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為什麼選擇自殺於汨羅江?

4 個回答
喜欢但又惧怕黑暗
2017-05-05

屈原死因新解從司馬遷著史至今,屈原因政治憂憤而投汨羅江自沉的動人故事被人們廣為流傳。
而其中唯一的證據,就是詩人那首被放逐以後所寫的《懷沙》。詩中稱,自殺的方式已然確定,那就是向江中忿然一躍,去擁抱(“懷”)江底柔軟的泥沙。對此,早在30年代胡適先生就曾提出質疑,認為《懷沙》一詩中的許多話語並不符合屈原的模式,很可能是後人根據他自殺的傳說而炮製的一篇偽作。
目前,在海內外的學者和歷史學家當中,“屈原死於謀殺”的說法十分流行。在屈原生活的年代,許多人有謀殺他的嫌疑,如他的政治宿敵令尹子蘭、佞臣靳尚等等,但屈原已遭貶放,除非有極特殊的原因,否則他們沒有必要再去殺害這個在政治上已經毫無指望的人。這樣看來,屈原最終不過是一場祕密愛情的犧牲品而已。
屈原在愛情生活上的浪漫性是人所共知的。他寫過大量的情詩,其中《湘夫人》最令人關注,因為屈原對她投入了異乎尋常的眷戀與愛慕。從詩中可以推斷,此女美貌驚人,而且比屈原擁有更高的地位;她因為種種限制無法與屈原公開見面,而只能和他在荒郊野外

祕密約會

。符合這三個條件的女人只有一個,那就是楚懷王的寵妃鄭袖。其實“湘夫人”三字已是暗示,“湘”就是楚國;“夫人”,即楚王的妻妾。
屈原與其寵妃的暖昧關係被懷王知道後,促使他以政治名義放逐屈原,使人再也無法與鄭袖見面。十幾年後,楚懷王駕崩,為防止屈原與鄭袖的關係捲土重來,楚國王室遵照楚懷王的遺命,派人對屈原進行了捕殺。追殺事件的發生地就是今天的汨羅江,兵士們最終在江邊抓住了屈原,將他刺殺後裝進袋子,捆緊了之後壓上石塊投入江心,演出了一幕殘酷的歷史悲劇。
還是有百姓目擊了這一謀殺過程,但在當時的暴政下他們必須委婉地說出真相,於是導致了“端午節”的起源:在紀念另一個楚國英雄伍子胥的日子(五月初五)裡,舉行哀悼屈原的祭禮,用賽龍舟隱喻當時追殺屈原的激烈場面;用包粽子來隱喻屈原被投入江中的悲慘事實——糯米飯象徵著屈原的肉體,粽葉象徵著裝他的袋子,粽絲象徵著捆紮他的繩索;而把粽子投入水裡,則象徵著屈原被人淹死的真相。
用户59773285537
2017-05-05

現在一到端午節,我們第一個想到的人就是屈原。確實,屈原是我國曆史上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同時也是一個學識淵博,目光深遠的政治家。他在擔任左徒期間心繫蒼生社稷,主力改革朝政,聯齊抗秦。但是由於在內政外教上與楚國的腐朽貴族勢力發生了尖銳的矛盾,遭到了上官大夫等人的妒忌誣陷,最終導致與楚懷王的疏遠,屈原不僅失去了楚懷王的信任,還多次被流放,面對如此大的落差,屈原心裡百感交集。

但是他還是不忘自己的祖國,希望楚懷王能召回自己,為國盡力。然而楚懷王並沒有相信屈原,他對屈原還是愛答不理的,眼看著秦國的軍隊就要打過來了,楚國即將亡國。最後在秦國將領白起攻破楚國國都之前,屈原不忍心看著祖國滅亡,就投江於汨羅江。而關於屈原汨羅江自殺的原因,歷來說法眾多,而且相差甚遠。總的來說,有以下這幾種說法。屈原為什麼選擇自殺於汨羅江?

第一種說法也是流傳最廣的是殉國說,現在研究屈原的大都認為,屈原投江是因為秦國攻破楚國都城,屈原不忍親眼目睹國破家亡,故而投江殉國。郭沫若在《屈原考》中寫道:“就在都城攻破那一刻……他看不過國破家亡,百姓顛沛流離的苦狀,才悲憤自殺的。”

還有一種說法是殉道說,這種說法是曲沐提出的,他認為“屈原自殺無非兩個方面,一是社會政治黑暗,一是性格剛直,是在生命與現實的衝撞中而毀滅”。屈原面對楚懷王,頃襄王這樣的昏君,他的報復無法實現,加之小人的讒言陷害,因此心裡憤懣不平。而屈原是戰國時期應運而生的一位別具體色的“色”,對於小人的陷害,他寧為玉碎,不為瓦全,所以隻身赴死,以求得精神上的圓滿。屈原為什麼選擇自殺於汨羅江?

還有一種流程較廣的是屍柬說。持此說法的人認為屈原看到朝裡小人得勢,朝中沒有忠良之臣,國家沒有防守外敵的軍隊,而帝王又沒有作為,百姓看不到希望,屈原楚國大難將至。而滿懷救國大志的屈原卻因為遭小人讒言被流放。最後報國無門的屈原決定以死來震醒昏君。

最後一種是潔身說,屈原為國君昏庸而心痛,不願看著小人亂政,葬送楚國錦繡河山。再加上長期被放逐,身心疲憊,他深知自己再也無法返回朝廷,實施理想“美政”的希望。為了保證潔白的操守,捍衛自己畢生所追求的理想,帶著不盡的遺憾,憤然投身於汨羅江中。屈原為什麼選擇自殺於汨羅江?

最後筆者認為,屈原憤然自盡的內因似乎是因為理想破滅之後的“絕望”。這樣的死,當然不是怯懦或者逃避對祖國的責任,而是對現實清醒的認知,是屈原堅守氣節的最終追求

间或止步
2017-05-05

首先要明白問題的重點是為什麼選擇在汨羅江自殺,而不是為什麼自殺。這應該是語文語句邏輯。

其次為什麼選擇自殺於汨羅江,是因為他正在流放的路上正好經過汨羅江,也正是聽到了秦國大將白起揮兵南下,攻破了郢都,理想和現實的差距太大,心中的失落感和失望感無法釋懷,因此絕望和悲憤之下懷大石投汨羅江而死,

這裡再來說說他自殺的原因,

1.國民的責任感加上楚懷王對他的知遇之恩,在古代,重情重義的人很多。

2.知識分子的一貫作風,感覺自己的死可能是一種榮耀,就像康有為等,為了某種理想信念死。這裡也需要說說屈原的人格,寧為玉碎 不為瓦全,自尊心很強。從心裡學角度分析就是有些人擔心或覺得某些事物會離去,就會趁早選擇放棄,這也許是他被再次流放對楚國感到無力迴天後選擇自殺吧

3.現實和理想的差距。讓他感到無比絕望孤獨。

覺得滿意的,可以關注下我喲,真心求關注。

会飞的心94316366
2017-05-05

屈原不會“兵法”不會“外交”!即:沒有“外交”口才!在“國內”誇誇其談不實用!怎退“秦國”“虎狼之師”!--------------------“楚王”叫“屈原”領兵“十萬”退“秦軍”或屈好“秦國”不要進攻!,屈原見自己是一個百無一用是“書生”!--------------------------即:把自己看的太高了,而現實.嘛也不會,令“楚王”恥笑,令“大臣”恥笑,自視清高一死了之!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