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上海作為全國最大的一線城市,大牌的科技公司還沒深圳多?

10 個回答
A电子厂助手
2019-06-16

把國家比作父母,把城市比作子女。北京相當於跟父母住一屋的寶貝兒子,權力最大。上海有點像長子,深得父母偏心寵愛,把最重要的金融業,大宗商品交易所,重大的外資項目優先分給上海這個大兒了,但這兒子習慣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亨盡父母的厚愛,自己卻幹不成一樣事業,除了國企外企大項目,本土民企沒一個像樣的,一個名牌都沒有。反觀深圳則是最爭氣的兒子,父母叫它大膽闖蕩,它果然成為千百子女中最出色的一個,知名品牌最多,巨頭最多,經濟最活躍。

大根是這樣一個道理

城市发展报告
2019-02-18

首先糾正一下,上海不是最大的一線城市,上海市總面積小於北京和廣州,建成區面積也小於北京。

至於為什麼大牌科技公司沒有深圳多,這屬於關公門前耍大刀。上海雖是經濟最強市,但也是經濟最多元的城市,其中傳統經濟佔比很大。

而深圳是“科技經濟型”城市,科技型企業佔全市經濟比重比上海高出幾倍,本身就不是一個量級。深圳從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開始就是以半導體、元器件等企業為主要扶植對象,定位於全國科技最前沿的城市。隨後手機和電腦開始普及,深圳的科技企業直接進入井噴式發展階段。在21世紀初,可以說內地的電腦和手機品牌有多一半都出自深圳,之後隨著優勝略汰,以及其他地區一些巨頭企業冉冉升起,深圳很多IT和移動通訊企業轉型或者改為零部件品牌,與此同時又誕生了更多科技類企業及產品,這當中包括一些近幾年發展速度突飛猛進的軟件業以及人工智能。

說起深圳的科技業著名品牌,手機有華為、中興、一加、努比亞、酷派、金立;家電有創維、康佳、先科、漫步者;電腦相關有神舟、七彩虹、昂達、航嘉、雷曼、騰達、影馳、映泰、磊科;互聯網及軟件品牌有騰訊、迅雷、本地寶、快播、金蝶……如此規模,放眼全國也無人出其右。

上海是我國最早的國際化大都市,更是全國經濟金融中心,向來喜歡大企業直接來此落戶,而不是作為一個大號的創業孵化器去扶植一些創微企業,註冊資本小於幾個億的都瞧不上。然而深圳現在這一票名企當中,大部分都是從小微企業發展起來的,有下海或下崗職工創業、有大學畢業後自主創業,這些人創業初期很多都是一個分飾多角,同時客串老闆、財務、人事、一線職工,甚至跑腿幫員工買飯,馬化騰初期都得自己扮演女生聊天給OICQ增加人氣,就這種創業型作坊級起點的企業在上海能存活嗎?也只有當初包容性極強、對小微企業扶植力度極大的深圳能夠留得住。

EmacserVimer
2019-01-06

準確的說應該是上海計算機行業發展不太好,尤其是互聯網發展不算好,並且上海還錯過了阿里巴巴。

文章中的配圖涉及到上海的幾個地標,全國各地的網友都認識嗎?可以評論區留言喲!

阿里巴巴作死錯過了阿里巴巴

馬老師最開始創業是在北京, 不過創業的時候馬老師遇到了很多阻礙,尤其是在做中國黃頁的時候,找到很多部門的負責人都是以“你這個要先約”為藉口搪塞。

因此時候馬老師離開了北京,離開北京之後,馬老師也曾經一度將阿里巴巴總部放在上海。

不過上海傲嬌呀,怎麼會瞧得起當年的阿里巴巴,上海只喜歡世界500強,只喜歡歐美的大企業,喜歡大型國有企業。更別說提供什麼政策支持了。
為什麼上海作為全國最大的一線城市,大牌的科技公司還沒深圳多?

因此馬老師一氣之下把阿里巴巴帶回了自己的家鄉浙江,當然浙江是馬老師的主場,杭州市政府對於阿里巴巴的發展非常支持,最終杭州成就了阿里巴巴,阿里巴巴也成就了杭州。

上海不缺大企業、包容性又極差學

上海之所以這麼傲嬌,互聯網發展至今並沒有太大的成就,拼多多、攜程已經代表了互聯網行業的最高水平,跟北京、杭州、深圳有BAT這樣的巨頭企業有差距的主要原因就有兩個。

  • 第一個就是大企業太多了。

世界500強在上海基本上你都能找到中國區的分公司、辦事處。
為什麼上海作為全國最大的一線城市,大牌的科技公司還沒深圳多?

  • 第二個就是上海的包容性太差了!

互聯網的發展,對於個城市包容性的要求很高,不管是北京、深圳、杭州都是包容性都非常好,上海可以說是大城市裡麵包容性最差的城市,沒有之一,這一點大家去感受一下上海大媽就知道了,真的是在上海人的眼裡,除了北京人都是鄉下人。
為什麼上海作為全國最大的一線城市,大牌的科技公司還沒深圳多?

上海政策對於中、小創業企業太差了

相信在創業的都知道,大家可以去感受一下辦個什麼手續什麼的,我自己是深有體會,在成都分公司申請很快就申請下來了,在上海這邊真的是拖個幾個月很正常。

上海時國際大都市、金融城市,並且正如我前面所說世界500強、以及大型的國有企業、知名的品牌在上海你都能找到,上海有驕傲的資本,因此小企業就不被重視。
為什麼上海作為全國最大的一線城市,大牌的科技公司還沒深圳多?

政府對於中小企業的支持力度不夠!

因此,上海之所以沒有千億美金級別的互聯網企業終究還是有原因的,政策支持不夠、城市包容性較差,加上本身入住的大企業也不少,自然都不太能誕生本土的巨頭企業。


文章為字節跳動作者Emacservimer悟空問答原創專稿,未經允許轉載、抄襲必究!我是一名互聯網技術從業者、也是一位創業者,全網原創文章閱讀量已經突破1億,歡迎大家關注我的賬號,我們一起探討互聯網、暢聊足球、籃球!

云飞一八
2019-06-03

又是拿上海與深圳來說事,上海與深圳可比性不多。上海是一個老牌工業城市,綜合實力在國內首屈一指,無論是以前或是今後國家重器製造是離不開上海。航天,航母、大飛機,科研製造都有單獨系統,所以說國家發展上海是重鎮之地。

而深圳僅是一座新興城市,作為一個樣板科技公司多一點也屬於正常,在國家重器製造方面它是一個配角,相信這一點否?

上海是上海,深圳是深圳,二座城在國家發展過程中擔負的不同角色,經常將二座城市來對比實則沒有必要,角色不同承擔事項一定有所不相同!

寄语逍遥
2019-06-17

承擔的角色不同,上海地理上位於長江出海口,襟三江帶五湖,天然的通商口岸,所以就算民國軍閥混戰,抗日戰爭爆發後的淞滬會戰,解放戰爭時,基本上所有的戰役戰鬥都是在上海外圍,無論是誰都儘量保持上海的穩定,原因無他,上海就經濟一塊就是中流砥柱,解放前基本上國庫六分之一,解放後最嚴峻之時接近三分之一,就算如今也是穩居城市第一,拿去跟全省比也能佔據前五。論科技,我們常說的國之重器,航天,航母,東風快遞。其實就算是芯片製造生物醫藥上海也在培育發展,在國內也是首屈一指。那為什麼民營企業上沒有深圳那麼活躍?還是那句話承擔的角色不同,上海在我國是承擔著經濟中心的角色快不得亂不得,很多實驗性的經濟政策不會在上海試行,國家承擔不起這個學費,而深圳不同,其立身就是經濟實驗田,最激進的經濟政策,最開放的有活力的民營企業文化,這就是深圳的立身之本。所以你比較這兩個城市的角度就有偏差了。

晨风乘风
2019-06-03

當初解放戰爭時期鄧小平陳毅都建議推遲進上海 周總理都同意進上海一定要謹慎 何況你們 當時的上海以全國1/1500的土地、1/100的人口,提供1/10的工業產值、1/6的財政收入,地方財政支出僅佔全國的1/60。改革開放上海也不是橋頭堡 為什麼?因為不敢 其它試驗田可以失敗 上海不行 上海亂了國家就亂了 所以浦東開發晚於深圳十幾年 一樣的道理 那些看似走在前列的科技公司 由於其不確定性 國家也不敢也不會在上海大力發展 上海擁有的都是共和國的支柱企業 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 可退可進。

人在旅途143214967
2019-06-02

可能區別在於上海擁有眾多國企和國防工業,但它們只是國家投資建設在上海,並不是在上海成長的企業,關健是這些企業幾十年過去了,它們造出領先全球的飛機航母了嗎?它們生產出全球最好的特種鋼了嗎?它們生產出全球最好汽車了嗎?答案是沒有。而深圳的華為5G已領先世界,大疆成立八年已佔領全球民用無人機百分之七十的市場,而這些企業真的是從幾個人的小企業發展起來的,是它們讓美國顫慄,是它們讓中國人站在世界科技前沿領略高處的風景。上海作為老大哥,確實要有愧疚感,反省自己,重振雄風。(忍不住還想說幾句,中國的電動車行,準備實現彎道超車的大好時機,上海為什麼不像深圳扶持比亞迪一樣,扶持自己的電動車企業,而是犯老毛病,引進特斯拉,真搞不懂上海對外資熱愛和瘋狂。)

恩企业咨询顾问
2019-06-10

國企多,山頭多。創新民營企業要發展不容易。阿里巴巴的馬雲都說。如果當初選擇在上海落戶做總部發展。估計也發展不起來。而國企和那些有背景的山頭。它們本來躺著就能賺錢,讓它們站起來且創新賺錢?很難,我是它們,我也躺著賺錢。深圳優勢在沒太多這些歷史包袱,前十幾年又能放低姿態做來料加工,積累原始資本,投入城市基礎建設。幾屆領導班子選擇主打方向又被迫選對(90年代中期深圳已經沒有政策優勢了,反而繳稅還多了,又限制股票市場等,明顯被打壓,走不了房地產,金融發財致富的道路)高科技創新產業。附帶說明一下,深圳現在的高房價相對上海北京還有香港還是低的。但深圳現在的高房價是有科技創新做後盾的。與北京有政治中心,上海有金融物流中心做後盾一樣。不虛的。

dongfang28817645
2019-06-03

城市各有定位,深圳主要偏電子工業以及外延互聯網,此外,其他工業就比較弱了,上海更多是大工業,造船,航洋裝備,汽車,航空航天,基礎材料,生物製藥,半導體制造等,門類比較全,基本上任何一個地方的龍頭企業都會在上海設計研發中心,比如華為,龐大的研發體系,上海舉足輕重,包括張江高科那邊一大堆企業……深圳也慢慢有大城市病了…其實城市沒有好壞,發展到一定的程度都是虹吸效應,大城市都利於培養明星企業,比較適合明星企業長大後在其設計發展事業部,有點類似苗床和花盆的感覺……網上的盆子也太多了,整天上海好,深圳好,跟你我啥關係,非得掙個高低,好像自己在哪個城市了,好像多光榮一樣,沒必要,客觀對待,那個城市好對我們人民大眾都是件好事兒,每個城市都是自己的魅力!

邹毅旅游房产观察
2019-02-18

上海從1843年開埠以來,一直是中國最重要的國際化的商貿大都市。作為重要的通商口岸,上海的航運、外貿和金融業一直冠蓋全國。

同時,歷史上的上海,還曾是中國最重要的製造業城市,上海製造一直是中國製造標杆。最著名的製造企業有寶鋼,上海汽車,上海造船廠等一系列執中國之牛耳的各類輕重工業企業。

後來隨著產業升級轉型,上海更多的是發展了服務業。1990年代以來,上海最重要的機遇是抓住了中國加入WTO的機遇,因此,大量跨國公司在上海設立總部,加之上海在上世紀三四十年代就有遠東第一大都市之美名,那時培養了上海重要的服務於外資公司的買辦文化。這種文化基因到了改革開放後期,一直延續下來。

但是,始自2000年以來的科技革命,尤其是以互聯網為代表的科技巨頭,與上海一直結緣不深。其實互聯網早期的頭部公司如邵亦波創辦的易趣,陳天橋創辦的盛大網絡,都是執中國互聯網之牛耳的公司。很可惜,這些公司賣的賣,老闆也紛紛移民美國,他們像一顆流星,閃耀於早期的互聯網時代,但沒有最終形成良性的互聯網生態系統。

目前可能上海最成功的互聯網企業估計就是旅遊科技行業獨角獸,樑建章創辦的攜程網。但是缺少了像騰訊,阿里,百度這樣的頭部平臺公司,使得上海的互聯網產業生態系統一直不發達。

由此可見,上海在新一代信息技術行業落後於北京深圳,最重要的原因就是錯失了阿里,騰訊,華為等信息技術平臺公司,也就是新一代基礎設施型公司,所以想再衍生出生態系統就非常難了。

從世界範圍來看,如同美國硅谷,荷蘭埃因霍溫等地,每一個產業創新的技術生態發展地帶都是由頭部大公司、頂級高校科研和大量中小公司以及政府構成的。

上海雖然有中國最優秀的工科大學--上海交大,但是仍然缺少信息技術明星企業,這點頗為令人遺憾。希望未來在新基建時代,在人工智能,5G時代,上海在信息技術產業能迎頭趕上。

最後需要說的是,雖然上海在信息技術產業略顯不足,但上海的生物醫藥,汽車製造,大數據,機械製造,新材料能多個科技領域仍然領跑於全國,上海的各大經濟開發區,科技園區的科研力量絲毫不弱於北京深圳。應該說上海的科技力量依然在全國傲視群雄,處於第一梯隊。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