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這些孩子,我哭了
看到這些孩子,我哭了
看到這些孩子,我哭了
看到這些孩子,我哭了
看到這些孩子,我哭了
看到這些孩子,我哭了
看到這些孩子,我哭了
看到這些孩子,我哭了
看到這些孩子,我哭了
看到這些孩子,我哭了
看到這些孩子,我哭了
看到這些孩子,我哭了
泥腿子攝影師
1/11 2008年,一場車禍讓儲若蘭爸爸患上精神病,為了給爸爸治病,舉家欠債7萬元,爺爺奶奶省吃儉用還了大半。但爸爸患病最終導致家庭破裂,媽媽離開。從此她與爺爺奶奶相依為命。母親走後,小若蘭變得非常懂事,常常對爺爺說:別太省了,會苦壞身子,剩下的債,等她長大了由她償還。班主任老師說,她是一個極度缺乏母愛的孩子,“寫的日記、作文,很多內容都是渴望親情的”。
2/11 課堂上的儲若蘭非常認真。這些“無媽”的孩子,他們的故事相差無幾:在他們還很小的時候,媽媽就離開了家,再也沒有回來。他們中很多人幾乎已經記不得媽媽的樣子,或者根本就沒有印象。他們也想找媽媽,但不知到哪找。
3/11 四年級的儲茜,特別敏感。談到她的媽媽,她的眼淚一下子流出來。孤獨、內向、自卑、沒有安全感,是這些“失母兒童”的共性。
4/11 “小時候,只要看到別的孩子有媽媽抱著,心裡就難過得受不了。那時候會恨媽媽,可是現在慢慢地開始理解她了,她肯定有自己的苦衷吧。”儲茜挺懂事。
5/11 五年級的儲博,他與儲茜都是西營村小灣組人,調皮的他成績有些不理想,在他很小的時候,媽媽就離開了家。
6/11 儲新華是奶奶的心頭肉,他的爸爸媽媽是通過網絡認識的,2歲時,媽媽就離開他,至今杳無音信。
7/11 劉喜鈺,今年8歲,上一年級。母親患精神病後離家出走。她的成績特別好。父親體弱多病,靠打零工養家餬口。
8/11 儲博炎的爸爸外出上班,基本上都是由奶奶照顧。這些無媽的孩子大多和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共同生活。由於監護人年邁體弱,受教育程度偏低,他們在學習上得不到切實有效的督促、幫助和輔導,導致學習成績普遍偏差。隔代監護、隔代教育,讓他們在學習生活上存在著這樣或那樣的缺憾。
9/11 奶奶將儲宇涵摟在懷中。別人都說他性格太內向,不怎麼愛說話。他的爺爺患有風溼,常年吃藥沒有勞動能力。母親在他一歲多時因家庭條件太差離他而去。父親長年在外務工。奶奶是小宇涵內心的依靠。看到周圍人都有爸媽疼愛,他會很不開心。
10/11 爺爺儲建平摟著小永樂。儲永樂兩歲的時候,母親就離開了他,至今未歸。儘管失去了母愛,但小永樂心中一直對知識充滿渴望。在年邁體弱的爺爺下地幹活時,經常獨自一人在家讀書守望。
11/11 安徽省嶽西縣西營村,西營村小學有10多位孩子沒有媽媽。他們有個共同的小心願,就是渴望媽媽回家,他們發自內心吶喊:媽媽,你在哪裡,我想念你!
2019-09-01

更多精彩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