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一共16位皇帝,為什麼明代皇陵叫做十三陵?誰的陵墓不在十三陵中?

明朝一共16位皇帝,為什麼明代皇陵叫做十三陵?誰的陵墓不在十三陵中?明朝一共16位皇帝,為什麼明代皇陵叫做十三陵?誰的陵墓不在十三陵中?明朝一共16位皇帝,為什麼明代皇陵叫做十三陵?誰的陵墓不在十三陵中?
10 個回答
置身黑白的精彩
2019-05-29

非項目開發者、黑戶不得購買、戶口不符身份不對,三個人因為不同的原因,未能搖號成功,購買稀缺高檔陰宅明十三陵,對此表示深切的同情

因地理位置問題以及個人身份問題,這三個人未能成功入住明十三陵,而這其中一人是因為環境因素,二人是因為人為因素

要說這明十三陵的名字,也不知是誰起的,別說還挺帶勁的,朗朗上口不說,一聽就覺得很霸道,很上檔次!其實吧,就因為裡面葬了十三個明朝皇帝,如果說再多一個,估計叫明十四陵,讀起來還真是少了點韻味呢

話說,這三個沒能進的去的夥計,都是誰呢?


天老大我老二,淮右布衣怎麼了?——開國皇帝老朱,就不在這兒

要說,之所以朱元璋未能進入明十三陵,還真不是他自己個兒的事兒,如果他泉下有知,肯定要暴揍四兒子好幾輪,此人便是明十三陵的項目開發者——明成祖朱棣

由於朱棣是靖難奪的帝位,所以他不大願意在南京接著當皇帝,畢竟感覺不是自己家,住著也不是很得勁兒,作為皇帝他自然擁有新首都開發權,地址選在哪裡好呢?不如就選在自己最熟悉的地方吧!於是明朝的首都由南京遷往北京,也就是朱棣曾為燕王的藩地所在

你說,生前都住這兒了,死後還能再跑到“他鄉”埋著?於是乎朱棣選擇在北邊找風水寶地,看了半天,他看上了天壽山,於是在此處修陵,明十三陵大型旅遊祭拜勝地就此奠基開工,此後的十二位皇帝,均葬於此

作為開國皇帝朱元璋,只能孤零零的在南京孝陵,和自己的子孫們南北對望。還有一說,朱棣害怕死後被老爹責怪,故而不願意跟老爹離得太近,這也算是人之常情吧,啊哈哈!朱元璋開發的明朝皇陵,只有他一個人享受,故而未能在十三陵購地置業

明朝一共16位皇帝,為什麼明代皇陵叫做十三陵?誰的陵墓不在十三陵中?

我是誰?我在哪兒?——好孫兒,爺爺的鍋,爺爺自己背!

很不幸,第二位不能入住明十三陵的皇帝,是朱元璋的愛孫,太子朱標的愛子朱允炆。之所以他未能入住,主要原因是因為身份問題,當然還有一個原因,身份證沒了!(被銷戶了,一個黑戶買什麼房!置什麼地!)

雖然曾經貴為天子,但是隨著自己的壞叔叔成功上位,自己被迫失去皇宮皇位的所有權,自然也跟皇陵掛不上鉤了。不說他是否在城破之後身死,哪怕是逃到了其他地方,也得隱姓埋名度過一生,最後找個小山坡埋了就不錯了,還要啥自行車呢?

明惠宗朱允炆,註定只是個讓皇帝,也就是讓別人做了皇帝,讓自己不當皇帝。他之所以有今天,跟自己的爺爺也就是太祖朱元璋脫不了干係,由於名將名臣基本都被老朱殺光了,所以在面對驍勇善戰的朱棣時,他就有點無人可用的意思。雖說一手好牌也算是被他自己打爛了,但是願賭服輸,既然都已經失去了一切了,還在乎個墳?

朱允炆下落成迷,自然也沒有陵寢這一說,但我們有理由相信,如果他真的還活著,說不定能偷偷的在爺爺的陵墓附近燒個紙上個墳啥的,至於他自己,就只能想想了

太祖之孫朱允炆,成為第二個沒能入主明十三陵的主兒,黑戶不能買房,當今也是如此啊!

明朝一共16位皇帝,為什麼明代皇陵叫做十三陵?誰的陵墓不在十三陵中?

該配合你演出的我,應該視而不見——角色互換,原來這麼殘忍

大明王朝曾差點重蹈北宋的覆轍,被少數民族所滅,始作俑者就是逗比皇帝朱祁鎮。自己個兒御駕親征卻放權給小弟,小弟不會玩兒,給人滅了不說,大哥也被俘了,要不是于謙力挽狂瀾,明朝得提前多久變成南明啊!

在朱祁鎮被俘的日子裡,他的好弟弟朱祁鈺順位繼承,變成CEO。起初朱祁鈺是一萬個不願意,死活不幹,但半推半就幹了以後,發現皇帝這工作還挺得勁的呢!這一得勁不要緊,上癮了!甚至說哥哥回來了也不願意還給他,這還不算,甚至想著讓自己的兒子也試試。

奈何兒子不爭氣(早死),自己又不能生,眼看皇帝這個工作幹到盡頭了,原本想著死後入個皇陵的,也算是不枉費工作多年,奈何還鄉團三人一鼓搗,直接給自己廢了。重新登基的朱祁鎮恢復了職位,立刻就解除了病重的朱祁鈺的所有職權。好嘛,辛辛苦苦二十年,一廢回到解放前,明代宗朱祁鈺徹底從明朝皇帝錄上抹掉了,自然也無權購買皇陵

所以,第三位不能入住明十三陵的皇帝,是代宗朱祁鈺。一如連北京戶口都沒有,何談上小學,考北大?老老實實回家種地吧

明朝一共16位皇帝,為什麼明代皇陵叫做十三陵?誰的陵墓不在十三陵中?

當然了,除了這些有機會入住卻不能入住的皇帝以外,還有幾個人因為資金、戶口、成分等問題,也未能擁有一個明十三陵的指標

雖然都有皇帝的稱號,但此時明朝已經破產,項目雖然還在,但是所屬權卻不再明確,開放購買無限延後不說,整個項目不被封禁就已經很難得了,何談開放呢?

所以,朱慈烺、朱由崧、朱聿鍵、朱聿鐭、朱由榔無人,也無權入住明十三陵


如果喜歡我的內容,不妨點個贊或者關注一下吧!我是置身黑白的精彩,因為只有置身事外,才能看到黑白之間的精彩!

挚滗画畫紅尘
2019-05-26

明朝一共16位皇帝,為什麼明代皇陵叫做十三陵?誰的陵墓不在十三陵中?
明朝從明太祖朱元璋開始到明思宗朱由檢結束,總共經歷了16位皇帝, 享國276年!明十三陵確實是有三個皇帝沒有葬在其中。

明十三陵坐落於北京市昌平區天壽山麓,總面積一百二十餘平方公里,陵區佔地面積四十平方公里,是中國現存規模最大,帝后陵寢最多的一處皇陵建築群,距離天安門約五十公里,十三陵裡面先後修建了十三座皇帝陵墓,七座妃子墓,一座太監墓。

為什麼明朝十六個皇帝只有十三個皇帝陵墓在裡面?這其中沒有葬在明十三陵的三個皇帝就是明太祖朱元璋、建文帝朱允炆,明代宗朱祁鈺。

一、明太祖朱元璋葬在南京明孝陵
明朝一共16位皇帝,為什麼明代皇陵叫做十三陵?誰的陵墓不在十三陵中?

朱元璋在1356年攻佔集慶路,將其改為應天府,在1368年擊破各路其義軍後,在應天府稱帝,國號大明,應天府就是南京,他的陵墓也就建在了南京,就是位於南京玄武區紫金山南麓的明孝陵,是明太祖朱元璋與馬皇后的合葬陵墓,佔地面積約170萬平方米,是中國規模最大的帝王陵寢之一,明孝陵始建於洪武十四年(1381年),到了永樂三年(1405年)才建成,歷時25年!

明孝陵建造的第二年,馬皇后過世,9月葬入孝陵,孝陵的名字一個來源於馬皇后的諡號“孝慈高皇后”,還有一個是奉行孝治天下,所以稱為“孝陵”,朱元璋在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病逝,遂啟用地宮與馬皇后合葬。

二、建文帝朱允炆下落不明

明朝一共16位皇帝,為什麼明代皇陵叫做十三陵?誰的陵墓不在十三陵中?

朱元璋在太子朱標死後,立朱標的次子朱允炆為皇太孫,朱元璋雖然對第四子朱棣的軍事才能印象深刻,但是朱元璋的目標是為皇位的合法繼承樹立一個正式的原則,希望以此來杜絕將來在皇位繼承問題上的紛爭,所以在嫡長子朱標病死後,按照原則,嫡長子不在就要立嫡長孫,只不過朱標的長子早夭,而朱標的次子朱允炆的性格與其父相似,都是溫文爾雅,又表現的十分孝順,甚得朱元璋的喜歡。

朱元璋駕崩幾天後,朱允炆於1398年在南京即位,成為明朝的第二個皇帝,朱允炆在位期間寬刑省獄,嚴懲宦官,同時改變朱元璋的一些弊政,只不過朱允炆自幼熟讀儒家經書,所近之人又是多懷理想主義的人,又毫無國政經驗,在位期間想實行一些較大的改革,其中的削藩招致了災難性後果,最後燕王朱棣高舉“親君側”旗號造反,史稱“靖難之役”,建文四年,燕王軍隊進入南京城,而建文帝朱允炆卻下落不明,成了一樁懸案!

三、明代宗朱祁鈺是在北京唯一一位沒有葬在明十三陵的皇帝

明朝一共16位皇帝,為什麼明代皇陵叫做十三陵?誰的陵墓不在十三陵中?

明英宗朱祁鎮聽了太監王振的話,御駕親征,結果把自己搭進去,被瓦刺所俘,這就是“土木堡之變”,朱祁鎮被俘後,他的弟弟朱祁鈺被擁立為帝,年號景泰,並遙尊英宗朱祁鎮為太上皇,代宗朱祁鈺即位後,用於謙為兵部尚書,粉碎了瓦刺對北京的進攻,成功挽救了一場危機。

後來瓦刺看到明英宗朱祁鎮留在手裡沒啥用了,主動將他放回,英宗被放回後,當然會威脅到代宗,於是代宗朱祁鈺將英宗軟禁起來,由此兄弟兩結下了深仇。

景泰八年(1457年)正月,代宗朱祁鈺病重,英宗朱祁鎮在心腹黨羽石亨、徐有貞、曹吉祥等野心家的策劃下,發動了奪門之變,朱祁鎮成功復辟,改元天順,並殺了朝廷棟樑于謙,朱祁鎮復位後,不準太醫給代宗朱祁鈺看病,沒過多久朱祁鈺病死,朱祁鈺死後,朱祁鎮不承認他是皇帝,將他在天壽山區域內修建的陵墓搗毀,只給了他“王”的身份葬在了北京西郊的玉泉山,其陵墓被稱為景泰陵。

明憲宗朱見深即位後,恢復明代宗朱祁鈺的帝號,諡曰恭仁康定景皇帝,並將北京西郊的景泰陵以皇帝之禮重新佈置!

北京的明十三陵都是明成祖朱棣一支,葬在裡面的有明成祖朱棣、明仁宗朱高熾、明宣宗朱瞻基、明英宗朱祁鎮、明憲宗朱見深、明孝宗朱祐樘、明武宗朱厚照、明世宗朱厚熜、明穆宗朱載垕、明神宗朱翊鈞、明光宗朱常洛、明熹宗朱由校、明思宗朱由檢!

非空
2019-05-29

是的!明朝自朱元璋於1368年建立,至1644年朱由檢自縊煤山,享國祚276年,共16帝。我們熟知的北京十三陵,確實只有十三位皇帝入葬,這是為什麼呢?

大家知道,朱元璋1368年建立大明,改元洪武,百姓們愛稱他為㓋武爺,定都今天的南京。天下太平後,朱元璋開始考慮他的千年吉壤了。經過他親自考查,選中了南京紫金山南麓獨龍阜玩珠峰下。於是,朱元璋於洪武九年,即1376年命工部等開始籌備動工,至1381年初具規模。1398年,朱元璋駕崩,便與皇后馬氏合葬於此,取名孝陵。
明朝一共16位皇帝,為什麼明代皇陵叫做十三陵?誰的陵墓不在十三陵中?

有趣的是,在孝陵附近,還有兩位孫姓人物也在此長眠,一位是三國吳大帝孫權,孫權墓還恰巧正在孝陵神道旁邊,似為朱元璋守陵。據說,當初修孝陵神道時,有大臣建議將孫陵搬走。朱元璋聽後卻說:孫權也算條漢子,留他在大門口吧。於是,孝陵神道一反常規,修成一條罕見的左右盤旋的神道了。另一位是偉人孫中山。

可見,紫金山確是一塊萬年吉壤啊!
明朝一共16位皇帝,為什麼明代皇陵叫做十三陵?誰的陵墓不在十三陵中?
明朝第二位皇帝是太子朱標的兒子朱允炆,於朱元璋死後即位,改元建文,由於沒有諡號,史稱建文帝。建文元年,即1399年,燕王朱棣發動靖難之役,四後南京城破,建文帝下落不明。

對於建文帝的死,有多種說法。或城破之日自盡,或被大火焚燒死,或出家後得以善終,說法不一。可是明中後期,各地卻出現了幾處建文帝之墳,讓人一頭霧水,難辯真偽。直到現在,考古人員在福建、江蘇等地還發現疑似建文帝之墓,只是無確鑿證據。
明朝一共16位皇帝,為什麼明代皇陵叫做十三陵?誰的陵墓不在十三陵中?朱祁鈺,明朝第七位皇帝,宣宗次子,英宗弟。明英宗正統十四年,即1449年,英宗在宦官王振慫恿下御駕親征瓦剌,不幸被俘,史稱“土木堡之變”。同年,朱祁鈺被于謙等擁立為帝,改元景泰,史稱景泰帝。景泰八年,英宗在石亨、曹吉祥等擁力下復位,貶祁鈺為郕王。同年,祁鈺死,以親王禮葬北京西金山,稱景泰陵。
明朝一共16位皇帝,為什麼明代皇陵叫做十三陵?誰的陵墓不在十三陵中?
公元1424年,朱棣死於他的第五次漠北之徵途中,葬北京北天壽山主峰下,為十三陵首陵。至於為什麼選中這兒為皇陵,中間還有一些有趣的故事呢。

明朝一共16位皇帝,為什麼明代皇陵叫做十三陵?誰的陵墓不在十三陵中?永樂五年,即1407年,朱棣便命人在北京附近選擇陵址。最初選擇的是口外屠家營,地理位置優越,很適合做陵地。但報告遞到朱棣手裡後,朱棣大怒!原來,朱、豬同音,屠家營原為殺豬宰羊而命名,朱氏到了這裡,只能被宰殺。後來又選了昌平西南的狼兒峪,豬邊有狼更危險!又換到京西潭柘寺,可地方狹窄,子孫後代的空間太小。又西郊燕家臺,可燕家與“晏駕”諧音,犯忌。最後,於1409年才選好現在的陵區,可謂費盡心思。
明朝一共16位皇帝,為什麼明代皇陵叫做十三陵?誰的陵墓不在十三陵中?朱棣陵名曰長陵,是十三陵主陵,主神道直達長陵。其後仁宗、宣宗、英宗、憲宗、孝宗、武宗、世宗、穆宗、神宗、光宗、熹宗、思宗按昭穆次序擇陵。於是,就形成了我們今天能夠看到的寶貴文化遺產——十三陵了!
明朝一共16位皇帝,為什麼明代皇陵叫做十三陵?誰的陵墓不在十三陵中?

大国布衣
2019-05-25

世界文化遺產明十三陵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帝后陵寢最多的一處皇陵建築群,陵區面積高達40平方公里,共埋葬了明朝開國276年16位君主中的13位皇帝及他們的皇后。可另外三位皇帝並不在十三陵裡面,他們分別是誰呢?


明朝一共16位皇帝,為什麼明代皇陵叫做十三陵?誰的陵墓不在十三陵中?

(位於南京的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的陵寢“明孝陵”)

一:開國皇帝朱元璋,定都南京埋在南京

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一直視南京為自己的龍興之地。洪武元年(1368年)初,朱元璋在應天府(即現在的南京)登基稱帝建立明朝,當年秋天攻佔元大都,結束了元朝在全國的統治,此後又逐一消滅割據川渝的大夏國、雲南的元樑王等地方政權,最終完成天下一統。朱元璋以應天為都,也把應天作為自己的長埋之地。朱元璋於洪武十四年(1381年)開始修建自己的陵寢,隔年馬皇后去世,九月葬入孝陵(孝陵,有“以孝治天下”之意),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朱元璋崩殂於應天府,遂啟用地宮與馬皇后合葬,至永樂十一年(1413年)孝陵才徹底完工,前後耗時長達三十多年。


明朝一共16位皇帝,為什麼明代皇陵叫做十三陵?誰的陵墓不在十三陵中?

(靖難之役建文帝生死不明,無陵寢)

二:建文帝下落不明,無墓葬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明太祖朱元璋駕崩,21歲的皇太孫朱允炆即位,為建文帝。朱允炆是懿文太子朱標的次子,朱標於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染病去世,朱允炆被立為皇太孫。繼位後,面對各地擁兵自重的藩王皇叔,接受齊泰、黃子澄、方孝孺等近臣的削藩建議。但建文帝在削藩過程中畏手畏腳,避重就輕,激起就藩北平的燕王朱棣的反抗。朱棣於建文元年(1399年)8月在北平起兵,打著“傾君側”的旗號起兵“靖難”,史稱“靖難之役”,靖難之役共歷時三年,建文四年(1403年)六月,曹國公李景隆開金川門投降,京師破城,建文帝下落不明不知所蹤,成為一大歷史懸案,因為始終找不到建文帝的人和屍體,所以他並沒有墓葬,連自己的陵寢都沒建。


明朝一共16位皇帝,為什麼明代皇陵叫做十三陵?誰的陵墓不在十三陵中?

(明代宗被降格為王,只以王禮安葬)

三:“奪門之變”明英宗復辟,代宗被降格為王,只以王禮葬之

代宗朱祁鈺能當上皇帝完全是形勢所迫,他的哥哥英宗朱祁鎮在太監王振的慫恿下起兵50萬御駕親征瓦剌,結果在土木堡遭到瓦剌大軍的包圍,幾乎是全軍覆滅,英宗自己也被瓦剌俘虜。國不可一日無君,在太后和兵部尚書于謙的支持下,朱祁鈺受命於危難之際繼承皇位,並組織了北京保衛戰趕走了瓦剌人。一年後,英宗被放歸,代宗將他幽禁在南宮,景泰八年(1457年)英宗在太監曹吉祥,將軍石亨等人的策劃下發動“奪門之變”,時代宗重病在床無力控制局面,英宗二次登基。代宗朱祁鈺很快就被害死,英宗廢其一切皇帝名號,降為王。代宗在天壽山所建之陵墓也被搗毀,只以王的身份把他安葬在北京西郊玉泉山。


明十三陵位於北京市昌平區天壽山,建築規模宏大、氣勢磅礴,為世界文化遺產,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方圆文史
2019-05-30

我是方圓,文史專欄作者,歡迎關注我;

明朝一共16位皇帝,為什麼明代皇陵叫做十三陵?誰的陵墓不在十三陵中?

每個朝代都有屬於自己的皇陵規制,皇陵不僅是皇家的代表“建築”,同時也是相信“天命有所歸”的皇帝們對國家命運的一種信念。皇陵關乎著龍脈,而龍脈也是國家興盛的一大“保障”。國家興盛與否,跟龍脈選擇的好壞有很大的關係。

當然了,這實際上只是封建王朝裡所陳訴的封建思想罷了。不過“風水格局”也的確影響著古今的中國人。

關於陵寢的選擇,只要是沒有什麼特別的原因,一般在皇帝繼位後就要開始選定,此時也並非叫陵寢,而叫“萬年吉地”。

而在歷代王朝的陵寢佈局上,明清兩代的陵寢有著很多相似之處。下面我們就來看看明朝的“明十三陵”。

明朝一共16位皇帝,為什麼明代皇陵叫做十三陵?誰的陵墓不在十三陵中?

關於明十三陵的具體位置我想大家都非常熟悉,它坐落在北京市昌平區天壽山麓。整個皇陵的面積達一百二十萬平方公里。

該皇陵於明成祖朱棣自永樂七年五月開始建造,朱棣去世之後便葬於其中曰“長陵”,自此以後,明朝皇帝多數葬於此。

總結一下有:

長陵(明成祖)、獻陵(明仁宗)、景陵(明宣宗)、裕陵(明英宗)、茂陵(明憲宗)、泰陵(明孝宗)、康陵(明武宗)、永陵(明世宗)、昭陵(明穆宗)、定陵(明神宗)、慶陵(明光宗)、德陵(明熹宗)、思陵(明毅宗)。

總計十三位皇帝。那麼問題來了,明朝一共有十六位皇帝,為何這兒只葬了十三位呢?還有誰沒葬進來呢?

明朝一共16位皇帝,為什麼明代皇陵叫做十三陵?誰的陵墓不在十三陵中?

其中最重要的一位皇帝,便是大明帝國的開國皇帝“朱元璋”了。我們都知道,朱元璋早年所建的都城並不是北京,而是南京。在朱元璋死後自然沒有葬到北京,而是葬在了南京,名曰“明孝陵”。

而第二位皇帝,即朱元璋的皇孫建文帝朱允炆。朱允炆繼位不久後,他的叔叔燕王朱棣便以“解除皇帝危難”,即“靖難”的理由,發兵打到了南京,這便是歷史上著名的“靖難之變”。但是經由此事之後,建文帝朱允炆就不知所蹤了,有人說他被火燒死了,也有人說他逃走並出家了,所以他自然沒有陵墓留下來。

第三位皇帝便是明代宗朱祁鈺。說起這個皇帝,還是比較命苦的一個皇帝。

我們都知道,這個明代宗是明宣宗朱瞻基的次子,也是明英宗朱祁鎮的同父異母的弟弟。正統十四年的時候,明英宗朱祁鎮御駕親征,並留下朱祁鈺擔任監國。可結果卻在親征的路上爆發了歷史上著名的土木堡之變,明英宗被瓦剌俘獲。此消息傳到京城的時候,人人自危,但是國不可一日無主,於是,明英宗的皇弟便臨危受命,坐上了皇位,是為明代宗。

明朝一共16位皇帝,為什麼明代皇陵叫做十三陵?誰的陵墓不在十三陵中?

不過這個皇位坐的並不是太久。

明英宗回到京城後,就被明代宗給囚禁起來了。到了景泰八年,明英宗搞了一場“奪門之變”,又從新皇位奪回到自己手中。成功復辟的明英宗把朱祁鈺給囚禁起來,廢朱祁鈺為郕王。後來這個朱祁鈺死後,明英宗因不承認他的帝王之位,所以便將其在天壽山區域內修建的陵墓也給搗毀了。而他原本“王”的身份也被北京西郊五泉山的黃土給徹底埋葬了。

這便是“明十三陵”為何只有十三位皇帝葬在這裡的原因。這同時也是它名稱的來源。

历史这样说
2019-02-18

謝邀。

首先悅史君要糾正一下題幹,明朝歷史上一共有21位皇帝,而不是16位。不過,明十三陵作為世界文化遺產,已經廣為人知,其中的奧祕,與明朝特殊的歷史發展有關,悅史君將對此進行詳細闡述。

明朝一共16位皇帝,為什麼明代皇陵叫做十三陵?誰的陵墓不在十三陵中?明朝歷史上的21位皇帝分別是:

大明太祖高皇帝朱元璋

大明惠宗讓皇帝朱允炆

大明成祖文皇帝朱棣

大明仁宗昭皇帝朱高熾

大明宣宗章皇帝朱瞻基

大明英宗睿皇帝朱祁鎮

大明代宗景皇帝朱祁鈺

大明憲宗純皇帝朱見深

大明孝宗敬皇帝朱祐樘

大明武宗毅皇帝朱厚照

大明世宗肅皇帝朱厚熜

大明穆宗莊皇帝朱載垕

大明神宗顯皇帝朱翊鈞

大明光宗貞皇帝朱常洛

大明熹宗悊皇帝朱由校

大明思宗烈皇帝朱由檢

大明悼皇帝朱慈烺

南明安宗簡皇帝朱由崧

南明紹宗襄皇帝朱聿鍵

南明紹武帝朱聿鐭

南明昭宗匡皇帝朱由榔

明朝一共16位皇帝,為什麼明代皇陵叫做十三陵?誰的陵墓不在十三陵中?明十三陵中的皇陵和皇帝分別是:

長陵(大明成祖文皇帝朱棣)

獻陵(大明仁宗昭皇帝朱高熾)

景陵(大明宣宗章皇帝朱瞻基)

裕陵(大明英宗睿皇帝朱祁鎮)

茂陵(大明憲宗純皇帝朱見深)

泰陵(大明孝宗敬皇帝朱祐樘)

康陵(大明武宗毅皇帝朱厚照)

永陵(大明世宗肅皇帝朱厚熜)

昭陵(大明穆宗莊皇帝朱載垕)

定陵(大明神宗顯皇帝朱翊鈞)

慶陵(大明光宗貞皇帝朱常洛)

德陵(大明熹宗悊皇帝朱由校)

思陵(大明思宗烈皇帝朱由檢)

兩相對比一下,大家應該可以發現,大明太祖高皇帝朱元璋、大明惠宗讓皇帝朱允炆、大明代宗景皇帝朱祁鈺、大明悼皇帝朱慈烺、南明安宗簡皇帝朱由崧、南明紹宗襄皇帝朱聿鍵、南明紹武帝朱聿鐭、南明昭宗匡皇帝朱由榔等8位皇帝的陵墓不在明十三陵中。

明朝一共16位皇帝,為什麼明代皇陵叫做十三陵?誰的陵墓不在十三陵中?接下來,悅史君將對這8位皇帝的特殊情況,做逐一分析:

第一,大明太祖高皇帝朱元璋

朱元璋是明朝開國皇帝,明朝洪武元年(1368年),他在應天府(今南京)稱帝,國號大明。

明朝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朱元璋駕崩,葬在明孝陵,南京市紫金山南麓獨龍阜玩珠峰下。

當時明朝的京師在南京,朱元璋的明孝陵自然就在南京了。

第二,大明惠宗讓皇帝朱允炆

朱允炆是明太祖朱元璋之孫,懿文太子朱標的次子,是明朝第二位皇帝,後世稱建文帝。

明朝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懿文太子朱標病死,朱允炆被朱元璋立為皇太孫,明朝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朱元璋駕崩後,朱允炆繼位為帝。

朱允炆致力於削藩,但他的四叔燕王朱棣發動靖難之役,朱允炆在最終落敗後下落不明。

朱允炆作為被推翻的皇帝,而且死期不定,自然就沒有皇陵一說了。

第三,大明代宗景皇帝朱祁鈺

朱祁鈺是明宣宗朱瞻基的次子,明英宗朱祁鎮的異母弟,是明朝第七位皇帝。

明朝正統十四年(1449年),明英宗在土木堡之變中被瓦剌俘虜,于謙等大臣勸服孫太后,立郕王朱祁鈺為帝,次年改元景泰。

明朝景泰八年(1457年),奪門之變爆發,明英宗復位,改元天順,廢朱祁鈺為郕王,軟禁於西苑。

明英宗上諡號曰戾,按親王禮葬在北京西山,即景泰陵。明憲宗追認其皇帝之位,諡曰恭仁康定景皇帝。史稱明景帝、景泰帝。

由於朱祁鈺的皇位實際上被明英宗否定,他的陵墓是按照親王的儀式來定的,因此也是特例。

第四,大明悼皇帝朱慈烺

朱慈烺是明思宗朱由檢的長子,明朝崇禎三年(1630年)封為皇太子。

明朝崇禎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封皇太子朱慈烺為宋王。

李自成敗退後,吳三桂奉朱慈烺還京,建年號義興,但朱慈烺在亂軍中失蹤。

弘光帝追諡為獻愍太子,魯王朱以海追諡為悼皇帝。

朱慈烺也是生死不明,自然也就不存在皇陵了。

第五,南明安宗簡皇帝朱由崧

朱由崧是明神宗朱翊鈞之孫,明光宗朱常洛之侄,福忠王朱常洵的庶長子,是明朝第十七位皇帝,南明首位君主。

明朝崇禎十六年(1643年)五月,福王朱常洵被殺兩年後,崇禎帝下詔令朱由崧襲封福王爵位。

明朝崇禎十七年,清朝順治元年(1644年),崇禎帝殉國後,福王朱由崧被四鎮擁立於南京,改元“弘光”,建立弘光政權。

南明弘光元年,清朝順治二年(1645年),清軍兵臨江南,朱由崧逃亡蕪湖,後押往北京,第二年被清軍處死。

朱由崧屬於非正常死亡,自然就不存在皇陵。

第六,南明紹宗襄皇帝朱聿鍵

朱聿鍵是明太祖朱元璋第二十三子唐王朱桱的八世孫,南明第二位皇帝。

南明弘光元年,清朝順治二年(1645年),鄭芝龍、黃道周等人扶朱聿鍵於福州登基稱帝,改元為隆武,後世稱之為隆武帝。

南明隆武二年,清朝順治三年(1646年),清軍入福建,隆武帝朱聿鍵在汀州被擄,絕食而亡。

朱聿鍵也屬於非正常死亡,自然就不存在皇陵。

第七,南明紹武帝朱聿鐭

朱聿鐭是明太祖二十三子唐定王朱桱八世孫,南明紹宗朱聿鍵之弟,南明第三位皇帝。

南明隆武二年,清朝順治三年(1646年),朱聿鐭被大學士蘇觀生及廣東布政使顧元鏡等在廣州擁立為帝,年號紹武,史稱“紹武帝”。

同年臘月十五,清軍將領李成棟由福建攻入廣東,奪佔廣州,朱聿鐭去世。

朱聿鍵還是屬於非正常死亡,自然就不存在皇陵。

第八,南明昭宗匡皇帝朱由榔

朱由榔是明神宗朱翊鈞之孫,明光宗朱常洛之侄,桂端王朱常瀛之子,南明末代皇帝。

南明隆武二年,清朝順治三年(1646年),朱由榔被擁立為帝,年號永曆,史稱永曆帝。

朱由榔倚仗大西軍餘部李定國、孫可望等在西南一隅抵抗清朝,因此維持時間較長。

南明永曆十五年,清朝順治十八年(1661年),清軍攻入雲南,朱由榔逃到緬甸曼德勒,被緬王收留。後來吳三桂攻入緬甸,緬王將其獻與吳三桂。

南明永曆十六年,清朝順治十九年(1662年),朱由榔在昆明被吳三桂絞死,葬於貴州都勻高塘山永曆陵。

朱由榔是真的可憐,吳三桂憑此永世不得翻身。

寫有趣的歷史,說不盡的傳奇,我是悅史君,更多精彩歡迎關注公眾號“歷史這樣說”

历史有点酷
2019-05-29

為什麼要稱明代的十三陵為明十三陵?

自從明成祖朱棣遷都到北平後,明朝所有皇帝都葬在了北平燕山山麓的天壽山。這裡先後修建了明成祖朱棣的長陵,明仁宗的朱高熾獻陵,明宣宗朱瞻基的景陵,明英宗朱祁鎮的裕陵,明憲宗朱見深的茂陵,明孝宗朱佑樘的泰陵,明武宗朱厚照的康陵,明世宗朱厚熜的永陵,明穆宗朱載垕的昭陵,明神宗朱翊鈞的定陵,明光宗朱長洛的慶陵,明熹宗朱由校的德陵,明毅宗朱由撿的思陵。因為這裡集中埋葬了十三個明朝的皇帝所以統稱為明十三陵。
明朝一共16位皇帝,為什麼明代皇陵叫做十三陵?誰的陵墓不在十三陵中?


個人感覺朱棣選的這條龍脈匯聚了明朝所有的氣運呀。從明朝到現在這些皇陵都保存完好,沒有發生過盜掘,這在中國歷史上是不可思議的。像清朝的陵墓幾乎都被盜墓賊和軍閥關顧了。

哪三個皇帝沒有葬在十三陵?

言歸正傳。大家度知道明朝自太祖朱元璋最後一位皇帝朱由撿共有十六位皇帝。除去開國皇帝朱元璋因為建都南京死後又葬在南京鐘山之陽的明孝陵外。還有建文帝朱允炆因為朱棣起兵“清君側”而被迫逃亡海外(還有種說法是出家當和尚了)下落不明,所以也沒有留下陵墓。

還有一個是明代宗朱祁鈺沒有葬在十三陵,他是因為他哥哥朱祁鎮在御駕親征瓦刺時在土木堡被俘虜了。但國不可一日無主,最後孫太后和朝廷的官員都決定扶持代宗朱祁鈺上位(因為明宣宗朱瞻基就只有兩個兒子)。但誰也沒想到的是沒過幾年瓦刺就把明英宗朱祁鎮放回來了,這就尷尬了。沒過多久,英宗就在親信策劃和孫太后的支持下復辟了,把代宗朱祁鈺趕下了臺並把他處死了。因為沒有得到英宗皇帝的承認,古代要名正言順的上位是要得到上一任君主的支持並有遺詔為證,英宗只給了朱祁鈺一個王的待遇規格安葬,所以明英宗沒有下葬在十三陵中。
明朝一共16位皇帝,為什麼明代皇陵叫做十三陵?誰的陵墓不在十三陵中?

以上觀點來自歷史有點酷。

歡迎評論點贊關注。

老照片
2019-03-02

明十三陵位於北京市西北的天壽山南麓,因此處葬有明朝十三位皇帝,因而被稱作明十三陵。明成祖朱棣遷都北京後,花費兩年時間才最終選定了這塊風水寶地。天壽山位於昌平區,原本就是一座黃土山,但是山前有一村子叫康家墳,西邊是一片橡子林,東邊是一條清水河。成祖朱棣認定此地的風水有利於朱家後代子孫的發展,於是選擇了此地。

明朝一共16位皇帝,為什麼明代皇陵叫做十三陵?誰的陵墓不在十三陵中?

但是明朝二百七十六年,共有十六位皇帝,這說明有三位皇帝沒有葬在北京的明十三陵。第一位就是開國皇帝朱元璋。朱元璋建國後選擇在南京定都,他死後也是葬在了南京的鐘山,史稱“明孝陵”。第二位就是建文帝朱允炆了,因朱棣發動“靖難之役”,朱允炆生死不明,因而至今也就沒有找到他的陵墓了。第三位則是明朝的第七位皇帝代宗朱祁鈺。朱祁鈺本是兄朱祁鎮被瓦剌俘虜後被扶上皇位的,後來朱祁鎮回到北京,發動了“奪門之變”,朱祁鈺被處死。因朱祁鈺的皇位不被承認,所以以藩王的身份葬在了北京玉泉山北麓的金山口。

明朝一共16位皇帝,為什麼明代皇陵叫做十三陵?誰的陵墓不在十三陵中?

钱多多读文史
2019-05-23

明朝一共16位皇帝,兩位在南京坐龍椅,十四位在北京辦公。

按這個工作地點來分,也應該是兩位葬南京,十四位葬北京才對。

但事實上,南京只葬了一位皇帝——太祖朱元璋。北京葬了十四位沒錯,但只有十三位葬在一處,俗稱十三陵。

這是為什麼呢?

朱元璋建都南京,也死於此,葬在南京紫金山,這沒有什麼疑問。繼位的朱允炆,卻因為被四叔朱棣逼宮,宮中失火後,建文帝朱允炆不知所蹤,這已經是明朝一大疑案,所以,最終朱允炆死於何處,不得而知。

朱棣當上皇帝后,為鞏固邊防,將都城遷到了北京。在此辦公的皇帝們,絕大多數都葬在昌平區,即現在所稱的十三陵。

14位皇帝,只有13位葬在一起,剩下的那一個,就是明代宗朱祁鈺。他本是明英宗朱祁鎮的庶弟,朱祁鎮御駕親征瓦剌時,因太子年幼,令郕王朱祁鈺監國。

土木堡之變後,朱祁鈺因“盛情難卻”,坐上了皇位。他原本也沒想長做,誰知道一坐坐上癮。朱祁鎮被放回來後,他竟然不想把位子還給兄長,並且廢了原太子。

“奪門之變”後,朱祁鎮復位,不承認朱祁鈺的皇帝經歷,將其廢為郕戾王,死後令葬入北京西郊玉泉山,沒有與其他皇帝們葬在一起。

就這樣,明朝十六位皇帝,一因著辦公地點的不同,二因政治原因,只有十三位皇帝葬在一起。

傅斯鸿
2019-05-20

明朝如果按朱元璋開國到崇禎皇帝自縊煤山算,一共有16位皇帝。如果把南明小朝廷那幾位也算上,一共是20位皇帝。而葬在北京昌平皇陵的皇帝卻只有十三位,因此稱之為明十三陵。

明朝是由朱元璋開國並且完成統一的中原王朝,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漢人建立的王朝。朱元璋是安徽鳳陽人,以金陵為基地建立了吳國,稱吳王。後來,朱元璋打敗陳友諒,張士誠,方國珍等人統一南方,即以金陵為南京建立了明朝。

明朝一共16位皇帝,為什麼明代皇陵叫做十三陵?誰的陵墓不在十三陵中?

朱元璋死後葬在了南京紫金山的明孝陵,所以他是第一個不在十三陵裡的明朝皇帝。朱元璋死後,他的孫子朱允炆繼位,是為明惠帝。朱允炆只當了四年皇帝就被他的叔叔給趕下了臺,並且下落不明。因此,朱允炆成了第二個沒有葬在十三陵裡的明朝皇帝。

朱允炆是被他的四叔燕王朱棣給推翻的,因此,朱棣當了皇帝之後就開始營建北京城,並且遷都北京。遷都北京之後,朱棣便開始在昌平營建已經的吉穰之地,這就是十三陵裡的長陵。從朱棣開始,後來的明朝皇帝直到崇禎都葬入了這個陵區,只有一個人例外。

明朝一共16位皇帝,為什麼明代皇陵叫做十三陵?誰的陵墓不在十三陵中?

這個人就是明代宗朱祁鈺。朱祁鈺是明英宗朱祁鎮的弟弟。明英宗朱祁鎮御駕親征蒙古,竟然在土木堡被蒙古人也先給俘虜了。也先以明英宗為籌碼,逼明朝投降。這個時候,明朝一幫文臣擁立了明英宗的弟弟當皇帝,這就是明代宗。

也先眼見明英宗沒什麼用處,就把他給放回北京了。回到北京的朱祁鎮竟然被弟弟軟禁於南宮,表面上尊為太上皇,卻過著連平民都不如的生活。

明朝一共16位皇帝,為什麼明代皇陵叫做十三陵?誰的陵墓不在十三陵中?

後來,朱祁鈺在這條路上越走越遠,加之自己又一病不起,於是,明朝的一幫文臣又把朱祁鎮從南宮接出來,重新當了皇帝。朱祁鈺被貶為成王,死後葬在了北京西山。因此他也為進入十三陵。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