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融水有個“蘆笙王”,50多年收徒60多人,製作了5萬多支蘆笙
廣西融水有個“蘆笙王”,50多年收徒60多人,製作了5萬多支蘆笙
廣西融水有個“蘆笙王”,50多年收徒60多人,製作了5萬多支蘆笙
廣西融水有個“蘆笙王”,50多年收徒60多人,製作了5萬多支蘆笙
廣西融水有個“蘆笙王”,50多年收徒60多人,製作了5萬多支蘆笙
廣西融水有個“蘆笙王”,50多年收徒60多人,製作了5萬多支蘆笙
廣西融水有個“蘆笙王”,50多年收徒60多人,製作了5萬多支蘆笙
廣西融水有個“蘆笙王”,50多年收徒60多人,製作了5萬多支蘆笙
廣西融水有個“蘆笙王”,50多年收徒60多人,製作了5萬多支蘆笙
廣西融水有個“蘆笙王”,50多年收徒60多人,製作了5萬多支蘆笙
廣西融水有個“蘆笙王”,50多年收徒60多人,製作了5萬多支蘆笙
廣西融水有個“蘆笙王”,50多年收徒60多人,製作了5萬多支蘆笙
路人的眼睛
1/11 樑炳光在吹奏自己製作的蘆笙。樑炳光家位於廣西省融水苗族自治縣安陲鄉烏吉村人,因吹奏蘆笙和製作蘆笙手藝了得,人稱“蘆笙王”,2012年被文化部命名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
2/11 樑炳光今年79歲,已經從事蘆笙製作50多年,並帶出了60多個徒弟。他和他的徒弟每年製作蘆笙800多支,目前桂黔兩地有他製作的5萬多支蘆笙。
3/11 蘆笙是一種傳統的簧管和聲吹奏樂器,是苗、瑤、侗等少數民族文化的符號和象徵。樑炳光所在的融水苗族自治縣,幾乎每個苗寨都有一堂(指“一隊”)以上的蘆笙,每堂共有幾十支至上百支各種型號的蘆笙。
4/11 製作蘆笙要經過備料、烤料、打製簧片、製作竹木部件、裝簧片和定音等環節, 每一道程序都是手工完成。樑炳光在給笙管鑽孔。
5/11 苗族蘆笙由笙鬥、笙管、簧片和共鳴管構成。打製簧片,簧片的厚度決定了蘆笙的發音。
6/11 樑炳光沒上過一天學,然而在長年累月的推敲和實踐中,積累自己製作蘆笙的技藝。簧片的打磨是一個反覆的過程,樑炳光通過聽覺和視覺判斷簧片是否達到他滿意的效果。
7/11 認真觀察簧片。
8/11 試音,如有有一支發音達不到樑炳光的要求,他還得取出簧片繼續打磨。
9/11 把簧片安裝在笙管上。
10/11 2008年8月,他製作了一把高10.5米,底座鬥長2.95米,總重219.5公斤的“蘆笙王”,去縣城參與縣裡舉行的慶祝北京奧運會開幕活動,引起轟動,他的外號“蘆笙王”從此叫開。
11/11 除了樑炳光,他的二兒子和60多個徒弟都已經成為師傅,分佈在大苗山各地,成為堅守傳承苗族蘆笙文化的中堅力量。
2019-05-12

更多精彩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