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三十三回,寶玉捱打,黛玉前去探望時那句“你從此可都改了罷”,怎麼理解?

《紅樓夢》三十三回,寶玉捱打,黛玉前去探望時那句“你從此可都改了罷”,怎麼理解?
7 個回答
屏山品红楼
2019-06-09

《紅樓夢》三十三回,寶玉捱打,黛玉前去探望時那句“你從此可都改了罷”,怎麼理解?寶玉捱打發生在端午節後的第二天,賈雨村來到賈府要見寶玉,賈政對寶玉的表現十分不滿意,可巧忠順王府的人來索要琪官,加上金釧跳井,賈環乘機在賈政那裡好好的進了一番讒言,幾件事全都突破了賈政的底線,賈政發狠要把寶玉打死,以絕後患。

這是寶玉捱打的時間和事件背景。

寶玉這頓打實在是太重,趴在床上根本沒法動,到怡紅院來探視的人們是一波接一撥,林黛玉是等到人群散盡、太陽落山才來探視寶玉的。她之所以避開眾人,是因為她哭到兩個眼睛腫到像桃子一樣,一怕別人恥笑於她,二則也想和寶玉私下說幾句貼心話,誰知看到被打的動不了的寶玉後,黛玉滿心的話全說不出來,越發哭的氣噎喉堵,半天只說出了一句:

“你從此可都改了罷!”

勸寶玉改,黛玉僅此一次,為的是寶玉別再吃這樣的虧。《紅樓夢》三十三回,寶玉捱打,黛玉前去探望時那句“你從此可都改了罷”,怎麼理解?

常勸寶玉的是寶釵,每次勸,寶玉基本都是給她難堪,弄到人家下不來臺。史湘雲也勸寶玉別總在女孩子的隊伍裡混,應該用心於仕途經濟,直接引來寶玉要攆她去別人屋裡,說我這裡別髒了你的經濟仕途文章。

寶釵和湘雲之勸,是在完全不懂寶玉的情況下勸諫的。賈寶玉對官場中人有明確的判斷,他說這些人都是“祿蠹”。 寶玉自然是不會去做祿蠹,他為什麼不去做?這裡就牽涉到《紅樓夢》故事的時代背景和賈寶玉的慧根和神話這個大問題了。總之,清醒的賈寶玉是絕對不會躋身官場的,他對那個世道是失望甚至絕望的,比起做“祿蠹”,怡紅、為閨閣增色才是賈寶玉認為他最大的價值所在。這也是賈寶玉避世或者說出世思想的一種具體表現。

薛寶釵是個積極入世的姑娘,她有著深深的家族責任責任感,她不認為這個社會有什麼大問題,比如對於哥哥枉傷人命,比如姨媽王夫人逼死金釧,她從內心對特權階級是持原諒態度的,對底層人們的感情和性命是冷酷的,這是寶釵身上最大的問題,所以賈寶玉這個狀態,寶釵不理解,更為賈寶玉的狀態著急,她勸寶玉是真誠的,寶玉因此對她討厭也是真實的。說白了,薛寶釵和賈寶玉是三觀完全不統一的兩個相反人格的人。薛寶釵只看到寶玉的表面,對於寶玉的思想和內心,她從來就不懂,更不理解。《紅樓夢》三十三回,寶玉捱打,黛玉前去探望時那句“你從此可都改了罷”,怎麼理解?

史湘雲相對單純,她沒有寶釵深刻,也沒有寶釵的城府,她只不過是慣性思維,認為寶玉這樣下去,總不是個辦法,畢竟今後他要擔負家族責任。她也是為寶玉好,所以,寶玉對她,不過一時懟她,從感情上,寶玉一直拿她當妹妹。

黛玉則完全不同,她和寶玉是一樣的,二人對於現實的觀點高度一致,黛玉發出天問“何處有香丘?”這也是寶玉的吶喊,所以,兩個人是知己,是這茫茫世界裡最孤獨的兩個個體。所以,寶玉和黛玉兩人的關係不是愛情那麼簡單的事,是兩個靈魂最深刻的同情。

當寶玉的實踐和現實相撞到頭破血流,甚至差點丟了性命時,林黛玉出於愛,勸他做出一定的妥協,否則吃虧太甚。林黛玉哭到氣噎喉堵,半天說不出話來,一是心疼寶玉受苦,更深的還是絕望。

阿丹151014015
2019-07-25

賈寶玉捱打因為什麼事?

一是“調戲母婢”金釧兒,二是逗引忠順王爺的家養男寵戲子“琪官出逃”。

林黛玉前去探望時說“你從此都改了罷。”,當然就是為的這兩件事情。
《紅樓夢》三十三回,寶玉捱打,黛玉前去探望時那句“你從此可都改了罷”,怎麼理解?第十力回、襲人力勸賈寶玉改掉的三大毛病:

a愛“吃紅”、愛與丫頭們廝混。還有襲人沒說的,其實心裡同樣很不爽的是寶玉搞基友。

b不愛讀書,還說讀書上進的人是“祿蠧”。

c毀僧謗道。
《紅樓夢》三十三回,寶玉捱打,黛玉前去探望時那句“你從此可都改了罷”,怎麼理解?那麼,黛玉對寶寶的這三大毛病怎麼想呢?

黛玉的態度其實是很明確的。

第十六回、原文:寶玉又將北靜王所贈鶺鴒香串珍重取出來,轉贈黛玉,黛玉說:“什麼臭男人拿過的!我不要他。”遂擲而不取,寶玉只得收回。
《紅樓夢》三十三回,寶玉捱打,黛玉前去探望時那句“你從此可都改了罷”,怎麼理解?北靜王爺可是寶玉基友圈的頭面人物呀!可見黛玉的態度。

第二十一回、寶玉求湘雲替他梳頭,湘雲發現寶玉辮子上的四顆珍珠少了一顆。

原文:黛玉一旁盥手,冷笑道:“也不知是真丟了,也不知是給了人鑲什麼戴去了!”寶玉不答,因鏡臺兩邊俱是妝奩等物,順手拿起來賞玩,不覺又順手拈了胭脂,意欲要往口邊送,因又怕史湘雲說。正猶豫間,湘雲果在身後看見,一手掠著辮子,便伸手來“拍”的一下,將胭脂從他手中打落,說道:“這不長進的毛病兒,多早晚才改過!”

所以,對比一下襲人力勸寶玉的abc:

A對寶玉“吃紅”、撩丫頭、搞基友,黛玉和湘雲、襲人等的反感反對態度是一樣的。
《紅樓夢》三十三回,寶玉捱打,黛玉前去探望時那句“你從此可都改了罷”,怎麼理解?
B第三十二回、黛玉來到怡紅院窗外聽到湘雲正勸說寶玉去會客,談講仕途經濟。寶玉聽了湘雲的話,很不開心。

原文:寶玉道“林姑娘從來說過這些混帳話嗎?要是他也說過這些混帳話,我早和他生分了。”

很多讀者由此得出結論,寶玉和黛玉成為“知心愛人”就是因為黛玉與寶玉有共同的理想與追求,寶黛二人都反對“讀書科舉、仕途經濟”。高鄂續書中,賈寶玉去參加了科舉考試,被部分讀者斥為“狗尾續貂”的偽作。

事實上,黛玉真的和寶玉一樣反對“讀書科舉、仕途經濟”嗎?還真的不是呀!

第七十回、原文“原來黛玉聞得賈政回家,必問寶玉的功課,寶玉一向分心,恐臨期吃了虧。因此自己只裝作不耐煩,把詩社便不提。

第七十回、原文“那黛玉更怕賈政回來寶玉受氣,每每推睡不大兜攬他。寶玉也只得在自己屋裡,隨便用些工課。”

第七十九回、寶玉和黛玉一起修改“芙蓉女兒誄”,黛玉不肯耽誤了寶玉的“正經事”。

原文:(黛玉)說:“果然改的好,再不必亂改了,快去幹正經事罷。”………黛玉道:“又來了,我勸你把脾氣改改罷。一年大二年小………”一面說話,一面咳嗽起來。

果然,黛玉也是和襲人一樣的勸寶玉改脾氣,並且操心寶玉讀書了。

C毀僧謗道,釵黛對寶玉的參悟影響之大就不在這裡過多討論了。

結論:黛玉對寶玉的愛,也可以說是低到塵埃裡了。可憐孤寂的小少女,為了怕寶玉不開心,對寶玉身上的“吃紅”撩丫頭、搞基友等毛病,黛玉是想勸、卻不敢多勸。寶玉唯一最大的本事就是“小暖男”,黛玉太依賴這份感情了。

其實黛玉也未必不想寶玉讀書科舉,只是她深知寶玉正如賈母所說“是個不聽妻妾勸的”。從不勸寶玉讀書,也是黛玉在感情上勝出的關鍵“愛就是包容弱點”,但黛玉的內心顯然是越來越重視寶玉的讀書工課了。

中國古代的病態審美觀,就是這樣子的呀!女子病弱而順從,方顯出男子偉岸。

萍风竹雨123
2019-07-25

林黛玉勸賈寶玉“從此可都改了吧”,並不是認為賈寶玉做的錯,而是心疼賈寶玉為那些不為世人認可的習慣挨的打,受的罪。

《紅樓夢》三十三回,寶玉捱打,黛玉前去探望時那句“你從此可都改了罷”,怎麼理解?

寶玉愛吃紅,喜女孩兒,毀僧謗道,遠仕途經濟,視為官為宰者為祿蠹,此次捱打,雖然有他被誣為“逼淫母婢”“交遊伶人”的罪狀,也是賈政不滿寶玉平時言行的大爆發。

《紅樓夢》三十三回,寶玉捱打,黛玉前去探望時那句“你從此可都改了罷”,怎麼理解?

其實,黛玉對寶玉的許多言行是認可的,只不過不主張寶玉過分張揚。有一次,寶玉為丫環淘胭脂膏子,在臉上沾了一點兒,黛玉一邊拿手帕為他擦,一邊勸說:

“你又幹這些事了。幹也罷了,必定還要帶出幌子來。便是舅舅看不見,別人看見了,又當奇事新鮮話兒去學舌討好兒,吹到舅舅耳朵裡,又該大家不乾淨惹氣。”

《紅樓夢》三十三回,寶玉捱打,黛玉前去探望時那句“你從此可都改了罷”,怎麼理解?

黛玉與寶玉互為知己,在寶玉捱打之前還曾對史湘雲說過林黛玉從不說“混帳話”,現在聽到這句“從此可都改了吧”,也能夠體會林黛玉的憐惜和無奈,因此他像林黛玉說:

《紅樓夢》三十三回,寶玉捱打,黛玉前去探望時那句“你從此可都改了罷”,怎麼理解?

你放心,別說這樣話,我便為這些人死了,也是情願的。

燈籠果
2019-07-25

黛玉這句話是含蓄地表達了她對寶玉這些搞基狎妓迷戀男戲子等等荒淫胡鬧的糜爛貴族少爺生活方式並不認同。但是黛玉跟寶玉從小到大看著他的胡作非為,為何從來沒有規勸過呢?黛玉初來賈府只有6/7歲,她自己都沒有人教育指導,尚且不知什麼書不該看,什麼話不該說,哪會想到寶玉這樣有什麼不妥?從私心來說,黛玉明白改變寶玉很難,這樣做只能讓寶玉厭煩疏遠她。家裡那麼多長輩姊妹們都勸說不了的,她何苦自不量力,討人嫌,找不自在?

那麼一個書香世家的千金小姐能潔身自好,為何又品味那麼低俗去遷就寶玉這種只配做她忠實粉絲的人呢?黛玉實際的處境決定了一切。

作為一個養在深閨無人識,寂寞孤單又個性孤僻的黛玉,除了這個一起長大的童年玩伴寶玉,她的情竇初開思春痴情再無別處可以安放了。所以無論這個紈褲子弟、荒誕不經的少年多麼愚頑無用、乖張好色、金玉其外,她都會自欺其人地說服自己接受。因為黛玉的未來和命運只有託付給賈家和寶玉。這就可以解釋清楚為什麼黛玉這麼個清高脫俗、自命不凡、目無下塵的人,會死心塌地要生要死為了一個連尤三姐、戲子齡官、丫頭彩雲都看不上的混世魔王寶玉。

個人覺得幼稚的黛玉還不懂什麼叫寧缺勿濫,就被西廂記和牡丹亭這些兩性啟蒙的書移了性情,入戲太深了。所謂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連賈母的掰謊記那段痛批才子佳人的話都叫不醒她。

悠然庐
2019-07-25

這個問題可以參考寶玉的回答!

“你放心,別說這樣話,就便為這些人死了,也是情願的”!寶玉是黛玉唯一的知己——“素日我認他做個知己,果然是個知己”。他怎樣理解黛玉這句話,才會給出這樣一句回答呢?

如果黛玉是老師般的真心實心苦心勸解,寶玉不會這麼回答!“我不會改的,我寧願為這些人死了”,這回答不是要把老師氣死嗎?寶玉,寧可委屈自己,也不會捨得讓黛玉生氣的!所以,黛玉絕不是這種勸!

再看寶玉這回答,開頭是“你放心”。不久前寶玉向黛玉訴肺腑時,就說過這句:“你皆因為不放心,才弄了一身病”,那時的“不放心”,應該是對寶玉的愛情不放心——“只怕你見了姐姐,就忘了妹妹了”!

這裡又是一句“你放心”,加上對紫鵑的那一句“你放心,咱們活著一塊活,死了一塊化灰化煙……”!前八十回,寶玉只說過這三次“你放心”吧,其中兩次是對愛情的保證和表白!那麼這一次呢,又是讓黛玉放心什麼呢?

“你放心,別說這樣話”!黛玉的“不放心”,跟“從此都改了吧”,有什麼聯繫呢?“別說這樣話”,這句話是對黛玉的安慰吧:你別說這樣話,也別這麼想!

接下來,寶玉又是用誓言的方式,對自己心意進行剖白了:“就便為這些人死了,也是情願的”!

寶玉這話連起來,意思就是:“我不會改的。別說捱打,就是為這些人死了,我也甘願。所以林妹妹,你放心,別說這樣的話,也別這麼想!”

這套誓言似的話,就是對黛玉——“你從此可都改了吧”——這句話的回答!若說黛玉說這話是什麼意思,寶玉比咱知道的更清楚啊!

之後,寶玉便送帕傳情,引得黛玉“神魂馳蕩”:“可喜”“可悲”“可笑”“可愧”,“寶玉這番苦心,能領會我這番苦意”,連同在舊帕上題的三首詩,都是對寶玉捱打事件的感觸,對“你從此可都改了吧”這句話的補充吧!
《紅樓夢》三十三回,寶玉捱打,黛玉前去探望時那句“你從此可都改了罷”,怎麼理解?

被吹拂的杨柳
2019-07-25

這句話,是黛玉憐惜寶玉的表現,體現出二玉之間的默契與知心。

黛玉要寶玉改什麼呢?

第一,寶玉對待倡優是平等的,你可都改了吧。寶玉喜歡的人物,無論出身與職業如何,都是傾心相交,對於倡優也不例外。這與其他貴族視倡優如玩物的風氣格格不入。來要蔣玉函的王府,看待蔣完全是一件私人物品,一隻遺失了的寵物。寶玉卻肯為保護蔣玉函而得罪王府和父親,雖然最終沒有頂住招了蔣的住處。但是他以平等的視角看這些社會底層人物的態度,是為社會所不容的,對寶玉的“前途”有害的。

第二,寶玉對待女子是多情的,你可都改了吧。有人說寶玉是“情不情”,也就是說,即使是面對無情的人甚至花草,寶玉都可能以真心來欣賞與憐惜。而且他並不以他“情”的對象的反應來改變自己的方式。許多讀者,以及大多數寶玉的身邊人都以為寶玉是一個爛情甚至濫淫的人(黛玉等少數人除外),比如賈政就以為寶玉欲強姦金釧。寶玉這種多情的行為,也對他的“仕途經濟”有害。

第三,寶玉看不起腐儒魚眼之徒,蔑視仕途經濟,你可都改了吧。賈政之所以責罵寶玉“不孝”,甚至可能“弒父弒君”,來源於賈政的深深擔憂。寶玉對當時的社會價值體系大加蔑視,其言行在衛道士們看來是如此的離經叛道,而寶玉卻完全不加掩飾。寶玉的這種行為在賈政等人看來,比起與伶人廝混、與女人亂搞來,性質要嚴重得多得多!如果不加管教,寶玉就完全可能發展成為“弒父弒君”的社會叛徒。在封建社會裡,生活作風有問題對於貴族子弟儘管有不良影響,但是賈母的一句“偷腥的小貓”就可以責備並原諒了。而對社會價值體系的懷疑與蔑視,上至皇帝,中至地方官員,下至父母家人,都是務必扼殺在搖籃之中的。

黛玉是寶玉的知音,但是黛玉卻要寶玉改了,是否就是對他們二人信念的動搖與背叛呢?顯然不是。黛玉的話,可以用另一句來代替:“你要活下去!”寶玉如果不改,以後可能活不下去。

青山红豆心
2019-07-25

這句完整的意思是,與其被父打得連命都沒了,多少把自己身上的一些弱點、陋習改掉。

寶玉身上的陋習,作為最熟悉他的丫鬟襲人,歸納起來包括:"不許毀僧謗道,不準罵讀書人為"祿蠹",不準調脂弄粉"等等。

《紅樓夢》中最完整概括賈寶玉陋習的是那首《西江月》:……潦倒不通事務,愚頑怕讀文章。行為偏僻性乖張,那管世人誹謗。……

這是作者的說反話。句句是嘲笑和否定,實質上是對他的讚美和褒揚。但對賈政等人的正統封建倫理道德標準來衡量,賈寶玉確實不合標準。他不讀四書五經,不談"仕途經濟","是不安分之人,一味的隨心所欲。"厭惡賈雨村之流政客,每次在賈政他們面前都拘束得慌,一離開他們就像"開了鎖的猴子一般"。

黛玉眼見寶玉被揍得只剩半條命,奄奄一息,心如刀絞。但父親教育兒子是天經地義的事,她也沒法說什麼,只能說"你從此可都改了吧"。與其這樣子遭毒打,表面上別太張揚,做做樣子給老爺他們看看也行,不然,非被打死不可。其實她也知道,賈寶玉是不會改正的。

《紅樓夢》三十三回,寶玉捱打,黛玉前去探望時那句“你從此可都改了罷”,怎麼理解?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