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孝莊太后到底有沒有嫁給攝政王多爾袞,有何依據呢?

歷史上孝莊太后到底有沒有嫁給攝政王多爾袞,有何依據呢?
9 個回答
老猪的碎碎念
2019-04-23

孝莊皇太后嫁沒嫁給多爾袞,這件事兒在清代的歷史上是三大疑案之一,清史稿中肯定不會記載宮內此等醜事的內情的,所以在正史中很難被髮掘出有價值的線索,但是隻要做過的事情,就一定會有蛛絲馬跡,孝莊下嫁這事也不例外,筆者分析大概有以下三點可以旁證此事。

歷史上孝莊太后到底有沒有嫁給攝政王多爾袞,有何依據呢?

第一點,滿族作為白山黑水的遊獵民族,在哥哥死後,是有嫂子嫁給弟弟的風俗的,而且孝莊和多爾袞的情愫完全是因為政治需要而發生的,當年皇太極在瀋陽暴死後,皇權旁落,這造成了八旗中有繼承皇位資格人的爭奪,其中多爾袞便是一位熱門人選,但是由鰲拜和索尼另一派捍衛皇太極的派別認為應該讓皇太極的子嗣即位,就這樣,在雙方爭的不可開交,在這萬難之時,孝莊用肉體賄賂了多爾袞,讓他支持自己的兒子福臨即位,就這樣,孝莊的孩子成為了最後的勝者,他便是後來的順治皇帝。

歷史上孝莊太后到底有沒有嫁給攝政王多爾袞,有何依據呢?

第二點,順治皇帝福臨在隨這多爾袞打入北京並定都後,大權暫時由攝政王多爾袞把握,這個時候注意一下順治對多爾袞的稱呼,由開始的皇叔父攝政王慢慢的變成了皇父攝政王,這足以說明孝莊是和多爾袞已經過上了日子~


第三點,按照祖制,孝莊如果沒有下嫁給多爾袞,在她死後,她肯定要回到瀋陽的皇太極陵寢與之合葬的,但是孝莊死後卻沒有這樣,她不但沒有入葬本應該的瀋陽皇陵,就連在河北清東陵的皇陵區也沒有進去,她的陵寢在清東陵風水牆的外面,如果沒有出現過下嫁事件,孝莊的陵寢按照制度絕對會葬入皇陵區的。

歷史上孝莊太后到底有沒有嫁給攝政王多爾袞,有何依據呢?

所以綜上三點,孝莊一定是曾下嫁給多爾袞,這幾乎是實錘了。

梦圆史话
2019-05-22

首先肯定嫁了,這才有了後來皇父輔國之說。

孝莊皇后是中國歷史上非常了不起的一位女性,在她的一生中曾經連續培養並輔佐大清王朝的兩位帝王,對於清王朝有著不可磨滅的功績。

孝莊皇后大玉兒本應該是草原上的明珠,但是為了家族她不得不嫁給皇太極,與自己的姑姑共侍一夫,後來皇太極稱帝后,大玉兒被封為莊妃,大玉兒天生聰慧,心志堅韌,不輸當世男兒,或許正因如此,大玉兒並不受到皇太極的喜愛,皇太極喜歡的是她姐姐海蘭珠那般柔弱的女子,但大玉兒絲毫不受影響,她全心全意撫育自己的孩子。

但是皇太極後來突發急病去世,並未寫下遺詔,這就引發了皇位之爭,當時大玉兒的姑姑孝端皇后是支持福臨登基的,但是皇太極的長子豪格和十四弟多爾袞也對大清皇位虎視眈眈,孝端皇后和孝莊皇后兩人手中沒有任何權力去阻止他們。

但不可思議的是最後多爾袞率先退出皇位之爭,表示擁立福臨登基,豪格雖是皇太極的長子,但手中的權力可比不過多爾袞,無奈之下只能放棄。對此後人一直存有懷疑,本是最有可能也是有能力的多爾袞為什麼甘願讓出帝位,做個攝政王呢,雖說攝政王依舊大權在握、尊貴無比,但始終不是名正言順的大清帝王,尋遍大清歷史,終於找到了蛛絲馬跡,原來有野史記載,是孝莊皇后曾經許下婚約。

其實孝莊許下婚約是為了兒子福臨可以順利登基,福臨年僅六歲,還是個孩子,就算能夠順利登基也是要受人制肘的,一個是哥哥,一個是叔叔,兩個人孰親孰遠一目瞭然,面對這種情況,孝莊考慮的就比較遠,如果選擇豪格作為盟友,且不說能不能打過多爾袞,順利過渡他手中的兵權等,豪格本身就是一個有野心的,同時他是皇太極的親子,日後謀反篡位遇到的阻力是非常小的,畢竟皇太極沒有留下遺詔,所以他的威脅力遠比多爾袞要大。

再說多爾袞,他是皇太極的弟弟,在皇位繼承上是不佔據優勢的,雖然他掌握兵權,但是朝堂之上還有很多可以牽制他的人,他想上位並不容易,再說了當年若不是意外迭生,兩人早就在一起,有舊時的情分在,多少可以牽制多爾袞,只待福臨長大。

其實當年孝莊與多爾袞之間就有一段情緣,若不是為了家族榮耀,孝莊可能就嫁給多爾袞了,但因為皇太極橫插一槓,使得他們有緣無份。在皇太極死後,孝莊皇后與多爾袞再續前緣,也並無不可。

況且在蒙古和女真等遊牧民族那裡,對女子的貞節並不看重,女子再嫁更是常事,在鐵木真征服蒙古的時候,多次納娶那些被打敗的部落首領的妻妾,還有皇太極在位時,也曾娶過兩位蒙古部落遺孀,所以說孝莊就算嫁給多爾袞也不是法理不容的。

高厚银
2019-04-23

歷史上沒有記載孝莊太后下嫁給攝政王多爾袞,孝莊太后她何許人也?堂堂前朝皇后,隨便下嫁給一個新朝的攝政王?歷史怎麼寫?皇太極的皇家尊嚴置於何處?皇家顏面何存?野史流傳孝莊太后未嫁給皇太極時,和多爾袞是情人關係,也有可能。按當時現狀分析,皇太極位高權重,向孝莊太后提婚時,孝莊會依據當時所處時機和社會環境,偏向皇太極作出優先考慮,應承這樁政治聯姻的好處及美好快樂的未來人生。誰知天有不之測風雲,人有旦夕之禍福。正當皇太極的人生事業正走向輝煌時,突遭變故,英年早逝。丟下孤兒寡母,撤手人寰,有人亡政息之險。

孝莊太后她何許人也?女政治家,女強人,精明強幹,大膽潑辣,關鍵時刻,風口浪尖,沉著穩健,總攬全局,分散各派搶班奪位注意力,平衡各旗互不信仼的野心和勢力,籠絡人心,聯絡各王公重臣,把六歲的順治(福臨)推上皇位,使自已孤兒寡母依舊穩固站在大清帝國的最高權力中心。沒有政治頭腦的人是辦不到的,沒有治國理政的才能是辦不到的,沒有精明過人的處世魅力是沒人相信和擁護的。

孝莊太后何許人也?由於政治和政務的需要,她和攝政王的關係越走越近,引起了宮庭的非議也是不可避免的。她會妥當處理自己和多爾袞的敏感關係的,更不會讓皇室家事成為不光彩的史實而寫進歷史的。她有能力把握歷史的機遇,而更會理性控制個人情感的。自已是母儀天下之人,那怕是正值盛年而深深渴望人間有愛來撫慰孤獨寂寞的心時,而時常警省自已的言行,要韜光養晦,不能兒女情長,要光明磊落,成為女性楷模,才能昭示天下。更不會有失國格和皇家正統下嫁給多爾袞了。

清朝的歷史是:成也孤兒寡母,敗也孤兒寡母。成在孝莊太后,精心撫育順治,康煕二帝。為康乾盛世打下了良好的基礎。敗在末代皇帝溥儀,也是孤兒寡母。浩蕩潮流滾滾來,千年帝制被推翻。

史海悠游闾春晖
2019-04-23

最早論及孝莊太后下嫁小叔子睿親王多爾袞的,是《清朝野史大觀》和《多爾袞軼事》兩部野史,且其中明確指出,孝莊太后為了得到手握重權、且具有謀逆條件的攝政王多爾袞對幼蒂福臨的支持,主動委身下嫁。當時仍處於抗清前線的張煌言還曾作詩對此醜聞進行諷刺:春宮昨進新議注,大禮躬逢太后婚。

後世史家對這件歷史懸案多有爭議,其中認為確有其事的佔大多數,他們提出了種種論據。例如,多爾袞開始時只是稱“攝政王”,而到了順治五年以後,恰在民間傳聞太后下嫁後,多爾袞的名號改成了“皇父攝政王”,這是明確記載於清實錄中的,但對這從叔父改稱“皇父”的含義,卻含糊其詞,沒有解釋,以至於朝鮮李朝君臣當時還為此有過猜疑。再如,順治八年,福臨頒發的揭露多爾袞的諸般罪狀中,竟有“親到皇宮內院”一條,而到了康熙年間修《清世祖實錄》時,又為什麼刪去了這一條,箇中玄機,令人深思。又再如,孝莊太后於康熙二十六年十二月去世後,她的靈柩沒有按照慣例,移往盛京北陵,與夫君皇太極合葬,而是一直停放在東陵地面建築內,直到三十六年後,雍正帝才正式下旨安葬於昭西陵。其間,社會上就傳聞,康熙帝正是因為祖母曾下嫁小叔子,有違人倫,堪為恥辱,所以才遲遲不予安葬。。。。

當然,學界中對此斷然否定的也大有人在,例如孟森先生就駁斥張煌言的詩作是有意對清室造謠;認為順治帝對多爾袞那條罪狀,是指其曾瀆亂後宮嬪妃,而不是與太后成親;而對於孝莊太后不與清太宗皇太極合葬,孟森先生以為,首先北陵中已有孝端皇后合葬,其次清史上第二皇后獨葬的有好幾位。

針對孟森先生獨葬那一條,幾年前牟小東先生收集了大量資料後,專門撰文反駁:牟先生文中指出,孟森先生列舉的孝惠、孝聖、孝和、孝靜、孝貞、孝欽諸後,雖然是獨葬,但都是葬於“風水牆”之內。而孝莊太后不同,不但其梓宮靈柩莫名其妙停放了三十六年之久,反映了康熙年間皇帝及朝廷始終對於如何妥善安葬孝莊猶豫不決,且最終雍正帝下旨安葬於“風水牆”之外,甚至一直不肯親身前往祭奠,這些都說明了孝莊太后身上有讓後世子孫始終難以釋懷的隱痛,這或正是民間所謂“太后下嫁”的反應。

用户76294270778
2019-04-24

歷史上,孝莊太后並沒有嫁給攝政王多爾袞。實際上,關於多爾袞與孝莊太后的情史,只不過是一種“緋聞”,在歷史上是沒有記載的,更別說,孝莊太后嫁給多爾袞了。

其次,多爾袞死於順治七年(1650年),由於過早地去世,所以他與孝莊的感情並沒有如此多,加上那個時候,孝莊已經是太后了,下嫁給皇叔,這也不現實,在倫理上也存在很大的漏洞。

目前實時上記載兩人的關係只是,當皇太極暴斃死後,為了大清的基業,多爾袞沒有爭奪皇位,而是輔佐了孝莊的兒子順治當了皇帝。清軍入關以後,多爾袞成為清朝前期的實際統治者。

希望7237703237681
2019-05-22

這不應是學界研究的課題,多爾袞大清王朝的實際開創者,歷史會永遠記住他的功績,是他放棄了個人的私利,皇位,美人在他心中遠沒有大清內部的穩定團結,入主中原一統華夏重要,

執筆寫春鞦
2019-04-25

應該是下嫁多爾袞了。有眾多史料可以查閱。

龙场客
2019-04-23

只能穿越回去問當事人了

啾啾娱乐看点
2019-04-25

根據查閱資料發現孝莊確實下嫁多爾袞,原因一是報恩說,二是政治婚姻說.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