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中面對老八逼宮,為何只有王文昭和張廷玉敢站出來說話?

10 個回答
宋安之
2019-04-02

《雍正王朝》中面對老八逼宮,為何只有王文昭和張廷玉敢站出來說話?
第214期宋安之獨家雍正王朝分析。

因為王文昭和張廷玉,從個人角度來說,雍正待他們不薄啊,所以要說話!從利益角度來看,在新科考試中,雍正親自為王文昭掌燈,這種待遇可是獨一無二的,而張廷玉在雍正登基以後,也是一直備受重用,明眼人都知道他是支持雍正新政的,也就是說在大家眼裡,這兩個人是雍正陣營的,他們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雍正完蛋了,他們也要跟著完蛋,所以不出來幫忙是不行的。

而且注意張廷玉是在隆科多出來以後,才說話的,這是一個關鍵原因。

接下來宋安之具體來說說。

八王議政之中,替雍正說話的只有新科狀元王文昭和軍機大臣張廷玉,這是為什麼呢?

其實仔細看看八王議政,也就是幾個王爺外加隆科多這個皇親國戚在說話,一般大臣還真插不上嘴。

主要說話的也就是雍正、老八、老九、老十、簡親王勒布、東親王永信,還有後來趕到的老十三。

畢竟這種政變,誰說話意味著你要站隊了,所以一般大臣還真的不敢說話。只是靜靜地的看著大人物之間的鬥爭,也輪不到他們來說話。

《雍正王朝》中面對老八逼宮,為何只有王文昭和張廷玉敢站出來說話?
但雍正這邊就顯得勢單力薄了,一開始他是一個人面對老八、老九、老十、簡親王勒布、東親王永信,還有皇親國戚隆科多的連番攻擊,不得不說雍正說話的水平其實也挺高的。

雍正面對如此危局,說話的也就是王文昭和張廷玉,而且既不是王爺,更不是隆科多這種皇親國戚,其實就大有深意了。

首先這兩個人是必須得要站出來說話的,因為他們已經被雍正綁到同一個戰車之上了。

先說說王文昭,在新科殿試之時,王文昭因為身體弱,先是暈倒,又是寫到最後一個。雍正是怎麼做的呢,是先讓太監李德全給暈倒的王文昭一杯茶水,叫醒了他。又在天黑下來,只剩下王文昭一人時,親自為王文昭掌燈,這種待遇,可是罕見的。

從私人感情來說,雍正對於王文昭的知遇之恩可謂是恩重如山,王文昭自然需要替雍正說話了。從利益角度來看,王文昭代表了雍正拉攏的科舉考試中出現的新生勢力,雍正親自為他執燈,在大家眼裡他是鐵定的雍正陣營之人,他更應該出來說話,不然雍正這顆大樹真的倒了,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而張廷玉呢,私人感情來說,雍正繼位以後,馬上恢復了他和馬齊的職務,並且一直重用他,倚為心腹,他當然要替雍正說話了。從利益角度來說,張廷玉身為康熙朝的老臣,是雍正登基以後,拉攏傳統勢力的一個代表,使張廷玉支持新政,跟雍正綁的死死的,他是個人精,自然知道雍正要真的倒了,自己肯定要被清算,所以當然沒有坐以待斃。

《雍正王朝》中面對老八逼宮,為何只有王文昭和張廷玉敢站出來說話?
而且張廷玉出來說話的時間點,是隆科多明顯倒向老八陣營以後,也是很耐人尋味。

張廷玉在隆科多之後出來說話,其實已經是沒有退路了,之前他與雍正綁在一起,是他要站出來說話的重要因素,但畢竟是兩朝元老,有名的清官,雍正真倒了,他最多也就是罷官還鄉。可是隆科多的出現,意味著他要是不說話,會沒命的。

因為張廷玉與隆科多是死敵。

為什麼這樣說呢,其實還要牽扯到康熙。

在康熙駕崩前夕,為雍正順利繼位其實做了不少鋪墊,其中之一就是使九門提督隆科多支持雍正,為此康熙是煞費苦心,先讓張廷玉宣佈了一道賜死隆科多的聖旨,又宣讀了一道晉升隆科多為上書房大臣和領侍衛內大臣的聖旨。

賜死隆科多的聖旨康熙交給了張廷玉,意思以後隆科多真的和老八他們勾結在一起,張廷玉可以利用這道聖旨賜死隆科多。所以張廷玉掌握了隆科多的一個把柄,當然前提是隆科多做了勾結老八的事情,兩個人可以說就此有了深深的隔閡。

ps:關於這道聖旨,及其之後隆科多為什麼參加八王議政,宋安之在之前有具體分析,有想看的的可以私信,宋安之來發鏈接。

《雍正王朝》中面對老八逼宮,為何只有王文昭和張廷玉敢站出來說話?
在八王議政之中,隆科多一出現倒向了老八陣營,就意味著張廷玉與隆科多不再是隔閡關係,而是不死不休的關係了。張廷玉此時再不出來說話,真等老八政變成功大局已定,隆科多找個藉口就可以殺死他了,所以他自然要站出來替雍正說話,雍正不倒,自己的安全也得到了保證了。

可能會有人疑問了,為什麼張廷玉不當場宣讀康熙的聖旨,賜死隆科多呢。首先聖旨內容是隆科多與老八有勾結的前提之下,問題是兩個人先不說肯定不承認有勾結,就是隆科多一出場就打著不能讓雍正違背太祖皇帝不得自相殘殺的誓言,打著為雍正好的名義,張廷玉頗有一些師出無名的無奈。而且當時隆科多帶領兵馬來逼宮,惹急了隆科多,狗急了跳牆將自己殺了,也是得不償失,所以張廷玉選擇了穩妥辦法,那就是替雍正說話,使雍正不倒臺,也就保證了自己的安全了。

而且其實能在官場上混下去,都是人精兒,像王文昭和張廷玉的表現也很好,尤其是王文昭表現的很驚豔。

大家可以看看,在朝會上老八可謂是步步為營,他並沒有第一時間發難,而是先讓旗主王爺東親王永信出頭,當雍正說起雍正成績時,永新站出來一直質疑新政,質疑雍正用的李衛和田文鏡,而永信說話也很有技巧,比如說起田文鏡的時候,說田文鏡專一跟康熙先帝爺選撥的官員作對,給田文鏡扣上了一頂不尊重先帝的大帽子。

《雍正王朝》中面對老八逼宮,為何只有王文昭和張廷玉敢站出來說話?
雍正自然明白這是要逼宮的節奏,所以直接說道這是誰教你說的。雍正這麼一說,不管明白不明白的恐怕都明白了,這是一次有預謀的逼宮,永信後面有人支持的,至於是誰,當然是老八了。

王文昭想必也明白永信背後是老八,但他不可能等老八跳出來,自己再跟老八對著幹,還不如先說永信,所以這時候王文昭出來說話了。

只見王文昭出來說道“皇上臣有本要奏”。

雍正一驚,直接說道“你也要攻擊田文鏡”?

王文昭說話很有意思說道“臣對田文鏡,對新法是有些看法,但臣現在說的不是這個”。這是向大家表示我其實也反對新政的,話沒有說死,給自己留下很大餘地。

王文昭繼續說道“東親王永信為什麼一開口就干預朝廷的政務呢,這是明目張膽的越旨,東親王雖然是世襲王爺,但也是臣子,一上來就連續向皇上逼問,毫無人臣之禮。聖人有成法,在朝廷有禮制,請東親王即刻向皇上謝罪”。

王文昭的這個水平很高,他雖然替雍正說話,但先表明自己不支持新政,又以禮制為由,說到永信不尊敬雍正。這樣一來,既支持了雍正,又不給大家落下一個支持新政的印象,又只是以禮制向旗主王爺發難,而不是向老八他們發難,即使雍正最後倒了,自己也不至於被清算到底,自己還獲得了護主尊君的好名聲。

《雍正王朝》中面對老八逼宮,為何只有王文昭和張廷玉敢站出來說話?
王文昭這般攻擊東親王永信,老九終於坐不住了,所以罵起了王文昭,說道“王文昭你要挾權亂政嗎,皇上都說了今兒個言者無罪,你憑什麼指手劃腳啊,還叫幾位王爺不說話,你好大的口氣啊,你算什麼東西啊你,充其量不過是我們滿人的一條狗啊,幾篇臭文章僥倖得了個狀元,你他媽就敢這副嘴臉”?

老九說話也有意思,並沒有顯露出來自己要逼宮的意思,而是以王文昭為漢人沒資格說親王的理由,來罵王文昭。

由此可見當時的滿漢矛盾,劇中對於這種刻畫也是很到位。只見張廷玉這個漢人大臣聽到了,臉上也是一陣不自然。

王文昭說道“九爺士可殺不可辱”。

老九像是潑婦罵街一般,說道“我罵你了,狗狗狗,滿人的一條狗”。

王文昭這時候就尷尬了,但本來就沒有想得罪死老八一方既得利益集團的王文昭,加上身體本就弱,此時抓住機會,氣的暈倒在地,就此離場,還是很聰明的,可見能在當時官場混下來的,沒一個簡單的,都是人精。

從老九罵王文昭的話也可以側面反應出漢人大臣的不容易,張廷玉身為漢人大臣能一直爬到那麼高的位置,說明是一個高手,會察言觀色,能摸透皇上的心思,更知道進退。所以宋安之認為,隆科多不出來,張廷玉說不定還在猶豫之中,因為他是漢人大臣,並不想捲入這種層次的政治鬥爭中。但隆科多出來以後,他卻不得不捲入了。

《雍正王朝》中面對老八逼宮,為何只有王文昭和張廷玉敢站出來說話?
張廷玉出現的時機也很深思熟慮,如果說隆科多出現意味著張廷玉必須要站出來的,那麼張廷玉選擇的時機點也很對,那就是在這群人逼宮到了高潮,非要雍正恢復八王議政的時候,張廷玉出來了,這就叫做雪中送炭效果。

果然當張廷玉說道“皇上臣有話要說”,雍正當時是感動的一塌糊塗。張廷玉一上來先給了老九他們一個下馬威,說道“九爺十爺今天是朝會,你們剛才說了那麼多,我是先帝的老臣,兩朝的宰相,這下面就有我許多的門生故吏,你們該不會把我也當成滿人的狗,不讓我說話吧”?

先說了說自己的身份和勢力,使老九他們投鼠忌器,使老九和老十隻能不說話了。

張廷玉接著問道“剛才各位旗主王爺,說到了八旗議政,請問什麼叫八旗議政”?

東親王永信說道“這還用問嗎,八旗議政就是當年太祖爺封的八個鐵帽子王共同商議政務,因此也叫八王議政”!

老八這方馬上符合著說道“對,是呀就是這麼回事”。

張廷玉這時候以淵博的知識打敗了他們,充分說明,好好學習多多看書,還是很有用的。只見張廷玉說道“不對”。

《雍正王朝》中面對老八逼宮,為何只有王文昭和張廷玉敢站出來說話?
張廷玉之後洋洋灑灑說了一頓八旗議政的歷史,總之就是你們要求恢復的八旗議政祖制,歷史上壓根不是這麼回事,別在這裡扭曲事實了哈。

中間張廷玉還問道老八這方的簡親王,問道“簡親王爺是不是這樣呢”?

簡親王老臉一紅,尷尬的說道“差不多吧”。

張廷玉接著說道“其實八王議政並非祖制,而且還害怕引起他人的篡權奪位之心,所以世祖章皇帶當時一攬上三旗之權,歸於天子,聖祖仁皇帝又將旗營漢軍營,統編入兵部由國家統一提調,都是這個原因”。

張廷玉又問道老八“您是參加過編纂八旗通志的,該不會不知道吧,如果八旗各方為政定會同室操戈禍起蕭牆,不但無今日之大治,諸王旗主王爺豈能安會盛京,今日重提所謂八王議政不但不合時宜,而且定會擾亂國家政局,斷不可行”。

老八被說的無語,氣急敗壞的說道“你說完了嗎”。

張廷玉藉著給老九和老十的下馬威,還有使老八啞口無言的當口,說道“沒有說完”,然後繼續說起來。

《雍正王朝》中面對老八逼宮,為何只有王文昭和張廷玉敢站出來說話?
說道“今天是朝會,皇上己有明旨議的是新政,可是幾位旗主王爺卻節外生枝,提出所謂八王議政,因此我才不得不就此話題,說說清楚。剛才八爺九爺和各位旗主王爺一齊指斥新政攻擊皇上,這才是我今天一定要說的”。

意思是你們要說恢復八王議政的祖制,好我張廷玉就陪你們玩玩,用淵博的學識打敗你們,讓你們啞口無言。然後我再說重點,就是不同意你們攻擊新政攻擊皇上。

張廷玉接著說道“我張延玉,追隨聖祖康熙皇帝凡二十年,聖祖的心思我最清楚,他老人家直到殯天,念念不忘耿耿於懷的就是整頓更治改革弊政啊。康熙四十六年黃河發大水,澤國千里災民百萬,朝廷卻拿不出錢來賑災濟民,全靠當今的皇上和十三爺,到江南募捐籌款,才度過了那次難關,先帝也曾對我說過,再不整頓吏治這個國家就危在旦夕了,因此才有了後來的追比國庫欠款,先帝數次下決心要平叛亂,都因國庫空虛而無法用兵,先帝經常食不甘味夜不安席”。

意思是追隨先帝這麼多年,我最有發言權了,康熙晚年真的是吏治腐敗,國家是真的危在旦夕啊!而且還說了說雍正當年下江南賑災的功績,拍了個馬屁。

《雍正王朝》中面對老八逼宮,為何只有王文昭和張廷玉敢站出來說話?
張廷玉又說道“因為九子奪嫡,先帝實在是沒有精力,完成這番大業了。先帝也曾經對我們說過,看來這件事情也只有寄希望於後人了”。意思是因為九子奪嫡,所以康熙並沒有精力刷新吏治,只能將希望放在下一代了。

張廷玉又問道馬齊“馬中堂您說是不是這樣啊”。意思是我叫同是先帝老臣的馬齊給我作證。

馬齊眼睛一亮,馬上說道“張中堂所言句句是實”。

張廷玉接著說了說雍正實施新政以來的種種好處,並且問道老八“您是總理王大臣,人稱賢王更應當以賢為懷,這些眼前發生的事您不會不知道吧,別人反對新政,八爺您是最最不應該反對新政的”。意思是以事實說話,這麼多好處你看不到嗎,你被人稱之為賢王,怎麼就不幹賢王應該做的事情呢。

老八一時無語,只能換個角度刁難張廷玉,說道“你是怕恢復了八王議政的祖制,而失去了你軍機要臣的職位吧”?

張廷玉再次反壓老八一頭,說道“咱倆同時棄官不做歸隱山林如何,恕臣再說一句直言,只怕我張廷玉捨得走,八爺您捨不得走哇”。意思是有種我們同時棄官不做,恐怕你不敢吧。

《雍正王朝》中面對老八逼宮,為何只有王文昭和張廷玉敢站出來說話?
老八徹底被擊敗,都不知道該怎麼說了,氣氛一度很尷尬。

老十這時候只能又以滿漢之別來救場,說道“反了反了全反了,漢臣有這樣對親王說話的嗎”。

但老八一方的理虧,隨著張廷玉這番話,已經是一錘定音了。一時之間,老八一方師出無名,也是沒了氣勢,張廷玉也為雍正爭取了不少時間,不一會,老十三勤王而來,老八徹底失敗。

通過以上劇情,可見雍正王朝裡面沒有一個簡單之輩,都是人精兒。有時候這些人看似平常的表現,其實是自己權衡利弊之下的打算,每一步都大有深意,簡直跟戰場一般,將古代官場還原的淋漓盡致,還真是使人百看不厭,欲罷不能。

現在大家看明白了吧?

我是宋安之,主打歷史文章和分析經典電視劇中隱藏的人生道理。故事在筆下,我們都在路上,茫茫人海中你我這麼有緣分,正好讓你看到我的文章,那麼還請繼續這種緣分,點個贊關注一下吧!

第214期宋安之獨家雍正王朝分析到此為止!

《雍正王朝》中面對老八逼宮,為何只有王文昭和張廷玉敢站出來說話?下期再見! 謝謝觀看宋安之獨家原創,覺得分析的還可以就點個關注唄~

达摩说
2019-01-26

有些事吧,其實不用太過度解讀,只需抱著一點同理心就好,比如八爺逼宮這件事。

換作是你,站在朝堂之上,看著八爺九爺十爺三個王爺和四個關外鐵帽子親王與雍正劍拔弩張的架勢,你敢公開主動地表明立場嗎?

我想,大多數人都會選擇沉默是金,然後靜觀其變,畢竟無論最後鹿死誰手,法不責眾是必然的。更何況那是他們大佬們的家事,我跟著瞎湊什麼熱鬧,還平白丟了飯碗和性命。

《雍正王朝》中面對老八逼宮,為何只有王文昭和張廷玉敢站出來說話?

而且說白了,雍正和胤禩其實心裡都明鏡兒似的。你看雍正在朝堂上內心活動,他在那兒算計著:這個是自己人,那個也可以算一個,這些都是忠誠的,這是科舉朋黨一案中的人,哎呀老十三吶……

人家雍正心裡早有了個小九九,想必精明如胤禩,心裡也早就有數了。秋後算不算賬,找誰算賬,都是定好了的,容不得你撲騰,整你你就忍著吧。

那麼為什麼王文昭和張廷玉就敢公開站出來說話呢?

這個很好解釋,因為世道再沉默,總會有人站出來打破沉默嘛,儘管很少,但卻是照亮時代前行的一束光。

而且再怎麼樣,雍正畢竟是一國之君,更何況人家是嘔心瀝血,做了實事的,混得再慘也不至於仨親倆熱的都沒有,大家都選擇性無視。

《雍正王朝》中面對老八逼宮,為何只有王文昭和張廷玉敢站出來說話?

王文昭是雍正元年恩科考試欽點的狀元,明眼人都看得出,他資質不高,屬於勤能補拙才能出頭的那一類。他答題一直答到天黑,本已接近絕望,雍正卻在考場上親自給他掌燈,鼓勵他慢工出細活。

奮鬥了那麼多年,眼看要無功而返,突然卻得了這麼大的鼓勵和恩惠,還是皇恩。今天我們尚且說滴水之恩,湧泉相報,更何況身處那個皇權至上的年代,你說王文昭他能不粉身碎骨以思報效嗎?

而且人家也實誠,承認對新政有意見,但俺就是看不慣你東親王永信干涉朝廷政務,目無聖上,狂悖至極。雖說最後被九爺噎了回去,犯了癲癇,但他這番話也多少給那些沉默的大多數提了個醒:你們對新政有意見沒關係,但不能縱容有人逼宮謀反。

至於張廷玉,他為何站出來?張廷玉是個超級職業的官僚,吃誰的飯就抱誰的碗,而他這輩子就只抱皇帝一個人的碗,凡事也只為國家大局考慮。料想他當時權衡這件事的標準應該是這樣:

《雍正王朝》中面對老八逼宮,為何只有王文昭和張廷玉敢站出來說話?

第一,從效忠皇帝上想,我吃著雍正的飯,現在雍正有難,我要不要幫?

答案:要。

第二,從國家大局上想,胤禩如若主政,全盤推翻新政,對國家會不會更好?

答案:不會。

那怎麼辦?

答案:那還說啥?不忘初心,幹就完了!

個人覺得,事情就是這麼簡單。

上将嗳福斯
2019-03-16

這一段戲很有意思,矛盾衝突非常緊張激烈,充滿了戲劇張力,但是卻又沒有大吵大鬧的場面,而是用一種很隱忍的方式表現出來,非常吸引人,這裡面各色人物的表現也給觀眾留下了即為深刻的印象。

面對八王一派的逼宮,滿朝文武都如同木雕泥塑一般,除了王文昭和張廷玉,竟然沒有一個人敢站出來說話!為什麼?《雍正王朝》中面對老八逼宮,為何只有王文昭和張廷玉敢站出來說話?

第一,八王一派是突然發難,群臣毫無準備

伴君如伴虎,朝堂之上的大臣,每一件事都是謹小慎微、如履薄冰,一句話說不對就有可能掉腦袋。所以,面對八王一派的突然發難,很多大臣直接就懵了,在搞不清狀況的情況下,本能反應當然是保持沉默。這樣不管誰對誰錯,最後哪方獲勝,自己都沒有大的罪過。《雍正王朝》中面對老八逼宮,為何只有王文昭和張廷玉敢站出來說話?

逼宮的八王一派準備即為充分,實力太過強大。不少大臣選擇明哲保身。

老八,素有八賢王的歪名,在朝中有很多的黨羽,有的在明面上,有的在暗地裡,勢力很大。這次逼宮,和四位旗主王爺聯合了起來。他們是各旗的旗主,有兵有糧,屬於實力派。《雍正王朝》中面對老八逼宮,為何只有王文昭和張廷玉敢站出來說話?

這些人聯合起來一起逼宮,哪個大臣敢得罪他們?

漢族的大臣不用說了,本來清朝就是滿人的天下。哪有漢人說話的份,即使說了也沒人聽。還不如不說。

滿人的大臣這會也不敢說,因為逼宮的都是各旗的旗主,是他們的主子。奴才怎麼敢教訓主子?

所以,八王一派逼宮雍正,屬於“神仙打架”,朝中的大臣在他們面前只不過是無足輕重的小鬼兒,誰敢多嘴!《雍正王朝》中面對老八逼宮,為何只有王文昭和張廷玉敢站出來說話?

那麼,王文昭和張廷玉為什麼敢說話?

王文昭是當朝的狀元,窮酸腐儒。一來,是滿腦子“忠君報效、綱常倫理”的想法,看到八王一派咄咄逼人、圍攻自己的君主。他雖然內心也害怕,但畢竟年輕氣盛,出於義憤說了幾句公道話。這是可以理解的。儒家雖然有很多奸邪之徒,也有不少書呆子,更有鐵骨錚錚的硬漢子。我看這王文昭既是書呆子、又是硬漢子。《雍正王朝》中面對老八逼宮,為何只有王文昭和張廷玉敢站出來說話?

張廷玉的情況又完全不同。

他是康熙年間的進士、兩朝的老臣,位高權重、頗有威望。八王一派也不得不忌憚三分。所以他敢說。

張廷玉在雍正即位的過程中發揮了關鍵作用,他的命運早就和雍正綁在了一起。雍正完蛋,他也跟著完蛋。所以他不得不說。

秋媚读史
2019-12-15

《雍正王朝》中,胤禩逼宮事件是全劇最高潮的部分。這次逼宮,是胤禩帶領八爺黨蓄謀已久對新政不滿的一次集中發洩,是八爺黨聯合隆科多、弘時、關外鐵帽子王向雍正的一次攤牌,幾乎無限接近成功。《雍正王朝》中面對老八逼宮,為何只有王文昭和張廷玉敢站出來說話?

在朝會上雍正發話,大家可以對新政發表意見,暢所欲言。關外的鐵帽子王首先發難,攻擊新政,並要求恢復八王議政。朝會的氣氛和風向頓時變得嚴肅緊張起來,八爺黨趁機火上澆油。胤禩搬出聖祖爺康熙,否定新政。整個朝堂上,雍正孤立無援,沒有人幫他說話。就在眾多官員鴉雀無聲的時候,只有王文昭與張廷玉站了起來,力挺雍正。《雍正王朝》中面對老八逼宮,為何只有王文昭和張廷玉敢站出來說話?

第一,八爺黨人多勢眾,已經策反隆科多,控制了宮廷。朝會上的力量對比,八爺黨已經明顯壓倒雍正。人大多數趨利避害的社會性動物,滿清官員更是見風使舵,一看雍正勢單力薄,都不願意為其鋌而走險,擔心八爺成功後被清算。

《雍正王朝》中面對老八逼宮,為何只有王文昭和張廷玉敢站出來說話?

第二,滿朝官員大多都是康熙時期的既得利益者,屬於保守派,是舊秩序的守護者。對於雍正強力推行的新政,他們在態度上抵制,在執行上打折,內心深處是不支持的。雍正的新政,是全新的利益分配方案,代表著普通人民的利益,但是侵犯朝中官員的利益。在新政的推行過程中,雍正甚至得罪了整個清流黨。八爺的政治理念與綱領,是廢除新政,按康熙時期的方針辦事,受到官員的普遍擁護。

《雍正王朝》中面對老八逼宮,為何只有王文昭和張廷玉敢站出來說話?

第三,王文昭是雍正的天子門生,雍正對其有知遇之恩。在考場上,雍正甚至親自為其掌燈,連西北軍報都放在一邊。王文昭是個讀書人,剛入官場不久,有忠君愛國的抱負,為雍正馬首是瞻。

《雍正王朝》中面對老八逼宮,為何只有王文昭和張廷玉敢站出來說話?

至於張廷玉,是整個朝堂上的支柱,他的立場與態度可以左右形勢的走向。他對正的支持,一是出於公事,二是因為他有極高的政治智慧。張廷玉是上書房的首輔,也是軍機大臣,是新政的參與者也是新政的得益者。他支持並推進新政。因此而得到雍正的信任,久居高位。作為兩朝元老。張廷玉常年浸潤在權力中樞,他的眼光、洞察力、政治嗅覺足以判斷出與雍正站一起,才有前途。張廷玉只有利用自己的影響力聯手雍正,才能繼續在廟堂高位。《雍正王朝》中面對老八逼宮,為何只有王文昭和張廷玉敢站出來說話?

八爺黨的逼宮,是保守派官僚對新政的抨擊,是舊勢力的回潮,寓意改革的艱難。雍正的勝出,說明改革代表著歷史潮流與方向,新政是前進性與曲折性的統一。

原創:陳陳秋媚,轉載請註明出處。

历史简单说
2019-01-27

《雍正王朝》的電視劇確實好看,情節十分的緊湊和精彩,每看一次,又有新一次的收穫,那在八旗王議政這個情節裡,為什麼只有王文昭和張廷玉出來呢?我們首先來看看為什麼是這兩個人。

王文昭是雍正恩科考試的狀元,什麼叫恩科考試呢?一般來說,科舉是每三年舉行一次的,但是碰到像新皇帝登基,就會加考一次,那麼這次恩科考試的都被視為天子門生,就會受到重用,像探花的劉墨林也受到了重用。

《雍正王朝》中面對老八逼宮,為何只有王文昭和張廷玉敢站出來說話?

這個其實在前面的科考,雍正為王文昭掌燈就埋下了伏筆,所謂士為知已者而死,所以在那種情況,王文昭就會挺身而出。

張廷玉,是《雍正王朝》裡面極其重要的人物,很多人認為鄔思道是最厲害的,但其實如果仔細分析的話,張廷玉才是最厲害的,要比鄔思道厲害,鄔思道只是在猜測康熙的想法,而張廷玉完全就明白康熙的想法。

《雍正王朝》中面對老八逼宮,為何只有王文昭和張廷玉敢站出來說話?

比如,在刑部案件中,八阿哥從黃國興套出的那個奏摺,就被張廷玉給直接燒了,康熙也說我明白你的苦心,還有在舉薦新太子的時候,張廷玉也很明白康熙還是希望大家舉薦太子的,所以就單獨上了舉薦太子的奏摺。

張廷玉這個時候出來,一方面確實是因為公心還有對雍正帝的忠誠,另外一方面,他看到十三爺借病沒到,就知道八爺他們只是空歡喜一場,最後會由十三爺出來扭轉局面。

《雍正王朝》中面對老八逼宮,為何只有王文昭和張廷玉敢站出來說話?

另外,張廷玉出來解釋一下沒有所謂的八旗王議政,這樣就在道義上面站住了腳,那幾個八旗王爺就開始打退堂鼓了。

那我們再來解釋一下為什麼只有他們兩個人出來說話,其他人都不出來。原因也很簡單,他們反對雍正推行的新政。

《雍正王朝》中面對老八逼宮,為何只有王文昭和張廷玉敢站出來說話?

比如田文鏡試行的官紳一體當差就得罪了讀書人,才導致後面的罷考,最後被李紱聯合眾大臣彈劾田文鏡,雍正氣得要斬為首的幾個人,雖然李紱在弘曆的幫助下獲得了赦免,但是也得罪了眾大臣,因為他們都是科舉出身的。

另外李衛試行的攤丁入畝,同樣也得罪了很多地方和官紳,另外雍正想讓八旗子弟去耕種,也得罪了很多旗人,所以雍正推行的新政得罪了太多人,再加上八阿哥是八賢王,本來威望就很高,很多大臣都沒想到繼位的會是雍正,也不希望是。

蓝色天空194475094
2019-03-13

雍正王朝這部電視劇我看了起碼有5遍了,每看一遍都對這部電視劇,感悟有深了一層。面對康熙留下了一個爛攤子,雍正皇帝一面大刀闊斧的改革。一面對八爺的掣肘處於兩難的境地,深有感慨!雍正一上來就面對這一個千瘡百孔的王朝,國庫沒錢,地方叛亂,吏治腐敗中飽私囊,百姓嗷嗷待哺,官商勾結等等。該如何處理,經過幾年的治理情況慢慢好轉,可是有迎來八爺黨的逼宮,在朝堂上大部分人面對逼宮不敢做聲,只有王文昭和張廷玉敢站出來替皇上說話,古往今來每朝每代都有直臣,張廷玉是康熙朝的老臣他深知康熙皇帝老年之後厭倦朝政,對千瘡百孔的國家以無力迴天,在接班人的問題上舉棋不定。經過多放考核終於選定四阿哥,四爺也沒有辜負他父皇對他教誨和期望上臺之後殫精竭慮,如履薄冰,不知日月的嘔心瀝血。將一個快要病死的清王朝慢慢治癒了,張廷玉看在眼裡,感慨萬千,對於有生之年的他又遇到了一個明主!他心裡深深的佩服敬畏雍正皇帝,雖說他官至極品,完全可以沉默,但是他還是站了出替他心中明主說了一番公道話。王文昭是雍正提攜起來的,年輕有為,他能站出來替皇上接招,是因為他心中替這位鞠躬盡瘁,嘔心瀝血的帝王鳴不平,再者他深受儒家思想的薰陶,對天、地、君、親、師深信不疑。所以為天下百姓他必須站出來保護君王。
《雍正王朝》中面對老八逼宮,為何只有王文昭和張廷玉敢站出來說話?

Shirley西兰花
2019-04-04

《雍正王朝》中康熙遲遲不立太子,一直在不斷地試探與考核各個皇子,在最後即將殯天時期將四皇子叫到病榻前進行權力交接,由於康熙在世時期未處理好各個皇子之間的關係,同時時不時的進行權力制衡,導致各個皇子之間猜忌很多。朝野普遍人心被收買的是八爺黨,而其中十四爺又在雍正的推薦下做了大將軍王,故而也萌生了做皇帝的念頭。而恰恰這些都發生在康熙晚年,所以這些都成為後來雍正繼位的阻礙及絆腳石。

《雍正王朝》中面對老八逼宮,為何只有王文昭和張廷玉敢站出來說話?

雍正繼位後政權風雨飄搖,必須用特別手段加強穩固自己的政權,對於各個官員要求嚴格,嚴厲打擊犯罪分子,懲治貪官,良田改革等等一系列政策影響了各個官紳階層的切身利益,而八爺黨伺機而動,利用激起的官員的不滿情緒,策劃了這起在他們看來萬無一失的逼宮。逼宮的背景交代清楚了,這就不難理解為什麼那些官員沒有一個敢站出來說話,他們要麼是在利益鏈條上的,要麼是準備走向某條鏈條上的,要麼是對雍正沒信心不滿的,要麼無話語權的,只有老臣張廷玉三代元老,又是漢人,有資格對這些王公大臣解釋與據理力爭,也最有分量。王文昭是個果敢的文臣,諫臣,但是卻沒有很好的政治手段,不過在關鍵時刻雪中送炭,還是值得推薦的。

《雍正王朝》中面對老八逼宮,為何只有王文昭和張廷玉敢站出來說話?

在利益面前,每個人都會迅速作出反應,選擇對自己利益最大化的那方,而雍正的各項政策得罪了不少官員士紳,所以從心底裡也沒人願意幫他。很多人做官還是為了發財,真正為人民服務的寥寥無幾。
《雍正王朝》中面對老八逼宮,為何只有王文昭和張廷玉敢站出來說話?《雍正王朝》中面對老八逼宮,為何只有王文昭和張廷玉敢站出來說話?

杨角风发作
2019-12-12

在《雍正王朝》中最驚心動魄的一幕,莫過於老八胤禩搞得八王議政逼宮大戲了。當然,我們前面也分析過,這一切都是雍正帝設好的套,但我們今天不講帝王套路,單獨把視角放到其中一個大臣身上,選定的這個人就是對逼宮大戲毫不知情的張廷玉。

面對來勢洶洶的八王議政逼宮,為什麼還有王文昭和張廷玉敢站出來反對呢?他們真的不怕死嗎?

《雍正王朝》中面對老八逼宮,為何只有王文昭和張廷玉敢站出來說話?

一、八王議政逼宮:

雍正帝即位之後,一心推行新政,也導致了朝中大臣們的不滿。隨著攤丁入畝、士紳一體當差一體納糧、火耗歸公等新政執行初見成效,整頓旗務的事情也擺到了檯面上。

而老八胤禩也趁此機會,聯合雍正帝的第三子弘時,還有九門提督隆科多,以及關外的四個鐵帽子王爺,一同發動了浩浩蕩蕩的逼宮大戲。

在設計共管了豐臺大營和西山大營之後,又聯合隆科多換掉了御林軍(劇中這種說法可能有誤,清朝那時候已經沒有御林軍了)。

雍正帝在講完了新政的好處之後,對整頓旗務一事寄託了很高的期望,並對大家說了一句:

“言者無罪!”

雍正帝因為這一句話,也給自己埋下了一顆雷,因為麻煩事馬上就來了……

東信王永信第一個站出來對雍正帝的新政,提出了質疑:

“皇上剛才說新政如何如何好,可臣等在奉天聽到的卻不是這樣。”

雍正帝聽到這句話,臉上的笑容立馬僵住了,眾臣們也開始議論紛紛,隨後老八胤禩說了句肅靜:

“剛才皇上說了,今日朝會言者無罪!”

他們之間的鬥爭正式拉開……

《雍正王朝》中面對老八逼宮,為何只有王文昭和張廷玉敢站出來說話?

二、發羊角風:

顯然一開始雍正帝就處於下風,他不止一次緊緊地攥住手帕,生怕自己失態。

而在場的眾大臣們眼看老八胤禩一夥來勢洶洶,一個個都沉默不語,靜觀事態的發展,而第一個忍不住站出來的是新科狀元王文昭。

其實雍正帝對他並不抱什麼希望,以為他也是反對雍正帝的新政的,尤其是對待勤勤懇懇推行新政的田文鏡。

結果王文昭先說了自己雖然對新政也有看法,但是今天不講這個,今天要痛斥的是旗主王爺目無君王,頂撞皇帝。

他之所以要站出來,也是因為雍正帝是他的恩師,是雍正帝當年科舉的時候親自給他掌燈,並給他點名的狀元。他如果不站出來,雍正帝倒臺,他也沒有任何好處,而雍正帝如果不倒臺,他的官基本也做到頭了。而如果他站出來了,那麼日後也是功勞一件,作為全天下最聰明的人(狀元),他是務必得站出來的。

只是站出來就是風險,果然,剛把“請東信王即刻向皇帝謝罪”的話說出來,老九胤禟就蹦出來指著他的鼻子罵。

罵得很難聽:

“你算什麼東西啊你,充其量不過是我們滿人的一條狗啊!”

王文昭也不是傻子,他敢站出來反對,就已經想好了萬全之策,一看情況不妙,雍正帝也鎮不住了,索性他倒吧,於是癲癇病發作,倒了……

不要真的以為他犯病了,他這是沒辦法啊,不犯病怎麼收場?

這樣一抽風,雍正帝感恩他,即使八王議政逼宮成功了,他一個病人,大不了辭官回家好了。

《雍正王朝》中面對老八逼宮,為何只有王文昭和張廷玉敢站出來說話?

三、視死如歸:

王文昭倒了之後,雍正帝的處境更加艱難,他不止一次的打量眾大臣,希望能有一個出來幫他說句話的,可惜都沒有。

隨著弘晝說出豐臺大營和西山大營被共管,老十三胤祥確實是去看病,並且隆科多確定投向老八胤禩一邊之後,雍正帝真的慌了。

眼看時機已到,張廷玉站了出來:

其實在王文昭倒下,到現在張廷玉一直在思考對策,而且他確實有對策,他的第一句話就堪稱經典:

“我是先帝的老臣,兩朝的宰相,這下面有我許多的門生故吏,你們該不會把我也當成滿人的一條狗?”

這句話其實是在激發漢人的憤怒,畢竟朝中像王文昭和張廷玉一樣的漢臣還有很多,只要不想當狗的,自然就站到了張廷玉一邊。

這就是張廷玉的第一條妙計,直接給眾臣劃隊伍,畢竟新政主要打擊的是滿人的權益,對於漢人來講對新政的牴觸情緒並不大,況且現在又涉及到了尊嚴!

隨後張廷玉就“八王議政”的真正含義對眾臣做了講解,告訴大家老八胤禩嘴中的“八王議政”跟實際情況並不相同。同時還指出,推行新政是康熙帝的遺願,你們總拿先帝說事,先帝也說了推行新政,你們聽還是不聽?

不聽,那麼之前拿康熙帝說的事都一律無效,包括八王議政。聽,那麼就得服從雍正帝的領導,推行新政。

這是一個死結,老八胤禩毫無辦法解開。

當然,這只是張廷玉的第二招,其實他還有一個絕招沒使。

《雍正王朝》中面對老八逼宮,為何只有王文昭和張廷玉敢站出來說話?

四、張廷玉的絕招:

張廷玉之所以敢站出來,首先必須肯定他的視死如歸的精神,其次,也要佩服他的智慧。

即使最後老八胤禩成功了,那麼也不可能殺掉他,至少還能保個平安,畢竟一切的前提是“言者無罪”嘛。但是如果他不站出來,不管哪方成功,輕則丟官,重則有可能掉腦袋啊。

但是為什麼張廷玉早不站出來,晚不站出來,偏偏在確定隆科多也反了,確定豐臺大營和西山大營也被控制了之後,形勢已經極度不利了時,才站出來呢?

這就是剛才講到的時機已到的問題:

在當年康熙帝傳位老四胤禛之前,曾經跟兩個人祕密會過面,這兩個人就是張廷玉和隆科多。

當時康熙帝先宣佈了第一道聖旨,那就是隆科多勾結老八胤禩,圖謀不軌,即刻拿下。這道聖旨最終讓張廷玉保管,第二道聖旨才是讓隆科多保老四胤禛順利即位。

康熙帝駕崩之後,張廷玉手中的這道聖旨就成了時刻壓在隆科多頭上的刀,就像當年康熙帝替他贖回來的寶刀一樣,都是康熙帝事先安排好的。

隆科多做夢都想拿到這道聖旨,最好能毀了它。

所以隆科多也聰明,他對雍正帝說的是:

“今兒四個旗主王爺,奉旨前來共商旗務,說的對,皇上可納之,說的不對,皇上開導之,千萬不可以做出有違太祖聖訓的事來。”

清太祖是努爾哈赤啊,直接繞過康熙帝和順治帝了,這個隆科多還是有點聰明的。只是張廷玉也足夠聰明,你們提太祖,我就提先帝,在座的還有很多是先帝的臣子,不可能不聽從先帝的安排吧?

《雍正王朝》中面對老八逼宮,為何只有王文昭和張廷玉敢站出來說話?

我們試想一下,假如後來老十三胤祥沒有帶兵趕到,而雍正帝也確實沒有什麼後招,張廷玉明知道情況十分危急了,在已然得罪老八胤禩的前提下,會不會掏出那道聖旨呢?

而這道聖旨掏出來一讀:

“步兵統領隆科多,本系微末小臣,蒙朕破格簡拔,位列臺閣,乃敢交通皇八子胤禩、皇十四子胤禵圖謀不軌,謀求非分恩榮,著即賜死,欽此!”

這個帝王心術實在是太恐怖了,不僅鎖死了隆科多跟老八胤禩聯合,連跟老十四胤禵聯合的機會也剝奪了,這也是為什麼當初康熙帝讓雍正帝善待自己的兄弟,而不怕他們造反的主要原因。只要隆科多不反,九門就牢牢控制在雍正帝手中,任你怎麼翻天,也翻不出皇帝的手掌心。

隆科多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說到底也是被逼無奈,關於這個問題,之前已經講過,就不多說了。但不管怎麼說,隆科多沒有被雍正帝賜死,也算是最大的恩賜了。

而張廷玉當年就說了:

“今後,你若沒和八阿哥、十四阿哥圖謀不軌,這道詔書就算沒有,如果你真起異心,我取你的性命!”

《雍正王朝》中面對老八逼宮,為何只有王文昭和張廷玉敢站出來說話?

而張廷玉手握殺手鐗,最後關頭跳出來反駁老八胤禩,如果能說動眾臣,那是大好。如果說不動眾臣,那就直接掏出聖旨,就地把隆科多免職,隨後圖裡琛接管九門,那幾個王爺帽子再鐵,也幹不過長槍啊!

我叫楊角風,換種視角解析《雍正王朝》,原創作品,不喜勿噴!

步武堂
2019-10-08

首先說,在正史當中,是沒有所謂的“八爺黨”逼宮這個事件的。

電視劇《雍正王朝》中設計八爺黨逼宮的情節,最主要的目的,是表現雍正推行新政遇到的阻力和雍正推行新政的決心。

我們先看看這個“逼宮”這怎麼回事。

在康熙朝的“九子奪嫡”當中,胤禛笑到了最後。但是,這也讓他樹立了“八爺黨”這個死敵,八爺黨的代表人物就是八阿哥胤禩。

從雍正登基那一刻起,八阿哥胤禩以及他的“八爺黨”就開始了對雍正執政的“打橫炮,使邪力”。直到雍正四年,這個一心要扳倒雍正的“廉親王”,也是總理王大臣允禩,感到機會來了。

雍正登基之後就開始“大刀闊斧”的推行他的“新政”:追繳國庫欠款,推行“攤丁入畝”,“火耗歸公”。實施“官紳一體當差一體納糧”。實際在歷史上雍正還推行了“改土歸流”。

同時,對於滿人,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八旗子弟”,雍正也想做一番“整頓”,也就是“整頓旗務”。

整頓旗務的目的,是通過給滿人劃撥土地,來實現旗人“自食其力”。

滿清入關後,旗人享受著“不勞而獲”的特權,無所事事,自然會導致“無事生非”。同時不勞而獲的旗人,也是朝廷的一個很大的負擔,旗人自食其力也是給朝廷減輕財政上的困難。

雍正的這些新政措施,於國於民都是很有利的事情,基本上達到了國家增加稅收,老百姓減輕負擔的目的。

但是,這些新政卻得罪了包括朝廷官員(火耗歸公),士紳階層(攤丁入畝),以及清流(士紳一體當差一體納糧)還有旗人(自食其力)。

這些在雍正四年集中爆發了。

以“讀書人的領袖”李紱為首的“清流”,藉口田文鏡在河南推行“士紳一體當差一體納糧”的新政,造成讀書人的不滿而集體罷考事件,彈劾田文鏡為“酷吏”,而雍正卻極力維護田文鏡,最終鬧到雍正要把李紱殺了。

但是,雍正最終還是不敢真的徹底的得罪“天下讀書人”,所以在午門問斬的最後關頭讓四阿哥弘曆赦免了李紱。

雍正的這個舉動,卻給了八爺黨一個信息,那就是:雍正的新政已經讓他喪盡民意。他們的機會來了。

在八爺黨骨幹九阿哥和十阿哥等人的鼓動下,八王爺允禩也按耐不住了——機會稍縱即逝,該是出手給雍正致命一擊的時候了。

允禩的計劃還是非常周密的,三個步驟的安排也是非常有用,包括拉攏三阿哥弘時,收買九門提督隆科多。

允禩的意圖,是利用雍正急於整頓旗務的想法,讓弘時進言以幫助雍正解決“整頓旗務”的困難為理由,讓康熙同意關外的四個旗主鐵帽子王進京。然後勾結這四個鐵帽子王在雍正召集他們共同商議旗務的時候,突然發難,以雍正推行新政違背祖制,造成朝野上下人心盡失為罪名,逼迫雍正恢復所謂的“八王議政”,從而在根本上架空雍正,然後再逼迫雍正退位。

這一次,八爺黨似乎是“志在必得”:有關外的鐵帽子王的支持,還有滿朝文武當中絕大部分人的擁護,有九門提督隆科多撐腰,還有已經騙去的京畿護衛兩大營防務共管。人心,文治,武備樣樣俱全。

於是,在朝堂之上,從鐵帽子王開始,對雍正發起了“突然進攻”。

雍正顯然是措手不及的。鐵帽子王永信咄咄逼人,但滿朝文武附和的人有,卻沒一個人敢站出來支持雍正!

這完全就是一邊倒的架勢。

但這個時候,有一個人站出來對雍正表示了堅決支持。

這個人就是王文昭。

王文昭是雍正首開恩科的狀元。

在電視劇裡,王文昭在最後的殿試環節大約是有點緊張,文章寫的比較慢,天都快黑了,這夥計還沒寫完。但雍正很有耐心,不僅寬慰王文昭好好寫彆著急,還親自為王文昭舉燭照明。這樣,被雍正親自關照的王文昭就成了雍正欽點的狀元,也算是最正宗的“天子門生”。

王文昭也算是“清流”,他對田文鏡或者說雍正的新政也是不滿意,畢竟是觸及到了“讀書人”的利益,但是作為最正宗的天子門生,王文昭的挺身而出,代表的是一種對皇上,對朝廷禮制忠心與尊重。

因此,王文昭在表達了自己對新政並不贊同的同時,也痛斥了果親王永信僭越朝廷禮制,越權干預朝政的“大不敬”行為,並強烈要求永信向皇上道歉。

王文昭想表達的意思很明確,無論政見如何不同,規矩就是規矩,禮制就是禮制,皇上那至高無上的權威是不容挑戰的!

王文昭站出來,儘管很快就被九阿哥允禟用“滿人的一條狗”謾罵侮辱的口吐白沫敗下陣來,但也給雍正提供了一個喘息的機會。

朝堂之上的火藥味也是越來越濃,直到雍正試圖用武力鎮壓的手段強迫八王爺允禩閉嘴,而隆科多卻在朝堂之上公開的站在允禩的一邊,反過來逼著雍正讓八王爺允禩說話的時候,雍正算是徹底明白了,這不簡簡單單的是一次指責和逼宮,這幾乎快要演變成一場“政變”了。

十三阿哥允祥沒有音訊,皇宮也已經被隆科多控制,並且隆科多告訴雍正,京畿護衛的豐臺大營和西山銳健營也是擁護允禩的,雍正感到了後背發涼。

無奈,他只好讓允禩說話,儘管他知道允禩一旦開口,那就是“討伐”。

果然,允禩沒有客氣,先是給雍正扣上了一頂“汙衊先帝,否定先帝功績”的帽子,然後就是痛斥雍正的新政“違背祖制”,並且搞得天下大亂,人心盡失。

最後,允禩告訴雍正:恢復八王議政,恢復祖制,交出權力才是唯一出路。

看著滿朝文武無人出聲,似乎是默默的看著胤禩一夥明火執仗的“逼宮”,雍正幾乎是要撐不住了。

但是這個時候,張廷玉站了出來,這位信奉“萬言萬當,不如一默”的軍機大臣,從容卻滔滔不絕的開始了“絕地反擊”。

張廷玉的反擊,有理,有據,有殺氣。

第一,他在一開始就給了八王爺允禩和九阿哥允禟一個下馬威,歷來比較謙虛的張廷玉也紮紮實實的擺了一下老資格和勢力:我是康熙朝的老臣,兩朝的宰相,朝堂之上門生故吏很多,你八王爺是不是說我也是滿人的一條狗?

張廷玉在警告允禩,不要惹怒了朝廷的漢臣。

第二,張廷玉引經據典的剖析了所謂的“八王議政”,並明確的告訴滿朝的大臣,大清朝無論是在關外還是關內,從來就沒有過形成制度的“八王議政”。沒有的事,怎麼恢復?

並且,張廷玉也一針見血的指出,太祖皇帝不搞“八王議政”最根本的原因,就是防止有人對皇位產生“非分之想”。

這一回合,四個鐵帽子王都老實了——他們哪一個也不敢粘上“非分之想”這個麻煩。

第三,張廷玉仗著曾經是康熙近臣的身份,證明康熙本人對朝廷吏治腐敗,國庫空虛也已經非常擔憂,但又沒有精力去糾正,而只能寄希望於下一代。

這個觀點,他徵求了同樣是康熙近臣的上書房大臣馬齊,馬齊旗幟鮮明的證明了張廷玉的話。

接著,張廷玉毫不留情的指出,康熙之所以沒能及時治理吏治腐敗,解決國庫空虛的根本原因,就是九子奪嫡給鬧的!

張廷玉是把允禩所謂為了“愛新覺羅的江山社稷”才發難於雍正的畫皮剝乾淨了。此時的雍正才算緩過一點氣來。

最後,當允禩大罵張廷玉是為了怕雍正倒臺保不住他的榮華富貴和權勢才支持雍正的時候,張廷玉一劍封喉:你我同時辭官,歸隱山林如何?恐怕我捨得,八爺您不會捨得吧!

運禩竟一時無語了!

可以說,張廷玉的挺身而出朝堂爭辯,一方面確實是壓制住了八爺黨咄咄逼人的氣焰,給雍正壯了膽,也為雍正贏得了寶貴的時間。或者說給在外面挽救危局的十三阿哥允祥爭取到了時間。

果然,八爺黨的氣焰被打下去了,十三阿哥允祥在宮外也得手了。

這個結果,八爺黨做夢也沒想到,九成把握的逼宮,竟然敗的如此徹底。

一手好牌,怎麼會打成這樣?

張廷玉之所以在關鍵時刻敢於站出來,大體上有三個原因。

第一個是歷史原因。作為經歷了康熙雍正兩朝的上書房大臣,張廷玉最清楚雍正為什麼能夠繼承大統,那就是他知道並贊成康熙的判斷,只有雍正可以匡扶康熙朝晚期的弊端,八王雖有賢名,但卻心中沒有江山社稷。

第二,是對雍正登基後,八爺黨幾乎事事處處與雍正明裡暗裡對著幹干擾和阻撓新政的實施的極度不滿,張廷玉對新政是完全支持的,他相信雍正新政會給朝廷和百姓帶來實實在在的好處。

第三,張廷玉也的確害怕一旦八王爺允禩一旦得手,他這個雍正的堅定支持者,同時也是雍正最為依仗的當朝宰相,“萬劫不復”是可以預計的。張廷玉賭了一把,他選擇了與雍正共進退。

他還是有點把握的,那就是十三阿哥怡親王允祥的不知去向,他相信這個雍正最為信任的鐵桿兄弟,絕對不會是上朝路上臨時發病去看太醫,因為允祥應該是非常清楚這個朝會的極端重要性的。

張廷玉所做的,除了打擊允禩的氣焰,也就是盡力拖延時間。

所以,看好雍正的張廷玉就義無反顧的站出來,用自己的淵博和膽量賭了一把。

他贏了。

雍亲王府
2019-12-28

《雍正王朝》中,八爺黨一眾串聯從關外進京的四位“鐵帽子王”,共同逼宮雍正,而面對八阿哥等人的咄咄逼人,滿朝文武選擇了沉默,只有王文昭和張廷玉站出來為雍正說話。

《雍正王朝》中面對老八逼宮,為何只有王文昭和張廷玉敢站出來說話?


雍正實行新政,招致了太多朝臣的不滿,得不到朝臣的支持也在所難免。

雍正推行“攤丁入畝”得罪了地主富戶以及同他們有牽連的官員,推行“士紳一體當差一體納糧”得罪了讀書人和士紳階層,“火耗歸公”又砸了官員們的“小金庫”,可以說雍正的新政的推行雖然成效顯著,但是卻讓自己處於極為孤立的狀態,支持自己的除了十三爺、張廷玉、李衛、田文鏡之外,只剩下自己選拔出來的劉墨林、王文昭等一眾雍正朝的新進士了。

就連雍正自己在漫步官網朝臣的時候,心中也在默唸,“這是科舉朋黨案的人”,“這不是自己人”,“這姑且可以算一個”,可數來數去,自己能能夠確信堅定的站在自己一邊的人已經是寥寥無幾。

滿朝的官員們雖然沒有說話,但是他們正是用沉默的方式表達了自己對於新政的不滿,而他們的沉默卻也是對八爺黨逼供行為的間接支持,將雍正陷入了孤立無援的境地。

《雍正王朝》中面對老八逼宮,為何只有王文昭和張廷玉敢站出來說話?


王文昭為雍正說話是出於感恩與忠心。

雍正登基之後,隨即進行了開科取士,目的就是為國家官吏隊伍培養新生力量,同時也招募一大批新官員在自己的麾下,更好地推進和實施新政。因此,雍正對於他繼位後的首次殿試也格外重視,不僅親自為王文昭掌燈,並且力排眾議的選拔了劉墨林。而這些新進的士子們也對於雍正必然是感恩戴德的,尤其是狀元王文昭,榜眼尹繼善,以及幾經波折補位探花的劉墨林,更是對雍正忠心耿耿。

而此時的尹繼善已經在江蘇任職,劉墨林也在跟隨寶親王弘曆在外辦差,朝中只有王文昭一人。作為天子門生,狀元及第,並且是受到雍正特別關照的王文昭,挺身而出也就成為了必然。

《雍正王朝》中面對老八逼宮,為何只有王文昭和張廷玉敢站出來說話?


張廷玉力挽狂瀾,是兩朝宰輔責任心的最好體現。

《雍正王朝》中的張廷玉是一位非常受人敬重的角色,不僅深諳君臣之道,身居高位卻能潔身自好,同時,無論是為官還是做人,都讓人津津樂道,深感佩服。

作為康熙、雍正兩朝宰輔的張廷玉,看到了康熙朝晚年的問題所在,也見證了雍正實行新政之後國家發展、國庫充盈的現實成績,他更多的是站在整個國家,整個朝廷的角度來看,而不是單單的只關心個人的利益,並且不會把權力看的那麼重,這一點比起八爺黨眾人及滿朝默不作聲的其他官員,確實讓人肅然起敬。

而更為關鍵的是,張廷玉在朝堂上據理力爭,積極為雍正進行了辯護,不僅戳穿了八爺黨的陰謀,也用自己的一番話說動了滿朝文武,讓他們沒有繼續站在八爺黨一邊給雍正施加壓力,也為十三爺重新掌控豐臺大營,帶兵馳援雍正贏得了時間。

所以張廷玉站出來為雍正說話,是他責任心的體現,更是他作為首輔大臣對於國家、對於君主忠心的體現。

《雍正王朝》中面對老八逼宮,為何只有王文昭和張廷玉敢站出來說話?


滿朝官員中,只有馬齊保持沉默,是雍正最能理解,也是雍正最希望看到的。

馬齊作為上書房大臣,也是康熙留給雍正的能員幹吏,雖然在朝堂是沒有作聲,保持了沉默,但是得到了雍正理解與認同,並且還是將馬齊認作“也算是自己人”。

在“百官推舉新太子”的劇情中,馬齊與佟國維一起,支持八阿哥胤禩為新太子,而被康熙訓斥為“真糊塗”,也因此被康熙降了職,排在張廷玉之後。

這個時候如果馬齊支持雍正,反而是幫倒忙,因為之前馬齊舉薦的是八阿哥,而在雍正做了皇上後,卻調轉槍口指向八阿哥,這明顯是自己打自己的臉,很容易被扣上“出爾反爾”、“見風使舵”的帽子,而遭到滿朝官員的攻擊,將自己和雍正陷入不利的境地,非但不能幫助雍正,反而讓情況更糟,所以馬齊非常正確的選擇了沉默,只是對於張廷玉的問話正面而堅定予以了確認。

作為康雍乾三朝的政壇“常青樹”,馬齊也非常清楚自己的該做什麼,站在哪一邊,因而即便不說話也得到了雍正的信任。

《雍正王朝》中面對老八逼宮,為何只有王文昭和張廷玉敢站出來說話?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