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以前村裡老人去世,大家都去幫忙,而現在一些年輕的都不願意去幫忙了呢?

10 個回答
磨叽一夏
2019-02-14

你好,很高興為你解答。

說說在我們河南商丘這裡,我們村裡有老人去世的,以前規矩多,一個村莊的只要有男勞力在家的的必須挨家挨戶磕頭去請。現在這兩年簡化不請了,有白事自己到。
為什麼以前村裡老人去世,大家都去幫忙,而現在一些年輕的都不願意去幫忙了呢?

你所說的年輕人不願意去,在我們這是不存在的,也是不可能的。都是同祖同宗,誰家沒有白事,誰家不死人,你不去可以,凡事都是禮尚往來的,到你家有人去世的時候,一個村的以前你沒去,人自然都不會來幫忙,外面的人怎麼看你,親戚朋友怎麼看你。這是為人處事。

說個我們這的真事,這家兄弟兩個,老大是鄉里的鄉長,平常一個村上的他誰也瞧不起,紅白喜事也從不跟村裡的人來往,同村的找他辦事的就沒有一個他能辦成的,後來也沒人找他了。老二在家務農,為人忠厚,愛交朋友。前幾年他家老母親去世了,我們這以前還都是用人抬棺,抬棺材要兩邊抬,一個村裡的勞力都站到棺材的一邊抬,另一邊一個人都沒有,村裡幫忙的勞力說了我們是給老二抬得,那半邊是老大的,我們不抬。當時鄉里領導親戚朋友都在旁看著呢,老大的連臉算是丟盡了。老大跪在地上哭爹喊娘求同村的人幫幫忙,老二也跪在地上磕頭,最後大家也是看在老二的面子上抬起了棺材,這才把他老母親入土為安。事後老大挨家挨戶賠禮道歉,每家都給發了煙。從那以後村裡不管大事小事,紅事白事總能看見老大的身影。

所以說人情禮往都是相互的,你敬我三尺,我還你一丈。現在不去幫忙,以後人家也不會給你幫忙的。雖然在這個快速發展的社會,很多好或不好的風俗習俗都隨著時間被遺忘了,但是老祖宗留下的規矩不能忘。
為什麼以前村裡老人去世,大家都去幫忙,而現在一些年輕的都不願意去幫忙了呢?

一点三农
2019-02-25

為什麼以前村裡老人去世,大家都去幫忙,而現在一些年輕的都不願意去幫忙了呢?

去年秋天村裡有個老人去世了,老人生前最後一個願望就是希望能夠土葬。棺材老人幾十年就準備好了,可是竟因為湊不齊八個抬棺人,老人去世後還是被子女送去火化了。在下葬那天,空棺材被抬出來在路口和那些經幡輓聯一起燒化了。為什麼以前村裡老人去世,大家都去幫忙,而現在一些年輕的都不願意去幫忙了呢?

為什麼以前村裡老人去世了,村裡來祠堂幫忙的人擠都擠不下,而現在一些年輕人都不願意去幫忙了呢?

在外上班忙,不是至親去世連假都請不到

平時,村子裡幾乎找不到年輕人的身影,一個村子往往就只有幾個老人,幾個小孩在家。年輕人都在外地上班,一年只有春節期間幾天在村子裡。有時候過年回家,你會發現有些老人不見了,回家一打聽才知道去世了。

是的,在外地工作,有些老人早已去世了可能都不知道,更別說去幫忙了。就算是知道村裡有老人去世了,不是至親通常也不會回去,主要有兩點:

一是來回折騰不但累,而且還費錢。再說家裡還有父母在,也算是有人能夠去參加葬禮,不失禮數了。

二是真的不好請假。上班工作,不是家裡的至親老人去世很難批假的。如果你跟領導說村裡不相干老人去世了,你要請假回家奔喪。不但可能會得到一頓批,甚至會因此而丟掉飯碗。

年輕人去幫忙也是啥也不會幹,幹杵著也是尷尬

在農村,很多年輕人早早就離開家鄉到外地討生活了。似乎和農村的生活脫節了,葬禮上的各種習俗可謂是一竅不通。別說去幫忙了,只怕去了也是礙手礙腳,甚至幫倒忙都有可能。為什麼以前村裡老人去世,大家都去幫忙,而現在一些年輕的都不願意去幫忙了呢?

年輕人的鄰里情確實淡薄了不少

一點是個90後,勉強還算得上是一個年輕大叔。我也懷念上幾輩那種“不是親人勝似親人”的鄰里情。但是,還是不得不接受這個事實:因為年輕人在外地上班的多,受到城市文化的影響,年輕一輩的鄰里情確實淡薄不少。

具體舉個例子:在我們這代,村裡的長輩不但記得我們的名字,年齡,甚至小時候的脾氣秉性。可是對於我們同輩人的子女,完全是不認識,和陌生人差不多。

總結:生而為人,誰都會老,人世走一遭,難免都有到頭的時候。希望大家能夠“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傳承優秀的民俗文化,鄰里遇上老人去世能夠守望相助,互相幫忙。為什麼以前村裡老人去世,大家都去幫忙,而現在一些年輕的都不願意去幫忙了呢?


以上是一點的個人觀點,僅供參考。對於“村裡老人去世,年輕人不願意幫忙”你怎麼看?歡迎留言吐槽、批評指正和補充。

——END——(完)

村姑说村事
2019-02-14

為什麼以前村裡老人去世,大家都去幫忙,而現在一些年輕的都不願意去幫忙了呢?

在我們結隊幫扶的山村裡,已經很難見到年輕人了,支部書記55歲,就是村裡的年輕人了。他們村子裡老了人,需要人抬棺材,都會把鄰近五個村子裡幾個50多歲的人召集起來,一起幫忙。他們說抬棺材是個技術活兒,即使真有年輕人,他們也不一定能學的會!

而在城郊這些村子裡,在一些平川地區規模還算可以的大村裡,老了人以後大多有了喪事專業服務隊,這些服務隊分工合作,有提供喪事黑拱門,還有什麼仁鋪專供喪事道具的,還有喪事樂隊,還有專門兒抬棺材隊伍,主家只要出錢,什麼服務都有!現在農村人越來越願意請這種專業隊伍了。否則,自己請人來幫忙,或者別人自動上門來幫忙的,都覺得禮儀上不好對付,欠了人情不好還。

年輕人們都有了這樣的認識,自動幫忙的相對就少了,除了特殊要好的關係,年輕人們就各忙各的了。

對比起從前社會,一家有難,八方支援,村裡老下人,就會有四鄰鄉親們主動幫忙的,好像現在的人情淡了似的!

其實這是一種社會發展的表現,社會越發展,社會分工越細,農村的婚喪嫁娶大都有專業的服務隊來承擔了,省去了主人家又要當東家,又要當服務是的尬尷和苦累。再說現在的農村年輕人,除了個別還種地的外,各自都有各自的其他謀生方法,平時都各忙各的,留在村子裡能幫忙的越來越少了。

所以說,農村老了人,一是缺少能幫忙的年輕人,再一個是有專業服務的替代了幫忙的人。

這種現象帶給了我們深深的啟示,我們以後的養老,特別是獨生子女父母一代的養老,將會是一個需要創新的命題。一對夫妻贍養四個老人,將來必須要有一個社會化的養老體制來替代,有需求就會有發展,這也應當是一種潮流吧!

與時俱進,且行且珍惜!

為什麼以前村裡老人去世,大家都去幫忙,而現在一些年輕的都不願意去幫忙了呢?

三农天地
2019-02-14

為什麼以前村裡老人去世,大家都去幫忙,而現在一些年輕的都不願意去幫忙了呢?

為什麼以前村裡老人去世,大家都去幫忙,而現在一些年輕的都不願意去幫忙了呢?
過去在農村,有老人去世,確實有很多人來幫忙幹活的,記得那時無論白事還是喜事,叫到的基本都來齊,而近幾年情況有點不一樣了,老人去世都很少人來幫忙了,除非是很親的叔伯兄弟才來。那為什麼現在年輕的不願意來幫忙呢?

我覺得是現在農村工作種類少,工作崗位就少,僧多粥少,所以年輕人就選擇出去城市打工了,由於路途遙遠,很多年輕人一年都很少回家的,基本過年才回來一次,平時村裡有人辦喜事都不回來,更不要說辦白事了。
為什麼以前村裡老人去世,大家都去幫忙,而現在一些年輕的都不願意去幫忙了呢?

在我村裡就是這樣,年輕人基本很少回來的,除非是自己很親的人辦喜事才回來,平時村裡無論是喜事還是白事都是待在農村的父母去幫忙做事的,因為家裡的父母在農村種地,平時時間比較多,基本都是他們去幫忙了。

再說了,就算叫年輕人回來幫忙,他們也不會做,記得有次我村裡辦喜事,我大伯叫其中一個年輕人來幫忙煮菜,他笑著說不會,我大伯說等我們老了,以後遲早要你們年輕人來乾的,他說那我就去酒店擺酒了,多省心省事。而且農村老人去世的習俗是很繁瑣的,年輕人基本都不會,再加上我們這裡不允許未婚的年輕人幫忙抬棺的,所以這些原因導致年輕的不願來幫忙。
為什麼以前村裡老人去世,大家都去幫忙,而現在一些年輕的都不願意去幫忙了呢?

辦喜事可以去飯店擺酒席,那麼老人去世辦白事可以去飯店擺嗎?誰家沒有老人呢,這事都是要經歷的,所以我覺得在村裡辦白事還是去幫忙好點。你覺得呢?

农村身边事
2019-02-24

為什麼以前村裡老人去世,大家都去幫忙,而現在一些年輕的都不願意去幫忙了呢?

村裡老人去世,去幫忙這是理所應當的,誰都有生老病死的那一天,誰還沒有個父母,那一天終會來臨的,其實去幫別人也是在幫自己,有人只為一時的不勞而糊塗一世啊。

為什麼以前村裡老人去世,大家都去幫忙,而現在一些年輕的都不願意去幫忙了呢?

說個比較奇葩的事情,我們村上有個叔,家裡也算是有錢人。村上不論是白事還是喜事,從未參加過,就算人不來禮應當來吧,人之常情,可是這人是雙管齊下,人禮都未到。

兩個女兒一個兒子,辦理婚事都是在外地舉行的,村上有的人還托熟人把禮金帶去,因為畢竟是一個村的,可是這人倒是一點心意不記。家裡老母親去世了,去世之前就給他囑咐到,我去世後必須把我拉回老家,埋在自家地裡,我不想老了還漂泊在異鄉。他心裡搗鼓著,這回去就得辦事,這麼多年來沒有給村上幫過忙,上過禮金,這如何是好,心急了就找了村上的隊長讓幫忙給鄉親們說聲,希望前來能夠幫忙,讓老母親走的安心點,同時每家每戶都帶著禮品。鄉親們也是看在他老母親的份上參加,就從這事後只要家裡有紅白事,他至少有一樣到。

為什麼以前村裡老人去世,大家都去幫忙,而現在一些年輕的都不願意去幫忙了呢?

所以說,人啊還是要有點良知,你的好別人總會記得,更何況一個村,也算是一個大家族。

其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年輕人外出打工比較多,留在村上的多數為老人,或者在家以種植莊稼為主的中年人。

面對人手少的情況下,可採取就近原則

社會雖進步了,有錢能使鬼推磨,但錢不是萬能的,請專業團隊來畢竟和鄉鄰鄉親來是有區別的。

為什麼以前村裡老人去世,大家都去幫忙,而現在一些年輕的都不願意去幫忙了呢?

如果事情發生了,可提前一天把離家近的年輕人喊一聲回家幫個忙,一般都是會理解的,也會願意幫這個忙,必定自己父母都會有這一天。

新安无线
2019-02-18

對於這個問題,做為一個地道 的皖東北的農村人,我來談談我的看法。

先說個案例。

離鎮有十幾裡的一個朋友的母親去年八月裡去世,開門那天,(開門就是老人下葬的前一天)我去隨禮。到了中午開席了,(主家招待弔孝的親朋而開的宴席)我發現端捧的(上菜上酒的人)大部分是婦女,我很吃驚。我地的習俗就是婦女不端捧,只能做些燒鍋、洗涮等不上桌的 活。席間我就問了一個老者這個情況。老人嘆了口氣,“你看這端捧的婦女都上了,連打井的(給逝者挖的墓穴)也都是婦女了,這在過去那是忌諱的,沒辦法了,時代走的呀。毛主席說婦女能頂半邊天,現在沒有男漢子在家,事兒也能辦得順當的,頂整個天了。"

老者說的可有道理?那還是比較中肯的。不是年輕的小夥子不願去幫忙,而是時代已經讓農村的許多自古流傳的習俗改得太多!

中國的改革開放,讓農村的生產積極性得到的空前的提高。現在雖然吃不愁、穿不愁了,但是農村人靠土地的收入已經跟不上整個經濟發展的勢頭了。孩子娶媳婦、買房、家人生病已成農村人的最重大的支出了。一場婚禮動輒幾十萬,一場病半輩子的積蓄都沒了。村莊中年輕的小夥子,不管 是已婚的,還是未婚的,為了生活的更好,像侯鳥一樣,年前蜂湧而回、年後又如退潮水回到各自打工的城市。除了年前年後,能在村莊上看到年青人,其餘時間鮮見年青人。

當家族中的老人老了,年青人不是不想回,一個天南地北,回來不方便;二個現在的工資挺可觀的,一個白事,少則五七天,多則十餘天(我們這地兒的人去世了,要在家停少則五天,老人長壽去世的,停的時間可達數十天)來回路費加工資損失,一合計還是不回吧,讓家中的婦女幫忙吧。

所以農村的老人去世,不是年青人不願幫忙,而是時代改變了中國農村幾千年的習俗。而且這個進程隨著城鎮化的快速 發展,許多習俗將消失不在了。

夏季恋上风
2019-04-05

去年的冬月,我家門中叫六孃的去世了,當天我們剛坐上車準備出遠門,在車裡還在議論她身體隨人願?話落堂兄打電話來說不行了,讓我到他家去,商議後事。

我們在農村村子也不小,雖然該買的買了該辦的辦了,但是我們這裡死人過事是一件大事;主管要開知事單,所有佔職人必須寫在上面,前前後後要八十多個人,這還不算十六個抬靈人,別的地方也叫八大金剛,五個打響器的;六娘兩個兒子,平常我六娘就是一個娘娘鬼,兩個大小夥給人家抬靈她就說抬不了,原本兩個人也懶,給人幫忙如同捉迷藏一樣,不好好幹,這會差點把人沒氣個半死,諾大的一個村子開不了知事單!我們這裡一般情況下自己家門中的人不佔職,實在沒法了,客人馬上來了,只好給自己的親人(本家族人)做思想工作,才算把事情給交待了,把我沒累死也氣死,從那以後我也不再願意給別人管事了,平常不為人,臨時抱佛腳,在農村像這樣的事誰都不買你的賬,我家有事你不來你家死人我也不管;這就是人心換人心!這就是人敬人高!這就是大石頭也要小石頭支!我們這裡你不愛幫忙,死人連鞋子都發不出去,(十六個抬靈人每人一雙解放鞋和一條手巾一包煙,還有許多的規矩)沒人管,只有總管“背時”給說好話或者看總管的薄面給個人情。現在的年輕人怎麼說,在我們這慢慢的轉變過來了,前兩年人們都朝錢看,忙於賺錢不要人情世故,所以會出現這樣的局面,村裡有的人把人丟多了他也就撿見識了,也就會慢慢的好了。謝謝!

陕西大南
2019-02-16

原來村裡人打工的少。都是忙活自己那一畝三分地,所以也沒有啥太忙。就算忙,也可以抽時間去。

以前的村上一家有事那就是全村的事,看你操辦的好不好,全村都盯著,而且人情味道很濃,而且幫忙都是互相的,這次人家有喪事你家幫忙,你家有了他也會來,眾人拾柴火焰高,團結就是力量。比如我父親就是原來誰家有人去世,他勁小抬不了棺材,就會拿個鐵杴去墳上暖墓(就是蓋土),有一次就問過有的人真的和我家沒啥來往他為啥也去,他是這樣回答“咱家中還有你爺奶呢。你不幫忙,咱這以後也沒人幫忙,人情東西”,確實。誰家不會有喪事呢,甚至其他大事情,這種都需要大量人手,平時不給別人幫忙,你有事了誰理你。

現在年輕人都在外面打工,可能很久不見。距離遠了,情淡了,見了村人都不知道該叫什麼。更不可能專門回來給幫忙。而且現在也比較輕鬆,只要掏錢,吃飯那塊根本不用請人,有專門的服務隊。幫你弄的妥妥的,抬棺材也是車輪的,就是人手扶一下,我的一個經歷,原來有事都是鄰居請來幫忙洗菜洗碗,我們今年家裡有事洗碗的都是僱的,唉,所以只要掏錢。啥事都方便,不過情不能用錢來衡量。


為什麼以前村裡老人去世,大家都去幫忙,而現在一些年輕的都不願意去幫忙了呢?
拉茶阿甘
2019-04-10

為什麼以前村裡的老人去世,大家都去幫忙,而現在一些年輕的都不願意去幫忙了呢?

前陣子村裡有個老人去世了,這家主人,一家人都是出外工作,只有他的父親在村裡,以前村裡有紅白喜事,他都很少回來幫忙,不是親戚的,他都不回來幫忙,這次他的父親生病去世了,村裡人都還是去幫忙了。

最重要是死者為大。

因為去年村裡有兩個老人是同一天去世的,留守村裡的,只有老人和部分的中年人,年輕人都是出外打工了,就幾個年輕人回來,村裡的兩場白事人手幫忙不夠,主要有一個主人家,他找的墓地在快到山頂那裡,那場白事真的非常累,人工採石,在從山底把泥土一袋一袋的背上去,抬棺的人有些都是兩邊跑,這兩場白事好不容易才辦完,主人家都是用淚水感謝。有部分人沒有回來是因為家庭裡已經有人去幫忙了,所以就不回來,經歷過這件事,以前的白事,家庭裡四五個勞動力,一個勞動力去參加就可以了,沒有家庭代表了,這次村裡人改掉這個風俗了,家庭裡有勞動力的都可以去幫忙,最主要的還是年輕人自己要主動去幫忙,因為家家都有老人。

現在農村的墓地,一般都是建在山腳下了,這次村裡有白事的,不管誰家,在外打工的年輕人都是主動回家幫忙的,白事操辦是需要大量的人手幫忙的,先是找好墓地,然後開路、採石、運土、抬棺、建造,這次村裡人幫忙把他家的白事辦好了,白事那幾天都是下雨,村裡人都是穿著水鞋和雨衣搬運石頭修建墓地,主人家親眼目睹大家都是真心真意的幫忙,自己下跪感謝,大哭對著全村人說,他錯了,以後村裡不管有什麼事,他一定都會回來幫忙。不要有那種風俗,你幫我,我才幫你,太過於計較了。


歡迎留言,評論交流。

先来万寿
2019-02-14

看是什麼情況了,說說我老家的,原來我們住的都是自己的獨門獨院,街坊鄰里的多的很,逢年過節的都有走動,誰家裡要是有事情的話,家裡的人都會過去幫忙的,遠親不如近鄰,自己家裡有事情的話鄰居也會過來幫忙的,兩好格一好的事,現在居住的都是單元房,多了好幾年了旁邊鄰居叫什麼有的還不知道,只是碰面點頭打個招呼而已,也不會多說什麼,畢竟都不太熟悉,平時也不會走動的,因為平時年輕人工作基本都是早出晚歸,休息的時候都願意宅在家裡休息放鬆,或者跟自己的朋友在一起,所以現在有事情年輕人很少出去幫忙的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