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王朔怎麼評價?

如題對王朔怎麼評價?對王朔怎麼評價?對王朔怎麼評價?
10 個回答
乔春雨的故事语录
2017-10-01

其實我們無法去評價一個如此高於我們的人,只能說說感受而已。他的作品總是如此的趕超時代,我們一起欣賞下再看看他對我們的意義!

王朔的小說《橡皮人》開篇第一句話就是:“一切都是從我第一次遺精開始的。”這句話在一審、二審的時候刪掉了,後來去印刷廠付印的時候,責任編輯又偷偷給加上了。

對王朔怎麼評價?

電視劇《編輯部的故事》編劇有5個人:蘇雷、葛小剛、魏人、王朔、馬未都。劇本寫完後,兩次審查都沒通過,後來通過了,又說劇本丟了,然後他們就沒興趣再寫了。這5個人中除了王朔,都有工作,王朔要靠這個活著。

那時候編稿子,有個人寫接吻,舌頭纏舌頭寫了四千多字,我們認為是黃色。王朔寫接吻就寫了一句,男孩女孩接觸,女孩哭了。審查機構認為不行,這給人衝擊力太強。後來解釋道,這是文學的衝擊力,藝術衝擊力,不是色情描寫。

對王朔怎麼評價?

他寫《空中小姐》,這是他寫的最苦的一篇,原稿13萬字,發表的時候2萬8千字,前前後後他改過九稿,這意味著他抄九遍。他拿手抄啊,就抄了將近100萬字。

其實,我覺得我們曾經低估了王朔對於我們自己的精神的意義。當年正是這個自己今天感到自我的渺小和無力的人,曾經用那麼大的力量寫出了那些絕妙的作品,用一種嘲諷和幽默的語言超越了過去計劃經濟的限制。他讓我們“含著笑和過去告別”。他當年對於我們精神的啟迪其實是非常重要的。只是他和我們距離太近,我們難以發現這樣的意義。今天看到他的自省,我突然發現這個人是有自己的力量的。

對王朔怎麼評價?

他雖然已經漸漸衰老,但還有能力承擔自己的責任。他的力量在於他還敢於嘗試直面自我。

巴金、王蒙和王朔,是我的精神生活中最重要的幾位當代作家。我為能和他們生活在一個時代感到欣幸。

一天一条
2017-04-05

對王朔怎麼評價?王朔,1958年8月23日出生於南京,中國內地作家、編劇。

1978年,他開始創作,先後發表了《玩的就是心跳》、《看上去很美》、《動物凶猛》、《無知者無畏》等中、長篇小說。出版有《王朔文集》《王朔自選集》等,他那種反派的表演也是讓人深入人心。他的早期小說詩歌文學作品都是以自己部隊"大雜院"的成長經歷為素材,後來的小說則形成特有風格,對白通俗化又充滿活力,敘述語言則以戲謔、反諷為主,對權威話語和知識分子的精英立場都有嘲諷,後進入影視業,電視劇《海馬歌舞廳》和《編輯部的故事》都獲成功。

2007年王朔以500萬元的版稅收入,榮登"2007第二屆中國作家富豪榜"第6位,引發廣泛關注。

他的代表作有:《玩的就是心跳》《看上去很美》《動物凶猛》《無知者無畏》《致女兒書》《我的千歲寒》《王朔文集》。

對王朔怎麼評價?人物評價

2007年3月王朔接受記者採訪,他自己承認他過去因為心理疾病而吸過毒。他在採訪中也坦白他自己嫖過娼。他並且覺得那些在性產業中掙扎的性工作者"都是最好的人,都比那些小知識分子要好,內心要乾淨得多、善良得多。" 另外在鳳凰衛視的訪談節目中,他展示了他的美國綠卡。

王朔在中國擁有眾多讀者,1990年代他的小說被大量翻拍成為電視劇、電影,如電視劇 《過把癮》改編自小說《過把癮就死》,電影《陽光燦爛的日子》改編自小說《動物凶猛》,電影《看上去很美》改編自同名小說,電影《冤家父子》改編自《我是你爸爸》。還參與和主導了眾多有著廣泛影響力的著名影視作品的編劇和策劃,包括《北京人在紐約》、《編輯部的故事》、《海馬歌舞廳》、《我愛我家》、《頑主》、《甲方乙方》、《一聲嘆息》、《我愛你》、《夢想照進現實》、《非誠勿擾2:不省心》等。迄今已創作二十二個中篇小說、三個長篇小說,大約一百六十萬字,並創作了數十集電視劇。

關於王朔及其作品的爭議,自從其1990年代初其成名後至今就一直沒有間斷過,甚至被稱為"文壇惡評家",在又有部分人稱其作品為"痞子文學",另一方面也有人稱王朔是"新京派"的代表人物(相對的傳統京派指老舍等人)。

1993年,王蒙對王朔在所謂正統文學批評領域所獲得的現象級地位表示讚揚:"他和他的夥伴們的'玩文學'恰恰是對橫眉立目、高踞人上的救世文學的一種反動。""他撕破了一些偽崇高的假面。而且他的語言鮮活上口,絕對地大白話,絕對地沒有洋八股黨八股與書生氣。"

韓少功在一次與王朔的交談中說:王朔小說的人物生動,但卻太單一,"男女老少都貧,一貧到底"。

90年代成為以飛揚跋扈的文字橫行文壇的痞子作家,一聲我是流氓我怕誰,直如當頭棒喝,劈手撕下所謂崇高的面紗,接下來幾乎全部的媒體都參與到這場轟轟烈烈的論戰中去,加上《渴望》《編輯部的故事》《愛你沒商量》《過把癮》等等電視劇改編的成功,王朔火遍了大江南北。隨著出書頻率降低,王朔開始有些沉寂,《看上去很美》《美人贈我蒙汗藥》似乎顯得有些江郎才盡,真正重新引起媒體關注的,是他的一本拍磚雜文集《無知者無畏》,裡面把金庸瓊瑤並列成"四大俗",從而引起一場大規模的金王論戰,與以往不同,網絡的參與使這場論戰迅速升級和白熱化,而無知者無畏,也跟當年"玩的就是心跳""過把癮就死"等王朔名言一樣,成為年度熱門話語。

語言較以前有了新的突破,尤其是開篇《我的千歲寒》,文字簡潔,富有詩意,還被賦予了時態。最後一篇《唯物論史綱》談的是宇宙和物質,有些常識性錯誤。據出版人路金波介紹,《我的千歲寒》實際上是王朔五部作品的合集,其中包括《我的千歲寒》、北京話版《金剛經》、《唯物論史綱》、《宮裡的日子》以及劇本《夢想照進現實》的小說版。全書共13萬字左右,由作家出版社出版。 王朔在為全書做的序《我是誰》中,自稱偏愛本來寫給張元的《我的千歲寒》,並強調"這部作品讓漢語有了時態"。《我的千歲寒》取材於《六祖壇經》,歷經三版,王朔稱,這部作品"全是文字的精華,要說美文這叫美文,這可是給高級知識分子看的"。

(有大學教授評價:該書與青年作家賈飛的《中國式青春》有些相似,神似而韻味在,同屬巔峰作品)、《橡皮人》、《頑主》等作品,名字開始被愈來愈多的人所熟悉,名聲漸漸從北京擴大到北方,進而遍及整個中國大陸。

"調侃",成為王朔語言的最大特色。而調侃本身則是一種不硬也不軟的語言形式。這種語言形式與其說王朔是把它當成了工具,還不如說王朔把它當成了武器,作為一個普通的人,小時候所面臨的不是被尊重而是時時被侵犯。街頭的流氓,嚴肅的老師,專橫的父母都可以形成侵犯。你無力回擊這種侵犯,但你也一定要採取一種自我保護措施。王朔選擇了調侃,這樣既能化解對方造成的侮辱,又有保護自身尊嚴的功能。王朔成為人們眼中的披著文化外衣的"痞子流氓"。一種本能的反抗,和小孩調皮搗蛋差不多的把戲,卻惹得大人們生氣了。

對王朔怎麼評價?人物爭議

在公開的文字或場合中,王朔對許多名人有言詞激烈的批評,包括齊白石、舒乙、金庸、張藝謀、李敖、于丹、小布什、陳水扁、吳徵、餘秋雨等。

王朔在與孫甘露的對話中,批評了賈樟柯:"我覺得賈樟柯同志成熟得太快了,他的訪談已經超過了他的電影。他越堅定自己要什麼,越像一個八十年代的校園精英,無比正確但屬於強行跟人民站在一頭的。"

钉棺材
2017-04-06

對王朔怎麼評價?
王朔,本身就是一個行為藝術家!他堅持這自己的原則,而且讓人看起來難理解。
對王朔怎麼評價?
他為自己的女兒寫了一本書,但是女兒嫁人的時候,竟然沒有出席。
對王朔怎麼評價?
事後他的好友陳丹青說:“他扛不住,他沒有勇氣在這”
對王朔怎麼評價?
他從不買房,但是又有很多女生願意為他買房子。徐靜蕾算一個。
對王朔怎麼評價?
他從不留積蓄,他說靠朋友就夠了。
對王朔怎麼評價?
→ 他的書名都起的夠犀利,夠猛。他自稱自己為狂人。
對王朔怎麼評價?
《我是你爸爸》
對王朔怎麼評價?
《玩得就是心跳》
對王朔怎麼評價?
《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
對王朔怎麼評價?
《千萬別把我當人》
對王朔怎麼評價?
《動物凶猛》
對王朔怎麼評價?
簡直就是一次把自己退化再進化再退化的過程。
對王朔怎麼評價?
→ 他會各種拒絕各種讓他覺得不舒服的要求
對王朔怎麼評價?
在《太陽照常升起》的去威尼斯的踐行宴上,竇文濤邀請他上臺,他直接拒絕,嘴裡唸唸有詞,這東西有什麼可以說的,不很正常嗎?
對王朔怎麼評價?
最讓七門兒印象深刻的是,上海一個節目把生生把韓寒和王朔弄在一起。讓韓寒連著喊尷尬。節目裡,充滿著尷尬。
對王朔怎麼評價?
他電影裡的生死觀——形式超前來自自己對人的理解
對王朔怎麼評價?
他編劇的《非誠勿擾》裡,就有一場生前告別式,他的電影裡總有許多荒誕的形式感的內容。《非誠勿擾》裡還有婚前試愛、離婚儀式等等。
對王朔怎麼評價?
八幾年的《頑主》裡3T公司
對王朔怎麼評價?
《甲方乙方》好夢一日遊,這些幫人圓夢的公司,這些想法都很超前
對王朔怎麼評價?
而現實中他真的與馮小剛開了一個類似這樣幫人圓夢的公司,只不過最後倒閉了。
對王朔怎麼評價?
七門兒個人覺得這是王朔這批人獨有的特色。別人看起來他們就是小混混小痞子,但是就是可能他們想得太多。
對王朔怎麼評價?
他策劃、編劇的《編輯部的故事》中也都是這樣世俗的故事,只不過他們的編輯部在見證這個時代,以及在參與這個時代。跟圓夢公司差不多。
對王朔怎麼評價?
而他的作品裡,基本都有一個核心的主題:死亡。
對王朔怎麼評價?
在談論愛情的時候也總會帶著死亡,而談論死亡的原因也很簡單。他怕,所以更要把死搞清楚。
對王朔怎麼評價?
在電影《永失我愛》中的男主人公~這部電影看得人應該不多,1994年的電影。還是馮小剛導演,王朔編劇。(看不出來他是郭濤吧~)
對王朔怎麼評價?
沒事總在幻想這未來,而突如其來的疾病讓他選擇逃避面對自己的愛人
對王朔怎麼評價?
到了《橡皮人》
對王朔怎麼評價?
對王朔怎麼評價?
葉京導演《與青春有關的日子》裡,把這段故事寫實了
對王朔怎麼評價?
其實就是戀人關係中,總有人想逃離,而最後卻發現自己是個橡皮人的故事
對王朔怎麼評價?
這是一個媒體人對這本書的評價:《橡皮人》是王朔的重要作品之一,橡皮一捏就變形,意思是沒有自己的主見,只能是被動地被社會所扭曲。觀《橡皮人》一書,我們也不需要發現什麼微言大義,只要我們讀懂生活的真實,那就夠了。
對王朔怎麼評價?
最後我想把落點落到《夢想照進現實》
對王朔怎麼評價?
2006年的電影,應該很多人看不下去,徐靜蕾導演,王朔編劇
對王朔怎麼評價?
他把一切都安排在了一個房間裡,哪裡也不用去,然後兩個人在房間裡各種聊靈魂天兒
對王朔怎麼評價?
對王朔怎麼評價?
感覺就像重生一樣
對王朔怎麼評價?
我們從思考著自己要得到的自己羨慕得到的,不滿足。
對王朔怎麼評價?
到思考自己存在的意義與形態,恐懼與坦然並存。到偶爾可以談一談人生,什麼都談,就夠了。
對王朔怎麼評價?
這樣簡單的輪迴,這是我看到王朔的生死觀。
對王朔怎麼評價?
死後的日子可能和現在一樣平常。
對王朔怎麼評價?
特別喜歡《夢想照進現實》的男主角的一個自問自答:

你知道光和光怎麼打招呼嗎?
對王朔怎麼評價?
最黑的地方見!

嗯,就這樣。
對王朔怎麼評價?

金山万丈
2017-10-13

王朔是不是知識分子?這是一個問題嗎?當然,在別人都罵他的時候這是一個問題,當然,在別人都誇他的時候這也是一個問題。
沒見過王朔的人,都以為他是一個外向的人,嘴裡滔滔不絕,講的都是真理,或者北京土話。實際上他在說話時經常給人留下很靦腆的感覺,絲毫不是那種滔滔不絕義憤填膺的模樣。王朔有時候

說話聲音很小

,顯得那麼輕描淡寫,以至於你聽不清楚他在說什麼。
那年一個朋友打電話,對我說,有一個華人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你猜是誰?我說是王朔?朋友笑,說你開玩笑。我說得獎這種事,就是開玩笑。
到了今年,到了現在,連王朔的朋友都說王朔瘋了,理由是他亂咬。不分是朋友,還是沒有關係的人了。我的看法不同,就文學而言,我認為那些已經功成名就的作家們,大部分都死了,活著的不多,說得更絕對一些,唯一活著的人就是王朔。他就像是一條在文壇上掙扎拚搏多年的老狗,當人們覺得他不能再咬人的時候,他忽然證明了他還能咬人。他可能背叛了所有的東西,可是他只忠誠於一個人,那就是他自己和他自己心裡面所剩下的那些主張,這些東西也許是自私的,但是我經常想,一個人能做到像王朔那樣的自私可真不容易。他們總是代表著某一個正義的階層,而王朔不是,他只是代表他自己。
王朔早年的小說我是很不喜歡的。在我的印象當中,他的小說一般分為幾塊。一塊是一群流氓幹了些壞事,後來就懺悔,沒有很深刻的理由地去懺悔,懺悔了之後就急急忙忙地去幹好事。另一塊就是寫童年,寫了他自己的一些經歷過的樂趣的事情。這裡面有他當年有意思的一些情景,有王朔的常用的一些語言。因此有很多人喜歡他,也有很多人罵他。
記得曾碰見天津青年報的女記者。她對我說,我實在不喜歡阿伯的小說,在小說裡男人都是騙子,女人都是婊子,世界本不像你所說的那麼黑暗,相比較而言,我還是喜歡王朔的小說。於是她為我背誦出王朔小說裡的很多地方。當時我想,這樣一個女人喜歡王朔的小說,我是該為王朔驕傲還是該為王朔慚愧?
我對王朔認識的轉變是從1997年開始的。青島的那個海灘上,已經是上一個世紀的事情了。當時我們都住在黃金海岸的這個酒店裡面,下午在海邊常常散步聊天,可以聊很長時間。印象比較深刻的是王朔問我,你有沒有進過監獄?我說沒有。他說你要是有進過監獄的那種體會,你的很多習慣,你的心態會跟現在有差別。他說進了監獄之後你的所有的尊嚴所有的驕傲都會蕩然無存,你會變得非常的懦弱非常的膽怯。
我們談到了70年代出生的人寫的小說。王朔說這些人由於他們的閱歷他們的經歷的簡單,因此他們的作品從總體上來說還是缺少一些我們所希望看到的東西。我們還談到了比如說我們對於人類的看法。我當時說,我發現人類的缺點和錯誤我大概都是能夠理解寬容的,因為我本身也在犯著和他們一樣的錯誤,自己有病的人,才能知道別人有多痛。王朔沒說什麼,只是笑了笑。
由於有以上的這樣一些談話,使我對王朔的印象開始發生變化了。王朔在生活裡面遠不像是在文章裡所看到的

鐵嘴鋼牙

,我前邊說了,實際上他在說話時經常給人留下很靦腆的感覺,絲毫不是那種滔滔不絕義憤填膺的模樣。王朔有時候

說話聲音很小

,顯得那麼輕描淡寫,以至於你聽不清楚他在說什麼。
有一次在

去西安的飛機

上,我們交換了對於中國電影的看法。我開始以為只有我對於張藝謀等等這樣的人抱著一種不敬的想法,沒想到王朔關於張藝謀關於中國的電影已經有了自己非常固定的想法。這些想法我最近在報刊在網上經常能看到。
記得我當時對他說,

中國的文化藝術

由於特殊的生態環境,使真正的大樹沒有辦法長起來,出現了許多怪胎,可是怪胎畢竟是怪胎,怪胎是不健康的,怪胎是不符合一般規律的,怪胎是有病的。我的這種觀點曾經在一些地方談過,以至於當談了這些觀點的時候我覺得我自己是那麼孤單,可是當跟王朔在一起談這些觀點的時候,我覺得我的心情是好的。王朔當時說了很多關於這些方面的想法,其中一些想法印象非常深,他說張藝謀這些人所作的一切,一開始是權宜之計,權宜之計之後就開始蔓延出浩蕩的森林。王朔去了美國之後,我就再沒有和他有過聯繫。有一次,我在書店裡發現了一本書,叫《看上去很美》,我便開始翻這部小說,我突然意識到這是王朔所寫過的最好的一部小說。我不知道王朔究竟是什麼學歷,我也不知道王朔他心裡究竟承不承認自己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知識分子。可是我由於有這部書我已把王朔看成是一個真正的屬於中國的那種讓人尊敬的知識分子、學者、專家類型的作家。“知識分子”這個詞曾經是令人討厭的,並且是噁心的。有些人應該算是知識分子。他們無疑是讀了很多書的,他們無疑是智慧的,同時他們無疑知道人類是有弱點的,他們對於有罪惡有缺點的人是理解的,他們對自己是不自信的,他們經常感到委屈,同時他們也能意識到自己的存在也使別人受委屈。當我發現一個真正意義上的知識分子,他的內心和他的靈魂竟然有那麼豐富的時候,我突然覺得這四個字可以重新書寫。然而當王朔寫出了《看上去很美》這樣的書之後,我卻發現那些類似於能背出王朔小說的女記者們竟然開始變得不喜歡王朔了,她們突然說王朔江朗才盡了,王朔寫的東西不好玩了,王朔已經不是當年的王朔了。對於人們表現出的這樣一種態度時,我心裡想到了王朔所說的“權宜之計”。一種被權宜之計培養出來的欣賞習慣永遠只能是權宜之計。在我的印象中王朔對於所謂的“知識分子”也是討厭的,在他的作品中不乏對於有一類讀書人的嘲諷。但是當王朔寫出了《看上去很美》以後,我發現王朔從骨子裡面從理論的準備上從他的知識結構從他的情感等等各個方面,無疑是那種我們應該尊重的不可隨便蔑視的那樣一種讀書人。王朔他所談的每件事情都挺有道理。他是個講道理的人。王朔說無知者無畏。一個活到了王朔這把年紀的人,能夠不害怕張藝謀不害怕白巖鬆,不害怕金庸不害怕金庸的那些捍衛者,還真不容易。不信,你試試看?《無知者無畏》同時也使我想到了另一本書《痛並快樂著》。痛是誰的痛?別人疼痛的時候你快樂,還是你痛的時候別人快樂?還是你自己一邊疼痛一邊快樂或是你自己一邊快樂一邊疼痛?可是王朔近來有些沉默,看不到他那些有趣的談話了。

郑捕头
2017-07-17

對於王朔,評價不敢說,寫一些零碎的感受吧。

王朔的文學語言體系對我影響很大,而且我對於北京人和北京話的的很多認識,除了影視作品就是來自他的書。他書裡的很多片段,尤其的開頭和結尾的很多描述,我經常不經意間想起,心中默唸,自我陶醉一會兒。在我心中,其中的很多片段,一個字都不能動,動一下都是錯。

九十年底末期上大學,在那之前我看過的書少,也沒看過王朔的文學作品。儘管他早已成名,但一直沒有機會讀他的書。

上大學後從同學那裡看到王朔的書,一下子喜歡上。原來那麼早以前就有這麼好看好玩兒的書了,怎麼有趣怎麼說話,一個個混不吝的樣子,真是深得我心。很快,我就買了一本《王朔自選集》作為自己的藏書,把裡面的作品仔細讀了一遍,大為快活。

王朔可以很有趣,話不好好說,儘量跟平時我們說的不一樣;他又可以很深情,很多話拿出來可以直接當情話;他可以很桀驁,筆下的很多人都長著反骨。

當時正好又趕上《看上去很美》出版,在學校圖書館快速把它看完。我以為我終於可以隨著王朔的最新節奏開懷大笑了,然而並沒有,孩子視角的好玩兒當時的我並不覺得好玩兒,反而感覺有些矯情。畢業之後幾年又想起這部作品,重新讀來才甚覺美妙,好作家可以幫人找回曾經的自己,和自己有過但不經別人描述難以再體會到的準確感覺。

畢業後還斥巨資買下早期華藝的四卷本《王朔文集》,儘管是盜版,但盜版水平頗高,不影響閱讀,以至於後來擁有了新版,也沒捨得扔。

再後來,看到王朔的《我的千歲寒》,以及後來的《和我們的女兒談話》以及《致女兒書》。有女兒後重讀了後兩本,消除了最早讀到它們時的誤會。他的寫法太不同於以前了,第一遍讀差不多就當胡話看的。

《我的千歲寒》我只磕磕絆絆讀過一遍,沒太多感覺,後來再也沒有重讀。有些朋友說他好,有的說現在還不太好判斷它是好是壞,但對我來說並沒有體會到它的妙處。

他進入他的世界了,我們沒有跟上。

《我的千歲寒》這本書出版已整整十年。我那本一直在書櫃顯著的位置放著,這十年間我多次想起拿出來重看,但一直沒有打開。

我準備今年重讀它一遍,希望能讀出新意思。

也應該讀出新意思。

熊样娱乐
2017-07-10


王朔,本身就是一個行為藝術家。

他堅持這自己的原則,而且讓人看起來難理解。

→ 他為自己的女兒寫了一本書,但是女兒嫁人的時候,竟然沒有出席。

事後他的好友陳丹青說:“他扛不住,他沒有勇氣在這”

→ 他從不買房,但是又有很多女生願意為他買房子。徐靜蕾算一個。

他從不留積蓄,他說靠朋友就夠了。

→ 他的書名都起的夠犀利,夠猛。他自稱自己為狂人。

《我是你爸爸》、《玩得就是心跳》、《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千萬別把我當人》、《動物凶猛》。簡直就是一次把自己退化再進化再退化的過程。

→ 他會各種拒絕各種讓他覺得不舒服的要求

在《太陽照常升起》的去威尼斯的踐行宴上,竇文濤邀請他上臺,他直接拒絕,嘴裡唸唸有詞,這東西有什麼可以說的,不很正常嗎?

最讓七門兒印象深刻的是,上海一個節目把生生把韓寒和王朔弄在一起。讓韓寒連著喊尷尬。節目裡,充滿著尷尬。

對王朔怎麼評價?

他電影裡的生死觀——形式超前來自自己對人的理解

他編劇的《非誠勿擾》裡,就有一場生前告別式,他的電影裡總有許多荒誕的形式感的內容。《非誠勿擾》裡還有婚前試愛、離婚儀式等等,八幾年的《頑主》裡3T公司,《甲方乙方》好夢一日遊,這些幫人圓夢的公司,這些想法都很超前。

對王朔怎麼評價?

而現實中他真的與馮小剛開了一個類似這樣幫人圓夢的公司,只不過最後倒閉了。

七門兒個人覺得這是王朔這批人獨有的特色。別人看起來他們就是小混混小痞子,但是就是可能他們想得太多。

他策劃、編劇的《編輯部的故事》中也都是這樣世俗的故事,只不過他們的編輯部在見證這個時代,以及在參與這個時代。跟圓夢公司差不多。

對王朔怎麼評價?

而他的作品裡,基本都有一個核心的主題:死亡。

在談論愛情的時候也總會帶著死亡,而談論死亡的原因也很簡單。

他怕,所以更要把死搞清楚。

對王朔怎麼評價?對王朔怎麼評價?

在電影《永失我愛》中的男主人公

(這部電影看得人應該不多,1994年的電影。還是馮小剛導演,王朔編劇)

沒事總在幻想這未來

而突如其來的疾病讓他選擇逃避面對自己的愛人

(看不出來他是郭濤吧~)

對王朔怎麼評價?

到了《橡皮人》

(葉京導演《與青春有關的日子》裡,把這段故事寫實了)

其實就是戀人關係中,總有人想逃離

而最後卻發現自己是個橡皮人的故事

對王朔怎麼評價?

這是一個媒體人對這本書的評價:

《橡皮人》是王朔的重要作品之一,橡皮一捏就變形,意思是沒有自己的主見,只能是被動地被社會所扭曲。觀《橡皮人》一書,我們也不需要發現什麼微言大義,只要我們讀懂生活的真實,那就夠了。

最後我想把落點落到《夢想照進現實》

(2006年的電影,應該很多人看不下去,徐靜蕾導演,王朔編劇)

他把一切都安排在了一個房間裡,哪裡也不用去

然後兩個人在房間裡各種聊靈魂天兒

感覺就像重生一樣

對王朔怎麼評價?

我們從

思考著自己要得到的自己羨慕得到的,不滿足。

到思考自己存在的意義與形態,恐懼與坦然並存。

到偶爾可以談一談人生,什麼都談,就夠了。

這樣簡單的輪迴,這是我看到王朔的生死觀。

死後的日子可能和現在一樣平常。

特別喜歡《夢想照進現實》的男主角的一個自問自答:

你知道光和光怎麼打招呼嗎?

最黑的地方見!

嗯,就這樣。

四本看长安
2017-10-14

對王朔個人並不瞭解,但20年面前讀過他的一些小說,例如《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等;也看了他參與策劃編劇的電視劇《渴望》《編輯部的故事》《海馬歌舞廳》;電影《頑主》《不見不散》等。

王朔是一個厲害的主,90年代橫行一時,他的作品捧紅了一大批人。葛優馮小剛徐靜蕾當年都和他搭夥,他的作品帶有顯著的北京味道,被人評論為“痞子文學”。

我最後看的王朔小說是他的《看上去很美》,看不進去,索然無味,以後就不再看他的作品了。90年代是王朔年,也是陝軍東征年,路遙的《平凡的世界》陳忠實的《白鹿原》賈平凹《廢都》高健群《最後一個匈奴》京夫的《八里情仇》問世。這些陝西本土作家的作品,接地氣,更厚重。因而路遙陳忠實賈平凹相繼獲得矛盾文學獎。而王朔的作品再流行,風靡一時,與矛盾文學獎的高度距離十萬八千里。

王朔的作品充滿調侃,油腔滑調,玩世不恭,隨波逐流。也許反映了一個時代的真實。但這種真實是扭曲的真實,讓人誤以為社會就是那個樣子,陰暗灰色,看不到正面事物和人物,都是些問題,誤導人,也誤人子弟。這真是他無緣矛盾文學家的原因。王朔作品的痞子性,不僅僅與矛盾文學獎無緣,也註定與諾貝爾文學獎無緣。因為他的作品只是暫時一種現象,而不能代表一種潮流。潮流傳遞社會正能量,而現象只是曇花一現。

今天早上,在今日頭條看了幾個視頻。王朔談到了餘秋雨楊瀾金庸馮小剛張藝謀韓寒等幾個人,說什麼話,他的北京話我聽不真切,但我非常反感他說話時那種搖頭晃腦,指手畫腳,大不咧咧的表情和神態。作家王朔,畢竟是一個在全國有影響力的名人,怎麼讓人看上去像個地痞無賴。肥頭大耳,油腔滑調,形象非常不堪。陝西當年的“閒人”,就是他那個樣子。

王朔有一句話是“我是流氓,我怕誰”,他肆無忌憚地攻擊魯迅先生,金庸先生,做人一點都不謙虛。魯迅先生金庸先生是他能攻擊的嗎?江郎才盡的王朔,彷彿女人到了更年期,誰都看不慣。他不懂文學的多樣性,百花齊放,百家爭鳴。

網絡上流行一句話是“流氓不可怕,可怕的是流氓有文化。”我是敬重作家王朔的,希望他向當年他的文友,當今的收藏家馬未都學習,王朔和馬未都同是北京人,我喜歡馬先生的學識和修養。

读辟蹊径
2017-06-21

我最早讀王朔是上中學的時候,買了兩大本盜版的《王朔文集》,應該是把那套4卷本的正版壓縮成了字小行密的兩大本而已,我沒記錯的話是13塊錢吧。那兩本書後來都快翻爛了。最喜歡的是《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是《動物凶猛》,是《過把癮就死》。後來就見一本新的就買一本了。當然,要說更早的接觸王朔參與的作品,那不是這些,是那些影視劇,是《編輯部的故事》、是《渴望》、是《海馬歌舞廳》、是《頑主》。

對王朔怎麼評價?

那時候我覺得王朔是中國最好的通俗文學作家。“通俗”不是個貶義詞。“通俗”在我這兒的定義,基本上是個類型。王朔早年間那些小說就是挺“類型化”的,言情小說、青春小說、偵探小說……都比較清楚。另一方面,“通俗”也在於,王朔不是那種只能寫自己的作家,他是能摸準時代的脈的那種人——甚至可以說,在“寫自己”和“寫世界”這方面,王朔都堪稱偉大。

現在的王朔已經不寫那些通俗文學了,除了偶爾幫朋友寫個電影,現在他的寫作更加自我、隨性,更像一個詩人。

老乔侃财经
2017-04-07

事實上,在王朔今年復出之前,公眾對他的瞭解大都停留在他的文學作品層面上。人們多年來狂歡的、評論的、津津樂道的、無法忍受的那個王朔,不過是他的一個影子而已。從前的那個影子王朔跟今天的活靈活現的王朔,到底哪個是真正的王朔?或者哪個更接近真實的王朔?真正的王朔又是什麼樣子?

事情還要從上世紀90年代初期說起。當王朔的小說接二連三被改編成電影,王朔也發現了一個新空間——電視劇創作。之後,由他參與策劃和創作的電視劇又接二連三地搬上熒屏。1994年,姜文導演的《陽光燦爛的日子》是當時王朔作品最後一部改自他小說後公映的電影。隨後,他和馮小剛合作的電影《我是你爸爸》以及跟馮小剛合作開的公司也都因種種原因無疾而終,他與葉大鷹先後開的公司和網站也都因種種原因倒閉。一個可以呼風喚雨的人,突然有些玩不轉了。

其實對王朔打擊最大的倒不是人們對《看上去很美》的負面評價,而是在2001年左右親人和朋友的先後離去,他在接受孫甘露的採訪時說:“前輩樑左的去世、哥哥的去世、爸爸的去世,就像‘迎面給了我三大耳貼子’,基本把他給抽頹了。

所以,當王朔拿出他的新作,有很多人對此感到非常困惑,甚至連出版這本書的書商路金波在接受記者採訪的時候也說“看不懂”,他說,“看書稿相當於炒股,不關心細節。我看不懂他的狀態和他寫的什麼事兒。他特興奮,寫得不連續,所以很不好讀。但是他最大的商業價值就是第一他是王朔,第二是看不懂。有調查說《狼圖騰》有97%的人看不懂,但是賣掉了100萬冊,所以我們給文化虛榮分子看”。

談及對《我的千歲寒》的看法,劉索拉說她沒有很完整看完,“《我的千歲寒》我能看出來他是在一邊‘飛’一邊寫,他並不在意語言是在‘飛’的時候寫的還是正常狀態寫的,他想把這種感覺記錄下來,把介乎兩個世界之間的狀態記錄下來,那可能不太容易讓人讀懂。”

對於多數人可能會看不懂王朔的新書,劉索拉認為:“大家都希望一個作家保持在最初他流行時被人接受的那個狀態上,但是作為一個作家不可能。王朔作為一個有才能的作家,他這麼做非常正常。沒有才華的作家只能重複前面的那點風格,那也沒有意思。王朔沒有這種虛偽,他膽大,他往前走了。所以,一個好的作家首先肯定要受到自己的傷害,敏銳的傷害。他們如果還想保持自己的誠實,就會走到用身體去體驗一個東西的階段,其實就是在體驗自己的靈魂。凡是在年輕時特別成功的人,特別容易被媒體傷害,媒體的捧也是一種傷害。”

柳生飘雪
2017-04-06

我看王朔第一個小說是刊登在【鐘山】雜誌上的《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感覺很新穎,與一本正經的說教大不一樣,被吸引了,陸續看了他的其他小說,【王朔文集】四本都買了,包括他的雜文,感覺都精彩。王朔一開始不被文壇承認和接受,認為這種痞子文學,不是文學,包括王蒙一開始也不接受王朔,就像好多事情一樣,隨著王朔的知名度和小說的銷售量不斷飆升,有一年被稱為王朔年,他的多篇小說同時被改編成影視作品,這是一般作家很難達到的。迫使文學界不得不重新評價王朔。我認為,改編比較成功的影視作品是《過把癮》(改編自過把癮就死)《甲方乙方》(改編自頑主)。但是,自從《看上去很美》開始,他的小說似乎不再有吸引力了,也許,正如他自己說的,寫傷了,提前預支了才思,他後來的幾篇作品又太過深奧。個人感覺,王朔的貢獻主要是早期的作品,若干年後仍然會有人研究他,他在文學界的地位,是沒人能代替的。

至於他個人的其他方面,只能說人無完人,此人從不掩飾自己,也很難得。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