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施一公教授?

如何評價施一公教授?
10 個回答
许悠然
2018-10-09

“我先說什麼不重要:最不重要的素質就是你的IQ。真正重要的素質,第一是時間的付出、第二個是方法論的改變、第三是要建立批判性思維。”這是三年前施一公教授為清華大學2015級研究生新生所做的題為《少年壯志不言愁》的報告。施一公於去年獲得“中國版諾貝爾獎”之稱的“未來科學大獎”,是清華大學教授、結構生物學家和中國科學院院士。他對人類面臨的生物科學極其熱愛。我們該如何評價他呢?

如何評價施一公教授?

一、熱愛祖國和科學

1990年初,施一公赴美深造,並在美國攻讀生物物理學及化學博士學位,他在美國生活了18年。面對國外優越的物質條件,和已經打拼的事業,他深思熟慮決定回國發展事業。他從小生活在一個知識家庭中,但大學成績並不好,在早期的學術生涯發展並不順利,家庭也沒有給他過多的經濟支持,全部靠自己打拼。憑藉自己對生物強烈的好奇心和執著的追求科學精神,他才一步一步有今天的成就。

如何評價施一公教授?

二、刻苦鑽研

據說,他在實驗室把自己不當人看,經常連續呆16到18個小時做實驗。想想看,我們小時候經常說長大後想當一名科學家,但是真正又有多少人選擇這條路呢?“我認為人類的認知極限就在於,我們是一堆原子,我們處在宏觀世界,但我們希望隔著兩個世界去看超微觀世界。那是一個最美好的、極其美妙的世界。”這是他最近一次偉大的演講內容。同時他也熱衷於教育事業,西湖大學就是由施一公等幾位教授發起籌建的,為我國培養了許多優秀的人才。

如何評價施一公教授?

綜上,施一公教授回國發展科學和教育事業,做到他父母給他起的名字“一心為公”,是比較出色的科學家。對此,你是怎麼看待的?更多問題歡迎關注交流,成長路上我們一起前行!

怀疑探索者
2018-09-10

一般來說,施一公和饒毅經常被拿出來做一番比較,他們是近年“海歸科學家”的代表人物。

施一公教授,首先是一位愛國科學家。施一公在回國之前,就已經是普林斯頓大學的終身教授,他的水平在普林斯頓屬於中流(別小看中流,這樣的人物回國可以橫掃中科院)水平。十年前,施一公拒絕了美國方面的高額聘請,毅然回國創業,在母校清華大學工作,很快成為了我國科研領域的一面旗幟。與施一公類似的科學家,是饒毅。饒毅是一位生物學家,也是在美國獲得了教授職位。饒毅回國的時間,比施一公還要早一年(2007年)。

就仕途來說,施一公要比饒毅順利。施一公做過清華大學的副校長,現在是西湖大學的第一任校長。施一公的性格比較溫和,與人交往很樸實,被很多學子視之為“男神”,與胡適有點類似。施一公的行政領導水平一般,依然屢屢被提拔重用。施一公在教育上很有野心,敢於到體制外發展。他和楊振寧等科學前輩關係很好。

饒毅的性格看似彬彬有禮,其實比較激烈,他更類似於魯迅一類的思想家。饒毅除了做科研工作,還擔任《知識分子》的主編,在科普上有巨大貢獻。據我的朋友說,她去採訪饒毅,發現饒毅是一個很高傲的人,看人都是眼睛朝天。這種性格制約了饒毅在官場上的發展,甚至讓他與院士失之交臂。饒毅失去院士之後,非常生氣,公開聲明不再參加院士評選,其性格剛烈可見一斑。

波士财经
2018-05-15

這是一位傑出的人。

也是一位有夢想到人。

學業上,他奮發有為。在清華大學期間,施一公學習成績年年名列全年級第一。1989年,他又以第一名的成績提前一年畢業。在出色完成生物系課程的同時,他還獲得了數學系的學士學位。

1997年4月,施一公還未完成博士後研究課題,就被普林斯頓大學分子生物學系聘為助理教授。

學術上,他比那些沽名釣譽、造假成癮的偽道學們強多了。40歲就已經成為國際著名結構生物學家、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終身講席教授,第二屆“未來科學大獎”之“生命科學獎”,名至實歸。

如何評價施一公教授?

2003年,36歲的施一公獲得全球生物蛋白研究學會頒發的“鄂文西格青年研究家獎”,成為這一獎項設立17年以來首位獲獎的華裔學者。

2014年3月31日,施一公獲瑞典皇家科學院愛明諾夫獎,是該年度該獎項唯一獲獎人。

事業上,更讓人對他敬佩有加。尤其是他近期的“轉型”,辭任清華大學副校長,跑去籌建私立研究型大學——西湖大學,並當選西湖大學首任校長。

西湖大學的目標是:5年後,教師科研水平比肩東京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大學、香港科技大學等,成為亞洲一流,加入世界一流大學的團隊;15年後,在各項指標上和加州理工相媲美,成為亞洲乃至世界範圍內最好的大學之一。

創辦西湖大學,就是為一件大事而來,為國家的科技進步和人才培養而來,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來。

沒有夢想,人跟鹹魚有什麼區別?有了夢想,即使是鹹魚,也與普通的鹹魚不一樣。

施一公是一位有夢想的人。

包大人玩科学
2018-11-02

他是被黑的最厲害的中國科學家,卻也是離諾貝爾獎最近的人

如何評價施一公教授?

在剛結束不久的的第二屆未來科學大獎頒獎禮上,

清華大學生物學教授施一公

因其解析出真核信使RNA剪接體這一關鍵複合物的結構,

如何評價施一公教授? 這一重大貢獻榮獲“生命科學獎”。

未來科學大獎被譽為中國的“諾貝爾獎”

而施一公這次獲獎的科學成果

更是被認為是“諾貝爾獎級成果”

可是為什麼這麼牛X的施一公教授

黑他的人卻這麼多呢?

網上有很多人說,

他拿自己的學生不當人用

簡直就像對待牛馬一般

且不說他把自己也當做牛馬一般

一天在實驗室裡要呆16至18小時

我們先看看黑他的人以及所謂的 黑料吧。。。

如何評價施一公教授?

從他的回答中可以知道他在清華工作過

然後

如何評價施一公教授?畢業於北京某211大學

最搞笑的來了!如何評價施一公教授?2015年畢業於珠海一中

不僅僅兩年內便讀完大學全部課程

還在大學畢業後到清華工作

研究過語音系統 what?

你是天才嗎?

兩年你是怎麼做到的?

還有大家有沒有發現他發言中

有一個常識問題的錯誤?

如何評價施一公教授?就憑這麼沒邏輯的話

還在清華工作過???

還有諸如此類的如何評價施一公教授?

如何評價施一公教授?

如何評價施一公教授?

如何評價施一公教授?

然而還是有人說了點實話的如何評價施一公教授?

看到這裡

我想很多人明白了吧

中國科學家這麼多

為啥就施一公被黑的最慘呢

我想有一部分是源於他對國內的優秀人才的批判性言語

但大部分黑他的人都是網絡專業黑啊!

當然還有一些所謂的地域黑……

就這麼一傳十,十傳百

名聲變得越來越差

可是

相比施一公在網絡上瘋狂被黑

他的科學成果和他的人生經歷

更值得大家來關注

那就先從這次獲獎開始說起吧!如何評價施一公教授?

真核信使RNA剪接體????

如何評價施一公教授?不急

用一個很恰當的比喻可以讓大家輕鬆理解

如何評價施一公教授?

什麼是真核信使RNA剪接體?

這得從蛋白質說起

蛋白質是構成生命的基本元素

DNA是來自父母的遺傳物質

DNA決定我們的身體

但是DNA不直接產生蛋白質。

通俗一點地講,

就是DNA要寫一封信給核糖體

告訴它怎麼製造蛋白質

讓核糖體來製造蛋白質

這封信的名字就叫做“初始信使RNA”

剪接體拿到之後

一通修改,成了修改後的信

也就是“信使RNA”,

拿著這個交給了核糖體

核糖體就按照這封修改過的信製造蛋白質。

施一公的研究成果就是研究出了

剪接體的生理結構和工作原理

簡單講就是剪接體是怎麼修改了那封初始的信。

這個“真核信使RNA剪接體”

與人類生命壽命有著至關重要的關係。

那為什麼說解析出“真核信使RNA剪接體”

是“諾獎級成果”呢?

讓我來這樣說吧

在所有真核生物中,

基因表達分第一步轉錄、

第二步剪接和第三步翻譯組成。

基因表達是生命本質現象之一

如果出錯了,

人就會患病(遺傳病)

反之則健康

其中基因轉錄(第一步)和翻譯(第三步)的發現

居然早早地已經分別獲得了諾貝爾獎

而基因表達第二步中的關鍵分子剪接體的原子結構解析

因為複雜性難度巨大

20年來全世界許多一流實驗室都在攻堅

卻無一突破

這次施一公團隊的解析成功

按重要性和類推原則

是不是獲得諾貝爾獎也不應是問題了呢

如果有問題,大概也就是時間問題了吧

如何評價施一公教授?不錯,施一公曾質疑說:

“研究型大學從來不該在大學裡談就業,

鼓勵科學家創辦企業,

則是把其才華和智慧用到了錯誤的地方。”

他甚至痛心疾首地自問自答:

“清華北大70%至80%的高考狀元去哪兒了?

去了經濟管理學院!

連我最想培養的學生都和我說,

老師我想去金融公司。”

施一公說出這些話後,

在學界反響很大

一時之間,大家熱議紛紛

可能我們一般人無法感受到施一公說此話時的心理

誠然,學生有選擇自己未來的自由

結構生物學作為職業選擇的方向

前景曲折,困難重重

可是當自己的愛徒

當國家最優秀的人才

居然向他表明想要放棄科研

去從事與他為之埋頭苦幹幾十年的結構生物

無關的職業時

施一公對於中國科研的那一絲的絕望

旁人是無法發現的

2014年4月

施一公在瑞典皇家科學院年會上領獎

晚宴中

與一名瑞典知名教授聊天

談到中國的科技發展

那名瑞典教授很不屑一顧

施一公覺得很委屈、很憤懣

但只是輕描淡寫的說了一句:

“不管怎麼說,

我們國家登月已經實現了,

而你們又在哪兒呢?”

瑞典教授回敬了他一句:

“施教授,如果我們有你們中國的經濟體量,

我們能把五百人送到月球上並安全回來。”

施一公對此無言以對。

“我在海外的時候,

只要有人說我的祖國的壞話,

我會據理力爭,

因為我覺得我很愛國。

在國內,

我覺得自己是個批判者,

因為我很難容忍自己不居安思危。”

1967年,

施一公出生在河南省鄭州市的一個小農村

1972年,全家搬往200公里之外的駐馬店市

12年後獲得全國高中數學聯賽一等獎

保送至清華大學生物科學與技術系

並提前一年從清華畢業

獲得學士學位

如何評價施一公教授?

1975年施一公與父母的合影

看似一路很順利的施一公

卻在大一時迎來了他命運的轉折點

1987年9月21日

當時他還在清華讀書

父親因為疲勞駕駛被車撞倒

儘管被送到醫院時

父親的血壓心跳都還正常

但醫院急救的醫生

卻要求交500元押金才肯救人

當時的500塊對於一個工薪階層來說

不是個小數字

肇事司機花了4個半小時才籌到

可父親的生命

卻在等待的過程中悄然消逝了

施一公曾說過50年來他唯一崇拜的人

就是他的父親

父親當過高中老師,教數學物理

父親還很熱心,鄰里鄉親遇到困難

他總是第一時間去幫忙

印象中的父親

既慈祥又嚴格

這種耳濡目染的成長環境下

對他潛移默化的影響非常大

他一直為了不讓父親失望

而努力學習和進取

然而這個突如其來的意外

對於當時還是學生的他,猶如晴天霹靂

他無法承受突然失去父親的痛苦

甚至凌晨三四點跑到空曠的圓明園內

一個人抒發心中的悲憤

他的世界觀傾覆、價值觀崩潰了

整整一年多的時間,他常常夜不能寐

這個曾經積極向上的少年

開始怨恨痛恨整個中國社會

那時他還思考了許多辦法

想報復那家醫院和見死不救的醫生

可是在他最絕望的時候

父親的聲音

又回想在他的耳邊:

“一公,一公,一心為公。

你長大了,

要做一個報效祖國,

報效社會的人啊。”

於是,他帶著他父親的告誡和期望

在1990年初,獲得全額獎學金

進入美國十大名校之一的霍普金斯大學

2003年,年僅36歲的他成為了

普林斯頓大學分子生物學系

史上最年輕的正教授

霍普金斯大學為了留住他

還為他買了500平米的獨棟別墅

2007年,他又被授予普林斯頓大學

最高級別的教授職位,終身講席教授

然而2008年

我們知道他放棄了美國國籍

施一公回國了

作為學術界的領軍人物

他的回國

影響了一批批海外學者回到祖國效力

他們中很多人直言:

“施一公都回來了,

我還有什麼可說的?”

短短5年,他就先後把全球70多名

優秀人才引回了清華大學全職工作

美國最具影響力的《紐約時報》驚呼:

“也許因為施一公,

中國對美國的智力流失開始反轉了!”

是他讓我們看到了中國教育的曙光!

如今他帶領中國的結構生物學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即使哈佛,麻省理工這些頂尖名校也黯然失色。

雖然結構生物學的科研模式被大家詬病為流水線生產模式,

就好比測序這行業當年被饒毅批評為“富士康”一樣,

但是這無法否認施一公的厲害,

所謂的結構還沒解,心裡已經有數了。

施一公就是這樣神一般的存在

讓我們期待下一個諾貝爾科學獎在中國的誕生吧!

地震博士
2018-12-28

施一公教授,無疑是我國科研和教育屆的一個標杆式的人物。

如何評價施一公教授?

首先,在科學上,迄今為止,他在國際權威學術雜誌發表學術論文百餘篇,其中作為通訊作者在《細胞》發表11篇、《自然》發表7篇、《科學》發表3篇,這些工作系統地揭示了哺乳動物、果蠅和線蟲中細胞凋亡通路的分子機理,已有若干研究成果申請專利,用於治療癌症的藥物研發。他的研究不僅與人類普遍關心的癌症治療密切相關,同時也得到了國際同行的廣泛關注。因而在2013年4月25日他當選為美國藝術與科學學院院士;同年4月30日 當選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同年12月19日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目前作為國內生物學屆的領軍人物正率領清華大學的一大批青年才俊在生物學領域攀登一個又一個的高峰。

如何評價施一公教授?其次,在教育上,他從國際頂級名校普林斯頓大學帶回了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加上他自身熱愛生活、熱愛體育活動等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都潛移默化的影響了清華大學乃至全國的青年學生和青年教師。2014年6月,我有幸作為即將公派美國的一名訪問學者,現場聆聽了施一公先生現場對我們的美國留學行前培訓。時至今日,我仍然記憶猶新。當時,施先生不僅介紹了他自己美國求學的經歷,還介紹了留學生突破語言關、科研關的具體方法,同時還介紹了自己不同類型學生求學的不同結果,鼓勵我們要利用赴美留學機會專心科研。可以說施一公先生必將繼續深刻影響中國高等教育發展,必將成為中國高等教育的一個現象級人物。

總之,施一公教授無論在科研還是教育上都已經深刻影響了中國的科研屆和教育屆,未來也必然會產生更大的影響!

注:圖片來自網絡

SME科技故事
2018-04-09

施一公教授如今的作為自有利益相關者評價,我們這裡暫且不談功績,而是談一談他的經歷與前半生,可以說施一公是一個被生活和自己逼出來的生物學家,個人能力的確很強,但生物領域的現狀並不是憑一己之力就能輕易撼動的,從小到大的好勝心也對他的行事風格帶來了很大的影響。

如何評價施一公教授?

施一公在一個知識分子家庭里長大,父親是哈工大的畢業生,但因為種種原因到鄉下當起了農民,家庭的生活條件並不富足,施一公小時候就隨父母來奔波。父親雖然做了農民但在生活中仍處處展現出非常優秀的能力,算得上是全能,這種優秀被施一公刻在了心底,也導致了他以後對自己的高標準以及很強的好勝心。

如何評價施一公教授?

在高中之前,施一公可能真的算不上是絕頂聰明的一個,他甚至覺得自己很多方面都不如別人,只能用努力來彌補。不過他的數理天賦的確很高,高中的時候代表學校參加全國數學競賽,拿到了河南省第一名的驚人成績。


清華、北大等名校紛紛拋來橄欖枝,都承諾可以免高考保送入學。當時施一公考慮的是北大的物理系和清華老牌機械系。但從北京遠道而來的清華招生老師卻另有建議,他告訴施一公:生物化學是21世紀的科學。第一次聽說生物還能與化學聯繫在一起,施一公頓時覺得非常新奇,雖然這兩科都不是他擅長的,但他認真想了一想覺得可以賭一賭未來。爭強好勝的性格再次作祟,緊追最前沿的領域才更容易做出最突出的成果。於是施一公就被“忽悠”進了生物科學與技術系,選擇了一條充滿艱辛的奮鬥路。

如何評價施一公教授?

首先是他們這一屆生物系學生,作為清華復系後的第一屆本科生,一共也才34人,全都是各學科競賽成績優秀的保送生,個個都是頭腦靈光的有為青年,這給了施一公很大的壓力,有些同學甚至在第一次見到系主任的時候就開始打聽近年諾獎中生命科學領域的情況。


其次是施一公並不擅長生物和化學這些學科,起初他也十分吃力,專業課的成績只有中下水平,為了滿足自己那份好勝心,施一公還修了數學的雙學位,用自己數學上的天賦刷成績,還真坐上了系第一的寶座。

如何評價施一公教授?

雖然成績優秀,但是興趣並不在此,施一公到畢業前都沒想過之後要走學術道路。而父親的意外離世也給他帶來了很大的打擊。當時父親被出租車撞成重傷,司機第一時間就把他送到了醫院,但是醫院卻要求交500塊錢才願意搶救,結果父親就這樣活生生地被拖死在司機籌錢送來的路上。


這個事故直接給施一公帶來了一種非常強烈想要改變社會的意願,結合自己本科不愉快的學習經歷,他在大三就修夠了學分提前畢業,並且想要從政。

可家裡沒有關係,從政談何容易,於是他想著曲線救國,先從商再想辦法踏入政界。剛畢業施一公就和清華簽了一份勞動合同,準備到香港去做商業公關,結果還沒到崗這份差事就因故被取消了。

如何評價施一公教授?

諸多不順之下,施一公索性直接出國繼續讀生物,結果遇到了更大的打擊,英語又差、生物專業課又學不好,甚至還掛科,有一門還是他親自找教授求情才勉強給了及格。沉淪了好幾年,施一公才漸漸做出了點成果,苦練的英語也漸漸變得流利,這才找回了一點信心,可是直到博士畢業他都沒想好自己未來的路要怎麼走,曾經面試過保險的首席銷售代表,也拿到了offer。不過最後施一公還是決定繼續走學術這一條路,來到普林斯頓大學做博士後,也就是這段時間他的成果開始高速產出,也變成了一個業內知名的人物。他的那些響噹噹的頭銜這裡就不贅述了。

如何評價施一公教授?

回國之後,他身居高位,這也讓他真的有機會做之前需要從政才能做的事情,所以他也非常積極地參與社會工作,動用自己的力量踐行深埋心底的理想主義。


如果施一公是一張白紙,上面沒有絲毫的人生經歷,那也許他更適合研究數學、物理學,但人生畢竟離不開經歷,施一公如今的模樣是他個人與環境相加的結果。當你瞭解了施一公的個人經歷之後,他所做的種種有爭議之事都會變得容易理解,包括抨擊學生“功利”、急迫地想建設好國內的生物學等等。

谭浩俊
2018-05-14

施一公教授曾經在一次講話中表示,清華大學70%~80%的高考狀元都去了經管學院,連我最好的學生也告訴我,想去金融公司。大學根本的導向出了問題,我們不該用就業指標來考核大學。

這番話,無疑是驚人之語,要知道,對清華的管理者來說,就業是第一位的,今後學生能夠成為讓學校長臉的人,也是第一位的,至於幹什麼,做什麼事,從事什麼行當,他們是不管的,甚至會認為,到金融這樣的高大上行業,對清華的聲譽和影響更大。

問題是,作為高等學府尤其是國內數一數二的高等學府,對學生的培養,顯然不能只是滿足於找到好的工作,而是能為國家做多大貢獻。那麼,僅僅用找到像樣的工作來評判學校的教育水平和能力,就顯得檔次太低,太沒有目標,甚至辦學方向出現問題了。

毫無疑問,施一公教授的驚人之語,是對當前教育培養方向和目標的嚴厲批評,對教育改革的嚴厲指正。一名官至清華大學副校長的人,能夠講出這些話,足以說明施一公教授的正直、無私,說明施一公教授對當前教育現狀的擔憂和關心。則正是有著對教育的深厚感情,他才有辭職清華大學副校長,任職西湖大學的勇氣和決心。他表示,歷史上曾經有黃埔一期,今天我們有西湖一期!因此,期待著施教授能夠培養出更多優秀的學生,能夠成為國家棟梁的學生,而不只是為了就業而拼命的學生。

长江小学者
2018-12-01

如何評價施一公教授?
我只是一個小縣城長大的人,沒有國際視野,也沒受過精英教育。是在方舟子黑施一公教授的事件中認識他的。

很同情他,還專門寫了文討論了他的第六感觀點。那時也查了一些資料。

如何評價施一公教授?

施教授原本是個美國籍教授,1990年去留的學,在那邊呆了17年,被普林斯頓大學授予最高級別的終身講席教授,是華裔圈子裡的著名知識分子。2008年的時候放棄美國國籍毅然回國。國內的生物領域是真需要他啊。一下子把國內的生物領域做了起來,特別人才培養這一塊。

很有想法,很熱愛自己的事業的一個人。可惜了,在清華帶學生。清華的大學生畢業了也是要賺錢的,像生物這種高冷專業,很多人跟著跟著就不跟他學了,跑去學計算機和金融了。如何評價施一公教授?

學生沒辦法,又不好承認自己勢力,只好抓住“施教授對自己不是人,每天紮實驗室十幾小時,對學生也不是人,要求他們也呆十幾小時”做文章。

看得我很心酸。我願意為這個熱愛學問,推動祖國學術進步的人發話

如何評價施一公教授?

喜歡關注下我,謝謝

震旦讲武堂
2018-12-01

這裡貼三個院士的觀點,只是對比,我沒發表任何對施老師的不尊敬,大家別誤會,原先開頭的說法確實有點偏向嘲諷,同樣。。。看看。。。這種造句有點像家長數落小孩子的口吻。

我這裡換一個說法:下面,我們通過引用公開場合講話,比較三位搞生物物理,並具有一定政治頭銜的院士,對科研,創業,學生轉行的態度。

=====================================

同樣是搞生物物理,同樣是中科院院士,而且都是某個方向上的擁有一定政治頭銜的院士,看看他們對搞科研,就業,創業和學生轉行的態度。



施一公院士,全面批判除開研究外的所有事情:

如何評價施一公教授?

歐陽頎院士,我就噴生物教育是坨翔,咋地!

如何評價施一公教授?

歐陽鍾燦院士,CS大法好啊,學生到產業界贊啊!
如何評價施一公教授?

不太正经的刘博士
2018-01-09

我有一些不同的看法,施老師很牛,牛的難道是灌nature,cell,science的水?施老師牛的不是發文章多,而是打破了多年以來西方對高新技術的壟斷。

你可以說他照著一個模版灌頂刊的水,但我只能說,NCS裡面白人灌的水文只多不少。以中國人為主要完成人的,論文質量絕對比一大堆水文要高,因為編輯始終還是認熟的。論文發表行業也是黑幕一大堆,nat com你不認識編輯部的人,是不可能有機會的。我身邊手握冷凍電鏡的白人老闆,大多數是不屑招白人以外種族的人,人家有這種技術,朝九晚五,輕鬆出Science。這就是降緯打擊,我光學,普通電子顯微鏡,做出一系列的假設,跑了一大堆分子實驗,得出來一個推測而來結論。你丫冷凍電鏡直接用高分辨觀測證明,簡直不在一個維度。而施老師的崛起,正在打破這種白人的壟斷。跟芝加哥大學何川老師,張鋒老師一同領先世界。老外朝九晚五,施老師學生七乘二十四(某個學生說這機器空了十分鐘都覺得浪費),國外實驗室拿什麼正面剛?但這不僅是讓國外實驗室活不下去,更是讓中國研究者更好的活下去。當一群華人靠著領先進入學術出版界,大家其樂融融,輕鬆出文章的日子還遠麼?


在原答案基礎上補充一下,打破這種壟斷對於中國學術圈,以及每個為畢業苦苦掙扎的博士生有重要。說什麼中國最講人情,學術圈你不講人情,真沒法混下去。

我導師,無論發什麼文章,都一定都要帶上他以前老闆的名字,第一,是人家有提一些建設性的意見。第二,是文章裡有白人名字被秒拒的概率低很多。

今年九月二十二號,《Science》發表評論:Few authors choose anonymous peer review, massive study of Nature journals shows

http://www.sciencemag.org/news/2017/09/few-authors-choose-anonymous-peer-review-massive-study-nature-journals-shows

文中指出,NPG最近幾年投稿中,In only 12% of cases did the authors opt for double-blind review.只有12%的投稿人選擇了雙盲評審。意味著88%審稿人,是知道誰完成這篇文章。圈子就這麼大,就算是雙盲,一打聽,也大概知道是誰完成。大家都是西方好朋友,這次我讓你好受點,下次吃個飯,你評審我的時候打個哈哈也就過去了。這就是同樣期刊為什麼老外的文章比中國的水。

其次,Some 32% of Indian authors and 22% of Chinese authors opted for double-blind review, compared with only 8% of authors from France and 7% from the United States. 相比於西方7%到8%的投稿人選擇雙盲評議,印度和中國這些沒有後臺的,更多的選擇雙盲。你不知道我是誰,咱們離那麼遠,你也不可能瞭解我的研究,咱們靠實力說話。因為很多白人審稿人,一見中國名字,直接reject。這是一種西方對學術出版的壟斷,當然也受一些中國學術不端所造成偏見的影響。

最後,Only 8% of those papers were actually sent out for review after being submitted, compared to 23% of those opting for single-blind review. And only 25% of papers under double-blind review were eventually accepted, versus 44% for papers that went the single-blind route. 咱們中國科學家沒後臺,ok,咱們選雙盲,免的人家歧視我行了吧? no way! 單盲送審通過率是雙盲同行評審的三倍。接受率也是大大高於雙盲。

這種無奈選擇雙盲評審的困境,就是因為中國人在學術出版圈沒人。如何霸佔裡面那些坑,只能靠中國人自己領先世界,施老師帶的這一批人,他們會因為領先世界的技術,進入世界上最頂尖的實驗室,然後建立自己的實驗室,開枝散葉,他們中很多人以後不會再做結構,但我敢肯定,他們和他們的學生,會成為優秀的獨立PI,打破白人對編輯與審稿的壟斷。


以生物三大神刊為例。

Cell

Editorial Board: Cell

如何評價施一公教授?

感謝北大鄧老師(你再加把勁),曹雪濤院士,後面還在莊小威院士為國爭光。大概數了一下,大概小一百人,三個中國人。這些三人做的多牛,也不用多解釋了吧。

Nature

http://www.nature.com/nature/about/editors/index.html

如何評價施一公教授?

後面列表也沒有中國人。如果有補充,請讓我知道

Science

http://www.sciencemag.org/about/editors-and-editorial-boards

如何評價施一公教授?

表巨長,大概瞄了一眼,100個名字裡面有一兩個人,還是Cell的臉好認。


你做出一個開創性的工作,送到一個誰也不認識誰的老外陌生人手上。

人家一看,wtf?這什麼名字,我發音都發不出來,中國人,八成造假,我看克萊登大學的老朋友Peter也做在類似的研究,我不如等等他吧,斃了!


多希望,這一輩華人優秀科學家的努力,能讓另外一個故事上演。

靠,這什麼水文章?我施老師做的比這屌一百倍,這東西也能過編輯的手送審?給他提幾個難的問題,讓他補個六個月吧,等等我顏師姐那篇類似的文章。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