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最新一期財富500強中,華為的營業額是阿里、騰訊的兩倍,但利潤比他倆還低不少?

10 個回答
宋东珂
2019-07-28

在悟空問答上的338個問題,只寫接地氣的科技內容,歡迎關注。


這個對比相當不理智,不對,是非常不理智!


跨行業比利潤和利潤率是沒有任何意義的,我開一家麵館賣面,一碗麵賣20塊,我起碼賺10塊;我要是改賣豆花,一碗豆花10塊錢,但是成本只有2塊錢。對比起阿里騰訊25%的利潤率,我是不是就可以說我做的事情比騰訊阿里要賺錢啊???這不對是吧?


其實華為作為世界500強,營收超過7000億人民幣的企業,你翻翻中國企業的目錄,除了中鐵、中建、中石油、電網、三大運營商這些國企,有幾家民營企業營收超過了華為的?即便放眼世界上,華為的營收輕鬆進入世界前100名。從營收來看,華為的基數已經是騰訊阿里很難超越的地步,這一點的關鍵就在於:營收是利潤的基礎,保持高營收就有機會提高利潤。

在悟空問答上的338個問題,只寫接地氣的科技內容,歡迎關注。


這個對比相當不理智,不對,是非常不理智!


跨行業比利潤和利潤率是沒有任何意義的,我開一家麵館賣面,一碗麵賣20塊,我起碼賺10塊;我要是改賣豆花,一碗豆花10塊錢,但是成本只有2塊錢。對比起阿里騰訊25%的利潤率,我是不是就可以說我做的事情比騰訊阿里要賺錢啊???這不對是吧?


其實華為作為世界500強,營收超過7000億人民幣的企業,你翻翻中國企業的目錄,除了中鐵、中建、中石油、電網、三大運營商這些國企,有幾家民營企業營收超過了華為的?即便放眼世界上,華為的營收輕鬆進入世界前100名。從營收來看,華為的基數已經是騰訊阿里很難超越的地步,這一點的關鍵就在於:營收是利潤的基礎,保持高營收就有機會提高利潤。

實體產業利潤率較低一直都是行業普遍現象,機械重工產業聽起來不錯吧?利潤率普遍都在5%左右;房地產行業聽起來相當賺錢吧?普遍利潤率在10%左右;汽車行業看起來好像更牛X了哈?利潤率比華為7%更慘,很多都在2%左右徘徊。實體產業苦,人力大,投入大,賺錢還少,所以現在年輕人都跑去搞互聯網也就不奇怪了。


互聯網產業賺錢,至少在中國,市場較為封閉,盈利模式多樣,投入佔比較少。市場相對封閉,大家都懂的吧?外國進不來,我們也出不去,一對一公開較量,騰訊能不能打贏Facebook真的難說。盈利模式多樣指的是單個業務盈利模式,比如說淘寶表面上免費開店啥的,但是用起來各種直通車,各種付費功能,各種手續費保證金,套路深得很。技術投入就更不用講了,騰訊大家都懂的。


華為營收多,成本也高,且不說實體產業造實體通訊設備的生產成本,工廠成本要錢吧?工人成本要錢吧?最初的建設拿地買設備這些要錢吧?其實這些都沒啥,最重要的是華為是為數不多的需要在國際市場與歐美國家正面對抗的企業,必須在人才和研發上投入較多,才能留住人才,才能積累足夠的技術與其它企業對抗。


更何況,華為又不是上市公司,沒有來自董事會的盈利壓力,賺多賺少還不是看任老心情。

方远创业故事会
2019-07-30

個人認為:華為在利潤率上不及阿里騰訊,核心原因在於投入了大量的費用在硬件及5G智能設備的研發上,這是企業的性質不同和華為的戰略決定的。

首先,華為的核心在於智能設備的研發和生產,阿里騰訊是互聯網平臺企業,性質不同。

2019年7月,據美國《財富》雜誌發佈的最新世界500強企業排行榜。華為排名提升11位至61名,阿里巴巴與騰訊分列第182位與237位。

2018年,華為收入為1090億美元,阿里巴巴與騰訊的收入分別為561億美元和472.7億美元。在利潤方面,2018年,華為利潤為89.5億美元,阿里巴巴與騰訊的利潤分別為130.9億美元和119億美元。

個人認為:華為在利潤率上不及阿里騰訊,核心原因在於投入了大量的費用在硬件及5G智能設備的研發上,這是企業的性質不同和華為的戰略決定的。

首先,華為的核心在於智能設備的研發和生產,阿里騰訊是互聯網平臺企業,性質不同。

2019年7月,據美國《財富》雜誌發佈的最新世界500強企業排行榜。華為排名提升11位至61名,阿里巴巴與騰訊分列第182位與237位。

2018年,華為收入為1090億美元,阿里巴巴與騰訊的收入分別為561億美元和472.7億美元。在利潤方面,2018年,華為利潤為89.5億美元,阿里巴巴與騰訊的利潤分別為130.9億美元和119億美元。

硬件製造企業的利潤率往往遠不如平臺型互聯網公司,華為利潤率不及騰訊一半。就利潤率而言,華為利潤率為8%,阿里巴巴利潤率為23%,騰訊利潤率則為25%。

但是,與此同時,2018年全球研發投入,華為以 113.34 億歐元(約合人民幣 891.1698 億元)的研發投入,位列全球第五、中國第一,是唯一一家躋身 Top 50 的中國公司。阿里騰訊在這個榜單上名字都找不到,也就是說華為賺來的錢有很大一部分投入到研發上了,這是利潤率下降的核心原因。

個人認為:華為在利潤率上不及阿里騰訊,核心原因在於投入了大量的費用在硬件及5G智能設備的研發上,這是企業的性質不同和華為的戰略決定的。

首先,華為的核心在於智能設備的研發和生產,阿里騰訊是互聯網平臺企業,性質不同。

2019年7月,據美國《財富》雜誌發佈的最新世界500強企業排行榜。華為排名提升11位至61名,阿里巴巴與騰訊分列第182位與237位。

2018年,華為收入為1090億美元,阿里巴巴與騰訊的收入分別為561億美元和472.7億美元。在利潤方面,2018年,華為利潤為89.5億美元,阿里巴巴與騰訊的利潤分別為130.9億美元和119億美元。

硬件製造企業的利潤率往往遠不如平臺型互聯網公司,華為利潤率不及騰訊一半。就利潤率而言,華為利潤率為8%,阿里巴巴利潤率為23%,騰訊利潤率則為25%。

但是,與此同時,2018年全球研發投入,華為以 113.34 億歐元(約合人民幣 891.1698 億元)的研發投入,位列全球第五、中國第一,是唯一一家躋身 Top 50 的中國公司。阿里騰訊在這個榜單上名字都找不到,也就是說華為賺來的錢有很大一部分投入到研發上了,這是利潤率下降的核心原因。

其次,阿里騰訊早已從互聯網企業變身為投資型企業,華為並不參與投資,所以利潤率低是正常的。

在過去的2018年,阿里投資了160家公司總計1800億元,騰訊投資了170家公司總計900億元。2018年阿里、騰訊利潤的三分之一都來自投資收益,阿里的投資收益達到254億,騰訊的投資收益則是232億。與之相比,華為一不做房地產、二不參與任何風險投資,一門心思做技術研發、智能硬件的技術升級,不但不能獲得收益,而且還要大規模投資在人才、設備等各個方面,收益不及阿里騰訊實屬正常。

拋開風投不談,阿里的賺錢來源於電商領域的優勢,廣告收益、平臺分成,在大肆賺錢的同時也提升了企業的經營成本,導致目前的電商無法繼續良性發展;而騰訊賺錢的方式更加為人詬病,遊戲本身在獲取鉅額利益的同時也為社會帶來了許多問題。

個人認為:華為在利潤率上不及阿里騰訊,核心原因在於投入了大量的費用在硬件及5G智能設備的研發上,這是企業的性質不同和華為的戰略決定的。

首先,華為的核心在於智能設備的研發和生產,阿里騰訊是互聯網平臺企業,性質不同。

2019年7月,據美國《財富》雜誌發佈的最新世界500強企業排行榜。華為排名提升11位至61名,阿里巴巴與騰訊分列第182位與237位。

2018年,華為收入為1090億美元,阿里巴巴與騰訊的收入分別為561億美元和472.7億美元。在利潤方面,2018年,華為利潤為89.5億美元,阿里巴巴與騰訊的利潤分別為130.9億美元和119億美元。

硬件製造企業的利潤率往往遠不如平臺型互聯網公司,華為利潤率不及騰訊一半。就利潤率而言,華為利潤率為8%,阿里巴巴利潤率為23%,騰訊利潤率則為25%。

但是,與此同時,2018年全球研發投入,華為以 113.34 億歐元(約合人民幣 891.1698 億元)的研發投入,位列全球第五、中國第一,是唯一一家躋身 Top 50 的中國公司。阿里騰訊在這個榜單上名字都找不到,也就是說華為賺來的錢有很大一部分投入到研發上了,這是利潤率下降的核心原因。

其次,阿里騰訊早已從互聯網企業變身為投資型企業,華為並不參與投資,所以利潤率低是正常的。

在過去的2018年,阿里投資了160家公司總計1800億元,騰訊投資了170家公司總計900億元。2018年阿里、騰訊利潤的三分之一都來自投資收益,阿里的投資收益達到254億,騰訊的投資收益則是232億。與之相比,華為一不做房地產、二不參與任何風險投資,一門心思做技術研發、智能硬件的技術升級,不但不能獲得收益,而且還要大規模投資在人才、設備等各個方面,收益不及阿里騰訊實屬正常。

拋開風投不談,阿里的賺錢來源於電商領域的優勢,廣告收益、平臺分成,在大肆賺錢的同時也提升了企業的經營成本,導致目前的電商無法繼續良性發展;而騰訊賺錢的方式更加為人詬病,遊戲本身在獲取鉅額利益的同時也為社會帶來了許多問題。

最後,華為是中國智造的標杆企業,長遠來看阿里騰訊的模式並不能與華為抗衡。

在人人高呼互聯網的時代,阿里騰訊無疑是時代的佼佼者,但是,互聯網行業的發展必然離不開實體,同時也離不開華為、中興等各種智能終端、手機、芯片、顯示屏、操作系統的開發和進化,沒有這些智能硬件的支持,互聯網就是無本之木、無源之水。

從長遠來看,阿里騰訊的崛起得益於中國的人口紅利和時代的優勢;而華為通過對5G技術的超前研發,在全球範圍取得的成果和在核心技術層面的優勢,並非騰訊阿里所能比擬,個人更加看好華為的未來。隨著華為鴻蒙系統的上線、麒麟和海思芯片的進化,他在全球智能設備領域的優勢將進一步凸顯,從美國想法設法打壓華為而不是限制阿里騰訊,就可以看出華為的戰略領先地位。

個人認為:華為在利潤率上不及阿里騰訊,核心原因在於投入了大量的費用在硬件及5G智能設備的研發上,這是企業的性質不同和華為的戰略決定的。

首先,華為的核心在於智能設備的研發和生產,阿里騰訊是互聯網平臺企業,性質不同。

2019年7月,據美國《財富》雜誌發佈的最新世界500強企業排行榜。華為排名提升11位至61名,阿里巴巴與騰訊分列第182位與237位。

2018年,華為收入為1090億美元,阿里巴巴與騰訊的收入分別為561億美元和472.7億美元。在利潤方面,2018年,華為利潤為89.5億美元,阿里巴巴與騰訊的利潤分別為130.9億美元和119億美元。

硬件製造企業的利潤率往往遠不如平臺型互聯網公司,華為利潤率不及騰訊一半。就利潤率而言,華為利潤率為8%,阿里巴巴利潤率為23%,騰訊利潤率則為25%。

但是,與此同時,2018年全球研發投入,華為以 113.34 億歐元(約合人民幣 891.1698 億元)的研發投入,位列全球第五、中國第一,是唯一一家躋身 Top 50 的中國公司。阿里騰訊在這個榜單上名字都找不到,也就是說華為賺來的錢有很大一部分投入到研發上了,這是利潤率下降的核心原因。

其次,阿里騰訊早已從互聯網企業變身為投資型企業,華為並不參與投資,所以利潤率低是正常的。

在過去的2018年,阿里投資了160家公司總計1800億元,騰訊投資了170家公司總計900億元。2018年阿里、騰訊利潤的三分之一都來自投資收益,阿里的投資收益達到254億,騰訊的投資收益則是232億。與之相比,華為一不做房地產、二不參與任何風險投資,一門心思做技術研發、智能硬件的技術升級,不但不能獲得收益,而且還要大規模投資在人才、設備等各個方面,收益不及阿里騰訊實屬正常。

拋開風投不談,阿里的賺錢來源於電商領域的優勢,廣告收益、平臺分成,在大肆賺錢的同時也提升了企業的經營成本,導致目前的電商無法繼續良性發展;而騰訊賺錢的方式更加為人詬病,遊戲本身在獲取鉅額利益的同時也為社會帶來了許多問題。

最後,華為是中國智造的標杆企業,長遠來看阿里騰訊的模式並不能與華為抗衡。

在人人高呼互聯網的時代,阿里騰訊無疑是時代的佼佼者,但是,互聯網行業的發展必然離不開實體,同時也離不開華為、中興等各種智能終端、手機、芯片、顯示屏、操作系統的開發和進化,沒有這些智能硬件的支持,互聯網就是無本之木、無源之水。

從長遠來看,阿里騰訊的崛起得益於中國的人口紅利和時代的優勢;而華為通過對5G技術的超前研發,在全球範圍取得的成果和在核心技術層面的優勢,並非騰訊阿里所能比擬,個人更加看好華為的未來。隨著華為鴻蒙系統的上線、麒麟和海思芯片的進化,他在全球智能設備領域的優勢將進一步凸顯,從美國想法設法打壓華為而不是限制阿里騰訊,就可以看出華為的戰略領先地位。

因此,光從利潤和賺錢的角度,阿里騰訊當然遠超華為,但是從國家戰略和核心科技方面,這兩家企業離華為的距離,還有幾條街之多。

睿思天下
2019-07-30

朋友們好!

這主要是因為華為研發投入特別巨大。最新一期財富500強榜單中,華為營業額比阿里,騰訊高的多,但是利潤比他倆還低,這主要是華為研發投入大。下面來分析一下。

朋友們好!

這主要是因為華為研發投入特別巨大。最新一期財富500強榜單中,華為營業額比阿里,騰訊高的多,但是利潤比他倆還低,這主要是華為研發投入大。下面來分析一下。

三家企業2018年營業收入和利潤

根據華為2018年年報,華為2018年營業收入為7212億元人民幣,淨利潤為593億元人民幣。華為2018年研發投入為113.34億歐元。

阿里巴巴2018年營業收入實現了3768億元人民幣,淨利潤為876億元,2018年研發投入為29.14億歐元。

騰訊2018年營業收入為3126億元人民幣,淨利潤實現了787億元,2018年研發投入為22.35億歐元。

為什麼華為利潤較低

從利潤的角度來看,華為利潤為593億元,阿里為876億元,騰訊為787億元,可以看出來華為的利潤比阿里和騰訊都要低一些。那麼為什麼華為利潤較低呢?

1、華為人員多

華為員工總數為18萬人,阿里人數為8.7萬人,騰訊總人數為4萬人。這就意味著華為一家員工總數比阿里加騰訊人數還要多了5.3萬人。這三家公司平均工資大概是70萬元,這樣華為比阿里和騰訊加起來還多5.3萬人,一年人力資源成本就比騰訊加阿里多了371億元。

2、華為研發投入大

華為2018年研發投資達到了113.34億歐元,摺合人民幣為868億元人民幣。而阿里只有29.14億歐元,摺合人民幣為223億元,騰訊只有22.35億歐元,摺合人民幣為171億元。這樣,華為的研發投資比阿里和騰訊加起來的研發費用還多出來61.85億歐元,也就是多了473.8億人民幣的研發投入。

朋友們好!

這主要是因為華為研發投入特別巨大。最新一期財富500強榜單中,華為營業額比阿里,騰訊高的多,但是利潤比他倆還低,這主要是華為研發投入大。下面來分析一下。

三家企業2018年營業收入和利潤

根據華為2018年年報,華為2018年營業收入為7212億元人民幣,淨利潤為593億元人民幣。華為2018年研發投入為113.34億歐元。

阿里巴巴2018年營業收入實現了3768億元人民幣,淨利潤為876億元,2018年研發投入為29.14億歐元。

騰訊2018年營業收入為3126億元人民幣,淨利潤實現了787億元,2018年研發投入為22.35億歐元。

為什麼華為利潤較低

從利潤的角度來看,華為利潤為593億元,阿里為876億元,騰訊為787億元,可以看出來華為的利潤比阿里和騰訊都要低一些。那麼為什麼華為利潤較低呢?

1、華為人員多

華為員工總數為18萬人,阿里人數為8.7萬人,騰訊總人數為4萬人。這就意味著華為一家員工總數比阿里加騰訊人數還要多了5.3萬人。這三家公司平均工資大概是70萬元,這樣華為比阿里和騰訊加起來還多5.3萬人,一年人力資源成本就比騰訊加阿里多了371億元。

2、華為研發投入大

華為2018年研發投資達到了113.34億歐元,摺合人民幣為868億元人民幣。而阿里只有29.14億歐元,摺合人民幣為223億元,騰訊只有22.35億歐元,摺合人民幣為171億元。這樣,華為的研發投資比阿里和騰訊加起來的研發費用還多出來61.85億歐元,也就是多了473.8億人民幣的研發投入。

因此,華為淨利潤較低的原因就是華為研發投入比騰訊和阿里多得多,還有就是華為人員多,工資成本比騰訊和阿里高的多。

其實華為還原淨利潤應該是淨利潤+2018年研發費用=1461億元。

阿里還原淨利潤=876+223=1099億元

騰訊還原淨利潤=787+171=958億元。

這樣可以看出來,這樣的還原淨利潤比較,肯定是華為比阿里和騰訊公司的高的。


綜上所述,華為營業收入高,而淨利潤較低的主要原因就是華為研發費用比阿里和騰訊的研發費用高的多,而且人員比騰訊和阿里多。如果華為淨利潤加上研發投入肯定是比騰訊和阿里淨利潤加上研發費用的利潤高的。


感謝閱讀!

如果您喜歡我的觀點,歡迎您關注我,也歡迎您加入我的免費投資圈子,可以進一步交流。歡迎大家多多評論,點贊,關注!

暖心人社
2019-07-29

首先糾正一下,華為並沒有入選財富500強,因為財富500強主要還是以上市公司為主。華為作為非上市企業,一些數據並沒有被採納,這也是財富500強的侷限性。

關於華為、騰訊和阿里三大企業,是我們國家最耳熟能詳的的高科技三大巨頭了。騰訊在香港上市,阿里在美國上市。原先BAT三巨頭中的百度,似乎已經慢慢落後了。

從這三家企業的營業數據來看,華為營收超過了騰訊+阿里。2018年華為營收數據是7213億元,騰訊只有3217億元,阿里是3768億元。阿里由於會計財年計算時間的不同,是2018年4月至2019年3月的數據。

不過要看淨利潤,華為只有騰訊和阿里的3/4。根據華為官網數據,2018年華為淨利潤是593億元,騰訊則是800億元,阿里是802億元。

三家企業的職工數量也不同,華為是18.8萬職工,騰訊只有5.46萬,阿里是8.68萬。

首先糾正一下,華為並沒有入選財富500強,因為財富500強主要還是以上市公司為主。華為作為非上市企業,一些數據並沒有被採納,這也是財富500強的侷限性。

關於華為、騰訊和阿里三大企業,是我們國家最耳熟能詳的的高科技三大巨頭了。騰訊在香港上市,阿里在美國上市。原先BAT三巨頭中的百度,似乎已經慢慢落後了。

從這三家企業的營業數據來看,華為營收超過了騰訊+阿里。2018年華為營收數據是7213億元,騰訊只有3217億元,阿里是3768億元。阿里由於會計財年計算時間的不同,是2018年4月至2019年3月的數據。

不過要看淨利潤,華為只有騰訊和阿里的3/4。根據華為官網數據,2018年華為淨利潤是593億元,騰訊則是800億元,阿里是802億元。

三家企業的職工數量也不同,華為是18.8萬職工,騰訊只有5.46萬,阿里是8.68萬。

由此可以看出,企業能否掙錢?並不一定要看營收和職工數量。

華為實際上應當定義為是一家通訊科技公司,主要從事的是分析以通訊技術的問題解決,兼職手機銷售,呵呵。

首先糾正一下,華為並沒有入選財富500強,因為財富500強主要還是以上市公司為主。華為作為非上市企業,一些數據並沒有被採納,這也是財富500強的侷限性。

關於華為、騰訊和阿里三大企業,是我們國家最耳熟能詳的的高科技三大巨頭了。騰訊在香港上市,阿里在美國上市。原先BAT三巨頭中的百度,似乎已經慢慢落後了。

從這三家企業的營業數據來看,華為營收超過了騰訊+阿里。2018年華為營收數據是7213億元,騰訊只有3217億元,阿里是3768億元。阿里由於會計財年計算時間的不同,是2018年4月至2019年3月的數據。

不過要看淨利潤,華為只有騰訊和阿里的3/4。根據華為官網數據,2018年華為淨利潤是593億元,騰訊則是800億元,阿里是802億元。

三家企業的職工數量也不同,華為是18.8萬職工,騰訊只有5.46萬,阿里是8.68萬。

由此可以看出,企業能否掙錢?並不一定要看營收和職工數量。

華為實際上應當定義為是一家通訊科技公司,主要從事的是分析以通訊技術的問題解決,兼職手機銷售,呵呵。

騰訊是中國最大的互聯網綜合服務提供服務商,要從事社交通訊服務、遊戲服務、網絡視頻服務等等。

首先糾正一下,華為並沒有入選財富500強,因為財富500強主要還是以上市公司為主。華為作為非上市企業,一些數據並沒有被採納,這也是財富500強的侷限性。

關於華為、騰訊和阿里三大企業,是我們國家最耳熟能詳的的高科技三大巨頭了。騰訊在香港上市,阿里在美國上市。原先BAT三巨頭中的百度,似乎已經慢慢落後了。

從這三家企業的營業數據來看,華為營收超過了騰訊+阿里。2018年華為營收數據是7213億元,騰訊只有3217億元,阿里是3768億元。阿里由於會計財年計算時間的不同,是2018年4月至2019年3月的數據。

不過要看淨利潤,華為只有騰訊和阿里的3/4。根據華為官網數據,2018年華為淨利潤是593億元,騰訊則是800億元,阿里是802億元。

三家企業的職工數量也不同,華為是18.8萬職工,騰訊只有5.46萬,阿里是8.68萬。

由此可以看出,企業能否掙錢?並不一定要看營收和職工數量。

華為實際上應當定義為是一家通訊科技公司,主要從事的是分析以通訊技術的問題解決,兼職手機銷售,呵呵。

騰訊是中國最大的互聯網綜合服務提供服務商,要從事社交通訊服務、遊戲服務、網絡視頻服務等等。

阿里的定義比較複雜,一般叫做國際化互聯網服務公司。阿里的主要業務有電子商務服務、螞蟻金融服務、菜鳥物流服務、大數據雲計算服務、廣告服務、跨境貿易服務以及其他的互聯網服務。

首先糾正一下,華為並沒有入選財富500強,因為財富500強主要還是以上市公司為主。華為作為非上市企業,一些數據並沒有被採納,這也是財富500強的侷限性。

關於華為、騰訊和阿里三大企業,是我們國家最耳熟能詳的的高科技三大巨頭了。騰訊在香港上市,阿里在美國上市。原先BAT三巨頭中的百度,似乎已經慢慢落後了。

從這三家企業的營業數據來看,華為營收超過了騰訊+阿里。2018年華為營收數據是7213億元,騰訊只有3217億元,阿里是3768億元。阿里由於會計財年計算時間的不同,是2018年4月至2019年3月的數據。

不過要看淨利潤,華為只有騰訊和阿里的3/4。根據華為官網數據,2018年華為淨利潤是593億元,騰訊則是800億元,阿里是802億元。

三家企業的職工數量也不同,華為是18.8萬職工,騰訊只有5.46萬,阿里是8.68萬。

由此可以看出,企業能否掙錢?並不一定要看營收和職工數量。

華為實際上應當定義為是一家通訊科技公司,主要從事的是分析以通訊技術的問題解決,兼職手機銷售,呵呵。

騰訊是中國最大的互聯網綜合服務提供服務商,要從事社交通訊服務、遊戲服務、網絡視頻服務等等。

阿里的定義比較複雜,一般叫做國際化互聯網服務公司。阿里的主要業務有電子商務服務、螞蟻金融服務、菜鳥物流服務、大數據雲計算服務、廣告服務、跨境貿易服務以及其他的互聯網服務。

如果用通俗的話講,華為很多業務是搞工廠生產的,而騰訊和阿里是搞技術服務的。為此,華為也在不斷加大科研的投入,努力想讓自己變成一家以技術打頭的科技公司。過去10年,華為累計投入4850億元進行研發,截止2018年申請專利8.78萬件,努力想讓公司成為微軟、谷歌、蘋果一樣偉大的公司。

華為的路是更艱辛的,但是也會是更成功的。希望華為能砥礪前行,不辜負中華有為的名字,在世界舞臺上開闢出更多屬於中國的天地。

IT老菜鸟
2019-07-28

華為的確利潤不高,其實通信企業的利潤遠沒有互聯網企業高,尤其是華為在研發投資巨大的前提下更是如此。


在2019年的《財富》世界500強中,華為排名第61位, 2018年的收入達到1090億美元,利潤為89.5億美元,利潤率僅為8%。

華為的確利潤不高,其實通信企業的利潤遠沒有互聯網企業高,尤其是華為在研發投資巨大的前提下更是如此。


在2019年的《財富》世界500強中,華為排名第61位, 2018年的收入達到1090億美元,利潤為89.5億美元,利潤率僅為8%。


阿里巴巴、騰訊分別排在182位和237位,收入分別是561億美元和472.7億美元,利潤分別為130.9億美元和119億美元,利潤率分別達到23%和25%。

華為的確利潤不高,其實通信企業的利潤遠沒有互聯網企業高,尤其是華為在研發投資巨大的前提下更是如此。


在2019年的《財富》世界500強中,華為排名第61位, 2018年的收入達到1090億美元,利潤為89.5億美元,利潤率僅為8%。


阿里巴巴、騰訊分別排在182位和237位,收入分別是561億美元和472.7億美元,利潤分別為130.9億美元和119億美元,利潤率分別達到23%和25%。

可能很多消費者不太明白,為何華為的利潤率這麼低?實際上我們可以看到,華為利潤率一向不高。我們可以看看過去幾年的數據,過去幾年,華為的利潤率最高沒有超過12%,近幾年一直低於10%

華為的確利潤不高,其實通信企業的利潤遠沒有互聯網企業高,尤其是華為在研發投資巨大的前提下更是如此。


在2019年的《財富》世界500強中,華為排名第61位, 2018年的收入達到1090億美元,利潤為89.5億美元,利潤率僅為8%。


阿里巴巴、騰訊分別排在182位和237位,收入分別是561億美元和472.7億美元,利潤分別為130.9億美元和119億美元,利潤率分別達到23%和25%。

可能很多消費者不太明白,為何華為的利潤率這麼低?實際上我們可以看到,華為利潤率一向不高。我們可以看看過去幾年的數據,過去幾年,華為的利潤率最高沒有超過12%,近幾年一直低於10%

為什麼華為的利潤會一直不高呢?我來給大家分析一下原因。


第一個原因,華為研發投入高


華為的研發投入排名世界第五,2018年研發投入達到了113億歐元,佔據了企業2018年營業額的14.7%。

華為的確利潤不高,其實通信企業的利潤遠沒有互聯網企業高,尤其是華為在研發投資巨大的前提下更是如此。


在2019年的《財富》世界500強中,華為排名第61位, 2018年的收入達到1090億美元,利潤為89.5億美元,利潤率僅為8%。


阿里巴巴、騰訊分別排在182位和237位,收入分別是561億美元和472.7億美元,利潤分別為130.9億美元和119億美元,利潤率分別達到23%和25%。

可能很多消費者不太明白,為何華為的利潤率這麼低?實際上我們可以看到,華為利潤率一向不高。我們可以看看過去幾年的數據,過去幾年,華為的利潤率最高沒有超過12%,近幾年一直低於10%

為什麼華為的利潤會一直不高呢?我來給大家分析一下原因。


第一個原因,華為研發投入高


華為的研發投入排名世界第五,2018年研發投入達到了113億歐元,佔據了企業2018年營業額的14.7%。


而阿里2018年研發投入為227.5億人民幣,研發佔比大約為9.1%,騰訊2018年研發投入為174.5億人民幣,研發佔比大約為7.3%。也就是華為的研發投入將近1000億人民幣,超過騰訊和阿里的總和。這麼大的研發投入,當然導致華為的研發成本很高。


我們假設華為的研發投入和阿里持平,那麼華為的利潤將增加近100億美元,如果這樣降低研發投入,華為的利潤就會遠超騰訊阿里

華為的確利潤不高,其實通信企業的利潤遠沒有互聯網企業高,尤其是華為在研發投資巨大的前提下更是如此。


在2019年的《財富》世界500強中,華為排名第61位, 2018年的收入達到1090億美元,利潤為89.5億美元,利潤率僅為8%。


阿里巴巴、騰訊分別排在182位和237位,收入分別是561億美元和472.7億美元,利潤分別為130.9億美元和119億美元,利潤率分別達到23%和25%。

可能很多消費者不太明白,為何華為的利潤率這麼低?實際上我們可以看到,華為利潤率一向不高。我們可以看看過去幾年的數據,過去幾年,華為的利潤率最高沒有超過12%,近幾年一直低於10%

為什麼華為的利潤會一直不高呢?我來給大家分析一下原因。


第一個原因,華為研發投入高


華為的研發投入排名世界第五,2018年研發投入達到了113億歐元,佔據了企業2018年營業額的14.7%。


而阿里2018年研發投入為227.5億人民幣,研發佔比大約為9.1%,騰訊2018年研發投入為174.5億人民幣,研發佔比大約為7.3%。也就是華為的研發投入將近1000億人民幣,超過騰訊和阿里的總和。這麼大的研發投入,當然導致華為的研發成本很高。


我們假設華為的研發投入和阿里持平,那麼華為的利潤將增加近100億美元,如果這樣降低研發投入,華為的利潤就會遠超騰訊阿里

華為研發投入高的原因是因為,通信技術本來就是高研發投入的產業,沒有那麼高的研發投入,哪能構建先進的技術競爭力?尤其是通信相關的硬件芯片,更是研發投入的重頭系。我們同樣可以看看高通、Intel的研發投入佔比,也是遠高於華為的。


所以,這就是做硬件的企業研發投入肯定比軟件高,尤其華為還是以硬件為核心競爭力的企業。華為不能像騰訊阿里一樣,搞個網站搞個遊戲就可以坐等收錢,通信行業根本做不到,阿里巴巴每年在淘寶賺商戶的錢,成本都是十分低廉的。

華為的確利潤不高,其實通信企業的利潤遠沒有互聯網企業高,尤其是華為在研發投資巨大的前提下更是如此。


在2019年的《財富》世界500強中,華為排名第61位, 2018年的收入達到1090億美元,利潤為89.5億美元,利潤率僅為8%。


阿里巴巴、騰訊分別排在182位和237位,收入分別是561億美元和472.7億美元,利潤分別為130.9億美元和119億美元,利潤率分別達到23%和25%。

可能很多消費者不太明白,為何華為的利潤率這麼低?實際上我們可以看到,華為利潤率一向不高。我們可以看看過去幾年的數據,過去幾年,華為的利潤率最高沒有超過12%,近幾年一直低於10%

為什麼華為的利潤會一直不高呢?我來給大家分析一下原因。


第一個原因,華為研發投入高


華為的研發投入排名世界第五,2018年研發投入達到了113億歐元,佔據了企業2018年營業額的14.7%。


而阿里2018年研發投入為227.5億人民幣,研發佔比大約為9.1%,騰訊2018年研發投入為174.5億人民幣,研發佔比大約為7.3%。也就是華為的研發投入將近1000億人民幣,超過騰訊和阿里的總和。這麼大的研發投入,當然導致華為的研發成本很高。


我們假設華為的研發投入和阿里持平,那麼華為的利潤將增加近100億美元,如果這樣降低研發投入,華為的利潤就會遠超騰訊阿里

華為研發投入高的原因是因為,通信技術本來就是高研發投入的產業,沒有那麼高的研發投入,哪能構建先進的技術競爭力?尤其是通信相關的硬件芯片,更是研發投入的重頭系。我們同樣可以看看高通、Intel的研發投入佔比,也是遠高於華為的。


所以,這就是做硬件的企業研發投入肯定比軟件高,尤其華為還是以硬件為核心競爭力的企業。華為不能像騰訊阿里一樣,搞個網站搞個遊戲就可以坐等收錢,通信行業根本做不到,阿里巴巴每年在淘寶賺商戶的錢,成本都是十分低廉的。

第二個原因,華為交的稅收高


2018年中國民營企業五百強榜單,前三甲分別是華為、蘇寧控股、正威國際。而騰訊和阿里巴巴的控股股東都屬於外資企業,並不屬於國內企業。有傳言2018華為納稅總額超過了1000億人民幣,這個是十分恐怖的數據

華為的確利潤不高,其實通信企業的利潤遠沒有互聯網企業高,尤其是華為在研發投資巨大的前提下更是如此。


在2019年的《財富》世界500強中,華為排名第61位, 2018年的收入達到1090億美元,利潤為89.5億美元,利潤率僅為8%。


阿里巴巴、騰訊分別排在182位和237位,收入分別是561億美元和472.7億美元,利潤分別為130.9億美元和119億美元,利潤率分別達到23%和25%。

可能很多消費者不太明白,為何華為的利潤率這麼低?實際上我們可以看到,華為利潤率一向不高。我們可以看看過去幾年的數據,過去幾年,華為的利潤率最高沒有超過12%,近幾年一直低於10%

為什麼華為的利潤會一直不高呢?我來給大家分析一下原因。


第一個原因,華為研發投入高


華為的研發投入排名世界第五,2018年研發投入達到了113億歐元,佔據了企業2018年營業額的14.7%。


而阿里2018年研發投入為227.5億人民幣,研發佔比大約為9.1%,騰訊2018年研發投入為174.5億人民幣,研發佔比大約為7.3%。也就是華為的研發投入將近1000億人民幣,超過騰訊和阿里的總和。這麼大的研發投入,當然導致華為的研發成本很高。


我們假設華為的研發投入和阿里持平,那麼華為的利潤將增加近100億美元,如果這樣降低研發投入,華為的利潤就會遠超騰訊阿里

華為研發投入高的原因是因為,通信技術本來就是高研發投入的產業,沒有那麼高的研發投入,哪能構建先進的技術競爭力?尤其是通信相關的硬件芯片,更是研發投入的重頭系。我們同樣可以看看高通、Intel的研發投入佔比,也是遠高於華為的。


所以,這就是做硬件的企業研發投入肯定比軟件高,尤其華為還是以硬件為核心競爭力的企業。華為不能像騰訊阿里一樣,搞個網站搞個遊戲就可以坐等收錢,通信行業根本做不到,阿里巴巴每年在淘寶賺商戶的錢,成本都是十分低廉的。

第二個原因,華為交的稅收高


2018年中國民營企業五百強榜單,前三甲分別是華為、蘇寧控股、正威國際。而騰訊和阿里巴巴的控股股東都屬於外資企業,並不屬於國內企業。有傳言2018華為納稅總額超過了1000億人民幣,這個是十分恐怖的數據

我們看看騰訊和阿里納稅多少。2018年阿里納稅516億,騰訊根據香港的上市公司年報納稅144億,可以看到很明顯華為的納稅是比騰訊和阿里高出不少的。


任正非一直強調,納稅是義務。華為在納稅方面一直是嚴格遵守我們國家的法律法規,納稅之嚴格基本上讓華為的員工怨氣都比較大,但是合法納稅是每個企業都必須遵守的事情,華為、阿里、騰訊都做的很好。


第三個原因:華為的市場經營環境競爭激烈


這個原因其實就是市場原因。我們看到騰訊和阿里在各自的領域,市場份額幾乎獨大,說一不二,導致收費定價有時虛高,例如淘寶的直通車營銷。但是華為不行,華為的競爭對手太多,導致華為的市場環境比較惡劣


在海外,華為NOKIA、愛立信、思科具有強烈的競爭關係,由於這些海外企業的耕耘很深,在部分領域技術的確不如競爭對手,導致華為會犧牲一部分商務來拿下項目

華為的確利潤不高,其實通信企業的利潤遠沒有互聯網企業高,尤其是華為在研發投資巨大的前提下更是如此。


在2019年的《財富》世界500強中,華為排名第61位, 2018年的收入達到1090億美元,利潤為89.5億美元,利潤率僅為8%。


阿里巴巴、騰訊分別排在182位和237位,收入分別是561億美元和472.7億美元,利潤分別為130.9億美元和119億美元,利潤率分別達到23%和25%。

可能很多消費者不太明白,為何華為的利潤率這麼低?實際上我們可以看到,華為利潤率一向不高。我們可以看看過去幾年的數據,過去幾年,華為的利潤率最高沒有超過12%,近幾年一直低於10%

為什麼華為的利潤會一直不高呢?我來給大家分析一下原因。


第一個原因,華為研發投入高


華為的研發投入排名世界第五,2018年研發投入達到了113億歐元,佔據了企業2018年營業額的14.7%。


而阿里2018年研發投入為227.5億人民幣,研發佔比大約為9.1%,騰訊2018年研發投入為174.5億人民幣,研發佔比大約為7.3%。也就是華為的研發投入將近1000億人民幣,超過騰訊和阿里的總和。這麼大的研發投入,當然導致華為的研發成本很高。


我們假設華為的研發投入和阿里持平,那麼華為的利潤將增加近100億美元,如果這樣降低研發投入,華為的利潤就會遠超騰訊阿里

華為研發投入高的原因是因為,通信技術本來就是高研發投入的產業,沒有那麼高的研發投入,哪能構建先進的技術競爭力?尤其是通信相關的硬件芯片,更是研發投入的重頭系。我們同樣可以看看高通、Intel的研發投入佔比,也是遠高於華為的。


所以,這就是做硬件的企業研發投入肯定比軟件高,尤其華為還是以硬件為核心競爭力的企業。華為不能像騰訊阿里一樣,搞個網站搞個遊戲就可以坐等收錢,通信行業根本做不到,阿里巴巴每年在淘寶賺商戶的錢,成本都是十分低廉的。

第二個原因,華為交的稅收高


2018年中國民營企業五百強榜單,前三甲分別是華為、蘇寧控股、正威國際。而騰訊和阿里巴巴的控股股東都屬於外資企業,並不屬於國內企業。有傳言2018華為納稅總額超過了1000億人民幣,這個是十分恐怖的數據

我們看看騰訊和阿里納稅多少。2018年阿里納稅516億,騰訊根據香港的上市公司年報納稅144億,可以看到很明顯華為的納稅是比騰訊和阿里高出不少的。


任正非一直強調,納稅是義務。華為在納稅方面一直是嚴格遵守我們國家的法律法規,納稅之嚴格基本上讓華為的員工怨氣都比較大,但是合法納稅是每個企業都必須遵守的事情,華為、阿里、騰訊都做的很好。


第三個原因:華為的市場經營環境競爭激烈


這個原因其實就是市場原因。我們看到騰訊和阿里在各自的領域,市場份額幾乎獨大,說一不二,導致收費定價有時虛高,例如淘寶的直通車營銷。但是華為不行,華為的競爭對手太多,導致華為的市場環境比較惡劣


在海外,華為NOKIA、愛立信、思科具有強烈的競爭關係,由於這些海外企業的耕耘很深,在部分領域技術的確不如競爭對手,導致華為會犧牲一部分商務來拿下項目

而在國內,國內的運營商由於連年提速降費,導致國內運營商購買設備的預算越來越低,華為在運營商的利潤越來越差,而企業網國內一直信奉最低價中標,導致華為一直用高端的產品和小廠商拼商務,這些都導致國內的環境也不是太好。


這裡要吐槽一下我們國家的企業項目,為了避免犯錯一直信奉最低價中標,這就導致無論在研發投入多少,華為價格是比不上購買現成產品隨便組裝的中小企業。國有項目實行最低價中標是為了推責,但是這樣就對自主研發知識產權的企業很不利

華為的確利潤不高,其實通信企業的利潤遠沒有互聯網企業高,尤其是華為在研發投資巨大的前提下更是如此。


在2019年的《財富》世界500強中,華為排名第61位, 2018年的收入達到1090億美元,利潤為89.5億美元,利潤率僅為8%。


阿里巴巴、騰訊分別排在182位和237位,收入分別是561億美元和472.7億美元,利潤分別為130.9億美元和119億美元,利潤率分別達到23%和25%。

可能很多消費者不太明白,為何華為的利潤率這麼低?實際上我們可以看到,華為利潤率一向不高。我們可以看看過去幾年的數據,過去幾年,華為的利潤率最高沒有超過12%,近幾年一直低於10%

為什麼華為的利潤會一直不高呢?我來給大家分析一下原因。


第一個原因,華為研發投入高


華為的研發投入排名世界第五,2018年研發投入達到了113億歐元,佔據了企業2018年營業額的14.7%。


而阿里2018年研發投入為227.5億人民幣,研發佔比大約為9.1%,騰訊2018年研發投入為174.5億人民幣,研發佔比大約為7.3%。也就是華為的研發投入將近1000億人民幣,超過騰訊和阿里的總和。這麼大的研發投入,當然導致華為的研發成本很高。


我們假設華為的研發投入和阿里持平,那麼華為的利潤將增加近100億美元,如果這樣降低研發投入,華為的利潤就會遠超騰訊阿里

華為研發投入高的原因是因為,通信技術本來就是高研發投入的產業,沒有那麼高的研發投入,哪能構建先進的技術競爭力?尤其是通信相關的硬件芯片,更是研發投入的重頭系。我們同樣可以看看高通、Intel的研發投入佔比,也是遠高於華為的。


所以,這就是做硬件的企業研發投入肯定比軟件高,尤其華為還是以硬件為核心競爭力的企業。華為不能像騰訊阿里一樣,搞個網站搞個遊戲就可以坐等收錢,通信行業根本做不到,阿里巴巴每年在淘寶賺商戶的錢,成本都是十分低廉的。

第二個原因,華為交的稅收高


2018年中國民營企業五百強榜單,前三甲分別是華為、蘇寧控股、正威國際。而騰訊和阿里巴巴的控股股東都屬於外資企業,並不屬於國內企業。有傳言2018華為納稅總額超過了1000億人民幣,這個是十分恐怖的數據

我們看看騰訊和阿里納稅多少。2018年阿里納稅516億,騰訊根據香港的上市公司年報納稅144億,可以看到很明顯華為的納稅是比騰訊和阿里高出不少的。


任正非一直強調,納稅是義務。華為在納稅方面一直是嚴格遵守我們國家的法律法規,納稅之嚴格基本上讓華為的員工怨氣都比較大,但是合法納稅是每個企業都必須遵守的事情,華為、阿里、騰訊都做的很好。


第三個原因:華為的市場經營環境競爭激烈


這個原因其實就是市場原因。我們看到騰訊和阿里在各自的領域,市場份額幾乎獨大,說一不二,導致收費定價有時虛高,例如淘寶的直通車營銷。但是華為不行,華為的競爭對手太多,導致華為的市場環境比較惡劣


在海外,華為NOKIA、愛立信、思科具有強烈的競爭關係,由於這些海外企業的耕耘很深,在部分領域技術的確不如競爭對手,導致華為會犧牲一部分商務來拿下項目

而在國內,國內的運營商由於連年提速降費,導致國內運營商購買設備的預算越來越低,華為在運營商的利潤越來越差,而企業網國內一直信奉最低價中標,導致華為一直用高端的產品和小廠商拼商務,這些都導致國內的環境也不是太好。


這裡要吐槽一下我們國家的企業項目,為了避免犯錯一直信奉最低價中標,這就導致無論在研發投入多少,華為價格是比不上購買現成產品隨便組裝的中小企業。國有項目實行最低價中標是為了推責,但是這樣就對自主研發知識產權的企業很不利


結論:華為利潤低,是由於成本、納稅和市場決定


所以,以上種種因素,就導致了華為的收入高,但是利潤非常低。但是我覺得中國應該從政策上鼓勵和支持這種用心具備核心科技競爭力的企業,諸如華為、海康這種企業,


如果用心投入研發的企業,卻要和使用組裝方案銷售的企業拼價格,這個是個悲劇,對中國整體的科技發展於事無補,企業還是要生存的,要麼賺快錢,要麼賺技術錢

后来跋涉者
2019-07-30

“ 得人心者得天下!”,得人才者贏市場!

阿里、騰訊、華為都是中國偉大的公司,為什麼華為營業額高,而利潤不如前兩者,我分析如下:

阿里、騰訊是以互聯網掙錢為主要目的經濟類公司,而華為是以爭奪高科技市場的高科技企業。

誰都知道,經濟類公司(線下如銀行、保險……線上如阿里、騰訊……),主要利用資本流動獲取利潤,而科技類公司主要靠人才勞動力資夲獲取利潤。前者勞動力成夲低,後者勞動力成夲高。華為就屬於後者。

當今,高科技在經濟社會中扮演及其重要角色。凡擁具有高壟斷、高進入門坎、高壁壘准入的有高科技企業,其技術及其產出商品,由於擁有絕對的定價權,無不獲得令人咋舌的高額利潤,有的甚至為保持自身優勢,阻止競爭對手追趕,而不惜犧牲利潤,禁止其技術和商品向外輸出(如當下,中美貿易戰中美國對高科技技術及商品向中國輸出進行限制……)。

由於頂尖高科技企業生產的產品,具有人材高度集中,研發週期長,耗資巨大等特點,一般企業很難承受。於此,只有少數實力強大企業敢於涉入。如美國高通、微軟……中國的華為……

華為作為我國屈指可數的高科技企業,要打破國外於尖端高科技技術壟斷,就必然,也必須,投入巨大的勞動力和勞動工具到從事基礎研發,技術創新。其中勞動力(人才)佔比較大。

在華為作為尖端人才的勞動力,由於其大多鳳毛麟角,就業選項非常充分,要留住人才,就必須支付較高勞動力成本。而高科技企業屬性決定,其企業構架為人才密集。於此,華為勞動力使用成本非常高,必然稀釋企業利潤,這就是華為儘管營業額是阿里、騰訊兩倍而利潤不及前兩者的原因。

從長遠看,阿里、騰訊現有的模式很難再有更大創新空間,高端人才在這種模式中沒有更大的騰挪餘地。於此,今後再難已聚集更多高端人才(培養點做生意的老扳,還是可以的)於此,儘管由於僱用的勞動力較少,支付的勞動力成夲較低,其利潤體現較高。但也於此,由於人才難聚,創新受限,阿里、騰訊要想在未來求得更大發展難度很大。

從長遠看,華為行業屬性決定,高科技發展“只有想不到,沒有辦不到"。而要想想到,要想辦到未來的科技未知,就必須擁有人才!幾多年,華為不惜犧牲巨大的利潤,重金網羅人才(從近年,清華學子紛紛到華為就業可見一斑),於此,人才齊聚為華為未來創新發展,打下堅實基礎。華為也於此,會在高科技路上走得更堅實,也會走得更遠。

華為人才濟濟,人才推動科技;科技離不開人才。我相信,總有一天華為會爆發出令人震驚科技未知;我相信,總有一天華為會將高通、微軟甩在身後;我更相信,在"科學是第一生產力”政策推動下,中國會出現第二個、第三個……華為!

華為前途無量,但前進的路並不平坦。漫長的研發週期,巨大的資夲投入,稀釋的華為利潤……對華為創新發展是一個很大考驗!但“得人心者,得天下!”,得人才者贏市場。

未來的華為贏得市場,無可置疑!未來華為利潤超越阿里、騰訊,也是必然的!

玄览不勤
2019-07-28

這個很好理解,華為主要是製造業,而阿里和騰訊主要是互聯網公司。不是一個領域。而製造業的利潤率要遠遠低於互聯網企業。

華為主要的成本有

1、研發成本,華為每年的研發成本達到了百分之十以上的銷售收入;

2、人工成本,華為在全球有17萬員工,這個員工的工資待遇是非常大的成本壓力;

3、原材料,華為主要收入來源是手機和各種

通信基礎設施,這些產品都需要大量的成本。

阿里和騰訊這種互聯網企業的成本主要有研發成本和人工成本,並且他們的研發成本和人工成本要遠遠低於製造業的研發個人工成本。

華為、阿里、騰訊都是中國非常有實力,非常有前景得企業,所處的領域不一樣,也沒有太多的可比性,所以那他們作比較沒什麼意義。

文姬的环球财经
2019-07-28

就在這幾天,《財富》雜誌公佈了2019年財富世界500強榜單。這其中,阿里巴巴排名24名,騰訊排名27名,而華為排名61名。排名都比去年有大幅提升。

對比阿里巴巴和騰訊的業務看

就在這幾天,《財富》雜誌公佈了2019年財富世界500強榜單。這其中,阿里巴巴排名24名,騰訊排名27名,而華為排名61名。排名都比去年有大幅提升。

對比阿里巴巴和騰訊的業務看

就在這幾天,《財富》雜誌公佈了2019年財富世界500強榜單。這其中,阿里巴巴排名24名,騰訊排名27名,而華為排名61名。排名都比去年有大幅提升。

對比阿里巴巴和騰訊的業務看

騰訊貢獻最大的一塊業務是增值服務,而阿里巴巴最大的一塊業務是核心商務。

這其中,騰訊最賺錢的業務是虛擬業務,我們都知道虛擬業務是成本很低利潤很大的業務。而阿里巴巴最賺錢的是平臺業務,這個也不需要什麼成本,就主要是平臺建設和維護費用。而且這兩者靠在國內壟斷優勢獲取超額利潤。所以騰訊和阿里巴巴的主要賺錢業務都是低成本高利潤的虛擬業務。

就在這幾天,《財富》雜誌公佈了2019年財富世界500強榜單。這其中,阿里巴巴排名24名,騰訊排名27名,而華為排名61名。排名都比去年有大幅提升。

對比阿里巴巴和騰訊的業務看

騰訊貢獻最大的一塊業務是增值服務,而阿里巴巴最大的一塊業務是核心商務。

這其中,騰訊最賺錢的業務是虛擬業務,我們都知道虛擬業務是成本很低利潤很大的業務。而阿里巴巴最賺錢的是平臺業務,這個也不需要什麼成本,就主要是平臺建設和維護費用。而且這兩者靠在國內壟斷優勢獲取超額利潤。所以騰訊和阿里巴巴的主要賺錢業務都是低成本高利潤的虛擬業務。

我們再來看華為的主要業務

就在這幾天,《財富》雜誌公佈了2019年財富世界500強榜單。這其中,阿里巴巴排名24名,騰訊排名27名,而華為排名61名。排名都比去年有大幅提升。

對比阿里巴巴和騰訊的業務看

騰訊貢獻最大的一塊業務是增值服務,而阿里巴巴最大的一塊業務是核心商務。

這其中,騰訊最賺錢的業務是虛擬業務,我們都知道虛擬業務是成本很低利潤很大的業務。而阿里巴巴最賺錢的是平臺業務,這個也不需要什麼成本,就主要是平臺建設和維護費用。而且這兩者靠在國內壟斷優勢獲取超額利潤。所以騰訊和阿里巴巴的主要賺錢業務都是低成本高利潤的虛擬業務。

我們再來看華為的主要業務

華為三大業務為消費者業務,運營商業務和企業業務。這三大業務基本都是要提供實體產品的業務,而且在國內和全球都面臨很多競爭對手的原因,雖然也有豐厚的利潤但因為涉及到實物,所以成本高,利潤相對少。

就在這幾天,《財富》雜誌公佈了2019年財富世界500強榜單。這其中,阿里巴巴排名24名,騰訊排名27名,而華為排名61名。排名都比去年有大幅提升。

對比阿里巴巴和騰訊的業務看

騰訊貢獻最大的一塊業務是增值服務,而阿里巴巴最大的一塊業務是核心商務。

這其中,騰訊最賺錢的業務是虛擬業務,我們都知道虛擬業務是成本很低利潤很大的業務。而阿里巴巴最賺錢的是平臺業務,這個也不需要什麼成本,就主要是平臺建設和維護費用。而且這兩者靠在國內壟斷優勢獲取超額利潤。所以騰訊和阿里巴巴的主要賺錢業務都是低成本高利潤的虛擬業務。

我們再來看華為的主要業務

華為三大業務為消費者業務,運營商業務和企業業務。這三大業務基本都是要提供實體產品的業務,而且在國內和全球都面臨很多競爭對手的原因,雖然也有豐厚的利潤但因為涉及到實物,所以成本高,利潤相對少。

為什麼說華為營收會高於騰訊和阿里巴巴呢

華為的市場是全球,那市場當然大了去了,其業務營收在歐洲和亞洲保持的比較平衡。而騰訊和阿里巴巴的業務主要集中在中國國內,其基本利用壟斷優勢在國內橫行霸道賺取超額利潤。

所以說華為因為市場大的原因營收超過阿里和騰訊。而由於不是某種意義上像騰訊阿里一樣壟斷低位和提供實物產品而導致利潤低於騰訊和阿里。

周建兵569
2019-07-28

華為2018年的營業額為1190億美元,產生的淨利潤為550億元,利潤率8%,但華為的研發費用卻高達1025億元,達到營業額的15%,這個研發費用甚至高於蘋果,只比三星1060億元的研發成本略低。

華為全球員工總數19.4萬,其中以事研發的員工人數為8萬多,佔45%左右,說明華為有多麼重視研發,而阿里巴巴和騰訊的利潤率高達23%和25%。首先他們兩家公司的總人數加起來都不及19.4萬人,加上互聯網公司主要的費用是開發、升級、維護軟件和生態,相對簡單,研發費用也相對低很多,而華為營銷成本、芯片支出、專利費支出、研發費用高很多,從而直接導致華為的利潤率只有8%,而華為不是上市公司,分紅都是分紅給自己的員工股東,所以8%的利潤率已經足夠。

儘管華為的研發成本高,但卻非常必要和有效。3G時代基本是別人給什麼芯片和軟件,華為就用什麼芯片和軟件,通迅是華為的主業,手機行業才起步;4G時代華為是有選擇的使用芯片和軟件,部分核心部件已經自供或國產化,需要交的專利費大幅減少,手機變成了主業;5G時代即將來臨,華為技術領先,蘋果、三星、諾基亞、愛立信等都要追趕,故研發費用高,利潤率低不是壞事,是為科技興國做出的最大貢獻。

股市大学堂
2019-07-28

在今年的《財富》世界500強中,

華為排名第61位, 2018年的收入達到1090億美元。

阿里巴巴、騰訊分別排在182位和237位,收入分別是561億美元和472.7億美元。

但就利潤而言,

華為在2018年利潤為89.5億美元,利潤率僅為8%。

而阿里巴巴和騰訊的利潤分別為130.9億美元和119億美元,利潤率分別達到23%和25%。

也就是說華為2018年的收入是阿里巴巴和騰訊的總和,但利潤率卻不到阿里巴巴和騰訊的一半,這是什麼“神操作”?

有些媒體說了,別看華為營收額高,但賺錢能力就一般了,因為利潤率只有騰訊、阿里的一半。真的是這樣嗎?

華為掙錢能力不行?

華為能掙錢、會掙錢,這早就不是什麼祕密了。但華為利潤率不高,卻真的是讓人大跌眼鏡。

即便這樣,華為掌門人任正非之前曾表示,華為賺的錢太多了!這句話的弦外之音是,任正非認為,華為對於戰略的投入不夠。

華為究竟是怎麼賺錢的?

以手機為例,據最新市場調研機構報告,2019年上半年,國內智能機銷量達到1.9億部。其中,僅華為(含榮耀)在國內的市場份額就達到了34.3%。在2018年的營收中,華為的終端業務營收就超過了500億美元。

而手機只是華為眾多業務中的一項。目前,華為涉及通信領域的多個產業鏈,產品線覆蓋了信息、通信和技術的全產業鏈。無論是在硬件設施,還是在終端、人工智能等領域,華為毫無疑問都是領先世界!

但“攤子”大了,成本肯定也會不斷擴大——

1、華為年研發投入達到1015億元,10%以上銷售收入被投入到研發之中;

2、華為在全球擁有17萬多員工,僅從事研發人員就高達8萬餘人;

3、在“芯—端—雲”等平臺打造,智慧體驗等領域華為也在不斷加大投入;

4、作為裝備製造商的華為,每天消耗的原材料等其他成本,更是海量!

僅憑財務指標判斷並不科學

將華為、騰訊、阿里巴巴放在一起比較可以,但簡單地用財務數據比較,得出誰優誰劣的結論,就有點不科學了。

因為本質上,這三家公司並不是同一個賽道上的競爭對手。

華為作為全球領先的ICT(信息與通信)基礎設施和智能終端提供商,屬於製造業領域;

阿里巴巴的主營業務包括電商、雲計算、數字媒體和娛樂以及創新項目和其他業務,屬於互聯網服務領域;

騰訊的主營業務則是信息技術軟件、遊戲和服務,同樣屬於互聯網服務領域。

眾所周知,硬件製造企業的利潤率遠遠低於互聯網公司。華為作為製造企業,不管是手機、運營商基站產品、科技研發都要負擔極大的固定成本,而互聯網公司的成本則更多是人力、帶寬等方面,其成本負擔並不在一個量級,利潤率自然也不好比較。

就製造業而言,華為8%的利潤率也不算低,要知道我國製造業的平均利潤率在4%左右,不少企業的利潤率更是負數。

特別要說明的是,分析一家公司牛不牛,光看財務可不行,光看個別數據更不行!

判斷一家公司,不僅要看營收、利潤這些財務指標,更要分析該公司所處的行業週期、市場份額、增長趨勢、競爭態勢、核心競爭力、內外部發展情況等行業、公司的基本面信息。

綜合評價的話,這三家公司的發展勢頭其實都不錯。

本質上,華為、騰訊、阿里,都在各自的領域開闢天地,其實沒必要分個高下論高低,您說呢?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