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夫妻用老手藝製作稀罕物,一天收入3000多,可是兒子不稀罕
農村夫妻用老手藝製作稀罕物,一天收入3000多,可是兒子不稀罕
農村夫妻用老手藝製作稀罕物,一天收入3000多,可是兒子不稀罕
農村夫妻用老手藝製作稀罕物,一天收入3000多,可是兒子不稀罕
農村夫妻用老手藝製作稀罕物,一天收入3000多,可是兒子不稀罕
農村夫妻用老手藝製作稀罕物,一天收入3000多,可是兒子不稀罕
農村夫妻用老手藝製作稀罕物,一天收入3000多,可是兒子不稀罕
農村夫妻用老手藝製作稀罕物,一天收入3000多,可是兒子不稀罕
農村夫妻用老手藝製作稀罕物,一天收入3000多,可是兒子不稀罕
農村夫妻用老手藝製作稀罕物,一天收入3000多,可是兒子不稀罕
一雙慧眼
1/9 看看兩個孩子圍著這亮晶晶的稀罕物樂得合不攏嘴,這東西現在不容易買到,成了稀罕物,而且越來越貴,一斤賣好幾十塊錢,過去這東西很便宜的。六七十年前,人們根本見不到包著紙的糖果,過年的時候孩子們都是吃這東西,天越冷的時候,這東西越脆,容易咬開,要是溫度高了,這東西特別黏,吃到嘴裡把上下牙都給粘到一起了,所以這東西只有北方有,而且只能是數九隆冬的時候吃。(圖片來自東方IC)
2/9 這種稀罕物就叫做糖瓜,說起糖瓜來,上了年紀的人都有記憶。孩子們都會說二十三,糖瓜粘,就是在小年的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要祭灶,目的就是讓灶王爺“上天言好事,回宮降吉祥”。為了讓灶王爺多多美言,每到小年這一天,人們會把糖瓜在灶門前烤化,然後抹在灶王爺畫像的嘴邊,讓他嘴巴甜一點,多說好話,其實那個時候過年,人們主要就是吃這種糖瓜,過去會做這種糖瓜的人很多,現在人少了,這門手藝要失傳了。(圖片來自東方IC)
3/9 但是在山東省聊城市高唐縣清平鎮小屯村,還有一戶人家在做糖瓜糖藕,每年到了冬天生意很火,總是供不應求,利潤也很高的,因為現代人返璞歸真,就是要嚐嚐過去的老手藝,劉修良,劉慶榮夫婦做糖瓜糖藕一天最多能收入3000元,這在農村裡面,收入已經相當可觀了。(圖片來自東方IC)
4/9 過去學這門手藝有規矩,傳男不傳女,現在想傳給女人,人家也不願意學,因為製作糖瓜的工藝挺複雜的,有些環節需要很大的力氣,女人也幹不動的,所以現在劉修良,劉慶榮夫婦做糖瓜,還是劉修良是主力,老婆劉慶榮做些輔助性的工作,糖藕、糖瓜製作已有數百年曆史,一般農民以黃米、麥芽和芝麻為主要原料,他們先將黃米煮到一定程度後,撈到籠箅上再蒸九成熟,然後將麥芽軋成的泥糊與黃米摻和均勻,放入缸內發酵,然後濾出糖漿。(圖片來自東方IC)
5/9 其實這種工藝,跟南方製作薑糖的工序差不多,經過發酵後,過濾出的糖漿還得不斷讓它變粘稠,就得經過熬糖、晾糖、拔糖、摘糖、才能成型,最後沾上芝麻,就做成了糖藕、糖瓜、芝麻棍等不同的產品。糖藕、糖瓜、芝麻棍前面的環節都是一樣,就是最後的工序稍有不同。(圖片來自東方IC)
6/9 最累人的工序,就是拔糖,這個過程也最好看,師傅反覆拉伸,一遍又一遍來來回回,待糖漿越來越粘稠,越來越失去液體的屬性,快要變成固體的時候,但還是一樣柔軟且色澤白亮的時候,就算是拉伸結束啦,這個時候就可以成為做糖瓜材料了。(圖片來自東方IC)
7/9 拔糖的過程,太費力氣,所以女人是幹不了這個活計的,反覆拉抻的目的,就是讓糖由液體變成固體,這道工序決定糖瓜的口感,這個過程全憑師傅自己靠著經驗進行掌控。你看眼前的師傅,手裡把糖漿拉成了柔軟的糖筋,這可得費了很大的功夫了,現在這門手藝人們不願意乾的原因就是太累人,另外生產週期很短,只能冬天做。(圖片來自東方IC)
8/9 劉修良祖輩都是做糖瓜的,這門手藝曾中斷了30多年,這些年劉師傅憑著記憶才逐漸收拾起來。劉修良說,目前產品供不應求,下一步他準備多招一些工人,再把廠房改造一下,並增加一些半自動化的設備,擴大規模的同時實現規範化生產。劉修良說,他每天早晨5時40分就起來了,一直忙到晚上11點半才能休息。就是這樣他的產品還是供不應求。\n  (圖片來自東方IC)
9/9 為了更好地傳承這門手藝,劉修良準備把這個手藝申請非物質遺產,可是他只有找到傳承人才行,他的兒子不願意幹這個行當,兒子覺得都是大機器時代了,還用手工做這東西,已經很落後了。只有老伴跟她一起幹,實在忙不過來的時候,找村裡人幫幫忙。劉修良最怕這門手藝失傳了。(圖片來自東方IC)
2019-04-02

更多精彩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