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大哥傳承幾千年老手藝:用木頭雕刻儺面具,20年做出2000多個
甘肅大哥傳承幾千年老手藝:用木頭雕刻儺面具,20年做出2000多個
甘肅大哥傳承幾千年老手藝:用木頭雕刻儺面具,20年做出2000多個
甘肅大哥傳承幾千年老手藝:用木頭雕刻儺面具,20年做出2000多個
甘肅大哥傳承幾千年老手藝:用木頭雕刻儺面具,20年做出2000多個
甘肅大哥傳承幾千年老手藝:用木頭雕刻儺面具,20年做出2000多個
甘肅大哥傳承幾千年老手藝:用木頭雕刻儺面具,20年做出2000多個
甘肅大哥傳承幾千年老手藝:用木頭雕刻儺面具,20年做出2000多個
甘肅大哥傳承幾千年老手藝:用木頭雕刻儺面具,20年做出2000多個
甘肅大哥傳承幾千年老手藝:用木頭雕刻儺面具,20年做出2000多個
甘肅大哥傳承幾千年老手藝:用木頭雕刻儺面具,20年做出2000多個
甘肅大哥傳承幾千年老手藝:用木頭雕刻儺面具,20年做出2000多個
甘肅大哥傳承幾千年老手藝:用木頭雕刻儺面具,20年做出2000多個
彩蝶圖說
1/12 馬正德出生於甘肅慶陽鎮原縣,自幼喜愛美術,對家鄉的社火、戲曲、剪紙、皮影等民俗文化藝術有著特殊的情結。大學畢業後,自發投身非遺文化事業,選擇了研究探尋儺文化,走上了製作儺面具的挖掘傳承之路。(圖片來自東方IC)
2/12 蘭州一間很普通的院落裡,儺面具製作工藝師馬正德坐在木凳上精心雕琢著,在他眼中,奇異、誇張的儺面具充滿了遠古神祕的吸引力。(圖片來自東方IC)
3/12 儺面具是儺文化中儺舞、儺祭、儺戲中使用的道具,是較為原始的面具造型,是原始的圖騰再現,是祛災納祥地吉祥象徵,是自遠古時代以來人們的重要精神力量,現在仍以不同形態留存在我省的蘭州、隴南、甘南等地。(圖片來自東方IC)
4/12 儺面具種類眾多,造型各異,均為楊柳木和香樟木所雕,然後敷彩上漆,表現出粗獷樸拙、莊典華麗。多姿多彩的儺面具藝術已經成為中華民族博物的標誌,文化的象徵。(圖片來自東方IC)
5/12 儺面具作為中國傳統工藝的一種,在日本被稱為能面。是儺文化中儺祭、儺儀中使用的道具,是較為原始的面具造型,是原始的圖騰再現,是祛災納祥地吉祥象徵,是自遠古時代以來人們的重要精神力量。(圖片來自東方IC)
6/12 儺面具經歷了從原始神靈崇拜到娛神、娛人的類型變化,具有宗教藝術的品位和民間藝術的特徵。儺面具根植於民間,凝聚了世代民眾的審美情趣,更反應出人的一種本質力量,許多儺面具堪稱藝術精品,面具特徵或寫實、或抽象,粗獷猙獰。它不僅驅鬼.避邪,而且祈福佑吉、除病滅災、鎮宅、求子、興旺,給商業帶來無限生機等等,多姿多彩的儺面具藝術已經成為中華民族博物的標誌,文化的象徵(圖片來自東方IC)
7/12 工匠製作時憑著傳統的雕刻技藝,簡潔明快的刀法、柔美流暢的線條,雕刻出各種不同的造型面具來刻畫每個面具在戲曲中的人物形象、性格和身份,讓人一看就能分辨出是神是鬼、是男是女、是老是少、是文是武、是和尚還是道人或是丑角。馬正德雕刻儺面具所用的工具(圖片來自東方IC)
8/12 在中國黃河、長江、珠江流域,以及東北和西北地區,都有過儺戲、儺文化的存在,並以不同的方式和形式傳承著,形成一個東起蘇皖贛,中經兩湖、兩廣,西至川、黔、滇、藏,北至陝、晉、冀、內蒙、新疆及東北的儺(巫)文化、儺戲圈。(圖片來自東方IC)
9/12 其表現手法主要以五官的變化和裝飾來完成人物的剽悍、凶猛、猙獰、威武、嚴厲、穩重、深沉、冷靜、英氣、狂傲、奸詐、滑稽、忠誠、正直、剛烈、反常、和藹、溫柔、妍麗、慈祥等等性格的形象塑造。(圖片來自東方IC)
10/12 中國古代有三大祭祀。臘祭,也稱“八臘”,祭典神農氏,保佑農事風調雨順。雩祭,也稱“打旱魃”是乾旱之年的求雨祭祀。儺祭是驅鬼逐疫的儀式,是中國古代三大祭祀中影響最大,最為隆重的祭祀活動。有“天子儺”、“國儺”、“大儺”之分。“天子儺”為天子專用,僅限於太社的範圍之內,諸侯與庶民不得參與,“國儺”不得越出國社的範圍,供天子與諸侯共同享用,“大儺”下及庶民,舉國上下共同舉行,故又稱“鄉儺”。(圖片來自東方IC)
11/12 “天子儺”或“國儺”較早進入“雅”文化範圍,步入宮廷成為禮制,逐漸走向封閉僵化。而“鄉儺”則一直活躍在“俗文化”範圍,成為民間禮俗,延綿幾千年,仍有遺存。(圖片來自東方IC)
12/12 馬正德堅守儺文化的傳承,製作儺面具近20年,共創作了2000餘張,憑著傳統的雕刻技藝、簡潔明快的刀法、柔美流暢的線條,雕刻出不同的造型面具,形象地刻畫出民間神話中的神靈、鬼怪及傳說中各類人物的喜、怒、哀、樂,令人歎為觀止。 儺這一可以觸摸祖先靈魂的文化形態,就彷彿穿越千年時光,以面具的形式傳遞給人們歷史最神祕的古老習俗。(圖片來自東方IC)
2019-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