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鄭玄、盧植、公孫瓚為啥都沒給28歲的劉備一官半職,讓其回家織蓆販履?

10 個回答
漩涡鸣人yy
2019-05-23

這三個人裡面最不可能幫助劉備的就是鄭玄!很多人都不知道這個人究竟是誰,事實上這個人是東漢末年有名的學問家 ,但他並不是政治家,也不是軍事家,主要研究的是易學,和盧植是師兄弟兩個,只不過鄭玄這個人更加醉心於做文章,而盧植這個人比較能帶兵打仗,所以鄭玄在政治上面沒有太大的建樹,在軍事上面,更談不上任何的功勞,這個人第一沒有權利,第二也沒有相應的方法去把劉備給他個一官半職,所以他最不可能幫到劉備。

在這其中最有可能幫助到劉備的當然是盧植,但是盧植手底下也有幾百個學生,要家庭出身好的有耀手裡面有權利的,有要有錢的也有,哪一個不比劉備搶劉備本身在瀘職的這幫學生裡面並不顯眼,不然的話,盧植去征討黃巾賊的時候,就不可能不帶上劉備了!

第三個人公孫瓚,這個人很有名,趙雲的老上司,白馬義從的主帥,這個人倒是也有可能幫助劉備,但是他這個起身比較晚,公孫瓚的髮際雖然和盧植有一定的關係,但是時尚和盧植關係也不大,他是跑到了幽州,正好攀上了一門親戚,然後娶了一個好的老婆,然後才拿到了一定的錢,組建起了一支軍隊,(今日頭條漩渦鳴人yy首發於悟空問答)並且越打越順,本身處於奮鬥期的公孫攢也不可能說隨便給一個曾經的同門師兄弟一官半職的。

最後我們得說到劉備自身的問題,劉備這個人是一個什麼樣的人?曹操曾經特別看得起劉備,他認為劉備不是池中之物,這個人能跟曹操一起並列為英雄。

劉備有才華嗎?劉備有能力嘛,雖然有,但是能力並不突出,同時代許多在各領域有著自己傑出能力的人相比,劉備的那點兒能力,泯然於眾人矣,劉備究竟有什麼東西能夠得到那個時代的人的認同,並且讓曹操對他都刮目相看,就是因為這個人不甘心於居人籬下,他每一次喊出自己的口號的時候,雖然都是正義的,但是他的口號一般都是服務於自己,而其他人喊口號都是服務於國家,這就有著本質上的不同,你服務於國家,你在他手底下工作,他隨時都能把你賣給國家,你如果服務於一個只為自己工作的人吶,這就是一個小的利益團體,能保證你未來的利益。

對於劉備來講,他這一生雖然一直喊著匡扶漢室,但是劉備每次出去的時候都會對自己介紹很多東西,這就是個人魅力,每一個出色的領導人都有自己的個人魅力,這一點幾乎是所有傑出人才尋找自己組織的一個重要的指標。你沒有自己的個人魅力,你憑什麼能夠壓倒眾人,你有自己的個人魅力以後,不管你能力方面究竟能不能壓制其他人。你起碼是一個獨特的人一個能夠鶴立雞群的人,這種人就很容易當領導,都被如果選擇在他事業的起步階段,就直接去投靠他曾經的師兄弟或者師傅的話,那他這種獨特的特質將會泯然於眾人,誰還去投靠他。相反,我們也可以說,正是由於他這種鶴立雞群的處事態度,最後造成他不願意去依靠著別人去發展自己的第一桶金。

為什麼劉備屢敗屢戰,屢戰屢敗,但是他卻從不氣餒,為什麼張飛,關羽一直對他忠心耿耿,即便曹操對關羽好到那種程度,關於仍然千里走單騎,不就是劉備身上那種獨特的特質嘛,最後導致這些人對劉備死心塌地,劉備的攤子就算打的再爛,劉備仍然還能短時間之內拉起一支隊伍對抗其他人,是什麼?這就是個人魅力。

以史为鉴
2019-05-20

大家好,我是以史為鑑。

這個問題有點本末倒置了,劉備織蓆販履其實是在劉備小時候,跟隨盧植讀書之前的事情。

《三國志》記載劉備年幼的時候因為身為小吏的父親早逝,只能和母親相依為命。因為沒了經濟來源家裡生活很艱難,劉備母親只能帶著劉備織蓆販履維持生計。

《三國演義》鄭玄、盧植、公孫瓚為啥都沒給28歲的劉備一官半職,讓其回家織蓆販履?

先主少孤,與母販履織蓆為業--三國志先主傳

小時候的劉備是孩子王,經常帶著一幫小孩子玩,劉備十五歲的時候,才有機會跟著同宗的玩伴劉德然去跟著盧植求學。

劉德然的父親劉元起覺的劉備是個人才,於是給劉備和自己兒子同樣的待遇,在盧植那裡求學的時候劉備認識了比自己大幾歲的同學公孫瓚,劉備和公孫瓚關係非常好,劉備像對待哥哥一樣對公孫瓚。


《三國演義》鄭玄、盧植、公孫瓚為啥都沒給28歲的劉備一官半職,讓其回家織蓆販履?

盧植是當時的名人,不但文采出眾,而且治理地方、平定叛亂都是一把好手,官職做到了九江太守、北中郎將、尚書等職,可以說是文武全才。

盧植的師傅是東漢大儒馬融,馬融還有一個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的徒弟名叫鄭玄。所以說盧植和鄭玄是同門師兄弟,劉備和公孫瓚得叫鄭玄師叔。

鄭玄一生大部分時間都在研究學問,並沒有出任高官的記載,但是鄭玄因為專注在經學一道上堪稱東漢之最。但是不論《三國志》還是《後漢書》上面,鄭玄都從來沒教過劉備。《三國演義》中記載劉備幼年時師從盧植、鄭玄,等劉備在當了徐州牧之後被呂布、袁術所擊敗,在投奔袁紹時缺少介紹人,於是還讓鄭玄作書一封給袁紹。

但是這些情節基本上都是虛構而成。


最後我們再來看,盧植和公孫瓚為何沒有給劉備一官半職這個問題。

其實這個問題也是錯的,首先說盧植。

《三國演義》鄭玄、盧植、公孫瓚為啥都沒給28歲的劉備一官半職,讓其回家織蓆販履?

盧植不僅僅是當時的大儒,更重要的還是朝廷的地方大員,有大量公務需要處理。而盧植的幾百位學生中,劉備也不算拔尖兒的存在,盧植也不能任人唯親,把自己的弟子全部給安排工作。

其二,盧植本身因為性格原因被當時政權中樞所排斥。黃巾之亂爆發後,盧植被任命為北中郎將,負責平定黃巾軍,但是盧植因為不肯行賄被宦官誣陷不想作戰,直接被下獄,軍權也被董卓所替代。請問盧植自己都在監獄中了,如何提劉備說話呢?


《三國演義》鄭玄、盧植、公孫瓚為啥都沒給28歲的劉備一官半職,讓其回家織蓆販履?

再來說公孫瓚。公孫瓚和劉備畢業後都各回各家,公孫瓚去了遼東,劉備回到了涿郡。公孫瓚在遼東混的不錯,當領導的司機、娶了領導家閨女,然後在遼東的官場上成為未來之星。

而且劉備自己也因為師從盧植的關係,獲得了中山大商人張世平、蘇雙的資助,憑藉著這二位的資助,劉備才得以有了招兵買馬的第一桶金,有了部隊在平定黃巾立下了戰功後,劉備才被封為安喜縣尉。

但是因為東漢末年的官吏實在太多,朝廷打算淘汰一部分劉備這樣因為軍功當官的人,郡裡的督郵負責清理官吏,結果督郵惹怒了劉備,被劉備打了一頓後棄官逃亡。(三國演義中羅貫中把鞭打督郵的故事安排給了張飛。)

《三國演義》鄭玄、盧植、公孫瓚為啥都沒給28歲的劉備一官半職,讓其回家織蓆販履?

後來劉備又投靠了大將軍何進的部下,因戰功先後擔任了下密縣丞、高唐尉、高唐令等小職。但是在縣令這個職位上,劉備威信和親信都不足,也幹得不是很好,高唐縣被盜賊攻破後,劉備覺得自己單獨幹太慘了,一直在鄉鎮幹部上混,要知道曹操、袁紹等人這時候都已經是一方諸侯。

於是劉備看公孫瓚在北方乾的很不錯,於是就投奔公孫瓚去了,而且公孫瓚也很仗義,看到自己的小師弟來了,直接讓劉備做自己的別部司馬,這個職位可以說比縣令重要多了,而且還能領兵作戰。

《三國演義》鄭玄、盧植、公孫瓚為啥都沒給28歲的劉備一官半職,讓其回家織蓆販履?

後來公孫瓚和袁紹的戰爭中居於劣勢,乾脆派劉備與青州刺史田楷去青州、徐州附近一起對抗冀州牧袁紹,劉備因為屢次立功又升職加薪成為掌握實權的平原縣縣令,平原國相。

所以說劉備的起步,公孫瓚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何來不幫劉備之說呢?

我是以史為鑑,每天都有靠譜的歷史故事,歡迎關注

诚心走天下2
2019-05-19

謝謝:邀請:

這個問先要搞清楚幾個的來厲,才可分析為什麼劉備在三下手下都沒得到一官半職的原因。

鄭玄,盧植是師兄弟,公孫贊他二人的朋友。先說鄭玄:他和盧植同時拜馬融為師學藝,是東漢末年著名的儒學家,易學大師,收過學生講道,黨錮之禍後就看破紅塵,關門辭學,在家靜心研著文學,曾寫有:中候,天文七政論。被世人稱為漢代易學家,劉備曾拜他為師學藝。

盧植雖和鄭玄同門師兄,在易學方面不及鄭玄的造旨,但在軍事方面就比鄭玄更強。東漢末年朝廷官員,大尉之職,黃巾起義時為中郎將,鎮守北方地方官員,屬四品官職,劉備也在他手下調遣。

公孫贊:以武功而論和盧植不相上下,乃東漢末年的將軍,群雄之一,當時有足夠的兵將,可割地稱霸勢,劉備同樣在他帳下充當兵將之事。

當時除鄭玄關門自學外盧植和公孫贊都有兵權在手,按理說他二人給劉備封一官半職是非常容易的事,可是卻沒有。那麼劉備為什麼在二個有勢力的人手下沒謀到一官半職呢?那我們就來分析劉備看看到底是什麼人了。羅貫中在三國演義中寫劉備簡介:不甚好讀書,性寬和,寡言少語,喜怒不形於色,素有大志,專好交結天下豪傑。

從羅貫中對劉備的簡介我們就不難看出,當時的劉備是個不學無術的人,雖性寬和,但笨嘴拙舌,文無能,武不行,只野心勃勃地跟社會上有能力的豪傑交結,這樣的人留在手下有什麼用呢?再說喜怒不形於色是個很可怕的人,因此:他們就自然不收留在帳了。


《三國演義》鄭玄、盧植、公孫瓚為啥都沒給28歲的劉備一官半職,讓其回家織蓆販履?
手机用户55982484247
2019-05-20

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帝王之血脈,卻無權、無財、無勢,活脫脫一紈絝子弟,成事不足敗事有餘,不堪重用爾。

cjr112803
2019-05-19

如果你是一個老闆,你的朋友沒有求你給他一個職位,你會自己給他一個職位嗎?

追晓717
2019-05-19

因為劉備和他們亦師亦友,所以再別人不需要幫助的時候,你就不要自作聰明瞭,古有君子不食嗟來之食,

老招29
2019-05-19

因為看出劉備非池中物.

惆怅客220
2019-05-19

君子之交淡如水,如果有利益關係,他們還能是好朋友嗎?

169235
2019-05-19

因為他們都知道劉備並非是池中物

手机用户53915938636
2019-05-19

不是也沒給你爹官職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