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是春秋戰國,不是冬夏?

春秋戰國群雄爭鬥,是一個很特殊的時期。為什麼是春秋戰國,不是冬夏或者春夏?
為什麼是春秋戰國,不是冬夏?
10 個回答
手机用户4142248477七王
2017-06-07

為什麼是春秋戰國,不是冬夏?
春秋一詞成為中國東周一段時期的斷代統稱,是釆用了孔子所著儒家經典著作巜春秋》的書名,而歷史學說界之所以把這個書名用作一個歷史時期的統稱,是因為孔子所著的《春秋》記錄事件的年代(魯隱公元年 前722年一一魯哀公14年 前481年)與平王西遷(前770年)至(前476年)齊國田氏已實際掌握了齊國的權力為止的起止年份基本吻合,而這段時間正是周室衷微、諸侯並起爭霸的年代,史學界幹脃把這段歷史用孔子的書名作了統稱,以後以"田氏代齊"和"三家分晉"為標誌也釆用劉向書名《戰國策》命名為戰國時期。說起來麻煩,其實原因很簡單,就是方便斷代劃分,把東周至秦統一這個社會大變更時代分為兩個時代,叫春秋和戰國!總不能同三國兩晉一樣叫五國和七國吧!

為什麼是春秋戰國,不是冬夏?

而春秋一詞的運用並不是孔子首創,最早出現在魯國史官的編年史中,當時魯國史官要把各國的重要人物和發生的重大事件,按年、季、月、日記錄下來,簡括起來就把這部編年史名為“春秋”。而為什麼要命名為春秋而不是冬夏那?原因大概有這麼幾點:

一是古人一般根據氣候氣溫天氣來做事情,有“避暑窩冬”之說,《禮記·王制》:“春秋教以《禮》《樂》,冬夏教以《詩》《書》。”意為禮樂宜室外"春秋",詩書宜室內"冬夏",而各國的重要的事情都發生在春、秋兩個季節,比如葵丘會盟、楚王問鼎、弭兵會盟等都是發生在春、秋兩個季節。

二是孔子作為儒家大佬是反對戰爭的,而戰爭又是編著"編年史"迴避不了的問題,對歷史人物和事件往往寓有褒貶而不直言,指藏在心裡不說出來的言論。又要用一定的意境含蓄地表達出來,後世稱孔子這種寫法為"春秋筆法",清和邦額《夜譚隨錄·崔才》:“胸中自有涇渭,皮裡自具春秋。” 所以春秋作為書名最能表達孔子的意願。

三是因為春、秋兩季節發生許多重要的事情,既有春天時祭天祭祖的事情,也有秋天時互相征伐的國事,所以當時的史官需要大量記載春、秋兩個季節的事情。《國語·楚語上》:“唯是春秋所以從先君者,請為‘靈’若‘厲’。”韋昭注:“春秋,言春秋禘、祫。”

四是春秋一詞早在先秦就己不是單指兩個季節,它己演變成四季、歲月、人生、光陰的統稱,《詩·魯頌·宮》:“春秋匪解,享祀不忒。”鄭玄箋:“春秋猶言四時也。”《楚辭·遠遊》:“春秋忽其不淹兮,奚久留此故居。”

為什麼是春秋戰國,不是冬夏?
換言之《春秋》就是魯國史書的專有書名。各國史書都有專名的,如晉國史書叫《乘》,楚國史書叫《檮杌》(見《孟子·離婁下》)。而後來春秋成了史書的統稱,《楚語上》也說:“教之《春秋》”,就是說,對太子,用史書教授他。《墨子·明鬼篇》有“周之《春秋》”、“燕之《春秋》”、“宋之《春秋》”、“齊之《春秋》”,就是指周朝、燕、宋、齊諸國都有史書,墨子曾讀過。

為什麼是春秋戰國,不是冬夏?

綜上所述!基本可以搞明白,為什麼叫春秋戰國而不是冬夏戰國了吧!

天枫说
2017-02-12
春秋戰國分為春秋時期和戰國時期,其分水嶺是在公元前453年,韓、趙、魏三家滅掉智氏,瓜分晉國為標誌。(還有說田氏代齊!)
春秋時期,簡稱春秋,指前770年-前476年,是屬於東周的一個時期。春秋時代周王的勢力減弱,諸侯群雄紛爭,齊桓公、晉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莊王相繼稱霸,史稱春秋五霸(另一說認為春秋五霸是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越王勾踐)。
戰國時期簡稱戰國,指公元前475年~前221年,是中國歷史上東周後期至秦統一中原前,各國混戰不休,故被後世稱之為“戰國”。

為什麼是春秋戰國,不是冬夏?

春秋戰國的名字由來是有根據的,而不是隨便去的,這也就是為什麼是叫春秋戰國,而不是什麼冬夏戰國等之類的原因。主要是因為兩本書!

1、春秋春秋(前770年-前476年)的得名,是因孔子修訂《春秋》而得名。這部書記載了從魯隱公元年(前722年)到魯哀公十四年(前481年)的歷史,共二百四十二年。後史學家為了方便起見,一般從周平王元年(前770年)東周立國起,到周敬王四十三年(前477年)或四十四年(前476年)為止(也有學者認為應到《左傳》記載之終(前468年)、三家滅智(前453年)或三家分晉(前403年)),稱為“春秋時期”。為什麼是春秋戰國,不是冬夏?

2、戰國

“戰國”之名,源自西漢劉向編注的《戰國策》。公元前453年,晉國大夫韓、趙、魏三大家族打敗智氏,繼而瓜分晉國,奠定了戰國七雄的基礎。只要指的經過春秋時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一說公元前404年)的曠日之久的爭霸戰爭,周王朝境內的諸侯國數量大大減少,三家分晉後,韓、趙、魏躋身強國之列,戰國七雄格局正式形成,這七國分別是:燕、趙、魏、韓、楚、秦、齊。除實力較強的七雄外,周王朝境內還存在著宋國、衛國等國,但其實力遠不及戰國七雄,只能在它們的夾縫中生存,且最終為七雄所滅。周王室名義上為天下共主,實際上已形同滅亡。諸侯國互相攻伐,戰爭不斷。

為什麼是春秋戰國,不是冬夏?

可以看出來春秋戰國的命名是根據孔子的編年史《春秋》和劉向編注的《戰國策》而得名的,如果當時孔子命名的時候叫做《秋冬》或者叫《夏冬》之類的,出現秋冬戰國或者夏冬戰國,也說不定吧。

淡若冰心
2017-03-17

我們想要知道為什麼在歷史上東周那一段時間被叫做春秋戰國,而不是冬夏戰國。那麼我們就要先知道為什麼會以“春秋”和“戰國”來命名這個時期。

首先,春秋時期的命名取自魯國史官所著,孔子編輯整理的《春秋》一書。由於,《春秋》記錄了從魯隱公元年(前722年)到魯哀公十四年(前481年)共242年的大事。由於它所記歷史事實的起止年代,大體上與一個客觀的歷史發展時期相當,所以歷代史學家便把《春秋》這個書名作為這個歷史時期的名稱。

這也是為什麼會叫春秋戰國,而不是夏冬戰國的原因。

不忘初心neverforget
2017-06-04

其實很簡單啊,這個時間的命名是因為孔子修的一本史書《春秋》,所命名的啊!如果這本書叫《冬夏》,那估計就是“冬夏戰國”時期了!

有時歷史就是那麼簡單,沒那麼多原因!不過又有人該問了,為啥孔子的編年史書不叫《夏冬》而叫《春秋》,下面是知乎網友的討論

說起來春秋這兩個字的由來有許多說法。
《三統曆》說的是:

春為陽中,萬物以生;秋為陰中,萬物以成,故名春秋

《春秋說》說的是:

始於春,終於秋,故曰春秋

杜預認為:

故史之所記必表年以首事,年有四時,則錯舉以為之名也

意思是截取春秋兩字表示整年。杜預的這個說法曾經很流行,但後來也有過質疑。
劉知幾認為:

儒者之說春秋也,以事系日,以日系月;言春以包夏,舉秋以兼冬;年有四時,故錯舉以為所記之名也。苟如是,則晏子、虞卿、呂氏、陸賈其書篇第,本無年月,而亦謂之春秋,蓋有異於此者也

甲骨學商史論叢初集裡面提到:

甲骨文中亦稱年為春,以武丁時卜辭中所見為多......又稱年為秋字......

既然春和秋都能單獨表示年,真相便也欲發撲朔迷離。
所以,大家還是自己選吧!

另外點個讚唄!跪謝!

照片與回答無關,看完那麼多字,給個福利?
為什麼是春秋戰國,不是冬夏?

疯狂历史课
2017-05-30

春秋時期每個諸侯國都會設立一個史官,記錄這個時期發生的大小事件,一年有春夏秋冬,以春秋來表示時間,各國史官記錄的史料就叫做《春秋》,所以我們稱那個時期為春秋。

由於年代久遠,現在保留下來的只有魯國史官記錄的《春秋》,在史書上經常能看到魯閔公多少年多少年,就是因為在敘述這段歷史時引用了魯國史官記錄的《春秋》

春秋與戰國雖然同是周王室的天下,但是戰國和春秋存在最大的,本質的區別,就是天子的權威在周幽王烽火戲諸侯之後遭到了極大的削弱,戰國七雄開始不顧天子的權威你徵我伐,最後秦國掃除六合,一統中原。

關於這個時期的歷史又有一本著作叫《戰國策》,形容的就是戰國這段歷史,而戰國也非常符合那個時期紛爭的特點,所以這段歷史就是我國的戰國時期。

這就是春秋戰國的由來。

神经兮兮21
2017-05-30

正確答案是那時候記載最多的還是戰爭,而古代戰爭一般都是春天決定,秋天開戰,因為打仗都要提前動員和準備糧食和武器的,但又不能耽誤生產,而且各個諸侯國都很少有正規軍隊,大部分都是全民皆兵,要從事生產的,戰事春天就要確定下來,然後抓緊時間把田種萬,再集結“部隊”和物資,這些都需要時間的。中國有個成語叫秋後算賬,也是這麼來的,那時候一般都是等到秋收後才會發動戰爭,因為古代交通不變,而且一般都是幾個盟友一起作戰,集結需要的時間非常長。還有那時候各個國家之間的戰爭,都是為了收“保護費”的,也是戰國時期各個霸主找存在感的方式,那時候很少以滅國和吞併為目的,主要是需要臣服,承認他霸主地位,並且每年把保護費交上來。因為當時他們都是周天子的封臣。他們也就過過當霸王的癮而已。之所以就叫春秋戰國的原因就是這個,春天決定大事,秋天行動。

泥水劳人
2017-06-04

時代的命名,自然也有一番斟酌,可能是在這兩個季節裡利於戰事,冬夏或不利戰事,所以這樣命名了。我們也習慣了春秋這個詞,好像比冬夏好些,就像51勞動節一樣,但問為什麼恐也沒有確切的理論,只是一種命名而已。這裡可用:“有名萬物之母”可也。

國病
2017-05-23

因為古中國一直都是夏文化,夏商都是太陽神崇拜的夏文化。周滅商後在很大程度上破除了商代巫風盛行的局面。周代一開始就是以敬鬼神而遠之作為宗旨的。周代已經不以夏作為核心文化,也就是說夏文化於周代中斷了。原本端午是夏至節遺留也被杜撰為與屈原有關。所以自然只言春秋不言夏了。

姚斌154835644
2017-04-26

之所以叫春秋是因為那個時候在春季和秋季發生的大事比較多 而在夏季和冬季基本沒什麼事情發生 冬季叫窩冬 根本沒事可幹!所以也就沒得可寫 直到秦國對外作戰有一次是在冬季 這才打破了冬季無戰事的鐵律 春秋時期的戰事不是要奪取政權 而是個諸侯國之間的攻城略地。王權還是姬姓 只不過王被架空了 他們還是要尊王 幫助周王打擊蠻夷 戰國打仗性質就變了 那是要推翻周王朝的統治 要統一 要建國 要當皇上 春秋是爭霸 戰國是統一正皇上!

经天纬地7777
2017-06-01

中國古代先民極其重視春,秋兩季的祭祀,因春天是萬物甦醒播種的季節祈求這一年風調雨順,秋天是感謝上天的雨露滋潤帶來的收穫。由此“春秋”衍生出更多的語言含義,常常用來表示:年。一年,四季,四時,光陰,年齡等。“春秋”作為一個重要的先秦年代,來源於:魯國史官把當時各國報導的重大事件,按年、季、月、日記錄下來,一年分春、夏、秋、冬四季記錄,簡括起來就把這部編年史名為“春秋”。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