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武靈王胡服騎射的精銳部隊有沒參加長平之戰?

8 個回答

應該說,趙武靈王推行的胡服騎射,確實使趙國的軍隊強盛。這些軍隊也參加長平之戰,至少說也是參加的一部分。但畢竟用了趙括之後,在戰術上失誤,長平之戰還是以失敗告終。

另外,據史料記載,趙軍的胡服騎射,確實使士兵在戰場上靈活機動。但秦國軍隊的長戈依然是很有殺傷力的,也是獨一無二的。在當時的冷兵器時代。秦軍可以使敵兵在沒有接近自己的時候,就已經被刺。這些也是趙軍失敗的一個原因。


趙武靈王胡服騎射的精銳部隊有沒參加長平之戰?
趙武靈王是趙孝成王的爺爺輩,而長平大戰是發生在趙孝成王繼位三年後,
趙武靈王胡服騎射的精銳部隊有沒參加長平之戰?
首先回答本篇主問:趙武靈王胡服騎射的精銳部隊肯定是參加了長平之戰,原因是:

一、長平大戰是關糸到秦趙兩國生死存亡的關鍵戰役,作為趙國國君不可能蠢到保留精銳部隊不用而冒亡國風險!

二、長平一戰秦趙兩國均傾其國力,趙國總兵力投入45萬以上,史書記載16歲男丁均徵招入伍,可謂全民皆兵,

三、趙國騎兵是趙武靈王時期為北擊匈奴而組建的,善於開闊地帶作戰或長途奔襲、穿插奇襲!而長平一帶多山地,長平戰役中趙括就曾將騎改步,說明再厲害的騎兵受地形侷限也不能施展其優勢!問題是趙孝成王時期,這支精銳是否還保留編制,如果依然保留,趙國騎兵精銳參與了長平大戰是毫無疑問的!

趙武靈王的胡服騎射收到各種因素的限制當時雖說是全國推行,但是實際上只是在北部發現,主要在於抵禦匈奴,滅了中山國,長平之戰趙國的胡服騎射可以說甚少參戰甚至沒有參與,也與戰況有關,尤其是前兩年都是防禦戰不利於胡服騎射的參與,或許當時的趙國想留一條後退吧。再有經過趙武靈王后胡服騎射還有多少戰力也說不準,總之胡服騎射並沒有參與長平之戰

首先說明一下,趙武靈王胡服騎射是指針對車兵改騎兵,步兵改輕步兵的一次軍事改革,並不是全部改成為騎兵。也不是重新組建一支新軍,因為國力不允許,故而,無所謂什麼精銳,而是整體戰鬥力提升。其次,趙國經過此次改革之後,步騎混編成為每次作戰必備,但應注意,騎兵裝備,馬匹比步兵要貴,所以這個數量會受到諸多限制,不象步兵,發件皮甲,再給把長戈就行了。所以說,趙國軍隊作戰能力依然取決於數量佔優的步兵,騎兵只起到策應作用。最後,針對長平之戰而言,無所謂精不精銳,因為趙國當時軍事動員己到極限了。

肯定有參加,趙國防禦北方少數民族的軍隊在秦趙長平大決之時只留下了少數幾萬人,可以說趙國是在以舉國之力對抗秦國(秦國亦之),這時候不拿出精銳展示一下胡服騎射?

假若沒參加,你想胡服騎射給趙國練就至少20萬精銳邊軍(僅趙武靈王時),大戰僅僅為了防禦少數民族?那是不可能的,再說了,在趙主父還活著的時候就打的少數民族不敢南下,秦趙大決時就算南下了,趙國幾萬留存邊軍依靠邊關城牆也完全可以守住重要的邊關。

一朋友的爺爺,其祖上是馬服君其族人也聽祖上代代相傳。歷史可能經人之口已變得不可琢磨,但在那個大形勢下,秦趙大決,雙方都是使出吃奶的勁。 所以,在下拙見胡服騎射之邊軍定然南下。

在沒有在馬鐙沒有發明之前,騎兵只是騎馬機動,下馬作戰的步兵。相對唯一的優勢只有大範圍機動作戰。但長平之戰恰恰是曠日持久的陣地戰,所以趙國的所謂胡服騎射的軍隊是無用武之地的。在五胡十六國時期馬鐙登上歷史舞臺,騎兵才樹立的對步兵的碾壓性優勢一直到一戰。

應該沒參加,趙國的騎兵主要是對付匈奴,都是北邊軍民組成,在北邊作戰。趙國沒有把騎兵與步兵混合使用,組成騎步混合部隊,發掘騎兵的威力(在北方是騎兵對匈奴的騎兵,東西南三面作戰是步兵對秦魏齊燕,因為趙國的騎兵是沒有馬鞍的,對軍人的要求很高,除了北邊代地的軍民會騎射,其他地方的軍民不會騎射),即使在長平這樣的大戰,趙王與將軍們不會讓騎兵參加,因為參加了也是沒用的,沒進行過騎步混合作戰的戰術演練,只能騎兵變步兵。

隔了幾代人啦?這問題就好像皇太極的八旗兵精銳有沒有打八國聯軍。你說有打過,沒毛病,但那是一個概念嗎?時期早不同了,部隊人員天壤之別,這樣提問沒意思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