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德國海軍裝備,對晚清海軍建設有何影響?

古代德國海軍裝備,對晚清海軍建設有何影響?
10 個回答
回忆终究还是会忘记76950701
2017-06-15

19 世紀中葉,接連兩次鴉片戰爭的失敗,打痛了閉關鎖國的清政府,徹底推翻了沉浸在自我陶醉中的統治階層。部分開明官僚主張"中體西用",試圖進行"洋務運動"拯救岌岌可危的清王朝。在曾國藩、李鴻章、張之洞等人大力操辦之下,興辦兵工廠、購買西方武器,甚至還創立了一支排水量亞洲第一、世界第六的強大艦隊-北洋艦隊。

  1871 年,普法戰爭結束。德國打敗了當時的歐洲陸軍霸主法國,經過三次王朝戰爭統一了分裂的諸邦,使其綜合國力一躍成為世界主要強國。其軍事力量戰力之強,炮火之精令世界歎為觀止,更不要說對於當時還處於及其愚昧和封閉的中國人眼裡。當時負責操辦軍務的李鴻章稱其"精利無匹,在西洋各國中最為著名利器" .此時的德國由於剛剛統一,主要的矛盾焦點依然集中在歐洲大陸,因此與清政府沒有直接的利益衝突,加之德國為君主制二元帝國與清朝政體相似,而且當時也並無類似今日"對華武器出口限制"一樣的武器出口禁令,因此可以向晚清政府輸出最先進的武器裝備。所以德國強大的軍事工業及其憑藉軍事力量崛起的歷史過程與晚清推動軍事近代化以強兵自衛的願望初衷相符合。這一切都使得當時的清政府向德國尋求幫助,從此德國因素開始大量進入晚清的軍事近代化進程之中。

  一、以淮軍為代表的陸軍裝備

  淮軍產生於十九世紀六十年代,直到十九世紀末才被新式陸軍所取代,因此淮軍就成為晚清陸軍的典型代表。它作為近代中國首先西化,並且比較徹底的一直軍隊,在晚清陸軍軍事近代化中扮演這重要的角色。甲午戰爭前淮軍裝備之所以能在清軍中居於領先地位,關鍵在於李鴻章對德國槍炮的積極引進。

  建成初期的淮軍,因為借用洋槍隊對抗太平軍屢屢獲勝。

  1864 年奕忻等人評價李鴻章的淮軍"購求洋匠,設局派人學制,源源濟用。各營得此利器,足以摧堅破壘,所向克捷" .淮軍改用先進武器所取得的顯著戰果,使得清政府對洋槍洋炮的重要性有了比較深刻的認識,於是決定大量購買洋槍洋炮,從而邁出了晚清軍事近代化的重要一步。

  1871 年普法戰爭後,德國製造的槍炮在西洋各國名聲大噪,尤其是克虜伯在晚清軍事貿易的大宗產品中,李鴻章為淮軍裝備了不少的克虜伯炮。1873年,淮軍又購買15釐米35倍身長炮4尊、12 釐米 25 倍口徑炮 8 尊,同時又與克虜伯廠商訂購了幾十尊四磅後門鋼炮。1877 年淮軍仿德國炮兵營的建制,淮軍銘、盛各營及親兵炮隊陸續購買裝備了克虜伯炮 114 尊,組建了新式的炮隊19 營,每營克虜伯炮 6 尊,每炮配馬 7 匹,創辦了克虜伯炮車隊,聘請德國教習按德軍章程操練。李鴻章對此頗為得意,並吹噓說:"此項炮隊,取準及遠,精利無匹,在西洋各國中最為著名利器".

  李鴻章購買德制武器大多數是通過德商洋行斯米特公司。1883 年總理衙門令李鴻章"多夠精利火器如毛瑟、哈奇開斯各槍、克虜伯炮,限三月來華" .李鴻章與德商議定購克虜伯山炮一百門,配齊器具炮彈,限七月交運。1884 年李鴻章要求與德商斯米德公司,"今年購置新式後膛槍炮,皆令大清駐德大臣李鳳苞及德商斯米德訂造,頗能精堅適用".此次向德商訂購的德制軍火就有:

  克虜伯 7.5 釐米過山鋼炮一百尊、毛瑟槍五千支,並配有大量的槍彈和炮彈 .後期,在李鳳苞勸說下李鴻章,捨棄槍質較優價格昂貴的英制馬蒂尼槍,而是選購價格較為便宜且質量也較好的德國毛瑟槍,連續兩次訂購兩萬杆。這些德制裝備大大增強了淮軍的戰鬥力,成為晚清國內的一支陸軍精銳。

  1884年,徐景澄接替李鳳苞出任駐德國大臣並長達10年之久。他思想開放,善於向西方學習,曾經多次前往克虜伯廠考察,並將克虜伯炮與西方其他炮做過比較研究,所以他的建議對清政府陸軍裝備近代化頗有影響。1885 年他在"致總理衙門函"中稱:"克虜伯鋼炮名冠歐洲,非英阿姆斯特朗廠所能及也".後來他又致函清廷說"克虜伯炮鋼堅擊猛,實出阿姆斯特朗之上" .在徐景澄的大力推崇和具體操作下,以淮軍為代表的晚清陸軍大量購置了克虜伯炮。

  在以淮軍為代表的晚清陸軍裝備上,後期大量採用德國的制式武器裝備,影響了晚清軍事近代化中的武器裝備發展趨勢,崇尚德國軍制和德國制式武器裝備成為晚清陸軍的普遍狀況。促成了晚清陸軍武器裝備由冷兵器為主向熱兵器為主的近代化過渡,使得晚清陸軍武器裝備逐漸走上了近代化的道路。

  二、以北洋艦隊為代表的海軍裝備

  另一方面,德制武器裝備對晚清軍事近代化影響比較集中體現在北洋艦隊的建設中。北洋艦隊組建起步階段李鴻章主要向英國訂購軍艦,自 80 年代起逐漸轉向德國購買。幾番曲折,終於在 1888 年北洋艦隊正式組建成軍。其共用大小艦船 20 餘艘(不包括魚雷艇及其他輔助船隻),海軍一支,規模初成。從而開創了晚清海軍近代化,代表著古老中國第一波軍事近代化的主要成績。

  北洋艦隊籌辦之初,經歷了從英國購買"阿思本艦隊",因英國人諸多挾制,清政府又將此艦隊退回變賣,以及後來海關總稅務司赫德介紹購買落後過時的"蚊子炮艦"的慘痛經歷。之後籌辦北洋艦隊軍務的李鴻章,意識到創建獨立且先進艦隊的重要性,因此李鴻章也開始逐漸改變最初完全依賴總稅務司赫德向英國購買艦船的做法,李鴻章說:"德國陸軍槍炮操法,最為擅長,近來水師鐵甲兵船亦日新月異" .轉而委派出使德國大臣李鳳苞實地考察並且直接向德國船廠和兵工廠訂購艦艇及槍炮。

  就北洋艦隊所主要裝備的艦船來說,德國裝備佔了絕大部分。雖然德國並非老牌海軍強國,但憑藉其發達的造船工業基礎和艦艇的優越性能,使得"德國製造"最終在大清海軍中確立了牢固的地位。

  從表 2 中我們可以看出,在北洋艦隊兩千噸以上的大型主力艦中,德國製造的八佔其五,而七千噸級別的核心主力鐵甲艦鎮遠和定遠均是由德國伏爾鏗船廠製造。綜合考慮排水量、火炮、速度、裝甲和馬力等重要參數指標,鎮遠、定遠、來遠、經遠更是位列各艦之首。尤其是在 1880、1881 年在德國伏爾鏗船廠訂購的鎮遠和定遠兩艘鐵甲艦,"不但為中國從來所未有,即在外洋各國中、亦屬數一數二之精品。有此利器,未始非中國之光也",被譽為"中國水師之長城" .辦理軍務的李鴻章也稱讚二艦:"中國自辦籌師船以來,實惟此為攻堅禦敵之利器。"1885 年,李鴻章在英德兩國船廠分別訂購了靖遠、致遠和來遠、經遠四艦,這在引發了英德船廠的競爭。而在競爭中獲勝的是德國戰艦,不但得到了來自英國的北洋艦隊副統領琅威理的讚許 ,且李鴻章亦認為:"來遠、經遠兩快船,自以來遠更為堅緻,……德長之船實架英廠之上。" 至此,除槍械火炮外,德國的造船技術也給當時清政府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1894 年的《申報》稱:"在泰西各國中獨樹一幟,……實高出泰西各國之上" .可見在當時,即便在海軍及其造船方面,德國也儼然對晚清中國軍事近代化進程產生了及其深刻的影響。

  19 世紀末的世界主流國家海軍裝備,主要是艦炮的裝備和使用。當時的北洋海軍中,艦艇的來源主要是英德兩國,艦艇上裝備的艦炮也是考量德國在晚清軍事近代化中的重要地位的主要體現。

  2. 此表只列出北洋艦隊 2000 噸級別以上的主力艦

  表 3 中可以看出,無論是德制戰艦還是英制戰艦,都大量裝備了德國克虜伯兵工廠生產的克虜伯火炮。在德國訂購的火炮裝備北洋艦隊主力艦艇後,使北洋艦隊真正意義上成當時亞洲海軍之冠。也正是因為有這些德制大口徑火炮的購入,使得晚清海軍在世界海軍中的排名明顯提高。1891 年被排位世界第 8 大艦隊 .尤其是"定遠"和"鎮遠"二艦的 305 毫米口徑的克虜伯巨炮,在甲午海戰中對日本聯合聯隊構成了巨大的威脅。

  縱觀以北洋艦隊為代表的晚清海軍裝備,德國因素始終貫穿其中。在 1894 年黃海海戰時,十艘參戰艦艇中,五艘主力艦是德國製造,其中還包括僅有的兩艘核心鐵甲艦"定遠"和"鎮遠".

  德制艦船已成為北洋艦隊的絕對主力。此外,德國工程師漢納根還為北洋艦隊的旅順和威海衛海軍基地設計並修建了全部岸上炮臺,並且在炮臺上悉數安裝了德國克虜伯後膛裝巨炮,極大地增強了北洋海軍軍港的防禦能力。北洋艦隊的成軍是中國創建海軍的一次大膽的嘗試,也是晚清中國海軍走向近代化的一次積極的探索。總的來說,晚清時期德國影響下的中國軍事近代化進程,雖然使得晚清的軍事力量逐步擺脫了落後狀態,步入近代化之路,但並沒有從根本上改變改變晚清軍事落後的局面。究其深刻的歷史原因,一方面是因為,西方世界的軍事崛起及其軍事近代化進程是建立在強大且穩定的近代工商業社會的經濟基礎之上的,相比較以傳統封建小農經濟為主體的晚清社會經濟基礎,要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軍事近代化是極其困難甚至不可能的。另一方面,以德國為代表的西方國家,其推動軍事裝備的引進和交流的根本目的是為了佔領中國市場和掠奪在華利益,並非是一心一意的要幫助晚清政府實現軍事近代化。

  正是因為存在這樣的歷史原因,我們在考量晚清軍事近代化中德國因素時,要從中得到幾點啟示。首先,在大量引進西方先進武器裝備軍事技術和人才的同時,要努力學習、積極模仿,並且要自力更生,儘量減少對外國技術的依賴。當今時下的中國軍事工業之所以能夠生產出世界頂尖殲 -15 艦載戰鬥機等先進的武器裝備,正是努力學習、積極模仿和自力更生的結果。其次,對以德國為代表的西方先進武器裝備的引進,要積極與制度、管理改革相互適應,並且注意結合本國國情。1894 年北洋艦隊在黃海大東溝與日本聯合艦隊的對決,就深刻的體現出了指揮與管理的問題,從而使得本來被西方世界普遍看好的北洋艦隊敗於日本聯合艦隊。最後,要從根本上改變落後的軍事力量,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軍事現代化。最根本途徑就是不斷髮展本國經濟實力,提升國家科技水平,使得自身擁有發展軍事力量的強大經濟基礎。運用自身的內在因素促進和發展,並打破軍事變革主體思想意識的侷限性,使中國的軍事現代化能走上自我更新、持續發展的道路。

毛剑杰
2017-06-05

德國海軍裝備對晚清政府的海軍建設來說,主要是兩個方面的影響,一是教學和訓練,二是實戰。例如鄭宗育、易文君在《論洋務運動與德國》中介紹稱:1870年福建船政大臣沈葆禎為船政學堂購買了普魯士船隻一艘,其船身堅固,木質上乘,後稍加改觀,配置後膛炮一門,前膛邊炮四門,命名“建威”,作為船政學堂學生的練船。

而說到實戰,最著名的當屬中日甲午海戰。據據《海軍大事記》統計,1880—1890年代,清政府共向外國訂購艦艇46艘,德國佔36艘,其中包括:鐵甲艦2艘(定遠、鎮遠)、穹甲艦3艘(濟遠、經遠、來遠),巡洋艦5艘(南琛、南瑞、海容、海籌、海琛),魚雷艦25艘、導海挖泥船1艘。皮明勇在《德國與晚清軍事變革》中明確指出:“德國裝備對晚清海軍的影響比較集中地反映在北洋艦隊的建設中。北洋艦隊在中法戰爭前艦少力弱,在當時的南北各洋海軍艦隊中地位並不突出。中法戰爭後,在德國訂購的定遠、鎮遠鐵甲艦以及經遠、來遠、濟遠巡洋艦相繼加入北洋艦隊,成為其主力艦隻,使北洋艦隊一躍而居晚清海軍之冠。

也正因為有這些德制艦艇的購入,晚清海軍在世界海軍中的地位明顯提高,1891年時被列為世界第8位。定遠、鎮遠二艦在甲午海戰中對日本海軍艦隊造成了很大的威脅。”

甲午海戰後,受政治局勢和經濟實力的牽制,清政府再也無力大規模建設海軍了。

YF永恒
2017-06-12

晚清時代,我國的主力艦定遠,鎮遠就是德國造。其實所謂的影響還是那時候德國海軍工業也是突飛猛進的時候,那時候在德國買艦,達到英國同等級別的軍艦,不但便宜而且性能也相差無幾。說句無奈的話。就是滿清那時候財政問題嚴重,沒錢,而德國正式發展上升期,需要市場,需要訂單。或許覺得可笑。可是是事實。而且德國對滿清的態度和國策還是相對而言很友好的。

书虫154195701
2017-06-14

德國海軍裝備對晚清海軍是有很大影響的,李鴻章訪問德國向德國訂購了世界最強級別的鐵甲艦充實晚清海軍,當時晚清海軍實力名列世界第八位,晚清海軍由於中法馬尾海戰失敗造成福建水師全軍覆滅,甚至由沈葆楨創辦的馬尾船政都被炸光,福建水師原是晚清寄於厚望的新式海軍,這時清政已無錢再辦船政,於是由李鴻章的淮系出資擴建北洋水師。北洋水師的船艦百分之八十是德國採購,並由德國教官按德式訓練,所以北洋水師當時實力還是令日本忌憚的。尤其重型鐵甲艦定遠號和鎮遠號絕對是亞洲第一。可惜清庭腐敗懦弱,再好的裝備也無取勝之力,當時福建水師是按清庭不打第一槍而被法軍偷襲全滅在馬尾港。而北洋水師則同樣是不挑釁不接觸不打第一槍最終全滅在劉公島港。可是今天我們又聽到了一句:不打第一槍。歷史會重演嗎?

连化草
2017-06-15

那是奔弛脫著拖拉機跑。說古代德國,能不說英法嗎?連英法一塊說才有味道。他們找大清玩,靠什麼?英國日不落,有錢。我的是我的,你的也是我的。法國人會浪會漫。對女人搞浪漫,對男人搞漫。炮彈槍彈如水,漫金山,。別說男人,山也給你漫平嘍。當然英德也是沆瀣一氣。英搞定錢,法搞人。德搞剩下的當然是物。他們從陸地上來神州,沒效率。空中那是扯蛋的!從海上來好啊!瞅準一股風,忽忽悠悠就來了。當然當海軍,那些有血有肉的鬼們一路上好吃好喝,看著藍天白雲,看著海的美景,到了神州與大清見面的都是擇優良種。大清那見到此等風光。晚清海軍所受影響亦或九牛一毛。

UFO101
2017-06-14

李鴻章起初向英國45萬兩白銀購買鐵甲艦,但英國以排水320噸的蚊子小炮艇欺騙李鴻章,李鴻章遂向德國購買鐵甲艦。1885年李鴻章向德國購定遠和鎮遠主力艦正常排水量7335噸或7430噸,滿載排水量7670噸,是當時的東亞第一鉅艦,裝甲總重更是達到了1461噸,這兩艘鐵甲艦的造價總計280萬兩白銀。約68萬兩白銀買了另外一艘德國軍艦濟遠號巡洋艦。1886年福龍魚雷艇,1887年左一、左二、右一、右二、右三魚雷艇,1888年繼續由德國製造的是經遠、來遠艦巡洋艦,這兩艘艦單價86.5萬輛白銀,排水量為2900噸。在德國售賣濟遠號後,英國人眼紅大訂單,售買致遠和靖遠艦,這兩艘艦的排水量略小,達2300噸,造價是84.5萬兩白銀。英國是當時海軍第一強國,軍艦技術優於德國。德國售賣的主力艦組成了大清北洋艦隊的核心。而德國的裝備競爭使得英國不再以次充好的欺騙清朝,能夠把比較好的裝備通過競爭售賣給清朝。這樣,北洋艦隊的艦船由德國和英國兩國生產的艦船組成。

李子木沆
2017-06-14

瀉藥

晚清海軍主要受英德兩國影響。1879年清比較各國,認為德船更好,向德購入定遠鎮遠兩艦,是遠東最強兩艦。後於八十年代又買了兩個巡洋艦,也因此開啟向德海軍學習之路,請德國軍官訓練(以前都是英國)。北洋十餘艘主力艦,德艦有四,福州水師則大部德制。甲午後,北洋滅亡。在九八年重建海軍時,又購入德國三海驅逐艦,復請教習。不過又在八國之時覆滅。之後海軍半死不活,1907年時,親王訪德本欲購入德艦兩艘,後放棄,讓德國很傷心。

總的說有推動作用,但改變不了其覆滅之路。

還有一個,德國人真的比英國人強

猎杀人贩子
2017-06-12

近代德國以工業立軍,陸軍立軍,其首先有了一支威震歐陸的大陸軍,在1888年前,德國是一個典型的陸軍強國和二流海軍國家。當時,德國在海外的立足點和利益都很少,維護海外利益的能力也不足。不像英,法,西等老牌傳統海上強國,以海立國。都有一支相當實力的遠洋海軍力量。德國當時只有一支近海防衛足夠,遠洋控制不足的海軍力量!就是說,防有餘,攻不足。那個時期,是鐵血宰相,俾斯麥當政時代,俾斯麥結合德的地理國情,制定了一個,重陸輕海的國防正策,將發展重心放在陸地上,而在海上只保持一支足以自衛的少海軍規模和能力。從而將有限的財政發展出了一支讓歐陸震盪的陸軍,並以此立威,擠身列強之一。這個時代,德國跟清朝由於雙方各有所需,(德國要在遠東得到一個準盟友和友好的市場)(清朝則想在英法兩列強外找到第三方勢力)於是,德清關係一拍即合!這一時期,雖然德國人心中對於老舊落後的清朝也多少有所看不起,但是能在遠東找到一個大而不強的朋友也是德國所樂見的。人情價的定遠鐵甲艦,濟遠,經遠,來遠等軍艦和大量德式火炮,槍只,就這樣,源源不斷的進入了中國。可以說,1882年到1890年間,德清關係是最好時期,準盟友關係!

王小胖146753519
2017-06-13

再先進的武器裝備也敵不過腐化墮落的制度。

漢陽廠的武器已經可以比肩德國工廠,北洋水師已經遠超亞洲所有國家,可是依舊戰敗。

那時候沒有武器禁運等等,什麼最先進的機槍,克虜伯大炮,先進的戰艦都可以買到,包括生產線。

Battleship54748913
2017-06-14

德國為中國建造了鐵甲艦定遠和鎮遠,穹甲巡洋艦濟遠,裝甲巡洋艦經遠和來遠,其中濟遠本為定遠級鐵甲艦三號艦,因經費不足建成穹甲巡洋艦,可以說,濟遠是一次失敗的嘗試,而定遠級鐵甲艦主炮佈局採取英國鐵甲艦英弗萊息白號的佈置方式,而防護上則採用德國薩克森級鐵甲艦鐵甲堡式的佈局,鐵甲堡即一個鐵盒子,定遠級的核心區域被一層14英寸厚的裝甲保護,經遠級裝甲巡洋艦僅僅在水線部分安裝一條裝甲帶,嚴格意義上說不全是裝甲巡洋艦,這條裝甲帶僅僅是保護水線而已。而且事實上,德國並沒有太多的造艦經驗,而為中國造艦對其自身是一種技術積累,另一個方面,德國船最大的吸引力則是便宜。

北洋海軍作為中國第一支海軍,在組成形式以及各項制度上完全是按照英國皇家海軍來的,畢竟高級軍官都是英國海軍學校的優秀學員,同時還有李鴻章為北洋海軍聘請了英國海軍軍官琅威理為顧問,這就使得北洋海軍變成了一個翻版的皇家海軍。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