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賞析:一座垂直的街道美術館——二沙島“文立方”
設計賞析:一座垂直的街道美術館——二沙島“文立方”
設計賞析:一座垂直的街道美術館——二沙島“文立方”
設計賞析:一座垂直的街道美術館——二沙島“文立方”
設計賞析:一座垂直的街道美術館——二沙島“文立方”
設計賞析:一座垂直的街道美術館——二沙島“文立方”
設計賞析:一座垂直的街道美術館——二沙島“文立方”
設計賞析:一座垂直的街道美術館——二沙島“文立方”
設計賞析:一座垂直的街道美術館——二沙島“文立方”
設計賞析:一座垂直的街道美術館——二沙島“文立方”
設計賞析:一座垂直的街道美術館——二沙島“文立方”
設計賞析:一座垂直的街道美術館——二沙島“文立方”
設計賞析:一座垂直的街道美術館——二沙島“文立方”
設計賞析:一座垂直的街道美術館——二沙島“文立方”
設計賞析:一座垂直的街道美術館——二沙島“文立方”
設計賞析:一座垂直的街道美術館——二沙島“文立方”
設計賞析:一座垂直的街道美術館——二沙島“文立方”
設計賞析:一座垂直的街道美術館——二沙島“文立方”
設計間諜
1/17 二沙島就是廣州的中央公園。環繞大片綠地,四周是高級住宅和博物館、音樂廳。在上世紀80年代初的規劃,整個島只有外銷房,一般市民是不能上島的。可見這個島優越的地理位置。上世紀90年代初政府開始在南岸打造“文化黃金海岸”,陸續建成省美術館、星海音樂廳等國內一流的藝術場館。二沙島成了廣州市民心中“陽春白雪”的代名詞。
2/17 文立方項目是“文化黃金海岸”在線最後的地塊,計劃由一個民間藝術基金會以自籌資金形式做一個“mini西九”—以物業經營資助文化藝術活動,形成自給自足的可持續發展模式。2010年接到這個項目的時候,建築師正好還住在島上。
3/17 晚上常常在南岸江邊散步。路的一邊是圍牆裡的豪宅大院和博物館,黑洞洞的木無表情;另一邊是大榕樹下的“音樂會”,來散步吹江風乘涼的市民,常常三五成群圍聚在那些自彈自唱的街頭藝人身邊。
4/17 這活生生就是Allan.B.Jocobs《偉大的街道》所描述的場景:“總有一些街道,要比其他街道更不一般——置身其間,你胸中了無掛礙,可以隨心所欲地做自己想做的事。”這裡白天杳無人煙,一到傍晚就開始熱鬧非凡。
5/17 “不是因為我們必須去那裡,而是因為我們希望去那裡”——這是Jocobs對偉大的街道的定義。文立方就在這條“偉大的街道”盡頭。怎麼能讓“街道”的場景延續到項目裡是建築師想的第一個問題。
6/17 第二個思考的問題是面對周邊封閉式設計的建築,如何創造一個有生機和凝聚力的社區?建築師米笑想這個房子必須有吐納功能,所以從一開始就放棄點式單體建築的總圖規劃,決定以包含內院的街廓式平面佈局,組織展覽館、商鋪、餐飲、辦公、休閒、演出等等各種功能。內院向街道開放,變成圍護感很好的城市公共空間,把周邊的建築整合成一個內聚性的社區。
7/17 第三個思考的問題是可持續發展。民間資金去做藝術公益舉步維艱,希望不僅節約基建成本,更要節約日後的運營成本。生態建築,綠色建築都是新興名詞,所有符合「常識」的傳統建築都冬暖夏涼。南方地區最有效的是遮陽加通風。包含內院的平面對加強通風十分有利,能解決遮陽變能最大程度減低能耗。
8/17 於是就有了這個憑常識計算出來的方案:在建築的西南面懸掛一條緩緩爬升的外廓,作為西南立面的遮陽系統,把“偉大的街道”一直延長到天台,帶你飽覽城市全景:向東是旭日東昇的CBD珠江新城,向西是夕陽餘暉下的舊城。
9/17 一開始外廊的方案是斜坡,功能空間都朝向內院。這樣的處理無疑在外觀上似乎更具建築的樣式感,但這樣一來,具有公共性的“街道”就同功能單元以及內院完全割裂,變得同周邊的建築一樣,私有空間同公共空間有嚴格的等級,經緯分明,無法融合,難以形成富有生機的共享社區。
10/17 於是把街道放平,以不設門的開放入口和樓梯聯合各層,使內院和外走廊成為城市廣場及街道的延伸。為了吸引市民爬上5層高的觀景臺,每一層的外廓都通過平面的進退形成不同的“取景器”。
11/17 有的時候是寬幅,有的時候是無邊。變化的風景引導出一條遊走的路徑往返城市風光和靜謐內院。
12/17 順著基地西南展開的長達160m的弧形外廓,成為立面控制性的語言。如果忽略西北角因業主要求遮蔽廚房而設的鋁格柵,整個主立面幾乎可說是“沒有設計”。最終展廳、餐飲等等各種功能空間在整個外廓框架的控制下呈現各自獨立面目——這也許可以歸結為同時作為策展人工作多年的影響吧,總希望每一個個體都有各自的呈現。
13/17 外牆材質與色彩都沒有刻意同周邊建築拉開反差。總覺得在一個過度精英化的社區,最重要在空間本體上實現無階級。
14/17
15/17
16/17
17/17 建築師:扉建築\n地址:廣州市二沙島晴波路1號\n建築面積:22550.0 m2
2019-04-04

更多精彩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