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體會金剛經?

8 個回答
梦境中的空间站
2017-08-31

金剛喻作“智慧”、“煩惱”。前者鳩摩羅什下的傳說,即指般若如金剛,能破壞一切戲論妄執。後者如玄奘傳說,“般若”能斷金剛的煩惱。金剛比喻“煩惱”,即煩惱難以破壞。

在佛教的釋義中,金剛經靠著無上的智慧指引,就能夠超越欲界,色界,無色界,最終到達涅槃寂靜的彼岸。

星雲法師認為主旨:無相佈施,無我度生,無住生活,無得而修。

著名偈頌

凡有所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

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

三體皆空,就好比風將植物上的種子吹散,而自然生長。諸相非相(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大本大宗凸顯“空”“無”的廣袤無垠,領悟無上的正等,正覺,金剛心如來藏。至高無上的宇宙究竟真理也盡顯其中。

平常心即佛
2017-09-01

《金剛經》為佛教經典,全稱《能斷金剛般若波羅密經》,又稱《金剛般若波羅密經》。簡稱《金剛經》。最早由後秦鳩摩羅什於弘始四年(402年)譯出。以後相繼出現5種譯本:①北魏菩提流支譯《金剛般若波羅密經》;②南朝陳真諦譯《金剛般若波羅密經》;③隋達摩笈多譯《金剛能斷般若波羅密經》;④唐玄奘譯《能斷金剛般若波羅密多經》(即《大般若經》的第九會);⑤唐義淨譯《佛說能斷金剛般若波羅密多經》。另外,還有藏文、滿文譯本等。 此經以一實相之理為體,以無住為宗,以斷疑為用,以大乘為教相。卷末四句偈文:“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被稱為一經之精髓。意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空幻不實,“實相者則是非相”,認為應“遠離一切諸相”而“無所住”,即對現實世界不執著或留戀。由於此經以空慧為體,說一切法無我之理,篇幅適中,不過於浩瀚,也不失之簡略,故歷來弘傳甚盛,特別為惠能以後的禪宗所重。

相傳禪宗六祖惠能因聽人唸誦【金剛經】中“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開悟,不遠千里到湖北黃梅禮拜五祖弘忍大師,五祖選拔接班人時,六祖惠能做了一首無相偈:“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五祖知道六祖已經見到自家本性,就欣然將禪宗衣缽傳給六祖,送六祖到九江驛,六祖逃亡南方以待時機弘法利生。

怎樣體會金剛經?

古往今來,有許多高僧大德因【金剛經】而開悟,即使世俗百姓也能在抄寫誦讀受持金剛經時得到感應,從而斷除煩惱,直至了脫生死,超凡入聖。

唐朝武則天皇帝非常推崇【金剛經】她寫道: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怎樣體會金剛經?

《金剛經》是初期大乘佛教的代表性經典之一,也是般若類佛經的綱要書。在中國佛教界,《金剛經》流行得極為普遍,如三論、天台、賢首、唯識等宗派,都各有註疏。尤其是自唐宋以來盛極一時的禪宗,更與《金剛經》有深厚的淵源。宋代,出家人的考試,有《金剛經》一科,也讓我們從中看出《金剛經》的弘通之盛! 《金剛經》以空慧為主要內容,探討了一切法無我之理,篇幅適中,不過於浩瀚,也不失之簡略,因此歷來弘傳甚廣。

怎樣體會金剛經?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密經”是本經總題。“經”字是通名,佛所說的佛法都稱為經。“經”字前的九個字,是本經所獨有的,這是別名。“金剛”是比喻。金剛即印度的金剛石,它最光明,最堅硬,也最珍貴。金剛石做的刀子可以裁玻璃,硬度最高。它能破壞一切,而不被一切所破壞。所以它最堅最利,而沒有能破壞它的東西。也有些人解釋金剛為真金久煉而成剛,具有堅固、光明、銳利三義。又有一些古德,不把“金剛”二字作譬喻解釋,而是指金剛心,具足金剛觀智,力用堅強,能破根本無明,得超生死此岸,而到達涅槃彼岸的金鋼心。 “般若”又作“波若”、“般羅若”、“缽剌若” 意譯 為“慧”、“智慧”、“明”、“黠慧”,即修習八正道、諸波羅密等,而顯現之真實智慧。明見一切事物及道理之高深智慧,即稱般若。菩薩為達彼岸,必修六種行(佈施、忍辱、持戒、禪定、精進、般若),亦即修六波羅密。其中因為諸佛皆由般若而成就,因此般若波羅密在六度波羅密中起關鍵作用,也因此稱般若為諸佛之母,成為其他五波羅密之根據,而居於最重要之地位。 “波羅密”是梵語,譯為“到彼岸”,也可譯作“度無極”。彼岸者,對此岸說。煩惱是此岸,菩提是彼岸;生死是此岸,涅槃是彼岸;凡夫是此岸,諸佛是彼岸。簡單來說就是眾生通過修行而從煩惱輪迴中解脫,併到達涅槃寂靜的彼岸。到彼岸並不是說已經到涅槃彼岸,而是說修學而能從此到彼,所以重在從此到彼的行法。

怎樣體會金剛經?

結合以上各名相的分析,“金剛般若波羅密經”有兩種不同的解說:一是玄奘等所解釋的,認為煩惱的微細分,到成佛方能斷淨,深細難斷,如金剛的難於破壞一樣。但是般若是能斷的智慧,金剛如所斷的煩惱,所以譯為“能斷金剛(的)般若”。另一種解說是以鳩摩羅什為主,以金剛比喻般若。般若能破壞一切戲論妄執,不為妄執所壞;他的堅、明、利,如金剛一樣。金剛是貴重的寶物,以譬喻實相般若是諸法之尊。它堅固不為一切所壞,來譬喻觀照般若不被一切愛見所侵犯。金剛能裁切玻璃,作用猛利,來譬喻般若能斷眾生種種疑惑。 總而言之,此經經名的全部含義即是以金剛般的無堅不摧、無障不破的般若智慧對治一切虛妄執著,達到對實相的理解,得到解脫,到達彼岸。

先生南怀瑾
2017-08-31

《金剛經》的譯本主要有三種,其中通行的版本為鳩摩羅什譯的《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其他還有玄奘(對,就是我們熟悉的唐僧)所譯的《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以及義淨的《佛說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般若”是梵文音譯,意指“通達世間法和出世間法,圓融無礙,恰到好處,絕對完全的大智慧”。“波羅蜜”意指“到彼岸”。佛常以“筏喻”來直觀說明修行過程。簡單來說,就是修行就像乘木筏渡河一樣,離開此岸的世俗世界,到達彼岸的菩提妙境。一旦到達,那麼木筏就當捨去。

關於“金剛”的含義,有兩種說法。在鳩摩羅什譯本中,“金剛”意指般若的力量像金剛一樣強大和鋒利。在玄奘的譯本中作“能斷金剛”,就是說阻礙修行的煩惱像金剛一樣頑固,而此經中的般若智慧能夠破解,所以般若智慧能斷金剛。

大乘般若思想的主旨,在說明用智慧認識宇宙一切現象的本質。佛教認為,事物現象的本質為“空”。人的日常生活中的各種感覺,世俗的種種煩惱,都是因緣和合的產物。“因緣和合而生,因緣散盡而滅”。顛倒雜想由五蘊(色受想行識)和合而生,本質上是空無自性的。

凡尘19078725
2017-08-31

金剛經是大乘經法,也是大眾經法,知道的人特別多,經剛經不是太容易懂,全經其實就兩個字:無相。主要兩句話很重要也是佛法真理,其一: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其二: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如果真的懂了者兩句話我覺得也就開悟了。

应无住生心
2017-09-01

問得好!體會二字與參究很接近了!學習佛法不能執著於文字,落在文字相上就著相了,就受所知障障礙,因此不得其悟!金剛經就是告訴我們愚痴眾生,不要執著四相,離相就是離幻,不受虛幻境界所纏縛,從六根到六塵,不起念造業,內心清淨,因此就見到本性,得到解脫!最後偈言:一切有為法,猶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是也!

允文书房
2017-09-01

從《金剛經》一經看佛,佛理是認識論上的一次卓絕演繹,“空”論頗具代表,“空”意味著“破執”,破除頭腦中的外界與自我固有的存在條件,從學理來分析,佛理把事物存在的條件看成事物的本質,而這個存在條件完全是在人頭腦中的,破除頭腦中舊覺後,空非空,有非有,善非善,惡非惡,盡除矇蔽,原先糾結的迷惑的,現在釋然了,不存在了。

比如,蚊子害蟲該不該打?它也是一個生靈,該不該殺?在空論看來,本無害蟲,是人心害念規定的害蟲,但仍要驅趕,若以肉身喂蚊蟲,也算有所執。有與空,並不靠外相,看不到外相的地方,並非沒“有”,所以外相不可靠,基於外相判斷也就不可靠,內相同樣如此,心裡所想並非有,心裡不想並非無,這樣一來處處都是破綻,所有外相都不是確定的,都是短暫的,都是如同泡影,認識到這個邏輯之後,空就自然來了,最終心如明鏡得大自在,真正瞭然覺醒,然後要覺行合一,佛,就是覺與行的圓融合一者,這樣一來,必在入世中得到“大光明”之果。

所以,佛,是認知層面的極致者,外部世界對自己已無法形成困擾,那麼在入世中必然自在解脫。佛不是找有的東西,而是把”看似所有所無”的都去掉。

領會佛理,重在留意生活中點點滴滴,從中領悟空的精髓,然後去印證。

爱新jl
2017-09-01

金剛經應該是實修實證的簡單法門。因為大家感覺修行神祕且難行難試。就感覺玄之又玄了。滌華禪師著有文字般若《金剛經註解》就剝開雲霧,洞見真實。諸學佛者均可以閱讀下。滌華禪師修為依舍利 “泰”而顯其成就 。

终结使1
2017-08-31

怎樣體會金剛經?
怎樣體會金剛經?

發心迴向是佈施,滅惑為戒不害忍。求善無厭斯進策,於道不動即修禪。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