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易中天?

如何評價易中天?
10 個回答
刘愚愚
2018-09-11

早在八九十年代,遠在《百家講壇》之前,易中天就是名重一時的學者、名作家了。他後來能走出學院,在民間也聲譽鵲起如日中天,但凡知道他的人,應該都不會感到突兀,反倒會覺得是水到渠成吧。

如何評價易中天?

他還在武漢大學執教時,就是那裡的“四大名嘴”之一,是最受歡迎的中文系教師,是校長劉道玉特別看重的青年才俊,是校園的一道風景。名作家野夫1986年插班進武大,初來乍到,“每事問”,高年級的師兄就授以錦囊:“易中天的課,不管他講什麼,都該是必聽的”,他興匆匆跑去,發現武大最大的階梯教室,300多個座位早無虛席,空地也佈滿了小凳,窗口上還擠滿著紅男綠女。 那課程,不是什麼講三國,而是 “《文心雕龍》美學研究”。他一直就有這種打通雅俗的大本領,舌燦蓮花的好口才,當然還有博聞強記、性情硬爽、使人如坐春風欲罷不能的人格魅力。

他那時就是個很專業的學者,也很懂得趕潮流,眼光向來就比學院中的多數同行要敏銳,他的那支筆倘“下移”寫起隨筆來,至少在華中地區足以橫掃千軍,無人可擋其勢。本來,他的研習方向是魏晉南北朝文學,卻懂得趁著在“美學熱”的餘煙,緊鑼密鼓地出版了《〈文心雕龍〉美學思想論稿》、《藝術人類學》等和原專業 “離題八千里”的學術著作,以峙聲名;同時,也在“不務正業”中寫出了《讀城記》、《大話方言》、《書生意氣》等“學者散文”來,行銷一時,早就是暢銷書;《武漢三鎮》、《盤點李澤厚》、《勸君免談陳寅恪》等篇更是不脛而走,堪稱名文。 至今我還都認為,《讀城記》允稱經典,是那個時代最好的”學者散文“之一,是唯一可以與餘秋雨《文化苦旅》並列而無愧色的作品集。

如何評價易中天?

可以說,他的才情和學識,青年時代起,就是獨具一格的,風華也是足以掩映一時的,他這樣身懷利器之人,爆得大名也是早晚之事——前幾年我還經常側聞他武大老同事昌切、郭齊勇、鄧曉芒等私下對他的推誠敬佩之意,樊星教授當初本和易中天商量好寫出有關武漢的系列連載文章的,不想《武漢三鎮》一文甫出,就被武漢市政府認為“抹黑”緊急叫停,樊先生至今引為至大的人生遺憾呢!


易中天是個“有故事”之人。作為一名知識分子,他的心路至為坎坷,他講三國,能夠如此見微知著,未嘗不是他用盡生命的辛苦憔悴所換來的觀照。那裡,埋藏著太多他自己的人生體驗,他不過就是如其所是讓評述的人事對象呈現出來罷了。

看他講課,就可知道他是一個深通中國式人情世故的人。但是,他半生卻也因不明世故所受累,人生充滿了反諷和復調。因為他後來的名利雙收,很多人行“誅心大法”,想當然認為他是一個雅擅投機之道、深諳迎眾取利之竅的人,就我個人觀感而言,不僅覺得不免臆測過重、成見太深,甚至意見恰恰相反:正是因為有底線、有操守、正義感太強、書生意氣過重、性格執拗不願迎合,才使得他的前半生“累累若喪家之狗”,走的是魯迅所說的“蒼皇失措的愁一路”——不然,以他的才華橫溢,以他對人情世故和群眾心理的鑽研體會之深,何至於日子一直過得比普通教授還要糟糕,50歲臨退休了還要不得已舉家“南逃”廈門,直到花甲之年才老樹開花聲名漸起?

如何評價易中天?

人們大都只看到一個人臺前的風光,不願探究幕後的辛酸與隱痛。易中天是武大人,身上流的是武大的傳統血脈,他的心願是準備奉獻武大直到老死的。但他在武大的教師時光,雖在學生中聲高望重,但實是不得志的“克難歲月”,是壓抑屈願的,是日子窮苦處處受排擠的:劉道玉校長開明主政時,他甚受賞識,一度擔任系副主任,後來老校長被迫下馬,他也就潔身而退,以不合作的頑固姿態成為“永遠的副教授”;雖然著書數冊,講課最受歡迎,卻由於眾所周知的諸般人事,對不學無術的領導“公然看不上”,住所則始終是30平老樓蝸居,連給寶貝女兒置張床位的餘地都沒有,只好託付給在另一所大學教書的老父母寄養; 清貧書生難免捉襟見肘,以至於一塊錢的“黃鶴樓”都抽不起了,不得已戒菸;就是在這樣的難堪生涯中,在老學生的回憶裡,他還時時不忘自勵與教導弟子們,“人在困境中,不必盲目急於選擇,來日方長,不然勢必揹負道義的十字架,最後使自己進退失據”。

至今,那些八九十年代入學武大的”老學生“,幾乎都非常感念易中天的“道德文章”,他在這些早已成為中國社會重樑頂柱的群體中,有著其餘老師難有的號召力——這種號召力主要不是源自名聲,而是對他一以貫之的人格操守的信任感。還是上述的作家野夫,那麼憤世嫉俗而又眼空四海的這麼一個人,始終都把他的”易中天老師“視為精神上的嚮導:

先生是重情重義之人,所以走到哪裡都有朋友。95年他回漢,要我陪他去看看老校長劉道玉,這時的劉老已經去職多年,許多舊部甚至避之唯恐不及。只為若干年前的一段知遇之恩,他卻不敢或忘。想想塵世中的種種緣分,總還是有些彷彿古風的東西,值得我們在心底溫存和珍惜。也正是那回,我們出校時邂逅了中文系的一位領導,那位爺半真半假地說:你走了,我們還是很惋惜的,還是調回來吧。先生笑著答曰:那我確實有病。

如何評價易中天?

易中天最後離開武大,是“不懂做人”後的迫不得已。楚材不能為楚用,風流必抑委頓,大抵是本地自古以來而然的可悲之局。好在四海尚大,天下自不乏人猶能於風塵中起拔人才,福建廈大聽聞,很快就發來了調函,易中天得以在南國開出人生的“第二春”。


在《百家講壇》諸位主講人中,其實也要數易中天知識最為宏通,氣質上最具文人意氣和批判知識分子的精神格調,在官方外的知識圈核心與自由主義文化陣營中,也是最能贏得尊敬吧。

一方面,易中天是在生在國家時事紛擾的年代,並且是在文化熱潮最烈、知識分子獨立精神至為高張的1980年代中成長起來一代知識分子,研究學問也好,內心所期也好,天然地都帶有“位卑未敢忘憂國”的情結。所以他不是抱持學者本位的書齋式讀書人。無論是早年的窮困不顯,還是後來的名揚宇內,他的自我定位,始終都不是文化商人、暢銷書作家、電視上的名流,甚至也不是不問世事寫出足以傳世的專業學者,他更在意的,是學院外的社會角色和社會功能,準確地說,是有著傳道與批判色彩兼具現代知識分子角色,是一種更接近思想家的立場——也許正因為如此,他的議論,充滿了現實力量;但是與此同時,他的學問、著作與思想,也不免有荒疏之感,無法做到精深充沛,要靠《易中天中華史》傳世,真的是勉為其難。

如何評價易中天?

因為有著這樣的自我期許,他青年時代起就博覽群收,特別樂於與特別關心現實與國事的鄧曉芒、楊小凱等人過從甚密;他本可以安心地在學界深耕細作,博取名譽和地位,但他從來都是“不務正業”,喜歡“指點江山”,如今的《書生意氣》一書中還留下很多痕跡;當年國家風雲突變,他是如此熱心,現今的那個“李達花園”,當初通往武鋼的路上,也曾留下他的層層踩踏的腳印。時至今日,很多關涉家國道路選擇的爭論,他也是常常執言不諱的,雖然屢屢”聲不出門外”。

另一方面,易中天對於權力勢力、對於商業主義,始終保持著一種微妙的欲迎還拒、半推半就的距離,以他的世故與智慧,遊走危險的鋼絲繩上,至今還優裕自如,保持著一種別人難以實現的分寸感。這種分寸感的潛臺詞就是:我清貧一生,冷眼看穿太多虛辭假意,經濟獨立才能保障人格尊嚴,該我得的我要拿,不應我要的一介不取,合作但不賣良知,名遂仍不忘批判,最終高難度地做到與俗俯仰心存底線,不過分迎合但也不讓你討厭的境地。他不是依違兩端,而是情理平衡。小打小鬧不妨說點檯面話,大是大非還是種在心中。

如何評價易中天?

易中天實在是聰明絕頂之人,他是為當下的清流知識分子們詮釋並建立了一個世俗的版本。


在這份非常私人化又淺薄的月旦評中,作為一名讀者、一個曾經蹭過他課的門外受教者,我毫不掩飾地表示出對易中天的喜歡之意,和欲蓋彌彰的偏袒之情。

他的才華、他的情懷、他的風度、他的口才,還有他的困守、溫情以及驕傲的鋒芒都讓我凜然生敬;他的底線、他的有所為不為的操守、他的後來身泰名遂全身而退的人生智慧,也是我佩服的。

但是,平實地講,我也從來都不認為,他是那種一流的知識分子、足有著述傳世的學者。他還遠不是我心中的文化人楷模,我只是對他抱有同情和理解,並因這些同情和理解極大地減輕了我本應對他有的苛責:國家時代的顛簸、學院體制的扭曲,使得偌大的神州並無法讓一張書桌風雨無襲地得以安放,他的一生,被迫同時可能也是自願,無端浪擲了太多的心力與時光,耗費在了與無形的潛規則、與野蠻的權力、與難堪的貧困、與無孔不入的商業主義周旋甚至是搏鬥上,是兩敗俱傷。他有那麼好的資質,本應由更好的建樹,卻空餘一生襟抱,未盡其才。

如何評價易中天?

嘆人間從此惜年少,問天意何時縱斯文。野夫有些話,也許還是值得玩味的:26年前,那個乍暖還寒的初春,那列轟隆隆壓過長江大橋徐徐開往廈門的火車,載走了一箇中年知識分子怎樣的愛戀、不平、幻想抑或雄心?

2018,9,10,午後閒敲,教師節

感謝大佬們賜閱。會勉力每天都寫三兩篇隨感。歡迎關注、點贊、留言批評——雖然我是不會改的
能说与非
2018-04-05

易中天紅起來了,從某些角度來說,不一定是一件好事,一些錯誤的觀點如果流行於世,對中國的文化發展可能不利,可能是開曆史的倒車。
如何評價易中天?

俗話說得好:“如果不懂中國的哲學,就不要講中國的曆史;如果不懂禪宗,就不能談大唐以後的文化現象。”易中天犯了胡適同樣的毛病,不懂禪卻大講特講,胡適不懂禪寫了《禪學指歸》,所以,牟宗三老先生才對他嚴厲批評:“《六祖壇經》是「祖師禪」,祖師禪是真正的禪宗之禪,是神會瞭解不到的。胡適先生這一點都不清楚,還想跟人辯,難怪被鈴木大拙當面斥為外行,其實他是真的外行。以像他這種人來領導學術界,出大風頭,這當然非國家學術之福。”

易中天和現在很多人所言的“禪茶一味”一樣,剩下的只是茶渣,根本就沒有禪味。被“喝茶去”的真實內容是,你不懂禪,可以去喝茶去,以表對你到來的感謝之情,實為話不對機,半點多。有人還在此基礎上提出了什麼“禪茶一味”,這就好笑了,這些人大多就是根本不懂禪。禪是對機於上智利根者的,磨礪於中下根基者的真正的智慧,而非知識、學問。當禪師問禪與你:“來過嗎?”如果回答來過或沒來過,都沒有對到機峰,都是門外漢,還在執著於眼前的幻影中未曾離開。心性本智根本不被外境所轉,所以禪師轉而請他去喝茶去,這僅是世俗禮節了,非傳達出世的智慧。易中天卻說“吃茶去”是禪宗的直指心性,這完全是搞錯了。從易中天自己發表的,對禪闡述的文章和視頻上來看,完全暴露了他對禪徹徹底底是一個門外漢,可以用証據確鑿來說他,一點也不為過。
如何評價易中天?

易中天在《品三國》中有很獨特的觀點,影響力也是很大的,也值得稱贊。但他不能因為自己一個人的觀點,可以來完全曲解禪的智慧,把優秀的民族文化,弄成了糟粕,以食於民,是不可原諒的!
如何評價易中天?

如果是涉及到大唐以後的文化曆史,不求甚解,其言語和見解可能會有問題。大部分的學者教授,僅僅是學問的一個研究者,學術的交流者,而非真實懂得禪的實踐者,其漏洞百出的見解,只能是嘩眾取寵,誤人誤已。
如何評價易中天?

當今社會,很多學者、磚家、教授、達人把禪劃入哲學範疇,實是矮化、弱化了禪,是不懂禪的最露骨的表現。把禪宗的禪稱之為禪學,當成了學問,則轉智為尋思分別妄念,沒有了一絲智慧可言。大家關注禪的妙用智慧是無可厚非的,我隻是希望真正的智慧,不要弄成了偽學俗事。
如何評價易中天?


(人們的思想被打劫了)

中國是一個曆史悠久的文化大國,諸子百家的思想,對社會對國家都有積極向上的作用,值得宣揚。但是,如果你隨意引用各個宗教的觀點,再穿插各宗各派的典故,來闡述自己的立塲和看法,可能會出現混淆原有宗派自己的觀點和宗旨,因為,各個宗派的觀點和宗旨都不相同。

雖然說禪師們也經常引用道家老子莊公等語句,那是站在自己已領悟了禪的智慧的高度上,來詮釋的;而非從知識上、學術上的分別尋思中來引用的。所以,不能把道家、儒家等諸子百家思想的空,可以等同佛教的空性智慧,詞同而義異;比如單空、斷空、頑空、空空,都不是般若波羅蜜多空性所攝的見解,唯有現空雙運的見解,才是般若空性正見。所以說,學者在推出自己的見解時,要特別細心謹慎,符不符合原有的文化特性,格外顯得很重要,因為一不小心,誤導群生,遺害千年。

如何評價易中天?

最近看到了易中天教授的視頻,他在某校給上千位同學講儒家思想,講孔孟之道,又講了儒家孟子和墨家的墨子之間的相同處,最後又講了禪宗的六祖慧能,還給同學們直指心性,幾番引導,易中天問同學們說:“懂了沒有?”“悟了沒有?”學生們一臉茫然。我看了視頻,想他想要同學們懂什麼?悟什麼?同學們沒有生起一絲一毫的出離心,你又想他們懂什麼?悟什麼?你自己悟了沒有!
如何評價易中天?

講禪、參禪都是一件大好事,然而曲解了禪意,錯誤的引導,那就不是好事了!有的人學佛得到了一些利益, 參禪確實很好。首先要知道什麼是參禪?參禪至少要具備兩個條件:一個是出離,一個是不離。出離是指從凡雜的五慾中出離出來,然後才可能修持前一念未生後一念未起的覺性狀態,在這個覺性中不離開。如果什麼都不知道,什麼都不想,那還不成了“大乘尚和”的“無念和尚宗”了麼?!

始知,參是一種行為,一開始就要擁有出離心、清淨心、信心等信念,還要知道般若法理後,才能去參;禪是未曾離開的覺性、本性、如來藏光明自性、自然本智等名。就是用參的行為,要讓覺性妙力顯露出來。在二十一世紀的曙光早已來臨的今天,我們可以去參禪了。
如何評價易中天?

负薪映雪
2018-11-27

看跟誰比?相比紀連海丶于丹,易中天自然是更加富有炫染、涵養和博識,既不能因為欣賞而過度浮誇,說什麼一代宗師,比擬陳寅格,清風傲骨,不染於塵……也不能因為嫉妒、質疑、人云亦云而誹謗、汙辱他,說他不入流,譁眾取寵,斷章取義……為了反對而反對。
如何評價易中天?

說實在的,當代出不了大家。不是沒有大才,而是沒有土壤。你脫穎而出,名譽和鮮花敵不過一幫嫉賢妒能的文人,造謠中傷,排擠孤立,非得把人家從神壇上拉下來才解恨滿足!莫言沒拿“諾貝爾文學獎”前,沒聽幾個人罵他,人家為國爭光,罵他的貶他的遍地開花,說什麼的都有。既然你們這麼有能耐,也去捧幾個“諾貝爾文學獎”回來啊!不要講理由,結果才是最好的驗證!

只要你風頭正勁,你就逃不過批評指責的聲音,當代文壇捧紅了趙麗華、餘秀華這種小學生水平的詩人,丟不丟人!

我不評價易中天,他也不是我心目中的大儒巨匠,但我欣賞他為國學所作的努力。我從未讀過莫言的作品,所以我也不褒貶他,期望他梅開二度,再獲“諾貝爾文學獎”,羞死那些自以為是才高八斗的文人!

(負薪映雪感謝你的閱讀與關注!)

我是一个小书虫
2018-02-23

易中天紅起來,可謂是一種文化現象。

我看過易中天的《品三國》,《中華史》,《品人錄》等書,在網上看過易中天的採訪和演講。

如何評價易中天?

我本人非常喜歡易中天。

1 易中天讀書多,智商高。易中天上山下鄉前,經常去圖書館讀書,易中天沒讀過大學,直接讀古代文學的研究生,這和他平時讀書多和智商高有著直接的關係。

2 易中天知識面廣。他本身研究古代文學,在百家講壇上講的是三國的歷史,寫過有關於美學方面的著作,對社會學,人類學,中西方文化比較都有很深的研究,在這個沒有大師的時代,相比其他學者,可以勉強稱為“大師”。

3 本人講課方式幽默風趣。易中天之所以大受歡迎,和他幽默風趣的講課方式是分不開的,大眾易於接受這種通俗易懂而且有趣的講課方式。易中天客串過主持人,看得出易中天頭腦清晰,反應敏捷,短時間內當了個相當不錯的主持人。

如何評價易中天?

4 易中天有著強烈的使命感。易中天寫作《中華史》,導致很多人的非議,但是我個人認為在繼承和發揚中華文化方面,他有著強烈的使命感,無論這部書如何,這種行為值得稱讚。

所以我個人很喜歡易中天,易中天之所以會紅,有著多種原因。

1 易中天本身學識淵博,知識豐富。

2 易中天講課幽默風趣,喜聞樂見。

3 在網絡時代,文章和視頻的點擊量成指數增長,易中天被迅速傳播開來。

如何評價易中天?

4 知識飢渴的時代。經濟條件越來越好,文化需求越來越旺盛,也是易中天紅的原因。

總而言之,易中天給這個社會帶來了正能量和價值,傳播了思想,啟發了人們讀書,人們對知識的需求更加旺盛。我本人很喜歡易中天,為易中天點贊。

知而行92320641
2018-09-16

確實說起來,易中天把一些既得利益者的觀點作為普世價值來宣揚是錯誤的,其目的不過是提高自己的權威性而已,卻不知很大程度的誤人子弟,這就失去了學者的良知。總之來說,易中天是商業上成功了,作為學者的良知失去了,即他個品質惡劣的人,不值得人們追崇,它是為錢💰而害老百姓的壞人,人們鄙視👎而厭惡它,當今之時為了錢出賣尊嚴出賣肉體出賣傲嬌和易中天一樣。

如画四季
2018-04-11

之前發過一個易中天老師的視頻,引發網友熱議,其實我跟朋友們一樣,對易大師的心情是很糾結的,一方面對他狂放不羈的演講風格很欣賞,是百家講壇裡最喜歡的幾位老師之一。但是又對他解讀三國的很多觀點不敢苟同。

如何評價易中天?

在《易中天品三國》之初,他就旗幟鮮明的站到了曹魏一邊,連“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負我”這句喪病的話都強行洗白了一波,並且引用魯迅先生的話“諸葛多智而近妖”對諸葛亮一再明褒暗貶,甚至一而再,再而三的把蜀滅歸結到諸葛亮身上,作為諸葛丞相的鐵粉來說真是叔可忍嬸不可忍。

如何評價易中天?

“至於吏不容奸,人懷自厲,道不拾遺,強不侵弱,風化肅然也。”這是陳壽在《三國志》中對諸葛亮治蜀的評價。

如何評價易中天?

諸葛亮為繼承先主遺志,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輔保後主劉禪穩坐四十年太平天子,“臣死之日,不使內有餘帛,外有盈財,以負陛下也。”兒孫在蜀魏最後一戰綿竹之戰中全部死節殉國,蜀地百姓自發在四時於路邊祭祀丞相,這樣的人還要挖空心思去黑,就過頭了,相比司馬懿,身為託孤之臣,卻回頭就把人家曹魏篡了,難怪“丞相祠堂今猶在,不見當年晉宣王”,而且蜀國之滅在諸葛亮身後後三十年了,難不成東漢之滅要怪劉秀麼?某種意義來說,沒有諸葛,有沒有三國都難說,說不定曹操早一統天下了。

為了尊曹貶劉,在52集節目裡沒有一集說道高平陵事件,對司馬篡魏也一語帶過,說只不過是履行了一個手續,卻經常連篇累牘的講蜀國之滅,捧曹也無可厚非,曹操確有過人之處,但是為了捧一家就狂貶另一家,是為了節目效果?

如何評價易中天?

雖然易老師對三國的一些看法惹爭議,不過人家在開篇也說了,是從歷史、民間、文學三個角度來笑談三國,也就是並非絕對的以歷史角度來分析,更何況“歷史就是過去的事,過去的事就是故事”。既如此,我們這些看客還有什麼好激動呢,你既然笑談,我們也可調侃議論一番。

如何評價易中天?

雖然對易中天老師品三國的一些觀點不認同,但是很喜歡他幽默獨特的演說風格,作為一個學者他無疑是成功的,我經常看他講的諸子百家,頭條號也傳了不少相關的內容,歡迎大家關注。

沂州老庄
2018-11-23

易中天,稱知識分子則可,稱文化人則不可,稱通人則萬萬不可。

在易身上體現了學院派通病,”以西釋中″,即用“天人對立”詮釋“天人合一”,造成了中國文化史上空前邏輯混亂。中國文化尚”虛”,易對虛一無所知,一臉懵逼!如此水平如何解釋“唯道集虛”?如何“究天人之道”?

此人,給馮友蘭,熊十力,馬一浮,陳寅恪當學生都不夠格!

誤我華夏罪人也!

Mer86
2018-04-11

當年《百家講壇》之所以火,靠的就是易中天、紀連海、閻崇年、紀連海這幾位講師。

易中天后面的作品不評價。就單拿他的《品三國》來說,最大的貢獻在於告訴了觀眾和讀者一種研究歷史的方法,而非單純的普及三國的基礎知識。三國的知識也不需要普及。

他的《品三國》,側重點在“人”而非“事”。其它作品也是如此。

雖然這種研究方向並不新鮮,但是對於觀眾來說,還是很有意思的。他出色的復活了曹操的形象,用他的話說,“可愛的奸雄”。

雖然這種講史的方法,沒有得到專業人士很高的評價,但確實是讓觀眾和讀者,用一種低成本,近乎於享受方式獲取了頗有價值的知識。這是以前沒有的!

歷史是一門很枯燥的學問,學習歷史更是一種煎熬。歷史學者的問題在於,他們沒有辦法把知識,用學生能接受的方式,教給學生。但是這一點,易中天辦到了。他把歷史這個小姑涼打扮得活潑可愛、花枝招展,能在社會上引起一陣三國熱,也算是大功一件了。

所以,易中天的貢獻在於加深了普通人對於歷史的理解程度。而且還具有一定的學術精神,並非單純流於講故事,說雞湯。

涛哥说画
2018-11-27

偶然在網上看到易中天講中國人的信仰問題,感覺就是滿口胡說八道荒謬之極!你所講的信仰和迷信有什麼區別?中國人沒有信仰嗎?在他的眼裡,只有上帝和基督才是好的,才叫信仰。中國人不是沒信仰,是你還不瞭解中國人的信仰。無論是老子的道德經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天人合一,還是佛教法無定法萬法歸宗,以及現代人講的儒釋道三法歸一,無不揭示著中國人的信仰,表面看起來無比龐雜,最終都統一指向一個方向,就是“道"。中國人的信仰不是一個簡單的什麼教什麼神就可以概括的了的,中國人信仰的是道是天理。

易中天,你認為信仰是造成中國現在很多社會問題的根本原因,你又錯了!社會問題不能僅靠信仰、核心價值觀和宗教來解決的,它的作用是十分有限的。你說西方全民信教,那西方的社會問題難道比中國少嗎?再說了信仰也不是人人必須的,否則為什麼不立法規定呢?大部分日本人也沒有你所說的信仰,不一樣發展得很好嘛!中國不也是如此嗎?易中天,你講得貌似很有道理,都正確,但那也只是某一個角度的道理和正確,是認識的偏激和詭辯。易中天你這樣講,是選擇性失憶?還是在侮辱全體觀眾的智商呢?

普羅大眾獲得人文知識的渠道基本都是通過百家講壇易中天之類的人獲得的,他們看似學者,實則娛樂明星,諸不知這樣的人文和歷史是靠不住的甚至是害人的。他們的理論貌似很新,具有明顯的爭議性,通過平臺的話語權提高知名度,這些都是中國現在大量的公知們唱衰中國,中國崩潰論、中國危脅論、中國無信仰論等等產生的原因。公知們通過在意識形態領域炒作得來的名望,反哺到自已的專業得名得利樹立權威,然後跳出自已的認知,再對意識形態和社會問題指手劃腳。這也是一種很惡劣的社會文化現象,具有很大的欺騙性和危害性!

学术经理人大牛曾老师
2018-11-12

知識娛樂化的開創者和終結者。


如何評價易中天?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