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L李東生稱公司經營指標優於同業,想不到為何股價會那麼低,你怎麼看?
首先彩電行業可是不容樂觀,2018年國內彩電零售額的規模下降了10個百分點以上。不僅僅是彩電所有的家電都是如此,冰箱和熱水器僅有1%左右的增長,其他家電大同小異,個別品種還出現了比較大的降幅,反正家電廠家的日子都不太好過,從2019年來看宏觀經濟形勢更加嚴峻,中國經濟增長放緩,與家電市場密切相關的房地產也是不容樂觀,所以整個家電市場的下行壓力不斷的增加。
這種時候所有的廠家都要尋求轉型,格力如此tcl也是如此,TCL可謂在資本市場上動作頻頻了,又是資產重組又是舉牌投資的。在昨天就公告舉牌上海銀行,結果搞了這麼多的動靜TCL的股票就是不漲。
李總可謂是非常著急了,吐槽說我們的業績這麼好為什麼股價就不漲呢。但是從公司剛剛發佈的半年報來看,TCL的營業收入和扣費淨利潤都是負增長。
淨利潤有27個億,扣費後的淨利潤才2.5個億,也就是說TCL的非經常性損益竟然高達20多個億!其中資產處置收益13個億.政府補貼了將近6個億!
說明TCL的盈利能力並不強!
歸根結底還是主營業務的業績不行…TCL的主營業務是液晶面板…O LED在不斷的發展並且侵蝕著液晶面板的市場…不盲從所以TCL的液晶面板沒有給到市場一個很好的預期。
I love you 總結來說目前TCL的業務雖然還能給公司帶來現金流,但是利潤已經下降,而TCL越來越多的資本運作卻不能夠擁抱未來的趨勢。相反有逐漸被趨勢淘汰的可能。
你說這叫你的股票怎麼漲?
TCL最初的印象是幹嘛的?應該在大眾的印象中是做電視機的,這樣的思維定式預計到現在都沒有完全改變。而近年來,TCL一直在做自我嘗試和改變,也就是做業務拓展和轉型,由低端電視媒體向高端的通訊設備、芯片、集成電路的轉變。
接下來我們細分一下,業務轉型TCL的問題,以及股價對公司預期的反饋。
第一,大眾印象定式,努力嘗試轉型:
眾所周知,在科技更迭中,目前市場技術革新的週期越來越短,那麼如何在能更迭中始終保持核心競爭力,不被時代的選擇所拋棄,其實說白了也就是被投資者拋棄。那就是始終保持前沿的核心技術產品的研發,必須順應時代潮流。那麼一直致力於電視機生產的TCL顯然已經在被時代拋棄,包括向曾經的創業板一哥樂視,最終也倒在了資本角逐的戰場。
TCL李東昇早已意識到這樣的問題,向通訊、芯片等新方向的科技方向轉型和延伸成為非常迫切的需求。TCL在努力,李東昇也在努力;但是技術的革新不是簡單的努力就可以掌握最核心的科技。科技的積累必須是時間的積累,時間非常重要。
第二、轉型是跨界,難於上青天
在TCL的轉型中,其實非常之難,人才儲備、技術儲備、領域佈局以及新行業領域屬於一個全新的領域,那麼在轉型後的TCL想繼續成長和快速擴展將受到諸多方面的制約。
並且在轉型中業內很多企業紛紛失敗,成功者並不多,需要機遇更需要所有TCL人的不懈努力。
第三、股價在反饋公司前景,電視在被時代拋棄
據專家預計,未來電視既有可能被IPAD取代,及智能手機取代。那麼所以在未來的市場競爭中,TCL的王牌主業正在被時代遺棄,這樣的話公司具備行業話語權的領域處於行業末期,那麼股價的低迷反饋則很正常。另外,新的轉型仍未成功,業內話語權幾乎沒有,所以這是TCL尷尬的地方。所以,轉型難、後發跟不上,主力業務處於行業末端,這樣的公司股價必然是低迷的。
因此,行業指標優於同行,但是也難掩TCL的尷尬境地。做波段或許可以,但是長期持有並不看好。這是行業週期所限,夕陽西下。
這個問題要拓展一點來講,先說說TCL的“轉型”,然後看看經營指標如何。
第一,TCL今年剝離了電視機業務,改行顯示屏製造。這是個高風險的轉型,將來可能出現後遺症:沒有了電視機賣,做出的顯示屏也沒有競爭力。電視機業務是TCL的大本營,這是寶貴的B2C業務,有多年積累的口碑,丟掉了,等於個人賣方炒股,十分危險。這是TCL的轉型太魯莽。
第二,TCL的經營指標哪個優於同行呢?這個要與海信對比,如果再放大到家電行業,與格力電器對比。
這裡對比10年以來TCL與海信的銷售額增長,以及兩家公司主營業務利潤。
這個問題要拓展一點來講,先說說TCL的“轉型”,然後看看經營指標如何。
第一,TCL今年剝離了電視機業務,改行顯示屏製造。這是個高風險的轉型,將來可能出現後遺症:沒有了電視機賣,做出的顯示屏也沒有競爭力。電視機業務是TCL的大本營,這是寶貴的B2C業務,有多年積累的口碑,丟掉了,等於個人賣方炒股,十分危險。這是TCL的轉型太魯莽。
第二,TCL的經營指標哪個優於同行呢?這個要與海信對比,如果再放大到家電行業,與格力電器對比。
這裡對比10年以來TCL與海信的銷售額增長,以及兩家公司主營業務利潤。
從營業收入的數據看,TCL從2009年442.95億元增長到2018年的1133.6億元,海信電器同期從184.07億元增長到351.28億元,看起來,TCL顯然收入規模增長高於海信電器,這個經營指標,TCL優於海信電器。
這個問題要拓展一點來講,先說說TCL的“轉型”,然後看看經營指標如何。
第一,TCL今年剝離了電視機業務,改行顯示屏製造。這是個高風險的轉型,將來可能出現後遺症:沒有了電視機賣,做出的顯示屏也沒有競爭力。電視機業務是TCL的大本營,這是寶貴的B2C業務,有多年積累的口碑,丟掉了,等於個人賣方炒股,十分危險。這是TCL的轉型太魯莽。
第二,TCL的經營指標哪個優於同行呢?這個要與海信對比,如果再放大到家電行業,與格力電器對比。
這裡對比10年以來TCL與海信的銷售額增長,以及兩家公司主營業務利潤。
從營業收入的數據看,TCL從2009年442.95億元增長到2018年的1133.6億元,海信電器同期從184.07億元增長到351.28億元,看起來,TCL顯然收入規模增長高於海信電器,這個經營指標,TCL優於海信電器。
從主營業務利潤數據看,那就大不同了,2013年之前,雖然TCL的營業收入規模遠遠高於海信電器,但是TCL的主營業務利潤卻遠遠低於海信電器!海信電器的主營業務利潤,在2017年之前都比較穩定,而TCL的在2017年才遠高於海信電器!更重要的是,2009年-2018年10年的主營業務利潤總和,TCL是111.96億元,海信電器是109.45億元,TCL只比海信電器多出了2.51億元!
所以,講TCL的經營指標優於同行,只是最近2年而已,過去並不比同行好到哪裡去。
如果以TCL與白電公司對比,與格力對比,格力一年的利潤,TCL要做幾十年加起來才能達到,當然就談不上優於家電同行。
股價為何低,也就非常清楚了,因為多年來沒賺什麼錢,又發生草率的業務大轉型。
近年來TCL集團進行大規模的重組後上市平臺聚焦半導體顯示及材料核心主業,半導體顯示產能預計在2019-2021年持續釋放,量規模提升穩定價格下降引起的收入波動。在大尺寸面板上T1+T2維持滿產滿銷,公司預計T6在2019年底實現滿產,在小尺寸面板上,T3在2018Q4達到滿產,同時公司預計T4於2019Q3投產,我們預計小尺寸面板將有持續增量。公司積極在半導體顯示週期底部佈局新產能,雖然由於重組導致收入同比下滑,但公司盈利能力優化,有望在未來新一輪行業週期中,迎來更大的業績彈。
面板價格低谷期,公司面板產能釋放,維持面板收入提升。2019Q1,華星光電實現出貨面積556萬平米,同比+17.1%;營業收入72.5億元,同比+12.1%。雖然主流面板價格降幅高達34%(Wind數據顯示,2019年1-3月,32寸、43寸、55寸面板均價同比分別-34%、-20%、-20%),公司T3自2018Q4以來的滿產滿銷和T6的產能爬坡,出貨量持續提升,提供收入增量。且華星光電保持行業領先運營效率,2019Q1華星光電實現淨利潤6.83億元,淨利潤率為9.4%(同期京東方A、深天馬A分別為3.2%、4.2%)。
短期面板價格築底預期增強,國內面板產業優勢有望強化。面板價格接近成本,國內行業具備規模化成本優勢,未來產業鏈有望加速向國內集中。2018Q3以來顯示面板價格持續下滑,根據witsview數據,面板價格已接近面板廠商成本線附近,在新一輪洗牌期中海外廠商成本相對劣勢,或率先減產或關停,其中三星預計2019Q3關閉L8產線(產能為約16萬片/月,主要供應32、55寸)。我認為伴隨海外產能出清或者被動收縮,有望減緩面板價格下跌,築底預期增強,另一方面,面板產能向中國集中,更有望提升國內產業鏈優勢,國內以華星為代表的龍頭面板企業成本優勢或進一步增強。
中長期需求不再侷限於電視、手機,商顯等領域或成為新增長點。華星光電在行業低谷期搶佔市場份額,同時持續保持經營效率全行業領先,且持續盈利提前佈局多元領域、鞏固行業優勢。未來顯示需求場景更為多元化,除傳統電視、顯示、手機及平板外,商顯、車載市場有望快速增長,IHS預計顯示需求到2024年依然有望保持5%左右的年複合增長率。個股估值切換邏輯還需時間實現,優質資產終未來將逐步獲市場認可。
經營指標優於同業這個話對的方向的同業是什麼如果是早期的彩電業可能是不錯,但如果是你轉型後的半導體用材料業務,我看你也強不到那去。當然這也有外部環境的影響,比如顯示新產品的價格大幅下降。液晶面板價格跌勢難止,中美貿易戰影響,庫存上升,使的第三季度價格也不會走高的行情出現。下半年運營壓力更可能上升。在這種情況下說股價可能就不太正確,炒股看的是你以後的估值,現在的業績只是代表過去。如果只是這樣看自己的股價為什麼會這樣就明白了。
經營指標優於同業這個話對的方向的同業是什麼如果是早期的彩電業可能是不錯,但如果是你轉型後的半導體用材料業務,我看你也強不到那去。當然這也有外部環境的影響,比如顯示新產品的價格大幅下降。液晶面板價格跌勢難止,中美貿易戰影響,庫存上升,使的第三季度價格也不會走高的行情出現。下半年運營壓力更可能上升。在這種情況下說股價可能就不太正確,炒股看的是你以後的估值,現在的業績只是代表過去。如果只是這樣看自己的股價為什麼會這樣就明白了。
這是TCL的股價的月線圖,從圖中可以看見它的價格並沒有想像這樣的低,可以說這個地方就是一箇中間的位置,可下也可上,關鍵點就是本年的業績能不能比上一年好的可能性。現在過了一半的時間了。如果有什麼的改變也會在後面幾個月份出現了。
TCL集團為什麼股價如此低迷
第一,TCL屬於大盤股,股本較大,不方便股主力的操作,就如我們的銀行股,中國銀行,工商銀行一樣
第二,TCL,作為一個高科技領域的股票,他的利潤比較低下,技術不佔優勢,眾觀現在的面板業務以及電視業務競爭太大,隨時有後起之秀將他超越
第三就是現在股市非常低迷,屬於熊市大盤將要尋底,資金量跟不上大盤股更加難於,操作
第4 TCL作為面板巨頭,根據面板,整個行業的規律來看,面板的價格呈現逐年下降的形式,基本上每個年份價格不要下跌10%左右,對利潤造成一定的影響,為了保持行業的領先,必須革新創新,所以他大部分的利潤都用來投取新的產業線
因為這個行業不賺錢,賺錢都基本在外國資本的手裡。而且是資本還有技術大量投入,但是沒幾年就更新換代,效益太低,所以市場給的估值也不高。特別是彩電,以及面板都是如此。都是存在大量過剩產能,效益下,投入高,回報期限長,但是技術更新換代又特別快!也只有身在行業頂尖的一兩家龍頭才能賺到錢,剩下都是炮灰。
TCL集團是A股市場上多年來低價股中的“釘子戶”,理由也是較為明顯的,可以從兩方面去看待:
第一,TCL過去總股本過於龐大,如今公司的總股本高達135億。雖然這並非是公司熱衷高送轉後的結果,TCL集團上市後只進行過一次高送轉——還是10轉增10股而已,但是公司發行前總股本規模就已經很龐大。對於資本來說,總股本過百億的大笨象,往往碰得少,炒作起來也費勁,TCL的這般總股本讓不少資金對其退避三舍。
TCL集團是A股市場上多年來低價股中的“釘子戶”,理由也是較為明顯的,可以從兩方面去看待:
第一,TCL過去總股本過於龐大,如今公司的總股本高達135億。雖然這並非是公司熱衷高送轉後的結果,TCL集團上市後只進行過一次高送轉——還是10轉增10股而已,但是公司發行前總股本規模就已經很龐大。對於資本來說,總股本過百億的大笨象,往往碰得少,炒作起來也費勁,TCL的這般總股本讓不少資金對其退避三舍。
第二,TCL的轉型成果,市場仍在觀察中。過去TCL集團主營家電產品,雖然專利不少,涉及的家電產品也廣,但是在家電產品上相對於格力、美的等競爭對手難言有核心競爭力,此前更是淨利潤連年下降,近年積極推動改革,推動重大資產重組,擬剝離家電業務,主業聚焦面板行業,在資產出售後,從一家家電公司變成專注半導體顯示及材料領域的創新科技公司。從業績來看,2017年、2018年公司均實現了淨利潤兩位數同比增速,今年上半年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20.92億元,同比增長31.93%。
但是轉型是否成功,公司在半導體顯示及材料領域的核心競爭力有多大,這些仍需時間和業績驗證,這絕非李東生稱公司經營指標優於同業,市場就對其業績可持續性不再質疑的。
實際上,TCL股價看似低,但是迄今總市值也是高達450億元+,市值也不算低了。
源自風生焱起的個人分析,歡迎關注本賬號以便獲取更多財經知識
TCL我估計可能是太差了的拼音第一個字母簡寫,10幾年前我從事彩電行業就覺得TCL很一般,不過比長虹康佳好點,那時候我只看得上海信。也確實沒看錯。
你看看,總市值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