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為什麼不製造航天飛機?

航天飛機是一種能夠在太空和大氣層中都進行飛行的一種飛行器。中國為什麼不製造航天飛機?中國為什麼不製造航天飛機?
10 個回答
物原爱牛毛1
2019-04-09

中國為什麼不製造航天飛機?
中國為什麼不製造航天飛機?這要從兩個時期來回答。第一個時期就是“921”工程(中國載人航天)立項時期。第二個時期就是現在。下面咱們分別討論一下。

第一個時期:中國載人航天工程(921工程)決定研製載人飛船而不研製航天飛機的三個原因。

在談原因之前,先簡單說一下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的歷程和背景。

中國為什麼不製造航天飛機?
我國早在1966年7月15日就曾發射一枚小型火箭T――7A(S2)進行了24分鐘70公里的亞軌道飛行,上面搭載了一隻叫“小豹”的小狗,小豹成為了中國第一個上天的英雄動物。在1970年4月24日成功發射第一顆人造衛星之後,載人飛船計劃立刻就被提上日程,我國開始了載人飛船“曙光一號”的研製,由錢學森主持,工程命名為“714”工程(1970年7月14日由毛主席批准實施的)。
中國為什麼不製造航天飛機?

“曙光一號”載人飛船設計圖


當時是模仿美國“雙子星座”載人飛船,計劃1973年由長征二號甲運載火箭首次發射。但由於當時國家經濟基礎薄弱、科技水平低下,工程最終下馬。但工程積累了很多設施和經驗,身為航天主帥的錢學森為後來中國載人航天事業構築起前瞻性佈局:比如說遠洋測量系統(遠望一號和二號船)、遍佈全國的測控網、亞洲最大的風洞等。又過了10多年,由我國著名的科學家王大衍等聯名上書引發的“863”計劃中提到了發展航天技術,代號為863――2,其中載人航天計劃代號為863――205,經過多年論證,專家最後一致通過採用載人飛船方案,而不採用航天飛機方案。1992年9月21日國務院正式立項,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命名為“921”工程。好了,下面說一下我國在這一時期為什麼不研製航天飛機,而發展載人飛船的原因。

1,中國當時不具備研製航天飛機的技術。

上世紀八十年代初美國的航天飛機登上太空舞臺,它是在錢學森1949年提出的火箭飛機的概念上發展起來的。
中國為什麼不製造航天飛機?
的確航天飛機集火箭、衛星和飛機的優點於一身,既能像火箭一樣垂直髮射,又能像衛星一樣在太空軌道繞地球飛行,
中國為什麼不製造航天飛機?
還能像普通飛機那樣在返回大氣層時滑翔著陸,
中國為什麼不製造航天飛機?
無論從技術發展角度還是重複利用方面看,它代表了當時的發展潮流,還比較經濟划算(重複使用)。但是航天飛機所需的技術太多太難了,比如說固體助推器大推力發動機技術,單枚助推器推力達到1250噸,別說當時,就是二十一世紀的今天我國也沒有這麼大推力的固體發動機。就是準備2030年才首飛的重型運載火箭長征九號上的主力發動機推力才500噸;還有再入大氣層滑翔技術,需複雜的空氣動力控制,美國波音公司的飛機制造技術世界一流,我國當時連支線飛機都造不了,更別說航天飛機了; 還有重複利用技術,防熱隔熱技術,先進複雜的航電控制技術,還有製造發射場巨型運輸設備及著陸機構和相關裝置所需技術等等。所以我國大部分專家認為我國不具備研製航天飛機的技術。

2,中國專家認為載人飛船滿足任務要求,且飛船的安全性比航天飛機高。

中國為什麼不製造航天飛機?
中國專家認為飛船既可搭乘航天員,又可向空間站運輸物資,還可作空間站軌道救生艇用,靈活機動方面甚至勝過航天飛機。在安全可靠性上,飛船結構相對簡單,無需複雜的空氣動力控制面,防熱隔熱方面只考慮返回,而無需考慮入軌段(入軌階段,飛船被包裹在火箭的整流罩內,免受大氣摩擦)。而航天飛機在發射時它的核心――軌道器是和助推器、外掛燃料箱一起裸露在外面的,所以航天飛機需採取特殊複雜的隔熱措施(隔熱瓦和泡沫),但易給安全帶來隱患。因此載人飛船相比航天飛機具有明顯的優勢。

中國為什麼不製造航天飛機?

(工作人員正在檢修受傷歸來的“奮進”號航天飛機)

3,飛船的成本符合中國的國情和經濟勢力。

飛船生產成本低和生產週期短是不言而喻的,且每次發射經費要低於航天飛機的設計預算,而航天飛機無論是造價還是維修費用以及發射場建設都相當昂貴(航天飛機預算設計每次發射五千萬美元左右,可實際上10倍不止),另外正如上面所說,中國連支線飛機都造不了,如何能造航天飛機?中國不具備製造航天飛機的條件,包括技術、工業基礎和經濟勢力。

中國在這一時期,自92年立項以來,載人航天工程進展順利,1999年成功發射首艘無人飛船,2003年10月15日成功發射首艘載人飛船――神舟五號,載著我國首位航天員楊利偉遨遊太空。
中國為什麼不製造航天飛機?

第二個時期:自“挑戰者”號和“哥倫比亞”號航天飛機失事到全部停飛,再到現在。中國不再研製航天飛機的原因昭然若揭。

中國為什麼不製造航天飛機?
1986年1月28日,美國“挑戰者”號航天飛機在升空72秒後在空中爆炸,7名宇航員全部遇難,其中還有一名女教師麥考利芙。爆炸的原因是固體助推器上的一個O型密封圈失效脫落導致高溫氣體洩露引起燃料箱爆炸。這是重複使用不利的一面,固體助推器設計可重複使用100次,所以零部件不可能全部檢查更換,這樣有些零件不可避免會出現問題。特別是一些密封件,不拆除,檢查不了損壞老化程度,只有拆除才能檢查損壞老化程度,但拆除後就必須更換新的密封件,而這樣又失去重複使用的意義。

中國為什麼不製造航天飛機?
2003年2月1日“哥倫比亞”號航天飛機在完成16天的飛行任務返回過程中解體墜毀,機上7名宇航員全部遇難。解體的原因是發射時外掛燃料箱上一塊0.77千克的隔熱泡沫脫落後把軌道器左翼的隔熱瓦砸了個洞,航天飛機帶著這個小洞在天上飛行16天后,在返回降落時與大氣層摩擦的巨大熱量透過小洞進入機體內引起燒燬。這是隔熱瓦防熱的弊端,正如上面所說,由於載人飛船返回艙外表形狀簡單且只在返回時隔熱,返回艙外表面採用固化隔熱材料塗層,在返回大氣層時塗層主動燃燒即燒蝕法來達到隔熱保溫的效果。
中國為什麼不製造航天飛機?
而航天飛機的軌道器、固體助推和外掛燃料箱發射時都裸露在外面,因此發射和返回時都要考慮隔熱問題,又由於它表面形狀複雜,所以不能採用飛船的隔熱方法(你總不能讓隔熱材料塗層燒蝕兩次),美國人採用把軌道器用一塊塊隔熱瓦拼接包起來、外掛燃料箱用隔熱泡沫包起來的方法,相當於給航天飛機穿上一件衣服。
中國為什麼不製造航天飛機?
但由於表面巨大且形狀複雜,所以隔熱瓦只能一小塊一小塊拼接,且隔熱瓦材料也不能太硬,硬了不好拼接,很容易出現裂縫脫落,一旦出現後果不堪設想,這樣每次飛行都要細細檢查,工作量巨大,花費巨大。即使如此也難免出現哥倫比亞號的事故。另外航天飛機是近地軌道飛行器,也不能執行深空探測任務,但未來載人航天發展趨勢必然是深空,而27噸左右的運力可以有花費較少的別的運載火箭實現。所以美國政府和宇航局在權衡利弊之後決定航天飛機全部退役停飛,航天飛機時代終結。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國家還能再研製航天飛機嗎?我國的專家現在是非常慶幸當初正確的選擇和判斷,又怎麼會鼓動國家去研製航天飛機呢?我國專家這種腳踏實地的做法值得我們全國人民尊敬。當然我國也瞄準科學前沿,正在研製神龍空天飛機
中國為什麼不製造航天飛機?

以及可全部重複使用能在任意機場起飛的真正的(比航天飛機只能在返回時大氣層滑翔又先進了)組合動力飛行器。我們期待早日看到,預祝成功。
中國為什麼不製造航天飛機?

中國為什麼不製造航天飛機?

中國組合動力飛行器效果圖

太空精酿
2019-04-06

先說結論:目前技術根本不可能造出來,達到同樣水平估計也得至少20年後,但是並沒必要去做。


我們先來好好討論下,航天飛機是個失敗的項目麼?再在其中穿插討論技術。

反對派:當然是失敗的項目。


理由如下:

1. 燒了天量的錢,5架航天飛機(1981哥倫比亞號,1983挑戰者號,1984年發現號,1985年亞特蘭蒂斯號,1992年奮進號)花了超過2000億美元,這些費用夠維持4個核動力航母戰鬥群幾十年了;主要原因在於所謂的可回收大大超出了計劃,原計劃單次6000萬美元的費用飆升了10倍。

2. 航天飛機過於複雜,容易出事,哥倫比亞號(2003)和挑戰者號(1986)兩次失事,成為人類史上宇航員傷亡最大的航天事故,每次都死亡7名宇航員。航天飛機共計正式發射135次。

3. 功能實在有限,只能在近地軌道使用,無法執行大型的項目,比如登月;由於自身重量過大(78噸),真正的有效載荷只能做到20-25噸。

中國為什麼不製造航天飛機?



我認為:當然不是失敗的項目。

理由如下:


1. 航天飛機集成了美國航天各個技術頂點

單從推進系統而言,目前我國最強大的火箭是2016年剛剛試射成功的長征五號,以及人類歷史上最強大的土星五號火箭,作為對比。

航天飛機助推器:全世界最強,遙遙領先蘇聯。固體助推做到了單個推力1250噸,土星五號並沒有助推器,但主發動機的推力也不過是700噸級別。長征五號的助推器是液氧煤油YF-100發動機,推力是這個固體助推10分之一;且自1981年首次發射起固體助推器可重複回收(大部分零件),2011年亞特蘭蒂斯號做完航天飛機第135次飛行任務退役時,固體助推器上依然有1981年首次發射時的零件;

航天飛機主發動機:液氧液氫RS-25發動機,土星五號J-2的1,7倍,中國最好、長征五號上YF-77的3.5倍;這個主發動機是可回收的,設計回收次數150次,這個回收次數簡直太無情;

軌道轉移發動機:類似各大火箭的上面級,但也達到了5噸推力。能做到15個小時工作時間,1000次啟動。我國最先進的遠征二號,公開數據顯示2次啟動能力,1.3噸推力。

航天飛機比土星五號水平都高了一大截,我國目前計劃的長征九號火箭,要按照土星五號級別做,都計劃到2030年首飛了,跟航天飛機相比就相距更遠了,美國是1965年就首飛了土星五號,1981年就首飛了航天飛機。

每一架航天飛機都有超過250萬個零件,370公里長的線纜,27000塊防熱瓦,是人類有史以來造過的最複雜機器,沒有之一了。

我國光是推進能力的差距,就實在太巨大。


2. 航天飛機的技術反饋奠定了美國幾十年的航天技術制霸

航天飛機雖然2011年遺憾下馬,但它的技術積累卻一直在被使用。

航天飛機這種固體助推+液氫液氧主推的推力系統,直接被美國下一代土星五號火箭-太空發射系統(Space launch system)拿來使用,後者已經測試完畢,2018年首飛。

航天飛機固體助推器回收早在1981年。助推器就是火箭一級的效果,後來的Space-X做火箭回收,跟航天飛機的各項技術積累是密不可分的。

去年軌道科學公司又測試了一款固體助推器,破紀錄了,也是在航天飛機固體助推基礎上改的。

而軌道器(類似飛機那部分)的回收設計也是150次,這部分簡直是黑科技。

航天飛機氣動很複雜,尤其是返回大氣時類似飛機的外形帶來很大挑戰。航天飛機先後用過十幾種隔熱材料/瓦,它們為後來獵戶座飛船等的設計積累了大量數據和經驗。

這幾個方面,都是很複雜的技術,我國目前除了隔熱材料幾乎都是預研階段。


3. 航天飛機是一個缺一不可的大系統

它不僅是一個超強的火箭,很多系統的綜合缺一不可,蘇聯在很多分系統上準備充分,也是傾盡全國之力,然而在一個環節失敗就最後失敗了,蘇聯解體後就更不用說了。(唯一的暴風雪號在暴風雪中被倉庫砸毀了。。。,悲劇)

蘇聯也為了自家的航天飛機設計了世界上推力最大的能源火箭,推力甚至超過了土星五號,然而完全沒用上;

航天飛機轉運需要大飛機揹著,美國用的是波音747改進,蘇聯也為航天飛機設計了世界上載重最強的安225運輸機,然而也沒用上;

中國為什麼不製造航天飛機?

下面是航天飛機發射基地,卡納爾維拉爾角,發射架一條線蔚為壯觀

中國為什麼不製造航天飛機?

航天飛機轉運的履帶運輸車,自重2400噸,世界最大的履帶運輸車

中國為什麼不製造航天飛機?

在這些重要的系統中,我國的載重運輸車和發射場應該差距不多。但單單一個能扛得起來航天飛機這種重量的大型運輸機,估計也要等很多年了。

所以航天飛機是當年美國把各個領域的頂級技術集中到一起做出的一個產品,退役並不代表這些資金的投入沒有價值。航天飛機雖然被雪藏了,它創造的頂級技術卻一直存在。

航天飛機項目先後持續近40年,NASA裡五大中心(約翰遜、馬歇爾、戈達德、肯尼迪和斯坦尼斯)全程主要負責,帶來了大量經費和科研產出;它的製造商,洛克希德·馬丁,波音,軌道科學都是世界頂級的防務/航空/航天公司,在航天飛機項目上賺的盆滿缽滿。尤其是洛馬的成長,在航天飛機項目週期內大量併購整合美國防務公司,現在是全世界最大的防務/軍火公司。航天飛機項目消耗了美國半導體、集成電路、計算機、微電子等行業早期三分之一甚至一半的產品,直接促進了美國這些行業的崛起,全球領先。美國的大學和科研機構參與的毛毛多,這就不細說了。還有政治和文化價值。


它的退役也不全是資金的問題,有如下很多因素:

a. 其他火箭的競爭。航天飛機運力20噸很雞肋,很多NASA培養的其他公司也有不錯的火箭產品,比如泰坦、三角洲、宇宙神等,導致航天飛機很多發射任務被搶;

b. 航天需求發生變化,尤其是國際空間站的存在,使得近地載人航天任務變得不再神祕。NASA在把近地任務部分下放給商業航天公司,自己重新把眼光放在新一代火箭航天器和深空探測任務上。航天飛機用處減少。

c. 商業航天崛起,可替代方案逐漸成熟。現在商業航天頂起了美國半邊天,同樣的任務,Space-X、軌道科學公司的價格只是航天飛機的十分之一,航天飛機就徹底沒意義了。


所以,我國當然沒有必要重新做一架航天飛機,性價比太低,且貌似技術上20-30年內還真很難做出來。

但並不代表航天飛機的技術就不值得做了,它是當時做的太牛了,大家沒想到會這麼貴!


更何況現在國際形勢那麼好,冷戰的軍備和科技競賽消失不見,政治和軍事壓力不大。

我國的航天投入只是NASA預算的零頭,只夠專心做載人航天,那就更難達到航天飛機的水平了。人家比你優秀,哎,還比你有錢。

但也沒辦法,欠的賬太多了,只能先解決一個個從0到1的問題。

所以更應該向中國航天人致敬!

锐视觉何老师
2019-04-07

這件事咱們可以參考一下美國人為啥停止使用航天飛機。

美國人自己做過計算一架航天飛機在壽命內總共能飛幾次,比方說能飛100次。然後美國人又計算了一個數據,航天飛機飛多少次會發生一次致命性故障,能導致墜毀的那種,答案是低於100次。

中國為什麼不製造航天飛機?

簡單的講,如果航天飛機正常飛行,按照正常壽命的次數飛行,它必然會墜毀的,機毀人亡的程度。

所以說現在不但是中國不造航天飛機,連美國人自己的航天飛機也都停用了,並且沒有繼續開發的計劃。這個東西的安全性不行。美國總共有5架航天飛機,挑戰者號和哥倫比亞號已經墜毀。然後他們的科學家計算,如果繼續飛,剩下的那3架,也都得墜毀。

人類目前的航天飛行器只有兩類:航天飛機和飛船。中國和俄羅斯航天採用的都是飛船。航天飛機在進入大氣層的時候,可以像飛機那樣,通過操縱,緩緩的在跑道降落。而飛船則是直接墜落到地面。航天飛機可以重複使用,飛船則是一次性的。航天飛機內部的空間比飛船大的多,搭載6、7個人還很寬綽。而飛船通常也就是2、3個人,然後大家還得擠成一團。

中國為什麼不製造航天飛機?

表面上看,航天飛機比飛船高大上的很多。但是,航天飛機恰恰就栽在了它這個高大上上面。因為高大上是有代價的:複雜。現在美國航天,使用的工具也都是飛船,為什麼?簡單。

簡單和複雜的關係,估計軍事發燒友們比較容易理解。

比如說一把槍,它由10個零件構成。另一把槍由8個零件構成。10個零件的槍比8個零件的槍先進一點兒,但部隊肯定會選8個零件的槍。因為零件越少,結構越簡單,也就代表著它越可靠。8個零件發生故障的可能就比10個零件的低了20%。當然,這些事也得追求性能的平衡,你不能說單純的追求故障低,給每個士兵發一根鐵棒(補充一句,防止槓精)。

航天飛機與飛船的關係也是如此。航天飛機方方面面都很優越,就一個缺點,太複雜了。我記得上一次美國航天飛機墜毀,就是因為進入大氣層的時候,它機體表皮上有兩個小方塊的塗層脫落。航天飛機設計的非常精密,幾百萬個零件都是踩著極限設計的。不像拖拉機,掉倆螺絲照樣開。它任何一個環節出現紕漏都可能引發致命的災難。

中國為什麼不製造航天飛機?

飛船雖然略顯粗暴,但它的故障率遠遠低於航天飛機。在安全性上,飛船要高於航天飛機。而對於航天,尤其是載人飛行任務而言,安全,是第一要素。墜毀1架航天飛機,死8個宇航員,對於美國來講,也是極其重大的打擊。而飛船的安全,就來自於簡單。航天飛機有10萬個零件,飛船有1萬個零件,那它發生故障的概率就低了90%。

航天飛機,像是個人類科技的早產兒。它自身沒問題,就是出生的早了。未來,科技水平再上一個臺階,它還是會再次降臨的。因為它這個思路還是正確:可以天地往返飛行,重複使用,內部空間大......這都是優勢。

航天飛機為什麼早產?因為冷戰的壓力。美蘇當年爭霸,誰都是使出了全身力氣,想力壓對方一頭。航天飛機實際上是:不計代價,的產物。傾國力打造,而且,安全問題,做了妥協。

這就能說到為什麼中國不造航天飛機了。

有人說中國造不出來,這恐怕是把問題想簡單了。如果對於航天飛機,中國的態度也是不計代價都要造出來,甚至寧可犧牲宇航員,那就能造出來。如果現在中國人認為航天飛機跟當年的原子彈一樣重要,造不出來,就有亡國的風險,寧可勒緊褲腰帶也要造出來。如果重視到這種程度,那就能造出來。其實只要動力能達到當年美國和蘇聯爭鋒的高度,也能造出來。

問題是,我們對航天飛機的需求並沒那麼迫切。不著急跟美國比,也不著急跟蘇聯爭,那就可以慢慢的來。如果現在說不計成本,寧可影響經濟發展了,也要把航天飛機做出來。造出美國的那種肯定會墜毀的航天飛機,並沒什麼問題。

能造出來,但是意義不大,犯不上。

中國為什麼不製造航天飛機?

所以,目前中國的航天工作還是一步一步的把基礎工作打紮實了。就像我上面說的,未來,科技再進步,航天飛機肯定會再次出山的。成本不會太高,可以承受,安全性有本質的提升。一個在孃胎裡待足了日子,健康的順產兒,才是中國應該追求的。

中國為什麼不製造航天飛機?

不可能去做美國上個世紀70年代產品。

种植恒星
2019-04-12

答案是不符合國情,事實上航天飛機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上個世紀60年代末,當時美國的宇航局就在考慮,是否可以製造一種多次往返太空的交通工具,於是到了1972年的時候,美國的航天飛機正式被立項,但與此同時歐洲,蘇聯甚至日本,都在積極研發本國的航天飛機。中國為什麼不製造航天飛機?

當時國際上掀起了一股研發航天飛機的熱潮,這股熱潮自然也影響到了我國,那麼等到美國和蘇聯的航天飛機都研發成功之後,我國的一些科學家也紛紛支持要搞航天飛機,例如在1989年的時候,我國的航天部高技術研究組就致電國家相關部門,他們認為航天飛機大大優於載人飛船,因為航天飛機可以多次使用。中國為什麼不製造航天飛機?

那麼在國際和國內的大背景之下,航天飛機得到了絕大多數人的擁護,但最後我國還是否定了航天飛機的研發計劃,至於說為什麼否定,我想不得不提到我國的航天之父錢學森先生,錢學森作為一位航空航天領域的專家,他比任何人都知道航天飛機的優點,但這些優點不符合當時我國的國情。中國為什麼不製造航天飛機?

第一點航天飛機的研發資金巨大,以我國80年代的經濟發展來說,不能說掏不起這筆錢,但這筆錢絕對是國家沉重的負擔,而且航天飛機的技術難度大,以我國當時的科技水平來說,想要在短時間內研發出航天飛機,根本是不可能的事,所以基於這兩種現實情況,錢學森先生認為載人飛船比較合適。中國為什麼不製造航天飛機?

畢竟載人飛船的技術難度相對較低,而且資金投入也相對較少,所以國家有關部門在聽從了錢學森先生的建議之後,決定放棄研發航天飛機,轉而走載人飛船這條路,那麼錢學森先生的眼光是極其超前的,航天飛機雖然可以循環使用,但風險性高且使用和維護成本都不低,於是就強大如同美國,也不得不放棄航天飛機.......

军情瞭望台
2019-05-30

簡單一句話,航天飛機系統複雜,中國目前還不具備研發和製造航天飛機的能力。下面我們展開來說,為什麼發展航天飛機已經過時了。航天飛機是美國試圖建立廉價的天地往返運載系統做出的努力,不可否認的是航天飛機在人類航天史上的地位是極為重要的,美蘇都有發展過航天飛機,蘇聯的型號是暴風雪號,還進行了一次無人試飛,也成功了。

中國為什麼不製造航天飛機?

如果蘇聯沒有解體,我們會看到兩種航天飛機在軌道上運行,也算是一個奇觀。航天飛機和宇宙飛船是兩種不同的往返工具,宇宙飛船結構簡單,製造難道相對較小,航天飛機系統複雜,當然出問題的概率也更大。

中國為什麼不製造航天飛機?

從載人方面看,蘇俄的飛船隻能搭載3人,美國的航天飛機能搭載7人,航天飛機在完成空間站的建造之後退役,算是結束了一個時代。目前美國開始搞飛船了,不玩航天飛機,因為航天飛機技術還沒有完全成熟,本來說單機可以重複使用100次,結果6架航天飛機一共才使用了100多次,效率很低。中國不發展航天飛機除了技術原因外,其實也沒有必要,飛船才是穩定的往返工具,航天飛機對於運載大尺寸軌道構件比較有用、以及派宇航員維修航天器等,其他地方還真不好用。

中國為什麼不製造航天飛機?

所以發展航天飛機就是今天看,也是沒有必要的,飛船式平臺還是最穩定的。但我們需要注意,航天飛機內部空間遠遠大於飛船,對於走向深空的人類而言,未來還是航天飛機是主力。

浪里个浪柒
2019-04-17

航天飛機是一種能夠在太空和大氣層中都進行飛行的一種飛行器。

中國為什麼不製造航天飛機?

中國這些年改革開放,科技事業得到飛速發展,同時航天事業也得到突破性發展。 宇航員已經多人進入地球軌道,無人探測器已經登陸月球。但我們也應該看到,由於起步晚,基礎弱,我們的航天技術和能力經驗比起美國、前蘇聯等航天鼻祖國家還有較大差距,這是我國航天飛機計劃尚未啟動的主要原因。必須正視這個問題,謙虛學習,才能進步得更快更好。

美國、前蘇聯已經在上世紀50年代就開始了太空探索,60年代初實現了載人航天。 60年代末實現了載人登月,至今無人探測器已經發射了數十上百個,探索的足跡己遍佈太陽系各個行星,還在慧星上安了身,最遠的探測器已經飛出一百多個天文單位,向遙遠的太陽系飛去。美國宇航員在太空中工作生活一次最長時間已達473天,而累計時間最長已有700多天。比較起來,中國的航天事業只能說剛剛起步,我們的宇航員才在低軌道最長停留了15天。

中國為什麼不製造航天飛機?

中國在上世紀80年代就制定過航天飛機計劃,並形成了多種方案,但綜合各方面因素,最終沒有實施。 專家主導意見認為,我國還不具備相應的技術基礎和投資力度,航天飛機尚不宜作為21世紀初的跟蹤目標。最終釆用了神舟系列飛船計劃,並著力打造以天宮系列為載體的空間站計劃。現在,這些計劃都在實施,並取得輝煌成就。月背無人探測器登陸計劃、火星探測器計劃等都在運作中。

时空通讯
2019-06-01

中國為什麼不製造航天飛機?

中國這些年改革開放,科技事業得到飛速發展,同時航天事業也得到突破性發展。

宇航員已經多人進入地球軌道,無人探測器已經登陸月球。但我們也應該看到,由於起步晚,基礎弱,我們的航天技術和能力經驗比起美國、前蘇聯等航天鼻祖國家還有較大差距,這是我國航天飛機計劃尚未啟動的主要原因。必須正視這個問題,謙虛學習,才能進步得更快更好。
中國為什麼不製造航天飛機?

美國、前蘇聯已經在上世紀50年代就開始了太空探索,60年代初實現了載人航天。

60年代末實現了載人登月,至今無人探測器已經發射了數十上百個,探索的足跡己遍佈太陽系各個行星,還在慧星上安了身,最遠的探測器已經飛出一百多個天文單位,向遙遠的太陽系飛去。美國宇航員在太空中工作生活一次最長時間已達473天,而累計時間最長已有700多天。比較起來,中國的航天事業只能說剛剛起步,我們的宇航員才在低軌道最長停留了15天。
中國為什麼不製造航天飛機?

航天飛機的出現,代表著人類探索太空能力的一次飛躍,執行了航天任務30多年135次。

世界上許多國家有過航天飛機計劃,只有美國和前蘇聯實現過發射和回收,後由於蘇聯解體航天飛機計劃告停,只有美國進行了正式運營達30多年之久。

美國航天飛機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研製試飛,1981年第一架航天飛機正式開始航天任務,先後有6架航天飛機問世,其中"企業"號為樣機,另5架為工作機,它們是"哥倫比亞"號、"挑戰者"號、"發現"號、"阿特蘭蒂斯"號、"奮進"號。其中"挑戰者"和"哥倫比亞"號分別於1986年及2003年因爆炸解體。
中國為什麼不製造航天飛機?

美國航天飛機共執行了135次飛天任務,先後將600多位宇航員送入太空,運送貨物136萬公斤,為人類航天事業的開拓立下了汗馬功勞。

在任務中,有兩架航天飛機爆炸燬滅,14名航天員為人類探索太空獻出了生命。儘管如此,航天飛機迄今為止依然保持著世界所有火箭中最可靠的發射紀錄。2013年,美國全部航天飛機退役,宣告一個航天時代的終結。
中國為什麼不製造航天飛機?

美國的航天飛機計劃從開始到結束,歷時30多年,航天飛機經歷了數千次技術改進,後來的航天飛機己完全不是最初機型可比,成為越來越優秀的航天運載工具。

但是由於種種原因,特別是經費和航天計劃的改變,這一代航天飛機最終不得不退出歷史舞臺。但這並不是航天時代的終結,美國NANS宣佈重新載人登月並載人登陸火星的計劃已經啟動,一個更高更宏偉的航天時代來臨。
中國為什麼不製造航天飛機?

中國在上世紀80年代就制定過航天飛機計劃,並形成了多種方案,但綜合各方面因素,最終沒有實施。

專家主導意見認為,我國還不具備相應的技術基礎和投資力度,航天飛機尚不宜作為21世紀初的跟蹤目標。最終釆用了神舟系列飛船計劃,並著力打造以天宮系列為載體的空間站計劃。現在,這些計劃都在實施,並取得輝煌成就。月背無人探測器登陸計劃、火星探測器計劃等都在運作中。
中國為什麼不製造航天飛機?

時空通訊有理由相信,奮起直追的中國航天人在有條件時會重啟航天飛機計劃,未來的航天飛機將會在一個更高層次上啟航。

(時空通訊原創作品,請尊重作者版權。歡迎理性點評討論,多謝關注支持)

漩涡鸣人yy
2019-04-09

只能夠說暫時用不上。

航天飛機這個東西,好啊,為什麼?因為這玩意兒在太空和地面之間的往返的飛行器裡面,可以說運載能力最強,而且對於飛行員的要求也比較低,最重要的是能夠多次使用,減少使用費用。

運載能力最強,這大家肯定能想的到的,運載火箭需要大部分的空間用來儲存發動機和燃料,航天飛機呢,則是將燃料和部分發動機處存在了他附著的那個燃料箱和發動機組上面,就是我們看航天飛機圖片的時候,他揹著的那三個大罐子,為他可以騰出來很多的空間來放那些員在物資啊,或者是航天員。

至於說航天飛機對於航天員的要求會降低,這一點是來自於航天飛機整個一個運行軌跡,運載火箭如果想要飛到太空,去那是筆直的一六上天,且從太空之中回來也是需要關停發動機,然後直接垂直下落,這樣的話對宇航員的整本身的身體負擔是有一個很大要求的,甚至在太空之中飛行的時候,還有可能出現險情,最後飛行員受不了這個天空之中的顛簸,身體出現損傷,航天飛機本身的飛行軌跡是接近於一條弧線的,也就是說它是飛到一定的高度,然後繞地球做週轉,然後慢慢的降低高度以後,接著藉助滑翔的力度,平行地降落在跑道上面,這樣的話,減少了航天飛機在著陸的時候的顛簸,也減少的飛機在降落的時候,飛行員所需要承受的過載。

第三點,多次使用航天飛機,不僅本身可以重複利用,而且他所攜帶的那些燃料罐也可以重複利用,(今日頭條漩渦鳴人yy首發於悟空問答)只要去回收拿回來還可以直接在用,美國於上個世紀80年代研究了五架航天飛機以後,一直用到了這個世紀前面的十年,可以說,航天飛機已經從實踐方面論證了他的多次使用的可靠性。

所以航天飛機可以說是美國在冷戰末期或者冷戰結束以後,一直往返於國際空間站的主要的運輸工具,而且航天飛機還多次在軌道上面補貨報廢的人造衛星用來減少太空之中的人造垃圾,可以說是一件多面手,但是對於中國來講,這個東西就完全用不上。

你使用東西得講究一個成本吧,你不可能無條件的往裡面投入東西,那你不要回收成本的話,你最後你整個國家都會陷入一種軍備競賽的死循環裡面,就像前蘇聯那樣,誰說使用航天飛機就必須要有一個配得上他的一個項目,現如今唯一能夠配得上航天飛機項目的,也只有國際空間站這樣的大項目,國際空間站每次需要運載的科研人員,還有物資,都是一個很大的數目炮,普通的運載火箭確實能夠辦到,但是所需要消耗的成本比較高,所以需要開發出航天飛機。

中國雖然有空間站,但也只是一個實驗性的空間上運輸的那條貨物的重量,其實如果使用航天飛機的話,有一些小題大做,用普通的運載火箭就能夠完成。

而且航天飛機雖然有這麼多的優點,但是研發費用太高,研發週期太長,不然現在的美國人怎麼會陷入一種死循環裡面,就是我的五架航天飛機是上個世紀80年代開發的,現在退役了,我連一款拿得出手的東西我都不行,我只能夠去投靠俄羅斯,研究這個東西是一個吃錢的主,需要投入的物資和人力,物力,財力都是一個天文數字,要不然俄羅斯人研製了暴風雪航天飛機以後,只有試飛了一次之後就再也沒有動靜了,還是那句話,國家如果想研發航天飛機,就算把全中國的噴子,他們的全身家當都給賣了,都不值那個價。

海事先锋
2019-04-07

第一因為沒有技術,第二因為沒有錢,第三因為用不著。航天飛機已經屬於落後的技術產物了,並非是新興技術產物,其發展思想是近地軌道可以重複使用的大型航天器,這一概念如今被滑跑起飛就能飛到近地軌道的飛機取代,可以說人類的觀念也在不斷進步。

中國為什麼不製造航天飛機?

中國為什麼不製造航天飛機?


世界上只有兩個國家成功發展出人類歷史上最大、最複雜的航天器--航天飛機。這兩個國家是美國和蘇聯,發展的時間都是在冷戰時期,航天飛機代表的是兩國在航天領域的競賽,並非是根據技術發展的成熟度發展出來的。美國一共製造了6架航天飛機,共花費超過了2000億美元,相當於我國一年的軍費總額還多。

中國為什麼不製造航天飛機?

中國為什麼不製造航天飛機?


蘇聯也製造了暴風雪號航天飛機,並且實現了發射成功,其外形和概念類似於美國航天飛機,航天飛機可以搭載7名飛行員,這比目前最大的宇宙飛船多搭載4人,一次運載20噸的有效載荷上天,效率上看比現在的飛船強不少,而且功能更加強大,甚至可以在航天飛機的貨倉內直接向太空放置衛星,實現衛星的發射。

中國為什麼不製造航天飛機?

中國為什麼不製造航天飛機?


但是航天飛機技術並不成熟,美國6架航天飛機有兩架發生了爆炸事故,導致了所有航天飛機停飛,目前美國也是租賃俄羅斯的聯盟號飛船進行貨物和人員的投送,並且在研發自己的宇宙飛船,而可以重複使用的航天器方面,各個航天強國都瞄準了直接滑跑起飛,安全、快捷、便利的新一代近地軌道飛行器的開發,並且已經有了成功先例。

中國為什麼不製造航天飛機?

中國為什麼不製造航天飛機?


長期來看,航天飛機的概念已經過時,目前沒有必要開發如此複雜的航天器,畢竟也無法帶著人類走向更遠的深空,但是如果面向未來的話,從地面起飛,飛到太空,再進入深空,還能夠返回降落的自動航天器必然會成為發展的重點,不過那應該是100年後的事情了。

手机用户52761414156
2019-04-07

這個問題當年錢學森大師在的時候就與國家的航空航天的專家們討論過了。用什麼方式進入太空,一部分專家主張製造航天飛機,一部分專家主張製造大推力火箭,爭論時,黨中央國務院領導就把這個爭論情況告訴錢學森,請錢學森發表意見。錢學森的意見是製造大推力火箭。他的理由是:我們己經能夠製造火箭了,大推力的火箭是可能製造出來的;其次,美國現在都提出來不再製造航天飛機了,我們不應該再走這條;第三,製造大推力火箭與製造航天飛機從經費上看,製造大推力火箭的經費要少許多。最高領導決策時吸收了錢學森的意見。所以沒有製造航天飛機。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