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嘗君、信陵君、春申君、平原君,在秦統一後都怎麼樣了?

10 個回答
晓天讲历史
2019-08-22

看到這個突然想起來了前些年在網上鬧得沸沸揚揚的京城四少和後來的新京城四少,大略可以類似戰國時期的戰國四公子,只是若是真的對比起來差距就有點大了,戰國時期的四公子,可都是各自國家真正的掌權者,手中都是有著生殺大權的。

其實戰國四公子都是戰國中期崛起的人物,在秦國統一之後基本都已經去世了,如果說秦國統一之後他們怎麼樣了,只能是看看他們各自的後代了。

看到這個突然想起來了前些年在網上鬧得沸沸揚揚的京城四少和後來的新京城四少,大略可以類似戰國時期的戰國四公子,只是若是真的對比起來差距就有點大了,戰國時期的四公子,可都是各自國家真正的掌權者,手中都是有著生殺大權的。

其實戰國四公子都是戰國中期崛起的人物,在秦國統一之後基本都已經去世了,如果說秦國統一之後他們怎麼樣了,只能是看看他們各自的後代了。



齊國孟嘗君田文

孟嘗君算是四公子之中出身最普通的人了,雖然是齊國靖郭君田嬰的兒子,但是僅僅是庶出子,田嬰在一開始甚至都不想要這個孩子,是他的母親偷偷把他養大的,後來長大之後田文憑藉自身的才能一步一步崛起,門下養門客數千,最後成為了赫赫有名的人物,他的父親田嬰也改變了對他的看法,最後齊王親自下令,讓田文作為田嬰的繼承人,最後田文果然繼承了父親的爵位。

只是後來田文名聲越來越高,甚至天下都知有孟嘗君而不知有齊王,齊閔王感覺到了威脅,於是想要除掉田文,田文感覺到危險,跑到了魏國,當了魏國的宰相,後來齊國復國之後,田文在自己的封地薛地保持中立地位,最後於公元前279年去世,和秦國統一基本沒什麼關係。

看到這個突然想起來了前些年在網上鬧得沸沸揚揚的京城四少和後來的新京城四少,大略可以類似戰國時期的戰國四公子,只是若是真的對比起來差距就有點大了,戰國時期的四公子,可都是各自國家真正的掌權者,手中都是有著生殺大權的。

其實戰國四公子都是戰國中期崛起的人物,在秦國統一之後基本都已經去世了,如果說秦國統一之後他們怎麼樣了,只能是看看他們各自的後代了。



齊國孟嘗君田文

孟嘗君算是四公子之中出身最普通的人了,雖然是齊國靖郭君田嬰的兒子,但是僅僅是庶出子,田嬰在一開始甚至都不想要這個孩子,是他的母親偷偷把他養大的,後來長大之後田文憑藉自身的才能一步一步崛起,門下養門客數千,最後成為了赫赫有名的人物,他的父親田嬰也改變了對他的看法,最後齊王親自下令,讓田文作為田嬰的繼承人,最後田文果然繼承了父親的爵位。

只是後來田文名聲越來越高,甚至天下都知有孟嘗君而不知有齊王,齊閔王感覺到了威脅,於是想要除掉田文,田文感覺到危險,跑到了魏國,當了魏國的宰相,後來齊國復國之後,田文在自己的封地薛地保持中立地位,最後於公元前279年去世,和秦國統一基本沒什麼關係。



孟嘗君死後他的兒子們互相爭立,後來魏國齊國聯合滅掉了薛邑。不過孟嘗君應該是有後代的,在《三國志》中記載孟嘗君的孫輩,在劉邦平定天下之後改成了薛姓。

魏國信陵君魏無忌

魏無忌被稱為戰國四公子之首,是算是四人之中出身最高貴的人之一,是魏昭王的兒子,魏安釐王的弟弟,也是四人之中最有才華的人,文武雙全。

魏無忌處於魏國的衰落時期,在魏惠王之後,秦國多次打敗魏國,魏國的君主也一代不如一代,不過魏無忌的出現,還是稍微改變了一下這個狀況。

看到這個突然想起來了前些年在網上鬧得沸沸揚揚的京城四少和後來的新京城四少,大略可以類似戰國時期的戰國四公子,只是若是真的對比起來差距就有點大了,戰國時期的四公子,可都是各自國家真正的掌權者,手中都是有著生殺大權的。

其實戰國四公子都是戰國中期崛起的人物,在秦國統一之後基本都已經去世了,如果說秦國統一之後他們怎麼樣了,只能是看看他們各自的後代了。



齊國孟嘗君田文

孟嘗君算是四公子之中出身最普通的人了,雖然是齊國靖郭君田嬰的兒子,但是僅僅是庶出子,田嬰在一開始甚至都不想要這個孩子,是他的母親偷偷把他養大的,後來長大之後田文憑藉自身的才能一步一步崛起,門下養門客數千,最後成為了赫赫有名的人物,他的父親田嬰也改變了對他的看法,最後齊王親自下令,讓田文作為田嬰的繼承人,最後田文果然繼承了父親的爵位。

只是後來田文名聲越來越高,甚至天下都知有孟嘗君而不知有齊王,齊閔王感覺到了威脅,於是想要除掉田文,田文感覺到危險,跑到了魏國,當了魏國的宰相,後來齊國復國之後,田文在自己的封地薛地保持中立地位,最後於公元前279年去世,和秦國統一基本沒什麼關係。



孟嘗君死後他的兒子們互相爭立,後來魏國齊國聯合滅掉了薛邑。不過孟嘗君應該是有後代的,在《三國志》中記載孟嘗君的孫輩,在劉邦平定天下之後改成了薛姓。

魏國信陵君魏無忌

魏無忌被稱為戰國四公子之首,是算是四人之中出身最高貴的人之一,是魏昭王的兒子,魏安釐王的弟弟,也是四人之中最有才華的人,文武雙全。

魏無忌處於魏國的衰落時期,在魏惠王之後,秦國多次打敗魏國,魏國的君主也一代不如一代,不過魏無忌的出現,還是稍微改變了一下這個狀況。



魏無忌其人禮賢下士,扶危救困,門下養了數千食客,而且很多都是戰國時的有名之輩,自成一股勢力,而且魏無忌在四公子之中威望最高,正是因為有魏無忌在魏國,其他國家十數年不敢進攻魏國,後來魏無忌還統領五國聯軍打敗了秦國,名聲威震天下。

但是後來魏無忌同樣受到了魏王的猜忌,無奈之下每天沉迷酒色,最後被魏王以毒酒賜死,也有人說是因為沉迷於酒色鬱鬱而終,在魏無忌死後十八年,秦國滅了魏國。若是魏無忌能夠被重用,能夠執掌魏國朝政,也許秦國統一天下的進程還會晚一些。只是歷史上並沒有什麼關於魏無忌直系後代的記載,秦國統一天下以後,也早就沒有他的消息了。

趙國平原君趙勝

趙勝和魏無忌一樣,出身高貴,是趙武靈王的兒子,趙惠文王的弟弟,趙勝是戰國四公子之中難得善終的一位,只是才能在四人之中並不突出,後來的名聲也不是特別好。

趙勝還是有才能的,只是後來做了幾件錯事,讓他原本的盛名有了一些損傷,第一是接受了韓國上黨的投降,引發了長平之戰,第二是同意了長平之戰換將,換為趙括去統領,結果失敗。趙勝在長平之戰失敗之後知道自己罪過深重,不過趙王倒是沒有過多的責備他。

看到這個突然想起來了前些年在網上鬧得沸沸揚揚的京城四少和後來的新京城四少,大略可以類似戰國時期的戰國四公子,只是若是真的對比起來差距就有點大了,戰國時期的四公子,可都是各自國家真正的掌權者,手中都是有著生殺大權的。

其實戰國四公子都是戰國中期崛起的人物,在秦國統一之後基本都已經去世了,如果說秦國統一之後他們怎麼樣了,只能是看看他們各自的後代了。



齊國孟嘗君田文

孟嘗君算是四公子之中出身最普通的人了,雖然是齊國靖郭君田嬰的兒子,但是僅僅是庶出子,田嬰在一開始甚至都不想要這個孩子,是他的母親偷偷把他養大的,後來長大之後田文憑藉自身的才能一步一步崛起,門下養門客數千,最後成為了赫赫有名的人物,他的父親田嬰也改變了對他的看法,最後齊王親自下令,讓田文作為田嬰的繼承人,最後田文果然繼承了父親的爵位。

只是後來田文名聲越來越高,甚至天下都知有孟嘗君而不知有齊王,齊閔王感覺到了威脅,於是想要除掉田文,田文感覺到危險,跑到了魏國,當了魏國的宰相,後來齊國復國之後,田文在自己的封地薛地保持中立地位,最後於公元前279年去世,和秦國統一基本沒什麼關係。



孟嘗君死後他的兒子們互相爭立,後來魏國齊國聯合滅掉了薛邑。不過孟嘗君應該是有後代的,在《三國志》中記載孟嘗君的孫輩,在劉邦平定天下之後改成了薛姓。

魏國信陵君魏無忌

魏無忌被稱為戰國四公子之首,是算是四人之中出身最高貴的人之一,是魏昭王的兒子,魏安釐王的弟弟,也是四人之中最有才華的人,文武雙全。

魏無忌處於魏國的衰落時期,在魏惠王之後,秦國多次打敗魏國,魏國的君主也一代不如一代,不過魏無忌的出現,還是稍微改變了一下這個狀況。



魏無忌其人禮賢下士,扶危救困,門下養了數千食客,而且很多都是戰國時的有名之輩,自成一股勢力,而且魏無忌在四公子之中威望最高,正是因為有魏無忌在魏國,其他國家十數年不敢進攻魏國,後來魏無忌還統領五國聯軍打敗了秦國,名聲威震天下。

但是後來魏無忌同樣受到了魏王的猜忌,無奈之下每天沉迷酒色,最後被魏王以毒酒賜死,也有人說是因為沉迷於酒色鬱鬱而終,在魏無忌死後十八年,秦國滅了魏國。若是魏無忌能夠被重用,能夠執掌魏國朝政,也許秦國統一天下的進程還會晚一些。只是歷史上並沒有什麼關於魏無忌直系後代的記載,秦國統一天下以後,也早就沒有他的消息了。

趙國平原君趙勝

趙勝和魏無忌一樣,出身高貴,是趙武靈王的兒子,趙惠文王的弟弟,趙勝是戰國四公子之中難得善終的一位,只是才能在四人之中並不突出,後來的名聲也不是特別好。

趙勝還是有才能的,只是後來做了幾件錯事,讓他原本的盛名有了一些損傷,第一是接受了韓國上黨的投降,引發了長平之戰,第二是同意了長平之戰換將,換為趙括去統領,結果失敗。趙勝在長平之戰失敗之後知道自己罪過深重,不過趙王倒是沒有過多的責備他。



趙勝於公元前251年去世,並且子孫可以世代承襲他的爵位,只是趙勝的後代在趙國滅亡的同時也斷絕了,秦國統一天下之後就更沒有他什麼事了。

楚國春申君黃歇

黃歇是楚國公室的人,最初崛起於出使秦國,秦楚交戰後楚國失敗,黃歇出使秦國促成了兩國的盟約,並且楚國將太子熊完作為人質送到了秦國。在楚頃襄王病重時,黃歇通過范雎說服秦王送回了太子熊完,後來范雎又說服秦王放走了黃歇,回國以後黃歇就受到了重用。

後來趙國長平之戰失敗,秦國再次出兵攻打趙國都城邯鄲,楚國魏國共同援助趙國將秦軍擊退,後來黃歇又帶兵滅掉了魯國,經過這兩件事以後,黃歇名聲大震,在楚國的地位也越來越高。

看到這個突然想起來了前些年在網上鬧得沸沸揚揚的京城四少和後來的新京城四少,大略可以類似戰國時期的戰國四公子,只是若是真的對比起來差距就有點大了,戰國時期的四公子,可都是各自國家真正的掌權者,手中都是有著生殺大權的。

其實戰國四公子都是戰國中期崛起的人物,在秦國統一之後基本都已經去世了,如果說秦國統一之後他們怎麼樣了,只能是看看他們各自的後代了。



齊國孟嘗君田文

孟嘗君算是四公子之中出身最普通的人了,雖然是齊國靖郭君田嬰的兒子,但是僅僅是庶出子,田嬰在一開始甚至都不想要這個孩子,是他的母親偷偷把他養大的,後來長大之後田文憑藉自身的才能一步一步崛起,門下養門客數千,最後成為了赫赫有名的人物,他的父親田嬰也改變了對他的看法,最後齊王親自下令,讓田文作為田嬰的繼承人,最後田文果然繼承了父親的爵位。

只是後來田文名聲越來越高,甚至天下都知有孟嘗君而不知有齊王,齊閔王感覺到了威脅,於是想要除掉田文,田文感覺到危險,跑到了魏國,當了魏國的宰相,後來齊國復國之後,田文在自己的封地薛地保持中立地位,最後於公元前279年去世,和秦國統一基本沒什麼關係。



孟嘗君死後他的兒子們互相爭立,後來魏國齊國聯合滅掉了薛邑。不過孟嘗君應該是有後代的,在《三國志》中記載孟嘗君的孫輩,在劉邦平定天下之後改成了薛姓。

魏國信陵君魏無忌

魏無忌被稱為戰國四公子之首,是算是四人之中出身最高貴的人之一,是魏昭王的兒子,魏安釐王的弟弟,也是四人之中最有才華的人,文武雙全。

魏無忌處於魏國的衰落時期,在魏惠王之後,秦國多次打敗魏國,魏國的君主也一代不如一代,不過魏無忌的出現,還是稍微改變了一下這個狀況。



魏無忌其人禮賢下士,扶危救困,門下養了數千食客,而且很多都是戰國時的有名之輩,自成一股勢力,而且魏無忌在四公子之中威望最高,正是因為有魏無忌在魏國,其他國家十數年不敢進攻魏國,後來魏無忌還統領五國聯軍打敗了秦國,名聲威震天下。

但是後來魏無忌同樣受到了魏王的猜忌,無奈之下每天沉迷酒色,最後被魏王以毒酒賜死,也有人說是因為沉迷於酒色鬱鬱而終,在魏無忌死後十八年,秦國滅了魏國。若是魏無忌能夠被重用,能夠執掌魏國朝政,也許秦國統一天下的進程還會晚一些。只是歷史上並沒有什麼關於魏無忌直系後代的記載,秦國統一天下以後,也早就沒有他的消息了。

趙國平原君趙勝

趙勝和魏無忌一樣,出身高貴,是趙武靈王的兒子,趙惠文王的弟弟,趙勝是戰國四公子之中難得善終的一位,只是才能在四人之中並不突出,後來的名聲也不是特別好。

趙勝還是有才能的,只是後來做了幾件錯事,讓他原本的盛名有了一些損傷,第一是接受了韓國上黨的投降,引發了長平之戰,第二是同意了長平之戰換將,換為趙括去統領,結果失敗。趙勝在長平之戰失敗之後知道自己罪過深重,不過趙王倒是沒有過多的責備他。



趙勝於公元前251年去世,並且子孫可以世代承襲他的爵位,只是趙勝的後代在趙國滅亡的同時也斷絕了,秦國統一天下之後就更沒有他什麼事了。

楚國春申君黃歇

黃歇是楚國公室的人,最初崛起於出使秦國,秦楚交戰後楚國失敗,黃歇出使秦國促成了兩國的盟約,並且楚國將太子熊完作為人質送到了秦國。在楚頃襄王病重時,黃歇通過范雎說服秦王送回了太子熊完,後來范雎又說服秦王放走了黃歇,回國以後黃歇就受到了重用。

後來趙國長平之戰失敗,秦國再次出兵攻打趙國都城邯鄲,楚國魏國共同援助趙國將秦軍擊退,後來黃歇又帶兵滅掉了魯國,經過這兩件事以後,黃歇名聲大震,在楚國的地位也越來越高。



因為楚考烈王沒有兒子,於是黃歇到處尋找婦女送進宮中,但是還是不行。後來黃歇寵幸了趙人李園的妹妹,在其身體有孕後送入宮中,最後生了兒子被立為了太子,李園的地位也跟著水漲船高,李園擔心黃歇說出其中祕密,於是暗中豢養了刺客,想要除掉黃歇。

後來楚考烈王去世時,李園提前在宮中設下埋伏,在黃歇進宮時殺掉了他,然後又派官吏將黃歇家滿門抄斬,這是公元前238年,黃歇的後代有一些逃了出來,只是在秦國統一天下以後,其後代早就是分散各地,有的逃亡在外,有的隱姓埋名,歷史的記載也已經很少了。

雖然戰國四公子各個鼎鼎大名,但是他們的後代卻基本上都是泯然眾人了,就連史書上都記載很少,俗話說的虎父無犬子,在他們的身上卻沒有得到應驗,可能這就是木秀於林,風必摧之的道理吧。

围炉谈史
2019-08-20

歷史上“赫赫有名”的戰國四君子,人們對於“四”似乎有一種特殊的情結,譬如說有什麼“四大美女”、“四大名著”、“四大發明”、“民國四公子”、“京城四少”等等諸如此類的,而“戰國四君子”則是一個無比尊崇的稱號,像什麼“民國四公子”都弱爆了。

歷史上“赫赫有名”的戰國四君子,人們對於“四”似乎有一種特殊的情結,譬如說有什麼“四大美女”、“四大名著”、“四大發明”、“民國四公子”、“京城四少”等等諸如此類的,而“戰國四君子”則是一個無比尊崇的稱號,像什麼“民國四公子”都弱爆了。

這個“君子”是一種很高大的道德形象,充滿閃耀的光芒,孔子老人家對君子提出了四點要求,分別是:君子不妄動,動必有道;君子不徒語,語必有理;君子不苟求,求必有義;君子不虛行,行必有正。

所以,一個人只要做到了這四點,基本上就可以稱得上是一個君子了,那麼君子好不好做呢?今天我就來拔一拔這個“戰國四君子”的真面目。


“君子坦蕩蕩”之孟嘗君

孟嘗君小時候過的不算好,他是五月出生的,他的父親田嬰覺得五月出生的孩子將來會禍害父母,所以孟嘗君剛生下來的時候就被他父親要求把這個孩子給扔掉,但是偉大的母愛戰勝了迷信,孟嘗君的母親還是偷偷的把他養了下來。

我們如今常說原生家庭對一個人的損害,也許是因為孟嘗君的母親對他關愛有加,總之孟嘗君沒有走上叛逆少年或者性格扭曲的道路,孟嘗君長大後,他的母親就帶著他去見自己的父親,骨肉相見,田嬰卻異常生氣這個孩子沒有被扔掉,反正他有四十多個兒子。

歷史上“赫赫有名”的戰國四君子,人們對於“四”似乎有一種特殊的情結,譬如說有什麼“四大美女”、“四大名著”、“四大發明”、“民國四公子”、“京城四少”等等諸如此類的,而“戰國四君子”則是一個無比尊崇的稱號,像什麼“民國四公子”都弱爆了。

這個“君子”是一種很高大的道德形象,充滿閃耀的光芒,孔子老人家對君子提出了四點要求,分別是:君子不妄動,動必有道;君子不徒語,語必有理;君子不苟求,求必有義;君子不虛行,行必有正。

所以,一個人只要做到了這四點,基本上就可以稱得上是一個君子了,那麼君子好不好做呢?今天我就來拔一拔這個“戰國四君子”的真面目。


“君子坦蕩蕩”之孟嘗君

孟嘗君小時候過的不算好,他是五月出生的,他的父親田嬰覺得五月出生的孩子將來會禍害父母,所以孟嘗君剛生下來的時候就被他父親要求把這個孩子給扔掉,但是偉大的母愛戰勝了迷信,孟嘗君的母親還是偷偷的把他養了下來。

我們如今常說原生家庭對一個人的損害,也許是因為孟嘗君的母親對他關愛有加,總之孟嘗君沒有走上叛逆少年或者性格扭曲的道路,孟嘗君長大後,他的母親就帶著他去見自己的父親,骨肉相見,田嬰卻異常生氣這個孩子沒有被扔掉,反正他有四十多個兒子。

這時候的孟嘗君展現出驚人的聰慧,以出色的辯論讓他的父親啞口無言,孟嘗君又進一步勸解他的父親禮賢下士,廣收門客,田嬰覺得很有道理,就讓孟嘗君主持家務,於是這個孟嘗君就開始了他廣收3000門客的高光時刻。

孟嘗君是怎麼招攬門客的呢?

他偷偷派人躲起來竊聽門客們的談話,以便了解門客們有什麼不滿或者需要什麼幫助,然後另一面派人把門客需要的錢財或者其它物資悄悄送到門客家中,等這些門客回到家中自然深受感動;如果門客嫌飯菜不好,孟嘗君就會把自己的食物送給門客——總之孟嘗君就像一位古代版的雷鋒一樣很無私的對待他的門客,這讓他很快就吸引了很多門客。

而孟嘗君收的這些人也很有趣,他不管你什麼來歷,什麼出身,哪怕是罪犯他也收,所以這時候孟嘗君的行動就變質了,用我們現代人的眼光這是具有黑社會性質的組織,而且你還包庇犯人。而從孟嘗君對待門客們的那一套也可以看出,他其實是一個很腹黑的人。

歷史上“赫赫有名”的戰國四君子,人們對於“四”似乎有一種特殊的情結,譬如說有什麼“四大美女”、“四大名著”、“四大發明”、“民國四公子”、“京城四少”等等諸如此類的,而“戰國四君子”則是一個無比尊崇的稱號,像什麼“民國四公子”都弱爆了。

這個“君子”是一種很高大的道德形象,充滿閃耀的光芒,孔子老人家對君子提出了四點要求,分別是:君子不妄動,動必有道;君子不徒語,語必有理;君子不苟求,求必有義;君子不虛行,行必有正。

所以,一個人只要做到了這四點,基本上就可以稱得上是一個君子了,那麼君子好不好做呢?今天我就來拔一拔這個“戰國四君子”的真面目。


“君子坦蕩蕩”之孟嘗君

孟嘗君小時候過的不算好,他是五月出生的,他的父親田嬰覺得五月出生的孩子將來會禍害父母,所以孟嘗君剛生下來的時候就被他父親要求把這個孩子給扔掉,但是偉大的母愛戰勝了迷信,孟嘗君的母親還是偷偷的把他養了下來。

我們如今常說原生家庭對一個人的損害,也許是因為孟嘗君的母親對他關愛有加,總之孟嘗君沒有走上叛逆少年或者性格扭曲的道路,孟嘗君長大後,他的母親就帶著他去見自己的父親,骨肉相見,田嬰卻異常生氣這個孩子沒有被扔掉,反正他有四十多個兒子。

這時候的孟嘗君展現出驚人的聰慧,以出色的辯論讓他的父親啞口無言,孟嘗君又進一步勸解他的父親禮賢下士,廣收門客,田嬰覺得很有道理,就讓孟嘗君主持家務,於是這個孟嘗君就開始了他廣收3000門客的高光時刻。

孟嘗君是怎麼招攬門客的呢?

他偷偷派人躲起來竊聽門客們的談話,以便了解門客們有什麼不滿或者需要什麼幫助,然後另一面派人把門客需要的錢財或者其它物資悄悄送到門客家中,等這些門客回到家中自然深受感動;如果門客嫌飯菜不好,孟嘗君就會把自己的食物送給門客——總之孟嘗君就像一位古代版的雷鋒一樣很無私的對待他的門客,這讓他很快就吸引了很多門客。

而孟嘗君收的這些人也很有趣,他不管你什麼來歷,什麼出身,哪怕是罪犯他也收,所以這時候孟嘗君的行動就變質了,用我們現代人的眼光這是具有黑社會性質的組織,而且你還包庇犯人。而從孟嘗君對待門客們的那一套也可以看出,他其實是一個很腹黑的人。

孔子說“君子坦蕩蕩”,既然做人做事要求坦蕩蕩,你又怎麼能夠在暗地裡耍小聰明呢?所以,他的門客並不是因為他的品德有多麼高尚才來投奔他,只是因為他會做人,而且到了他那裡又有好酒好菜招待,那麼誰不願意去呢?

史記記載說“孟嘗君舍業厚遇之,以故傾天下之士”,孟嘗君很大方,就像《儒林外史》中的杜少卿一樣,誰來跟他要錢他都給,最後把自己數十萬兩家產都施捨給了天下人,所以儘管很多人說杜少卿傻乎乎的,但人家也收穫了一個豪傑的稱號。

這個孟嘗君我覺得肯定也有人說他傻,但人家也打造出了自己的個人品牌,位列“戰國四君子”之一,為了維持這個響亮的招牌,孟嘗君也散盡家產,最後錢不夠了,就派馮諼去收欠債,但是馮諼卻一把火把那些欠條給燒了,孟嘗君很生氣,就是因為供養賓客的錢不夠了,所以才叫你去收錢,你怎麼反而把它給燒了?

歷史上“赫赫有名”的戰國四君子,人們對於“四”似乎有一種特殊的情結,譬如說有什麼“四大美女”、“四大名著”、“四大發明”、“民國四公子”、“京城四少”等等諸如此類的,而“戰國四君子”則是一個無比尊崇的稱號,像什麼“民國四公子”都弱爆了。

這個“君子”是一種很高大的道德形象,充滿閃耀的光芒,孔子老人家對君子提出了四點要求,分別是:君子不妄動,動必有道;君子不徒語,語必有理;君子不苟求,求必有義;君子不虛行,行必有正。

所以,一個人只要做到了這四點,基本上就可以稱得上是一個君子了,那麼君子好不好做呢?今天我就來拔一拔這個“戰國四君子”的真面目。


“君子坦蕩蕩”之孟嘗君

孟嘗君小時候過的不算好,他是五月出生的,他的父親田嬰覺得五月出生的孩子將來會禍害父母,所以孟嘗君剛生下來的時候就被他父親要求把這個孩子給扔掉,但是偉大的母愛戰勝了迷信,孟嘗君的母親還是偷偷的把他養了下來。

我們如今常說原生家庭對一個人的損害,也許是因為孟嘗君的母親對他關愛有加,總之孟嘗君沒有走上叛逆少年或者性格扭曲的道路,孟嘗君長大後,他的母親就帶著他去見自己的父親,骨肉相見,田嬰卻異常生氣這個孩子沒有被扔掉,反正他有四十多個兒子。

這時候的孟嘗君展現出驚人的聰慧,以出色的辯論讓他的父親啞口無言,孟嘗君又進一步勸解他的父親禮賢下士,廣收門客,田嬰覺得很有道理,就讓孟嘗君主持家務,於是這個孟嘗君就開始了他廣收3000門客的高光時刻。

孟嘗君是怎麼招攬門客的呢?

他偷偷派人躲起來竊聽門客們的談話,以便了解門客們有什麼不滿或者需要什麼幫助,然後另一面派人把門客需要的錢財或者其它物資悄悄送到門客家中,等這些門客回到家中自然深受感動;如果門客嫌飯菜不好,孟嘗君就會把自己的食物送給門客——總之孟嘗君就像一位古代版的雷鋒一樣很無私的對待他的門客,這讓他很快就吸引了很多門客。

而孟嘗君收的這些人也很有趣,他不管你什麼來歷,什麼出身,哪怕是罪犯他也收,所以這時候孟嘗君的行動就變質了,用我們現代人的眼光這是具有黑社會性質的組織,而且你還包庇犯人。而從孟嘗君對待門客們的那一套也可以看出,他其實是一個很腹黑的人。

孔子說“君子坦蕩蕩”,既然做人做事要求坦蕩蕩,你又怎麼能夠在暗地裡耍小聰明呢?所以,他的門客並不是因為他的品德有多麼高尚才來投奔他,只是因為他會做人,而且到了他那裡又有好酒好菜招待,那麼誰不願意去呢?

史記記載說“孟嘗君舍業厚遇之,以故傾天下之士”,孟嘗君很大方,就像《儒林外史》中的杜少卿一樣,誰來跟他要錢他都給,最後把自己數十萬兩家產都施捨給了天下人,所以儘管很多人說杜少卿傻乎乎的,但人家也收穫了一個豪傑的稱號。

這個孟嘗君我覺得肯定也有人說他傻,但人家也打造出了自己的個人品牌,位列“戰國四君子”之一,為了維持這個響亮的招牌,孟嘗君也散盡家產,最後錢不夠了,就派馮諼去收欠債,但是馮諼卻一把火把那些欠條給燒了,孟嘗君很生氣,就是因為供養賓客的錢不夠了,所以才叫你去收錢,你怎麼反而把它給燒了?

馮諼說這是為你的名聲著想啊,反正有些人也還不上錢,不如把它燒掉,還能贏得名聲呢,孟嘗君聽了很開心,後來孟嘗君落難了,他的賓客們也紛紛離開了他,正可謂是“真情難留不義之朋,金銀能喚遠方之客”。

孟嘗君很憤怒,後來他東山再起準備好好羞辱這些人,馮諼卻勸他說,這就是人性啊,為了你自己的名聲,你不僅不應該計較,反而應該像從前一樣對待他們,孟嘗君覺得很有道理,就聽從了馮諼的建議,你看,這就展露了孟嘗君的虛偽,同時也憑藉著這些厚黑的手段,孟嘗君終於穩住了自己的君子形象。

而孟嘗君死於前279年,與秦國統一已經沒有什麼關係。


最成功最名副其實的信陵君

信陵君無疑是“戰國四君子”裡最成功的一位,他養的門客有數千人,高峰時期也有個三千人,這三千人不僅造就了他的“君子”形象,而且還成為他重要的政治勢力。《史記·魏公子》記載說“公子為人仁而下士,士無賢不肖皆謙而禮交之,不敢以其富貴驕士。士以此方數千裡爭往歸之,致食客三千人。當是時,諸侯以公子賢,多客,不敢加兵謀魏十餘年。”

歷史上“赫赫有名”的戰國四君子,人們對於“四”似乎有一種特殊的情結,譬如說有什麼“四大美女”、“四大名著”、“四大發明”、“民國四公子”、“京城四少”等等諸如此類的,而“戰國四君子”則是一個無比尊崇的稱號,像什麼“民國四公子”都弱爆了。

這個“君子”是一種很高大的道德形象,充滿閃耀的光芒,孔子老人家對君子提出了四點要求,分別是:君子不妄動,動必有道;君子不徒語,語必有理;君子不苟求,求必有義;君子不虛行,行必有正。

所以,一個人只要做到了這四點,基本上就可以稱得上是一個君子了,那麼君子好不好做呢?今天我就來拔一拔這個“戰國四君子”的真面目。


“君子坦蕩蕩”之孟嘗君

孟嘗君小時候過的不算好,他是五月出生的,他的父親田嬰覺得五月出生的孩子將來會禍害父母,所以孟嘗君剛生下來的時候就被他父親要求把這個孩子給扔掉,但是偉大的母愛戰勝了迷信,孟嘗君的母親還是偷偷的把他養了下來。

我們如今常說原生家庭對一個人的損害,也許是因為孟嘗君的母親對他關愛有加,總之孟嘗君沒有走上叛逆少年或者性格扭曲的道路,孟嘗君長大後,他的母親就帶著他去見自己的父親,骨肉相見,田嬰卻異常生氣這個孩子沒有被扔掉,反正他有四十多個兒子。

這時候的孟嘗君展現出驚人的聰慧,以出色的辯論讓他的父親啞口無言,孟嘗君又進一步勸解他的父親禮賢下士,廣收門客,田嬰覺得很有道理,就讓孟嘗君主持家務,於是這個孟嘗君就開始了他廣收3000門客的高光時刻。

孟嘗君是怎麼招攬門客的呢?

他偷偷派人躲起來竊聽門客們的談話,以便了解門客們有什麼不滿或者需要什麼幫助,然後另一面派人把門客需要的錢財或者其它物資悄悄送到門客家中,等這些門客回到家中自然深受感動;如果門客嫌飯菜不好,孟嘗君就會把自己的食物送給門客——總之孟嘗君就像一位古代版的雷鋒一樣很無私的對待他的門客,這讓他很快就吸引了很多門客。

而孟嘗君收的這些人也很有趣,他不管你什麼來歷,什麼出身,哪怕是罪犯他也收,所以這時候孟嘗君的行動就變質了,用我們現代人的眼光這是具有黑社會性質的組織,而且你還包庇犯人。而從孟嘗君對待門客們的那一套也可以看出,他其實是一個很腹黑的人。

孔子說“君子坦蕩蕩”,既然做人做事要求坦蕩蕩,你又怎麼能夠在暗地裡耍小聰明呢?所以,他的門客並不是因為他的品德有多麼高尚才來投奔他,只是因為他會做人,而且到了他那裡又有好酒好菜招待,那麼誰不願意去呢?

史記記載說“孟嘗君舍業厚遇之,以故傾天下之士”,孟嘗君很大方,就像《儒林外史》中的杜少卿一樣,誰來跟他要錢他都給,最後把自己數十萬兩家產都施捨給了天下人,所以儘管很多人說杜少卿傻乎乎的,但人家也收穫了一個豪傑的稱號。

這個孟嘗君我覺得肯定也有人說他傻,但人家也打造出了自己的個人品牌,位列“戰國四君子”之一,為了維持這個響亮的招牌,孟嘗君也散盡家產,最後錢不夠了,就派馮諼去收欠債,但是馮諼卻一把火把那些欠條給燒了,孟嘗君很生氣,就是因為供養賓客的錢不夠了,所以才叫你去收錢,你怎麼反而把它給燒了?

馮諼說這是為你的名聲著想啊,反正有些人也還不上錢,不如把它燒掉,還能贏得名聲呢,孟嘗君聽了很開心,後來孟嘗君落難了,他的賓客們也紛紛離開了他,正可謂是“真情難留不義之朋,金銀能喚遠方之客”。

孟嘗君很憤怒,後來他東山再起準備好好羞辱這些人,馮諼卻勸他說,這就是人性啊,為了你自己的名聲,你不僅不應該計較,反而應該像從前一樣對待他們,孟嘗君覺得很有道理,就聽從了馮諼的建議,你看,這就展露了孟嘗君的虛偽,同時也憑藉著這些厚黑的手段,孟嘗君終於穩住了自己的君子形象。

而孟嘗君死於前279年,與秦國統一已經沒有什麼關係。


最成功最名副其實的信陵君

信陵君無疑是“戰國四君子”裡最成功的一位,他養的門客有數千人,高峰時期也有個三千人,這三千人不僅造就了他的“君子”形象,而且還成為他重要的政治勢力。《史記·魏公子》記載說“公子為人仁而下士,士無賢不肖皆謙而禮交之,不敢以其富貴驕士。士以此方數千裡爭往歸之,致食客三千人。當是時,諸侯以公子賢,多客,不敢加兵謀魏十餘年。”

你看,信陵君養的這三千人質量就比孟嘗君的高,形成一股強大的政治力量,以至於讓各諸侯國都不敢侵犯魏國,而且人家信陵君還玩政治滲透,“居頃,復從北方來傳言曰:“趙王獵耳,非為寇也。”魏王大驚,曰:“公子何以知之?”公子曰:“臣之客有能深得趙王陰事者,趙王所為,客輒以報臣,臣以此知之。”是後魏王畏公子之賢能,不敢任公子以國政。

信陵君很厲害,不僅讓外面的國家忌憚,讓自己的君主也害怕,這也為他後來埋下了禍端。而信陵君是怎麼對待他的門客的呢?有一個叫侯贏的隱士素來有賢名,信陵君聽說後,他這必須得去請到府上來養起啊,但是侯贏推辭不受。

於是信陵君又大擺宴席,請了很多賓客,然後又親自去請侯贏,侯贏一看沒有辦法,只好跟著去了,這侯贏決心考驗一下信陵君,就坐在他的位置上,讓信陵君執鞭驅馬,然後又讓信陵君趕著馬車去見自己的一個朋友朱亥,也就是後來在“竊符救趙”中登場的大力士。

侯贏見到朱亥就忘情的和他拉家常,把信陵君給晾在一旁,但是信陵君面不改色的靜等著他,這讓侯贏很佩服,兩人於是回到府中,信陵君又把侯贏給奉為上賓,這讓侯贏很感動,於是就成為了信陵君的門客。

歷史上“赫赫有名”的戰國四君子,人們對於“四”似乎有一種特殊的情結,譬如說有什麼“四大美女”、“四大名著”、“四大發明”、“民國四公子”、“京城四少”等等諸如此類的,而“戰國四君子”則是一個無比尊崇的稱號,像什麼“民國四公子”都弱爆了。

這個“君子”是一種很高大的道德形象,充滿閃耀的光芒,孔子老人家對君子提出了四點要求,分別是:君子不妄動,動必有道;君子不徒語,語必有理;君子不苟求,求必有義;君子不虛行,行必有正。

所以,一個人只要做到了這四點,基本上就可以稱得上是一個君子了,那麼君子好不好做呢?今天我就來拔一拔這個“戰國四君子”的真面目。


“君子坦蕩蕩”之孟嘗君

孟嘗君小時候過的不算好,他是五月出生的,他的父親田嬰覺得五月出生的孩子將來會禍害父母,所以孟嘗君剛生下來的時候就被他父親要求把這個孩子給扔掉,但是偉大的母愛戰勝了迷信,孟嘗君的母親還是偷偷的把他養了下來。

我們如今常說原生家庭對一個人的損害,也許是因為孟嘗君的母親對他關愛有加,總之孟嘗君沒有走上叛逆少年或者性格扭曲的道路,孟嘗君長大後,他的母親就帶著他去見自己的父親,骨肉相見,田嬰卻異常生氣這個孩子沒有被扔掉,反正他有四十多個兒子。

這時候的孟嘗君展現出驚人的聰慧,以出色的辯論讓他的父親啞口無言,孟嘗君又進一步勸解他的父親禮賢下士,廣收門客,田嬰覺得很有道理,就讓孟嘗君主持家務,於是這個孟嘗君就開始了他廣收3000門客的高光時刻。

孟嘗君是怎麼招攬門客的呢?

他偷偷派人躲起來竊聽門客們的談話,以便了解門客們有什麼不滿或者需要什麼幫助,然後另一面派人把門客需要的錢財或者其它物資悄悄送到門客家中,等這些門客回到家中自然深受感動;如果門客嫌飯菜不好,孟嘗君就會把自己的食物送給門客——總之孟嘗君就像一位古代版的雷鋒一樣很無私的對待他的門客,這讓他很快就吸引了很多門客。

而孟嘗君收的這些人也很有趣,他不管你什麼來歷,什麼出身,哪怕是罪犯他也收,所以這時候孟嘗君的行動就變質了,用我們現代人的眼光這是具有黑社會性質的組織,而且你還包庇犯人。而從孟嘗君對待門客們的那一套也可以看出,他其實是一個很腹黑的人。

孔子說“君子坦蕩蕩”,既然做人做事要求坦蕩蕩,你又怎麼能夠在暗地裡耍小聰明呢?所以,他的門客並不是因為他的品德有多麼高尚才來投奔他,只是因為他會做人,而且到了他那裡又有好酒好菜招待,那麼誰不願意去呢?

史記記載說“孟嘗君舍業厚遇之,以故傾天下之士”,孟嘗君很大方,就像《儒林外史》中的杜少卿一樣,誰來跟他要錢他都給,最後把自己數十萬兩家產都施捨給了天下人,所以儘管很多人說杜少卿傻乎乎的,但人家也收穫了一個豪傑的稱號。

這個孟嘗君我覺得肯定也有人說他傻,但人家也打造出了自己的個人品牌,位列“戰國四君子”之一,為了維持這個響亮的招牌,孟嘗君也散盡家產,最後錢不夠了,就派馮諼去收欠債,但是馮諼卻一把火把那些欠條給燒了,孟嘗君很生氣,就是因為供養賓客的錢不夠了,所以才叫你去收錢,你怎麼反而把它給燒了?

馮諼說這是為你的名聲著想啊,反正有些人也還不上錢,不如把它燒掉,還能贏得名聲呢,孟嘗君聽了很開心,後來孟嘗君落難了,他的賓客們也紛紛離開了他,正可謂是“真情難留不義之朋,金銀能喚遠方之客”。

孟嘗君很憤怒,後來他東山再起準備好好羞辱這些人,馮諼卻勸他說,這就是人性啊,為了你自己的名聲,你不僅不應該計較,反而應該像從前一樣對待他們,孟嘗君覺得很有道理,就聽從了馮諼的建議,你看,這就展露了孟嘗君的虛偽,同時也憑藉著這些厚黑的手段,孟嘗君終於穩住了自己的君子形象。

而孟嘗君死於前279年,與秦國統一已經沒有什麼關係。


最成功最名副其實的信陵君

信陵君無疑是“戰國四君子”裡最成功的一位,他養的門客有數千人,高峰時期也有個三千人,這三千人不僅造就了他的“君子”形象,而且還成為他重要的政治勢力。《史記·魏公子》記載說“公子為人仁而下士,士無賢不肖皆謙而禮交之,不敢以其富貴驕士。士以此方數千裡爭往歸之,致食客三千人。當是時,諸侯以公子賢,多客,不敢加兵謀魏十餘年。”

你看,信陵君養的這三千人質量就比孟嘗君的高,形成一股強大的政治力量,以至於讓各諸侯國都不敢侵犯魏國,而且人家信陵君還玩政治滲透,“居頃,復從北方來傳言曰:“趙王獵耳,非為寇也。”魏王大驚,曰:“公子何以知之?”公子曰:“臣之客有能深得趙王陰事者,趙王所為,客輒以報臣,臣以此知之。”是後魏王畏公子之賢能,不敢任公子以國政。

信陵君很厲害,不僅讓外面的國家忌憚,讓自己的君主也害怕,這也為他後來埋下了禍端。而信陵君是怎麼對待他的門客的呢?有一個叫侯贏的隱士素來有賢名,信陵君聽說後,他這必須得去請到府上來養起啊,但是侯贏推辭不受。

於是信陵君又大擺宴席,請了很多賓客,然後又親自去請侯贏,侯贏一看沒有辦法,只好跟著去了,這侯贏決心考驗一下信陵君,就坐在他的位置上,讓信陵君執鞭驅馬,然後又讓信陵君趕著馬車去見自己的一個朋友朱亥,也就是後來在“竊符救趙”中登場的大力士。

侯贏見到朱亥就忘情的和他拉家常,把信陵君給晾在一旁,但是信陵君面不改色的靜等著他,這讓侯贏很佩服,兩人於是回到府中,信陵君又把侯贏給奉為上賓,這讓侯贏很感動,於是就成為了信陵君的門客。

信陵君的人生汙點是很少的,至少在現存的歷史資料上,所以這讓信陵君成為“戰國四君子”當中最符合“君子”形象的一個人,也讓他成為名氣最大的一位,他名氣有多大呢?“竊符救趙”以後,信陵君害怕魏王責怪,就一直待在趙國。

後來魏國有難,信陵君不得已回去擔任統帥,又向各諸侯求救,各諸侯一聽信陵君回來了,於是紛紛出兵解救魏國,可以說面子很大了,“魏安釐王三十年,公子使使遍告諸侯。諸侯聞公子將,各遣將將兵救魏。”

但是信陵君又因為自己的名氣太大,最終在秦國的反間計下引起了魏王的猜忌,話說這個秦國是真的非常喜歡用反間計,在長平之戰中它就用了反間計,後來又用反間計離間了李牧和趙王的關係,關鍵是秦國的這招百試不爽。

所以在秦國的離間下,信陵君失去了信任,最終只好以沉迷酒色來消解魏王的猜忌,但話又說回來,信陵君能夠獲得這麼高的成就和名氣,也許和他寬仁宅厚的性格以及善於審視奪度的腦袋有關,反觀孟嘗君倒是有一種討好型人格的嫌疑。

歷史上“赫赫有名”的戰國四君子,人們對於“四”似乎有一種特殊的情結,譬如說有什麼“四大美女”、“四大名著”、“四大發明”、“民國四公子”、“京城四少”等等諸如此類的,而“戰國四君子”則是一個無比尊崇的稱號,像什麼“民國四公子”都弱爆了。

這個“君子”是一種很高大的道德形象,充滿閃耀的光芒,孔子老人家對君子提出了四點要求,分別是:君子不妄動,動必有道;君子不徒語,語必有理;君子不苟求,求必有義;君子不虛行,行必有正。

所以,一個人只要做到了這四點,基本上就可以稱得上是一個君子了,那麼君子好不好做呢?今天我就來拔一拔這個“戰國四君子”的真面目。


“君子坦蕩蕩”之孟嘗君

孟嘗君小時候過的不算好,他是五月出生的,他的父親田嬰覺得五月出生的孩子將來會禍害父母,所以孟嘗君剛生下來的時候就被他父親要求把這個孩子給扔掉,但是偉大的母愛戰勝了迷信,孟嘗君的母親還是偷偷的把他養了下來。

我們如今常說原生家庭對一個人的損害,也許是因為孟嘗君的母親對他關愛有加,總之孟嘗君沒有走上叛逆少年或者性格扭曲的道路,孟嘗君長大後,他的母親就帶著他去見自己的父親,骨肉相見,田嬰卻異常生氣這個孩子沒有被扔掉,反正他有四十多個兒子。

這時候的孟嘗君展現出驚人的聰慧,以出色的辯論讓他的父親啞口無言,孟嘗君又進一步勸解他的父親禮賢下士,廣收門客,田嬰覺得很有道理,就讓孟嘗君主持家務,於是這個孟嘗君就開始了他廣收3000門客的高光時刻。

孟嘗君是怎麼招攬門客的呢?

他偷偷派人躲起來竊聽門客們的談話,以便了解門客們有什麼不滿或者需要什麼幫助,然後另一面派人把門客需要的錢財或者其它物資悄悄送到門客家中,等這些門客回到家中自然深受感動;如果門客嫌飯菜不好,孟嘗君就會把自己的食物送給門客——總之孟嘗君就像一位古代版的雷鋒一樣很無私的對待他的門客,這讓他很快就吸引了很多門客。

而孟嘗君收的這些人也很有趣,他不管你什麼來歷,什麼出身,哪怕是罪犯他也收,所以這時候孟嘗君的行動就變質了,用我們現代人的眼光這是具有黑社會性質的組織,而且你還包庇犯人。而從孟嘗君對待門客們的那一套也可以看出,他其實是一個很腹黑的人。

孔子說“君子坦蕩蕩”,既然做人做事要求坦蕩蕩,你又怎麼能夠在暗地裡耍小聰明呢?所以,他的門客並不是因為他的品德有多麼高尚才來投奔他,只是因為他會做人,而且到了他那裡又有好酒好菜招待,那麼誰不願意去呢?

史記記載說“孟嘗君舍業厚遇之,以故傾天下之士”,孟嘗君很大方,就像《儒林外史》中的杜少卿一樣,誰來跟他要錢他都給,最後把自己數十萬兩家產都施捨給了天下人,所以儘管很多人說杜少卿傻乎乎的,但人家也收穫了一個豪傑的稱號。

這個孟嘗君我覺得肯定也有人說他傻,但人家也打造出了自己的個人品牌,位列“戰國四君子”之一,為了維持這個響亮的招牌,孟嘗君也散盡家產,最後錢不夠了,就派馮諼去收欠債,但是馮諼卻一把火把那些欠條給燒了,孟嘗君很生氣,就是因為供養賓客的錢不夠了,所以才叫你去收錢,你怎麼反而把它給燒了?

馮諼說這是為你的名聲著想啊,反正有些人也還不上錢,不如把它燒掉,還能贏得名聲呢,孟嘗君聽了很開心,後來孟嘗君落難了,他的賓客們也紛紛離開了他,正可謂是“真情難留不義之朋,金銀能喚遠方之客”。

孟嘗君很憤怒,後來他東山再起準備好好羞辱這些人,馮諼卻勸他說,這就是人性啊,為了你自己的名聲,你不僅不應該計較,反而應該像從前一樣對待他們,孟嘗君覺得很有道理,就聽從了馮諼的建議,你看,這就展露了孟嘗君的虛偽,同時也憑藉著這些厚黑的手段,孟嘗君終於穩住了自己的君子形象。

而孟嘗君死於前279年,與秦國統一已經沒有什麼關係。


最成功最名副其實的信陵君

信陵君無疑是“戰國四君子”裡最成功的一位,他養的門客有數千人,高峰時期也有個三千人,這三千人不僅造就了他的“君子”形象,而且還成為他重要的政治勢力。《史記·魏公子》記載說“公子為人仁而下士,士無賢不肖皆謙而禮交之,不敢以其富貴驕士。士以此方數千裡爭往歸之,致食客三千人。當是時,諸侯以公子賢,多客,不敢加兵謀魏十餘年。”

你看,信陵君養的這三千人質量就比孟嘗君的高,形成一股強大的政治力量,以至於讓各諸侯國都不敢侵犯魏國,而且人家信陵君還玩政治滲透,“居頃,復從北方來傳言曰:“趙王獵耳,非為寇也。”魏王大驚,曰:“公子何以知之?”公子曰:“臣之客有能深得趙王陰事者,趙王所為,客輒以報臣,臣以此知之。”是後魏王畏公子之賢能,不敢任公子以國政。

信陵君很厲害,不僅讓外面的國家忌憚,讓自己的君主也害怕,這也為他後來埋下了禍端。而信陵君是怎麼對待他的門客的呢?有一個叫侯贏的隱士素來有賢名,信陵君聽說後,他這必須得去請到府上來養起啊,但是侯贏推辭不受。

於是信陵君又大擺宴席,請了很多賓客,然後又親自去請侯贏,侯贏一看沒有辦法,只好跟著去了,這侯贏決心考驗一下信陵君,就坐在他的位置上,讓信陵君執鞭驅馬,然後又讓信陵君趕著馬車去見自己的一個朋友朱亥,也就是後來在“竊符救趙”中登場的大力士。

侯贏見到朱亥就忘情的和他拉家常,把信陵君給晾在一旁,但是信陵君面不改色的靜等著他,這讓侯贏很佩服,兩人於是回到府中,信陵君又把侯贏給奉為上賓,這讓侯贏很感動,於是就成為了信陵君的門客。

信陵君的人生汙點是很少的,至少在現存的歷史資料上,所以這讓信陵君成為“戰國四君子”當中最符合“君子”形象的一個人,也讓他成為名氣最大的一位,他名氣有多大呢?“竊符救趙”以後,信陵君害怕魏王責怪,就一直待在趙國。

後來魏國有難,信陵君不得已回去擔任統帥,又向各諸侯求救,各諸侯一聽信陵君回來了,於是紛紛出兵解救魏國,可以說面子很大了,“魏安釐王三十年,公子使使遍告諸侯。諸侯聞公子將,各遣將將兵救魏。”

但是信陵君又因為自己的名氣太大,最終在秦國的反間計下引起了魏王的猜忌,話說這個秦國是真的非常喜歡用反間計,在長平之戰中它就用了反間計,後來又用反間計離間了李牧和趙王的關係,關鍵是秦國的這招百試不爽。

所以在秦國的離間下,信陵君失去了信任,最終只好以沉迷酒色來消解魏王的猜忌,但話又說回來,信陵君能夠獲得這麼高的成就和名氣,也許和他寬仁宅厚的性格以及善於審視奪度的腦袋有關,反觀孟嘗君倒是有一種討好型人格的嫌疑。

你看他對每個食客都很好,而且不管是什麼食客他都收,傾盡家產也要供養他們,而且還派人偷聽,以便了解他們的需求,可以說孟嘗君把自己放在了一個很卑微的位置上,結果是儘管他對自己的門客很好,但是卻沒有贏得他們的擁戴,更沒有贏得像信陵君如此高的成就和名聲。

這與他的食客質量低下,魚龍混雜不無關係,而反觀信陵君則很會挑選自己的門客,除非是有賢名、或有能力他才會去拜訪人家,譬如他在趙國的時候就不忘去拜訪素有賢名的毛薛兩公,為此還招來平原君的譏笑,但是人家信陵君就很理直氣壯的說,我拜訪他們是因為他們賢明,所以不管他們是什麼身份。

就這麼一句話,頓時就讓信陵君的形象變得高大起來,以至於許多年後,成為了劉邦的偶像,而信陵君死於前243年,與秦國統一沒有什麼關係,恰恰相反的是,秦國聽說信陵君去世後,就立馬派蒙驁(ao)進攻魏國。


浪得虛名之平原君

平原君是“戰國四君子”中最沒有存在感的一位,也是水分最大的一位,儘管《史記·平原君》記載說“諸子中勝最賢,喜賓客,賓客蓋至者數千人”,其實我覺得這純粹屬於“矮子裡面拔高個”,平原君究竟賢不賢,從兩件事可以看出來。

歷史上“赫赫有名”的戰國四君子,人們對於“四”似乎有一種特殊的情結,譬如說有什麼“四大美女”、“四大名著”、“四大發明”、“民國四公子”、“京城四少”等等諸如此類的,而“戰國四君子”則是一個無比尊崇的稱號,像什麼“民國四公子”都弱爆了。

這個“君子”是一種很高大的道德形象,充滿閃耀的光芒,孔子老人家對君子提出了四點要求,分別是:君子不妄動,動必有道;君子不徒語,語必有理;君子不苟求,求必有義;君子不虛行,行必有正。

所以,一個人只要做到了這四點,基本上就可以稱得上是一個君子了,那麼君子好不好做呢?今天我就來拔一拔這個“戰國四君子”的真面目。


“君子坦蕩蕩”之孟嘗君

孟嘗君小時候過的不算好,他是五月出生的,他的父親田嬰覺得五月出生的孩子將來會禍害父母,所以孟嘗君剛生下來的時候就被他父親要求把這個孩子給扔掉,但是偉大的母愛戰勝了迷信,孟嘗君的母親還是偷偷的把他養了下來。

我們如今常說原生家庭對一個人的損害,也許是因為孟嘗君的母親對他關愛有加,總之孟嘗君沒有走上叛逆少年或者性格扭曲的道路,孟嘗君長大後,他的母親就帶著他去見自己的父親,骨肉相見,田嬰卻異常生氣這個孩子沒有被扔掉,反正他有四十多個兒子。

這時候的孟嘗君展現出驚人的聰慧,以出色的辯論讓他的父親啞口無言,孟嘗君又進一步勸解他的父親禮賢下士,廣收門客,田嬰覺得很有道理,就讓孟嘗君主持家務,於是這個孟嘗君就開始了他廣收3000門客的高光時刻。

孟嘗君是怎麼招攬門客的呢?

他偷偷派人躲起來竊聽門客們的談話,以便了解門客們有什麼不滿或者需要什麼幫助,然後另一面派人把門客需要的錢財或者其它物資悄悄送到門客家中,等這些門客回到家中自然深受感動;如果門客嫌飯菜不好,孟嘗君就會把自己的食物送給門客——總之孟嘗君就像一位古代版的雷鋒一樣很無私的對待他的門客,這讓他很快就吸引了很多門客。

而孟嘗君收的這些人也很有趣,他不管你什麼來歷,什麼出身,哪怕是罪犯他也收,所以這時候孟嘗君的行動就變質了,用我們現代人的眼光這是具有黑社會性質的組織,而且你還包庇犯人。而從孟嘗君對待門客們的那一套也可以看出,他其實是一個很腹黑的人。

孔子說“君子坦蕩蕩”,既然做人做事要求坦蕩蕩,你又怎麼能夠在暗地裡耍小聰明呢?所以,他的門客並不是因為他的品德有多麼高尚才來投奔他,只是因為他會做人,而且到了他那裡又有好酒好菜招待,那麼誰不願意去呢?

史記記載說“孟嘗君舍業厚遇之,以故傾天下之士”,孟嘗君很大方,就像《儒林外史》中的杜少卿一樣,誰來跟他要錢他都給,最後把自己數十萬兩家產都施捨給了天下人,所以儘管很多人說杜少卿傻乎乎的,但人家也收穫了一個豪傑的稱號。

這個孟嘗君我覺得肯定也有人說他傻,但人家也打造出了自己的個人品牌,位列“戰國四君子”之一,為了維持這個響亮的招牌,孟嘗君也散盡家產,最後錢不夠了,就派馮諼去收欠債,但是馮諼卻一把火把那些欠條給燒了,孟嘗君很生氣,就是因為供養賓客的錢不夠了,所以才叫你去收錢,你怎麼反而把它給燒了?

馮諼說這是為你的名聲著想啊,反正有些人也還不上錢,不如把它燒掉,還能贏得名聲呢,孟嘗君聽了很開心,後來孟嘗君落難了,他的賓客們也紛紛離開了他,正可謂是“真情難留不義之朋,金銀能喚遠方之客”。

孟嘗君很憤怒,後來他東山再起準備好好羞辱這些人,馮諼卻勸他說,這就是人性啊,為了你自己的名聲,你不僅不應該計較,反而應該像從前一樣對待他們,孟嘗君覺得很有道理,就聽從了馮諼的建議,你看,這就展露了孟嘗君的虛偽,同時也憑藉著這些厚黑的手段,孟嘗君終於穩住了自己的君子形象。

而孟嘗君死於前279年,與秦國統一已經沒有什麼關係。


最成功最名副其實的信陵君

信陵君無疑是“戰國四君子”裡最成功的一位,他養的門客有數千人,高峰時期也有個三千人,這三千人不僅造就了他的“君子”形象,而且還成為他重要的政治勢力。《史記·魏公子》記載說“公子為人仁而下士,士無賢不肖皆謙而禮交之,不敢以其富貴驕士。士以此方數千裡爭往歸之,致食客三千人。當是時,諸侯以公子賢,多客,不敢加兵謀魏十餘年。”

你看,信陵君養的這三千人質量就比孟嘗君的高,形成一股強大的政治力量,以至於讓各諸侯國都不敢侵犯魏國,而且人家信陵君還玩政治滲透,“居頃,復從北方來傳言曰:“趙王獵耳,非為寇也。”魏王大驚,曰:“公子何以知之?”公子曰:“臣之客有能深得趙王陰事者,趙王所為,客輒以報臣,臣以此知之。”是後魏王畏公子之賢能,不敢任公子以國政。

信陵君很厲害,不僅讓外面的國家忌憚,讓自己的君主也害怕,這也為他後來埋下了禍端。而信陵君是怎麼對待他的門客的呢?有一個叫侯贏的隱士素來有賢名,信陵君聽說後,他這必須得去請到府上來養起啊,但是侯贏推辭不受。

於是信陵君又大擺宴席,請了很多賓客,然後又親自去請侯贏,侯贏一看沒有辦法,只好跟著去了,這侯贏決心考驗一下信陵君,就坐在他的位置上,讓信陵君執鞭驅馬,然後又讓信陵君趕著馬車去見自己的一個朋友朱亥,也就是後來在“竊符救趙”中登場的大力士。

侯贏見到朱亥就忘情的和他拉家常,把信陵君給晾在一旁,但是信陵君面不改色的靜等著他,這讓侯贏很佩服,兩人於是回到府中,信陵君又把侯贏給奉為上賓,這讓侯贏很感動,於是就成為了信陵君的門客。

信陵君的人生汙點是很少的,至少在現存的歷史資料上,所以這讓信陵君成為“戰國四君子”當中最符合“君子”形象的一個人,也讓他成為名氣最大的一位,他名氣有多大呢?“竊符救趙”以後,信陵君害怕魏王責怪,就一直待在趙國。

後來魏國有難,信陵君不得已回去擔任統帥,又向各諸侯求救,各諸侯一聽信陵君回來了,於是紛紛出兵解救魏國,可以說面子很大了,“魏安釐王三十年,公子使使遍告諸侯。諸侯聞公子將,各遣將將兵救魏。”

但是信陵君又因為自己的名氣太大,最終在秦國的反間計下引起了魏王的猜忌,話說這個秦國是真的非常喜歡用反間計,在長平之戰中它就用了反間計,後來又用反間計離間了李牧和趙王的關係,關鍵是秦國的這招百試不爽。

所以在秦國的離間下,信陵君失去了信任,最終只好以沉迷酒色來消解魏王的猜忌,但話又說回來,信陵君能夠獲得這麼高的成就和名氣,也許和他寬仁宅厚的性格以及善於審視奪度的腦袋有關,反觀孟嘗君倒是有一種討好型人格的嫌疑。

你看他對每個食客都很好,而且不管是什麼食客他都收,傾盡家產也要供養他們,而且還派人偷聽,以便了解他們的需求,可以說孟嘗君把自己放在了一個很卑微的位置上,結果是儘管他對自己的門客很好,但是卻沒有贏得他們的擁戴,更沒有贏得像信陵君如此高的成就和名聲。

這與他的食客質量低下,魚龍混雜不無關係,而反觀信陵君則很會挑選自己的門客,除非是有賢名、或有能力他才會去拜訪人家,譬如他在趙國的時候就不忘去拜訪素有賢名的毛薛兩公,為此還招來平原君的譏笑,但是人家信陵君就很理直氣壯的說,我拜訪他們是因為他們賢明,所以不管他們是什麼身份。

就這麼一句話,頓時就讓信陵君的形象變得高大起來,以至於許多年後,成為了劉邦的偶像,而信陵君死於前243年,與秦國統一沒有什麼關係,恰恰相反的是,秦國聽說信陵君去世後,就立馬派蒙驁(ao)進攻魏國。


浪得虛名之平原君

平原君是“戰國四君子”中最沒有存在感的一位,也是水分最大的一位,儘管《史記·平原君》記載說“諸子中勝最賢,喜賓客,賓客蓋至者數千人”,其實我覺得這純粹屬於“矮子裡面拔高個”,平原君究竟賢不賢,從兩件事可以看出來。

第一件事就是鼎鼎有名的“毛遂自薦”,邯鄲之圍中趙王派遣平原君去向楚國求救,平原君於是打算湊齊二十個人一起去,但是最後竟然只湊出十幾個人,話說著平原君可是養了數千人的門客,結果連個二十人的智囊團都湊不出來。

好不容易有個叫毛遂的人自告奮勇,平原君就問他來了幾年,毛遂說三年,平原君覺得你來了三年我卻從來沒有聽說過你有什麼才能,算了你還是別去了,毛遂反駁說那是因為沒有一個給我展示才能的舞臺,不然你早就聽說我了。

平原君也沒辦法,反正也在找不出什麼有能力的人了,就拿他湊數吧,結果到了楚國其餘十九人也沒什麼出色的表現,談了一早上也沒什麼結果,這毛遂急了,提著劍上去就對著楚王一頓遊說,把楚王說的心服口服。

從這件事情上可以看出,平原君和孟嘗君一樣收養的門客質量都很差,估計都是為了趕一趕“養士”的時代潮流,反正這幾位主都是王室後代,又不差錢,因為養的多,動不動就是上千人,大家覺得這人不錯,於是“君子”的形象也就樹立起來了。

歷史上“赫赫有名”的戰國四君子,人們對於“四”似乎有一種特殊的情結,譬如說有什麼“四大美女”、“四大名著”、“四大發明”、“民國四公子”、“京城四少”等等諸如此類的,而“戰國四君子”則是一個無比尊崇的稱號,像什麼“民國四公子”都弱爆了。

這個“君子”是一種很高大的道德形象,充滿閃耀的光芒,孔子老人家對君子提出了四點要求,分別是:君子不妄動,動必有道;君子不徒語,語必有理;君子不苟求,求必有義;君子不虛行,行必有正。

所以,一個人只要做到了這四點,基本上就可以稱得上是一個君子了,那麼君子好不好做呢?今天我就來拔一拔這個“戰國四君子”的真面目。


“君子坦蕩蕩”之孟嘗君

孟嘗君小時候過的不算好,他是五月出生的,他的父親田嬰覺得五月出生的孩子將來會禍害父母,所以孟嘗君剛生下來的時候就被他父親要求把這個孩子給扔掉,但是偉大的母愛戰勝了迷信,孟嘗君的母親還是偷偷的把他養了下來。

我們如今常說原生家庭對一個人的損害,也許是因為孟嘗君的母親對他關愛有加,總之孟嘗君沒有走上叛逆少年或者性格扭曲的道路,孟嘗君長大後,他的母親就帶著他去見自己的父親,骨肉相見,田嬰卻異常生氣這個孩子沒有被扔掉,反正他有四十多個兒子。

這時候的孟嘗君展現出驚人的聰慧,以出色的辯論讓他的父親啞口無言,孟嘗君又進一步勸解他的父親禮賢下士,廣收門客,田嬰覺得很有道理,就讓孟嘗君主持家務,於是這個孟嘗君就開始了他廣收3000門客的高光時刻。

孟嘗君是怎麼招攬門客的呢?

他偷偷派人躲起來竊聽門客們的談話,以便了解門客們有什麼不滿或者需要什麼幫助,然後另一面派人把門客需要的錢財或者其它物資悄悄送到門客家中,等這些門客回到家中自然深受感動;如果門客嫌飯菜不好,孟嘗君就會把自己的食物送給門客——總之孟嘗君就像一位古代版的雷鋒一樣很無私的對待他的門客,這讓他很快就吸引了很多門客。

而孟嘗君收的這些人也很有趣,他不管你什麼來歷,什麼出身,哪怕是罪犯他也收,所以這時候孟嘗君的行動就變質了,用我們現代人的眼光這是具有黑社會性質的組織,而且你還包庇犯人。而從孟嘗君對待門客們的那一套也可以看出,他其實是一個很腹黑的人。

孔子說“君子坦蕩蕩”,既然做人做事要求坦蕩蕩,你又怎麼能夠在暗地裡耍小聰明呢?所以,他的門客並不是因為他的品德有多麼高尚才來投奔他,只是因為他會做人,而且到了他那裡又有好酒好菜招待,那麼誰不願意去呢?

史記記載說“孟嘗君舍業厚遇之,以故傾天下之士”,孟嘗君很大方,就像《儒林外史》中的杜少卿一樣,誰來跟他要錢他都給,最後把自己數十萬兩家產都施捨給了天下人,所以儘管很多人說杜少卿傻乎乎的,但人家也收穫了一個豪傑的稱號。

這個孟嘗君我覺得肯定也有人說他傻,但人家也打造出了自己的個人品牌,位列“戰國四君子”之一,為了維持這個響亮的招牌,孟嘗君也散盡家產,最後錢不夠了,就派馮諼去收欠債,但是馮諼卻一把火把那些欠條給燒了,孟嘗君很生氣,就是因為供養賓客的錢不夠了,所以才叫你去收錢,你怎麼反而把它給燒了?

馮諼說這是為你的名聲著想啊,反正有些人也還不上錢,不如把它燒掉,還能贏得名聲呢,孟嘗君聽了很開心,後來孟嘗君落難了,他的賓客們也紛紛離開了他,正可謂是“真情難留不義之朋,金銀能喚遠方之客”。

孟嘗君很憤怒,後來他東山再起準備好好羞辱這些人,馮諼卻勸他說,這就是人性啊,為了你自己的名聲,你不僅不應該計較,反而應該像從前一樣對待他們,孟嘗君覺得很有道理,就聽從了馮諼的建議,你看,這就展露了孟嘗君的虛偽,同時也憑藉著這些厚黑的手段,孟嘗君終於穩住了自己的君子形象。

而孟嘗君死於前279年,與秦國統一已經沒有什麼關係。


最成功最名副其實的信陵君

信陵君無疑是“戰國四君子”裡最成功的一位,他養的門客有數千人,高峰時期也有個三千人,這三千人不僅造就了他的“君子”形象,而且還成為他重要的政治勢力。《史記·魏公子》記載說“公子為人仁而下士,士無賢不肖皆謙而禮交之,不敢以其富貴驕士。士以此方數千裡爭往歸之,致食客三千人。當是時,諸侯以公子賢,多客,不敢加兵謀魏十餘年。”

你看,信陵君養的這三千人質量就比孟嘗君的高,形成一股強大的政治力量,以至於讓各諸侯國都不敢侵犯魏國,而且人家信陵君還玩政治滲透,“居頃,復從北方來傳言曰:“趙王獵耳,非為寇也。”魏王大驚,曰:“公子何以知之?”公子曰:“臣之客有能深得趙王陰事者,趙王所為,客輒以報臣,臣以此知之。”是後魏王畏公子之賢能,不敢任公子以國政。

信陵君很厲害,不僅讓外面的國家忌憚,讓自己的君主也害怕,這也為他後來埋下了禍端。而信陵君是怎麼對待他的門客的呢?有一個叫侯贏的隱士素來有賢名,信陵君聽說後,他這必須得去請到府上來養起啊,但是侯贏推辭不受。

於是信陵君又大擺宴席,請了很多賓客,然後又親自去請侯贏,侯贏一看沒有辦法,只好跟著去了,這侯贏決心考驗一下信陵君,就坐在他的位置上,讓信陵君執鞭驅馬,然後又讓信陵君趕著馬車去見自己的一個朋友朱亥,也就是後來在“竊符救趙”中登場的大力士。

侯贏見到朱亥就忘情的和他拉家常,把信陵君給晾在一旁,但是信陵君面不改色的靜等著他,這讓侯贏很佩服,兩人於是回到府中,信陵君又把侯贏給奉為上賓,這讓侯贏很感動,於是就成為了信陵君的門客。

信陵君的人生汙點是很少的,至少在現存的歷史資料上,所以這讓信陵君成為“戰國四君子”當中最符合“君子”形象的一個人,也讓他成為名氣最大的一位,他名氣有多大呢?“竊符救趙”以後,信陵君害怕魏王責怪,就一直待在趙國。

後來魏國有難,信陵君不得已回去擔任統帥,又向各諸侯求救,各諸侯一聽信陵君回來了,於是紛紛出兵解救魏國,可以說面子很大了,“魏安釐王三十年,公子使使遍告諸侯。諸侯聞公子將,各遣將將兵救魏。”

但是信陵君又因為自己的名氣太大,最終在秦國的反間計下引起了魏王的猜忌,話說這個秦國是真的非常喜歡用反間計,在長平之戰中它就用了反間計,後來又用反間計離間了李牧和趙王的關係,關鍵是秦國的這招百試不爽。

所以在秦國的離間下,信陵君失去了信任,最終只好以沉迷酒色來消解魏王的猜忌,但話又說回來,信陵君能夠獲得這麼高的成就和名氣,也許和他寬仁宅厚的性格以及善於審視奪度的腦袋有關,反觀孟嘗君倒是有一種討好型人格的嫌疑。

你看他對每個食客都很好,而且不管是什麼食客他都收,傾盡家產也要供養他們,而且還派人偷聽,以便了解他們的需求,可以說孟嘗君把自己放在了一個很卑微的位置上,結果是儘管他對自己的門客很好,但是卻沒有贏得他們的擁戴,更沒有贏得像信陵君如此高的成就和名聲。

這與他的食客質量低下,魚龍混雜不無關係,而反觀信陵君則很會挑選自己的門客,除非是有賢名、或有能力他才會去拜訪人家,譬如他在趙國的時候就不忘去拜訪素有賢名的毛薛兩公,為此還招來平原君的譏笑,但是人家信陵君就很理直氣壯的說,我拜訪他們是因為他們賢明,所以不管他們是什麼身份。

就這麼一句話,頓時就讓信陵君的形象變得高大起來,以至於許多年後,成為了劉邦的偶像,而信陵君死於前243年,與秦國統一沒有什麼關係,恰恰相反的是,秦國聽說信陵君去世後,就立馬派蒙驁(ao)進攻魏國。


浪得虛名之平原君

平原君是“戰國四君子”中最沒有存在感的一位,也是水分最大的一位,儘管《史記·平原君》記載說“諸子中勝最賢,喜賓客,賓客蓋至者數千人”,其實我覺得這純粹屬於“矮子裡面拔高個”,平原君究竟賢不賢,從兩件事可以看出來。

第一件事就是鼎鼎有名的“毛遂自薦”,邯鄲之圍中趙王派遣平原君去向楚國求救,平原君於是打算湊齊二十個人一起去,但是最後竟然只湊出十幾個人,話說著平原君可是養了數千人的門客,結果連個二十人的智囊團都湊不出來。

好不容易有個叫毛遂的人自告奮勇,平原君就問他來了幾年,毛遂說三年,平原君覺得你來了三年我卻從來沒有聽說過你有什麼才能,算了你還是別去了,毛遂反駁說那是因為沒有一個給我展示才能的舞臺,不然你早就聽說我了。

平原君也沒辦法,反正也在找不出什麼有能力的人了,就拿他湊數吧,結果到了楚國其餘十九人也沒什麼出色的表現,談了一早上也沒什麼結果,這毛遂急了,提著劍上去就對著楚王一頓遊說,把楚王說的心服口服。

從這件事情上可以看出,平原君和孟嘗君一樣收養的門客質量都很差,估計都是為了趕一趕“養士”的時代潮流,反正這幾位主都是王室後代,又不差錢,因為養的多,動不動就是上千人,大家覺得這人不錯,於是“君子”的形象也就樹立起來了。

不過要說“養士”還是人家信陵君最成功,在援救魏國的時候,人家派出幾個使者說我信陵君回來了,你們救不救看著辦吧,各諸侯一聽,紛紛出馬解救,這面子多大,可見這和信陵君養的門客質量有根本關係。

第二件事情就是信陵君“竊符救趙”以後待在趙國和平原君發生的一件事情,這個信陵君在魏國的時候就素聞趙國有兩個很有才能但卻不做官的隱士,現在他身在趙國,於是就想著借這個機會去見見。

但是剛開始這個叫毛公和薛公的隱士還不願見信陵君,信陵君也不氣餒,廢了一番功夫找到兩個人,三人是一見如故,相談甚歡。平原君聽說這件事情以後,就對自己的老婆說“始吾聞夫人弟公子天下無雙,今吾聞之,乃妄從博徒賣漿者遊,公子妄人耳。”

什麼意思呢?平原君覺得這兩個人都是賭徒和賣酒的人,沒有什麼才能,身份卑微,而信陵君卻和這樣的人來往,所以很看不起信陵君,可見這個平原君是個目光短淺的人,後來魏國被攻打,信陵君一時拿不定主意,還是這個毛公,薛公給信陵君出主意,信陵君才回到魏國。

歷史上“赫赫有名”的戰國四君子,人們對於“四”似乎有一種特殊的情結,譬如說有什麼“四大美女”、“四大名著”、“四大發明”、“民國四公子”、“京城四少”等等諸如此類的,而“戰國四君子”則是一個無比尊崇的稱號,像什麼“民國四公子”都弱爆了。

這個“君子”是一種很高大的道德形象,充滿閃耀的光芒,孔子老人家對君子提出了四點要求,分別是:君子不妄動,動必有道;君子不徒語,語必有理;君子不苟求,求必有義;君子不虛行,行必有正。

所以,一個人只要做到了這四點,基本上就可以稱得上是一個君子了,那麼君子好不好做呢?今天我就來拔一拔這個“戰國四君子”的真面目。


“君子坦蕩蕩”之孟嘗君

孟嘗君小時候過的不算好,他是五月出生的,他的父親田嬰覺得五月出生的孩子將來會禍害父母,所以孟嘗君剛生下來的時候就被他父親要求把這個孩子給扔掉,但是偉大的母愛戰勝了迷信,孟嘗君的母親還是偷偷的把他養了下來。

我們如今常說原生家庭對一個人的損害,也許是因為孟嘗君的母親對他關愛有加,總之孟嘗君沒有走上叛逆少年或者性格扭曲的道路,孟嘗君長大後,他的母親就帶著他去見自己的父親,骨肉相見,田嬰卻異常生氣這個孩子沒有被扔掉,反正他有四十多個兒子。

這時候的孟嘗君展現出驚人的聰慧,以出色的辯論讓他的父親啞口無言,孟嘗君又進一步勸解他的父親禮賢下士,廣收門客,田嬰覺得很有道理,就讓孟嘗君主持家務,於是這個孟嘗君就開始了他廣收3000門客的高光時刻。

孟嘗君是怎麼招攬門客的呢?

他偷偷派人躲起來竊聽門客們的談話,以便了解門客們有什麼不滿或者需要什麼幫助,然後另一面派人把門客需要的錢財或者其它物資悄悄送到門客家中,等這些門客回到家中自然深受感動;如果門客嫌飯菜不好,孟嘗君就會把自己的食物送給門客——總之孟嘗君就像一位古代版的雷鋒一樣很無私的對待他的門客,這讓他很快就吸引了很多門客。

而孟嘗君收的這些人也很有趣,他不管你什麼來歷,什麼出身,哪怕是罪犯他也收,所以這時候孟嘗君的行動就變質了,用我們現代人的眼光這是具有黑社會性質的組織,而且你還包庇犯人。而從孟嘗君對待門客們的那一套也可以看出,他其實是一個很腹黑的人。

孔子說“君子坦蕩蕩”,既然做人做事要求坦蕩蕩,你又怎麼能夠在暗地裡耍小聰明呢?所以,他的門客並不是因為他的品德有多麼高尚才來投奔他,只是因為他會做人,而且到了他那裡又有好酒好菜招待,那麼誰不願意去呢?

史記記載說“孟嘗君舍業厚遇之,以故傾天下之士”,孟嘗君很大方,就像《儒林外史》中的杜少卿一樣,誰來跟他要錢他都給,最後把自己數十萬兩家產都施捨給了天下人,所以儘管很多人說杜少卿傻乎乎的,但人家也收穫了一個豪傑的稱號。

這個孟嘗君我覺得肯定也有人說他傻,但人家也打造出了自己的個人品牌,位列“戰國四君子”之一,為了維持這個響亮的招牌,孟嘗君也散盡家產,最後錢不夠了,就派馮諼去收欠債,但是馮諼卻一把火把那些欠條給燒了,孟嘗君很生氣,就是因為供養賓客的錢不夠了,所以才叫你去收錢,你怎麼反而把它給燒了?

馮諼說這是為你的名聲著想啊,反正有些人也還不上錢,不如把它燒掉,還能贏得名聲呢,孟嘗君聽了很開心,後來孟嘗君落難了,他的賓客們也紛紛離開了他,正可謂是“真情難留不義之朋,金銀能喚遠方之客”。

孟嘗君很憤怒,後來他東山再起準備好好羞辱這些人,馮諼卻勸他說,這就是人性啊,為了你自己的名聲,你不僅不應該計較,反而應該像從前一樣對待他們,孟嘗君覺得很有道理,就聽從了馮諼的建議,你看,這就展露了孟嘗君的虛偽,同時也憑藉著這些厚黑的手段,孟嘗君終於穩住了自己的君子形象。

而孟嘗君死於前279年,與秦國統一已經沒有什麼關係。


最成功最名副其實的信陵君

信陵君無疑是“戰國四君子”裡最成功的一位,他養的門客有數千人,高峰時期也有個三千人,這三千人不僅造就了他的“君子”形象,而且還成為他重要的政治勢力。《史記·魏公子》記載說“公子為人仁而下士,士無賢不肖皆謙而禮交之,不敢以其富貴驕士。士以此方數千裡爭往歸之,致食客三千人。當是時,諸侯以公子賢,多客,不敢加兵謀魏十餘年。”

你看,信陵君養的這三千人質量就比孟嘗君的高,形成一股強大的政治力量,以至於讓各諸侯國都不敢侵犯魏國,而且人家信陵君還玩政治滲透,“居頃,復從北方來傳言曰:“趙王獵耳,非為寇也。”魏王大驚,曰:“公子何以知之?”公子曰:“臣之客有能深得趙王陰事者,趙王所為,客輒以報臣,臣以此知之。”是後魏王畏公子之賢能,不敢任公子以國政。

信陵君很厲害,不僅讓外面的國家忌憚,讓自己的君主也害怕,這也為他後來埋下了禍端。而信陵君是怎麼對待他的門客的呢?有一個叫侯贏的隱士素來有賢名,信陵君聽說後,他這必須得去請到府上來養起啊,但是侯贏推辭不受。

於是信陵君又大擺宴席,請了很多賓客,然後又親自去請侯贏,侯贏一看沒有辦法,只好跟著去了,這侯贏決心考驗一下信陵君,就坐在他的位置上,讓信陵君執鞭驅馬,然後又讓信陵君趕著馬車去見自己的一個朋友朱亥,也就是後來在“竊符救趙”中登場的大力士。

侯贏見到朱亥就忘情的和他拉家常,把信陵君給晾在一旁,但是信陵君面不改色的靜等著他,這讓侯贏很佩服,兩人於是回到府中,信陵君又把侯贏給奉為上賓,這讓侯贏很感動,於是就成為了信陵君的門客。

信陵君的人生汙點是很少的,至少在現存的歷史資料上,所以這讓信陵君成為“戰國四君子”當中最符合“君子”形象的一個人,也讓他成為名氣最大的一位,他名氣有多大呢?“竊符救趙”以後,信陵君害怕魏王責怪,就一直待在趙國。

後來魏國有難,信陵君不得已回去擔任統帥,又向各諸侯求救,各諸侯一聽信陵君回來了,於是紛紛出兵解救魏國,可以說面子很大了,“魏安釐王三十年,公子使使遍告諸侯。諸侯聞公子將,各遣將將兵救魏。”

但是信陵君又因為自己的名氣太大,最終在秦國的反間計下引起了魏王的猜忌,話說這個秦國是真的非常喜歡用反間計,在長平之戰中它就用了反間計,後來又用反間計離間了李牧和趙王的關係,關鍵是秦國的這招百試不爽。

所以在秦國的離間下,信陵君失去了信任,最終只好以沉迷酒色來消解魏王的猜忌,但話又說回來,信陵君能夠獲得這麼高的成就和名氣,也許和他寬仁宅厚的性格以及善於審視奪度的腦袋有關,反觀孟嘗君倒是有一種討好型人格的嫌疑。

你看他對每個食客都很好,而且不管是什麼食客他都收,傾盡家產也要供養他們,而且還派人偷聽,以便了解他們的需求,可以說孟嘗君把自己放在了一個很卑微的位置上,結果是儘管他對自己的門客很好,但是卻沒有贏得他們的擁戴,更沒有贏得像信陵君如此高的成就和名聲。

這與他的食客質量低下,魚龍混雜不無關係,而反觀信陵君則很會挑選自己的門客,除非是有賢名、或有能力他才會去拜訪人家,譬如他在趙國的時候就不忘去拜訪素有賢名的毛薛兩公,為此還招來平原君的譏笑,但是人家信陵君就很理直氣壯的說,我拜訪他們是因為他們賢明,所以不管他們是什麼身份。

就這麼一句話,頓時就讓信陵君的形象變得高大起來,以至於許多年後,成為了劉邦的偶像,而信陵君死於前243年,與秦國統一沒有什麼關係,恰恰相反的是,秦國聽說信陵君去世後,就立馬派蒙驁(ao)進攻魏國。


浪得虛名之平原君

平原君是“戰國四君子”中最沒有存在感的一位,也是水分最大的一位,儘管《史記·平原君》記載說“諸子中勝最賢,喜賓客,賓客蓋至者數千人”,其實我覺得這純粹屬於“矮子裡面拔高個”,平原君究竟賢不賢,從兩件事可以看出來。

第一件事就是鼎鼎有名的“毛遂自薦”,邯鄲之圍中趙王派遣平原君去向楚國求救,平原君於是打算湊齊二十個人一起去,但是最後竟然只湊出十幾個人,話說著平原君可是養了數千人的門客,結果連個二十人的智囊團都湊不出來。

好不容易有個叫毛遂的人自告奮勇,平原君就問他來了幾年,毛遂說三年,平原君覺得你來了三年我卻從來沒有聽說過你有什麼才能,算了你還是別去了,毛遂反駁說那是因為沒有一個給我展示才能的舞臺,不然你早就聽說我了。

平原君也沒辦法,反正也在找不出什麼有能力的人了,就拿他湊數吧,結果到了楚國其餘十九人也沒什麼出色的表現,談了一早上也沒什麼結果,這毛遂急了,提著劍上去就對著楚王一頓遊說,把楚王說的心服口服。

從這件事情上可以看出,平原君和孟嘗君一樣收養的門客質量都很差,估計都是為了趕一趕“養士”的時代潮流,反正這幾位主都是王室後代,又不差錢,因為養的多,動不動就是上千人,大家覺得這人不錯,於是“君子”的形象也就樹立起來了。

不過要說“養士”還是人家信陵君最成功,在援救魏國的時候,人家派出幾個使者說我信陵君回來了,你們救不救看著辦吧,各諸侯一聽,紛紛出馬解救,這面子多大,可見這和信陵君養的門客質量有根本關係。

第二件事情就是信陵君“竊符救趙”以後待在趙國和平原君發生的一件事情,這個信陵君在魏國的時候就素聞趙國有兩個很有才能但卻不做官的隱士,現在他身在趙國,於是就想著借這個機會去見見。

但是剛開始這個叫毛公和薛公的隱士還不願見信陵君,信陵君也不氣餒,廢了一番功夫找到兩個人,三人是一見如故,相談甚歡。平原君聽說這件事情以後,就對自己的老婆說“始吾聞夫人弟公子天下無雙,今吾聞之,乃妄從博徒賣漿者遊,公子妄人耳。”

什麼意思呢?平原君覺得這兩個人都是賭徒和賣酒的人,沒有什麼才能,身份卑微,而信陵君卻和這樣的人來往,所以很看不起信陵君,可見這個平原君是個目光短淺的人,後來魏國被攻打,信陵君一時拿不定主意,還是這個毛公,薛公給信陵君出主意,信陵君才回到魏國。

可見信陵君識人的眼光還是不錯的,而且真正做到了禮賢下士,不論身份,而平原君的老婆又把這番話告訴了信陵君,信陵君一聽於是告辭說“始吾聞平原君賢,故負魏王而救趙,以稱平原君。平原君之遊,徒豪舉耳,不求士也。無忌自在大梁時,常聞此兩人賢,至趙,恐不得見。以無忌從之遊,尚恐其不我欲也,今平原君乃以為羞,其不足從遊。

什麼意思呢?就是說我早就因為他們賢明渴望來拜訪他們,今天平原君卻覺得這是很羞恥的事情,看來我和平原君不是一路人。平原君聽說這番話後慚愧不已,而且也因為這件事情,導致平原君門下的很多門客都跑到信陵君的門下,可見信陵君和平原君的人格形象頓時高下立判,而平原君到底還是暴露了自己徒有虛名的本色。

而平原君死於前253年,與秦國統一已經沒有關係。


超級厚黑之春申君

這個春申君是“戰國四君子”中唯一不是王室後代的人,但是春申君卻是養門客最多的一位,其數量一度突破三千大關,春申君本人其實是一個很出色的政治家,譬如他在和楚考烈王熊完被當做人質扣押在秦國的時候就表現出有膽有謀的一面。

歷史上“赫赫有名”的戰國四君子,人們對於“四”似乎有一種特殊的情結,譬如說有什麼“四大美女”、“四大名著”、“四大發明”、“民國四公子”、“京城四少”等等諸如此類的,而“戰國四君子”則是一個無比尊崇的稱號,像什麼“民國四公子”都弱爆了。

這個“君子”是一種很高大的道德形象,充滿閃耀的光芒,孔子老人家對君子提出了四點要求,分別是:君子不妄動,動必有道;君子不徒語,語必有理;君子不苟求,求必有義;君子不虛行,行必有正。

所以,一個人只要做到了這四點,基本上就可以稱得上是一個君子了,那麼君子好不好做呢?今天我就來拔一拔這個“戰國四君子”的真面目。


“君子坦蕩蕩”之孟嘗君

孟嘗君小時候過的不算好,他是五月出生的,他的父親田嬰覺得五月出生的孩子將來會禍害父母,所以孟嘗君剛生下來的時候就被他父親要求把這個孩子給扔掉,但是偉大的母愛戰勝了迷信,孟嘗君的母親還是偷偷的把他養了下來。

我們如今常說原生家庭對一個人的損害,也許是因為孟嘗君的母親對他關愛有加,總之孟嘗君沒有走上叛逆少年或者性格扭曲的道路,孟嘗君長大後,他的母親就帶著他去見自己的父親,骨肉相見,田嬰卻異常生氣這個孩子沒有被扔掉,反正他有四十多個兒子。

這時候的孟嘗君展現出驚人的聰慧,以出色的辯論讓他的父親啞口無言,孟嘗君又進一步勸解他的父親禮賢下士,廣收門客,田嬰覺得很有道理,就讓孟嘗君主持家務,於是這個孟嘗君就開始了他廣收3000門客的高光時刻。

孟嘗君是怎麼招攬門客的呢?

他偷偷派人躲起來竊聽門客們的談話,以便了解門客們有什麼不滿或者需要什麼幫助,然後另一面派人把門客需要的錢財或者其它物資悄悄送到門客家中,等這些門客回到家中自然深受感動;如果門客嫌飯菜不好,孟嘗君就會把自己的食物送給門客——總之孟嘗君就像一位古代版的雷鋒一樣很無私的對待他的門客,這讓他很快就吸引了很多門客。

而孟嘗君收的這些人也很有趣,他不管你什麼來歷,什麼出身,哪怕是罪犯他也收,所以這時候孟嘗君的行動就變質了,用我們現代人的眼光這是具有黑社會性質的組織,而且你還包庇犯人。而從孟嘗君對待門客們的那一套也可以看出,他其實是一個很腹黑的人。

孔子說“君子坦蕩蕩”,既然做人做事要求坦蕩蕩,你又怎麼能夠在暗地裡耍小聰明呢?所以,他的門客並不是因為他的品德有多麼高尚才來投奔他,只是因為他會做人,而且到了他那裡又有好酒好菜招待,那麼誰不願意去呢?

史記記載說“孟嘗君舍業厚遇之,以故傾天下之士”,孟嘗君很大方,就像《儒林外史》中的杜少卿一樣,誰來跟他要錢他都給,最後把自己數十萬兩家產都施捨給了天下人,所以儘管很多人說杜少卿傻乎乎的,但人家也收穫了一個豪傑的稱號。

這個孟嘗君我覺得肯定也有人說他傻,但人家也打造出了自己的個人品牌,位列“戰國四君子”之一,為了維持這個響亮的招牌,孟嘗君也散盡家產,最後錢不夠了,就派馮諼去收欠債,但是馮諼卻一把火把那些欠條給燒了,孟嘗君很生氣,就是因為供養賓客的錢不夠了,所以才叫你去收錢,你怎麼反而把它給燒了?

馮諼說這是為你的名聲著想啊,反正有些人也還不上錢,不如把它燒掉,還能贏得名聲呢,孟嘗君聽了很開心,後來孟嘗君落難了,他的賓客們也紛紛離開了他,正可謂是“真情難留不義之朋,金銀能喚遠方之客”。

孟嘗君很憤怒,後來他東山再起準備好好羞辱這些人,馮諼卻勸他說,這就是人性啊,為了你自己的名聲,你不僅不應該計較,反而應該像從前一樣對待他們,孟嘗君覺得很有道理,就聽從了馮諼的建議,你看,這就展露了孟嘗君的虛偽,同時也憑藉著這些厚黑的手段,孟嘗君終於穩住了自己的君子形象。

而孟嘗君死於前279年,與秦國統一已經沒有什麼關係。


最成功最名副其實的信陵君

信陵君無疑是“戰國四君子”裡最成功的一位,他養的門客有數千人,高峰時期也有個三千人,這三千人不僅造就了他的“君子”形象,而且還成為他重要的政治勢力。《史記·魏公子》記載說“公子為人仁而下士,士無賢不肖皆謙而禮交之,不敢以其富貴驕士。士以此方數千裡爭往歸之,致食客三千人。當是時,諸侯以公子賢,多客,不敢加兵謀魏十餘年。”

你看,信陵君養的這三千人質量就比孟嘗君的高,形成一股強大的政治力量,以至於讓各諸侯國都不敢侵犯魏國,而且人家信陵君還玩政治滲透,“居頃,復從北方來傳言曰:“趙王獵耳,非為寇也。”魏王大驚,曰:“公子何以知之?”公子曰:“臣之客有能深得趙王陰事者,趙王所為,客輒以報臣,臣以此知之。”是後魏王畏公子之賢能,不敢任公子以國政。

信陵君很厲害,不僅讓外面的國家忌憚,讓自己的君主也害怕,這也為他後來埋下了禍端。而信陵君是怎麼對待他的門客的呢?有一個叫侯贏的隱士素來有賢名,信陵君聽說後,他這必須得去請到府上來養起啊,但是侯贏推辭不受。

於是信陵君又大擺宴席,請了很多賓客,然後又親自去請侯贏,侯贏一看沒有辦法,只好跟著去了,這侯贏決心考驗一下信陵君,就坐在他的位置上,讓信陵君執鞭驅馬,然後又讓信陵君趕著馬車去見自己的一個朋友朱亥,也就是後來在“竊符救趙”中登場的大力士。

侯贏見到朱亥就忘情的和他拉家常,把信陵君給晾在一旁,但是信陵君面不改色的靜等著他,這讓侯贏很佩服,兩人於是回到府中,信陵君又把侯贏給奉為上賓,這讓侯贏很感動,於是就成為了信陵君的門客。

信陵君的人生汙點是很少的,至少在現存的歷史資料上,所以這讓信陵君成為“戰國四君子”當中最符合“君子”形象的一個人,也讓他成為名氣最大的一位,他名氣有多大呢?“竊符救趙”以後,信陵君害怕魏王責怪,就一直待在趙國。

後來魏國有難,信陵君不得已回去擔任統帥,又向各諸侯求救,各諸侯一聽信陵君回來了,於是紛紛出兵解救魏國,可以說面子很大了,“魏安釐王三十年,公子使使遍告諸侯。諸侯聞公子將,各遣將將兵救魏。”

但是信陵君又因為自己的名氣太大,最終在秦國的反間計下引起了魏王的猜忌,話說這個秦國是真的非常喜歡用反間計,在長平之戰中它就用了反間計,後來又用反間計離間了李牧和趙王的關係,關鍵是秦國的這招百試不爽。

所以在秦國的離間下,信陵君失去了信任,最終只好以沉迷酒色來消解魏王的猜忌,但話又說回來,信陵君能夠獲得這麼高的成就和名氣,也許和他寬仁宅厚的性格以及善於審視奪度的腦袋有關,反觀孟嘗君倒是有一種討好型人格的嫌疑。

你看他對每個食客都很好,而且不管是什麼食客他都收,傾盡家產也要供養他們,而且還派人偷聽,以便了解他們的需求,可以說孟嘗君把自己放在了一個很卑微的位置上,結果是儘管他對自己的門客很好,但是卻沒有贏得他們的擁戴,更沒有贏得像信陵君如此高的成就和名聲。

這與他的食客質量低下,魚龍混雜不無關係,而反觀信陵君則很會挑選自己的門客,除非是有賢名、或有能力他才會去拜訪人家,譬如他在趙國的時候就不忘去拜訪素有賢名的毛薛兩公,為此還招來平原君的譏笑,但是人家信陵君就很理直氣壯的說,我拜訪他們是因為他們賢明,所以不管他們是什麼身份。

就這麼一句話,頓時就讓信陵君的形象變得高大起來,以至於許多年後,成為了劉邦的偶像,而信陵君死於前243年,與秦國統一沒有什麼關係,恰恰相反的是,秦國聽說信陵君去世後,就立馬派蒙驁(ao)進攻魏國。


浪得虛名之平原君

平原君是“戰國四君子”中最沒有存在感的一位,也是水分最大的一位,儘管《史記·平原君》記載說“諸子中勝最賢,喜賓客,賓客蓋至者數千人”,其實我覺得這純粹屬於“矮子裡面拔高個”,平原君究竟賢不賢,從兩件事可以看出來。

第一件事就是鼎鼎有名的“毛遂自薦”,邯鄲之圍中趙王派遣平原君去向楚國求救,平原君於是打算湊齊二十個人一起去,但是最後竟然只湊出十幾個人,話說著平原君可是養了數千人的門客,結果連個二十人的智囊團都湊不出來。

好不容易有個叫毛遂的人自告奮勇,平原君就問他來了幾年,毛遂說三年,平原君覺得你來了三年我卻從來沒有聽說過你有什麼才能,算了你還是別去了,毛遂反駁說那是因為沒有一個給我展示才能的舞臺,不然你早就聽說我了。

平原君也沒辦法,反正也在找不出什麼有能力的人了,就拿他湊數吧,結果到了楚國其餘十九人也沒什麼出色的表現,談了一早上也沒什麼結果,這毛遂急了,提著劍上去就對著楚王一頓遊說,把楚王說的心服口服。

從這件事情上可以看出,平原君和孟嘗君一樣收養的門客質量都很差,估計都是為了趕一趕“養士”的時代潮流,反正這幾位主都是王室後代,又不差錢,因為養的多,動不動就是上千人,大家覺得這人不錯,於是“君子”的形象也就樹立起來了。

不過要說“養士”還是人家信陵君最成功,在援救魏國的時候,人家派出幾個使者說我信陵君回來了,你們救不救看著辦吧,各諸侯一聽,紛紛出馬解救,這面子多大,可見這和信陵君養的門客質量有根本關係。

第二件事情就是信陵君“竊符救趙”以後待在趙國和平原君發生的一件事情,這個信陵君在魏國的時候就素聞趙國有兩個很有才能但卻不做官的隱士,現在他身在趙國,於是就想著借這個機會去見見。

但是剛開始這個叫毛公和薛公的隱士還不願見信陵君,信陵君也不氣餒,廢了一番功夫找到兩個人,三人是一見如故,相談甚歡。平原君聽說這件事情以後,就對自己的老婆說“始吾聞夫人弟公子天下無雙,今吾聞之,乃妄從博徒賣漿者遊,公子妄人耳。”

什麼意思呢?平原君覺得這兩個人都是賭徒和賣酒的人,沒有什麼才能,身份卑微,而信陵君卻和這樣的人來往,所以很看不起信陵君,可見這個平原君是個目光短淺的人,後來魏國被攻打,信陵君一時拿不定主意,還是這個毛公,薛公給信陵君出主意,信陵君才回到魏國。

可見信陵君識人的眼光還是不錯的,而且真正做到了禮賢下士,不論身份,而平原君的老婆又把這番話告訴了信陵君,信陵君一聽於是告辭說“始吾聞平原君賢,故負魏王而救趙,以稱平原君。平原君之遊,徒豪舉耳,不求士也。無忌自在大梁時,常聞此兩人賢,至趙,恐不得見。以無忌從之遊,尚恐其不我欲也,今平原君乃以為羞,其不足從遊。

什麼意思呢?就是說我早就因為他們賢明渴望來拜訪他們,今天平原君卻覺得這是很羞恥的事情,看來我和平原君不是一路人。平原君聽說這番話後慚愧不已,而且也因為這件事情,導致平原君門下的很多門客都跑到信陵君的門下,可見信陵君和平原君的人格形象頓時高下立判,而平原君到底還是暴露了自己徒有虛名的本色。

而平原君死於前253年,與秦國統一已經沒有關係。


超級厚黑之春申君

這個春申君是“戰國四君子”中唯一不是王室後代的人,但是春申君卻是養門客最多的一位,其數量一度突破三千大關,春申君本人其實是一個很出色的政治家,譬如他在和楚考烈王熊完被當做人質扣押在秦國的時候就表現出有膽有謀的一面。

所以他並沒有必要養這麼多的門客,但是為了趕一趕“養士”的潮流,春申君於是和其它三位搞起了“養士”競賽,戰國時代的“養士”規則就是這樣,誰養的越多,說明誰最有實力,誰的名聲就越大。

以至於春申君一度養了超過三千人的門客,春申君哪裡來這麼多錢呢?別忘了人家春申君在楚國當宰相當了二十年,可以說深受楚考烈王的信任。春申君有錢到什麼地步呢?

他的門客和平原君的門客相互炫富,平原君的上等門客穿著非常華麗的衣服,帶著鑲嵌有寶石的寶劍,炫耀趙國的富有;而春申君的上等門客也不甘示弱,穿著用珠寶美玉打造的鞋子。

而這個春申君後來幹了一件非常腹黑的事情,楚考烈王由於沒有後代,春申君也很著急,就找了很多漂亮美女給楚考烈王,希望能夠懷上後代。

但是統統都沒有效果,這時恰好趙國有個叫李園的人帶著自己的妹妹李環來準備進獻給楚考烈王,但是聽說楚王無法生育,他就轉投做了春申君的侍從,並把自己的妹妹進獻給了春申君,沒過多久,這個女人就懷孕了。

歷史上“赫赫有名”的戰國四君子,人們對於“四”似乎有一種特殊的情結,譬如說有什麼“四大美女”、“四大名著”、“四大發明”、“民國四公子”、“京城四少”等等諸如此類的,而“戰國四君子”則是一個無比尊崇的稱號,像什麼“民國四公子”都弱爆了。

這個“君子”是一種很高大的道德形象,充滿閃耀的光芒,孔子老人家對君子提出了四點要求,分別是:君子不妄動,動必有道;君子不徒語,語必有理;君子不苟求,求必有義;君子不虛行,行必有正。

所以,一個人只要做到了這四點,基本上就可以稱得上是一個君子了,那麼君子好不好做呢?今天我就來拔一拔這個“戰國四君子”的真面目。


“君子坦蕩蕩”之孟嘗君

孟嘗君小時候過的不算好,他是五月出生的,他的父親田嬰覺得五月出生的孩子將來會禍害父母,所以孟嘗君剛生下來的時候就被他父親要求把這個孩子給扔掉,但是偉大的母愛戰勝了迷信,孟嘗君的母親還是偷偷的把他養了下來。

我們如今常說原生家庭對一個人的損害,也許是因為孟嘗君的母親對他關愛有加,總之孟嘗君沒有走上叛逆少年或者性格扭曲的道路,孟嘗君長大後,他的母親就帶著他去見自己的父親,骨肉相見,田嬰卻異常生氣這個孩子沒有被扔掉,反正他有四十多個兒子。

這時候的孟嘗君展現出驚人的聰慧,以出色的辯論讓他的父親啞口無言,孟嘗君又進一步勸解他的父親禮賢下士,廣收門客,田嬰覺得很有道理,就讓孟嘗君主持家務,於是這個孟嘗君就開始了他廣收3000門客的高光時刻。

孟嘗君是怎麼招攬門客的呢?

他偷偷派人躲起來竊聽門客們的談話,以便了解門客們有什麼不滿或者需要什麼幫助,然後另一面派人把門客需要的錢財或者其它物資悄悄送到門客家中,等這些門客回到家中自然深受感動;如果門客嫌飯菜不好,孟嘗君就會把自己的食物送給門客——總之孟嘗君就像一位古代版的雷鋒一樣很無私的對待他的門客,這讓他很快就吸引了很多門客。

而孟嘗君收的這些人也很有趣,他不管你什麼來歷,什麼出身,哪怕是罪犯他也收,所以這時候孟嘗君的行動就變質了,用我們現代人的眼光這是具有黑社會性質的組織,而且你還包庇犯人。而從孟嘗君對待門客們的那一套也可以看出,他其實是一個很腹黑的人。

孔子說“君子坦蕩蕩”,既然做人做事要求坦蕩蕩,你又怎麼能夠在暗地裡耍小聰明呢?所以,他的門客並不是因為他的品德有多麼高尚才來投奔他,只是因為他會做人,而且到了他那裡又有好酒好菜招待,那麼誰不願意去呢?

史記記載說“孟嘗君舍業厚遇之,以故傾天下之士”,孟嘗君很大方,就像《儒林外史》中的杜少卿一樣,誰來跟他要錢他都給,最後把自己數十萬兩家產都施捨給了天下人,所以儘管很多人說杜少卿傻乎乎的,但人家也收穫了一個豪傑的稱號。

這個孟嘗君我覺得肯定也有人說他傻,但人家也打造出了自己的個人品牌,位列“戰國四君子”之一,為了維持這個響亮的招牌,孟嘗君也散盡家產,最後錢不夠了,就派馮諼去收欠債,但是馮諼卻一把火把那些欠條給燒了,孟嘗君很生氣,就是因為供養賓客的錢不夠了,所以才叫你去收錢,你怎麼反而把它給燒了?

馮諼說這是為你的名聲著想啊,反正有些人也還不上錢,不如把它燒掉,還能贏得名聲呢,孟嘗君聽了很開心,後來孟嘗君落難了,他的賓客們也紛紛離開了他,正可謂是“真情難留不義之朋,金銀能喚遠方之客”。

孟嘗君很憤怒,後來他東山再起準備好好羞辱這些人,馮諼卻勸他說,這就是人性啊,為了你自己的名聲,你不僅不應該計較,反而應該像從前一樣對待他們,孟嘗君覺得很有道理,就聽從了馮諼的建議,你看,這就展露了孟嘗君的虛偽,同時也憑藉著這些厚黑的手段,孟嘗君終於穩住了自己的君子形象。

而孟嘗君死於前279年,與秦國統一已經沒有什麼關係。


最成功最名副其實的信陵君

信陵君無疑是“戰國四君子”裡最成功的一位,他養的門客有數千人,高峰時期也有個三千人,這三千人不僅造就了他的“君子”形象,而且還成為他重要的政治勢力。《史記·魏公子》記載說“公子為人仁而下士,士無賢不肖皆謙而禮交之,不敢以其富貴驕士。士以此方數千裡爭往歸之,致食客三千人。當是時,諸侯以公子賢,多客,不敢加兵謀魏十餘年。”

你看,信陵君養的這三千人質量就比孟嘗君的高,形成一股強大的政治力量,以至於讓各諸侯國都不敢侵犯魏國,而且人家信陵君還玩政治滲透,“居頃,復從北方來傳言曰:“趙王獵耳,非為寇也。”魏王大驚,曰:“公子何以知之?”公子曰:“臣之客有能深得趙王陰事者,趙王所為,客輒以報臣,臣以此知之。”是後魏王畏公子之賢能,不敢任公子以國政。

信陵君很厲害,不僅讓外面的國家忌憚,讓自己的君主也害怕,這也為他後來埋下了禍端。而信陵君是怎麼對待他的門客的呢?有一個叫侯贏的隱士素來有賢名,信陵君聽說後,他這必須得去請到府上來養起啊,但是侯贏推辭不受。

於是信陵君又大擺宴席,請了很多賓客,然後又親自去請侯贏,侯贏一看沒有辦法,只好跟著去了,這侯贏決心考驗一下信陵君,就坐在他的位置上,讓信陵君執鞭驅馬,然後又讓信陵君趕著馬車去見自己的一個朋友朱亥,也就是後來在“竊符救趙”中登場的大力士。

侯贏見到朱亥就忘情的和他拉家常,把信陵君給晾在一旁,但是信陵君面不改色的靜等著他,這讓侯贏很佩服,兩人於是回到府中,信陵君又把侯贏給奉為上賓,這讓侯贏很感動,於是就成為了信陵君的門客。

信陵君的人生汙點是很少的,至少在現存的歷史資料上,所以這讓信陵君成為“戰國四君子”當中最符合“君子”形象的一個人,也讓他成為名氣最大的一位,他名氣有多大呢?“竊符救趙”以後,信陵君害怕魏王責怪,就一直待在趙國。

後來魏國有難,信陵君不得已回去擔任統帥,又向各諸侯求救,各諸侯一聽信陵君回來了,於是紛紛出兵解救魏國,可以說面子很大了,“魏安釐王三十年,公子使使遍告諸侯。諸侯聞公子將,各遣將將兵救魏。”

但是信陵君又因為自己的名氣太大,最終在秦國的反間計下引起了魏王的猜忌,話說這個秦國是真的非常喜歡用反間計,在長平之戰中它就用了反間計,後來又用反間計離間了李牧和趙王的關係,關鍵是秦國的這招百試不爽。

所以在秦國的離間下,信陵君失去了信任,最終只好以沉迷酒色來消解魏王的猜忌,但話又說回來,信陵君能夠獲得這麼高的成就和名氣,也許和他寬仁宅厚的性格以及善於審視奪度的腦袋有關,反觀孟嘗君倒是有一種討好型人格的嫌疑。

你看他對每個食客都很好,而且不管是什麼食客他都收,傾盡家產也要供養他們,而且還派人偷聽,以便了解他們的需求,可以說孟嘗君把自己放在了一個很卑微的位置上,結果是儘管他對自己的門客很好,但是卻沒有贏得他們的擁戴,更沒有贏得像信陵君如此高的成就和名聲。

這與他的食客質量低下,魚龍混雜不無關係,而反觀信陵君則很會挑選自己的門客,除非是有賢名、或有能力他才會去拜訪人家,譬如他在趙國的時候就不忘去拜訪素有賢名的毛薛兩公,為此還招來平原君的譏笑,但是人家信陵君就很理直氣壯的說,我拜訪他們是因為他們賢明,所以不管他們是什麼身份。

就這麼一句話,頓時就讓信陵君的形象變得高大起來,以至於許多年後,成為了劉邦的偶像,而信陵君死於前243年,與秦國統一沒有什麼關係,恰恰相反的是,秦國聽說信陵君去世後,就立馬派蒙驁(ao)進攻魏國。


浪得虛名之平原君

平原君是“戰國四君子”中最沒有存在感的一位,也是水分最大的一位,儘管《史記·平原君》記載說“諸子中勝最賢,喜賓客,賓客蓋至者數千人”,其實我覺得這純粹屬於“矮子裡面拔高個”,平原君究竟賢不賢,從兩件事可以看出來。

第一件事就是鼎鼎有名的“毛遂自薦”,邯鄲之圍中趙王派遣平原君去向楚國求救,平原君於是打算湊齊二十個人一起去,但是最後竟然只湊出十幾個人,話說著平原君可是養了數千人的門客,結果連個二十人的智囊團都湊不出來。

好不容易有個叫毛遂的人自告奮勇,平原君就問他來了幾年,毛遂說三年,平原君覺得你來了三年我卻從來沒有聽說過你有什麼才能,算了你還是別去了,毛遂反駁說那是因為沒有一個給我展示才能的舞臺,不然你早就聽說我了。

平原君也沒辦法,反正也在找不出什麼有能力的人了,就拿他湊數吧,結果到了楚國其餘十九人也沒什麼出色的表現,談了一早上也沒什麼結果,這毛遂急了,提著劍上去就對著楚王一頓遊說,把楚王說的心服口服。

從這件事情上可以看出,平原君和孟嘗君一樣收養的門客質量都很差,估計都是為了趕一趕“養士”的時代潮流,反正這幾位主都是王室後代,又不差錢,因為養的多,動不動就是上千人,大家覺得這人不錯,於是“君子”的形象也就樹立起來了。

不過要說“養士”還是人家信陵君最成功,在援救魏國的時候,人家派出幾個使者說我信陵君回來了,你們救不救看著辦吧,各諸侯一聽,紛紛出馬解救,這面子多大,可見這和信陵君養的門客質量有根本關係。

第二件事情就是信陵君“竊符救趙”以後待在趙國和平原君發生的一件事情,這個信陵君在魏國的時候就素聞趙國有兩個很有才能但卻不做官的隱士,現在他身在趙國,於是就想著借這個機會去見見。

但是剛開始這個叫毛公和薛公的隱士還不願見信陵君,信陵君也不氣餒,廢了一番功夫找到兩個人,三人是一見如故,相談甚歡。平原君聽說這件事情以後,就對自己的老婆說“始吾聞夫人弟公子天下無雙,今吾聞之,乃妄從博徒賣漿者遊,公子妄人耳。”

什麼意思呢?平原君覺得這兩個人都是賭徒和賣酒的人,沒有什麼才能,身份卑微,而信陵君卻和這樣的人來往,所以很看不起信陵君,可見這個平原君是個目光短淺的人,後來魏國被攻打,信陵君一時拿不定主意,還是這個毛公,薛公給信陵君出主意,信陵君才回到魏國。

可見信陵君識人的眼光還是不錯的,而且真正做到了禮賢下士,不論身份,而平原君的老婆又把這番話告訴了信陵君,信陵君一聽於是告辭說“始吾聞平原君賢,故負魏王而救趙,以稱平原君。平原君之遊,徒豪舉耳,不求士也。無忌自在大梁時,常聞此兩人賢,至趙,恐不得見。以無忌從之遊,尚恐其不我欲也,今平原君乃以為羞,其不足從遊。

什麼意思呢?就是說我早就因為他們賢明渴望來拜訪他們,今天平原君卻覺得這是很羞恥的事情,看來我和平原君不是一路人。平原君聽說這番話後慚愧不已,而且也因為這件事情,導致平原君門下的很多門客都跑到信陵君的門下,可見信陵君和平原君的人格形象頓時高下立判,而平原君到底還是暴露了自己徒有虛名的本色。

而平原君死於前253年,與秦國統一已經沒有關係。


超級厚黑之春申君

這個春申君是“戰國四君子”中唯一不是王室後代的人,但是春申君卻是養門客最多的一位,其數量一度突破三千大關,春申君本人其實是一個很出色的政治家,譬如他在和楚考烈王熊完被當做人質扣押在秦國的時候就表現出有膽有謀的一面。

所以他並沒有必要養這麼多的門客,但是為了趕一趕“養士”的潮流,春申君於是和其它三位搞起了“養士”競賽,戰國時代的“養士”規則就是這樣,誰養的越多,說明誰最有實力,誰的名聲就越大。

以至於春申君一度養了超過三千人的門客,春申君哪裡來這麼多錢呢?別忘了人家春申君在楚國當宰相當了二十年,可以說深受楚考烈王的信任。春申君有錢到什麼地步呢?

他的門客和平原君的門客相互炫富,平原君的上等門客穿著非常華麗的衣服,帶著鑲嵌有寶石的寶劍,炫耀趙國的富有;而春申君的上等門客也不甘示弱,穿著用珠寶美玉打造的鞋子。

而這個春申君後來幹了一件非常腹黑的事情,楚考烈王由於沒有後代,春申君也很著急,就找了很多漂亮美女給楚考烈王,希望能夠懷上後代。

但是統統都沒有效果,這時恰好趙國有個叫李園的人帶著自己的妹妹李環來準備進獻給楚考烈王,但是聽說楚王無法生育,他就轉投做了春申君的侍從,並把自己的妹妹進獻給了春申君,沒過多久,這個女人就懷孕了。

在李園的指使下,李園的妹妹李嫣嫣向春申君說,趁自己懷孕趕快把她進獻給楚王,這樣一來他就可以長保富貴,春申君覺得是個不錯的想法,於是就把剛懷孕沒多久的李嫣嫣送進了王宮,沒多久,就生下了一個兒子,而矇在鼓裡的楚考烈王很高興,就把這個男孩冊立為太子。

楚考烈王死後,這個孩子繼位為楚幽王,實際上神不知鬼不覺的就讓楚國換了主人,熊氏王族退出,楚國又成為了他春申君黃歇的國家。不過李嫣嫣還產下了另外一個男嬰,即後來的楚哀王,史書上說是與楚考烈王的孩子。

但是楚考烈王並沒有生育能力,估計也是李嫣嫣和其他人私通的結晶,楚幽王死後,這個孩子就即位為楚哀王,但是楚哀王的生父原本就有一個兒子,就是他的庶兄負芻,這個負芻就揭發了這段混亂的宮闈祕事,打著楚哀王不是楚考烈王的後代這面旗子把楚哀王給殺了,自己登上了王位。

而李嫣嫣因為不是他的母親,李園和他更沒有關係,結果統統都被殺了,而春申君自己也早在楚考烈王死後沒多久就被李園設計殺死,楚國兜兜轉轉最後終於落到了一個外姓人家。

歷史上“赫赫有名”的戰國四君子,人們對於“四”似乎有一種特殊的情結,譬如說有什麼“四大美女”、“四大名著”、“四大發明”、“民國四公子”、“京城四少”等等諸如此類的,而“戰國四君子”則是一個無比尊崇的稱號,像什麼“民國四公子”都弱爆了。

這個“君子”是一種很高大的道德形象,充滿閃耀的光芒,孔子老人家對君子提出了四點要求,分別是:君子不妄動,動必有道;君子不徒語,語必有理;君子不苟求,求必有義;君子不虛行,行必有正。

所以,一個人只要做到了這四點,基本上就可以稱得上是一個君子了,那麼君子好不好做呢?今天我就來拔一拔這個“戰國四君子”的真面目。


“君子坦蕩蕩”之孟嘗君

孟嘗君小時候過的不算好,他是五月出生的,他的父親田嬰覺得五月出生的孩子將來會禍害父母,所以孟嘗君剛生下來的時候就被他父親要求把這個孩子給扔掉,但是偉大的母愛戰勝了迷信,孟嘗君的母親還是偷偷的把他養了下來。

我們如今常說原生家庭對一個人的損害,也許是因為孟嘗君的母親對他關愛有加,總之孟嘗君沒有走上叛逆少年或者性格扭曲的道路,孟嘗君長大後,他的母親就帶著他去見自己的父親,骨肉相見,田嬰卻異常生氣這個孩子沒有被扔掉,反正他有四十多個兒子。

這時候的孟嘗君展現出驚人的聰慧,以出色的辯論讓他的父親啞口無言,孟嘗君又進一步勸解他的父親禮賢下士,廣收門客,田嬰覺得很有道理,就讓孟嘗君主持家務,於是這個孟嘗君就開始了他廣收3000門客的高光時刻。

孟嘗君是怎麼招攬門客的呢?

他偷偷派人躲起來竊聽門客們的談話,以便了解門客們有什麼不滿或者需要什麼幫助,然後另一面派人把門客需要的錢財或者其它物資悄悄送到門客家中,等這些門客回到家中自然深受感動;如果門客嫌飯菜不好,孟嘗君就會把自己的食物送給門客——總之孟嘗君就像一位古代版的雷鋒一樣很無私的對待他的門客,這讓他很快就吸引了很多門客。

而孟嘗君收的這些人也很有趣,他不管你什麼來歷,什麼出身,哪怕是罪犯他也收,所以這時候孟嘗君的行動就變質了,用我們現代人的眼光這是具有黑社會性質的組織,而且你還包庇犯人。而從孟嘗君對待門客們的那一套也可以看出,他其實是一個很腹黑的人。

孔子說“君子坦蕩蕩”,既然做人做事要求坦蕩蕩,你又怎麼能夠在暗地裡耍小聰明呢?所以,他的門客並不是因為他的品德有多麼高尚才來投奔他,只是因為他會做人,而且到了他那裡又有好酒好菜招待,那麼誰不願意去呢?

史記記載說“孟嘗君舍業厚遇之,以故傾天下之士”,孟嘗君很大方,就像《儒林外史》中的杜少卿一樣,誰來跟他要錢他都給,最後把自己數十萬兩家產都施捨給了天下人,所以儘管很多人說杜少卿傻乎乎的,但人家也收穫了一個豪傑的稱號。

這個孟嘗君我覺得肯定也有人說他傻,但人家也打造出了自己的個人品牌,位列“戰國四君子”之一,為了維持這個響亮的招牌,孟嘗君也散盡家產,最後錢不夠了,就派馮諼去收欠債,但是馮諼卻一把火把那些欠條給燒了,孟嘗君很生氣,就是因為供養賓客的錢不夠了,所以才叫你去收錢,你怎麼反而把它給燒了?

馮諼說這是為你的名聲著想啊,反正有些人也還不上錢,不如把它燒掉,還能贏得名聲呢,孟嘗君聽了很開心,後來孟嘗君落難了,他的賓客們也紛紛離開了他,正可謂是“真情難留不義之朋,金銀能喚遠方之客”。

孟嘗君很憤怒,後來他東山再起準備好好羞辱這些人,馮諼卻勸他說,這就是人性啊,為了你自己的名聲,你不僅不應該計較,反而應該像從前一樣對待他們,孟嘗君覺得很有道理,就聽從了馮諼的建議,你看,這就展露了孟嘗君的虛偽,同時也憑藉著這些厚黑的手段,孟嘗君終於穩住了自己的君子形象。

而孟嘗君死於前279年,與秦國統一已經沒有什麼關係。


最成功最名副其實的信陵君

信陵君無疑是“戰國四君子”裡最成功的一位,他養的門客有數千人,高峰時期也有個三千人,這三千人不僅造就了他的“君子”形象,而且還成為他重要的政治勢力。《史記·魏公子》記載說“公子為人仁而下士,士無賢不肖皆謙而禮交之,不敢以其富貴驕士。士以此方數千裡爭往歸之,致食客三千人。當是時,諸侯以公子賢,多客,不敢加兵謀魏十餘年。”

你看,信陵君養的這三千人質量就比孟嘗君的高,形成一股強大的政治力量,以至於讓各諸侯國都不敢侵犯魏國,而且人家信陵君還玩政治滲透,“居頃,復從北方來傳言曰:“趙王獵耳,非為寇也。”魏王大驚,曰:“公子何以知之?”公子曰:“臣之客有能深得趙王陰事者,趙王所為,客輒以報臣,臣以此知之。”是後魏王畏公子之賢能,不敢任公子以國政。

信陵君很厲害,不僅讓外面的國家忌憚,讓自己的君主也害怕,這也為他後來埋下了禍端。而信陵君是怎麼對待他的門客的呢?有一個叫侯贏的隱士素來有賢名,信陵君聽說後,他這必須得去請到府上來養起啊,但是侯贏推辭不受。

於是信陵君又大擺宴席,請了很多賓客,然後又親自去請侯贏,侯贏一看沒有辦法,只好跟著去了,這侯贏決心考驗一下信陵君,就坐在他的位置上,讓信陵君執鞭驅馬,然後又讓信陵君趕著馬車去見自己的一個朋友朱亥,也就是後來在“竊符救趙”中登場的大力士。

侯贏見到朱亥就忘情的和他拉家常,把信陵君給晾在一旁,但是信陵君面不改色的靜等著他,這讓侯贏很佩服,兩人於是回到府中,信陵君又把侯贏給奉為上賓,這讓侯贏很感動,於是就成為了信陵君的門客。

信陵君的人生汙點是很少的,至少在現存的歷史資料上,所以這讓信陵君成為“戰國四君子”當中最符合“君子”形象的一個人,也讓他成為名氣最大的一位,他名氣有多大呢?“竊符救趙”以後,信陵君害怕魏王責怪,就一直待在趙國。

後來魏國有難,信陵君不得已回去擔任統帥,又向各諸侯求救,各諸侯一聽信陵君回來了,於是紛紛出兵解救魏國,可以說面子很大了,“魏安釐王三十年,公子使使遍告諸侯。諸侯聞公子將,各遣將將兵救魏。”

但是信陵君又因為自己的名氣太大,最終在秦國的反間計下引起了魏王的猜忌,話說這個秦國是真的非常喜歡用反間計,在長平之戰中它就用了反間計,後來又用反間計離間了李牧和趙王的關係,關鍵是秦國的這招百試不爽。

所以在秦國的離間下,信陵君失去了信任,最終只好以沉迷酒色來消解魏王的猜忌,但話又說回來,信陵君能夠獲得這麼高的成就和名氣,也許和他寬仁宅厚的性格以及善於審視奪度的腦袋有關,反觀孟嘗君倒是有一種討好型人格的嫌疑。

你看他對每個食客都很好,而且不管是什麼食客他都收,傾盡家產也要供養他們,而且還派人偷聽,以便了解他們的需求,可以說孟嘗君把自己放在了一個很卑微的位置上,結果是儘管他對自己的門客很好,但是卻沒有贏得他們的擁戴,更沒有贏得像信陵君如此高的成就和名聲。

這與他的食客質量低下,魚龍混雜不無關係,而反觀信陵君則很會挑選自己的門客,除非是有賢名、或有能力他才會去拜訪人家,譬如他在趙國的時候就不忘去拜訪素有賢名的毛薛兩公,為此還招來平原君的譏笑,但是人家信陵君就很理直氣壯的說,我拜訪他們是因為他們賢明,所以不管他們是什麼身份。

就這麼一句話,頓時就讓信陵君的形象變得高大起來,以至於許多年後,成為了劉邦的偶像,而信陵君死於前243年,與秦國統一沒有什麼關係,恰恰相反的是,秦國聽說信陵君去世後,就立馬派蒙驁(ao)進攻魏國。


浪得虛名之平原君

平原君是“戰國四君子”中最沒有存在感的一位,也是水分最大的一位,儘管《史記·平原君》記載說“諸子中勝最賢,喜賓客,賓客蓋至者數千人”,其實我覺得這純粹屬於“矮子裡面拔高個”,平原君究竟賢不賢,從兩件事可以看出來。

第一件事就是鼎鼎有名的“毛遂自薦”,邯鄲之圍中趙王派遣平原君去向楚國求救,平原君於是打算湊齊二十個人一起去,但是最後竟然只湊出十幾個人,話說著平原君可是養了數千人的門客,結果連個二十人的智囊團都湊不出來。

好不容易有個叫毛遂的人自告奮勇,平原君就問他來了幾年,毛遂說三年,平原君覺得你來了三年我卻從來沒有聽說過你有什麼才能,算了你還是別去了,毛遂反駁說那是因為沒有一個給我展示才能的舞臺,不然你早就聽說我了。

平原君也沒辦法,反正也在找不出什麼有能力的人了,就拿他湊數吧,結果到了楚國其餘十九人也沒什麼出色的表現,談了一早上也沒什麼結果,這毛遂急了,提著劍上去就對著楚王一頓遊說,把楚王說的心服口服。

從這件事情上可以看出,平原君和孟嘗君一樣收養的門客質量都很差,估計都是為了趕一趕“養士”的時代潮流,反正這幾位主都是王室後代,又不差錢,因為養的多,動不動就是上千人,大家覺得這人不錯,於是“君子”的形象也就樹立起來了。

不過要說“養士”還是人家信陵君最成功,在援救魏國的時候,人家派出幾個使者說我信陵君回來了,你們救不救看著辦吧,各諸侯一聽,紛紛出馬解救,這面子多大,可見這和信陵君養的門客質量有根本關係。

第二件事情就是信陵君“竊符救趙”以後待在趙國和平原君發生的一件事情,這個信陵君在魏國的時候就素聞趙國有兩個很有才能但卻不做官的隱士,現在他身在趙國,於是就想著借這個機會去見見。

但是剛開始這個叫毛公和薛公的隱士還不願見信陵君,信陵君也不氣餒,廢了一番功夫找到兩個人,三人是一見如故,相談甚歡。平原君聽說這件事情以後,就對自己的老婆說“始吾聞夫人弟公子天下無雙,今吾聞之,乃妄從博徒賣漿者遊,公子妄人耳。”

什麼意思呢?平原君覺得這兩個人都是賭徒和賣酒的人,沒有什麼才能,身份卑微,而信陵君卻和這樣的人來往,所以很看不起信陵君,可見這個平原君是個目光短淺的人,後來魏國被攻打,信陵君一時拿不定主意,還是這個毛公,薛公給信陵君出主意,信陵君才回到魏國。

可見信陵君識人的眼光還是不錯的,而且真正做到了禮賢下士,不論身份,而平原君的老婆又把這番話告訴了信陵君,信陵君一聽於是告辭說“始吾聞平原君賢,故負魏王而救趙,以稱平原君。平原君之遊,徒豪舉耳,不求士也。無忌自在大梁時,常聞此兩人賢,至趙,恐不得見。以無忌從之遊,尚恐其不我欲也,今平原君乃以為羞,其不足從遊。

什麼意思呢?就是說我早就因為他們賢明渴望來拜訪他們,今天平原君卻覺得這是很羞恥的事情,看來我和平原君不是一路人。平原君聽說這番話後慚愧不已,而且也因為這件事情,導致平原君門下的很多門客都跑到信陵君的門下,可見信陵君和平原君的人格形象頓時高下立判,而平原君到底還是暴露了自己徒有虛名的本色。

而平原君死於前253年,與秦國統一已經沒有關係。


超級厚黑之春申君

這個春申君是“戰國四君子”中唯一不是王室後代的人,但是春申君卻是養門客最多的一位,其數量一度突破三千大關,春申君本人其實是一個很出色的政治家,譬如他在和楚考烈王熊完被當做人質扣押在秦國的時候就表現出有膽有謀的一面。

所以他並沒有必要養這麼多的門客,但是為了趕一趕“養士”的潮流,春申君於是和其它三位搞起了“養士”競賽,戰國時代的“養士”規則就是這樣,誰養的越多,說明誰最有實力,誰的名聲就越大。

以至於春申君一度養了超過三千人的門客,春申君哪裡來這麼多錢呢?別忘了人家春申君在楚國當宰相當了二十年,可以說深受楚考烈王的信任。春申君有錢到什麼地步呢?

他的門客和平原君的門客相互炫富,平原君的上等門客穿著非常華麗的衣服,帶著鑲嵌有寶石的寶劍,炫耀趙國的富有;而春申君的上等門客也不甘示弱,穿著用珠寶美玉打造的鞋子。

而這個春申君後來幹了一件非常腹黑的事情,楚考烈王由於沒有後代,春申君也很著急,就找了很多漂亮美女給楚考烈王,希望能夠懷上後代。

但是統統都沒有效果,這時恰好趙國有個叫李園的人帶著自己的妹妹李環來準備進獻給楚考烈王,但是聽說楚王無法生育,他就轉投做了春申君的侍從,並把自己的妹妹進獻給了春申君,沒過多久,這個女人就懷孕了。

在李園的指使下,李園的妹妹李嫣嫣向春申君說,趁自己懷孕趕快把她進獻給楚王,這樣一來他就可以長保富貴,春申君覺得是個不錯的想法,於是就把剛懷孕沒多久的李嫣嫣送進了王宮,沒多久,就生下了一個兒子,而矇在鼓裡的楚考烈王很高興,就把這個男孩冊立為太子。

楚考烈王死後,這個孩子繼位為楚幽王,實際上神不知鬼不覺的就讓楚國換了主人,熊氏王族退出,楚國又成為了他春申君黃歇的國家。不過李嫣嫣還產下了另外一個男嬰,即後來的楚哀王,史書上說是與楚考烈王的孩子。

但是楚考烈王並沒有生育能力,估計也是李嫣嫣和其他人私通的結晶,楚幽王死後,這個孩子就即位為楚哀王,但是楚哀王的生父原本就有一個兒子,就是他的庶兄負芻,這個負芻就揭發了這段混亂的宮闈祕事,打著楚哀王不是楚考烈王的後代這面旗子把楚哀王給殺了,自己登上了王位。

而李嫣嫣因為不是他的母親,李園和他更沒有關係,結果統統都被殺了,而春申君自己也早在楚考烈王死後沒多久就被李園設計殺死,楚國兜兜轉轉最後終於落到了一個外姓人家。

不過目前歷史學界針對這一段混亂的關係尚還有爭議,但是楚國也沒有多少好日子,負芻上臺後,秦國已經加快了統一戰爭,沒過多久楚國即滅亡。而春申君死於前238年,也和秦國統一沒有什麼緣分了。


小評

這個“戰國四君子”或稱“戰國四公子”實際上反映的是當時戰國時代十分流行的“養士”之風,大家誰養的最多,就證明誰越有實力,名聲也就越大,“戰國四君子”憑藉著得天獨厚的政治地位和優越的家族背景。

在戰國時代因為養了大量的門客而聲名顯赫,而“君子”之稱也不過是一種盛名難卻,是眾人得其惠利而口吐蜜蠟罷了,而論起“養士”最成功的自然是信陵君,可以說既贏得了“名聲”,又為自己積攢了政治資本,而後者本身就是“養士”之風盛行的根本原因,從另一方面來說,也是戰國時代公卿士大伕力量崛起的象徵。

今谈号
2019-08-18

這四位是戰國後期的人物,被統稱為戰國四公子。四公子下場都比較黯淡,在秦統一六國前就已經退出了歷史舞臺。

春申君,黃歇,曾是楚國相國,楚考烈王去世時,他在前去王宮的路上被李園安排的刺客殺害。

平原君,趙勝,戰國時期趙惠文王之弟,是趙惠文王及孝成王的相國,趙孝成王十五年,公元前251年,平原君去世,他的子孫繼承他的爵位,直到與趙國一同滅亡。

孟嘗君,田文,曾做個齊,魏,秦國相國,老死薛地。他死後諸子爭立,領地被齊、魏共同攻破。

信陵君,魏無忌,因為受魏王忌憚,只能縱情酒色,最後鬱郁不得志而死。他死後18年,魏國為秦所滅。

有熊白式
2019-08-18

感謝你的提問,這裡是老白說,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助到你。

戰國時期的信陵君魏無忌,春申君黃歇,孟嘗君田文,平原君趙勝,時稱“戰國四君子”,這裡為你一一介紹下他們的結局。

信陵君魏無忌:魏無忌由於竊符救趙的事情加上功高震主,多次遭魏安釐王猜忌而未能予以重任。因此魏無忌只能鬱鬱寡歡,沉迷於酒色之中。公元前243年,魏無忌因傷於酒色而死。

春申君黃歇:公元前238年,楚考烈王病逝,黃歇前去奔喪。權臣李園為了專政,令人埋伏於棘門之內,刺殺了黃歇。

為了以絕後患,李園派官吏把春申君家滿門抄斬。

孟嘗君田文:由於孟嘗君田文的早期經歷,使天下只知道孟嘗君而不知道齊王。齊湣王感受到了來自田文的威脅,假借田甲叛亂,想嫁禍田文。

田文恐懼,不甘引頸受戮,於是逃到了魏國,魏昭王任用他做宰相。公元前284年,在田文的配合下,魏國聯合秦國,趙國,幫助燕國擊敗了齊國。齊湣王逃到莒,後來就死在那裡。

而後齊襄王即位,由於田文保持中立,齊襄王不敢得罪他,只能聽之任之。

田文去世,諡號稱孟嘗君。

平原君趙勝:趙勝的去世沒什麼好說的。公元前251年趙勝去世,他的子孫世代承襲他的封爵,他的後嗣也在在趙國滅亡時族滅。

橘子7954
2019-08-20

戰國四公子,本人最欣賞信陵君,竊符救趙彰顯大義,但不接受趙國封賞,心繫己國,有機會回到魏國,本想效力,卻遭國君猜疑,於是沉迷酒色,抑鬱而終。信陵君在人格與處事方面堪稱出色。

孟嘗君,功利心太強,雞鳴狗盜之輩聚集手下,格局稍差;

平原君,虛偽與殘忍,趙國長平之戰與其不無關係,眼光短淺,判斷力較差;

春申君,晚節不保,最終喪命於桃色事件。

睥睨千秋
2019-08-20

秦統一後他們都名垂青史了。

因為他們四人沒人活到秦始皇統一六國的時候。

死得最早的孟嘗君死於前279年,平原君死於前253年,信陵君死於前243年,死得最晚的春申君死於前238年。

秦始皇前238年親政,前230年開始統一六國的戰爭,前221年完成統一。


秦統一後他們都名垂青史了。

因為他們四人沒人活到秦始皇統一六國的時候。

死得最早的孟嘗君死於前279年,平原君死於前253年,信陵君死於前243年,死得最晚的春申君死於前238年。

秦始皇前238年親政,前230年開始統一六國的戰爭,前221年完成統一。


乙丙丁6
2019-08-20

信陵君魏無忌,孟嘗君田文,平原君趙勝,春申君黃歇,是戰國四公子。當時聞名天下,其中信陵君魏無忌聲名最顯。

秦滅六國,此四人皆已故去,最慘的是春申君,被李園刺殺。

信陵君沉迷於酒色,醉酒而亡。

孟嘗君逃亡別國,卻得到了善終,多虧了雞鳴狗盜之徒,孟嘗君才能逃出齊國。

平原君,也算善終,老死於趙國。

戰國四公子,也叫戰國四君子。影響力最大的就是信陵君魏無忌,他的影響力一直到秦國滅亡,大漢開國皇帝劉邦都是信陵君的信徒。

信陵君沉迷酒色,醉酒而亡後,他的門客張耳效仿信陵君,也幹起了招賢納士的行當。劉邦當年就是張耳的小弟,曾經跟著張耳幾個月。

劉邦建立漢朝後,給秦始皇配20家守墓人,給信陵君配5家守墓人。

大黄扯点历史
2019-08-18

這四個人在秦國發動統一戰爭之前,就全都先後去世了。其中平原君和孟嘗君是老病而死,春申君被曾經的手下,後來的政敵李園,趁國喪搶在春申君之前進宮,暗中埋伏刺客將春申君刺殺而死。信陵君由於竊符救趙,為魏國國君所深深忌憚,因此長年滯留趙國,後來雖然返回魏國,也只是沉溺酒色以安國君之心,最終死於酒色過度,也有說是被魏王一杯毒酒賜死的,因為魏王也同年死去了,不禁讓人想起後世光緒先慈禧一步死去的事。如果信陵君未死,以他在六國中的威望,合縱六國,應該會使秦國的統一戰爭困難許多。

纸上历史
2019-08-19

秦國自公元前230年消滅韓國開始,用十年左右時間接連消滅趙、魏、楚、燕、齊五國。至公元前221年,齊國滅亡,秦統一全國。

孟嘗、信陵、春申、平原,為戰國四公子。其中孟嘗君死於公元前279年,平原君死於公元前251年,信陵君死於公元前243年,春申君死於公元前238年。

如題,孟嘗君、信陵君、春申君、平原君,在秦統一前就都已經死了,在秦統一後也沒能怎麼樣了。

中国历史上那些事
2019-08-19

 魏國的信陵君魏無忌、齊國的孟嘗君田文、趙國的平原君趙勝、楚國的春申君黃歇,他們均是戰國時期各國的王公貴族,也都以養“士”而著名,因此被人們稱作是“戰國四公子”。這四個人都有不同的性格和經歷,人們的說法雖然是這四位公子是並列的,但是實際上怎麼可能會沒有優劣之分呢?每個人的心裡都會拿他們進行一番比較吧,只不過結果各有不同罷了。

 魏國的信陵君魏無忌、齊國的孟嘗君田文、趙國的平原君趙勝、楚國的春申君黃歇,他們均是戰國時期各國的王公貴族,也都以養“士”而著名,因此被人們稱作是“戰國四公子”。這四個人都有不同的性格和經歷,人們的說法雖然是這四位公子是並列的,但是實際上怎麼可能會沒有優劣之分呢?每個人的心裡都會拿他們進行一番比較吧,只不過結果各有不同罷了。

  判斷他們的排名,我是根據他們的人品和能力來分辨的,當然這只是一家之言,看看即可,也不必太過當真。小人和君子,大家自然更欣賞君子,我們就先來說君子。

  說到君子之行,那必然是坦率正直之人,他的人生一定沒有什麼“汙點”,至少他不會讓人討厭。這種人讓人敬佩,君子是很難得的。信陵君應該是四公子之首,因為能夠不畏懼秦國的實力,而去挑釁秦國國威的就只有信陵君了。但是信陵君也不是二傻子,他不可能無緣無故的去挑戰秦國,這不跟找死沒什麼兩樣嗎?是因為他的姐夫平原君寫信求救,平原君的趙國邯鄲被秦軍圍困,眼看就要支持不住了,平原君帶著自己的門客四處求援。到了楚國的時候,就出現了著名的毛遂自薦。但是秦王知道了平原君在四處拉贊助,當即就把狠話給撂這兒了,誰敢幫趙國,我打完趙國就去收拾誰!

  喲嚯,這下子好了,平原君剛剛拉來的那批贊助變成了看好戲的觀眾,而且這觀眾是幾萬、幾十萬的數量。平原君的心裡很苦逼,他垂頭喪氣的時候,想到了自己妻子的弟弟,也就是魏國的信陵君。於是,走投無路的平原君在信裡就說:“你知道當初我為啥要娶你姐姐嗎?是因為我早就聽說了你信陵君很厲害,但是現在看來,你也不過如此嘛!”信陵君看了信以後,年輕的小夥子站不住了,我姐夫都寫信求我去助他一臂之力了,我魏國不弱,還愁沒辦法幫他嗎?

 魏國的信陵君魏無忌、齊國的孟嘗君田文、趙國的平原君趙勝、楚國的春申君黃歇,他們均是戰國時期各國的王公貴族,也都以養“士”而著名,因此被人們稱作是“戰國四公子”。這四個人都有不同的性格和經歷,人們的說法雖然是這四位公子是並列的,但是實際上怎麼可能會沒有優劣之分呢?每個人的心裡都會拿他們進行一番比較吧,只不過結果各有不同罷了。

  判斷他們的排名,我是根據他們的人品和能力來分辨的,當然這只是一家之言,看看即可,也不必太過當真。小人和君子,大家自然更欣賞君子,我們就先來說君子。

  說到君子之行,那必然是坦率正直之人,他的人生一定沒有什麼“汙點”,至少他不會讓人討厭。這種人讓人敬佩,君子是很難得的。信陵君應該是四公子之首,因為能夠不畏懼秦國的實力,而去挑釁秦國國威的就只有信陵君了。但是信陵君也不是二傻子,他不可能無緣無故的去挑戰秦國,這不跟找死沒什麼兩樣嗎?是因為他的姐夫平原君寫信求救,平原君的趙國邯鄲被秦軍圍困,眼看就要支持不住了,平原君帶著自己的門客四處求援。到了楚國的時候,就出現了著名的毛遂自薦。但是秦王知道了平原君在四處拉贊助,當即就把狠話給撂這兒了,誰敢幫趙國,我打完趙國就去收拾誰!

  喲嚯,這下子好了,平原君剛剛拉來的那批贊助變成了看好戲的觀眾,而且這觀眾是幾萬、幾十萬的數量。平原君的心裡很苦逼,他垂頭喪氣的時候,想到了自己妻子的弟弟,也就是魏國的信陵君。於是,走投無路的平原君在信裡就說:“你知道當初我為啥要娶你姐姐嗎?是因為我早就聽說了你信陵君很厲害,但是現在看來,你也不過如此嘛!”信陵君看了信以後,年輕的小夥子站不住了,我姐夫都寫信求我去助他一臂之力了,我魏國不弱,還愁沒辦法幫他嗎?

  信陵君當即就進宮去勸魏王出兵救趙,魏王慫逼得要死,死都不肯發兵。信陵君沒有辦法請動魏王出兵,衝動得馬上就要帶著自己的幾百門客,衝上戰場,和幾萬的秦軍決一死戰。這時,信陵君的門客侯嬴和朱亥,一個幫信陵君謀劃如何偷兵符奪兵權,一個一錘子乾死了晉鄙。信陵君就拿著虎符,調動魏軍援助趙國,打敗了秦軍。本來當初秦將白起乘勝追擊的話,趙國早就亡了,可是秦昭王非要讓白起回家休養,好了吧,這下徹底打不過趙國了,他又想讓白起去打,人白起也是有脾氣的,乾脆不去了,結果被秦昭王賜死。

  信陵君不但是個俠義心腸的人,養的門客也特別有勇有謀。所以信陵君是第一位公子。第二位的就是上文中提到的趙國平原君,他也是比較厲害的人,但是他的厲害表現在他的門客身上。最出名的是毛遂自薦,還有馬服君趙奢,“白馬非馬”的公孫龍,以及和平原君共享一個列傳的虞卿,做到趙國相國,既有謀略又高風亮節。

  第三個就是春申君黃歇,他也養了很多門客,當初平原君帶著門客們來楚國求救,門客和門客們,春申君和平原君兩個人,都爭論不休,最後還是替補的毛遂破口大罵傻逼,楚王被罵了個狗血淋頭,說我們這麼做還不是為了你楚國,當年老楚王死在秦國,你們楚國的老臉都丟光了,現在面對秦國還如此畏縮,簡直不是人!最後楚王居然願意出兵幫助趙國。但是,春申君的門客們就沒能吵過平原君的門客。春申君自己也是個偷雞不成蝕把米的人,他一個小妾剛懷孕,小妾的哥哥就勸春申君將她送給楚王,將來孩子可以繼承王位。但是這個大舅子後來殺了春申君。

 魏國的信陵君魏無忌、齊國的孟嘗君田文、趙國的平原君趙勝、楚國的春申君黃歇,他們均是戰國時期各國的王公貴族,也都以養“士”而著名,因此被人們稱作是“戰國四公子”。這四個人都有不同的性格和經歷,人們的說法雖然是這四位公子是並列的,但是實際上怎麼可能會沒有優劣之分呢?每個人的心裡都會拿他們進行一番比較吧,只不過結果各有不同罷了。

  判斷他們的排名,我是根據他們的人品和能力來分辨的,當然這只是一家之言,看看即可,也不必太過當真。小人和君子,大家自然更欣賞君子,我們就先來說君子。

  說到君子之行,那必然是坦率正直之人,他的人生一定沒有什麼“汙點”,至少他不會讓人討厭。這種人讓人敬佩,君子是很難得的。信陵君應該是四公子之首,因為能夠不畏懼秦國的實力,而去挑釁秦國國威的就只有信陵君了。但是信陵君也不是二傻子,他不可能無緣無故的去挑戰秦國,這不跟找死沒什麼兩樣嗎?是因為他的姐夫平原君寫信求救,平原君的趙國邯鄲被秦軍圍困,眼看就要支持不住了,平原君帶著自己的門客四處求援。到了楚國的時候,就出現了著名的毛遂自薦。但是秦王知道了平原君在四處拉贊助,當即就把狠話給撂這兒了,誰敢幫趙國,我打完趙國就去收拾誰!

  喲嚯,這下子好了,平原君剛剛拉來的那批贊助變成了看好戲的觀眾,而且這觀眾是幾萬、幾十萬的數量。平原君的心裡很苦逼,他垂頭喪氣的時候,想到了自己妻子的弟弟,也就是魏國的信陵君。於是,走投無路的平原君在信裡就說:“你知道當初我為啥要娶你姐姐嗎?是因為我早就聽說了你信陵君很厲害,但是現在看來,你也不過如此嘛!”信陵君看了信以後,年輕的小夥子站不住了,我姐夫都寫信求我去助他一臂之力了,我魏國不弱,還愁沒辦法幫他嗎?

  信陵君當即就進宮去勸魏王出兵救趙,魏王慫逼得要死,死都不肯發兵。信陵君沒有辦法請動魏王出兵,衝動得馬上就要帶著自己的幾百門客,衝上戰場,和幾萬的秦軍決一死戰。這時,信陵君的門客侯嬴和朱亥,一個幫信陵君謀劃如何偷兵符奪兵權,一個一錘子乾死了晉鄙。信陵君就拿著虎符,調動魏軍援助趙國,打敗了秦軍。本來當初秦將白起乘勝追擊的話,趙國早就亡了,可是秦昭王非要讓白起回家休養,好了吧,這下徹底打不過趙國了,他又想讓白起去打,人白起也是有脾氣的,乾脆不去了,結果被秦昭王賜死。

  信陵君不但是個俠義心腸的人,養的門客也特別有勇有謀。所以信陵君是第一位公子。第二位的就是上文中提到的趙國平原君,他也是比較厲害的人,但是他的厲害表現在他的門客身上。最出名的是毛遂自薦,還有馬服君趙奢,“白馬非馬”的公孫龍,以及和平原君共享一個列傳的虞卿,做到趙國相國,既有謀略又高風亮節。

  第三個就是春申君黃歇,他也養了很多門客,當初平原君帶著門客們來楚國求救,門客和門客們,春申君和平原君兩個人,都爭論不休,最後還是替補的毛遂破口大罵傻逼,楚王被罵了個狗血淋頭,說我們這麼做還不是為了你楚國,當年老楚王死在秦國,你們楚國的老臉都丟光了,現在面對秦國還如此畏縮,簡直不是人!最後楚王居然願意出兵幫助趙國。但是,春申君的門客們就沒能吵過平原君的門客。春申君自己也是個偷雞不成蝕把米的人,他一個小妾剛懷孕,小妾的哥哥就勸春申君將她送給楚王,將來孩子可以繼承王位。但是這個大舅子後來殺了春申君。

  最後一個就是孟嘗君,因為他是唯一一個對自己母國下手的人,他到了魏國,聯合韓、趙、秦、楚、燕一起攻打齊國,齊國差一點就亡了國。這是其他人怎麼也比不上的沒心沒肺。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