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不起眼的路邊有一所復旦大學,水稻之父袁隆平就是這裡培養的
重慶不起眼的路邊有一所復旦大學,水稻之父袁隆平就是這裡培養的
重慶不起眼的路邊有一所復旦大學,水稻之父袁隆平就是這裡培養的
重慶不起眼的路邊有一所復旦大學,水稻之父袁隆平就是這裡培養的
重慶不起眼的路邊有一所復旦大學,水稻之父袁隆平就是這裡培養的
重慶不起眼的路邊有一所復旦大學,水稻之父袁隆平就是這裡培養的
重慶不起眼的路邊有一所復旦大學,水稻之父袁隆平就是這裡培養的
重慶不起眼的路邊有一所復旦大學,水稻之父袁隆平就是這裡培養的
重慶不起眼的路邊有一所復旦大學,水稻之父袁隆平就是這裡培養的
重慶不起眼的路邊有一所復旦大學,水稻之父袁隆平就是這裡培養的
重慶圖龍攝影
1/9 在重慶北碚東陽街道夏壩的馬路邊上有一棟淡黃色的二層小樓,這裡就是復旦大學重慶舊址。\n\n
2/9 復旦大學成立於1905年的上海,創始人是馬相伯先生。1937年,因抗日戰爭爆發,日寇橫行,戰火紛飛,復旦大學停課。並於1937年12月遷到了當時的大後方重慶,1938年2月正式復課。\n\n
3/9 上海淪陷後,在孤島堅持從事文化界抗日救亡活動的陳望道於1940年秋天從上海經香港轉赴抗日後方,回到已遷校於重慶北碚的復旦大學中文系繼續任教,併為該系學生開設了邏輯學和修辭學等課程。\n\n
4/9 當時的夏壩原名“下壩”,是靠近江邊的小平原。陳望道來北碚後,取“華夏”之“夏”,將“下壩”更名為同音的“夏壩”,以表達師生的愛國救亡、振興中華之意。\n\n
5/9 抗戰時期,北碚夏壩是與重慶沙坪壩、成都華西壩齊名的文化“三壩”之一,有抗戰“小延安”之稱。  \n\n
6/9 在當時夏壩這片區域很荒蕪蕭條,只有十來間小商店和一些七零八落的民居。\n\n
7/9 復旦大學大多隻能借廟宇、祠堂、民宅茅舍作為教學和憩息場所,生活和學習的條件都十分艱苦。\n\n
8/9 復旦大學於1942年改為國立復旦大學,在重慶的8年多的時間裡,多位名家在此授課,知名校友眾多,例如水稻之父袁隆平便是。\n\n
9/9 在重慶的8年半里,復旦大學保存了實力,使得這所名校得以繼續生存,發展。\n\n
2019-09-18

更多精彩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