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想走的是什麼發展路線?

聯想走的是什麼發展路線?
10 個回答
不执著财经
2019-02-28

聯想走的是什麼發展路線?

聯想與華為完全不同,走的是“貿工技”的路線,就是將戰略重心偏向於貿易這塊,而華為則將戰略重心偏向於“技工貿”路線。所以,雖然兩家走的路線完全不同。但是,華為現在成為世界第一通信設備商,而聯想目前卻在走下坡路,不僅降低了研發比重,甚至連產品自己都不願意生產,直接把零件買來叫別的工作委託加工,然後再拿出來賣。

其實,聯想與華為成立的時間都差不多,聯想是1984年成立,而華為是1987年。剛開始聯想走的是技術研發路線,也有一些以倪光南為代表的技術工程師。到了後期以收購國外落後技術為主,比如收購了IBM低端服務器業務,收購了摩托羅拉。把賺來的錢都用於收購方面,在自主研發的主業方面就投入少了。

聯想之前也並非只做PC這個領域,還且最早涉及了智能手機領域。為此,還收購了摩托羅拉。那些年,起初智能手機做得不錯。在該領域排名前4位之內,佔據中國智能手機銷量前排!好的機會抓住了,卻沒有能繼續好的發展!但是聯想手機一味地模仿,沒了自己的創新!結果,聯想手機銷路越來越差。而華為是近些年才涉足智能手機領域,卻已經在國內外智能手機排名非常靠前。

這些年來,華為是以研發為主,而聯想的楊元慶卻在銷售為主,而楊元慶本身也是通過營銷方面的出色表現才坐上聯想的CEO位置。前些年聯想廣告鋪天蓋地,各種業務活動滿天飛,而如今聯想連產品自己都不願意生產了,直接把零件買來叫別人的工廠委託加工,然後再拿出來,依靠品牌形象來賺錢。聯想盡管由於底子比較厚,但是由於不搞研發,沒有創新,企業總體上是在走下坡路。

而華為則把賺來的錢,都投在了科技研發之上,去年華為在研發上的投入高達1000億元,這在世界上排名也是非常靠前的。華為在剛成立時,由於自有資金少,在研發數字程控交換機時,研發費用超支,任正非從外來借來高利貸,都要繼續投入研發。任正非對身邊的員工說,失敗了你們可以換一份工作,我只能從這裡跳下去了。顯然,華為在世界500強排名靠前,主要是成功的走好“技工貿”發展之路。

值得一提的是,聯想這些年走的是“貿工技”路線,當然以貿易為主,所以,聯想的高層包括楊元慶、柳傳志擁有大量股份,而技術工程師卻沒有股份,聯想其實在鼓勵銷售,只看眼前利益。而華為這些年發展迅猛,走的是“技工貿”路線,任正非自己持有華為股份僅是1.41%。華為把大量的股份讓給了研發人員,以及廣大員工,起到激勵員工作用。目前,華為的淨利潤是聯想的一倍左右。

聯想走的發展路線是“貿工技”路線,側重於對營銷方面的推廣,對銷售人員的獎勵,而把賺來的錢都用於收購技術已經落後的海外廠商,沒有把更多的資金投向PC領域的研發。正因走了“貿工技”路線,營銷出身的楊元慶才走上了聯想的CEO寶座。這與發展迅猛,以技術研發為重心的華為相比,乃是天壤之別。聯想雖然目前還沒有到衰退的程度,但是前途的不確定性,已呈沒落之兆。

聯想走的是什麼發展路線?

互联网的放大镜
2019-02-06

謝邀!

聯想走的是一條堅定不移的,柳傳志式路線也就是所謂的貿工技路線。而目前來看,聯想已經徹底摒棄了工和技兩部分,只剩貿了。

聯想走的是什麼發展路線?

目前聯想的銷售額和市場份額來看,聯想確實是PC端市場的老大,不過除此一項之外再沒有其他的優勢了,我個人是覺得這樣的發展路線其實是不堪一擊的。

聯想走的是什麼發展路線?

得意於全球供應鏈體系,也得益於經濟全球化,聯想的PC端市場才能走的如此順風順水,加上國內包括政府單位企業等等對於聯想的支持,才有了聯想目前PC端市場的份額。

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企業良性的發展一定是研發與銷售並存的,如果只注重銷售,不注重研發,或者說是產品的口味設計等等,就會成為以前的聯想手機,聯想已經吃過這個果子了,但我個人覺得,這個教訓顯然是沒有給聯想一個警告。

聯想走的是什麼發展路線?

目前來看,在柳傳志此前發表的講話中依然表明了,創新是找死,這樣的言論我個人是覺得,聯想走到今天確實是活該,骨子裡的東西是很難改變的。

也就是說,如果中興事件落在了聯想的腦殼上,那麼聯想將無計可施。這就是走貿易路線的最大缺陷,一旦被別人卡住了脖子,那麼什麼也幹不了。

聯想走的是什麼發展路線?

但是奇怪的是,已經有了那麼多的前車之鑑,聯想依然是不思進取,從老一代的領導人,柳傳志到現在的掌門人楊元慶,好像都對創新毫無感覺,也對核心技術毫無興趣,我個人覺得是不是他們年紀太大,屬於所謂的保守派。

不過目前來說,即便聯想現在開始著手投入研發,已經完全跟不上了,也就是說聯想將隨著PC這個夕陽產業,能持續的衰落下去,這已經是一條不可逆的路線了。

聯想走的是什麼發展路線?

镁客网
2019-02-04

之前華為爭奪5G標準的時候,聯想可以說一把將自己推上了一個熱門。華為和高通爭奪全球的5G標準,就在國內各大手機品牌分分投票華為的時候,聯想卻突然投票高通,這一點很讓人意想不到,也遭受不少人的輿論。

聯想走的是什麼發展路線?

聯想走的是什麼發展路線?來說一下聯想這幾年的發展,在智能手機未出現或者未普及之前,聯想在計算機電腦方面可以說是順風順水,曾經的聯想是全球最大的電腦製造商。但是後來智能手機的出現,聯想並沒有老老實實呆在自己的電腦市場,而是嘗試轉戰手機市場,最開始,聯想的手機還算可以,至少有可以競爭的點,但是聯想手機沒有創新沒有突出點,而且在性能方面,也逐漸滿足不了大家的要求了。到現在聯想手機也是在一直硬撐著。手機市場不行,電腦方面也沒有突出成就,市場很快被瓜分,導致現在聯想電腦在同行業裡也已經不是最佳。

聯想走的是什麼發展路線?之前聯想順風順水怎麼會淪落到現在的局面呢?其實聯想在進入手機市場的時候,雖然電腦市場有了一些成績,但是當時正處於一個競爭激烈的狀態,聯想反而疏忽電腦市場,想要同時佔領手機市場。其實說白了,就是聯想的高層決策者做了一個錯誤的選擇,導致聯想錯失了一個好的機會。

聯想走的是什麼發展路線?現在的聯想一直在邊緣試探,不誇張的說,聯想很有可能會一夜崩塌,對之前的聯想,我們確實應該承認它的努力和優秀,但是對現在的聯想,真心希望他還能夠東山再起,重新奪回被搶佔的電腦市場。

张文禅
2019-02-07

聯想早期走的是打著"政府旗號"和鑽政策空子的"投機鑽營"路線,這一條有中國特色的"聯想路線"如魚得水使聯想迅速發展壯大。後政府辦公用品採購都是指的採用聯想,聯想成為政府辦公用品的供應商,後聯想乘勝追擊在香港上市,併成為恆生指數藍籌股,後因業績接連虧損,被踢出恆生指數,現成為香港垃圾股。

聯想早期倪光南搞了漢卡還是有科技成份,後因搞芯片柳傳志將倪光南踢出聯想,柳傳志早期玩貿易,現在玩資本運營,柳對技術創新一向不感興趣,他還有一句名言:搞創新必死。他的這類觀點與西方人對中國的評價和要求不謀而合。柳傳志不愧為世界的哲學家和企業家。也不愧中國先行改革先鋒!

綜上所述,聯想從一開始走"政府路線",現壯大發展後走"資本運營"路線,這兩條路線聯想都玩得"如火如荼",令人欽佩不已,亦正如聯想廣告詞一樣:"沒有了聯想,世界怎麼辦",對啊,我們不能沒有聯想,雖聯想對中國做了一些不齒行為,但我們還是要寬宏大量對待聯想,畢竟聯想是喝"中國奶"長大,還是有感情的。望聯想越走越好,成為中國人的驕傲!

创纪元丶
2019-05-16

我來回答一下吧,曾經我是個聯想粉兒,現在對聯想已經粉轉路人了

聯想在改革開放初期開始起步,由柳傳志帶頭開始的,一開始的發展就像雷軍說的,站在了風口上,很容易起飛,而且聯想背後是中科院的支持,在那個我國個人計算機開始普及的時代,聯想很容易的佔領了國內的PC市場,也幫助聯想發展成為了一個大型的中國企業。

聯想的路線是來貨加工,採購了其他廠家的硬件,組裝成電腦之後開始售賣,說白了就是聯想並沒有掌握太多的核心科技,也在後期限制了聯想的發展。正因為聯想走的是來貨加工路線 所以當PC市場飽和的時候,為了擴大銷售額,只能通過吞併其他企業來擴大銷售額,比如吞併了美國的IBM公司。在PC市場上,聯想曾經超越了戴爾,成為全球第一大PC廠商,但是好景不長,現在受到了來自惠普和其他國內外廠商的壓力,尤其是國內市場,聯想的定價策略長期以來是國內高於國外,而且頗有低配高價的意思,現在已經在PC市場受到了一些新興國內企業的壓縮,比如小米和華為都在個人筆記本方面發力。

再說說聯想的手機業務,聯想的手機我曾經是非常看好的,當年的聯想Z系列是高端的手機系列,但是聯想在手機方面營銷混亂、售後服務較差、系統更新很慢bug又多,導致了聯想手機逐漸失去市場。當年的聯想Z2 PRO是一款非常好的手機,但是在定價上出現了錯誤,在友商把旗艦手機定價3000左右的時候,聯想把Z2 PRO定價4799,但是銷量並沒有打開,過了不到半年馬上跳水般降價,但是讓我們這些4799買了的老顧客怎麼想。其次就是聯想的系統,bug太多,修復也太慢,往往修復了老bug又出現新bug,聯想的系統實在是讓人難受。

當年柳傳志在交班的時候,有兩股勢力供他選擇,一股是研發為代表的,一股是銷售為代表的,可惜柳傳志聰明一世糊塗一時,選擇了打壓研發,這也為聯想後來的危機埋下了伏筆。另外說句題外話,我真不明白現在的CEO楊元慶先生何德何能能拿一億年薪,他說他不能工資拿的比美國的同事低 ( ???)

财经知识局
2019-10-27

聯想集團最早成立於1984年,是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投資20萬元人民幣,由11名科技人員創辦的。成立之初,由於有中科院技術和資金支持,聯想走的是技術路線。收到聯想早期的技術研發和積累,就不得不提到一個人。他就是聯想總工程師、中科院院士倪光南。聯想走的是什麼發展路線?

在倪光南的電纜線,1985年,聯想就設計研發出了“聯想式漢卡”和微機。1988年開始研發芯片,到1993就研發出五個ASIC芯片,實現了產業化。聯想式漢卡的發明,幫助聯想掘到了第一桶金,在前3年漢卡就為公司創造了1200多萬元利潤。在聯想式漢卡的10年壽命期中,總共銷售出16萬套,利稅上億元。

歷史的車輪在1994年駛入了另外一條道路。市場派柳傳志認為花費鉅額資金再技術上的投入風險很大,既然已經有了技術積累就應該用錢生錢了。熱衷於賺快錢的想法,讓走上了90年代房地產的步伐,在全國大肆買地,建立所謂的“聯想科技園區聯想走的是什麼發展路線?

1995年聯想營收67億元,是華為的4倍多。該年,聯想由之前堅守的“技工貿”轉向了“貿工技”,賺錢成為了最大目標,技術研發放滿了步伐,技術部門也沒有之前受重視了。聯想走的是什麼發展路線?

2017年,華為營收由1995年的15億元擴張到6036億元。聯想則由67億元增加到475億美元,約合3000億元人民幣。聯想華為營收之比由1995年的4.5:1,變化為1:2。

A三更秋雨
2019-05-17

感謝邀請,萬水千山總是情,點播關注行不行!

對於最近相當熱門的聯想來說,萬萬沒想到,自己的這次投票事件,讓國人把他推到風口浪尖,讓眾人唾棄的境地!
聯想走的是什麼發展路線?

從這幾天看頭條來看,群眾們已經對聯想深惡痛絕,究其原因,自尋苦果,本來應該讓華為拿到5G短碼的授權,在國內各大手機廠商都投華為時,聯想卻異類,搞特殊!
聯想走的是什麼發展路線?

本來就該在自己的領域做好PC的研發,繼續獨領風騷的,大家都是知道,曾經的聯想是全球第一大PC廠商!然後,智能手機普及,所以,聯想也做了只能手機,並且還收購國外老牌手機廠家,摩托羅拉,那些年,起初做的還行,畢竟當時有,中華酷聯,中興,華為,酷派,聯想!這4大家,佔據中國智能手機銷量前排!好的機會抓住了,卻沒有能繼續好的發展!主要還是當時的決策人的失誤!一味地模仿,沒了自己的創新!有個段子說,當時柳傳志準備下臺時,組織了一個討論,說,聯想下一步計劃的主推方向,是大力研發為主,還是銷售為主!然而,柳傳志聽了現在的老闆,楊元慶的話,走了銷售道路,所以那些年聯想廣告普天地,各種業務活動滿天飛!

如今的聯想,走的什麼路?個人覺得,慢慢的走向沒落的路子,當然基於自己底子厚,太多窘境不會出現!當權的畢竟是國人,為何沒有愛國的情懷呢!!

感謝閱讀,覺得還行的,請給我點個贊,喜歡的麻煩轉發下!!謝謝

聯想走的是什麼發展路線?

百舌说
2019-05-17

聯想創辦於1984年。03年推出創新的關聯技術。從而確立了聯想在3C時代的地位。

聯想在2005年完成對,IBM個人電腦事業部的收購。邁出了國際化最重要的一步。

聯想2014年收購IBM低端服務器業務。2008年美國《財富》雜誌公佈的上榜企業中,聯想以499位進入世界五百強。
聯想走的是什麼發展路線?
看聯想大事件經歷,除了早期推出創新產品外,到了後期以收購國外落後技術為主。把自主研發的主業丟掉了。

再看看比他創辦晚幾年的華為。任正非1987年籌借兩萬塊錢,在深圳創辦華為。開始靠代理國外交換機為主,在做代理掙到錢後開始投入研發。

那時的華為體量小,自有資金少,據一位老員工回憶;在93年研發數字程控交換機時,低估了難度,研發費用超支,任正非從外面借來高利貸,繼續投入研發。期間任正非說;失敗了你們可以換一份工作,我只能從這裡跳下去了。
聯想走的是什麼發展路線?
幸運的是,在錢花完時,數字程控交換機研發成功,投入市場。1995年銷售額達到15億人民幣,自此華為走上了自主創新之路。

到了今天,我們清楚的看到,聯想和華為巨大的差距。一個背靠中科院,靠買外國落後技術進入世界五百強。一個靠代理外國產品開始,掙到錢投入研發,成為世界第一的通信設備商,打敗所有國際巨頭。網上有一句話叫,有了對比才有傷害。

如果可以,請點一個贊,謝謝你對我付出的肯定。歡迎關注我
聯想走的是什麼發展路線?

微回收
2019-03-26

沒錢還花唄借唄怎麼辦,高價賣手機,就來微回收!讓你的舊機有用武之地

1994年,聯想上市。柳倪之爭爆發。柳傳志和倪光南產生了嚴重的分歧,總工程師倪光南主張走技術路線,選擇芯片為主攻方向;而總裁柳傳志主張發揮中國製造的成本優勢,加大自主品牌產品的打造。柳倪之爭後來被認為是代表了中國企業“貿工技”和“技工貿”兩條路線的爭鬥。

而這場鬥爭也決定了聯想的發展路線,最終,倪光南出走,聯想走上了貿工技路線!貿工技,就是先靠貿易掙錢,然後往上走進入工業製造,最後進入研發。由此進入一個循環!

而技工貿則是通過大力研發技術從而帶動貿易增長,再以此獲取的利潤再投入研發,從而保證以技術的引領帶動銷量!

然而因為聯想內部混亂的管理,貿工技三個字,最後只實現了“貿”,這樣的情況也讓聯想手握一把好牌,最終打成一鍋糊粥。

舉一個例子,聯想2010年推出樂phone,比小米還早,憑藉自己在渠道上的優勢,還有整體的做工質量,聯想手機銷量本來非常不錯,在2014年,聯想還以百分之十二的銷量穩居前三,然而到了2015年,就迅速滑出了前五!

聯想這麼多年是什麼東西做得好就毀什麼東西,樂Phone做得好,砍了,ZUK做的好,也砍了!

聯想可以說是錯過了互聯網技術革命,又過錯了移動互聯網革命。其實柳傳志的“貿工技”路線也沒有什麼問題,可惜最後因為內部鬥爭,無法實現,讓聯想落到現在這樣的尷尬處境!

科飞猫科技公社
2019-05-18

之前看到一位網友這樣評論聯想:“以技術起家,卻以貿易立命,其結果可見一斑”。其實2仔細一想,還是有點道理的。

我們知道,聯想和華為差不多是同時成立,沒過多久就成為了當時的PC行業的霸主,其地位和現在的華為差不多。得益於國家的大力扶持,當時大部分科技公司只能在深圳、廣州之類的城市,而聯想直接就敢把總部立在北京。
聯想走的是什麼發展路線?

之後隨著PC產業的百花齊放,感覺到壓力的聯想馬上把業務重心轉移到手機上來,在當時僅有的幾家手機廠商中,收購了摩托羅拉的聯想一下子就佔領了國內市場大半的份額。

但是,隨著柳傳志、楊元慶對聯想的控制權越大,聯想的發展路線漸漸發生了偏離。在那個利慾薰心的時代,聯想並沒有像華為那樣潛下心來搞科研,而是降低了研發比重,甚至連產品自己都不願意生產了,直接把零件買來叫別的工廠委託加工,然後就拿出來,依靠品牌形象來賺錢。
聯想走的是什麼發展路線?

雖然柳傳志、楊元慶是很成功的商人,但是也許就是因為他們太會經商了,根本不能像華為一樣潛心搞科研。這也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聯想的未來。

不知道各位看官們是如何看待聯想的發展路線呢?歡迎在下方評論留言,讓更多人看到您的觀點,謝謝!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