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武靈王在位期間,秦趙發生過哪些戰爭?

5 個回答
大秦铁鹰剑士
2019-05-01

梁啟超認為趙武靈王(趙雍)是黃帝以後的第一偉人,因為他和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明成祖一樣,是少數可以取得對北方遊牧民族戰爭勝利的人之一。趙武靈王在位期間,正是趙國積蓄國力、變法強兵、開疆拓土的時候,這段時間秦趙兩國沒有較大的戰爭,小的戰爭還是十分多,秦趙各有勝負。趙武靈王在位期間,秦趙發生過哪些戰爭?

趙雍繼位當年,魏、楚、秦、燕、齊各派精兵萬人來參加趙肅侯葬禮,意圖乘機滅趙,或者迫使趙國割土求和。當時趙雍才十五歲,他一方面要辦好父親的葬禮,另一方面又要防備五國謀趙。這次雙方並沒有打起來,趙雍利用他的外交手腕解決了五國會葬的陰謀,展示了趙雍少年老成,臨危不亂,足智多謀的形象。

趙雍跟韓國(趙雍的夫人是韓國公主)、宋國聯盟,形成對魏、齊、燕三國的南北夾擊之勢,又重金賄賂越國,讓越國向楚國進攻,如此五國謀趙之勢被瓦解。趙雍又令趙國軍隊嚴陣以待,做出魚死網破之姿態,五國會喪之軍最終沒有對趙國下手。

五國大軍跟趙國軍隊組成十萬人的軍陣給趙肅侯送葬,送葬隊伍綿延百里以上,可以說趙肅侯的葬禮是古往今來最隆重的一次!趙武靈王在位期間,秦趙發生過哪些戰爭?

趙武靈王五年,趙雍娶韓國公主為夫人,生長子趙章。趙武靈王八年,韓國出兵擊秦,慘敗而歸;同年魏、趙、韓、燕、中山五國相互承認對方為王國,趙雍認為趙國沒有達到王國的實力,故在國內自貶為君。

戰國時代國格從高到低依次為王、公、侯、伯、子、男五等,君這個爵號相當於子爵,趙國原本的國格是侯爵。趙武靈王在位期間,秦趙發生過哪些戰爭?

趙武靈王九年,三晉、齊國、匈奴合謀攻秦,這次趙國出兵十萬,希望收復被秦國佔領的離石要塞。秦國派公子疾領秦軍出戰,擊敗三晉大軍,斬首八萬二千級,趙國慘敗而歸。趙武靈王十年,秦惠文王派秦軍東出攻趙,取趙國中都、西陽兩城,趙國再次慘敗。趙武靈王十三年,秦軍再次攻趙,取趙國藺城,殺趙國將軍趙莊。

趙武靈王十六年,秦國惠文王薨,趙雍娶美女吳娃。趙武靈王在位期間,秦趙發生過哪些戰爭?

秦惠文王死後,秦武王繼位,這期間秦趙無戰爭,秦攻韓國入周室取鼎,秦武王舉鼎而亡。趙國則忙著攻中山國,干涉燕國內政,這期間吳娃給趙雍生了一個王子趙何(趙惠文王)。

秦武王死後,秦國內亂無暇自顧(季君之亂),趙雍憑著他強大的軍事實力迫使秦宣太后立在燕國為人質的嬴稷為秦王。可以看出秦惠文王在世時,秦國是碾壓趙國的,趙雍無法伸展;秦惠文王死後,趙雍開始欺負宣太后與嬴稷母子了。趙武靈王在位期間,秦趙發生過哪些戰爭?

趙武靈王十九年,趙雍開始胡服騎射大變法,他要建立一個強大的趙國。這裡需要特別說明的是趙國雖然名義上是胡服騎射,但是實際上在推行商鞅變法的內容,只是側重點在軍事改革。以胡服騎射為名的趙國變法奠定了趙國與秦國爭霸的基礎。趙武靈王在位期間,秦趙發生過哪些戰爭?

趙武靈王二十年至二十六之間,趙國四處出擊,滅中山國,又擊敗燕國,趙國領土拓地千里,北至燕、代,西至雲中、九原。趙武靈王二十五年,趙雍傳位趙何,自號為主父,趙何治國,而主父領軍拓地。

趙惠文王元年,主父趙雍出使秦國,窺探秦國實力,想從雲中、九原直接攻擊秦國;瞭解了秦國後,趙雍認為秦國實力遠大於趙國,故沒有出兵伐秦,而是向匈奴取地以擴大趙國實力。

趙惠文王四年,主父趙雍意圖將趙國一分為二,北邊以代郡為中心封給長子趙章,南邊以邯鄲為中心封給次子趙何。作為父親趙雍是想對兩個兒子都公平,但是兩個兒子都想獨佔趙國。最終趙章起兵反叛,兵敗被殺;趙雍則被圍困在沙丘行宮三個月,活活被餓死!趙武靈王在位期間,秦趙發生過哪些戰爭?

趙雍死後三十三年,秦趙爆發長平之戰,趙國慘敗,四十萬精銳大軍戰死。 趙雍死後七十三年,趙國被秦國攻滅。趙雍死後八十五年,千古一帝秦始皇在沙丘行宮駕崩!

萧晓四姑娘
2019-05-05

趙武靈王在位時期,秦國正處在秦惠文王、秦武王和秦昭襄王時期,在這一時期,以及前面的趙肅侯時期和後面的趙惠文王時期,秦趙之間的戰事並不頻繁,甚至一度還結成了同盟共同對付別的諸侯國,但在趙惠文王晚期,秦趙關係惡化,戰事頻繁,到了趙孝成王時期,就發生了著名的長平之戰,趙國開始衰落。

實際上趙國的強盛持續的時間比較短,趙武靈王和他的“胡服騎射”將趙國帶往強盛,但是趙國的隱患同樣是趙武靈王帶來的。對內,他沒有處理好繼承人的問題,導致趙國出現內亂,連帶著趙武靈王的性命也搭了進去;對外,他將秦昭襄王扶上秦國國君之位,為趙國樹立了一個強大的敵人,而長平之戰就發生在秦昭襄王時期。所以說,秦趙之間的關係還是比較有意思的,接下來我們就來看一看趙武靈王在位的時候,秦趙之間的那些戰爭。

趙武靈王在位期間,秦趙發生過哪些戰爭?

公元前326年,趙肅侯去世,其子趙雍繼位,即趙武靈王。一個國家,往往是舊君去世、新君初立的時候最為薄弱,這個時候,國人忙著安排舊君的葬禮,忙著安排新君的繼位,無暇撤出多餘的時間關心外交,因此,環伺周圍的強敵就會趁火打劫,主動來爭取點利益。十五歲的趙雍在趙肅侯之後登上趙國國君之位自然更為人所關注,畢竟欺軟怕硬是人之本性。

《史記·趙世家》記載:“肅侯卒。秦、楚、燕、齊、魏出銳師各萬人來會葬。子武靈王立。”

這就很有意思了,按照《左傳·隱公元年》的記載:“天子七月而葬,同軌畢至。諸侯五月,同盟至。”也就是說,一國諸侯去世了,要在五個月後下葬,同盟的諸侯國都要去參加葬禮。因此,秦、楚、燕、齊、魏等國派使者到趙國參加趙肅侯的葬禮本來是一件非常合乎禮儀的事情。但是,這幾個諸侯國卻“不約而同”的各自派了一萬精銳士兵到趙國,這就很耐人尋味了。

因此,他們的目的絕不僅僅是參加葬禮,更是要看一看趙國的虛實,一旦趙國出現兵勢薄弱,那麼他們就會抓住機會佔點便宜,趙雍早已知曉他們的用意,因此在趙國邊境安排重兵把守,更是將各國的萬人之師拒之國外,不允許進入趙國境內,而只允許各國派出的使者到邯鄲參加趙肅侯的葬禮。而早在葬禮舉行之前,趙國與韓國、宋國等結成同盟,共同應對可能出現的危機局勢,同時,趙國還給楚國、中山國和燕國等諸侯國製造了點麻煩,讓越國牽制住楚國,讓樓煩牽制住中山國和燕國,從而使得他們不敢輕易出兵對趙國落井下石。

趙武靈王在位期間,秦趙發生過哪些戰爭?

通過這一系列的安排,最終趙肅侯的葬禮如期舉行,而諸侯國們也沒有出兵趙國。秦趙之間可能會有的一戰被扼殺在搖籃之中。趙雍剛繼位就經歷了這樣險惡的外交環境,自然他最開始求的就是低調發展,先強大趙國再說,因此在幾年之後的五國相王事件中,趙雍拒絕稱王,他讓趙國的人都稱呼他為“君”,這樣難得的理智正說明了趙雍絕不是平庸之輩,他是在等待時機,或者說創造時機一鳴驚人。

但是,很顯然,趙國的實力依舊是不怎麼強大的,公元前317年,韓趙魏三國聯合起來攻打秦國,結果被秦軍打敗,秦軍斬首三國聯軍八萬。之後的幾年裡,秦趙之間的戰爭基本都是以趙國失敗而告終。公元前316年,秦國攻下了趙國的中都和西陽。公元前313年,秦國樗裡疾再次攻打趙國,俘虜了趙國的將軍趙莊(莊豹),奪取了趙國的藺地。可以看出,這個時期趙國在對秦作戰中是出於被動挨打的水平。

之後,秦趙之間在幾年之內基本沒有戰事,公元前311年,秦惠文王去世,秦武王繼位。公元前307年,秦武王在洛邑舉赤文龍鼎絕臏而死,秦武王無子,他的弟弟們開始爭奪國君之位,秦國陷入內亂,而這正是秦趙關係的一個轉折點。

趙武靈王在位期間,秦趙發生過哪些戰爭?

正當秦國國內爭得面紅耳赤的時候,趙武靈王派人護送在燕國做質子的公子稷回秦國繼位,而公子稷正是秦惠文王和羋八子的兒子,原本打成近乎平手的惠文後和羋八子兩方因為趙武靈王的介入而讓天平偏向了羋八子,當然原本羋八子想立的並不是自己這個做質子的兒子,但是還是因為趙武靈王的關係,公子稷被推上了秦國國君之位,這就是秦昭襄王。

秦昭襄王元年,即公元前306年,趙武靈王開始在國內說服貴族們以實行胡服騎射。趙國有一個心腹大患即中山國,中山國是白荻鮮虞族所建,是一個典型的遊牧民族國家,與中山國一樣的遊牧民族還有很多,都在北方對趙國進行不斷的騷擾。而趙國國內則是農耕民族與遊牧民族的雜居狀態,這為趙武靈王的胡服騎射提供了條件,而胡服騎射的初衷也是為了對付以中山國為首的北方遊牧民族。當然,胡服騎射的作用不僅僅是對付遊牧民族,還有中原各國,趙國經由純“軍事性質”的胡服騎射改革變得強大起來。

公元前306年,胡服騎射不久,趙武靈王就向北進攻中山等國,戰績斐然。在這個過程中,趙國自然也沒有放過向西擴張的機會,攻打秦國,奪取了雲中、九原之地,與此同時,趙武靈王還將心腹樓緩派到秦國做官,並在公元前300年秦國丞相樗裡疾去世後,向秦國施壓,讓樓緩做了秦國的丞相。

趙武靈王在位期間,秦趙發生過哪些戰爭?

到了第二年,趙武靈王將趙國國君之位傳給兒子趙惠文王,而自己做了主父,趙惠文王主內政,趙武靈王全心全意研究趙國的軍事擴張。樓緩坐上秦國丞相不久,趙武靈王就決定到秦國去考察地形和觀察宣太后及秦昭襄王。

《史記·趙世家》記載:“欲從雲中、九原直南襲秦,於是詐自為使者入秦。秦昭王不知,已而怪其狀甚偉,非人臣之度,使人逐之,而主父馳已脫關矣。審問之,乃主父也。秦人大驚。主父所以入秦者,欲自略地形,因觀秦王之為人也。”

趙武靈王想從西邊的雲中和九原地區進攻秦國,但對秦國不是很熟悉,因此決定親自去一趟,他的身份就是樓緩身邊的一個趙國使者,只是在和秦昭襄王、宣太后交談的時候,其談吐和氣度非常人所能及,引起了秦昭襄王的懷疑,而趙武靈王自知身份有所洩露,趕緊離開了秦國,秦昭襄王派人去追的時候已經追不到人了。

彼時,秦國內亂剛剛結束,無力對趙國用兵,而趙武靈王則一直在尋找機會想對秦用兵,只是趙武靈王在滅掉中山國和樓煩,北方壓力解除,要對秦國用兵的時候,趙國出現了內亂。起因就是趙武靈王廢長立幼,又想讓趙國有兩個王,而他本人又是趙國的主父,趙惠文王雖然繼位但是還是很多事要聽命於趙武靈王。因此,由趙武靈王選擇繼承人不當所引起的內亂最終發生,而趙武靈王本人也因此被圍困在沙丘行宮達三個月之久,活活餓死。

趙國失去了對秦作戰的最好時機,這直接改變了戰國後期的格局。長平之戰後,趙國衰落,秦國強勢崛起,最終秦滅六國。

參考文獻:《史記·趙世家》;

《左傳》;

《史記·秦本紀》;

《史記·樗裡子甘茂列傳》。

西岳顽石
2019-05-02

趙武靈王趙雍是趙國第六代國君,是趙國曆史上最傑出的君主。在趙武靈王之前,趙國只是一箇中等小國,綜合國力甚至不如人見人欺的魚腩韓國,趙武靈王即位後,勵精圖治,一路披荊斬棘,使趙國國力蒸蒸日上,成為令戰國群雄刮目相看的強國。趙武靈王嘔心瀝血推行的“胡服騎射”,是商鞅變法之後最成功的改革,他是趙國邁向強國之林的總設計師,是建立華夏騎兵軍團的先驅者。

趙武靈王在位期間,秦趙發生過哪些戰爭?

公元前326年,趙雍的父親趙肅侯去世,秦、楚、魏、齊、燕五國以弔唁為名,各派精銳之師妄圖趁火打劫,聯合攻趙。面對來勢洶洶的五國聯軍,年僅15歲的趙雍在託孤重臣肥義的輔佐下,審時度勢,沉著應對,通過結盟韓宋兩國、離間楚越兩國,以及重金賄賂樓煩王出兵進攻燕國和中山國等針對性極強的手段,使五國聯軍投鼠忌器不戰而退,成功化解了趙國的燃眉之急,史稱“五國會葬”。

年紀輕輕的趙雍初涉君位就經受住瞭如此嚴峻的考驗,給了戰國群雄一個下馬威,一代雄主初露崢嶸。“五國會葬”之後次年,也就是公元前325年,趙雍正式即位,即趙武靈王。趙武靈王即位的前10年,趙國與秦國大大小小交戰至少六次,具體不再熬述,我簡單整理如下:

1、公元前318年,五國擊秦,不勝而還——《史記·趙世家》

2、公元前317年,秦與韓、趙戰, 虜其將申差,敗趙公子渴、韓太子奐, 斬首八萬二——《史記·趙世家》

3、公元前316年,秦取我中都、西陽、安邑——《史記·趙世家》

4、公元前315年,秦敗我將軍英——《史記·六國年表》

5、公元前315年,伐敗趙將泥——《史記·秦本紀》

6、公元前314年,庶長疾攻趙,虜趙將莊,拔藺——《史記·秦本紀》、《史記·趙世家》

一目瞭然,與秦國六次交戰,趙國屢戰屢敗,而且每次不是損兵折將就是丟失土地,均以慘敗收場。被秦國暴揍了六次,趙武靈王痛定思痛,清醒的認識到趙國與超級強國之間的差距,要在強敵環伺的險境中立有一席之地,必須自強自立。

趙武靈王在位期間,秦趙發生過哪些戰爭?

於是,趙武靈王乘各國連續混戰,忙著爭奪地盤之際,不再輕易言戰,而是休養生息,推行“胡服騎射”的改革,從此趙國在他的帶領下,走上了一條康莊大道,一個脫胎換骨的趙國即將破繭而出。隨著改革的深入,趙國國力與日俱增,成為可以與秦楚匹敵的軍事強國,再也不是當年的吳下阿蒙。

當時趙國的頭號大敵並非秦國,而是盤踞在趙國境內將其一分為二的中山國,趙國曆代國君都視這個千乘之國為心頭大患,欲除之而後快,無奈每次都以失敗告終。從公元前307年開始,趙武靈王向中山國連續用兵,打的中山國毫無還手之力,只能割地求和,在趙國的不斷蠶食下,中山國越來越小。到了公元前299年,趙國一路勢如破竹,攻陷中山國首都靈壽,中山王逃往齊國,中山國名存實亡,趙武靈王完成了此前趙國曆任國君夢寐以求的壯舉。

趙武靈王在位期間,秦趙發生過哪些戰爭?

自趙國實行“胡服騎射”以來,秦趙兩國進入短暫的蜜月期,沒有爆發大規模的戰爭,雖然邊境上時不時發生點小摩擦,但都能通過談判和平解決,這種狀況一直維持到趙武靈王去世。倒不是趙武靈王被秦國打怕了,而是他一直沒有找到滿意的攻秦辦法。為了大展宏圖全力對付秦國,趙武靈王主動禪位兒子自稱主父,他還不顧個人安危喬裝打扮深入秦國腹地考察,甚至動過借道匈奴繞過函谷關南下攻秦的念頭。只可惜由於種種原因導致計劃最終破產了,不管怎麼說,趙武靈王是整個戰國時期山東六國當中,唯一一個打算滅秦並準備付諸於實際行動的君主。

趙武靈王是軍事上的巨人,政治上的矮子,大半生用熱血和努力鑄就的軍事強國,被他一個奇葩的想法瞬間拉下了神壇,他竟然想把趙國一分為二,由大兒子和小兒子分別掌管,腦回路真是太奇特了,整個中國歷史上恐怕也只此一家,別無分號。由於趙武靈王在立儲問題上首鼠兩端,搖擺不定,導致眾叛親離,禍起蕭牆,趙國於公元前295年爆發“沙丘之亂”,趙武靈王被困沙丘宮長達三個多月,以鼠蟲鳥蛋充飢,最終活活餓死。可嘆一代雄星,竟以如此悲慘的方式隕落,令人唏噓不已。

我是西嶽頑石,一個放浪形骸的歷史神侃手,一個狡猾多變的腹黑腫裁,一個半打節操的現實教主~~~

君山话史
2019-05-01

趙武靈王是戰國史上一位雄才大略的君主,在他統治下,趙國由弱國一躍而成為軍事強國,成為秦國最大的軍事對手。那麼,在趙武靈王統治時期,秦趙發生過哪些戰爭,兩國的關係又有著怎麼樣的變化呢?

趙武靈王在位期間,秦趙發生過哪些戰爭?

第一,趙武靈王上臺前,趙國的國力在七雄中排名靠後

歷史學家錢穆先生認為,在胡服騎射變革之前,趙國的國力在戰國七雄中,僅勝過燕國。也就是說,在七大強國中,趙國比秦、齊、楚、魏、韓都差。

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三晉戰爭,令趙國實力大衰。在曠日持久的三晉戰爭中,趙國尤其狼狽,公元前353年至351年,趙國首都邯鄲城淪陷於魏軍之手達三年之久。與此同時,銳意進取的齊國與秦國在著名君主齊威王、秦孝公的勵精圖治之下,後來居上,國力蒸蒸日上,一舉超越三晉,成為新的霸主。

在趙武靈王上臺前六年(公元前332年),齊國與魏國聯手進攻趙國,趙國難以抵擋,只能決黃河之水以阻止齊、魏聯軍的深入。四年後,即公元前328年,秦國從西面大舉入侵,與趙軍戰於河西,趙軍大敗,大將趙疵被殺,藺城、離石兩城被攻破。

趙武靈王就是在國力式微、風雨飄搖的背景下,成為趙國新的君主。

趙武靈王在位期間,秦趙發生過哪些戰爭?

第二,趙武靈王上臺後,趙與秦的戰爭屢戰屢敗

趙武靈王剛上臺時,大國諸侯欺他年少,紛紛帶著大軍來參加其父趙肅侯的葬禮,頗有砸場子的味道。在戰國七雄中,只有韓國沒有帶兵前來炫耀,這是因為韓國與趙國長期以來都是盟友關係。

趙武靈王是比較聰明的,他上臺伊始,就與魏國停戰弭兵,實現關係正常化,三晉聯合以共同對抗崛起中的秦國與齊國。

為了抑制秦國向東擴張,趙武靈王在公元前318年參加了由楚懷王為縱約長的合縱運動,與楚、魏、韓、燕等四個國家組建聯軍,進攻秦國函谷關。因為各國心志不齊,這次出兵虎頭蛇尾,草草而終。

中原合縱運動令秦國深感威脅,秦國聯合齊國,於公元前317年對三晉展開夾擊,齊國兵團在觀澤之戰中大敗趙、魏聯軍;秦國名將樗裡疾則在修魚之戰大敗三晉聯軍,斬首八萬。這兩戰,對趙武靈王來說,是噩夢般的打擊。

緊接著(公元前316年),秦國進攻趙國,攻取中都、西陽等城邑;次年(公元前315年),秦國再度發動對趙國的攻擊,打敗趙國大將趙英。公元前313年,秦國的鐵蹄又一次踏入趙國的土地,名將樗裡疾揮師攻趙,俘虜趙國大將趙莊,又一次佔領藺城。

連續五年的時間,趙國連遭敗績,被秦國打得都找不到北了。在一系列失敗面前,趙武靈王痛定思痛,決定對內進行軍事變革,對外則與秦國交好,把擴張的矛頭對準北方實力稍弱的中山。

趙武靈王在位期間,秦趙發生過哪些戰爭?

第三,趙國改變對秦國的外交方針

公元前307年,趙武靈王開始推行“胡服騎射”的軍事變革。這一年,秦國出動龐大的兵力進攻韓國軍事重鎮宜陽。

這是考驗趙武靈王的時刻。韓國長期以來是趙國最親密的盟友,要不要援韓抗秦呢?對趙武靈王來說,這是極難選擇的。為了趙國的未來,趙武靈王決定不干預宜陽之戰,不出兵抗秦。最終,宜陽之戰以韓軍的失敗而告終。

趙武靈王小心翼翼避免與秦國發生軍事衝突,集中力量向北方擴張。他派樓緩出使秦國,搞好與秦國的關係,在中原諸侯爭霸戰中保持中立。趙武靈王低調的背後,是有雄心壯志的。《史記》中是這樣寫的:“主父欲令子主治國,而身胡服將士大夫西北略胡地,而欲從雲中、九原直南襲秦。”趙武靈王的雄心壯志,除了在西北繼續打擊胡人、開疆拓地之外,還要南下打敗強大的秦國。

為了“知彼知己,百戰不殆”,他甚至親自深入虎穴,一探秦國的底細。他喬裝打扮成使節的模樣,親自跑到秦國,進秦都咸陽面見秦昭王。這種事在古代君主裡,恐怕是絕無僅有。

可惜的是,趙武靈王還沒來得及施展平生抱負,就意外地死於沙丘之變,未能在戰場上與秦國決一雌雄。

史说阿文
2019-05-01

趙武靈王最大的錯誤就是提前退位,讓給了趙何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