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61歲老人彈棉50年,旺季賣上千條,曾1天賺2萬卻愁後繼無人
溫州61歲老人彈棉50年,旺季賣上千條,曾1天賺2萬卻愁後繼無人
溫州61歲老人彈棉50年,旺季賣上千條,曾1天賺2萬卻愁後繼無人
溫州61歲老人彈棉50年,旺季賣上千條,曾1天賺2萬卻愁後繼無人
溫州61歲老人彈棉50年,旺季賣上千條,曾1天賺2萬卻愁後繼無人
溫州61歲老人彈棉50年,旺季賣上千條,曾1天賺2萬卻愁後繼無人
溫州61歲老人彈棉50年,旺季賣上千條,曾1天賺2萬卻愁後繼無人
溫州61歲老人彈棉50年,旺季賣上千條,曾1天賺2萬卻愁後繼無人
溫州61歲老人彈棉50年,旺季賣上千條,曾1天賺2萬卻愁後繼無人
溫州61歲老人彈棉50年,旺季賣上千條,曾1天賺2萬卻愁後繼無人
溫州61歲老人彈棉50年,旺季賣上千條,曾1天賺2萬卻愁後繼無人
牛鏡
1/10 “嘭嘭——嘭”晚上九點多,杭州蕭山一個20來平米的小作坊裡還亮著燈,61歲的老林戴著口罩,不停擺弄手裡的工具。在這個小作坊裡,他一個旺季要用掉3噸棉花,賣出上千條。從12歲至今,老林彈了近50年的棉花,供一雙兒女上完大學。
2/10 老林名叫林上李,溫州泰順人,和許多彈棉人一樣,很小就跟著師傅去外地彈棉花。“我當學徒的時候,烏魯木齊、河南……走南闖北都去,揹著工具走一村又一村,晚上沒有旅館睡,就睡窯洞。”背井離鄉時,身上最值錢的,就是彈棉花的工具。
3/10 老林正在穿花弓做準備。回憶起因為彈棉花而奔走的生活,老林的兒子小林說:“我和你講你可能都不信。”1992年,他們一家遷徙到漢口,寒冬夜裡燒煤球取暖,一家人昏昏欲睡差點一氧化碳中毒,“我媽說,要不是那時候我突然放聲大哭,可能一家人就那樣沒了。”
4/10 老林戴上口罩。常年在外奔波不容易,彈棉花本身也辛苦。“口罩戴起來,電風扇也不能開,汗又不能滴到棉被裡。”老林說著,時不時要摘下口罩擦把汗。彈棉花有個 “傳男不傳女”的說法,不是因為這是什麼獨門技藝,只是因為太辛苦。
5/10 老林夫妻倆翻轉棉被。為了多接一些生意,早出晚歸是常有的事。在小林的記憶裡:“小學每天早上起床只能看到鍋裡的熱飯菜,每天都要等到很晚他們才回來。”這麼賣力工作,也只是為了儘早把借來的幾百塊學費還掉。
6/10 但老林不會因為衝量就怠慢了棉被的質量。“我師父交代我,第一個要憑良心做,第二個呢要有耐心,第三個不能作假,他說你做到這三點,生意就會越來越好。”61歲的老林普通話不太連貫,說這話時一字一頓很認真。
7/10 老林彈棉花用的工具,跟了他很多年。可是讓老林一家失望的是,蓋棉花被的人越來越少了,小林上大學的時候,父親的生意越來越差,一天只能賣掉一兩條被子。老林上了年紀,再像年輕時那樣揹著工具到處跑,他跑不動了。
8/10 老林用紅線在棉花上擺出“福”字,黝黑的手背上青筋凸起,小林和姐姐上完大學,全靠老林這雙手。為了賣出更多的棉被,大學畢業後,小林果斷幫爸爸開了家淘寶店,取名“老林手工棉被坊”,這樣一來,更多人可以找到他們,老林也不用東奔西跑了。
9/10 小林坐在電腦前,自己也當客服。開了網店之後,小林一年要花好幾萬進購新疆棉花,他們給被子定價30元一斤,這樣的價格並非最便宜。“這是我爸爸親手做的被子,我不想賣得太廉價。”小林說。去年雙十一,他們一天賣了2萬,可把老林高興壞了。
10/10 老林和小林核算還有哪些被子沒做掉。老林負責彈棉花,小林負責在網上把父親做的棉被賣出去,如今他們一個旺季能賣出棉被上千條,光是用掉的棉花就有3噸。彈棉花太辛苦,賺的也不多,老林沒讓小林繼承自己的手藝,但小林正在為林上李的彈棉手藝申請非遺:“我爸養大我們不容易,我要把他的手藝記錄下來。”
2018-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