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覺得諸葛亮名不符實,蜀國真的是被諸葛亮拖垮的嗎?

關於北伐多次失敗,很多人都說了蜀國國小不應該興兵作戰,以至於被拖垮了。
10 個回答
Mer86
2019-01-07

抹黑和貶詆諸葛亮,是很多三國愛好者必要經歷的一個過程。因為大多數人熟知諸葛亮這個人,都是通過《三國演義》認識的。而演義中的諸葛亮又太妖魔了,極其容易引起大多數人的一個逆反心理——他這麼神,可是為什麼他沒有成功呢

當很多人逐漸長大,進入所謂的叛逆期,通過對《三國志》正史,或通過其他一些二手三手四五六七八手史料的瞭解後,會愈發的肯定自己當年的逆反心理是正確的。然後這些人就會在各種場合抹黑貶詆諸葛亮,以顯示自己是有“文化”的人。

但是,這些人反感的諸葛亮,其實反感的是演義小說中的諸葛亮,並不是歷史上真實的諸葛亮。因為歷史上的諸葛亮雖然不如演義小說中描述的那麼誇張,但他也確實是一個人傑。這一點,只要稍微看一下正史的記載,就能明白諸葛亮接手劉備留下的爛攤子時,他的處境到底有有多艱難。他對蜀漢的貢獻到底有多偉大了。

有的人覺得諸葛亮名不符實,蜀國真的是被諸葛亮拖垮的嗎?

蜀漢章武三年(公元 223年)四月,劉備病死於奉節白帝城。他駕崩的時候,蜀漢離亡國也就只差半步路了

公元 219年十二月,關羽兵敗被殺,至少三萬精兵被團滅。

一個月後,駐守上庸的孟達投魏,並帶著魏軍奪取了上庸三郡。漢軍守將劉封不敵,連人帶城全丟了。這一戰,又有至少兩萬精兵被消滅了。

到了劉備臨徵東吳的前夕,張飛在閬中被下人所殺,黃忠在成都病死;劉備徵東吳期間,馬超也病死了。短短一年多時間,蜀漢損失了三員大將。

公元 222年八月,劉備兵敗夷陵。四萬漢軍精銳被滅,一萬精銳投降了魏國。順帶著還折損了一票蜀漢的精英。

從公元219年—222年,劉備在這三年期間的兵力損失,起碼在十萬人以上。漢末三國時期的十萬精兵是什麼概念?

蜀漢本身就是個小國,哪裡經得住這種連環打擊的折騰?

你以為這樣就結束了?還沒呢。當蜀漢國內聽說劉備慘敗的消息後,離成都只有百里的漢嘉郡太守黃元造反,益州南部的越嶲、牂柯和益州三郡在土著雍闓的策動下造反。叛軍呼應東吳,幾乎半個蜀國都造反了

總之就是:劉備臨死前,丟下的就是一副瀕臨亡國的爛攤子給劉禪
有的人覺得諸葛亮名不符實,蜀國真的是被諸葛亮拖垮的嗎?

當年,袁紹在官渡慘敗,留下了一個一模一樣的爛攤子給兒子,結果河北四州就被曹操吞併了。

當年,劉表在曹操南征前夕去世,給劉琮留了一個一模一樣的爛攤子,結果荊州被曹操吞併了。

後來,劉備臨死前給劉禪留了一個一模一樣的爛攤子。但是,諸葛亮把這個爛攤子給收拾乾淨了。避免了蜀漢雪崩。並且他又給蜀漢政權續了三十九年的命。這就是諸葛亮的本事,你還認為他名不符實?

諸葛亮後來在《出師表》中說:“此乃危急存亡之秋矣”。這並不是他在胡扯,他只是客觀的陳述了事實而已。

有的人覺得諸葛亮名不符實,蜀國真的是被諸葛亮拖垮的嗎?

至於說“諸葛亮北伐窮兵黷武”,“諸葛亮拖垮了蜀漢經濟”的觀點,這完全就是謬論。正史上可沒有這些奇怪的記載。

首先、諸葛亮並沒有在形勢嚴峻的情況下堅持北伐。而是消除了威脅國家安全的內外因素後才開始北伐。他的軍事行動,是等到蜀漢恢復元氣之後才開始的。

劉備病逝後,南中大叛。蜀漢在失去了荊州之後,本來就只剩一個益州。現在益州也丟了一部分!對於這種危急情況,諸葛亮的選擇是趕緊帶兵平叛麼?

不,他的選擇是:休養生息!

一直到公元 225年三月,也就是叛亂已經過去了近兩年之久,諸葛亮足足憋了兩年,他才開始平叛行動。而此時,距離夷陵大敗已經過去了三年。

一個為了休養生息,可以把平叛都能延緩兩年的人,你認為他是窮兵黷武之人?
有的人覺得諸葛亮名不符實,蜀國真的是被諸葛亮拖垮的嗎?

諸葛亮南征之後,得到了大量的資源,蜀漢的國力因此大增。然後,諸葛亮有因此而急著去北伐嗎?

不,他選擇是:繼續休養生息!

一直到公元 227年,也就是平定南中叛亂兩年後,諸葛亮才上《出師表》進駐漢中。而他上表出征的前提是:曹丕去世了,魏國的國內有可能會產生動盪

可是,當諸葛亮到漢中後,他發現魏國並沒有因為曹丕的死,給蜀漢可乘之機。於是諸葛亮在漢中又休整了一年。一直到公元 228年春天才開始第一次北伐。

而此時,距離南中平叛已經過去了三年,距離夷陵大敗已經過去了五年

陳壽在《三國志》中,是這樣記載諸葛亮在劉備去世後,出兵北伐前,他在蜀漢的政績表現的:

及備殂沒,嗣子幼弱,事無鉅細,亮皆專之。於是外連東吳,內平南越。立法施度,整理戎旅,工械技巧,物究其極。科教嚴明,賞罰必信,無惡不懲,無善不顯。至於吏不容奸,人懷自勵,道不拾遺,強不侵弱,風化肅然也。——《三國志·諸葛亮傳》

很顯然,諸葛亮在劉備死後,他並沒有急於北伐。甚至面對南中的叛亂,他都能忍著兩年不發兵。在這五年期間,諸葛亮積極種田,休養生息,整頓軍隊,並且還花了大力氣搞基礎設施建設。把蜀漢政權治理的井井有條,國力穩步恢復,補上了劉備去世時,留給他的巨大窟窿

“亮之治蜀,田疇闢,倉廩實,器械利,蓄積饒。”——《三國志·諸葛亮傳》

這樣的一個力挽狂瀾的奇才,說他是一個名不符實,窮兵黷武的人,是不是有點太過分了?

有的人覺得諸葛亮名不符實,蜀國真的是被諸葛亮拖垮的嗎?

其次、諸葛亮並沒有六出祁山,他真正大規模的北伐只有三次,而且每一次間隔時間都有數年。並且,諸葛亮北伐的策略非常求穩,絕對不搞激進的軍事冒險行動。

諸葛亮第一次大規模北伐是在228 年春。當時北伐佔了天時、地利、人和三點優勢,打了魏國一個措手不及。只不過馬謖沒有守住街亭要道,諸葛亮認為沒把握,耗不起,便主動的撤了。

關於這一次北伐,如果換一個名將,說不定就有可能不撤退,選擇跟魏軍硬抗。但是硬抗顯然是一把雙刃劍。既有大勝,縮小蜀魏力量對比的可能;但也有可能大敗,死傷慘重,被魏國乘虛滅國。

蜀漢在劉備手上已經摺騰了十萬兵馬,諸葛亮好不容易攢了十幾萬人,他怎麼可能會去硬扛呢?所以這一次北伐,不僅很符合諸葛亮的性格,也符合蜀漢當時的實際情況。

因為蜀漢再也經受不了失敗的打擊了,他要負責任。而他的這種負責任,正是他沒有窮兵黷武,很清醒自己定位的表現。

有的人覺得諸葛亮名不符實,蜀國真的是被諸葛亮拖垮的嗎?

而同年冬天圍陳倉的行動,名義上雖然是第二次北伐,但實際上根本算不上二伐。因為這次出兵的起因是諸葛亮收到東吳在石亭大勝的消息,想趁機騷擾一下魏國。

之所以說這一次是騷擾,是因為諸葛亮在出徵前,他連糧食都沒帶夠。如果打仗連糧草都不帶夠,這很顯然就只是去騷擾一下而已。

到了公元 229年春天,諸葛亮派遣陳式進攻武都、陰平,也只是一場小規模行動,目的僅在於奪取兩郡,沒有進一步的行動。

以上便是歷史上諸葛亮的前三次北伐。從228—229,一年之內連伐三次。但是這三次中,只有第一次才是真正的北伐,另外兩次都只是騷擾而已。

諸葛亮真正的第二次大規模北伐,已經是兩年後的事情了。這一次北伐,諸葛亮是拉攏了鮮卑柯比能之後才誓師出征的。並非以一己之力單獨攻魏。

公元 231年春,諸葛亮養精蓄銳後,再次出征北伐。這一次,諸葛亮打急眼了,他不再像第一次北伐那樣,小心謹慎,而是大膽的放棄了後方,以自己和糧草做誘餌,引誘了司馬懿上鉤,並在滷城大敗司馬懿

這一次大勝後,司馬懿再也不敢跟諸葛亮正面交戰。
有的人覺得諸葛亮名不符實,蜀國真的是被諸葛亮拖垮的嗎?

後來因為糧草不濟,諸葛亮被迫退兵。但是在退兵中,還是射殺了張郃。

諸葛亮退回漢中後,沒有急著北伐。他在國內還是幹著老本行——休養生息,繼續鼓勵耕織。

(建興)十年,亮休士勸農於黃沙。——《三國志·諸葛亮傳》

一直到公元 234年,諸葛亮才開始第三次大規模北伐,也就是他最後一次北伐。此時離上一次北伐又過去了三年。這一次,諸葛亮是在聯絡東吳出兵夾擊之後才出兵的。也不是不知深淺的單獨出兵。

總的來說,諸葛亮的五次北伐,真正的大規模北伐只有三次。從公元228年—234年,六年期間,三次大規模用兵。每次大舉出兵之前,諸葛亮都會進行了數年的充分準備。戰略戰術上也十分穩健,不搞賭國運式的軍事冒險。如此從容,按部就班的樣子,實在看不出諸葛亮哪裡窮兵黷武了?這分明就是有組織、有計劃的北伐。

有的人覺得諸葛亮名不符實,蜀國真的是被諸葛亮拖垮的嗎?

至於史書上記載蜀漢百姓“農夫廢業,民有飢色”,這是在諸葛亮死了25年後,因為姜維連連北伐,龐大的軍事開支嚴重影響了農業,從而導致的結果。與諸葛亮沒有關係。

其實在諸葛亮時期,他一直都在儘可能的節省民力:

“一蜀之大,其兵多不過十二萬,孔明所用八萬,常留四萬,以為更代。蜀之所以強者,以孔明不盡用之。”

“蜀戶二十八萬,男女口九十四萬。於二十八萬戶中,二家零三分之餘出一人,於五十六萬四千男女口中,四丁零四分發一人,其不忍盡民之力如此。”

對比當時曹魏和東吳對百姓的壓迫,諸葛亮北伐對於蜀漢國力的損耗,幾乎達到可以忽略不計的程度。甚至於,諸葛亮最後一次北伐,他在曹魏境內屯田,以戰養戰,也更進一步削減北伐對於國內的負擔和長途運輸的損耗。

這麼一個精打細算,重視節省民力的人。居然說他拖垮了蜀漢,良心不會痛麼?

至於說諸葛亮為什麼要急著北伐,這個道理在正史上說的很清楚了:

“亮之素志,進欲龍驤虎視,包括四海,退欲跨陵邊疆,震盪宇內。又自以為無身之日,則未有能蹈涉中原、抗衡上國者,是以用兵不戢,屢耀其武。”

這話翻譯過來就是說,諸葛亮本身就有著遠大的志向。同時,他認為自己死後,國內就再沒有能跟曹魏抗衡的人了。所以他要趁自己還活著,儘可能給曹魏施壓軍事壓力。並且在實際上,他也確實給曹魏帶去了很大的財政壓力

有的人覺得諸葛亮名不符實,蜀國真的是被諸葛亮拖垮的嗎?

綜合前面的內容(曹魏的濫用民力,諸葛亮的科學利用民力)來看,諸葛亮北伐,吃虧的都是曹魏。魏國為了對付諸葛亮,每次都要調中央軍支援長安。因為魏國的邊兵根本擋不住蜀軍。而若是調中央軍,魏國必然要開支大量的錢糧。

這到底是誰更吃虧?一目瞭然了。

當諸葛亮死後,魏國的壓力銳減。曹叡就開始蓋宮殿,搞腐化墮落。究其原因,還不是因為諸葛亮去世了,戰爭沒有了,曹叡手上也有錢了。

由次來看,你還會認為諸葛亮北伐是沒有必要的麼?

锦翼
2019-01-06

其實三國人物裡,不光諸葛亮沒有傳說的那麼神,關羽也沒有傳說的那麼神,趙雲也沒有傳說的那麼神(實際上趙雲連五虎上將都不是),劉備也沒有那麼慫,曹操也沒有那麼奸。

諸葛亮被神話,是託《三國演義》的福,三國演義把諸葛亮說成了神人。

什麼火燒博望坡,什麼三氣周瑜,什麼借東風,什麼魂斷五丈原向天借命,什麼空城計,全是羅貫中腦補出來的。有的人覺得諸葛亮名不符實,蜀國真的是被諸葛亮拖垮的嗎?

諸葛亮成了一個多智近妖的人物。

但是剝離了小說的因素,諸葛亮就不是一個偉大的人物了嗎?

錯,即便沒有三國演義,諸葛亮的形象仍然是高大的。

唐朝的杜甫沒有看《三國演義》他就寫下了“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連晉朝的皇帝司馬炎都說:“善哉,使我得此人以自輔,豈有今日之勞乎”

就是說,司馬炎都羨慕這麼一個忠臣,如果有這樣的幫手,今天自己當皇帝會輕鬆很多。

陳壽在《三國志》裡這麼評價他:

諸葛亮之為相國也,撫百姓,示儀軌,約官職,從權制,開誠心,布公道;盡忠益時者雖仇必賞,犯法怠慢者雖親必罰,服罪輸情者雖重必釋,遊辭巧飾者雖輕必戮;善無微而不賞,惡無纖而不貶;庶事精練,物理其本,循名責實,虛偽不齒;終於邦域 之內,鹹畏 而愛之,刑政雖峻 而無怨者,以其用心平 而勸戒明也。可謂識治之良才,管、蕭之亞匹矣。然連年動眾,未能成功,蓋應變將略,非其所長歟

陳壽肯定了諸葛亮作為丞相治理國家方面的功勞,他用嚴刑峻法治理國家,卻沒有怨言,因為他處事公正。有的人覺得諸葛亮名不符實,蜀國真的是被諸葛亮拖垮的嗎?

但陳壽也說了,他連年征戰沒有能成功,是因為帶兵打仗實在不是他擅長的。

就有人根據這個推斷諸葛亮不該六出祁山,一再打仗,拖垮了蜀國的經濟。

其實以諸葛亮管理內政的能力,未嘗認識不到這個。

但是諸葛亮之所以一再出徵,恐怕是“知其不可為而為之”:

出征是轉移內部矛盾最好的辦法。當時蜀國內部矛盾重重,分為三派勢力,一是益州大族,以譙周為首,二是劉璋集團的遺留勢力,三是劉備帶來的荊州勢力。

三派之間矛盾重重。如果蜀國安享太平,三派勢力矛盾就會激化,但是諸葛亮以“王業不偏安”為號召,讓國家處於戰爭狀態,就會轉移消化這部分矛盾。實際上諸葛亮死後,仗是不打了,但蜀國內部的矛盾卻凸顯出來,當鍾會鄧艾帶著兵過來的時候,站出來主張投降就是益州大族譙周他們。

其實荊州是劉備集團從四川出征的最好出口,所以關羽丟荊州,劉備才會那麼著急要發動戰爭奪回來,可惜失敗了。

從這個時候起,諸葛亮就知道蜀漢在這裡發展下去,很可能會作繭自縛,什麼天險根本靠不住,必須要主動出擊,一則以戰爭激勵國民,一則以驚擾魏國。

有的人覺得諸葛亮名不符實,蜀國真的是被諸葛亮拖垮的嗎?

286草民
2019-01-07

諸葛亮在蜀國有四個人對諸葛亮有意見,第一是諸葛亮學生馬謖,馬謖跟諸葛亮學排兵佈陣,城池防禦,安營紮寨,怎樣以少勝多。馬謖說起來,什麼全學會了,主公對諸葛亮說,你學生馬謖言過其實,不能重用,諸葛亮不答,直搖頭,對主公意見不但不聽,心中還不高興,直到馬謖失街廳後,諸葛亮才相信主公觀人能力比自己強。第二魏延,多次對諸葛亮建議,讓他帶兵走大山小路,出奇兵,至河南奪取曹操首都,而諸葛亮不聽,先走陳蒼,陝西省寶雞,無功而返,然後有六出祁連山,走甘肅省隴南,再進鞏河南,有無功而返,死於五丈元,而在諸葛亮死後,卻將魏延走深山小路,出奇兵戰術,託夢給鄧艾,是鄧艾幾千兵,無馬,只一戰滅了蜀國。書上寫諸葛亮求鄧艾不殺蜀國百姓為條件,當了一次許攸。第三是蜀國承相李延,對諸葛亮連年征戰,表示反對,當時全部收入是農業,李延承相要將收入治國安民,而諸葛亮要用於軍費。蜀王召諸葛亮回朝,不要用兵打仗了,李延承相說三國己經成定局,誰也滅不了誰。將收入用於治國安民,而諸葛亮大罵李延是奸臣,他也原因天天上朝,不在野外打仗,而百年後,曹操不滅,蜀國永不安寧,蜀王有聽了諸葛亮話,要殺李延承相,而諸葛亮求情,讓李延回家養老,殺了李延,他兒子李忠天天押運糧草有功,殺了李延無人徵齊糧草。第四,關羽在荊州,諸葛亮弟弟諸葛瑾在東吳孫權帳中。受孫權委託,將關羽之女,媒說於東吳孫權之子,兩國成了親上加親,聯盟起來對付曹操。關羽大怒,虎女怎能嫁與犬子,將諸葛瑾打四十軍棒,趕出營門,諸葛瑾說,他是諸葛亮弟弟,關羽道,不看承相之面讓你回不得東吳。孫權聽諸葛瑾說後,寫信於諸葛亮,關羽也不於東吳結親,也不還荊州城於東吳。請諸葛亮告知主公,再不還時,東吳用兵收回,諸葛亮知道荊州城池不保,根本沒給主公說,諸葛瑾第二次找諸葛亮,亮答,告知主公,主公也不會用意。明知東吳用兵於荊州,諸葛亮大權在手為什麼不提防。

这些历史要读
2019-01-07

諸葛亮確實被《三國演義》過度拔高,主要是小說裡頭還添加不少神幻色彩在諸葛亮的身上,比如借東風,八卦陣等等。但是,說諸葛亮名不副實,就不對了,而且蜀漢更非被諸葛亮拖垮的。

諸葛亮多次北伐雖然都沒有成功,但是這並非是諸葛亮的能力問題,恰恰是諸葛亮一再的北伐行動和姿態,才讓蜀漢的國祚更長久。

有的人覺得諸葛亮名不符實,蜀國真的是被諸葛亮拖垮的嗎?

類似的問題,個人也曾和大家分享過自己的看法,現在就在詳細的說幾句。其實,我們不要忽略很重要的一點,那就是在我國曆史上多個以蜀地為統治中心的偏安政權中(除古蜀國之外),不斷耗費國立進行北伐蜀漢,反而是國祚最長的。而更為繁華富庶的前蜀、後蜀反而亡得比蜀漢更短命。

有的人覺得諸葛亮名不符實,蜀國真的是被諸葛亮拖垮的嗎?所以,我們可以看出諸葛亮的北伐,其實更像是一種“主動防守”的軍事策略,而是其效果相當見效,因為諸葛亮及其繼承者的一再北伐,最終讓更為強大的曹魏,在很長時間內處於防守之態,而不敢主動攻伐川蜀。

正所謂,“進攻才是最好的防守”!蜀漢有蜀吳聯盟做支撐,加上巴蜀險峻的地形,進可攻退可守。因此,蜀漢可以集中力量,打著復興漢室的旗號,北上進攻曹魏,這樣一來反而讓曹魏成了防守的一方,進而達到疲敵的目的。

有的人覺得諸葛亮名不符實,蜀國真的是被諸葛亮拖垮的嗎?

而且,要說休養生息,個人認為曹魏比蜀漢更需要,也更渴望修養生息!

因為,自黃巾之亂以來以來,曹魏統治的中原地區才是受破壞最嚴重的地區。正如當年曹操所言的:“生民百無一”!這便是中原在歷經各方諸侯輪番逐鹿,征戰數年後的慘狀。因此,曹魏比蜀漢更希望休養生息!

有的人覺得諸葛亮名不符實,蜀國真的是被諸葛亮拖垮的嗎?

正如如此,諸葛亮更不能給曹魏休養生息的機會。畢竟曹魏不論人力物力,還是社會生產力都遠勝蜀漢。如果在彼此和平發展的環境下,那麼曹魏的恢復速度顯然要快於蜀漢。所以,諸葛亮採取更為積極的軍事戰略,其實是正確的,更是明智的!

有的人覺得諸葛亮名不符實,蜀國真的是被諸葛亮拖垮的嗎?

最後,還有一個重要的政治原因,那就是“光復漢室”!正如先主劉備說的:“漢賊不兩立 王業不偏安”!這也是迫使諸葛亮明知蜀漢國力最弱,也得不斷北伐的重要原因。

蜀漢既然要扛起了漢室的大旗,那麼北伐對於蜀漢而言,是必須堅持的政治任務。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向天下百姓昭示:自己雖偏安西南一隅,但仍是正統,反而是佔據中原、坐擁兩京的曹魏才是“反賊”,才能保證蜀漢取得對曹魏的政治制高點。

有的人覺得諸葛亮名不符實,蜀國真的是被諸葛亮拖垮的嗎?而倘若蜀漢不發動北伐,而是選擇休養生息,保境安民,然後君臣上下都心安理得的過著偏安生活。那麼,就等於默認曹魏的合法性了,他們手中的“漢室”這面政治旗號,也將變得毫無說服力可言。蜀漢也將徹底的淪為一個割據政權。這隻會讓蜀漢失去主心骨,反而更沒有未來。

因此,基於這個政治口號,蜀漢不論是誰掌權,都必須不斷作出北伐的姿態,哪怕是少規模的滋擾曹魏,也得裝出個北伐的架勢出來。以此保證蜀地百姓團結一致,共同擁護漢室!

学法自然
2019-01-07

歷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近些年互聯網興起極大的改變了我們攝入信息的方式,伴隨著各種各樣的信息經常會顛覆我們以往的認知。

譬如,對太平天國的看法,比如對曹操,袁世凱這種在以往已經被被蓋棺定論的歷史人物的看法。

同樣,對諸葛亮也出現了各種各樣的聲音。有人覺得諸葛亮是賭徒,在他的先軍政治的領導下蜀國走向滅亡,有人覺得諸葛亮是個獨裁者,軍政一把抓,自己做起了土皇帝。

各種說法,五花八門,讓人眼花繚亂,應接不暇。

但是,讀歷史一要嚴謹,二要客觀。以示明鑑以正興衰。

諸葛亮是千百年來中華民族歌頌的“千古一相”,為蜀國嘔心瀝血了,小編認為,我們作為後人不應亂扣帽子,應當給予緬懷和尊重。

現在我們迴歸正文,簡單討論一下,蜀國的滅亡跟諸葛亮有無直接關係。

大家都知道蜀國的基本國策是在諸葛草廬就已經確定的了,便是著名的《隆中對》。公元207年諸葛亮出山輔佐劉備,劉備的小創業公司有了基本的市場戰略,事實上在207年之前,劉備的公司只有關張趙此類拿著刀一路砍業務員,經營狀況也是時好時壞,時不時被兼併收購作為其他的大公司一個小部門存在。劉備CEO董事長一肩挑,身邊可用之才並不是很多。在諸葛亮加入劉備公司之後,帶來了兩點基本的改變,第一公司有了戰略藍圖,知道自己是要做實體還是做互聯網了。第二,公司有了個經驗豐富的CEO,劉備專心能做自己的董事長兼CHO了。有的人覺得諸葛亮名不符實,蜀國真的是被諸葛亮拖垮的嗎?

在諸葛亮加入之後,公司的業務越做越好,市場規劃產品研發兩步走。先是兼併了荊州劉表的公司,後收購了益州劉璋的公司,並把公司的主營業務放在益州了。眼看著公司越做越大,董事長CEO和一干創業骨幹是時候了。於是在公元221年在諸葛亮出任CEO14年之後,劉備宣佈蜀漢公司正式掛牌上市了。上市後公司內外一片祥和,兵強馬壯。

注意,此時是劉備創業公司市值最高的時候了,員工福利好,薪水高,一個個幹勁十足。

但是,劉備公司應了那句中國的老話叫“物極必反”。正當公司內外一片和諧準備加把勁在把其他兩個公司都兼併的是時候出事了。劉備創業的老家荊州分公司的總經理也是劉備公司的創業元老突然死了,一問手下人原因竟然是被東吳公司給開車撞死了,妥妥的 商業暗殺,荊州分公司群龍無首也被東吳公司給兼併了。劉備連夜開董事會,決定要為二弟報仇,帶著研發部市場部拼命研發新產品,東吳公司以不變應萬變繼續老三樣,產品競標,蜀漢公司大敗,董事長劉備和幾位創業元老也相繼死於非命。

用個小故事模擬了下基本背景,各位看官勿怪。

有的人覺得諸葛亮名不符實,蜀國真的是被諸葛亮拖垮的嗎?

事實上蜀國在這個時候就已經沒有機會一統天下了。主要原因有幾點。

第一點劉備荊州創業的老本在夷陵之戰基本賠光了,益州地廣人稀,兵源補給不足。

第二打仗便是打經濟,蜀地經濟比江南和中原都稍差。

第三也是最為重要的一點,公司內部有很大的分歧。劉備創業之初帶來的荊州精英集團與益州本地的門閥氏族集團有著相當大的矛盾,人心渙散。

這裡多說一句,三國時期人才選拔制度多為察舉制,“察舉制即為,察廉,舉孝”,劉備曹操的人才選拔多出於此,在他們創業初期,小的藩鎮武裝極多,精英人才散落各個勢力。劉備曹操皆是梟雄,懂得用人之道。所以初期的人才他們的宗旨都是相似的“唯才是用”,“既是你有能力,我就不看學歷”。後期曹操亡曹丕繼位,實行了“九品中正制”,在此時小地方武裝基本都被三個大公司兼併了,此時的人才全部集中在掌握最大社會資源的門閥士族手中,“九品中正制”的實行極大的保護了門閥氏族的利益,使更多人才湧向曹魏。之後的司馬家一統天下也多少得益於此。

回到正文

諸葛亮在極度危險的政治環境下,面對這幾點問題的解決方案也很簡單,大旗一打“北伐中原”。

有的人覺得諸葛亮名不符實,蜀國真的是被諸葛亮拖垮的嗎?

原因有三

第一,荊州帶來的老兵多數尚在,但數量正在急劇減少,益州本地並無可用兵員,了以速戰,才有機會一同中原

第二,荊州劉備集團所帶來的精英損失殆盡,只有打出大漢正統的普世價值大旗才有機會吸收一些關內人才。但是關內的精英大都知道,所謂衣帶詔所謂大漢正統,不過是諸葛亮執拗的宣傳工具罷了。

第三,諸葛亮知道休養生息不可取,蜀地的門閥氏族非但不能為自己所用,劉備帶來的荊州集團與蜀地的本地集團的矛盾極大,甚至還跟關內的氏族貧有聯繫,做起了“蜀奸”,長此以往,便會文化消亡。

事實上三國志中表述,相比軍事,諸葛亮更善於治國。不戰必亡,戰中求生,實屬是無奈之舉。

幾次北伐均有斬獲,只可惜天妒英才,時不我待了,老天爺沒給諸葛亮那麼多的時間,公元234在北伐的路上追先主而去,這一年是他追隨劉備的第27年。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是他對先主的交代,也算是報了先主的知遇之恩。

他在劉備去世後,在他的努力下把蜀國延續了14年,他盡力而為了。

後杜甫有詩云: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城關外柏森森。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三顧頻繁計天下,兩朝開濟老臣心。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他為蜀漢的延續獻出了一生,無愧之千古一相。

客觀看歷史,以史明鑑正興衰。

电视剧里看历史
2019-01-07

誠邀,客觀的說,諸葛亮北伐確實嚴重的消耗了蜀國國力,但說到底,諸葛亮其實也是在救蜀國。

有的人覺得諸葛亮名不符實,蜀國真的是被諸葛亮拖垮的嗎?

劉備飄零半生,南征北戰幾十年才佔據了益州,建立了蜀漢政權,然而,蜀漢政權雖佔據了號稱天府之國的成都平原,但其實“益州疲弊”,蜀漢政權兵馬不過10萬,百姓只有90多萬,土地僅僅益州一地,可謂既缺兵,又缺銀,而曹魏佔據中原九州,今天下三分有其二,帶甲50萬,人口近440萬,蜀漢實際上沒有北伐的能力。

那麼為何智冠天下的諸葛丞相還要執意北伐呢?一句話,沒辦法。
有的人覺得諸葛亮名不符實,蜀國真的是被諸葛亮拖垮的嗎?

蜀漢以益州敵曹魏,靠的是山川之險要,以及三國建立初期,蜀地未逢戰亂,蜀漢以此為根據,可以勉強與佔據經受戰亂的中原之曹魏抗衡,但是時間利曹魏不利蜀漢,時間一長,曹魏的土地恢復了生產力,蜀漢就更不是曹魏的對手,所以諸葛亮實際上不得不北伐,不然只能等死。
有的人覺得諸葛亮名不符實,蜀國真的是被諸葛亮拖垮的嗎?

以上就是小編的看法,如有出入還請斧正

啊刚美食
2019-01-06

謝謝邀請,筆者認為:

非也!以當時的國情就是劉備在世也無濟於事,為什麼呢?

大家都知道,從、武聖’關羽丟失荊州,死後蜀漢集團就走下坡路了,荊州之地,國之國防,得荊州可觀望天下,失責已無統一中原的橋頭堡了。

如果荊州還在劉備手裡,再加上五虎上將,諸葛亮,龐統,率10萬鐵騎,與曹操決戰還有一統中原的機會。

古人經常說:天時地利人和,卻一不可,蜀漢佔據人和,地理不行,在加上五虎上將都已去世,人才斷層,已無迴天乏力。

大家說呢?歡迎評論,喜歡的關注我!


有的人覺得諸葛亮名不符實,蜀國真的是被諸葛亮拖垮的嗎?
有的人覺得諸葛亮名不符實,蜀國真的是被諸葛亮拖垮的嗎?
有的人覺得諸葛亮名不符實,蜀國真的是被諸葛亮拖垮的嗎?
有的人覺得諸葛亮名不符實,蜀國真的是被諸葛亮拖垮的嗎?
神舟六
2019-01-07

在《三國演義》中,諸葛亮很有才能。在諸葛亮出山後,幫劉備得荊益二州,後來數次北伐曹魏,最終死於北伐的路上。

其實《三國演義》大部分描寫與歷史相吻合。歷史上,諸葛亮是東漢末年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是蜀漢的丞相。
有的人覺得諸葛亮名不符實,蜀國真的是被諸葛亮拖垮的嗎?

首先我們看看諸葛亮是不是名不符實。劉備三顧諸葛亮之時,是在北方爭霸失敗後寄劉表籬下,駐新野。確切來說是劉表的看門狗。一沒有一個明確的政治主張,二沒有一個清晰的戰略意圖。是諸葛亮的《隆中對》指明瞭”三分天下和東聯孫權北拒曹操"的戰略決策,並輔助劉備實現了”霸業可成”的目標,不過幾年時間佔據荊州益州。
有的人覺得諸葛亮名不符實,蜀國真的是被諸葛亮拖垮的嗎?

再看諸葛亮數次北伐是否拖垮了蜀漢。首先如果不是關羽丟了荊州和劉備”夷陵之戰”大敗,蜀漢當時與曹魏國力不相上下,強於東吳。此後已經成為三國最弱的一方,如果不是諸葛亮主動北伐,拒敵於國門之外,曹魏早就殺上漢中了。

因此諸葛亮是一個牛人,硬是將一個手無寸地的劉備打造成為三分天下的霸主。

三国校尉读春秋
2019-01-06

諸葛亮是否拖垮蜀國,應該以實際情況認定。

諸葛亮執政期間,蜀國平定南蠻,後方穩定,加強了蜀中人民和南蠻少數民族之間的合作,創造了許多民族文化產物;

向北屢次進攻魏國,雖然未能擴大疆土,但是掠奪了很多的雍涼百姓,為蜀中帶來了許多人口。在古代社會發展程度低的情況下,人口是綜合國力最大的體現之一,因為人口可以帶來兵源、賦稅和糧食,在那個地多人少的年代,人口就是第一生產力;

外交上聯盟吳國,並鞏固了邦交關係,致使吳蜀之間再也沒有爆發如夷陵之戰這樣的大戰,鞏固了抗魏統一戰線;

對內施行亂世用重典的方針,使蜀國得到大治,為接下來的戰爭奠定了充實的政治基礎。諸葛亮的大政方針得到延續,使蜀國堅持了許多年。

雖然諸葛亮力主北伐,為蜀國帶來許多戰爭,但在諸國並立的年代,大一統是人心所向,不去進攻就會被進攻,最終也會滅亡。與其坐以待斃,不如反客為主,將戰爭的主動權交到自己的手上。

所以說諸葛亮對於蜀國的發展是功遠大於過的,換之他人,也未必能做到諸葛亮這樣的地步。比如後來的蔣琬、費禕和姜維,不僅沒有使蜀國強大,反而使蜀國滅亡。

羽书迟
2019-01-06

你所問的有兩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諸葛亮是否名不符實?從演義和民間傳說看,諸葛亮是個被神話的人物,不但智力超群,而且可以出神入化,料無不中,通曉奇門遁甲之術,天地陰陽無所不通。實際上的諸葛亮當然沒有這麼厲害,拋開誇張的因素,諸葛亮仍然是三國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隆中對》是他未出茅廬已知天下事的體現,說明他是個戰略家。諸葛亮幫助劉備改變了三國格局。諸葛亮在內政治理、後勤保障、知人用人方面是個大才。他甚至還是個發明家。諸葛亮還指定了後續執政團隊,他的影響力不但在蜀國,還在三國。

第二個問題,蜀國是不是被諸葛亮拖垮?我認為蜀國非但沒被諸葛亮拖垮,反而被他治理的較好。劉備去世時,蜀國內外環境都比較糟糕,外與東吳交惡,內有南方部族叛亂,但諸葛亮先與東吳修復了聯盟關係,後親率軍隊平定南方叛亂。他關注民生,發展生產,雖然多次北伐卻並未過多增加人民負擔。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