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劉邦三次把惠帝和魯元公主推下車”一事?

我認為凡事都是有底線的,不把自己的親生子女置於生命危險之中,這是做人的底線,尤其是三次把自己親生子女推向死亡的邊緣,這已經嚴重突破底線了。\n那麼,漢高祖把孩子推下車這件事情的真實度到底有多少?史書上對漢高祖劉邦的評價是仁義忠厚,一個仁義忠厚的人怎麼會殘忍到輕易放棄自己孩子的性命呢?如何看待“劉邦三次把惠帝和魯元公主推下車”一事?
10 個回答
有书共读
2019-01-08

漢高祖劉邦第一個布衣天子,能用七年時間從一介草民一統天下,成就霸業,連毛澤東主席都稱他為中國最厲害的皇帝,在處理一切事情上都必有他的獨到之處。

“劉邦三次把惠帝和魯元公主推下車”卻遭至世人的質疑,“虎毒不食子”,難道劉邦連禽獸都不如?

非也!有書君倒覺得劉邦這樣做有三分道理:一是臨危之際收買人心,心懷大計;二是智謀過人識得人心,兒女無憂;三是長遠之計,舍即是得,推即是保。

一、臨危之際,收買人心,心懷大計;

劉邦從看到秦始皇儀仗隊那一刻起,心中就萌生了大丈夫當如斯的想法。如何看待“劉邦三次把惠帝和魯元公主推下車”一事?

既然有了遠大的理想,便會一直朝著奮鬥目標努力前進,雖然有時被勝利衝昏了頭腦,在拿下彭城之後,天天慶功,一時迷了雙眼,但在彭城之戰敗逃路上,他仍沒忘天下大計在於用人,都說患難見真情,要使自己的部下永遠忠於自己,必須拿出百分百的誠意。

於是同坐在車上的有兒女和部下需要讓人下車才能加快車馬速度的時候,更有利於逃命。

他選擇了把兒女推下車,自己的手下安然無恙地坐在車上,無論是哪個手下看到他寧可選擇留下他而捨棄兒女的選擇,都會感激涕零,將來必定會死心塌地的追隨於他,為他效力賣命,這便是劉邦的懾心之術,馭人之術。

後來的夏候嬰果然是忠心耿耿的為西漢效犬馬之勞,鞠躬盡瘁,可謂殫精竭慮。

二、膽識過人,識得人心,兒女無憂;

其實劉邦膽識過人,臨危之際頭腦清醒,他知道坐在車上的是他最要好的朋友,交心之人,夏侯嬰怎麼可能會讓他的兒女深陷險境呢?

劉邦三次把惠帝和魯元公主推下車,劉邦識得人心,在長久的交往中知道夏侯嬰是個良善之人。

他拿捏準了夏侯嬰的個性,必然會抱兩個孩子上車,所以他既收買了人心,兒女也不會被拋棄,一石二鳥,所以說劉邦是個謀略家,能識人心。

三、長遠之計,舍即是得,推即是保。

劉邦貌似捨去了親情,卻得到了友情,臣子之心。實際上劉邦也深知項羽要的人是自己,何況車子就是敵人的目標,兒女跟自己在車子上才是最危險的。如何看待“劉邦三次把惠帝和魯元公主推下車”一事?

劉邦三次把惠帝和魯元公主推下車實際只有一個目的,遠離最危險的地方。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而不是眼前的父親與兒女在一起的相依為命。

試想一旦項羽的軍隊真的追上來了,車上的所有人要麼死於混戰當中,要麼被抓住押到項羽身邊,豈有生還的機會?與其讓兒女跟自己一起困死在車上,不如把兒女推下車,尋找一線生機。

所以劉邦的不要兒女,實際上是希望兒女有活下去的機會,把兒女推下車,其實是把他們推向安全地帶,他們要麼能夠躲開追兵,等待別人去救他們,要麼當作人質被抓起來,只要劉邦還在,孩子就還有生還的機會。

而且劉邦讀懂了項羽的心,真抓走了他的兒女,項羽必會拿他們做人質,他們至少無生命之憂。

所以跟自己在一起只有死路一條,而下了車便是機會,舍便是為了得,推兒女下車就是為了讓兒女活命,推即是保。

所以看似狠心,無情無義的劉邦,實際上是一個用心良苦的父親,寧可世人誤會自己薄情寡義,心狠如虎,也要顧兒女周全。

劉邦自己也坦言自己不如張良、蕭何、韓信。

可他卻坐擁天下,這裡面自有其過人之處,那便識得人心,得人心者得天下,用貌似的狠心換得手下的忠心,用捨去換得兒女的生還,這劉邦的良苦用心可見一斑。

有書君語: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別忘給有書君點個贊哦~關注有書君,私信回覆句子,有書君送你一句特別的話

科普大世界
2019-10-12

人們常說“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關於漢高祖劉邦逃跑途中推孩子下車這件事,本質上也是如此,此事完全被過度或者說錯誤解讀了,為什麼就一定要認為劉邦是為了自己逃命才把自己的兩個孩子推下車的呢?其實在當時的情況下,他更有可能的是為了讓孩子逃命才那麼做的。
如何看待“劉邦三次把惠帝和魯元公主推下車”一事?

可能有很多朋友不相信的說法,其實我們完全可以從自己的角度想象一下當時的情景該怎麼做,當時的時代背景是這樣的:公元前205年,劉邦率軍佔領了項羽的老巢彭城,正在高興的時候,項羽突然殺回,打了劉邦一個措手不及,幾十萬大軍土崩瓦解,劉邦乘坐夏侯嬰的車子趕緊逃命,臨走時拉上了自己的一兒一女,也就是後來的漢惠帝和魯元公主了。
如何看待“劉邦三次把惠帝和魯元公主推下車”一事?
如何看待“劉邦三次把惠帝和魯元公主推下車”一事?

那麼我們再分析一下,這個時候項羽的大軍最想抓到誰?毫無疑問是劉邦,所以正在逃命的劉邦是最危險的,一旦被抓住就是死路一條,即便當時是活捉,那麼見了項羽之後也是會被殺掉的,所以在這個時候,毫無疑問世界上最危險的地方就是劉邦乘坐的車子了。

那麼當時的劉邦會怎麼想呢?
如何看待“劉邦三次把惠帝和魯元公主推下車”一事?

其實我們可以設身處地的設想一下:假如你就是當時的劉邦,自己兩個孩子在車子上,項羽的軍隊可能就在幾裡外窮追不捨,能不能逃出生天沒有一點把握,這時換作你的話你會怎麼想怎麼做?

很顯然,如果追兵追上的話,假如車上只有你自己,那麼無論是活捉還是殺掉,就只是你自己的事了,而如果兩個孩子也跟著你的話,那無疑等於一起送命,那該怎麼辦呢?其實這個時候如果讓兩個孩子下車,就近找隱蔽的地方躲一躲,或者跑到附近的村莊和人家裡面躲避一下,人家看他們是兩個小孩子通常也都會收留的,這樣他們兩個就很容易活下來了。

我們再退一步講,假如這兩個孩子被劉邦趕下車之後,在路上被追兵發現了,但是那又怎麼樣呢?只要追兵不認得他們,不知道他們是劉邦的孩子,也是沒理由要殺掉他們的,最有可能的情況就是問都不問就趕路追劉邦去了。

所以,劉邦之所以把孩子推下車,考慮的不過是為了孩子能活命,根本不可能是為了減輕車子的重量,想想看兩個五六歲的孩子能有多大的重量呢?相對於馬拉的車子,以及劉邦和車伕夏侯嬰,兩個孩子在車上對車輛速度並不會有多大影響。
如何看待“劉邦三次把惠帝和魯元公主推下車”一事?

世人之所以對這件事有理解上的極大偏差,也怪司馬遷當時沒有說清楚,其實也可能是他在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司馬遷對劉邦的很多事都有中傷之嫌),導致世人以為劉邦連自己的孩子都不要了,然而實際上他的“不要”才是真正的“要”,假如項羽的追兵真的追上了劉邦,那麼他們爺仨可真的就交代了啊,作為孩子的父親,劉邦肯定不希望孩子跟著他做無辜的犧牲。
如何看待“劉邦三次把惠帝和魯元公主推下車”一事?

所以每當劉邦把孩子放下車之後,夏侯嬰就把孩子抱上車,劉邦雖然生氣,然而由於心裡舍不下孩子,他也默認了,結果考慮一下後,還是覺得把他們送下車更安全,就又放下了車,然後夏侯嬰又抱上了車,如此再三,而夏侯嬰之所以這樣做,應該是他認為自己有辦法擺脫項羽的騎兵,或者認為逃跑的時間足夠用,畢竟在劉邦三次推下孩子夏侯嬰三次抱上孩子,耽誤了這些時間,追兵都沒有追上來。

也許正是由於司馬遷《史記》中對劉邦帶有自己主觀意識的描述原因,導致世人大都以為劉邦很是無情無義,其實劉邦作為一個領導者如果真的無情無義,那還有誰會願意跟著他混前途呢?其實劉邦的成功正是因為他身邊匯聚了天下英才,他和大家同心同德,讓大家做到了群策群力才達到的,對別人尚且如此,何況是對自己的孩子呢?!
如何看待“劉邦三次把惠帝和魯元公主推下車”一事?

史学达人
2019-03-20

可以說劉邦把自己的兒子劉盈和女兒魯元公主給推下車,這絕對是事實,否則,司馬遷怎麼可能自己杜撰一個這種事情出來呢?

要知道這都是黑人家的歷史,若是這樣的事實被記錄下來,都有可能會被殺頭,更何況是自己杜撰出來的。

我們說一下當時劉邦是在怎麼樣的情況下,把自己的兒女推下車的,他把自己的親生兒女給推下車,是不是對的呢?

彭城大戰的時候,劉邦帶來了六十萬大軍,佔領了項羽的都城,也就是彭城。此刻的項羽正在齊地和田榮幹仗呢?

他得知劉邦佔領了自己的都城,所以就組織了三萬騎兵,去偷襲劉邦。

如何看待“劉邦三次把惠帝和魯元公主推下車”一事?

結果劉邦的六十萬大軍,被項羽的三萬人馬,打了一個落花流水。

劉邦就是在這種情況下逃亡的,在逃亡的路上,劉邦想去家裡接上自己的父親和孩子。省的這些人落到項羽的手裡。

可是,那時候項羽早就派了人,去劫持劉邦的家人去了。

還好,呂后意識到了危險,他們就分了兩路人馬逃亡了。呂后和太公是一路,劉盈和魯元公主兩個孩子是一路,就這樣他們這些人,就分別逃跑了。

後來呂后和太公被項羽的人抓走了,劉盈和魯元公主逃掉了。

劉邦就是在路上遇到的兒子劉盈和魯元公主的。

當他們把劉盈和魯元公主給抱上車之後,他們才發現,原來項羽的追兵已經距離自己很近了。

如何看待“劉邦三次把惠帝和魯元公主推下車”一事?

另外,因為劉邦的車上添了兩個孩子,馬跑起來就更加的吃力了。

所以,為了不至於讓追兵給追上,劉邦只好把兒子和女兒個扔下車,而且還是反覆的扔。

那麼在這種情況下,劉邦扔兒子,女兒下馬,有沒有道理呢?

我覺得劉邦考慮的應該還是沒有錯的,可以說項羽要捉的人是劉邦,而不是他的兒女。即使項羽的手下,抓到劉邦的兒子,女兒頂多是把他們當作人質,扣押起來,不至於殺害他們的。

但是,若是項羽抓住了劉邦,恐怕劉邦的一家子人都會死個精光的。

所以,在那種情況下,劉邦保自己的命的同時,也就是再保自己家人的命。

後來通過事實,可以得知,項羽捉了劉邦的妻子和父親,並沒有殺害他們,而是把她們當作人質,給扣押了。

如何看待“劉邦三次把惠帝和魯元公主推下車”一事?

由此可得,劉邦扔女兒和兒子,是不得已而為之。

那麼後來劉邦把兒女給扔下了車了嗎?還有,劉邦有沒有被人家給追上?

劉邦把孩子扔下了車三次,司機夏侯嬰撿了三次。

因為這樣反覆的耽誤時間,所以,他們被項羽的手下丁公給追上了。不過丁公沒有抓劉邦,而是把劉邦給放走了。

當時的丁公想的是,天下未定,劉邦又是一個英雄,得罪這樣的人,不如放他一條生路。

若是日後落魄了,也許人家還會給自己一條生路。

結果,劉邦當皇帝之後,丁公真的來找他了,劉邦二話不說,就讓人把丁公給殺了。沒辦法,丁公這個人知道的太多了,所以,只有殺害了。

元元的天下
2019-01-09

霸王項羽自刎烏江,與愛人虞姬生死相依的一幕,歷經千年仍蕩氣迴腸。
如何看待“劉邦三次把惠帝和魯元公主推下車”一事?

作為失敗者,項羽並沒有因之被認為英雄氣短,兒女情長。虞姬也沒有按慣例,被定性為紅顏禍水,實在很反常的。

只因為項羽的對手劉邦太渣,勝的不光彩。司馬遷很清晰地描寫了這麼一個情節:打仗不行的劉邦,在被楚軍追得倉皇亡命之時,為減輕車馬的重量,跑得更快一點點,不念父子女之親情,將兒女幾次扔踹下車!要不是車伕不忍救上來,只怕就沒有後來的的惠帝和魯元公主了。
如何看待“劉邦三次把惠帝和魯元公主推下車”一事?

劉邦僅此一事,便讓後人覺得自私和絕情,畢竟虎毒不食子何況人呢。有人認為劉邦之前才找回兒女,這樣做是怕被追上全完蛋,是給孩子生機,根本沒有可能!強敵楚軍追來,怕不被射殺也會被踩死。

劉邦此舉完全為自保,惠帝和魯元公主死了,呂雉絕了後劉邦可不會,新寵不絕,子女亦多。
如何看待“劉邦三次把惠帝和魯元公主推下車”一事?

何況按儒家說法,天子應愛天下,以天下人利益為重,不應該重私情,也就是舍小家為大家。劉邦斬蛇起義,替天行道之人,怎可為舐犢情深不先顧保全自己呢,沒了劉邦誰來打敗項羽這個濫殺之人,讓老百姓受更多的苦難呢?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郭巨埋兒奉母,為世人稱道,是所謂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君父有權對臣子生殺予奪,而兒臣不能犯上作亂,否則便是不孝不忠。在這樣的價值道德標準下,劉邦所為也就合情合理了。

否則太史公不過替李陵說了幾句公道話,便身陷囹圄失了男根,如此繪聲繪色寫實高祖,武帝豈可容之?

如何看待“劉邦三次把惠帝和魯元公主推下車”一事?
只是無情未必真君子,憐子如何不丈夫
?人們並沒有如漢武帝所願,把劉邦的不恥之舉,看作胸懷天下的大公無私,反倒是愈發覺得項羽太愛惜閃閃發光的羽毛,更有貴族氣質。

千年之前的某個夜晚,英雄打馬走進粉絲李易安夢裡,留下婉約詩人豪放之句:"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如何看待“劉邦三次把惠帝和魯元公主推下車”一事?

使其在成王敗寇的歷史長河中逆流而上,劉邦無賴唯有嘆息了。

一花🌸一世界,金沙江的小閒魚🐠元元,期待你的關注點評。

帝国的脸谱
2019-12-01

彭城大戰,劉邦率56萬諸侯軍攻打彭城,結果被項羽2萬輕騎兵打得大敗虧輸。彭城大敗後,劉邦西逃的路上遇到了自己的長子劉盈和女兒,劉盈即後來的漢孝惠帝,女兒即後來的魯元公主。

如何看待“劉邦三次把惠帝和魯元公主推下車”一事?

根據《史記•項羽本紀》的記載,劉邦在逃跑的路上遇到自己的兒女後,先是把他們拉上馬車,但後面楚兵追得很急,隨時有被俘被殺的可能,劉邦嫌車上人太多,情急之中,劉邦竟然將自己的親生兒女推下馬車。

身邊的夏侯嬰看到後,把惠帝和魯元公主拉上車,劉邦又推了下去,夏侯嬰又把他們拉上來,劉邦再次推下去,如此三次將兒女推下車如果不是最後夏侯嬰再次堅持把他們拉上來,惠帝和魯元公主的結果不外乎兩條:不為亂軍所殺,即會飢餓而死,總之一條,肯定沒命。

如何看待“劉邦三次把惠帝和魯元公主推下車”一事?

我們經常能看到狗哇、猴哇、鴿子哇,等等許多動物,它們在公路上被碾死後,活著的同伴往往守屍不離。前幾年有一條新聞說,在英國萊斯特市,一隻年幼小的天鵝被困河面的水閘下,天鵝媽媽沒法營救,但它一直陪在小天鵝身邊,時間長達兩天,直到小天鵝最後終於脫險。動物尚且如此,劉邦為了自己逃命,卻不惜拋兒棄女,毫無父親的慈愛之情,毫無為人的惻隱之心,他的自私和冷漠暴露無遺。

劉邦為了自己逃難把自己的孩子三次推下車,這件讓人大跌眼鏡的事情,真實度到底如何呢?我覺得這應該是真實發生過的事情。司馬遷最讓人欽佩的地方,就是在《史記》大部分篇章裡,能夠秉筆直書,對當朝開國皇帝劉邦,他當然有粉飾之詞,而更多的,便是他的春秋筆法,既有直白的評論,又有含蓄的影射,把劉邦性格中不論光明的還是陰暗的,不論道德的還是不堪的,都表達得淋漓盡致,讓我們既看到了成就霸業者的寬廣胸懷,又看到小人為達目的不擇手段更至於不惜犧牲親人的毒辣心腸。

如何看待“劉邦三次把惠帝和魯元公主推下車”一事?

當然,劉邦有他的性格優點。在性格上,他豁達大度:比如,雍齒曾經反叛過他,但他稱帝后,卻封仇人雍齒為什邡侯;在決策上,他從諫如流:劉邦只要覺得是好建議,無論對象是誰,都會立即採用,即便是鄉里老頭董公攔馬而說的話,他都恭聽尊行;在用人上,他堅持五湖四海:他手下,張良是貴族,陳平是遊士,灌嬰是布販,樊噲是狗屠,三教九流,形形色色,劉邦一視同仁,各盡所長。但這些,並不能掩蓋他道德上的瑕疵和虧欠,他對兒女如此,對父親也是如此。

有些人將劉邦拋兒棄女的這種行為解釋為“成大事者不拘小節”,這是多麼荒謬的開脫啊。是的,劉邦成了大事,當上了皇帝,開創了三百年漢朝基業,然而,這種功成名就的人,就一定身無瑕疵了麼?而事實是,恰恰是這種不顧家人、不管他人、一味追求自己私利的人,才能成就其所謂大事,因為他可以不顧家人、不管他人,面對目標,一往無前,所以最後才能成功。

如何看待“劉邦三次把惠帝和魯元公主推下車”一事?

倘若為家人牽絆、為道德牽累甚至為法律束縛,這種人往往成不了大事,這也是皇帝大多出身流氓的原因所在。

千古名将英雄梦
2019-09-04

以我們現在的觀點,劉邦跟項羽比起來似乎顯得很沒人性,不過在古人的思維裡,弒父為大逆不道,殺兒女卻也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兒。在他們所提倡的孝道中,永遠是以父母為重。如今父親有了危難,子女不能熟視無睹的地待在車上,可能的話,應當主動跳下車去以盡孝道。劉邦的做法,只不過是幫兩個不懂事的小孩略盡孝道而已。總之,只要老子性功能正常,沒了老婆可以再娶,沒了兒女還可以再生,但身為老子的老子我卻不可能再生出一個自己來。

如何看待“劉邦三次把惠帝和魯元公主推下車”一事?


況且,在儒家的傳統思想裡,身為領導,是不能講兒女私情的。孔子曰:“天子愛天下,諸侯愛境內,不得過所愛者,惡私惠也。故知偏私之仁,王者惡之也。”大概意思是說帝王應該愛江山,而不該循私情。吳起殺妻求將,照樣是一代名將;高祖踢子下車,也不妨礙他成為一代明君。

叶子评论
2019-12-03

這個問題得從劉邦、夏侯嬰和司馬遷三個人的角度來回答。對於劉邦來說,做領導要保住自己不死才是底線,所以為了逃跑推子女下車是正常的;對於夏侯嬰來說,他不僅講義氣還得明白領導是要幹啥,所以把劉邦的子女救回車上也是正常的。而司馬遷在記述這段歷史時摻雜了私貨,有意識地黑了劉邦,有些細節不是真的。

先說劉邦。他可是這個創業團隊的領袖,這重身份可是和“人性”存在一定程度上的矛盾。你認為“不把自己的親生子女置於生命危險之中,這是做人的底線”,可是在亂世,作為一個領袖,保住性命才是底線。在被項羽追趕九死一生的時候,為了保住性命,犧牲子女生命,儘管殘忍,也是正常的。就像項羽抓了劉邦老父老婆,劉邦也不能一時衝動下去找他拼命,而是得在言語上不能示弱,回頭和項羽慢慢談判。

如何看待“劉邦三次把惠帝和魯元公主推下車”一事?

再說夏侯嬰。夏侯嬰是個對劉邦講義氣,但是關鍵時刻又能保全大局的人,這兩面他結合的很好。他和劉邦很早就認識了。劉邦以前開玩笑誤傷他,他都能向官員解釋劉邦沒有傷害他,還為此被關了一年多,說明他很講義氣。在這件事上,他撿回劉邦的孩子正是講義氣的表現。而且這也是一種承諾:我知道你是領導,所以我一定會盡心盡力駕車保住你的命,不僅如此,我技術也過硬,帶得動你也帶得動你的孩子,你大可放心。說起來,夏侯嬰並不一定對劉邦的後代有太多的感情,因為劉邦死後就是他這個在車上的兒子漢惠帝繼位,漢惠帝死後呂后掌權,扶立漢惠帝的兒子。呂后死後,為了保證政治穩定,夏侯嬰等一干老臣誅殺呂后親屬,迎立漢文帝,為此還把呂后擁立的漢惠帝兒子給殺了。這可是顧全大局的體現,他對漢惠帝的兒子可沒多少感情,需要殺的時候還是會殺死。

最後,這段記載也很可疑。司馬遷原文說劉邦看到夏侯嬰多次把孩子抱回來,“行欲斬嬰者十餘”,司馬遷是怎麼知道劉邦的心理活動的,難道他是劉邦肚子裡的蛔蟲?再說,劉邦想殺夏侯嬰?在車上殺了夏侯嬰,就不怕沒人駕車,被項羽追上麼?所以這段記載可能不大可信。

如何看待“劉邦三次把惠帝和魯元公主推下車”一事?

所以有可能實情是這樣的:危急時刻劉邦為了試探夏侯嬰的忠誠,同時為了表態如果跑不了就可以扔掉孩子,於是扔了一次孩子;夏侯嬰也不傻,知道領導在考驗自己,就把孩子抱了上來,兩個人達成了默契,就繼續趕路。

路卫兵
2019-10-11

這事若按道德標準評判劉邦自然不是東西,但當時情況特殊,狗急跳牆也是本能。此外我認為有兩個關鍵點容易被忽視:一、劉邦丟孩子之前是先找的孩子;二、孩子被丟也不一定有生命危險。

劉邦丟孩子在《史記》項羽本紀和夏侯嬰傳中都有記載,應該不是杜撰。不過這事有個前提,就是劉邦找孩子。彭城一戰劉邦雖被打蒙,逃亡路線卻很清晰:“欲過沛,收家室而西。”這時候還想著老婆孩子不能說無情。當時劉太公和呂雉也聞風而竄,劉盈和魯元公主應該是走丟了,恰好被劉邦遇見。這要沒遇見呢?也就不存在什麼道德審判了。劉邦一開始也沒想丟孩子,而是讓他們上車跟著跑,後來楚軍追得急車子跑得慢才用腳往下踹,但最終因夏侯嬰的堅持而放棄,也不能說完全沒底線。

其實孩子丟下車也不一定有生命危險,他們完全可以躲起來。即使被抓,項羽也不至於為難兩個五、六歲大的孩子,劉太公和呂雉被抓不也沒事嘛。劉邦與項羽組過CP瞭解其為人,應該有這方面的考量,不是什麼成大事者必須心狠。而且倆孩子被抓還能避免餓死街頭,不完全是壞事——當然也不排除死於混亂的可能。但劉邦被抓就不一樣了,肯定沒好果子吃。

如何看待“劉邦三次把惠帝和魯元公主推下車”一事?

亭殿阁
2019-04-30

每當提到劉邦這個人的時候,很多人的評論都是完全不同的,有的人覺得劉邦有他自己的優點,比如說懂得用人,但也有的人覺得劉邦是一個偽君子,因為他的很多做法都讓很多人覺得厭惡至極,當然,作為一個能夠得到天下的人,他自然是擁有一些優勢的,否則他也無法成為漢朝的開國皇帝。不過劉邦在打江山的過程當中卻做過一件頗受爭議的事情,而這件事情還牽扯到了他的親生兒女,那麼事情到底是怎樣的呢?

如何看待“劉邦三次把惠帝和魯元公主推下車”一事?

一次漢軍跟楚軍在交戰的過程當中,漢軍處於劣勢,只能選擇逃跑,但後來楚軍緊隨其後,當時劉邦覺得非常害怕,同時也非常緊張,跟隨劉邦一起逃跑的只有十幾名士兵,而在路途當中他們遇到了劉盈跟魯元公主,所以便帶著他們一起逃跑,但由於多帶了兩個人,所以他們的步伐也就比之前慢了一些,劉邦在這個時候做出了一個讓人費解的舉動,那就是將自己的親生兒女硬推下車。那個時候的劉盈跟魯元公主年紀不大,對此感到非常害怕,所以抓住馬車不願下去,劉邦為了將他們推下去費了很大勁,用了三次才將他們推下車。

如何看待“劉邦三次把惠帝和魯元公主推下車”一事?

關於劉邦的做法,很多人都有不同的解讀,有的人覺得劉邦是一個極其自私的人,為了自己能夠前行,能夠保命,竟然連自己的親生兒女都不顧,這種人真是不配為人父。但也有的人覺得這是劉邦所使用的收買人心之策。當初騎兵一共就只有十幾個人,車馬不夠,如果被楚軍抓住,結果自然是死路一條。劉邦不想落在楚軍手中,其他的士兵也不想落在楚軍手中,那麼這些士兵可以有兩種選擇,第一種選擇就是拼死保住劉邦,第二種選擇就是扔下劉邦,他們自己逃跑。

如何看待“劉邦三次把惠帝和魯元公主推下車”一事?

劉邦自然也知道士兵們的想法,所以便選擇將自己的親生兒女推下去以保全他跟其他士兵,這樣一來,其他士兵自然會覺得非常感動,因為大家會以為劉邦為了保全他們而丟掉自己的親生兒女,這份恩情他們是會感激一輩子的。從這方面來說,劉邦只是用了苦肉計而已,那麼劉邦為什麼是用的苦肉計,而不是真的拋棄自己的兒女呢,這其中又要說的另外一個人了,那就是夏侯嬰。夏侯嬰跟劉邦是從小一起長大的,兩個人感情非常好,他最懂劉邦,只要劉邦的一個動作,他就知道劉邦的真實想法。夏侯嬰在後側,劉邦在前面,所以劉邦清楚他將自己的親生兒女丟下之後,夏侯嬰是會幫他善後的。

果然,夏侯嬰在後幫劉邦將兩個孩子撿了回來。這樣一來就一舉兩得了,不僅收買了人心,而且也保全了他以及他的兒女。古代君王收買人心的方式各種各樣,不過劉邦的這種方式跟劉備倒是極為相似的。

南方鹏
2019-03-24

前205年,劉邦以項羽殺義帝為名,三軍發喪,縞素三日,發檄文通告全國,趁項羽正在攻齊的時機,聚攏五國諸侯聯軍56萬,兵分兩路攻楚。攻下彭城後,劉邦天天美人美酒,縱情飲宴,項羽得知彭城失守的消息,率領三萬精銳回援,星夜兼程奔襲漢軍,漢軍大敗,死傷幾十萬人。

如何看待“劉邦三次把惠帝和魯元公主推下車”一事?
劉邦坐上夏侯嬰的馬車,倉惶逃離彭城,在路上發現逃跑的兒女後來的漢惠帝六歲的劉盈和魯元公主,便把他們接上車,項羽追兵在後狂追不捨,馬匹疲憊不堪,劉邦情急之下,多次推兒子女兒下馬車,達三次之多,幸得夏侯嬰屢次停車救回。“漢王急,馬罷,虜在後,常蹶兩兒欲棄之,嬰常收,竟載之,徐行面雍樹乃馳。漢王怒,行欲斬嬰者十餘”。

以現代人的眼光去看劉邦此事,是非常不堪的,善譽者不能掩其醜,當時劉盈六歲,他的妹妹應該四、五歲吧,自己逃命為減輕馬車負擔,在亂軍中推五六歲小兒下車,就連路人都難以下手何況自己骨肉!但劉邦就做了。可見劉邦是梟雄,“梟者,不孝之鳥,能食母”。為了自己,至親骨肉那是不放心上的。(今日頭條南方鵬首發)

如何看待“劉邦三次把惠帝和魯元公主推下車”一事?
當然,這類人也有情,也有愛,但那是自己利益不受到大損害時才體現出來,如果逼到二選一的情況,他們會毫不猶豫選自己,劉邦對呂雉無情,有情就不會有戚夫人的慘劇,對兒女無愛,推劉盈下車和換太子行為可為佐證。

現實中有些人總是“大事”、“成功”掛嘴邊,棄情絕愛,以自我為中心,美其名曰成大事者不拘小節。好高鶩遠,為成事不擇手段,追求無止境的名利,而輕棄身邊點滴溫馨如笤帚,可謂捨本逐末!

探索歷史,思考人生,用今人眼光審視逝去故事,鏡古燭今,我是南方鵬,歡迎關注。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