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為什麼能維持兩黨制而不是像歐洲國家變成多黨制?

10 個回答
京虎子
2019-06-17

美國是雙寡頭政治,兩大政黨民主黨和共和黨分享這個國家的幾乎全部政治權利,其他小黨全是阿貓阿狗的級別。

美國體質的穩定在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兩黨制,美國政治的弊端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因為兩黨制,所以一言難盡。

美國的政黨出現在建國之後,之所以一直維持兩黨制的原因主要是因為美國的選舉系統。

美國的選舉系統

美國的選舉制度是獲得多數票的候選人獲勝,不一定獲得超過半數選票,只要比其他候選人得票多就成,而且是全或無,獲勝者完勝,失敗者一無所有。

美國總統大選歷史上得票率最低的是1860年大選時的林肯,得票率只有39.6%。另外三名候選人的得票分別是29.5%、18.1%、12.6%。這是因為內戰之前,民主黨分裂成南方民主黨和北方民主黨,如果加在一起得票就是47.6%,另外還有一個第三黨憲法聯盟在奴隸制上走中庸之道,得票12.6%。

上面這個例子表明在這種選舉制度之下,分裂或者小黨是沒有前途的,只能求同存異,大家拋棄成見,兩黨選一才有出路。

總統選舉如此,議員選舉也是贏者通吃,關鍵是美國議員是分區制,絕大部分選區就一個議員名額,小黨毫無希望。

在推舉總統的選舉人院制度上,只有兩個州按得票分配選舉人,其他各州全採取贏者通吃,小黨連個選舉人都得不到。1992年大選的第三黨候選人羅斯在全國範圍內獲得將近19%的選票,可是連一張選舉人票都沒有。這就是為什麼2016年大選特朗普和桑德斯火線入黨的原因。

兩黨制的優劣

兩黨制有其長處:

  • 穩定:兩黨制比多黨制穩定,那些多黨制的國家經常出現倒閣和臨時選舉,美國是不會出現的。

  • 適度:兩黨必須爭取中間選民才能獲勝,所以美國的政黨不會太走極端。但目前有極端化的傾向,會導致政黨分裂,經過重新洗牌後再度形成兩個新的政黨。

  • 容易:選民容易選擇。

兩黨制也有缺點:

  • 選擇少:這就是美國人投票率低的原因之一,因為兩黨的候選人都不喜歡。

  • 民主程度低:有相當比例的選民被這個系統所忽視。

  • 重新定位:為了迎合選民,兩大黨並不是鐵板一塊,也不是綱領始終如一的,在過去的一百多年裡經常變來變去,更像個鬆散的政治聯盟。

變兩黨製為多黨制,首先要改變選舉制度,就是贏者通吃的規矩,近年來呼聲不低,但涉及修憲,很難成功。

愚人说道
2019-06-15

常聽人言,美國是個二黨制國家,美國真的是個二黨制國家麼?

從表面上看,美國似乎確實是“二黨制”國家。從華盛頓領導大陸軍,通過獨立戰爭,建立起美利堅合眾國之後,接下來,幾乎全是由二個黨,在統治著美國,要麼是民主黨人,要麼是共和黨人。因為美國的總統,不外是民主黨人士,或是共和黨人士。可是,就因為總統是個二黨之一的黨人了,就可以說,美利堅合眾國,是二黨制國家? 知道餘下的州、縣、市,其實是由哪個黨,在領導嗎? 人家才不尿什麼民主黨,或是共和黨的領導呢。這是什麼輪流執政? 這是什麼二黨制? 而說到黨,也千萬別以為,在美國佬那裡,黨真的會有那麼神聖。事實上,美國從立國之日起,作為議會的大陸會議,就在想方設法,限制黨派對國家的左右,同時千方百計,限制政府的權力,防範權力的被濫用。美國憲法從未規定,美國要實行什麼兩黨制,國家要由黨來領導。甚至美國那些開國先賢,在設計國家的政治制度時,也有意避免,出現以州為單位的利益集團,因為結黨,而可能導致的國家分裂。華盛頓總統在《告別辭》中,也給後事者於忠告,避免政黨政治,會讓政府,成為利益集團的工具,政黨鬥爭,會讓國家分裂,統治集團的結黨營私,會導致與人民大眾,出現隔閡與對立。

然而,政治從來都是國家層面的東西,必然會牽涉到廣泛的人眾,人與人的政治立場和主張,又必然會有相同與不同之處。而恰恰正因為利益的驅使,謀取共同利益的不良之徒,才聚而為黨,才結黨營私,這是一種人性必然。美國也正因為同樣的原因,才無可避免地,出現了政黨。因為這樣的道理,美國建國後不久,政黨就出現了,以美國第一任財政部長亞歷山大-漢密爾頓為首,糾合一些志同道合者,首先組成了個聯邦黨。而他們的對手,第三任總統托馬斯-傑斐遜和第四任總統的詹姆斯-麥迪遜,以此二人為首,遂而也建立了個民主共和黨,或稱反聯邦黨,就此形成了美國“兩黨制”的雛形。後來這兩黨,隨著不斷的發展和演化,逐漸形成了現在的民主黨和共和黨。只是原先二黨的一些政治主張,和思想理念,流傳了下來,併為現在的二黨所繼承。民主、共和兩黨輪流執政,是在十九世紀五十年代至六十年代,南北戰爭前後形成的。

話題扯回來,那麼,美國為什麼形成了這個,與歐洲多國的多黨制,全然不同的"二黨制"呢? 這說起來其實很簡單,完全是由美國奇葩的總統選舉制度,形成的。眾所周知,美國的州,大多采用所謂“贏者統吃”的方法,並採用"選舉人團"制度,這樣,就使得小黨小派的得票,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在“贏者統吃”遊戲規則下,為數甚少的選民支持,都被人家"統吃"掉了,最終弄得一張選舉人票,都沒得到,形成只剩二黨佔有,才好象顯示出只是"二黨制"了。眾多候選人,隨著民意調查結果,顯示的尷尬的民意支持率,自知無望之下,紛紛中途退選,這也使得選舉人票,集中到了極少數人手裡,難於分流,從而保證了代表二大黨的二個候選人的得票,遠遠多於其它小黨小派,二黨分算時,也總有一黨得票,超過半數,最終導致了二黨"輪流執政",一直延續至今。

美國的政黨,實質是一些充滿政治野心的人,為謀取總統職位,用來結黨營私以而達到個人目標,所利用的一個工具而已。因為有了自己的政黨,總統竟選者,就可以依靠龐大黨徒的財力、物力、人力支持,廣而告之,大打"廣告",實現總統夢。沒打廣告,誰認識你? 沒有錢,又怎麼去打廣告? 而美國的那些開國先賢,之所以警惕政黨的出現,就是因為擔心政客結黨營私,就是擔心黨徒結成勢力,而濫用權力。在美國人眼裡,了不起的那一班頭面人物,所組成的政府,不過是個“必要的惡”罷了!政府本質是惡的,只不過社會需要它,離不開它,才無奈設立,故必須要想盡一切方法,來約束它。所以美國的首都、州府、縣政府,大多設立在比較偏遠、並不繁華的地區。而即使是為了分散官權和限制政權,所設立的相對用以制衡行政權的另外那二個權力: 立法權和司法權,其實也絲毫輪不上黨權什麼事。想美國的歷屆政府,哪一個總統,被所在黨的黨魁,“領導”了? 哪一個美國人,會在乎什麼民主黨主席,或者共和黨主席,他們都是些什麼人呢?

美國是個奇葩的、本質由"公民團體"所組成的國家,美國人民,也自由散漫慣了,因而許多的理念,許多的行為方式,都與他國不同,有些地方,特別的古怪。拿習慣思維去考量美國,得出的結論,往往失之毫釐,謬於千里。

万事皆空70
2019-06-16

美國憲法並沒有規定美國的政黨制度,當然更沒有說實行兩黨制,美國的兩黨制是由美國長期的政治實踐形成的,當然,所謂兩黨制並不是說只有兩個政黨,而是說美國的第三政黨很難威脅兩黨的地位,

美國各黨主要競爭的是總統職位,總統選舉與各黨在國會的席位無關,美國實行相對多數選舉制,這種選舉制度度會造成贏者通吃的效果,有利於兩大黨,其他小黨很難有生存的空間,哪怕選票數量無限接近兩大黨,也不會獲得任何職位,

美國是聯邦制國家,實行選舉人團制度,這樣美國總統的產生不能簡單的看獲得選票總數量,在每個州必須取得簡單多數,才能獲得選舉人票,這甚至會造成得票數量多的敗選,得票數量少的勝出的情況,比如小布什與戈爾的選舉就是,美國國會議員選舉和地方的行政,議會選舉都是簡單多數規則,

而歐洲則不同,許多國家實行議會制度,選舉是比例代表制,議會中的政黨按照選票數量分配議會席位,這樣小黨也有生存空間,只要能夠獲得一個議席所必須的當選票額,就可以獲得一個議員名額,比如法國和德國,尤其是德國為了吸取納粹的教訓,設計了繁瑣的選舉制度來保證沒有政黨可以壟斷國會,給予小黨必要的生存空間,這造成了歐洲許多國家實行多黨制,而英國則更接近美國的簡單多數選舉制度,因此英國也長期只有兩個大黨發揮政治影響力,


美國憲法並沒有規定美國的政黨制度,當然更沒有說實行兩黨制,美國的兩黨制是由美國長期的政治實踐形成的,當然,所謂兩黨制並不是說只有兩個政黨,而是說美國的第三政黨很難威脅兩黨的地位,

美國各黨主要競爭的是總統職位,總統選舉與各黨在國會的席位無關,美國實行相對多數選舉制,這種選舉制度度會造成贏者通吃的效果,有利於兩大黨,其他小黨很難有生存的空間,哪怕選票數量無限接近兩大黨,也不會獲得任何職位,

美國是聯邦制國家,實行選舉人團制度,這樣美國總統的產生不能簡單的看獲得選票總數量,在每個州必須取得簡單多數,才能獲得選舉人票,這甚至會造成得票數量多的敗選,得票數量少的勝出的情況,比如小布什與戈爾的選舉就是,美國國會議員選舉和地方的行政,議會選舉都是簡單多數規則,

而歐洲則不同,許多國家實行議會制度,選舉是比例代表制,議會中的政黨按照選票數量分配議會席位,這樣小黨也有生存空間,只要能夠獲得一個議席所必須的當選票額,就可以獲得一個議員名額,比如法國和德國,尤其是德國為了吸取納粹的教訓,設計了繁瑣的選舉制度來保證沒有政黨可以壟斷國會,給予小黨必要的生存空間,這造成了歐洲許多國家實行多黨制,而英國則更接近美國的簡單多數選舉制度,因此英國也長期只有兩個大黨發揮政治影響力,


一号风手
2019-06-15

美國也有很多黨派的,只不過兩黨是主流,其他黨派沒辦法力量比較小。

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完全是因為美國兩黨主導了美國兩大人群的價值觀,而且還涉及到了一個涉及所有美國人的敏感問題。

美國也有很多黨派的,只不過兩黨是主流,其他黨派沒辦法力量比較小。

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完全是因為美國兩黨主導了美國兩大人群的價值觀,而且還涉及到了一個涉及所有美國人的敏感問題。


美國是個移民國家,共和黨代表的是舊移民的價值觀,民主黨代表的是新移民價值觀。

美國舊移民建立的美國,也締造了美國,所以他們覺得,美國是他們的美國,他們價值觀必須主導的美國。

而後期移民是因為受到美國宣傳的民主、自由、人權到美國的,所以他們認為美國是所有美國人的美國,美國是民主的美國,自由的美國,人權的美國。

但是由於美國目前的憲法是舊移民建立的,憲法內容體現舊移民的價值觀。新移民覺美國憲法不民主、不自由、不人權,所以要修改憲法。

由此美國兩群人圍繞著美國憲法展開了爭奪戰,舊移民極力維護目前憲法,新移民想盡辦法修改憲法。

由此美國的價值觀之爭的終點是憲法,而憲法之爭就是國本之爭,爭奪的就是國家主人身份。

其實這種爭奪已經進行了一百多年,在理念上舊價值觀是出於下風的,但是由於他們人口眾多,所以兩種價值觀一直僵持到現在。

但是目前隨著新移民的不斷增加,舊價值觀人口的優勢在不斷被削弱,他們害怕了,所以開始拒絕移民。

美國也有很多黨派的,只不過兩黨是主流,其他黨派沒辦法力量比較小。

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完全是因為美國兩黨主導了美國兩大人群的價值觀,而且還涉及到了一個涉及所有美國人的敏感問題。


美國是個移民國家,共和黨代表的是舊移民的價值觀,民主黨代表的是新移民價值觀。

美國舊移民建立的美國,也締造了美國,所以他們覺得,美國是他們的美國,他們價值觀必須主導的美國。

而後期移民是因為受到美國宣傳的民主、自由、人權到美國的,所以他們認為美國是所有美國人的美國,美國是民主的美國,自由的美國,人權的美國。

但是由於美國目前的憲法是舊移民建立的,憲法內容體現舊移民的價值觀。新移民覺美國憲法不民主、不自由、不人權,所以要修改憲法。

由此美國兩群人圍繞著美國憲法展開了爭奪戰,舊移民極力維護目前憲法,新移民想盡辦法修改憲法。

由此美國的價值觀之爭的終點是憲法,而憲法之爭就是國本之爭,爭奪的就是國家主人身份。

其實這種爭奪已經進行了一百多年,在理念上舊價值觀是出於下風的,但是由於他們人口眾多,所以兩種價值觀一直僵持到現在。

但是目前隨著新移民的不斷增加,舊價值觀人口的優勢在不斷被削弱,他們害怕了,所以開始拒絕移民。


其他黨派沒有成為主流,是受國本之爭的影響,在這一點上所有美國人都加入到了其中,畢竟身份地位大過天嘛!

美國是世界上價值觀分裂最嚴重的國家,他們無時不刻的在轉移國內矛盾,對外挑事,宣傳各種威脅論,製造共同外部敵人。要是美國不對外搞事,轉移國內視線,兩種價值觀想不鬥都不行。

其實世界上每個國家多少都會在價值觀上存在鬥爭,只不過還沒有像美國這樣延伸到國本之爭。

歐洲由於接納了太多非法移民,導致保守勢力抬頭,如今也面臨著和美國一樣的問題。這些問題不但影響一些國家內部的團結,而且導致了目前歐洲走向分裂。

像東歐國家匈牙利就多次表示要退出歐盟,而英國脫歐本身也是受到歐洲的影響。

如果未來歐洲內部在移民問題上衝突加劇,那麼歐洲各國的政治也會走向美國這種圍繞著移民問題而演變成兩大政治主體,從而形成兩黨政治?

可以這麼說吧,歐洲右翼抬頭嚴重,他們將會主導保守價值,把社會上保守價值觀的人群吸納到一起形成一個強大的保守黨。

而現在的開放價值觀的所有政黨為了應對保守黨,將會不得不聚集在一起,組建一個開放自由的聯盟政黨,保持內部政治力量的平衡,假如他們不這麼做的話,永遠也不可能擊敗強大的保守黨。

只不過歐洲國家一旦形成兩大陣營,則和美國不同,美國是保守黨極力維持目前憲法,而歐洲是開放黨極力維持目前憲法。

美國也有很多黨派的,只不過兩黨是主流,其他黨派沒辦法力量比較小。

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完全是因為美國兩黨主導了美國兩大人群的價值觀,而且還涉及到了一個涉及所有美國人的敏感問題。


美國是個移民國家,共和黨代表的是舊移民的價值觀,民主黨代表的是新移民價值觀。

美國舊移民建立的美國,也締造了美國,所以他們覺得,美國是他們的美國,他們價值觀必須主導的美國。

而後期移民是因為受到美國宣傳的民主、自由、人權到美國的,所以他們認為美國是所有美國人的美國,美國是民主的美國,自由的美國,人權的美國。

但是由於美國目前的憲法是舊移民建立的,憲法內容體現舊移民的價值觀。新移民覺美國憲法不民主、不自由、不人權,所以要修改憲法。

由此美國兩群人圍繞著美國憲法展開了爭奪戰,舊移民極力維護目前憲法,新移民想盡辦法修改憲法。

由此美國的價值觀之爭的終點是憲法,而憲法之爭就是國本之爭,爭奪的就是國家主人身份。

其實這種爭奪已經進行了一百多年,在理念上舊價值觀是出於下風的,但是由於他們人口眾多,所以兩種價值觀一直僵持到現在。

但是目前隨著新移民的不斷增加,舊價值觀人口的優勢在不斷被削弱,他們害怕了,所以開始拒絕移民。


其他黨派沒有成為主流,是受國本之爭的影響,在這一點上所有美國人都加入到了其中,畢竟身份地位大過天嘛!

美國是世界上價值觀分裂最嚴重的國家,他們無時不刻的在轉移國內矛盾,對外挑事,宣傳各種威脅論,製造共同外部敵人。要是美國不對外搞事,轉移國內視線,兩種價值觀想不鬥都不行。

其實世界上每個國家多少都會在價值觀上存在鬥爭,只不過還沒有像美國這樣延伸到國本之爭。

歐洲由於接納了太多非法移民,導致保守勢力抬頭,如今也面臨著和美國一樣的問題。這些問題不但影響一些國家內部的團結,而且導致了目前歐洲走向分裂。

像東歐國家匈牙利就多次表示要退出歐盟,而英國脫歐本身也是受到歐洲的影響。

如果未來歐洲內部在移民問題上衝突加劇,那麼歐洲各國的政治也會走向美國這種圍繞著移民問題而演變成兩大政治主體,從而形成兩黨政治?

可以這麼說吧,歐洲右翼抬頭嚴重,他們將會主導保守價值,把社會上保守價值觀的人群吸納到一起形成一個強大的保守黨。

而現在的開放價值觀的所有政黨為了應對保守黨,將會不得不聚集在一起,組建一個開放自由的聯盟政黨,保持內部政治力量的平衡,假如他們不這麼做的話,永遠也不可能擊敗強大的保守黨。

只不過歐洲國家一旦形成兩大陣營,則和美國不同,美國是保守黨極力維持目前憲法,而歐洲是開放黨極力維持目前憲法。

海中岩haha
2019-06-16

因為美國政府是非常狡猾的準備好了防止變成多黨制,搞的是贏家通吃方案。就是一個州的選民選的選舉人票,誰佔多數就全歸一黨,比如共和黨在一個州拿到51%的選票,那麼全州都選票都歸共和黨,而不是單個計數,這樣任何一個新黨也不可能一下子就拿51%的選票,就全部無效任何第三大黨除非能一次性就壓住第二大黨否則永無出頭之日,4年選一次,下一次又得從頭來,永遠也趕不上去,就算這個第三黨真的很有本事,直接壓住第二黨,也不過是取代了第二黨,而不是三黨爭奪。

SouthCross
2019-06-16

首先要明確一點,美國不是兩黨制而是多黨制。但是160多年來,美國總統大位都由民主黨或共和黨所盤據。這其中有兩個重要因素。

民主黨及共和黨可以把權一個半世紀多主要的原因,是美國特殊的「贏者全拿選舉人制度」,這讓總統候選人只要拿下一個州「相對多數」的選舉人票,就可以囊括整個州的選舉人票。另外,也讓擁有一定支持度的獨立參選人,只要得票數比大黨少,就連一張選舉人票拿不到。反過來說,拿下某州勝利的候選人,也可能沒有實質多數的民意支持。這一因素不少朋友的回答已經提及,這裡不再展開。

而另一個重要因素,是美國的政黨特點決定了美國人民並不缺少選擇性。與美國多數政治機構一樣,現在的政黨體制也是經歷了考驗和挫折而發展起來的。制憲者和憲法的早期支持者一直希望不要建立政黨,或「派系」,因為他們一直對這種觀念沒什麼好感。他們認為,新生的國家需要的是達成共識,黨派是分裂的因素。因此,《憲法》本身根本未提到政黨,政府各部門也應在沒有政黨的情況下自行管理。然而,政黨不可避免的出現,對這些憲法機制產生了一定的壓力,使它不總是對政黨的政治平穩地調整自己。

如何調整這兩者之間的矛盾呢?與絕大多數歐洲政黨不同,主要的美國政黨在全國和各州一級的組織中權力比較分散,黨派內的核心組織──全國委員會和全國代表大會──也沒有多少控制力,更沒有什麼黨主席。全國代表大會只推選出總統和副總統候選人;其他國家一級的政府部門要職──比如國會議員席位──則由各州和地方政黨組織提出候選人。因此,總統與國會中總統所在黨派成員之間也會存在很大分歧。一些觀察家把這種現象稱為「四黨局面」,即除了兩個主要政黨以外,在各主要政黨裡還存在著國會政黨和總統政黨。國家一級的政黨官員無權控制在該黨內身居要職的人物,他們很少能否決對這些人的提名,而且,儘管他們手中有一些資金可以支付費用,但絕大多數競選基金都是由黨派各級組織或由候選人自己籌集起來的。所以,每一位身居黨內要職的人,基本上不受全國政黨紀律的約束。這就保證了兩個主要政黨內,政治頻譜非常寬泛。比如川普,他原來是民主黨人,現在的很多理念與傳統共和黨人也格格不入。但他可以藉助共和黨這個競選平臺當選。

北玄武
2019-06-23

迪維爾熱第一定律聽說過沒?沒有的話我普及下,第一定律核心要義就是多數選舉制導致兩黨制。美國的兩黨制,也是由於美國實行的多數選舉制導致的。多數選舉制就是獲得了某地區多數選票,則最終獲得該地區所有選票,贏得該地議席。

比如假設最開始有民主黨、共和黨、第三黨和第四黨四個黨。選舉中,美國的民主黨某候選人在某選取獲得49%選票,共和黨獲得了40%,第三黨獲得了9%,第四黨獲得了2%,那這一選區所有票都歸民主黨候選人,而共和黨、第三黨和第四黨什麼也沒獲得,獲得了久而久之,這種政黨為了爭奪選票,選擇合流,第三黨和第四黨與共和黨融和,消失。在幾年後的選舉中,民主黨獲得49%,而共和黨因為兩小黨的加持,獲得51%,一舉獲勝。最終,確立了兩黨制,再無其他小黨的生存空間。

除了第一定律,還有個第二定律:比例代表制導向多黨制。這個更好理解,就是議會席位按照各黨所佔比例分配。比如醜國的A黨獲得了49%選票,那就佔49%的席位,而不是獲得所有席位。B黨獲得40%,那就獲得40%席位,C黨獲得了9%,那就是9%席位,而D黨即使2%,也有2%的席位可以拿,而不是一無所有。那麼D黨和D黨完全沒有必要自己滅掉自己與誰合併。久而久之,形成了多黨制。

至於美國會不會變成多黨制,只要依舊是多數選舉制,就不會,如果變成比例代表制,那就會。

完颜大老虎
2019-06-23

我認為還是跟選舉制度有關。歐洲選舉制度是比例代議制,最大黨的黨魁就是國家元首,如果不夠半數需要拉其他小黨派聯合組閣。這樣導致議會裡會有其他小黨派。而美國選舉是贏者全拿,比如加州民主黨拿下一半以上的票數,那麼民主黨就贏得加州選舉,獲得加州所有的選舉人票,這種模式就導致不可能有小的黨派出現在國會。因為每個州都是贏者全拿。只能是最大黨派贏。所以國會只能是民主共和兩黨的天下。

赵凡丁201
2019-06-14

謝邀。

〇驢黨(民主黨)與象黨(共和黨)彼此競爭,輪流執政,分別代表著美國統治精英階層的自由派與保守派的政治價值取向,為美國政治生態環境下形成的相對穩定的政治傳統。

〇美國曆史上也有其他小政黨團體,但美國的共和與民主2大黨壟斷了美國選舉政治空間。在2大黨的擠壓下,其他小政黨沒有發展丶壯大的機會和空間。


謝邀。

〇驢黨(民主黨)與象黨(共和黨)彼此競爭,輪流執政,分別代表著美國統治精英階層的自由派與保守派的政治價值取向,為美國政治生態環境下形成的相對穩定的政治傳統。

〇美國曆史上也有其他小政黨團體,但美國的共和與民主2大黨壟斷了美國選舉政治空間。在2大黨的擠壓下,其他小政黨沒有發展丶壯大的機會和空間。



謝邀。

〇驢黨(民主黨)與象黨(共和黨)彼此競爭,輪流執政,分別代表著美國統治精英階層的自由派與保守派的政治價值取向,為美國政治生態環境下形成的相對穩定的政治傳統。

〇美國曆史上也有其他小政黨團體,但美國的共和與民主2大黨壟斷了美國選舉政治空間。在2大黨的擠壓下,其他小政黨沒有發展丶壯大的機會和空間。




謝邀。

〇驢黨(民主黨)與象黨(共和黨)彼此競爭,輪流執政,分別代表著美國統治精英階層的自由派與保守派的政治價值取向,為美國政治生態環境下形成的相對穩定的政治傳統。

〇美國曆史上也有其他小政黨團體,但美國的共和與民主2大黨壟斷了美國選舉政治空間。在2大黨的擠壓下,其他小政黨沒有發展丶壯大的機會和空間。





謝邀。

〇驢黨(民主黨)與象黨(共和黨)彼此競爭,輪流執政,分別代表著美國統治精英階層的自由派與保守派的政治價值取向,為美國政治生態環境下形成的相對穩定的政治傳統。

〇美國曆史上也有其他小政黨團體,但美國的共和與民主2大黨壟斷了美國選舉政治空間。在2大黨的擠壓下,其他小政黨沒有發展丶壯大的機會和空間。






謝邀。

〇驢黨(民主黨)與象黨(共和黨)彼此競爭,輪流執政,分別代表著美國統治精英階層的自由派與保守派的政治價值取向,為美國政治生態環境下形成的相對穩定的政治傳統。

〇美國曆史上也有其他小政黨團體,但美國的共和與民主2大黨壟斷了美國選舉政治空間。在2大黨的擠壓下,其他小政黨沒有發展丶壯大的機會和空間。







謝邀。

〇驢黨(民主黨)與象黨(共和黨)彼此競爭,輪流執政,分別代表著美國統治精英階層的自由派與保守派的政治價值取向,為美國政治生態環境下形成的相對穩定的政治傳統。

〇美國曆史上也有其他小政黨團體,但美國的共和與民主2大黨壟斷了美國選舉政治空間。在2大黨的擠壓下,其他小政黨沒有發展丶壯大的機會和空間。







得亮1
2019-06-26

美國兩黨成員都是財富擁有者,他們,;的利益是一致的,兄弟有矛盾,但對外是一致的。一個唱紅臉、一個唱白臉,戲好唱。治理國家好治多了,多民主呀,好多人不都這麼想這麼頌揚美國民生自由的嗎?是不是?我講個故事給大家聽:日本有兩個奸商(和特朗普相似)是兄弟(和美國兩黨相似),他們謀劃在繁華街口的街道兩邊各開一家商店,作為競爭對手,同樣的貨一個定價很高,另一個定的低很多來吸引顧客,顧客一會被吸引到這家店,一會有彼吸引到那家店,生意興隆得很火,不久兩兄弟聚集大量財富。一天兩兄弟在酒店裡享受各種服務,酒後失言。大罵顧客是俊瓜!看這些儍瓜被我們兄弟倆設計得多應順,不但給我們送錢,自己也開心⋯不了被服務員聽到被暴光出來,人們才知上當受騙,被促弄⋯⋯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看後有何感想?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