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和曹丕曹植比,誰的文學成就高?

早期的評論家抑魏武,崇曹植,後來的史學家又開始稱讚曹操,三曹到底誰才是建安骨的代表者呢
4 個回答
云上黔城
2017-04-13

建安“三曹”,風格迥異,難分高下。在細分領域,文論曹丕最高,詩歌曹植最高,文治武功曹操最高。

曹操和曹丕曹植比,誰的文學成就高?

曹操(155---220)字孟德,現存詩歌20餘首。在這些詩篇中,或寫民生疾苦,或抒一統天下之志,悲涼慷慨,剛健有力,氣韻沉雄。古人對曹操的評價有大體相近的看法。鍾嶸曰:“曹公古直,甚有悲涼之句。”(《詩品·下》)劉熙載曰:“曹公氣雄力堅,足以籠罩一切。”(《藝概·詩概》)將曹詩風格歸納為悲與健兩個方面,我們所要強調的是悲與健不是孤立的,而是悲中有健,健中有悲。悲中即為悲壯,健中即為雄健。悲壯與雄健凝成了籠罩天地的浩然之氣,這就是曹操的風格。
曹操和曹丕曹植比,誰的文學成就高?

曹丕(187---226)字子桓,現存詩40多首。“子桓詩有文士氣,一變乃父悲壯之習矣。”(沈德潛《古詩源》)其詩多寫遊子思婦之情,對人生進行哲學的思考。他的《典論·論文》被學術界視為文學自覺的號角。子桓詩中多“憂”字。在他的筆下,“上山采薇,薄暮苦飢”的遊子(《善哉行》其一)充滿了憂情;出人意外的是貴公子曹丕自己也充滿了“憂”情,這在《大牆上蒿行》等詩作中表現的非常清晰,這種“剪不斷,理還亂”的“憂”,使得曹丕詩歌意境呈現出纖小細密,清新明麗之特色。他的《典文·論文》即提出:“文人相輕,自古而然。”繼而舉出班固、傅毅之事為例。接著議論今之文人,他認為當時的鄴下文士個個都是卓異之士,對“七子”逐一作了評論,既指出了長處,也不隱諱其缺點,頗具領袖風範,從文體看各作皆因人而異,從文氣看,氣有清濁,無法授受。文人不應當以己之長比人之短,要善於自見。曹丕被看做是魏晉南北朝時期文學理論和文學批評的開創者。

曹操和曹丕曹植比,誰的文學成就高?

曹植(192---232)字子建,現存詩歌80餘首。“年十歲餘,誦讀詩,論及辭賦數十萬言,善屬文。”(《三國志·魏書·曹植傳》)在身處危難,衣食不繼,居址屢遷的狀況下,子建猶能昂首高歌,猛氣幹雲,毫無頹廢萎靡之態,實在難得可貴。曹植的詩歌既含蓄蘊藉,又骨氣充盈,遠舉豪逸的表現方式。其詩之所以深受後人的推崇、認同,與其創造出此種怨而不怒,哀而不憤的情感密不可分。

曹操和曹丕曹植比,誰的文學成就高?綜述:開創文壇政壇新時代的曹操最厲害!

青年杂货铺
2017-04-11

我覺得是曹植,尤其是七步詩讓他威名歷史。

三國時期,曹操被人詬病很多,不過大多數承認他是個英雄。

曹操的幾個兒子都很優秀,除了曹昂死的早,曹丕、曹植、曹彰、曹衝、曹袞等人各有特色,當然悲劇人物還是曹植,早期他甚至是曹丕的繼承人的最大對手。

國人同情曹植,並不是因為他是曹操的兒子,而是他身上擁有太多的悲情元素:

曹丕儘管也是文學家,但是身上有政客的影子,為人很有城府。

和他相比,曹植像個天真的頑童,儘管是個才氣高妙的天才,在政治上卻不會翻雲覆雨,屢屢落入曹丕的圈套。曹操和曹丕曹植比,誰的文學成就高?

比如關羽攻打樊城,曹操的本意希望曹植帶兵相救,當時已經領了兵符,可是曹丕以兄弟之情為由,前來送行。

不想被曹丕灌得大醉,以致誤了期限,惹得曹操大怒,認為曹植的確不是幹事的人。

曹丕做了太子之後,先肅清反對派,弄死了帶兵打仗的親兄弟曹彰,開始變來招呼這個以前養尊處優的老弟。

曹丕夠聰明的,讓曹植七步內做好一首詩,否則,就要他的項上人頭。

悲憤的曹植情不自已,七步內果然賦詩一首: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當然這首詩還有爭議,不過相煎太急,早已刻畫出了曹丕凶殘的嘴臉。

這首詩也成就了曹植,不僅僅讓他活了下來,也讓人們看到皇室內部鬥爭的殘酷性。

萧大侠学堂
2017-03-03

曹操

曹操對文學、書法、音樂等都有深湛的修養。他的文學成就,主要表當今詩歌上,散文也很有特點。

曹操的詩歌,今存20多篇,全部是樂府詩體。內容大體上可分三類。一類是關涉時事的,一類是以表述理想為主的,一類是遊仙詩。

與時事有某種關聯的作品有《薤露行》、《蒿里行》、《苦寒行》、《步出夏門行》等。《薤露行》、《蒿里行》二詩,作於建安初年。前一篇反映何進謀誅宦官事敗,董卓入洛陽作亂;後一篇寫關東各州郡興兵討卓,又各懷野心,互相殺伐,在內容上緊相承接。詩篇以簡練的語言,高度概括地寫出了這一段歷史過程,因此被譽為“漢末實錄,真詩史也”(鍾惺《古詩歸》)。尤其可貴的是,在《蒿里行》詩中他以同情的筆調,寫出了廣大人民在戰亂中所罹的深重苦難:“鎧甲生蟣蝨,萬姓以死亡,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苦寒行》作於建安十一年,詩篇描寫冬日太行山區的酷寒、荒蕪、險峻,形象生動,同時也寫出了詩人內心的複雜感受。《步出夏門行》作於建安十二年徵三郡烏桓時。該詩包括“豔”(前奏)及四解。“豔”著重寫了詩人出征時的複雜心情。一解“觀滄海”,寫進軍途經碣石時的觀感;二解“冬十月”、三解“土不同”,寫歸途中見聞;四解“龜雖壽”,寫取得了這場重要戰役勝利後的思想活動。其中“觀滄海”描寫大海景象,“秋風蕭瑟,洪波湧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裡”,氣勢磅礴,格調雄放,映襯出詩人包容宇宙、吞吐日月的闊大胸懷。“龜雖壽”以一系列生動的比喻,表達詩人對人生及事業的看法:“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這是詩人貫徹終生的積極進取精神的真實表白。

以表述理想為主的詩歌有《度關山》、《對酒》、《短歌行》等。前兩篇寫政治理想。他設想的太平盛世是儒法兼採、恩威並用的賢君良臣政治。這在漢末社會大破壞的現實背景下,無疑是具有進步意義的。《短歌行》的主題是求賢,以“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等詩句,抒發求賢若渴,廣納人才,以冀成其大業心情。

在藝術風格上,曹操詩歌樸實無華、不尚藻飾。它們以感情深摯、氣韻沉雄取勝。在詩歌情調上,則以慷慨悲涼為其特色。慷慨悲涼,這本來是建安文學的共同基調,不過在曹操的詩中,它表現得最為典型,最為突出。在詩歌體裁上,曹操的樂府詩並不照搬漢樂府成規,而是有所發展。如《薤露行》、《蒿里行》,在漢樂府中都是輓歌,他卻運用舊題抒寫了全新的內容。曹操開創了以樂府寫時事的傳統,影響深遠。建安作家以及從南北朝直到唐代的許多詩人,他們擬作的大量樂府詩,都可以說是這一傳統的繼承和發揚。

曹操在文學上的功績,還表現在他對建安文學(見建安七子)所起的建設性作用上,建安文學能夠在長期戰亂、社會殘破的背景下得以勃興,同他的重視和推動是分不開的。劉勰在論述建安文學繁榮原因時,就曾指出“魏武以相王之尊,雅愛詩章”(《文心雕龍時序》)。事實上,建安時期的主要作家,無不同他有密切關係。曹丕、曹植是他的兒子,“七子”及蔡琰等,也都託庇於他的蔭護。可以說,“鄴下文人集團”就是在他提供的物質條件基礎上形成的;而他們的創作,也是在他的倡導影響下進行的。

此外,曹操還有不少其他文章傳世,例如《請追增郭嘉封邑表》、《讓縣自明本志令》、《與王修書》、《祀故太尉橋玄文》等,文字質樸,感情流露,流暢率真。

曹操著述,據清姚振宗《三國藝文志》考證,有《魏武帝集》30卷錄1卷、《兵書》13卷等十餘種,然多已亡佚,今存者唯《孫子注》。明代張溥輯散見詩、文等145篇為《魏武帝集》,收入《漢魏六朝百三家集》中。丁福保《漢魏六朝名家集》中也有《魏武帝集》,所收作品略多於張溥輯本。1959年,中華書局據丁福保本,稍加整理補充,增入《孫子注》,又附入《魏志·武帝紀》、《曹操年表》等,重新排印為《曹操集》。

曹植(192年-232年12月27日),字子建,沛國譙(今安徽省亳州市)人,出生於東陽武,是曹操與武宣卞皇后所生第三子,生前曾為陳王,去世後諡號“思”,因此又稱陳思王。

曹植

是三國時期曹魏著名文學家,建安文學的代表人物。其代表作有《洛神賦》、《白馬篇》《七哀詩》等。後人因其文學上的造詣而將他與曹操、曹丕合稱為“三曹”。

其詩以筆力雄健和詞采畫眉見長,留有集三十卷,已佚,今存《曹子建集》為宋人所編。曹植的散文同樣也具有“情兼雅怨,體被文質”的特色,加上其品種的豐富多樣,使他在這方面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南朝宋文學家謝靈運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獨佔八斗”的評價。《詩品》的作者鍾嶸亦贊曹植“骨氣奇高,詞彩華茂,情兼雅怨,體被文質,粲溢今古,卓爾不群。”王士禎嘗論漢魏以來二千年間詩家堪稱“仙才”者,曹植、李白、蘇軾三人耳。

曹植的創作以220年(建安二十五年)為界,分前後兩期。前期詩歌主要是歌唱他的理想和抱負,洋溢著樂觀、浪漫的情調,對前途充滿信心;後期的詩歌則主要表達由理想和現實的矛盾所激起的悲憤。他的詩歌,既體現了《詩經》“哀而不傷”的莊雅,又蘊含著《楚辭》窈窕深邃的奇譎;既繼承了漢樂府反應現實的筆力,又保留了《古詩十九首》溫麗悲遠的情調。曹植的詩又有自己鮮明獨特的風格,完成了樂府民歌向文人詩的轉變。

曹植的作品收錄在《曹子建集》中。《曹子建集》共10卷,收錄了曹植的詩文辭賦。其中收錄較完整的詩歌有80餘首,一半以上為樂府詩體。其代表作有《七哀詩》、《白馬篇》、《贈白馬王彪》、《門有萬里客》等。其中《洛神賦》寫洛川女神的仙姿美態,是文苑奇葩。

曹丕

魏文帝曹丕(187年冬—226年6月29日),字子桓。沛國譙(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曹魏開國皇帝(220年—226年在位)。魏武帝曹操與卞夫人的長子。

曹丕文武雙全,八歲能提筆為文,善騎射,好擊劍,博覽古今經傳,通曉諸子百家學說。建安二十二年(217年),曹丕被立為魏王世子。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操逝世,曹丕繼任丞相、魏王。同年,曹丕受禪登基,以魏代漢,結束了漢朝四百多年的統治,建立魏國。

曹丕在位期間,平定邊患。擊退鮮卑,和匈奴、氐、羌等外夷修好,恢復漢朝在西域的建置。除軍政以外,曹丕自幼好文學,於詩、賦、文學皆有成就,尤擅長於五言詩,與其父曹操和弟曹植,並稱“三曹”,今存《魏文帝集》二卷。另外,曹丕著有《典論》,當中的《論文》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部有系統的文學批評專論作品。

黃初七年(226年),曹丕病逝於洛陽,時年四十歲。廟號高祖(《資治通鑑》作世祖),諡號文皇帝,葬於首陽陵。

曹丕的《典論·論文》是中國最早的文學理論與批評著作,寫於曹丕為魏太子時,文中要點有: ①評價孔融、陳琳、王粲、徐幹、阮瑀、應瑒、劉楨的文風和得失,“建安七子”的說法來源於此; ②提出“文以氣為主,氣之清濁有體,不可力強而致”,認為作家的氣質決定作品的風格; ③肯定文學的歷史價值,“蓋文章,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魯迅在《魏晉風度及文章與藥及酒之關係》中稱“他(曹丕)說詩賦不必寓教訓,反對當時那些寓教訓於詩賦的見解,用近代的文學眼光來看,曹丕的一個時代可說是‘文學的自覺時代’,或如近代所說是為藝術而藝術的一派。”

曹丕是鄴下文人集團的實際領袖,對建安文學的精神架構起到關鍵作用,由此形成的“建安風骨”對後世文學產生了深遠影響:

①、曹丕命令劉劭、王象、繆襲等人編纂中國第一部類書《皇覽》,開官方組織編纂類書的先河;

②、《典論·論文》開創了文學批評的風氣,為中國文學批評之祖;

③、其《燕歌行》則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首完整的七言詩,此對後世七言詩的創作有很大影響。

單論文學成就:

>曹操曾對曹植的聰慧天賦感嘆不已 並被授予“繡虎”稱號 就連恃才傲物的謝靈運都放出話來:“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獨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用一斗。”

>曹操也不是吃素的 軍事 文學 政治上 曹操都是能手 三曹也開創並引領了“建安文學” 李白有詩云“蓬萊文章建安骨” 三曹的文學造詣可想而知

> 七言詩 便是曹丕開的先河

至於誰高誰低,你說呢...

一侯亮平一
2017-03-04

這還用問嗎?當然是我父親最高,三弟第二,我最後一個,下面附帶上我英姿颯爽的動漫照片一張!
曹操和曹丕曹植比,誰的文學成就高?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