行軌跡也不確定,如各類防空導彈、反艦導彈、巡航導彈等,飛行速度最快的是遠程防空導彈,我國的紅旗-9系列防空導彈速度在4.5馬赫左右、美國PAC-3“愛國者3”防空導彈的最大飛行速度約為5馬赫、俄羅斯S-400系列導彈的最大速度可達6馬赫;其他如超音速反艦導彈的最大速度在3馬赫左右、巡航導彈基本上都是亞音速。這些導彈都是在大氣層內飛行,發動機的工作時間也就十幾秒至幾十秒(除了巡航導彈到小型渦扇發動機外),加速到一定程度後依靠慣性飛行,在機動的過程中需要克服空氣阻力和操控舵面產生的額外力矩,進一步提升飛行速度的難度很大
紅旗9遠程防空導彈,最大速度在4.5馬赫左右
美國PAC-3“愛國者3”防空導彈,最大速度可達5馬赫
美國“撒德”防空導彈組成,動能攔截器最大速度可達10馬赫左右

彈道導彈的飛行軌跡是拋物線,按照射程不同分為短程、中程和洲際彈道導彈,不同層次的彈道導彈末端打擊速度也不相同,短程彈道導彈最大速度可達6-8馬赫、中程彈道導彈可達10-15馬赫、洲際彈道導彈則可達20馬赫以上!彈道導彈一般採用推力較強的火箭發動機,洲際彈道導彈的發動機工作時間可達數百秒,可以將彈頭加速至地球逃逸速度(7.9千米/秒,也就是23馬赫以上),飛行速度彈道最高點可達幾千甚至上萬公里。洲際彈道導彈核彈頭在再入大氣層階段,雖然有重力的加速作用,但由於速度太快、大氣層的摩擦力超過重力階段會有一定程度的減速,但是即便如此末端打擊速度也能夠保存在20馬赫左右!

導彈需要發動機進行加速,如火箭發動機、渦噴發動機、渦扇發動機或者衝壓發動機等。普通導彈中飛行速度最快的是防空導彈,最大速度可以達到4-6馬赫,而洲際彈道導彈的末端打擊速度可以達到20馬赫以上!二者之所以有如此大的差距,原因是常規導彈要克服重力、空氣阻力飛行,且發動機工作時間較短;而洲際彈道導彈發動機工作時間很長,自有速度很高,且在末端打擊是有重力加持協助克服空氣阻力,可以保持較高的飛行速度。
洲際彈道導彈分導式多彈頭再入大氣層後的景象,猶如閃電插入大地!

普通非彈道式導彈需要根據目標的位置實時更換自身飛行狀態去,飛行軌跡也不確定,如各類防空導彈、反艦導彈、巡航導彈等,飛行速度最快的是遠程防空導彈,我國的紅旗-9系列防空導彈速度在4.5馬赫左右、美國PAC-3“愛國者3”防空導彈的最大飛行速度約為5馬赫、俄羅斯S-400系列導彈的最大速度可達6馬赫;其他如超音速反艦導彈的最大速度在3馬赫左右、巡航導彈基本上都是亞音速。這些導彈都是在大氣層內飛行,發動機的工作時間也就十幾秒至幾十秒(除了巡航導彈到小型渦扇發動機外),加速到一定程度後依靠慣性飛行,在機動的過程中需要克服空氣阻力和操控舵面產生的額外力矩,進一步提升飛行速度的難度很大
紅旗9遠程防空導彈,最大速度在4.5馬赫左右
美國PAC-3“愛國者3”防空導彈,最大速度可達5馬赫
美國“撒德”防空導彈組成,動能攔截器最大速度可達10馬赫左右

彈道導彈的飛行軌跡是拋物線,按照射程不同分為短程、中程和洲際彈道導彈,不同層次的彈道導彈末端打擊速度也不相同,短程彈道導彈最大速度可達6-8馬赫、中程彈道導彈可達10-15馬赫、洲際彈道導彈則可達20馬赫以上!彈道導彈一般採用推力較強的火箭發動機,洲際彈道導彈的發動機工作時間可達數百秒,可以將彈頭加速至地球逃逸速度(7.9千米/秒,也就是23馬赫以上),飛行速度彈道最高點可達幾千甚至上萬公里。洲際彈道導彈核彈頭在再入大氣層階段,雖然有重力的加速作用,但由於速度太快、大氣層的摩擦力超過重力階段會有一定程度的減速,但是即便如此末端打擊速度也能夠保存在20馬赫左右!
發射中的“三叉戟II”潛射彈道導彈,發動機推力非常強悍!

導彈需要發動機進行加速,如火箭發動機、渦噴發動機、渦扇發動機或者衝壓發動機等。普通導彈中飛行速度最快的是防空導彈,最大速度可以達到4-6馬赫,而洲際彈道導彈的末端打擊速度可以達到20馬赫以上!二者之所以有如此大的差距,原因是常規導彈要克服重力、空氣阻力飛行,且發動機工作時間較短;而洲際彈道導彈發動機工作時間很長,自有速度很高,且在末端打擊是有重力加持協助克服空氣阻力,可以保持較高的飛行速度。
洲際彈道導彈分導式多彈頭再入大氣層後的景象,猶如閃電插入大地!

普通非彈道式導彈需要根據目標的位置實時更換自身飛行狀態去,飛行軌跡也不確定,如各類防空導彈、反艦導彈、巡航導彈等,飛行速度最快的是遠程防空導彈,我國的紅旗-9系列防空導彈速度在4.5馬赫左右、美國PAC-3“愛國者3”防空導彈的最大飛行速度約為5馬赫、俄羅斯S-400系列導彈的最大速度可達6馬赫;其他如超音速反艦導彈的最大速度在3馬赫左右、巡航導彈基本上都是亞音速。這些導彈都是在大氣層內飛行,發動機的工作時間也就十幾秒至幾十秒(除了巡航導彈到小型渦扇發動機外),加速到一定程度後依靠慣性飛行,在機動的過程中需要克服空氣阻力和操控舵面產生的額外力矩,進一步提升飛行速度的難度很大
紅旗9遠程防空導彈,最大速度在4.5馬赫左右
美國PAC-3“愛國者3”防空導彈,最大速度可達5馬赫
美國“撒德”防空導彈組成,動能攔截器最大速度可達10馬赫左右

彈道導彈的飛行軌跡是拋物線,按照射程不同分為短程、中程和洲際彈道導彈,不同層次的彈道導彈末端打擊速度也不相同,短程彈道導彈最大速度可達6-8馬赫、中程彈道導彈可達10-15馬赫、洲際彈道導彈則可達20馬赫以上!彈道導彈一般採用推力較強的火箭發動機,洲際彈道導彈的發動機工作時間可達數百秒,可以將彈頭加速至地球逃逸速度(7.9千米/秒,也就是23馬赫以上),飛行速度彈道最高點可達幾千甚至上萬公里。洲際彈道導彈核彈頭在再入大氣層階段,雖然有重力的加速作用,但由於速度太快、大氣層的摩擦力超過重力階段會有一定程度的減速,但是即便如此末端打擊速度也能夠保存在20馬赫左右!
發射中的“三叉戟II”潛射彈道導彈,發動機推力非常強悍!
分導式多彈頭的外形結構就是為了超高速飛行設計的

雖然洲際彈道導彈的末端打擊速度可以達到20馬赫以上,但是並不是所謂的“輕鬆達到”,彈頭的飛行速度與外形結構、材料性能和打擊方式有關(是否末端機動),而且一般的中近程彈道導彈由於發動機推力、工作時間等因素也達不到20馬赫的高速。導彈速度自然是越快越好,但是加速需要看發動機性能、燃料量以及氣動外形等,在目前的技術階段,各型導彈的速度肯定是能力範圍內的最高水平。如果未來戰場擴展至大氣層外,擺脫空氣阻力的影響,那麼導彈的速度肯定能夠大幅提升

導彈需要發動機進行加速,如火箭發動機、渦噴發動機、渦扇發動機或者衝壓發動機等。普通導彈中飛行速度最快的是防空導彈,最大速度可以達到4-6馬赫,而洲際彈道導彈的末端打擊速度可以達到20馬赫以上!二者之所以有如此大的差距,原因是常規導彈要克服重力、空氣阻力飛行,且發動機工作時間較短;而洲際彈道導彈發動機工作時間很長,自有速度很高,且在末端打擊是有重力加持協助克服空氣阻力,可以保持較高的飛行速度。
洲際彈道導彈分導式多彈頭再入大氣層後的景象,猶如閃電插入大地!

普通非彈道式導彈需要根據目標的位置實時更換自身飛行狀態去,飛行軌跡也不確定,如各類防空導彈、反艦導彈、巡航導彈等,飛行速度最快的是遠程防空導彈,我國的紅旗-9系列防空導彈速度在4.5馬赫左右、美國PAC-3“愛國者3”防空導彈的最大飛行速度約為5馬赫、俄羅斯S-400系列導彈的最大速度可達6馬赫;其他如超音速反艦導彈的最大速度在3馬赫左右、巡航導彈基本上都是亞音速。這些導彈都是在大氣層內飛行,發動機的工作時間也就十幾秒至幾十秒(除了巡航導彈到小型渦扇發動機外),加速到一定程度後依靠慣性飛行,在機動的過程中需要克服空氣阻力和操控舵面產生的額外力矩,進一步提升飛行速度的難度很大
紅旗9遠程防空導彈,最大速度在4.5馬赫左右
美國PAC-3“愛國者3”防空導彈,最大速度可達5馬赫
美國“撒德”防空導彈組成,動能攔截器最大速度可達10馬赫左右

彈道導彈的飛行軌跡是拋物線,按照射程不同分為短程、中程和洲際彈道導彈,不同層次的彈道導彈末端打擊速度也不相同,短程彈道導彈最大速度可達6-8馬赫、中程彈道導彈可達10-15馬赫、洲際彈道導彈則可達20馬赫以上!彈道導彈一般採用推力較強的火箭發動機,洲際彈道導彈的發動機工作時間可達數百秒,可以將彈頭加速至地球逃逸速度(7.9千米/秒,也就是23馬赫以上),飛行速度彈道最高點可達幾千甚至上萬公里。洲際彈道導彈核彈頭在再入大氣層階段,雖然有重力的加速作用,但由於速度太快、大氣層的摩擦力超過重力階段會有一定程度的減速,但是即便如此末端打擊速度也能夠保存在20馬赫左右!
發射中的“三叉戟II”潛射彈道導彈,發動機推力非常強悍!
分導式多彈頭的外形結構就是為了超高速飛行設計的

雖然洲際彈道導彈的末端打擊速度可以達到20馬赫以上,但是並不是所謂的“輕鬆達到”,彈頭的飛行速度與外形結構、材料性能和打擊方式有關(是否末端機動),而且一般的中近程彈道導彈由於發動機推力、工作時間等因素也達不到20馬赫的高速。導彈速度自然是越快越好,但是加速需要看發動機性能、燃料量以及氣動外形等,在目前的技術階段,各型導彈的速度肯定是能力範圍內的最高水平。如果未來戰場擴展至大氣層外,擺脫空氣阻力的影響,那麼導彈的速度肯定能夠大幅提升
發射中的俄羅斯A235反導導彈,據稱最大速度可達10馬赫以上

導彈需要發動機進行加速,如火箭發動機、渦噴發動機、渦扇發動機或者衝壓發動機等。普通導彈中飛行速度最快的是防空導彈,最大速度可以達到4-6馬赫,而洲際彈道導彈的末端打擊速度可以達到20馬赫以上!二者之所以有如此大的差距,原因是常規導彈要克服重力、空氣阻力飛行,且發動機工作時間較短;而洲際彈道導彈發動機工作時間很長,自有速度很高,且在末端打擊是有重力加持協助克服空氣阻力,可以保持較高的飛行速度。
洲際彈道導彈分導式多彈頭再入大氣層後的景象,猶如閃電插入大地!

普通非彈道式導彈需要根據目標的位置實時更換自身飛行狀態去,飛行軌跡也不確定,如各類防空導彈、反艦導彈、巡航導彈等,飛行速度最快的是遠程防空導彈,我國的紅旗-9系列防空導彈速度在4.5馬赫左右、美國PAC-3“愛國者3”防空導彈的最大飛行速度約為5馬赫、俄羅斯S-400系列導彈的最大速度可達6馬赫;其他如超音速反艦導彈的最大速度在3馬赫左右、巡航導彈基本上都是亞音速。這些導彈都是在大氣層內飛行,發動機的工作時間也就十幾秒至幾十秒(除了巡航導彈到小型渦扇發動機外),加速到一定程度後依靠慣性飛行,在機動的過程中需要克服空氣阻力和操控舵面產生的額外力矩,進一步提升飛行速度的難度很大
紅旗9遠程防空導彈,最大速度在4.5馬赫左右
美國PAC-3“愛國者3”防空導彈,最大速度可達5馬赫
美國“撒德”防空導彈組成,動能攔截器最大速度可達10馬赫左右

彈道導彈的飛行軌跡是拋物線,按照射程不同分為短程、中程和洲際彈道導彈,不同層次的彈道導彈末端打擊速度也不相同,短程彈道導彈最大速度可達6-8馬赫、中程彈道導彈可達10-15馬赫、洲際彈道導彈則可達20馬赫以上!彈道導彈一般採用推力較強的火箭發動機,洲際彈道導彈的發動機工作時間可達數百秒,可以將彈頭加速至地球逃逸速度(7.9千米/秒,也就是23馬赫以上),飛行速度彈道最高點可達幾千甚至上萬公里。洲際彈道導彈核彈頭在再入大氣層階段,雖然有重力的加速作用,但由於速度太快、大氣層的摩擦力超過重力階段會有一定程度的減速,但是即便如此末端打擊速度也能夠保存在20馬赫左右!
發射中的“三叉戟II”潛射彈道導彈,發動機推力非常強悍!
分導式多彈頭的外形結構就是為了超高速飛行設計的

雖然洲際彈道導彈的末端打擊速度可以達到20馬赫以上,但是並不是所謂的“輕鬆達到”,彈頭的飛行速度與外形結構、材料性能和打擊方式有關(是否末端機動),而且一般的中近程彈道導彈由於發動機推力、工作時間等因素也達不到20馬赫的高速。導彈速度自然是越快越好,但是加速需要看發動機性能、燃料量以及氣動外形等,在目前的技術階段,各型導彈的速度肯定是能力範圍內的最高水平。如果未來戰場擴展至大氣層外,擺脫空氣阻力的影響,那麼導彈的速度肯定能夠大幅提升
發射中的俄羅斯A235反導導彈,據稱最大速度可達10馬赫以上
導彈如果應用在太空作戰中,速度可以快得多!

歡迎關注“威吶解析”,閱讀更多原創軍事內容(圖片源自網絡)。

晨曦谈兵
2019-08-24

這個就牽涉到多方面的原因了:

1、飛行區間。普通導彈多是在大氣層,特別是大氣層低處飛行。在大氣層中飛行,要受到空氣阻力的作用;而且越接近地面,大氣密度越高,阻力越大。一個簡單的例子,一般先機戰機在高空(8000米以上)最大速度能夠超過2馬赫;但是,在低空,其最大速度也就1400公里/小時,也就是1.15馬赫左右。這個速度還有個定義,叫低空大表速,一些2代機只有1200-1300公里/小時,殲10能到1350公里/小時,FC-31能到1400公里/小時。

這個就牽涉到多方面的原因了:

1、飛行區間。普通導彈多是在大氣層,特別是大氣層低處飛行。在大氣層中飛行,要受到空氣阻力的作用;而且越接近地面,大氣密度越高,阻力越大。一個簡單的例子,一般先機戰機在高空(8000米以上)最大速度能夠超過2馬赫;但是,在低空,其最大速度也就1400公里/小時,也就是1.15馬赫左右。這個速度還有個定義,叫低空大表速,一些2代機只有1200-1300公里/小時,殲10能到1350公里/小時,FC-31能到1400公里/小時。

而洲際導彈是要飛出大氣層的,大氣阻力基本降為0,當然速度可以增加到比較大。

2、發動機工作時間。一般導彈發動機的工作時間還是比較短的,甚至短的讓人驚訝——比如格鬥導彈發動機工作時間只有3-10秒,中遠程空空導彈發動機工作時間也就20-30秒左右。因此,格鬥導彈一般最大速度為2-3馬赫,中遠程空空導彈一般最大速度為3.5-5馬赫,而一些體積比較大的遠程防空導彈,最大速度可以達到6馬赫左右。

這個就牽涉到多方面的原因了:

1、飛行區間。普通導彈多是在大氣層,特別是大氣層低處飛行。在大氣層中飛行,要受到空氣阻力的作用;而且越接近地面,大氣密度越高,阻力越大。一個簡單的例子,一般先機戰機在高空(8000米以上)最大速度能夠超過2馬赫;但是,在低空,其最大速度也就1400公里/小時,也就是1.15馬赫左右。這個速度還有個定義,叫低空大表速,一些2代機只有1200-1300公里/小時,殲10能到1350公里/小時,FC-31能到1400公里/小時。

而洲際導彈是要飛出大氣層的,大氣阻力基本降為0,當然速度可以增加到比較大。

2、發動機工作時間。一般導彈發動機的工作時間還是比較短的,甚至短的讓人驚訝——比如格鬥導彈發動機工作時間只有3-10秒,中遠程空空導彈發動機工作時間也就20-30秒左右。因此,格鬥導彈一般最大速度為2-3馬赫,中遠程空空導彈一般最大速度為3.5-5馬赫,而一些體積比較大的遠程防空導彈,最大速度可以達到6馬赫左右。

3、彈體是否分離的差別。洲際彈道導彈一般是幾級的,在飛行過程中,不斷拋掉下面的推力級部分,以達到大幅度減輕重量,減少體積,降低雷達反射的目的。最終,最後一級在體積、重量上要比之前小許多。而普通導彈基本不存在這種現象。

這個就牽涉到多方面的原因了:

1、飛行區間。普通導彈多是在大氣層,特別是大氣層低處飛行。在大氣層中飛行,要受到空氣阻力的作用;而且越接近地面,大氣密度越高,阻力越大。一個簡單的例子,一般先機戰機在高空(8000米以上)最大速度能夠超過2馬赫;但是,在低空,其最大速度也就1400公里/小時,也就是1.15馬赫左右。這個速度還有個定義,叫低空大表速,一些2代機只有1200-1300公里/小時,殲10能到1350公里/小時,FC-31能到1400公里/小時。

而洲際導彈是要飛出大氣層的,大氣阻力基本降為0,當然速度可以增加到比較大。

2、發動機工作時間。一般導彈發動機的工作時間還是比較短的,甚至短的讓人驚訝——比如格鬥導彈發動機工作時間只有3-10秒,中遠程空空導彈發動機工作時間也就20-30秒左右。因此,格鬥導彈一般最大速度為2-3馬赫,中遠程空空導彈一般最大速度為3.5-5馬赫,而一些體積比較大的遠程防空導彈,最大速度可以達到6馬赫左右。

3、彈體是否分離的差別。洲際彈道導彈一般是幾級的,在飛行過程中,不斷拋掉下面的推力級部分,以達到大幅度減輕重量,減少體積,降低雷達反射的目的。最終,最後一級在體積、重量上要比之前小許多。而普通導彈基本不存在這種現象。

4、速度與射程的妥協。速度越大,飛行阻力越大,而且,是平方級別的增大。所以,高速度對於射程的削弱是很厲害的;要麼,就要搞大許多的體積。如果打擊目標普遍速度在0.5-2馬赫,那麼導彈速度達到3-5馬赫也就差不多了。當然,隨著打擊目標速度的逐漸增加,導彈的最大速度也是在增長的。

這個就牽涉到多方面的原因了:

1、飛行區間。普通導彈多是在大氣層,特別是大氣層低處飛行。在大氣層中飛行,要受到空氣阻力的作用;而且越接近地面,大氣密度越高,阻力越大。一個簡單的例子,一般先機戰機在高空(8000米以上)最大速度能夠超過2馬赫;但是,在低空,其最大速度也就1400公里/小時,也就是1.15馬赫左右。這個速度還有個定義,叫低空大表速,一些2代機只有1200-1300公里/小時,殲10能到1350公里/小時,FC-31能到1400公里/小時。

而洲際導彈是要飛出大氣層的,大氣阻力基本降為0,當然速度可以增加到比較大。

2、發動機工作時間。一般導彈發動機的工作時間還是比較短的,甚至短的讓人驚訝——比如格鬥導彈發動機工作時間只有3-10秒,中遠程空空導彈發動機工作時間也就20-30秒左右。因此,格鬥導彈一般最大速度為2-3馬赫,中遠程空空導彈一般最大速度為3.5-5馬赫,而一些體積比較大的遠程防空導彈,最大速度可以達到6馬赫左右。

3、彈體是否分離的差別。洲際彈道導彈一般是幾級的,在飛行過程中,不斷拋掉下面的推力級部分,以達到大幅度減輕重量,減少體積,降低雷達反射的目的。最終,最後一級在體積、重量上要比之前小許多。而普通導彈基本不存在這種現象。

4、速度與射程的妥協。速度越大,飛行阻力越大,而且,是平方級別的增大。所以,高速度對於射程的削弱是很厲害的;要麼,就要搞大許多的體積。如果打擊目標普遍速度在0.5-2馬赫,那麼導彈速度達到3-5馬赫也就差不多了。當然,隨著打擊目標速度的逐漸增加,導彈的最大速度也是在增長的。

這幾年,高超音速武器開始盛行,這主要是因為,常規的亞音速的,或者2-3馬赫的超音速導彈,面對如今的最大速度4-6馬赫,系統反應時間很短的遠程防空導彈,突防能力已經不太強了,急需通過隱身、高超音速等手段來增強突防能力。而實際上,這兩條路都在走。

作者:尋夢

海事先锋
2019-08-04

因為洲際導彈大部分時間都在大氣層外飛行,速度很容易提高起來,但是普通導彈不行,即便是短程彈道導彈都是在大氣層內飛行,現在的普通巡航導彈,高的在幾千米的高度飛行,掠海的只是在5米-10米飛行,根本不具備達到高飛行速度的條件。

因為洲際導彈大部分時間都在大氣層外飛行,速度很容易提高起來,但是普通導彈不行,即便是短程彈道導彈都是在大氣層內飛行,現在的普通巡航導彈,高的在幾千米的高度飛行,掠海的只是在5米-10米飛行,根本不具備達到高飛行速度的條件。

因為洲際導彈大部分時間都在大氣層外飛行,速度很容易提高起來,但是普通導彈不行,即便是短程彈道導彈都是在大氣層內飛行,現在的普通巡航導彈,高的在幾千米的高度飛行,掠海的只是在5米-10米飛行,根本不具備達到高飛行速度的條件。

當然,也不是所有的大氣層內飛行的導彈都不能飛出高飛行速度,比如高超音速導彈基本就都在5馬赫以上飛行,高的能到10馬赫左右。在高超音速武器的研發當中,有一個很重要的設備就是空氣舵,現在的人類最高水平的材料技術,也只能確保導彈的空氣舵在18馬赫速度下繼續使用,這還是測試中的實驗室數據,現役導彈的空氣舵最多隻能承受10馬赫的速度不損壞。

因為洲際導彈大部分時間都在大氣層外飛行,速度很容易提高起來,但是普通導彈不行,即便是短程彈道導彈都是在大氣層內飛行,現在的普通巡航導彈,高的在幾千米的高度飛行,掠海的只是在5米-10米飛行,根本不具備達到高飛行速度的條件。

當然,也不是所有的大氣層內飛行的導彈都不能飛出高飛行速度,比如高超音速導彈基本就都在5馬赫以上飛行,高的能到10馬赫左右。在高超音速武器的研發當中,有一個很重要的設備就是空氣舵,現在的人類最高水平的材料技術,也只能確保導彈的空氣舵在18馬赫速度下繼續使用,這還是測試中的實驗室數據,現役導彈的空氣舵最多隻能承受10馬赫的速度不損壞。

因為洲際導彈大部分時間都在大氣層外飛行,速度很容易提高起來,但是普通導彈不行,即便是短程彈道導彈都是在大氣層內飛行,現在的普通巡航導彈,高的在幾千米的高度飛行,掠海的只是在5米-10米飛行,根本不具備達到高飛行速度的條件。

當然,也不是所有的大氣層內飛行的導彈都不能飛出高飛行速度,比如高超音速導彈基本就都在5馬赫以上飛行,高的能到10馬赫左右。在高超音速武器的研發當中,有一個很重要的設備就是空氣舵,現在的人類最高水平的材料技術,也只能確保導彈的空氣舵在18馬赫速度下繼續使用,這還是測試中的實驗室數據,現役導彈的空氣舵最多隻能承受10馬赫的速度不損壞。

另外還有通信問題,如果速度過快,那麼導彈和後方指令,包括導彈自身的主動雷達探測都要受到干擾和影響。速度快到一定程度,就會在彈頭附近形成通訊黑障,一旦進入這個階段,那麼後方的指令就對導彈無效。這個黑障也同樣對導彈的主動雷達有影響,因此,高超音速導彈的導航是一個很難突破的瓶頸,現在掌握的國家也不多。

因為洲際導彈大部分時間都在大氣層外飛行,速度很容易提高起來,但是普通導彈不行,即便是短程彈道導彈都是在大氣層內飛行,現在的普通巡航導彈,高的在幾千米的高度飛行,掠海的只是在5米-10米飛行,根本不具備達到高飛行速度的條件。

當然,也不是所有的大氣層內飛行的導彈都不能飛出高飛行速度,比如高超音速導彈基本就都在5馬赫以上飛行,高的能到10馬赫左右。在高超音速武器的研發當中,有一個很重要的設備就是空氣舵,現在的人類最高水平的材料技術,也只能確保導彈的空氣舵在18馬赫速度下繼續使用,這還是測試中的實驗室數據,現役導彈的空氣舵最多隻能承受10馬赫的速度不損壞。

另外還有通信問題,如果速度過快,那麼導彈和後方指令,包括導彈自身的主動雷達探測都要受到干擾和影響。速度快到一定程度,就會在彈頭附近形成通訊黑障,一旦進入這個階段,那麼後方的指令就對導彈無效。這個黑障也同樣對導彈的主動雷達有影響,因此,高超音速導彈的導航是一個很難突破的瓶頸,現在掌握的國家也不多。

因為洲際導彈大部分時間都在大氣層外飛行,速度很容易提高起來,但是普通導彈不行,即便是短程彈道導彈都是在大氣層內飛行,現在的普通巡航導彈,高的在幾千米的高度飛行,掠海的只是在5米-10米飛行,根本不具備達到高飛行速度的條件。

當然,也不是所有的大氣層內飛行的導彈都不能飛出高飛行速度,比如高超音速導彈基本就都在5馬赫以上飛行,高的能到10馬赫左右。在高超音速武器的研發當中,有一個很重要的設備就是空氣舵,現在的人類最高水平的材料技術,也只能確保導彈的空氣舵在18馬赫速度下繼續使用,這還是測試中的實驗室數據,現役導彈的空氣舵最多隻能承受10馬赫的速度不損壞。

另外還有通信問題,如果速度過快,那麼導彈和後方指令,包括導彈自身的主動雷達探測都要受到干擾和影響。速度快到一定程度,就會在彈頭附近形成通訊黑障,一旦進入這個階段,那麼後方的指令就對導彈無效。這個黑障也同樣對導彈的主動雷達有影響,因此,高超音速導彈的導航是一個很難突破的瓶頸,現在掌握的國家也不多。

再者,洲際導彈在經過了數千公里的大氣層外加速後,下墜的時候是自由落體,速度只能更快,最後落地的速度慢則10多馬赫,快則20馬赫,基本難以攔截。但是一般的大氣層內飛行導彈,在攻擊的末端不但不是這種垂直打擊的方式,而且還需要伴隨著蛇形機動或者線路調整,以提高命中的精確度和突防的概率,因此這種導彈飛行速度不會很快。

因為洲際導彈大部分時間都在大氣層外飛行,速度很容易提高起來,但是普通導彈不行,即便是短程彈道導彈都是在大氣層內飛行,現在的普通巡航導彈,高的在幾千米的高度飛行,掠海的只是在5米-10米飛行,根本不具備達到高飛行速度的條件。

當然,也不是所有的大氣層內飛行的導彈都不能飛出高飛行速度,比如高超音速導彈基本就都在5馬赫以上飛行,高的能到10馬赫左右。在高超音速武器的研發當中,有一個很重要的設備就是空氣舵,現在的人類最高水平的材料技術,也只能確保導彈的空氣舵在18馬赫速度下繼續使用,這還是測試中的實驗室數據,現役導彈的空氣舵最多隻能承受10馬赫的速度不損壞。

另外還有通信問題,如果速度過快,那麼導彈和後方指令,包括導彈自身的主動雷達探測都要受到干擾和影響。速度快到一定程度,就會在彈頭附近形成通訊黑障,一旦進入這個階段,那麼後方的指令就對導彈無效。這個黑障也同樣對導彈的主動雷達有影響,因此,高超音速導彈的導航是一個很難突破的瓶頸,現在掌握的國家也不多。

再者,洲際導彈在經過了數千公里的大氣層外加速後,下墜的時候是自由落體,速度只能更快,最後落地的速度慢則10多馬赫,快則20馬赫,基本難以攔截。但是一般的大氣層內飛行導彈,在攻擊的末端不但不是這種垂直打擊的方式,而且還需要伴隨著蛇形機動或者線路調整,以提高命中的精確度和突防的概率,因此這種導彈飛行速度不會很快。

因為洲際導彈大部分時間都在大氣層外飛行,速度很容易提高起來,但是普通導彈不行,即便是短程彈道導彈都是在大氣層內飛行,現在的普通巡航導彈,高的在幾千米的高度飛行,掠海的只是在5米-10米飛行,根本不具備達到高飛行速度的條件。

當然,也不是所有的大氣層內飛行的導彈都不能飛出高飛行速度,比如高超音速導彈基本就都在5馬赫以上飛行,高的能到10馬赫左右。在高超音速武器的研發當中,有一個很重要的設備就是空氣舵,現在的人類最高水平的材料技術,也只能確保導彈的空氣舵在18馬赫速度下繼續使用,這還是測試中的實驗室數據,現役導彈的空氣舵最多隻能承受10馬赫的速度不損壞。

另外還有通信問題,如果速度過快,那麼導彈和後方指令,包括導彈自身的主動雷達探測都要受到干擾和影響。速度快到一定程度,就會在彈頭附近形成通訊黑障,一旦進入這個階段,那麼後方的指令就對導彈無效。這個黑障也同樣對導彈的主動雷達有影響,因此,高超音速導彈的導航是一個很難突破的瓶頸,現在掌握的國家也不多。

再者,洲際導彈在經過了數千公里的大氣層外加速後,下墜的時候是自由落體,速度只能更快,最後落地的速度慢則10多馬赫,快則20馬赫,基本難以攔截。但是一般的大氣層內飛行導彈,在攻擊的末端不但不是這種垂直打擊的方式,而且還需要伴隨著蛇形機動或者線路調整,以提高命中的精確度和突防的概率,因此這種導彈飛行速度不會很快。

現在世界上已經出現了大氣層內飛行的新一代高超音速導彈武器,比如俄羅斯的鋯石反艦導彈,我國的凌雲2導彈,俄羅斯的匕首導彈等,飛行速度一般在5-7馬赫之間。還有在臨近空間高度飛行的高超音速導彈,比如我國的東風21D和東風26,他們的飛行速度都在10馬赫左右,未來,不排除科技的進步會讓這些導彈的飛行速度進一步提高到20馬赫的可能性。

李晓伟
2019-08-25

飛行區間的問題

普通的空空導彈速度比較快的可以達到6馬赫,而洲際彈道導彈末端速度不止20馬赫甚至更高。

普通空空導彈屬於導彈中速度最快的一種,因為戰鬥機通常可以超音速飛行如果你速度不夠是追不上的,就跟防空導彈系統也是一個道理你必須比被攔截物快。普通空空導彈採用火箭發動機所以提速會很快,空空導彈的整個工作時間很短的通常就幾分鐘有效時間,空空導彈在大氣層內飛行受到地球引力和空氣阻力影響,所以速度在洲際導彈面前是很慢的。

洲際導彈它飛行方式跟空空導彈不同,洲際彈道導彈它的助推段大部分時間是在大氣層以內,中段在大氣層外飛行末端再入大氣層。洲際導彈的原理其實就是利用火箭發動機把洲際導彈的軌道送的更高,然後飛行一段時間之後姿態發動機調整方向實施再入動作,而在再入的過程中受到地球引力的加速度會讓洲際導彈越來越快,所以末端20馬赫在洲際導彈的末端速度中屬於普通水平,個別的洲際導彈再入速度接近30馬赫沒有任何防空導彈能夠追上,所以末端攔截基本屬於搞笑。


飛行區間的問題

普通的空空導彈速度比較快的可以達到6馬赫,而洲際彈道導彈末端速度不止20馬赫甚至更高。

普通空空導彈屬於導彈中速度最快的一種,因為戰鬥機通常可以超音速飛行如果你速度不夠是追不上的,就跟防空導彈系統也是一個道理你必須比被攔截物快。普通空空導彈採用火箭發動機所以提速會很快,空空導彈的整個工作時間很短的通常就幾分鐘有效時間,空空導彈在大氣層內飛行受到地球引力和空氣阻力影響,所以速度在洲際導彈面前是很慢的。

洲際導彈它飛行方式跟空空導彈不同,洲際彈道導彈它的助推段大部分時間是在大氣層以內,中段在大氣層外飛行末端再入大氣層。洲際導彈的原理其實就是利用火箭發動機把洲際導彈的軌道送的更高,然後飛行一段時間之後姿態發動機調整方向實施再入動作,而在再入的過程中受到地球引力的加速度會讓洲際導彈越來越快,所以末端20馬赫在洲際導彈的末端速度中屬於普通水平,個別的洲際導彈再入速度接近30馬赫沒有任何防空導彈能夠追上,所以末端攔截基本屬於搞笑。


军武数据库
2019-05-08

導彈飛行速度5馬赫以上並不是不能,一些固體火箭發動機作為動力的導彈其實都可以達到5馬赫的速度的。

例如美國的AIM-120,中國的PL-15,甚至早早年間的AIM-54導彈都是可以打到5馬赫的速度等級的。

導彈飛行速度5馬赫以上並不是不能,一些固體火箭發動機作為動力的導彈其實都可以達到5馬赫的速度的。

例如美國的AIM-120,中國的PL-15,甚至早早年間的AIM-54導彈都是可以打到5馬赫的速度等級的。

然而對於更多的大氣層內飛行的導彈來說,速度繼續提高意義並不大了,而且還會遇到一些技術問題(稍後講)。

通常大氣層內飛行的導彈需要打擊的目標速度都在3馬赫以內,在這種狀態下,5馬赫已經有了較大的速度冗餘,就沒有必要繼續提高速度了。

否則一味的提高速度會帶來兩個問題:

第一,在大氣層內飛行的物體所受到在阻力是和速度的平方成正比。簡單的說就是速度增加一倍阻力增加4倍。這樣會導致導彈發動機需要以更大功率進行工作,因此會大大的縮短射程。

導彈飛行速度5馬赫以上並不是不能,一些固體火箭發動機作為動力的導彈其實都可以達到5馬赫的速度的。

例如美國的AIM-120,中國的PL-15,甚至早早年間的AIM-54導彈都是可以打到5馬赫的速度等級的。

然而對於更多的大氣層內飛行的導彈來說,速度繼續提高意義並不大了,而且還會遇到一些技術問題(稍後講)。

通常大氣層內飛行的導彈需要打擊的目標速度都在3馬赫以內,在這種狀態下,5馬赫已經有了較大的速度冗餘,就沒有必要繼續提高速度了。

否則一味的提高速度會帶來兩個問題:

第一,在大氣層內飛行的物體所受到在阻力是和速度的平方成正比。簡單的說就是速度增加一倍阻力增加4倍。這樣會導致導彈發動機需要以更大功率進行工作,因此會大大的縮短射程。

第二,從導彈的控制來說,速度加快後,氣動控制面的效率會大幅度降低,因此很多改型的導彈需要以燃氣舵甚至姿態火箭發動機來進行航跡控制。這樣一來就又大幅度的降低了導彈的推進荷載。又會進一步降低導彈的射程,這就有點得不償失了。

導彈飛行速度5馬赫以上並不是不能,一些固體火箭發動機作為動力的導彈其實都可以達到5馬赫的速度的。

例如美國的AIM-120,中國的PL-15,甚至早早年間的AIM-54導彈都是可以打到5馬赫的速度等級的。

然而對於更多的大氣層內飛行的導彈來說,速度繼續提高意義並不大了,而且還會遇到一些技術問題(稍後講)。

通常大氣層內飛行的導彈需要打擊的目標速度都在3馬赫以內,在這種狀態下,5馬赫已經有了較大的速度冗餘,就沒有必要繼續提高速度了。

否則一味的提高速度會帶來兩個問題:

第一,在大氣層內飛行的物體所受到在阻力是和速度的平方成正比。簡單的說就是速度增加一倍阻力增加4倍。這樣會導致導彈發動機需要以更大功率進行工作,因此會大大的縮短射程。

第二,從導彈的控制來說,速度加快後,氣動控制面的效率會大幅度降低,因此很多改型的導彈需要以燃氣舵甚至姿態火箭發動機來進行航跡控制。這樣一來就又大幅度的降低了導彈的推進荷載。又會進一步降低導彈的射程,這就有點得不償失了。

所以對於空對空導彈來說,基本上5馬赫是一個現在還算用的過去的一個速度等級。也就沒什麼必要繼續加大了。


而對於巡航導彈來說,加大巡航導彈的速度的確可以提高攻擊突然性,並且可以大幅度提高突防能力。然而射程上千公里的巡航導彈,是使用噴氣式發動機的。

大部分高速巡航導彈用的其實都是衝壓發動機。

例如最近爆紅的CX-1

導彈飛行速度5馬赫以上並不是不能,一些固體火箭發動機作為動力的導彈其實都可以達到5馬赫的速度的。

例如美國的AIM-120,中國的PL-15,甚至早早年間的AIM-54導彈都是可以打到5馬赫的速度等級的。

然而對於更多的大氣層內飛行的導彈來說,速度繼續提高意義並不大了,而且還會遇到一些技術問題(稍後講)。

通常大氣層內飛行的導彈需要打擊的目標速度都在3馬赫以內,在這種狀態下,5馬赫已經有了較大的速度冗餘,就沒有必要繼續提高速度了。

否則一味的提高速度會帶來兩個問題:

第一,在大氣層內飛行的物體所受到在阻力是和速度的平方成正比。簡單的說就是速度增加一倍阻力增加4倍。這樣會導致導彈發動機需要以更大功率進行工作,因此會大大的縮短射程。

第二,從導彈的控制來說,速度加快後,氣動控制面的效率會大幅度降低,因此很多改型的導彈需要以燃氣舵甚至姿態火箭發動機來進行航跡控制。這樣一來就又大幅度的降低了導彈的推進荷載。又會進一步降低導彈的射程,這就有點得不償失了。

所以對於空對空導彈來說,基本上5馬赫是一個現在還算用的過去的一個速度等級。也就沒什麼必要繼續加大了。


而對於巡航導彈來說,加大巡航導彈的速度的確可以提高攻擊突然性,並且可以大幅度提高突防能力。然而射程上千公里的巡航導彈,是使用噴氣式發動機的。

大部分高速巡航導彈用的其實都是衝壓發動機。

例如最近爆紅的CX-1

這就是一個利用衝壓發動機的巡航導彈。還有印度的布拉莫斯:

導彈飛行速度5馬赫以上並不是不能,一些固體火箭發動機作為動力的導彈其實都可以達到5馬赫的速度的。

例如美國的AIM-120,中國的PL-15,甚至早早年間的AIM-54導彈都是可以打到5馬赫的速度等級的。

然而對於更多的大氣層內飛行的導彈來說,速度繼續提高意義並不大了,而且還會遇到一些技術問題(稍後講)。

通常大氣層內飛行的導彈需要打擊的目標速度都在3馬赫以內,在這種狀態下,5馬赫已經有了較大的速度冗餘,就沒有必要繼續提高速度了。

否則一味的提高速度會帶來兩個問題:

第一,在大氣層內飛行的物體所受到在阻力是和速度的平方成正比。簡單的說就是速度增加一倍阻力增加4倍。這樣會導致導彈發動機需要以更大功率進行工作,因此會大大的縮短射程。

第二,從導彈的控制來說,速度加快後,氣動控制面的效率會大幅度降低,因此很多改型的導彈需要以燃氣舵甚至姿態火箭發動機來進行航跡控制。這樣一來就又大幅度的降低了導彈的推進荷載。又會進一步降低導彈的射程,這就有點得不償失了。

所以對於空對空導彈來說,基本上5馬赫是一個現在還算用的過去的一個速度等級。也就沒什麼必要繼續加大了。


而對於巡航導彈來說,加大巡航導彈的速度的確可以提高攻擊突然性,並且可以大幅度提高突防能力。然而射程上千公里的巡航導彈,是使用噴氣式發動機的。

大部分高速巡航導彈用的其實都是衝壓發動機。

例如最近爆紅的CX-1

這就是一個利用衝壓發動機的巡航導彈。還有印度的布拉莫斯:

這些都是超音速巡航導彈。

利用衝壓發動機原理進行推進。但問題就來了,衝壓發動機的確有一個5馬赫的坎要過,因為即便是利用衝壓管路的結構對空氣進行壓縮,在高速的狀態下,衝壓發動機的燃燒室內氣流速度還是有可能超過音速,造成燃料無法點燃。


在這種狀態下就需要使用超燃發動機了。

當然了,這些東西目前也就不是導彈了而是高超音速乘波飛行器。

導彈飛行速度5馬赫以上並不是不能,一些固體火箭發動機作為動力的導彈其實都可以達到5馬赫的速度的。

例如美國的AIM-120,中國的PL-15,甚至早早年間的AIM-54導彈都是可以打到5馬赫的速度等級的。

然而對於更多的大氣層內飛行的導彈來說,速度繼續提高意義並不大了,而且還會遇到一些技術問題(稍後講)。

通常大氣層內飛行的導彈需要打擊的目標速度都在3馬赫以內,在這種狀態下,5馬赫已經有了較大的速度冗餘,就沒有必要繼續提高速度了。

否則一味的提高速度會帶來兩個問題:

第一,在大氣層內飛行的物體所受到在阻力是和速度的平方成正比。簡單的說就是速度增加一倍阻力增加4倍。這樣會導致導彈發動機需要以更大功率進行工作,因此會大大的縮短射程。

第二,從導彈的控制來說,速度加快後,氣動控制面的效率會大幅度降低,因此很多改型的導彈需要以燃氣舵甚至姿態火箭發動機來進行航跡控制。這樣一來就又大幅度的降低了導彈的推進荷載。又會進一步降低導彈的射程,這就有點得不償失了。

所以對於空對空導彈來說,基本上5馬赫是一個現在還算用的過去的一個速度等級。也就沒什麼必要繼續加大了。


而對於巡航導彈來說,加大巡航導彈的速度的確可以提高攻擊突然性,並且可以大幅度提高突防能力。然而射程上千公里的巡航導彈,是使用噴氣式發動機的。

大部分高速巡航導彈用的其實都是衝壓發動機。

例如最近爆紅的CX-1

這就是一個利用衝壓發動機的巡航導彈。還有印度的布拉莫斯:

這些都是超音速巡航導彈。

利用衝壓發動機原理進行推進。但問題就來了,衝壓發動機的確有一個5馬赫的坎要過,因為即便是利用衝壓管路的結構對空氣進行壓縮,在高速的狀態下,衝壓發動機的燃燒室內氣流速度還是有可能超過音速,造成燃料無法點燃。


在這種狀態下就需要使用超燃發動機了。

當然了,這些東西目前也就不是導彈了而是高超音速乘波飛行器。

例如美國的X-51A,這個東西目前還是在實驗階段。

導彈飛行速度5馬赫以上並不是不能,一些固體火箭發動機作為動力的導彈其實都可以達到5馬赫的速度的。

例如美國的AIM-120,中國的PL-15,甚至早早年間的AIM-54導彈都是可以打到5馬赫的速度等級的。

然而對於更多的大氣層內飛行的導彈來說,速度繼續提高意義並不大了,而且還會遇到一些技術問題(稍後講)。

通常大氣層內飛行的導彈需要打擊的目標速度都在3馬赫以內,在這種狀態下,5馬赫已經有了較大的速度冗餘,就沒有必要繼續提高速度了。

否則一味的提高速度會帶來兩個問題:

第一,在大氣層內飛行的物體所受到在阻力是和速度的平方成正比。簡單的說就是速度增加一倍阻力增加4倍。這樣會導致導彈發動機需要以更大功率進行工作,因此會大大的縮短射程。

第二,從導彈的控制來說,速度加快後,氣動控制面的效率會大幅度降低,因此很多改型的導彈需要以燃氣舵甚至姿態火箭發動機來進行航跡控制。這樣一來就又大幅度的降低了導彈的推進荷載。又會進一步降低導彈的射程,這就有點得不償失了。

所以對於空對空導彈來說,基本上5馬赫是一個現在還算用的過去的一個速度等級。也就沒什麼必要繼續加大了。


而對於巡航導彈來說,加大巡航導彈的速度的確可以提高攻擊突然性,並且可以大幅度提高突防能力。然而射程上千公里的巡航導彈,是使用噴氣式發動機的。

大部分高速巡航導彈用的其實都是衝壓發動機。

例如最近爆紅的CX-1

這就是一個利用衝壓發動機的巡航導彈。還有印度的布拉莫斯:

這些都是超音速巡航導彈。

利用衝壓發動機原理進行推進。但問題就來了,衝壓發動機的確有一個5馬赫的坎要過,因為即便是利用衝壓管路的結構對空氣進行壓縮,在高速的狀態下,衝壓發動機的燃燒室內氣流速度還是有可能超過音速,造成燃料無法點燃。


在這種狀態下就需要使用超燃發動機了。

當然了,這些東西目前也就不是導彈了而是高超音速乘波飛行器。

例如美國的X-51A,這個東西目前還是在實驗階段。

而X-51A是一個乘波體的技術,它的超燃發動機利用激波降壓減速的方法降低了發動機內的氣流壓力。

導彈飛行速度5馬赫以上並不是不能,一些固體火箭發動機作為動力的導彈其實都可以達到5馬赫的速度的。

例如美國的AIM-120,中國的PL-15,甚至早早年間的AIM-54導彈都是可以打到5馬赫的速度等級的。

然而對於更多的大氣層內飛行的導彈來說,速度繼續提高意義並不大了,而且還會遇到一些技術問題(稍後講)。

通常大氣層內飛行的導彈需要打擊的目標速度都在3馬赫以內,在這種狀態下,5馬赫已經有了較大的速度冗餘,就沒有必要繼續提高速度了。

否則一味的提高速度會帶來兩個問題:

第一,在大氣層內飛行的物體所受到在阻力是和速度的平方成正比。簡單的說就是速度增加一倍阻力增加4倍。這樣會導致導彈發動機需要以更大功率進行工作,因此會大大的縮短射程。

第二,從導彈的控制來說,速度加快後,氣動控制面的效率會大幅度降低,因此很多改型的導彈需要以燃氣舵甚至姿態火箭發動機來進行航跡控制。這樣一來就又大幅度的降低了導彈的推進荷載。又會進一步降低導彈的射程,這就有點得不償失了。

所以對於空對空導彈來說,基本上5馬赫是一個現在還算用的過去的一個速度等級。也就沒什麼必要繼續加大了。


而對於巡航導彈來說,加大巡航導彈的速度的確可以提高攻擊突然性,並且可以大幅度提高突防能力。然而射程上千公里的巡航導彈,是使用噴氣式發動機的。

大部分高速巡航導彈用的其實都是衝壓發動機。

例如最近爆紅的CX-1

這就是一個利用衝壓發動機的巡航導彈。還有印度的布拉莫斯:

這些都是超音速巡航導彈。

利用衝壓發動機原理進行推進。但問題就來了,衝壓發動機的確有一個5馬赫的坎要過,因為即便是利用衝壓管路的結構對空氣進行壓縮,在高速的狀態下,衝壓發動機的燃燒室內氣流速度還是有可能超過音速,造成燃料無法點燃。


在這種狀態下就需要使用超燃發動機了。

當然了,這些東西目前也就不是導彈了而是高超音速乘波飛行器。

例如美國的X-51A,這個東西目前還是在實驗階段。

而X-51A是一個乘波體的技術,它的超燃發動機利用激波降壓減速的方法降低了發動機內的氣流壓力。

但是這種方式整體上還不是一個特別完美的解決方案,氣壓是降低了,但同時的結果就是可用的空氣質量也降低了。並不能很好的發揮燃料推進能力了。


所以啊超燃發動機目前還沒有辦法實用到巡航導彈上。



說題主提到的洲際導彈,洲際導彈是射程在8000公里以上的導彈。本身射高有的已經可以打到2000-3000公里,在這麼高的距離上即便是地球的重力加速都可以講導彈加速到20多馬赫的速度上。所以說,彈道導彈速度快並不是人設計得這麼快,而是彈道導彈的種族天賦。

導彈飛行速度5馬赫以上並不是不能,一些固體火箭發動機作為動力的導彈其實都可以達到5馬赫的速度的。

例如美國的AIM-120,中國的PL-15,甚至早早年間的AIM-54導彈都是可以打到5馬赫的速度等級的。

然而對於更多的大氣層內飛行的導彈來說,速度繼續提高意義並不大了,而且還會遇到一些技術問題(稍後講)。

通常大氣層內飛行的導彈需要打擊的目標速度都在3馬赫以內,在這種狀態下,5馬赫已經有了較大的速度冗餘,就沒有必要繼續提高速度了。

否則一味的提高速度會帶來兩個問題:

第一,在大氣層內飛行的物體所受到在阻力是和速度的平方成正比。簡單的說就是速度增加一倍阻力增加4倍。這樣會導致導彈發動機需要以更大功率進行工作,因此會大大的縮短射程。

第二,從導彈的控制來說,速度加快後,氣動控制面的效率會大幅度降低,因此很多改型的導彈需要以燃氣舵甚至姿態火箭發動機來進行航跡控制。這樣一來就又大幅度的降低了導彈的推進荷載。又會進一步降低導彈的射程,這就有點得不償失了。

所以對於空對空導彈來說,基本上5馬赫是一個現在還算用的過去的一個速度等級。也就沒什麼必要繼續加大了。


而對於巡航導彈來說,加大巡航導彈的速度的確可以提高攻擊突然性,並且可以大幅度提高突防能力。然而射程上千公里的巡航導彈,是使用噴氣式發動機的。

大部分高速巡航導彈用的其實都是衝壓發動機。

例如最近爆紅的CX-1

這就是一個利用衝壓發動機的巡航導彈。還有印度的布拉莫斯:

這些都是超音速巡航導彈。

利用衝壓發動機原理進行推進。但問題就來了,衝壓發動機的確有一個5馬赫的坎要過,因為即便是利用衝壓管路的結構對空氣進行壓縮,在高速的狀態下,衝壓發動機的燃燒室內氣流速度還是有可能超過音速,造成燃料無法點燃。


在這種狀態下就需要使用超燃發動機了。

當然了,這些東西目前也就不是導彈了而是高超音速乘波飛行器。

例如美國的X-51A,這個東西目前還是在實驗階段。

而X-51A是一個乘波體的技術,它的超燃發動機利用激波降壓減速的方法降低了發動機內的氣流壓力。

但是這種方式整體上還不是一個特別完美的解決方案,氣壓是降低了,但同時的結果就是可用的空氣質量也降低了。並不能很好的發揮燃料推進能力了。


所以啊超燃發動機目前還沒有辦法實用到巡航導彈上。



說題主提到的洲際導彈,洲際導彈是射程在8000公里以上的導彈。本身射高有的已經可以打到2000-3000公里,在這麼高的距離上即便是地球的重力加速都可以講導彈加速到20多馬赫的速度上。所以說,彈道導彈速度快並不是人設計得這麼快,而是彈道導彈的種族天賦。

相反,如果想設計出來一個再入速度只有10馬赫的洲際彈道導彈而提高一下精度,這同樣也是一個技術難題。

哨兵ZH
2019-08-17

兩者在結構和工作環境上有著根本的區別,普通的導彈主要在大氣層內工作,其飛行速度從亞音速到幾倍音速不等,使用的一般是噴氣式發動機,某些型號會使用火箭發動機;而洲際導彈,主要飛行階段在大氣層外,速度基本上是接近了7.9公里/秒的第一宇宙速度的(超過20馬赫),使用火箭發動機和分級發射的方式。說白了就是洲際導彈的發射跟我們平時用多級火箭發射衛星時有點大同小異,需要把彈頭送到大氣層外,其最大速度出現在最後一級發動機關閉之前。下圖為洲際導彈分級發射模擬圖:

兩者在結構和工作環境上有著根本的區別,普通的導彈主要在大氣層內工作,其飛行速度從亞音速到幾倍音速不等,使用的一般是噴氣式發動機,某些型號會使用火箭發動機;而洲際導彈,主要飛行階段在大氣層外,速度基本上是接近了7.9公里/秒的第一宇宙速度的(超過20馬赫),使用火箭發動機和分級發射的方式。說白了就是洲際導彈的發射跟我們平時用多級火箭發射衛星時有點大同小異,需要把彈頭送到大氣層外,其最大速度出現在最後一級發動機關閉之前。下圖為洲際導彈分級發射模擬圖:

▲洲際導彈分級發射模擬圖

導彈的最後一級發動機關閉之後,此時基本上就已經到了彈道的最高點,在慣性的作用下彈頭部分(返回艙)會保持這個速度(大於20馬赫略,小於第一宇宙速度)飛行,直到彈頭開始重新進入大氣層,而進入大氣層後,空氣阻力的作用會使彈頭減速,而重力的作用則是使彈頭加速,不過兩者的合力在整體上對彈頭的作用是減速的,但即使是這樣,因為彈頭再入大氣層時就已經有很高的初速度了,所以彈頭的落地速度通常也能達到在十幾馬赫~二十馬赫左右,所以為什麼洲際導彈為什麼輕鬆達到20馬赫?總結一下主要有這幾點:

1、主要飛行階段在大氣層外;

2、使用火箭發動機和分級發射技術;

3、分級加速後最大飛行速度已經接近第一宇宙速度。

兩者在結構和工作環境上有著根本的區別,普通的導彈主要在大氣層內工作,其飛行速度從亞音速到幾倍音速不等,使用的一般是噴氣式發動機,某些型號會使用火箭發動機;而洲際導彈,主要飛行階段在大氣層外,速度基本上是接近了7.9公里/秒的第一宇宙速度的(超過20馬赫),使用火箭發動機和分級發射的方式。說白了就是洲際導彈的發射跟我們平時用多級火箭發射衛星時有點大同小異,需要把彈頭送到大氣層外,其最大速度出現在最後一級發動機關閉之前。下圖為洲際導彈分級發射模擬圖:

▲洲際導彈分級發射模擬圖

導彈的最後一級發動機關閉之後,此時基本上就已經到了彈道的最高點,在慣性的作用下彈頭部分(返回艙)會保持這個速度(大於20馬赫略,小於第一宇宙速度)飛行,直到彈頭開始重新進入大氣層,而進入大氣層後,空氣阻力的作用會使彈頭減速,而重力的作用則是使彈頭加速,不過兩者的合力在整體上對彈頭的作用是減速的,但即使是這樣,因為彈頭再入大氣層時就已經有很高的初速度了,所以彈頭的落地速度通常也能達到在十幾馬赫~二十馬赫左右,所以為什麼洲際導彈為什麼輕鬆達到20馬赫?總結一下主要有這幾點:

1、主要飛行階段在大氣層外;

2、使用火箭發動機和分級發射技術;

3、分級加速後最大飛行速度已經接近第一宇宙速度。▲第一宇宙速示意圖

至於為什麼說洲際導彈的最大飛行速度已經是接近第一宇宙速度了?我們可以這樣理解,假如一個物體在近地軌道做平拋運動,它的速度達到了7.9公里/秒的話,在理想狀態下這個物體就能繞地球做圓周運動而不會重新被地球引力捕獲,如上圖所中的軌道C所示,而如果平拋的速度小於7.9公里/秒的話,那麼其飛行軌道就會像圖中的A和B一樣最終重新落入地球。

兩者在結構和工作環境上有著根本的區別,普通的導彈主要在大氣層內工作,其飛行速度從亞音速到幾倍音速不等,使用的一般是噴氣式發動機,某些型號會使用火箭發動機;而洲際導彈,主要飛行階段在大氣層外,速度基本上是接近了7.9公里/秒的第一宇宙速度的(超過20馬赫),使用火箭發動機和分級發射的方式。說白了就是洲際導彈的發射跟我們平時用多級火箭發射衛星時有點大同小異,需要把彈頭送到大氣層外,其最大速度出現在最後一級發動機關閉之前。下圖為洲際導彈分級發射模擬圖:

▲洲際導彈分級發射模擬圖

導彈的最後一級發動機關閉之後,此時基本上就已經到了彈道的最高點,在慣性的作用下彈頭部分(返回艙)會保持這個速度(大於20馬赫略,小於第一宇宙速度)飛行,直到彈頭開始重新進入大氣層,而進入大氣層後,空氣阻力的作用會使彈頭減速,而重力的作用則是使彈頭加速,不過兩者的合力在整體上對彈頭的作用是減速的,但即使是這樣,因為彈頭再入大氣層時就已經有很高的初速度了,所以彈頭的落地速度通常也能達到在十幾馬赫~二十馬赫左右,所以為什麼洲際導彈為什麼輕鬆達到20馬赫?總結一下主要有這幾點:

1、主要飛行階段在大氣層外;

2、使用火箭發動機和分級發射技術;

3、分級加速後最大飛行速度已經接近第一宇宙速度。▲第一宇宙速示意圖

至於為什麼說洲際導彈的最大飛行速度已經是接近第一宇宙速度了?我們可以這樣理解,假如一個物體在近地軌道做平拋運動,它的速度達到了7.9公里/秒的話,在理想狀態下這個物體就能繞地球做圓周運動而不會重新被地球引力捕獲,如上圖所中的軌道C所示,而如果平拋的速度小於7.9公里/秒的話,那麼其飛行軌道就會像圖中的A和B一樣最終重新落入地球。

▲6公里/秒做平拋運動簡圖

所以,我們就可以把洲際導彈在徹底關閉發動機的那個瞬間理解成是在做“平拋運動”此時導彈的速度有多快,基本上就決定了導彈能飛多遠,然後我們再來看上面那個動圖,上圖中的是一個以6公里/秒的速度在近地軌道做平拋運動的物體能飛行的距離,這個距離連地球赤道的1/4都不到,也就是還不到10000公里,而洲際導彈分分鐘可以打上萬公里遠,因此,洲際導彈在關閉發動機前的速度肯定是大於6公里/秒的。當然,上面的這個解釋是比較簡單和粗暴的的,只是用來幫助大家理解,將就看一下。

兩者在結構和工作環境上有著根本的區別,普通的導彈主要在大氣層內工作,其飛行速度從亞音速到幾倍音速不等,使用的一般是噴氣式發動機,某些型號會使用火箭發動機;而洲際導彈,主要飛行階段在大氣層外,速度基本上是接近了7.9公里/秒的第一宇宙速度的(超過20馬赫),使用火箭發動機和分級發射的方式。說白了就是洲際導彈的發射跟我們平時用多級火箭發射衛星時有點大同小異,需要把彈頭送到大氣層外,其最大速度出現在最後一級發動機關閉之前。下圖為洲際導彈分級發射模擬圖:

▲洲際導彈分級發射模擬圖

導彈的最後一級發動機關閉之後,此時基本上就已經到了彈道的最高點,在慣性的作用下彈頭部分(返回艙)會保持這個速度(大於20馬赫略,小於第一宇宙速度)飛行,直到彈頭開始重新進入大氣層,而進入大氣層後,空氣阻力的作用會使彈頭減速,而重力的作用則是使彈頭加速,不過兩者的合力在整體上對彈頭的作用是減速的,但即使是這樣,因為彈頭再入大氣層時就已經有很高的初速度了,所以彈頭的落地速度通常也能達到在十幾馬赫~二十馬赫左右,所以為什麼洲際導彈為什麼輕鬆達到20馬赫?總結一下主要有這幾點:

1、主要飛行階段在大氣層外;

2、使用火箭發動機和分級發射技術;

3、分級加速後最大飛行速度已經接近第一宇宙速度。▲第一宇宙速示意圖

至於為什麼說洲際導彈的最大飛行速度已經是接近第一宇宙速度了?我們可以這樣理解,假如一個物體在近地軌道做平拋運動,它的速度達到了7.9公里/秒的話,在理想狀態下這個物體就能繞地球做圓周運動而不會重新被地球引力捕獲,如上圖所中的軌道C所示,而如果平拋的速度小於7.9公里/秒的話,那麼其飛行軌道就會像圖中的A和B一樣最終重新落入地球。

▲6公里/秒做平拋運動簡圖

所以,我們就可以把洲際導彈在徹底關閉發動機的那個瞬間理解成是在做“平拋運動”此時導彈的速度有多快,基本上就決定了導彈能飛多遠,然後我們再來看上面那個動圖,上圖中的是一個以6公里/秒的速度在近地軌道做平拋運動的物體能飛行的距離,這個距離連地球赤道的1/4都不到,也就是還不到10000公里,而洲際導彈分分鐘可以打上萬公里遠,因此,洲際導彈在關閉發動機前的速度肯定是大於6公里/秒的。當然,上面的這個解釋是比較簡單和粗暴的的,只是用來幫助大家理解,將就看一下。

▲低空掠海的“飛魚”反艦導彈

接著再來說,為什麼普通導彈的速度很少能達到5馬赫的?跟前面提到的一樣,這個主要跟導彈的結構和工作環境有關,我們平時說的那些導彈(不包括彈道導彈),比如反艦導彈、空空導彈、巡航導彈等,其射程一般從十幾公里到數百公里不等,巡航導彈可以達到數千公里,主要工作環境就是在大氣層內,使用的基本上是噴氣式發動機(主要包括渦輪發動機、渦扇發動機、衝壓發動機等),所以,普通的導彈很少達到5馬赫以上的原因就出來了,主要有這幾點:

1、在大氣層內飛行,可針對固定或者運動目標,本身就就需要有一定的機動能力,可以隨著目標的運動而改變自己的飛行軌跡,比如防空導彈、空空導彈等;

2、需要掠海、掠地飛行,比如某些反艦導彈和巡航導彈,而且像反艦導彈這種在低空掠海飛行時同樣需要保持一定機動性,所以飛行速度不能太快,因為速度太快,機動性能越難保證;

3、跟彈道導彈相比體積、重量更小,所以發動機的體量以及可攜帶燃料都有嚴格的限制,先天設計限制了其最大飛行速度。

兩者在結構和工作環境上有著根本的區別,普通的導彈主要在大氣層內工作,其飛行速度從亞音速到幾倍音速不等,使用的一般是噴氣式發動機,某些型號會使用火箭發動機;而洲際導彈,主要飛行階段在大氣層外,速度基本上是接近了7.9公里/秒的第一宇宙速度的(超過20馬赫),使用火箭發動機和分級發射的方式。說白了就是洲際導彈的發射跟我們平時用多級火箭發射衛星時有點大同小異,需要把彈頭送到大氣層外,其最大速度出現在最後一級發動機關閉之前。下圖為洲際導彈分級發射模擬圖:

▲洲際導彈分級發射模擬圖

導彈的最後一級發動機關閉之後,此時基本上就已經到了彈道的最高點,在慣性的作用下彈頭部分(返回艙)會保持這個速度(大於20馬赫略,小於第一宇宙速度)飛行,直到彈頭開始重新進入大氣層,而進入大氣層後,空氣阻力的作用會使彈頭減速,而重力的作用則是使彈頭加速,不過兩者的合力在整體上對彈頭的作用是減速的,但即使是這樣,因為彈頭再入大氣層時就已經有很高的初速度了,所以彈頭的落地速度通常也能達到在十幾馬赫~二十馬赫左右,所以為什麼洲際導彈為什麼輕鬆達到20馬赫?總結一下主要有這幾點:

1、主要飛行階段在大氣層外;

2、使用火箭發動機和分級發射技術;

3、分級加速後最大飛行速度已經接近第一宇宙速度。▲第一宇宙速示意圖

至於為什麼說洲際導彈的最大飛行速度已經是接近第一宇宙速度了?我們可以這樣理解,假如一個物體在近地軌道做平拋運動,它的速度達到了7.9公里/秒的話,在理想狀態下這個物體就能繞地球做圓周運動而不會重新被地球引力捕獲,如上圖所中的軌道C所示,而如果平拋的速度小於7.9公里/秒的話,那麼其飛行軌道就會像圖中的A和B一樣最終重新落入地球。

▲6公里/秒做平拋運動簡圖

所以,我們就可以把洲際導彈在徹底關閉發動機的那個瞬間理解成是在做“平拋運動”此時導彈的速度有多快,基本上就決定了導彈能飛多遠,然後我們再來看上面那個動圖,上圖中的是一個以6公里/秒的速度在近地軌道做平拋運動的物體能飛行的距離,這個距離連地球赤道的1/4都不到,也就是還不到10000公里,而洲際導彈分分鐘可以打上萬公里遠,因此,洲際導彈在關閉發動機前的速度肯定是大於6公里/秒的。當然,上面的這個解釋是比較簡單和粗暴的的,只是用來幫助大家理解,將就看一下。

▲低空掠海的“飛魚”反艦導彈

接著再來說,為什麼普通導彈的速度很少能達到5馬赫的?跟前面提到的一樣,這個主要跟導彈的結構和工作環境有關,我們平時說的那些導彈(不包括彈道導彈),比如反艦導彈、空空導彈、巡航導彈等,其射程一般從十幾公里到數百公里不等,巡航導彈可以達到數千公里,主要工作環境就是在大氣層內,使用的基本上是噴氣式發動機(主要包括渦輪發動機、渦扇發動機、衝壓發動機等),所以,普通的導彈很少達到5馬赫以上的原因就出來了,主要有這幾點:

1、在大氣層內飛行,可針對固定或者運動目標,本身就就需要有一定的機動能力,可以隨著目標的運動而改變自己的飛行軌跡,比如防空導彈、空空導彈等;

2、需要掠海、掠地飛行,比如某些反艦導彈和巡航導彈,而且像反艦導彈這種在低空掠海飛行時同樣需要保持一定機動性,所以飛行速度不能太快,因為速度太快,機動性能越難保證;

3、跟彈道導彈相比體積、重量更小,所以發動機的體量以及可攜帶燃料都有嚴格的限制,先天設計限制了其最大飛行速度。

▲巡航導彈發動機

兩者在結構和工作環境上有著根本的區別,普通的導彈主要在大氣層內工作,其飛行速度從亞音速到幾倍音速不等,使用的一般是噴氣式發動機,某些型號會使用火箭發動機;而洲際導彈,主要飛行階段在大氣層外,速度基本上是接近了7.9公里/秒的第一宇宙速度的(超過20馬赫),使用火箭發動機和分級發射的方式。說白了就是洲際導彈的發射跟我們平時用多級火箭發射衛星時有點大同小異,需要把彈頭送到大氣層外,其最大速度出現在最後一級發動機關閉之前。下圖為洲際導彈分級發射模擬圖:

▲洲際導彈分級發射模擬圖

導彈的最後一級發動機關閉之後,此時基本上就已經到了彈道的最高點,在慣性的作用下彈頭部分(返回艙)會保持這個速度(大於20馬赫略,小於第一宇宙速度)飛行,直到彈頭開始重新進入大氣層,而進入大氣層後,空氣阻力的作用會使彈頭減速,而重力的作用則是使彈頭加速,不過兩者的合力在整體上對彈頭的作用是減速的,但即使是這樣,因為彈頭再入大氣層時就已經有很高的初速度了,所以彈頭的落地速度通常也能達到在十幾馬赫~二十馬赫左右,所以為什麼洲際導彈為什麼輕鬆達到20馬赫?總結一下主要有這幾點:

1、主要飛行階段在大氣層外;

2、使用火箭發動機和分級發射技術;

3、分級加速後最大飛行速度已經接近第一宇宙速度。▲第一宇宙速示意圖

至於為什麼說洲際導彈的最大飛行速度已經是接近第一宇宙速度了?我們可以這樣理解,假如一個物體在近地軌道做平拋運動,它的速度達到了7.9公里/秒的話,在理想狀態下這個物體就能繞地球做圓周運動而不會重新被地球引力捕獲,如上圖所中的軌道C所示,而如果平拋的速度小於7.9公里/秒的話,那麼其飛行軌道就會像圖中的A和B一樣最終重新落入地球。

▲6公里/秒做平拋運動簡圖

所以,我們就可以把洲際導彈在徹底關閉發動機的那個瞬間理解成是在做“平拋運動”此時導彈的速度有多快,基本上就決定了導彈能飛多遠,然後我們再來看上面那個動圖,上圖中的是一個以6公里/秒的速度在近地軌道做平拋運動的物體能飛行的距離,這個距離連地球赤道的1/4都不到,也就是還不到10000公里,而洲際導彈分分鐘可以打上萬公里遠,因此,洲際導彈在關閉發動機前的速度肯定是大於6公里/秒的。當然,上面的這個解釋是比較簡單和粗暴的的,只是用來幫助大家理解,將就看一下。

▲低空掠海的“飛魚”反艦導彈

接著再來說,為什麼普通導彈的速度很少能達到5馬赫的?跟前面提到的一樣,這個主要跟導彈的結構和工作環境有關,我們平時說的那些導彈(不包括彈道導彈),比如反艦導彈、空空導彈、巡航導彈等,其射程一般從十幾公里到數百公里不等,巡航導彈可以達到數千公里,主要工作環境就是在大氣層內,使用的基本上是噴氣式發動機(主要包括渦輪發動機、渦扇發動機、衝壓發動機等),所以,普通的導彈很少達到5馬赫以上的原因就出來了,主要有這幾點:

1、在大氣層內飛行,可針對固定或者運動目標,本身就就需要有一定的機動能力,可以隨著目標的運動而改變自己的飛行軌跡,比如防空導彈、空空導彈等;

2、需要掠海、掠地飛行,比如某些反艦導彈和巡航導彈,而且像反艦導彈這種在低空掠海飛行時同樣需要保持一定機動性,所以飛行速度不能太快,因為速度太快,機動性能越難保證;

3、跟彈道導彈相比體積、重量更小,所以發動機的體量以及可攜帶燃料都有嚴格的限制,先天設計限制了其最大飛行速度。

▲巡航導彈發動機

▲火箭發動機

因此,跟彈道導彈不同,主要在大氣層內工作的普通導彈不管是從設計上,還是從需求上來看,完全用不上5馬赫那麼快的速度,不管是用來對付飛機、還是軍艦,亦或者是打擊固定目標,亞音速~幾倍音速就完全夠用了,速度並不是越大越好,因為速度越大,做機動時的過載就越大,這對導彈材料以及氣動外形的設計會是一個很大的挑戰。

秦皇见汉武
2019-05-09

普通導彈不是不可以達到5馬赫以上,是根據其用途需要,所以速度慢,由於普通導彈用於攻擊地面運動或不固定目標,射程相對較小,還要保證導彈系統儘可能輕便,因此多數普通導彈速度很低,普通導彈與洲際導彈的速度足足相差了50倍。

普通導彈不是不可以達到5馬赫以上,是根據其用途需要,所以速度慢,由於普通導彈用於攻擊地面運動或不固定目標,射程相對較小,還要保證導彈系統儘可能輕便,因此多數普通導彈速度很低,普通導彈與洲際導彈的速度足足相差了50倍。

洲際導彈是打擊固定目標導彈,發射後是無法矯正飛行軌跡的,所以說提高洲際導彈末端進入的速度尤為重要,要知道洲際導彈發射後,突破大氣層後再次進入大氣層,受到氣動加熱影響表面溫度可達到上千度,由此導彈末端速度會快。

普通導彈不是不可以達到5馬赫以上,是根據其用途需要,所以速度慢,由於普通導彈用於攻擊地面運動或不固定目標,射程相對較小,還要保證導彈系統儘可能輕便,因此多數普通導彈速度很低,普通導彈與洲際導彈的速度足足相差了50倍。

洲際導彈是打擊固定目標導彈,發射後是無法矯正飛行軌跡的,所以說提高洲際導彈末端進入的速度尤為重要,要知道洲際導彈發射後,突破大氣層後再次進入大氣層,受到氣動加熱影響表面溫度可達到上千度,由此導彈末端速度會快。

普通導彈是在火箭發動機推力作用下按預定程序飛行,關機後按自由拋物體軌跡飛行的導彈,所以一般速度不超過5馬赫,洲際就是能夠跨洲攻擊,作戰距離較遠,它的發動機一般為渦扇發動機,射程比較遠,它的火箭發動機始終在工作,所以必須達到20馬赫。

普通導彈不是不可以達到5馬赫以上,是根據其用途需要,所以速度慢,由於普通導彈用於攻擊地面運動或不固定目標,射程相對較小,還要保證導彈系統儘可能輕便,因此多數普通導彈速度很低,普通導彈與洲際導彈的速度足足相差了50倍。

洲際導彈是打擊固定目標導彈,發射後是無法矯正飛行軌跡的,所以說提高洲際導彈末端進入的速度尤為重要,要知道洲際導彈發射後,突破大氣層後再次進入大氣層,受到氣動加熱影響表面溫度可達到上千度,由此導彈末端速度會快。

普通導彈是在火箭發動機推力作用下按預定程序飛行,關機後按自由拋物體軌跡飛行的導彈,所以一般速度不超過5馬赫,洲際就是能夠跨洲攻擊,作戰距離較遠,它的發動機一般為渦扇發動機,射程比較遠,它的火箭發動機始終在工作,所以必須達到20馬赫。

铁匠工坊
2019-05-09

不提用途,不算設計時的技術要求,談什麼速度是沒有意義的。

不提用途,不算設計時的技術要求,談什麼速度是沒有意義的。

美軍的大力神2號洲際導彈,其實最早的航天火箭就是從彈道導彈發展來的

導彈這個東西無非採用兩類發動機,要麼是火箭發動機,要麼是噴氣式發動機,前者的原理同火箭一樣,後者的原理和現代的噴氣式飛機沒什麼區別,而噴氣式飛機的速度大概也都能懂。

不提用途,不算設計時的技術要求,談什麼速度是沒有意義的。

美軍的大力神2號洲際導彈,其實最早的航天火箭就是從彈道導彈發展來的

導彈這個東西無非採用兩類發動機,要麼是火箭發動機,要麼是噴氣式發動機,前者的原理同火箭一樣,後者的原理和現代的噴氣式飛機沒什麼區別,而噴氣式飛機的速度大概也都能懂。

洲際彈道導彈的原理

先說說彈道導彈20馬赫的高超音速是怎麼來的。洲際彈道導彈的原理跟航天器差不多,都是計算好彈道之後先將彈頭髮射到太空,然後沿著彈道再降落下來,本身在升空的過程當中彈頭就有一層一層火箭發動機的加速,初速度已經很高,在落地的過程當中再由地球重力二次加速,速度破20馬赫也不是什麼難事。

不提用途,不算設計時的技術要求,談什麼速度是沒有意義的。

美軍的大力神2號洲際導彈,其實最早的航天火箭就是從彈道導彈發展來的

導彈這個東西無非採用兩類發動機,要麼是火箭發動機,要麼是噴氣式發動機,前者的原理同火箭一樣,後者的原理和現代的噴氣式飛機沒什麼區別,而噴氣式飛機的速度大概也都能懂。

洲際彈道導彈的原理

先說說彈道導彈20馬赫的高超音速是怎麼來的。洲際彈道導彈的原理跟航天器差不多,都是計算好彈道之後先將彈頭髮射到太空,然後沿著彈道再降落下來,本身在升空的過程當中彈頭就有一層一層火箭發動機的加速,初速度已經很高,在落地的過程當中再由地球重力二次加速,速度破20馬赫也不是什麼難事。

美軍的美軍AIM-120先進中程空對空導彈

但在地面就沒那麼簡單了,採用火箭發動機的美軍AIM-120先進中程空對空導彈的速度可以達到4到5倍音速,蘇聯的R-27空對空導彈也能達到5馬赫的時速,而給米格-31用的R-37遠程空對空導彈則能達到7馬赫以上的時速。利用火箭發動機和可拋射原理一層一層堆速度並不是什麼難事,但是問題在於大氣層中,要這種武器有什麼用?

不提用途,不算設計時的技術要求,談什麼速度是沒有意義的。

美軍的大力神2號洲際導彈,其實最早的航天火箭就是從彈道導彈發展來的

導彈這個東西無非採用兩類發動機,要麼是火箭發動機,要麼是噴氣式發動機,前者的原理同火箭一樣,後者的原理和現代的噴氣式飛機沒什麼區別,而噴氣式飛機的速度大概也都能懂。

洲際彈道導彈的原理

先說說彈道導彈20馬赫的高超音速是怎麼來的。洲際彈道導彈的原理跟航天器差不多,都是計算好彈道之後先將彈頭髮射到太空,然後沿著彈道再降落下來,本身在升空的過程當中彈頭就有一層一層火箭發動機的加速,初速度已經很高,在落地的過程當中再由地球重力二次加速,速度破20馬赫也不是什麼難事。

美軍的美軍AIM-120先進中程空對空導彈

但在地面就沒那麼簡單了,採用火箭發動機的美軍AIM-120先進中程空對空導彈的速度可以達到4到5倍音速,蘇聯的R-27空對空導彈也能達到5馬赫的時速,而給米格-31用的R-37遠程空對空導彈則能達到7馬赫以上的時速。利用火箭發動機和可拋射原理一層一層堆速度並不是什麼難事,但是問題在於大氣層中,要這種武器有什麼用?

米格-31用的R-33遠程空空導彈

首先在大氣層內使用的武器,往往都是些格鬥用的或者是達成戰術目的的導彈,以空空導彈威力,速度上能夠達到2-3馬赫就已經足夠應對絕大部分戰機了,即便面對具備超音速巡航能力的戰鬥機,5倍音速的遠程空空導彈也能應對,而且速度增加之後對於移動目標的彈道飛行控制就會出現較大的偏差,不利於精度。所以說如果有精力在速度上下功夫,還不如在鎖定率和命中率上多琢磨。

不提用途,不算設計時的技術要求,談什麼速度是沒有意義的。

美軍的大力神2號洲際導彈,其實最早的航天火箭就是從彈道導彈發展來的

導彈這個東西無非採用兩類發動機,要麼是火箭發動機,要麼是噴氣式發動機,前者的原理同火箭一樣,後者的原理和現代的噴氣式飛機沒什麼區別,而噴氣式飛機的速度大概也都能懂。

洲際彈道導彈的原理

先說說彈道導彈20馬赫的高超音速是怎麼來的。洲際彈道導彈的原理跟航天器差不多,都是計算好彈道之後先將彈頭髮射到太空,然後沿著彈道再降落下來,本身在升空的過程當中彈頭就有一層一層火箭發動機的加速,初速度已經很高,在落地的過程當中再由地球重力二次加速,速度破20馬赫也不是什麼難事。

美軍的美軍AIM-120先進中程空對空導彈

但在地面就沒那麼簡單了,採用火箭發動機的美軍AIM-120先進中程空對空導彈的速度可以達到4到5倍音速,蘇聯的R-27空對空導彈也能達到5馬赫的時速,而給米格-31用的R-37遠程空對空導彈則能達到7馬赫以上的時速。利用火箭發動機和可拋射原理一層一層堆速度並不是什麼難事,但是問題在於大氣層中,要這種武器有什麼用?

米格-31用的R-33遠程空空導彈

首先在大氣層內使用的武器,往往都是些格鬥用的或者是達成戰術目的的導彈,以空空導彈威力,速度上能夠達到2-3馬赫就已經足夠應對絕大部分戰機了,即便面對具備超音速巡航能力的戰鬥機,5倍音速的遠程空空導彈也能應對,而且速度增加之後對於移動目標的彈道飛行控制就會出現較大的偏差,不利於精度。所以說如果有精力在速度上下功夫,還不如在鎖定率和命中率上多琢磨。

戰斧巡航導彈

第二,相當一部分的遠程巡航導彈受限於體積的問題,通常會採用普普通通的渦扇發動機,例如美軍的戰斧巡航導彈,推進動力來源於威廉姆斯 F107渦扇噴發動機,升力來源於彈翼。本身的要求就是以長行程打擊為主,而為了控制阻力和飛行時期的燃料消耗,採用低速的亞音速巡航沒什麼問題。

不提用途,不算設計時的技術要求,談什麼速度是沒有意義的。

美軍的大力神2號洲際導彈,其實最早的航天火箭就是從彈道導彈發展來的

導彈這個東西無非採用兩類發動機,要麼是火箭發動機,要麼是噴氣式發動機,前者的原理同火箭一樣,後者的原理和現代的噴氣式飛機沒什麼區別,而噴氣式飛機的速度大概也都能懂。

洲際彈道導彈的原理

先說說彈道導彈20馬赫的高超音速是怎麼來的。洲際彈道導彈的原理跟航天器差不多,都是計算好彈道之後先將彈頭髮射到太空,然後沿著彈道再降落下來,本身在升空的過程當中彈頭就有一層一層火箭發動機的加速,初速度已經很高,在落地的過程當中再由地球重力二次加速,速度破20馬赫也不是什麼難事。

美軍的美軍AIM-120先進中程空對空導彈

但在地面就沒那麼簡單了,採用火箭發動機的美軍AIM-120先進中程空對空導彈的速度可以達到4到5倍音速,蘇聯的R-27空對空導彈也能達到5馬赫的時速,而給米格-31用的R-37遠程空對空導彈則能達到7馬赫以上的時速。利用火箭發動機和可拋射原理一層一層堆速度並不是什麼難事,但是問題在於大氣層中,要這種武器有什麼用?

米格-31用的R-33遠程空空導彈

首先在大氣層內使用的武器,往往都是些格鬥用的或者是達成戰術目的的導彈,以空空導彈威力,速度上能夠達到2-3馬赫就已經足夠應對絕大部分戰機了,即便面對具備超音速巡航能力的戰鬥機,5倍音速的遠程空空導彈也能應對,而且速度增加之後對於移動目標的彈道飛行控制就會出現較大的偏差,不利於精度。所以說如果有精力在速度上下功夫,還不如在鎖定率和命中率上多琢磨。

戰斧巡航導彈

第二,相當一部分的遠程巡航導彈受限於體積的問題,通常會採用普普通通的渦扇發動機,例如美軍的戰斧巡航導彈,推進動力來源於威廉姆斯 F107渦扇噴發動機,升力來源於彈翼。本身的要求就是以長行程打擊為主,而為了控制阻力和飛行時期的燃料消耗,採用低速的亞音速巡航沒什麼問題。

戰斧巡航導彈用的F107渦扇噴發動機就這麼大點,直徑還沒40公分呢,還能指望他有多少速度?

军武吐槽君
2019-08-21

其實所謂的普通導彈就是巡航導彈,而洲際導彈則屬於典型的彈道導彈,導彈能達到什麼速度其實取決於其加速度的持續時間,而加速度則必須要求導彈受到的推力大於其阻力。巡航導彈主要是在大氣層內做巡航貼地彈道飛行的小型導彈,受到空氣阻力和地球重力的雙重影響,發動機受體積限制,推力也不大,因此加速度時間短,速度不可能快的起來。而洲際導彈屬於彈道導彈的究極體狀態,它的原理就是自由落體運動,將導彈發射到大氣層之外,然後彈頭受地球重力牽引以自由落體下降,彈道越高,重力加速距離越長,速度也就越快,利用上千公里的彈道高度,加速到20馬赫以上問題並不大。

其實所謂的普通導彈就是巡航導彈,而洲際導彈則屬於典型的彈道導彈,導彈能達到什麼速度其實取決於其加速度的持續時間,而加速度則必須要求導彈受到的推力大於其阻力。巡航導彈主要是在大氣層內做巡航貼地彈道飛行的小型導彈,受到空氣阻力和地球重力的雙重影響,發動機受體積限制,推力也不大,因此加速度時間短,速度不可能快的起來。而洲際導彈屬於彈道導彈的究極體狀態,它的原理就是自由落體運動,將導彈發射到大氣層之外,然後彈頭受地球重力牽引以自由落體下降,彈道越高,重力加速距離越長,速度也就越快,利用上千公里的彈道高度,加速到20馬赫以上問題並不大。

巡航導彈的第一種是類似於戰斧、KH55之類的遠距離巡航導彈,這類導彈要求射程遠,所以必須保證油耗低,因此常採用大涵道比的小型渦扇發動機,這類發動機雖然能夠保持持續低油耗運行,但是爆發能力不足。在佔據大部分時間的巡航段,這類導彈都是利用大展弦比彈翼提供的浮力託舉在空中,發動機僅僅提供與空氣阻力相等的推力,導彈無法持續加速,只能以勻速、等高的巡航狀態飛行,而這一速度也只是發射初期加速後達到的0.8馬赫左右。

其實所謂的普通導彈就是巡航導彈,而洲際導彈則屬於典型的彈道導彈,導彈能達到什麼速度其實取決於其加速度的持續時間,而加速度則必須要求導彈受到的推力大於其阻力。巡航導彈主要是在大氣層內做巡航貼地彈道飛行的小型導彈,受到空氣阻力和地球重力的雙重影響,發動機受體積限制,推力也不大,因此加速度時間短,速度不可能快的起來。而洲際導彈屬於彈道導彈的究極體狀態,它的原理就是自由落體運動,將導彈發射到大氣層之外,然後彈頭受地球重力牽引以自由落體下降,彈道越高,重力加速距離越長,速度也就越快,利用上千公里的彈道高度,加速到20馬赫以上問題並不大。

巡航導彈的第一種是類似於戰斧、KH55之類的遠距離巡航導彈,這類導彈要求射程遠,所以必須保證油耗低,因此常採用大涵道比的小型渦扇發動機,這類發動機雖然能夠保持持續低油耗運行,但是爆發能力不足。在佔據大部分時間的巡航段,這類導彈都是利用大展弦比彈翼提供的浮力託舉在空中,發動機僅僅提供與空氣阻力相等的推力,導彈無法持續加速,只能以勻速、等高的巡航狀態飛行,而這一速度也只是發射初期加速後達到的0.8馬赫左右。
(遠程巡航導彈大展弦比彈翼設計,外形其實就是一架小飛機)

巡航導彈的另一種則是類似於空空導彈這樣的短程高速導彈,空空導彈主要面臨的往往是戰鬥機這樣最高速度在3馬赫左右的高速目標,因此空空導彈必須比他們快才能追的上。所以空空導彈多采用推重比大,爆發力強的火箭發動機和衝壓發動機。由於空空導彈的高空作戰環境空氣稀薄,火箭和衝壓發動機提供的推力遠遠大於其空氣阻力,所以空空導彈往往能夠加速至超音速。但是空空導彈油耗高、體積小,燃料少,發動機往往工作幾十秒就停機,之後就只能依靠慣性飛行,因此這類導彈加速時間非常有限,即使像R77、AIM120、PL12這些世界最先進的空空導彈也只能達到4馬赫左右的速度。

其實所謂的普通導彈就是巡航導彈,而洲際導彈則屬於典型的彈道導彈,導彈能達到什麼速度其實取決於其加速度的持續時間,而加速度則必須要求導彈受到的推力大於其阻力。巡航導彈主要是在大氣層內做巡航貼地彈道飛行的小型導彈,受到空氣阻力和地球重力的雙重影響,發動機受體積限制,推力也不大,因此加速度時間短,速度不可能快的起來。而洲際導彈屬於彈道導彈的究極體狀態,它的原理就是自由落體運動,將導彈發射到大氣層之外,然後彈頭受地球重力牽引以自由落體下降,彈道越高,重力加速距離越長,速度也就越快,利用上千公里的彈道高度,加速到20馬赫以上問題並不大。

巡航導彈的第一種是類似於戰斧、KH55之類的遠距離巡航導彈,這類導彈要求射程遠,所以必須保證油耗低,因此常採用大涵道比的小型渦扇發動機,這類發動機雖然能夠保持持續低油耗運行,但是爆發能力不足。在佔據大部分時間的巡航段,這類導彈都是利用大展弦比彈翼提供的浮力託舉在空中,發動機僅僅提供與空氣阻力相等的推力,導彈無法持續加速,只能以勻速、等高的巡航狀態飛行,而這一速度也只是發射初期加速後達到的0.8馬赫左右。
(遠程巡航導彈大展弦比彈翼設計,外形其實就是一架小飛機)

巡航導彈的另一種則是類似於空空導彈這樣的短程高速導彈,空空導彈主要面臨的往往是戰鬥機這樣最高速度在3馬赫左右的高速目標,因此空空導彈必須比他們快才能追的上。所以空空導彈多采用推重比大,爆發力強的火箭發動機和衝壓發動機。由於空空導彈的高空作戰環境空氣稀薄,火箭和衝壓發動機提供的推力遠遠大於其空氣阻力,所以空空導彈往往能夠加速至超音速。但是空空導彈油耗高、體積小,燃料少,發動機往往工作幾十秒就停機,之後就只能依靠慣性飛行,因此這類導彈加速時間非常有限,即使像R77、AIM120、PL12這些世界最先進的空空導彈也只能達到4馬赫左右的速度。
(空空導彈多采用的是小展弦比彈翼的低阻設計,以配合強勁的火箭發動機達到高速)

而結合了遠程巡航導彈和空空導彈兩種特點的則是彈道詭變、射程較遠的反艦導彈,反艦導彈有兩個彈道,一個是巡航段,另一個則是末端攻擊段。巡航段距離長,但是危險性低,因此這時候反艦導彈通常採用渦扇發動機進行亞音速的巡航飛行,而進入敵方軍艦防空系統射程範圍之內後,反艦導彈則採用低空高速突防的策略進攻,這時候就會打開另一組火箭或衝壓發動機進行末端加速,由於需要不停的的機動變軌,太快會極大增加彈道控制難度,因此即使號稱世界最強的布拉莫斯反艦導彈,其速度最高也只能達到2.8馬赫左右。

其實所謂的普通導彈就是巡航導彈,而洲際導彈則屬於典型的彈道導彈,導彈能達到什麼速度其實取決於其加速度的持續時間,而加速度則必須要求導彈受到的推力大於其阻力。巡航導彈主要是在大氣層內做巡航貼地彈道飛行的小型導彈,受到空氣阻力和地球重力的雙重影響,發動機受體積限制,推力也不大,因此加速度時間短,速度不可能快的起來。而洲際導彈屬於彈道導彈的究極體狀態,它的原理就是自由落體運動,將導彈發射到大氣層之外,然後彈頭受地球重力牽引以自由落體下降,彈道越高,重力加速距離越長,速度也就越快,利用上千公里的彈道高度,加速到20馬赫以上問題並不大。

巡航導彈的第一種是類似於戰斧、KH55之類的遠距離巡航導彈,這類導彈要求射程遠,所以必須保證油耗低,因此常採用大涵道比的小型渦扇發動機,這類發動機雖然能夠保持持續低油耗運行,但是爆發能力不足。在佔據大部分時間的巡航段,這類導彈都是利用大展弦比彈翼提供的浮力託舉在空中,發動機僅僅提供與空氣阻力相等的推力,導彈無法持續加速,只能以勻速、等高的巡航狀態飛行,而這一速度也只是發射初期加速後達到的0.8馬赫左右。
(遠程巡航導彈大展弦比彈翼設計,外形其實就是一架小飛機)

巡航導彈的另一種則是類似於空空導彈這樣的短程高速導彈,空空導彈主要面臨的往往是戰鬥機這樣最高速度在3馬赫左右的高速目標,因此空空導彈必須比他們快才能追的上。所以空空導彈多采用推重比大,爆發力強的火箭發動機和衝壓發動機。由於空空導彈的高空作戰環境空氣稀薄,火箭和衝壓發動機提供的推力遠遠大於其空氣阻力,所以空空導彈往往能夠加速至超音速。但是空空導彈油耗高、體積小,燃料少,發動機往往工作幾十秒就停機,之後就只能依靠慣性飛行,因此這類導彈加速時間非常有限,即使像R77、AIM120、PL12這些世界最先進的空空導彈也只能達到4馬赫左右的速度。
(空空導彈多采用的是小展弦比彈翼的低阻設計,以配合強勁的火箭發動機達到高速)

而結合了遠程巡航導彈和空空導彈兩種特點的則是彈道詭變、射程較遠的反艦導彈,反艦導彈有兩個彈道,一個是巡航段,另一個則是末端攻擊段。巡航段距離長,但是危險性低,因此這時候反艦導彈通常採用渦扇發動機進行亞音速的巡航飛行,而進入敵方軍艦防空系統射程範圍之內後,反艦導彈則採用低空高速突防的策略進攻,這時候就會打開另一組火箭或衝壓發動機進行末端加速,由於需要不停的的機動變軌,太快會極大增加彈道控制難度,因此即使號稱世界最強的布拉莫斯反艦導彈,其速度最高也只能達到2.8馬赫左右。
(布拉莫斯反艦導彈的飛行彈道)

彈道導彈和巡航導彈則完全不同,彈道導彈在初始段是通過多級串聯的大推力火箭發動機不斷對導彈使勁,從而將導彈頂出大氣層之外,為了突破地球引力,火箭發動機的推力遠遠大於導彈重力,推重比往往20以上,這時候的速度會接近甚至超過第一宇宙速度7.9千米/秒,約等於23馬赫。而當火箭發動機燃料耗盡時,彈頭通過慣性還會繼續上升至彈道最高點,但這時候推力消失,因此速度會降低至5馬赫左右,而這一慣性上升段就是所謂的彈道中段,因為速度最慢,也被稱為攔截彈道導彈的黃金時機!

其實所謂的普通導彈就是巡航導彈,而洲際導彈則屬於典型的彈道導彈,導彈能達到什麼速度其實取決於其加速度的持續時間,而加速度則必須要求導彈受到的推力大於其阻力。巡航導彈主要是在大氣層內做巡航貼地彈道飛行的小型導彈,受到空氣阻力和地球重力的雙重影響,發動機受體積限制,推力也不大,因此加速度時間短,速度不可能快的起來。而洲際導彈屬於彈道導彈的究極體狀態,它的原理就是自由落體運動,將導彈發射到大氣層之外,然後彈頭受地球重力牽引以自由落體下降,彈道越高,重力加速距離越長,速度也就越快,利用上千公里的彈道高度,加速到20馬赫以上問題並不大。

巡航導彈的第一種是類似於戰斧、KH55之類的遠距離巡航導彈,這類導彈要求射程遠,所以必須保證油耗低,因此常採用大涵道比的小型渦扇發動機,這類發動機雖然能夠保持持續低油耗運行,但是爆發能力不足。在佔據大部分時間的巡航段,這類導彈都是利用大展弦比彈翼提供的浮力託舉在空中,發動機僅僅提供與空氣阻力相等的推力,導彈無法持續加速,只能以勻速、等高的巡航狀態飛行,而這一速度也只是發射初期加速後達到的0.8馬赫左右。
(遠程巡航導彈大展弦比彈翼設計,外形其實就是一架小飛機)

巡航導彈的另一種則是類似於空空導彈這樣的短程高速導彈,空空導彈主要面臨的往往是戰鬥機這樣最高速度在3馬赫左右的高速目標,因此空空導彈必須比他們快才能追的上。所以空空導彈多采用推重比大,爆發力強的火箭發動機和衝壓發動機。由於空空導彈的高空作戰環境空氣稀薄,火箭和衝壓發動機提供的推力遠遠大於其空氣阻力,所以空空導彈往往能夠加速至超音速。但是空空導彈油耗高、體積小,燃料少,發動機往往工作幾十秒就停機,之後就只能依靠慣性飛行,因此這類導彈加速時間非常有限,即使像R77、AIM120、PL12這些世界最先進的空空導彈也只能達到4馬赫左右的速度。
(空空導彈多采用的是小展弦比彈翼的低阻設計,以配合強勁的火箭發動機達到高速)

而結合了遠程巡航導彈和空空導彈兩種特點的則是彈道詭變、射程較遠的反艦導彈,反艦導彈有兩個彈道,一個是巡航段,另一個則是末端攻擊段。巡航段距離長,但是危險性低,因此這時候反艦導彈通常採用渦扇發動機進行亞音速的巡航飛行,而進入敵方軍艦防空系統射程範圍之內後,反艦導彈則採用低空高速突防的策略進攻,這時候就會打開另一組火箭或衝壓發動機進行末端加速,由於需要不停的的機動變軌,太快會極大增加彈道控制難度,因此即使號稱世界最強的布拉莫斯反艦導彈,其速度最高也只能達到2.8馬赫左右。
(布拉莫斯反艦導彈的飛行彈道)

彈道導彈和巡航導彈則完全不同,彈道導彈在初始段是通過多級串聯的大推力火箭發動機不斷對導彈使勁,從而將導彈頂出大氣層之外,為了突破地球引力,火箭發動機的推力遠遠大於導彈重力,推重比往往20以上,這時候的速度會接近甚至超過第一宇宙速度7.9千米/秒,約等於23馬赫。而當火箭發動機燃料耗盡時,彈頭通過慣性還會繼續上升至彈道最高點,但這時候推力消失,因此速度會降低至5馬赫左右,而這一慣性上升段就是所謂的彈道中段,因為速度最慢,也被稱為攔截彈道導彈的黃金時機!
(彈道導彈的初始上升段)

當彈頭到達彈道最高點時,彈頭姿態調整,從向上飛變成斜向下扎進大氣層,而這就是所謂的彈頭再入段!由於洲際導彈的彈道最高點通常能達到1000千米以上,而大氣層稠密區只有100千米左右,因此再入段有至少900千米屬於空氣稀薄區,在這段距離中,彈頭所受到的地球引力遠遠大於其空氣阻力,所以再入段絕大部分是在重力加速度狀態,速度會越來越快。而當進入100千米以內,隨著速度增加,大氣也越發稠密,彈頭所受到阻力也隨之變大,這時候重力和阻力會逐漸對等,彈頭速度不再增加,呈現出勻速下降狀態。但是由於之前已經加速了至少900千米,因此即使進入稠密大氣層之內,大部分洲際導彈彈頭再入段的速度依舊能達到15馬赫甚至20馬赫以上,這麼快的速度,目前沒有任何國家有把握成功攔截!

其實所謂的普通導彈就是巡航導彈,而洲際導彈則屬於典型的彈道導彈,導彈能達到什麼速度其實取決於其加速度的持續時間,而加速度則必須要求導彈受到的推力大於其阻力。巡航導彈主要是在大氣層內做巡航貼地彈道飛行的小型導彈,受到空氣阻力和地球重力的雙重影響,發動機受體積限制,推力也不大,因此加速度時間短,速度不可能快的起來。而洲際導彈屬於彈道導彈的究極體狀態,它的原理就是自由落體運動,將導彈發射到大氣層之外,然後彈頭受地球重力牽引以自由落體下降,彈道越高,重力加速距離越長,速度也就越快,利用上千公里的彈道高度,加速到20馬赫以上問題並不大。

巡航導彈的第一種是類似於戰斧、KH55之類的遠距離巡航導彈,這類導彈要求射程遠,所以必須保證油耗低,因此常採用大涵道比的小型渦扇發動機,這類發動機雖然能夠保持持續低油耗運行,但是爆發能力不足。在佔據大部分時間的巡航段,這類導彈都是利用大展弦比彈翼提供的浮力託舉在空中,發動機僅僅提供與空氣阻力相等的推力,導彈無法持續加速,只能以勻速、等高的巡航狀態飛行,而這一速度也只是發射初期加速後達到的0.8馬赫左右。
(遠程巡航導彈大展弦比彈翼設計,外形其實就是一架小飛機)

巡航導彈的另一種則是類似於空空導彈這樣的短程高速導彈,空空導彈主要面臨的往往是戰鬥機這樣最高速度在3馬赫左右的高速目標,因此空空導彈必須比他們快才能追的上。所以空空導彈多采用推重比大,爆發力強的火箭發動機和衝壓發動機。由於空空導彈的高空作戰環境空氣稀薄,火箭和衝壓發動機提供的推力遠遠大於其空氣阻力,所以空空導彈往往能夠加速至超音速。但是空空導彈油耗高、體積小,燃料少,發動機往往工作幾十秒就停機,之後就只能依靠慣性飛行,因此這類導彈加速時間非常有限,即使像R77、AIM120、PL12這些世界最先進的空空導彈也只能達到4馬赫左右的速度。
(空空導彈多采用的是小展弦比彈翼的低阻設計,以配合強勁的火箭發動機達到高速)

而結合了遠程巡航導彈和空空導彈兩種特點的則是彈道詭變、射程較遠的反艦導彈,反艦導彈有兩個彈道,一個是巡航段,另一個則是末端攻擊段。巡航段距離長,但是危險性低,因此這時候反艦導彈通常採用渦扇發動機進行亞音速的巡航飛行,而進入敵方軍艦防空系統射程範圍之內後,反艦導彈則採用低空高速突防的策略進攻,這時候就會打開另一組火箭或衝壓發動機進行末端加速,由於需要不停的的機動變軌,太快會極大增加彈道控制難度,因此即使號稱世界最強的布拉莫斯反艦導彈,其速度最高也只能達到2.8馬赫左右。
(布拉莫斯反艦導彈的飛行彈道)

彈道導彈和巡航導彈則完全不同,彈道導彈在初始段是通過多級串聯的大推力火箭發動機不斷對導彈使勁,從而將導彈頂出大氣層之外,為了突破地球引力,火箭發動機的推力遠遠大於導彈重力,推重比往往20以上,這時候的速度會接近甚至超過第一宇宙速度7.9千米/秒,約等於23馬赫。而當火箭發動機燃料耗盡時,彈頭通過慣性還會繼續上升至彈道最高點,但這時候推力消失,因此速度會降低至5馬赫左右,而這一慣性上升段就是所謂的彈道中段,因為速度最慢,也被稱為攔截彈道導彈的黃金時機!
(彈道導彈的初始上升段)

當彈頭到達彈道最高點時,彈頭姿態調整,從向上飛變成斜向下扎進大氣層,而這就是所謂的彈頭再入段!由於洲際導彈的彈道最高點通常能達到1000千米以上,而大氣層稠密區只有100千米左右,因此再入段有至少900千米屬於空氣稀薄區,在這段距離中,彈頭所受到的地球引力遠遠大於其空氣阻力,所以再入段絕大部分是在重力加速度狀態,速度會越來越快。而當進入100千米以內,隨著速度增加,大氣也越發稠密,彈頭所受到阻力也隨之變大,這時候重力和阻力會逐漸對等,彈頭速度不再增加,呈現出勻速下降狀態。但是由於之前已經加速了至少900千米,因此即使進入稠密大氣層之內,大部分洲際導彈彈頭再入段的速度依舊能達到15馬赫甚至20馬赫以上,這麼快的速度,目前沒有任何國家有把握成功攔截!
(洲際導彈飛行全過程)

超赛神超赛
2019-05-08

首先你得明白洲際導彈和普通導彈的區別。普通導彈,一般在大氣層內飛行,也一般用來打擊大氣層內目標,目標速度也就2-3馬赫,不需要太快。但是洲際導彈不一樣啊,講穿了就是個縮小版的運載火箭,得把彈頭送到外層空間後重入大氣層並打擊目標。所以洲際導彈的末端速度是非常快的,基本上和隕石差不多。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