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這句話?

如何理解“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這句話?
10 個回答
豆子人民艺术家
2019-01-18

中國有句古話,叫做“朋比為奸”。

什麼叫朋比為奸呢?

我們看“朋”這個字,是兩個“月”並列,再看“比”字,是兩個“匕”並列。實際上,這兩個字,都代表著“呼朋喚友”“勾肩搭背”。這是中國漢字的象形大法,讓人一看就明白這個字是怎麼一回事。

如何理解“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這句話?

圖:“比”字的甲骨文

如何理解“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這句話?

而“周”字,原先是象徵著圈地畫線,圍繞整整一週的意思,裡頭的點,象徵著莊稼,外頭的匡,象徵著田園。田園裡的莊稼,是密集的周遍均有,後來引申為“一圈”和“周密”兩層含義,《説文解字》解釋說:周,密也。

如何理解“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這句話?

既然知道“比”是“朋比”“勾肩搭背”的意思,而“周”是“周密”的意思。那麼,“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也就很好理解了:君子團結緊密而不朋比為奸,小人勾肩搭背而不團結緊密。進一步理解,則可知,君子處事為公,在這件事上看起來是緊密團結在一起的,他們即便有意見的不同,也不會相互攻訐;意見一致,也不會朋比為奸。小人一心謀私,故而私下勾結、走動,卻每個人都心懷鬼胎,不是可靠的聯盟。

如何理解“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這句話?

danyboy
2019-10-10

這句話出自《論語 為政》。

大概看了一下其他的答案,有些不是很贊同,因為有些答案沒有從文本出發,而是添加了諸如道器之類在原文里根本找不到的意思。

從兩個角度來看吧。

一是從文字的角度。

王引之曾在其名著《經義述聞》裡指出:“周、比,都訓為親、密、合。”這個意見是對的。周、比,兩個字從本義來說,都是指親密,意思差別不大,只是其源頭略有區別。

先看周:

如何理解“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這句話?

這是甲骨文的周,象形字,是一個“田”里加了四個點,很直觀就知道,這是在田裡種植的樣子,而且種的比較稠,比較密。

如何理解“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這句話?

這是金文的周,又加了個一個“口”,變成了會意字,所以段玉裁才會認為,“善用口而周密”。

所以,周,其本義是在田裡種植比較密,引申為說話、做事、工作等周密、周到,像周密、周到這些現代漢語裡‘周”的含義,都是引申出來的。

所以,有個答案說“周”是一群人圍成“一週”,這個“周”的意思是從引申義上再引申,引申出“普遍’的意思。我估計這個意思可能很晚,孔子說“周比”的時候,應該還沒有“圍成一週”這個義項。

再來看比。

如何理解“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這句話?

上面是甲骨文的比

如何理解“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這句話?

下面是金文的比。

可以看出,這也是象形字,比,就是兩個人捱得很近,比肩而行。

從捱得很近的意思上,引申出靠近的意思,再引申,就會有勾結、結黨等意思了

所以,從本義上看,周比兩個字,原本的意思都是一樣的,只是在引申的過程中,有了一些區別。

二是從經學的角度

到了《論語》裡,周、比,兩個字的意思已經很不同了。

君子是周,周,在這裡的意思是‘忠信”,也是從“周密”引申出來的,強調的是君子能“親”人;

小人是比,比,在這裡的意思是勾結、結黨,也是從“靠近'引申出來的,強調的是小人因為利益而靠近。

大家會想,這兩個字本義差不多,則麼到了後來就有這麼大的變化了呢?

這應該是與語言的“約定俗成”的特點有關,不知道在怎樣的契機裡,同樣表達“密’、“近”的意思,一個逐漸成了褒義詞,一個則成了貶義詞。

事實上,“比”,在經典裡也有和“周”相似的時候,例如《國語》裡有一段話:

籍偃問:君子有比乎?

叔向曰:君子比而不別,比德以贊事,比也。

在這裡,“比”成了描述君子的褒義詞,而“別',則成了貶義詞。

所以,我們對待孔子的這句話,能夠理解孔子在這裡用“周”來形容君子能夠彼此親密,忠信,講道德;而用“比”來形容小人因為利益而相互勾結,知道這兩個字最初都有“稠密、靠近”的意思,只是引申的走向不同,這就可以了。但請不要隨意增加概念,以免給人造成誤解。

幽幽南山客
2019-03-23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用‘‘周’’字很形象,就像一個圓,君子在中間和所有人保持同樣的距離,這距離不是現實的距離,而是‘‘原則’’的距離,與人交往,不論親疏都堅守原則。
如何理解“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這句話?

‘‘比’’呢,就像兩個人步調一致,也很符合小人任人唯親、結黨營私的形象。

所以,這句話可以翻譯成‘’君子以公正之心對待天下眾人,不徇私護短,沒有成見及私心;小人則結黨營私。’’
如何理解“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這句話?

孔子的這句話,形象地展示了君子和小人的區別:君子心中無私,小人結黨營私。《論語》中還有一則可以當做‘‘周而不比’’的註解:‘‘君子易事而難說也,說之不以道,不說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難事而易說也,說之不以道,說也,及其使人也,求備焉。’’
如何理解“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這句話?

這段話說的是,‘“在君子手下做事很容易,卻難以讓他高興:不用合理的方式讓他高興,是不會讓他高興的;等到他用人的時候,他會量才設器。在小人手下做事很難,但卻容易讓他高興;用不合理的方式讓他高興,他會興致很高,等到他用人的時候,他就會求全責備了。”
如何理解“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這句話?

這就是君子和小人的區別,特別是在原則的堅守上,君子把原則看作比俸祿和生命都重要,小人則沒什麼原則,唯利是圖。

聊诗说词
2019-03-23

想要清晰理解這句話,需要先定義什麼是君子?何為小人;什麼叫周?什麼叫比?

現在大家普遍認為“君子”就是道德品行端正、人格高尚的人;“小人”就是人格卑劣,喜歡兩面三刀,背地裡害人的人。其實“君子”在古代還有另一種解釋:就是對統治階層的統稱。而小人就是小民,也就是平頭老百姓。

如果把這個解釋引申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這句話中,我們就會發現其實完全可以這樣來理解。周就是一視同仁,對每個人都一樣,不會特別對張三好、對李四不好,這就叫“周而不比”;比就是親密,也就是對人區別對待,張三投自己的脾氣,就和他多親多近。相反看李四不順眼,就對他不好疏遠他,這就是“比而不周”。

如何理解“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這句話?

假定:君子是統治階層,小人是平頭老百姓。

那這句話就沒有任何批判和指責的意思。相反,恰恰只是通過稱述事實,來告誡君子(統治階層)應該怎麼做。

“小人比而不周”,平頭老百姓當然可以誰跟我好我就跟誰親近,誰跟我尿不到一壺我就疏遠他不搭理他,這很正常也沒什麼錯。可君子就不能這樣做了。比如一個縣令,因為看城東的百姓順眼,就把各種好處各種福利都給城東的百姓,不管城西南北的百姓。這當然是不對的,而是應該一視同仁,只要是自己治下的百姓都要一樣對待,這就是“君子周而不比”的意思。

如何理解“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這句話?

我是索彥,喜歡寫作、詩詞,偶爾清談,關注我一起交流學習。

山色归读
2019-03-23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這句話出自《論語.為政第二》,意思是: 孔子說:君子以公正之心對待天下眾人,不徇私護短,沒有預定的成見及私心;小人則結黨營私。 換就話說:君子團結但是不搞幫派,小人搞幫派,但是不團結。如何理解“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這句話?

這裡“周”是包羅萬象的意思,就是一個圓滿的圓圈,太極球似的,處處周到,用來比擬一個君子的為人處世,對每一個人都一樣,不是對張三好一些,對李四則差一些,兩面三刀、厚此薄彼;如果依據個人的主觀好惡、別人巴結自己的程度、從他人那裡得到的利益多少來決定遠近親疏,這個就是“比”。所以做人的最高境界就是“周而不比”,要周全,不能比附一方。

“比”就是說要人完全跟自己一樣,那就容易流於偏私,臭味相投。因此君子周而不比,小人呢?恰恰走到了君子的對立面,背道而馳,“比而不周”。只做到跟自己要好的人交朋友,什麼事都以“自我利益”為中心,這樣就不能夠顧及到眾人的公共利益。

所以古往今來,凡是成功的政治家、宗教家、教育家都一樣,愛人不分彼此。志同道合的固然好,愛他;但對意見不同的更要愛他接納他,以團結而達到溝通、交融這就是“周而不比“

歡迎交流、分享 敬請關注“山色歸讀”!

平凡2850
2019-08-24

謝邀。

先說答案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的意思是:

孔子說:“君子(為道之用,)合於道而不與人較長短高下。小人(為器之用,)故與人相爭長短高下而失之於道。”

合道而周全,失道而短缺。

如何理解“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這句話?

道器之辨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出自《論語·為政》,這一句和前面的兩句“子曰:‘君子不器。’”“子貢問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後從之。’”講的都是道與器之辨

白雲先生在《論語真詮》中這樣解釋:

君子之為道,皆為一道,故比無可比;

小人之為器,凡為器者,皆有所長短。

君子所慮,在道之不全和不足;

小人所貴,在器之機巧與虛榮。

一群君子在一起,不會互相誇耀和爭論,誰的道大,誰的道小;

一群小人在一起,則會喋喋不休的互相誇耀自己和貶損別人,你混的怎麼樣,他混的怎麼樣,渾身都是虛榮心。

如何理解“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這句話?

寫到這裡,我的腦海中忽然浮現出一個人。。。好吧,打住。

>_<!!

我們再來看其他兩句的解釋。

子曰:“君子不器。”

孔子說:“君子不會過於追求功用,而闇昧其道。”

子貢問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後從之。”

子貢問君子。孔子說:“先立其道,後行其道。”

這三句話,都是孔子對子貢說的。

我們可以想象這樣一個場景,在一對一的教學中,孔子告訴子貢,雖有才具,但更要以成道為志。

子貢聽了以後就問,如何才能成道呢?孔子繼續教導他說,欲先有志於成道,必先立道,而後行道。

子貢聽了君子志於道之後,馬上接著問,那成道的人是怎麼樣的呢?那誰誰誰是不是成道多一些?那誰誰誰是不是成道少一些?於是孔子就對他說“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如何理解“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這句話?

孔子認為,一個人是君子還是小人,在對待道與器之辨這個問題上,是很能說明問題的。這是辨別一個人,是不是君子的主要判準。

一些補充

我們平時要說一個人沒出息,會說他不成器,說人有本事,會說他成大器了。

那麼,孔子為什麼要說“君子不器”呢?

這裡說的“君子不器”,並不是讓人不要成才的意思,也並不是在否定“器”的功用,而是說,道、方、法、術、器,道為本,器為末,雖然本末各具其用,但君子不能本末倒置,不能捨本逐末,不能過“器”而昧“道”。

孔子說管仲器小。為什麼呢?

因為管仲身懷大道,而不追求道之功用廣施於世,不追求平定天下,道雖大而所謀者小,所以說管仲器小。

道可御世而器不可御世。

君子為器,只能有一器之用,君子為道,則無所不能,無所不用。

如何理解“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這句話?

故,君子以成道為志,而不以成一器為志。

太愚
2019-10-10

很簡單。

周易模型的乾卦表象君子,乾為天,天用天盤來表示,天盤者旋轉也,旋轉者周也,故君子周。

什麼是比?圖3的地盤坎卦與天盤坤卦相蕩是為水地比。天盤坤卦的對宮是艮卦,艮卦表象小人,是為小人比。

明白了“小人比”,就懂得“君子周而不比了”,因為乾卦(君子,大人)不是蕩成水地比之卦。

如果不用周易模型來解釋«周易»之中的的概念,不論你有天大的本事,都是說不到點子上的。

陈广逵
2019-03-23

這句話出自《論語·為政》,是孔子說的,意思是“君子廣泛地團結人而不拉幫結夥,小人拉幫結夥而不廣泛地團結人” 。

周,遍及,廣泛,用作動詞,廣泛團結人。比,勾結,拉幫結夥。 小人,道德低下,行為猥瑣的人。

“周”與“比”是孔子提出的君子與小人的區別之一。思想狹隘的小人結黨營私,與人相勾結,不能與大多數人融洽相處;有道德的君子胸懷廣闊,正確認識和對待他人,與眾人和諧相處,從不與人相勾結。

這種思想用在今天衡量領導者、在位者仍不失其積極意義。 講政治、講規矩,不搞幫派,是實現集中統一領導的重要條件。

博文国学
2019-12-31

(一)

魯桓公有慶父、同、牙、友四個兒子。慶父是庶長子,是為孟;嫡長子同即莊公;牙是為叔;友是為季。公子慶父、公子叔牙、公子季友,其後代分別被稱作孟氏、叔孫氏、季氏。因出自桓公,合稱“三桓”。魯國公室自宣公起,日益衰弱,而國政被操縱在以季氏為首的三桓手中。孔子曾經試圖改變卿大於公的局面,但是在三桓強大的實力面前,無法成功,最終被趕出魯國。魯國末年,三桓強盛而公室微弱如同小侯。“三桓勝,魯如小侯,卑於三桓之家。”

(二)

漢景帝即位後,御史大夫晁錯提議削弱諸侯王勢力、加強中央集權。景帝三年,漢景帝採用晁錯的《削藩策》,先後下詔削奪楚、趙等諸侯國的封地。吳王劉濞聯合楚王劉戊、趙王劉遂、濟南王劉闢光、淄川王劉賢、膠西王劉昂、膠東王劉雄渠等劉姓宗室諸侯王,以“清君側”為名發動叛亂。由於樑國的堅守和漢將周亞夫所率漢軍的進擊,叛亂在三個月內被平定。

(三)

唐憲宗時,以牛僧孺、李宗閔等為領袖的牛黨與李德裕、鄭覃等為領袖的李黨之間開始爭鬥,到唐宣宗時期結束,持續時間將近40年。唐武宗時,李黨達到鼎盛,牛黨紛紛被罷免;唐宣宗的前期,李黨紛紛被貶謫到地方為官。最終以牛黨苟延殘喘、李黨離開中央而結束。唐文宗有“去河北賊易,去朝中朋黨難”之嘆。

(四)

大明萬曆三十二年,顧憲成、高攀龍等重建東林書院,設講會,每月一小會,每年一大會。通過講會,提倡名節道義,“諷議朝政,裁量人物”,將學術活動與政治鬥爭相結合,抨擊魏忠賢閹黨亂政,“士大夫抱道忤時者,率退處林野,聞風響附,學舍至不能容”。在職官員鄒元標、趙南星、左光斗“多遙相應和”,在朝野形成以士大夫為主的政治反對勢力,凡“行一正事,發一正論”,世人均目之為東林黨人,掌政者亦有畏忌。天啟間,楊漣、高攀龍、趙南星等在朝力劾魏忠賢及其黨徒,魏遂假事端迫害異己。天啟五年,興大獄,捕殺東林黨人,將天下講會書院視為東林同黨,與東林書院同禁燬。崇禎初,懲辦魏氏黨徒,東林黨人遂得昭雪。

(五)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論語·為政》2·14)

周,合群,對所有人都一視同仁。比,音bì,勾結,拉山頭,搞宗派,經營小圈子。小人,沒有道德修養的凡人。

孔子說:“君子對大家一視同仁,不搞小圈子;小人與小人勾勾搭搭,大搞小圈子。”

草微雨巨蟹山水
2019-11-06

愚見認為,不用過多地引經句典地引用某某人曾說過的什麼說話來論證了,因為那是別人的看法,不是你的!…乾脆直接了當地說出自己的看法,那才是最真實的你的看法!又不是說是標準的教科答案,繞什麼圈子呢?把人都繞糊塗了…俺愚見直說了: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這兩句說話,後一句只不過是循道理反證了前一句話而已,其實就只有前面一句"君子周而不比"…那這句是什麼意思呢?俺個人愚見:"周",周天也!亦就是"道"的理,循環,圓滿而周全…"比",有比較,即有分別也!…故應該是說:君子行事,是循周全的周天"道"理而為的,不會因人因事而有所區別對待(故有同理~上善若水…水不因物別而不潤,只有物拒而不受)…後面那句"小人比而不周"就是用來反證前面那句的~(這種也就是"道"理的循環方式)

…僅個人認為,謝大家不吝賜教,斧正🙏🙏🙏🌷☕


如何理解“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這句話?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