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準為什麼結局那麼慘?

10 個回答
冷兵器研究所
2019-03-21

寇準其實是典型的性格決定命運。

寇準為什麼結局那麼慘?

寇準有兩大政敵,一個是宋真宗的皇后劉娥(也就是“狸貓換太子”裡面壞人BOSS劉妃的原型),一個是大臣丁謂。

寇準為什麼結局那麼慘?

寇準跟劉娥的矛盾主要是政治上的。當時宋真宗身體不好,“得風疾”,也就是高血壓、血栓一類。

於是劉娥漸漸“預政於內”;“事多決於後”。劉娥專政,自然引起朝臣憂慮,作為宰相的寇準首當其衝。

當年,真宗準備立劉娥為皇后時,寇準就“以為出於側微不可”。劉娥坐上後位後,她的真前夫、假兄長劉美的宗人在四川飛揚跋扈、橫行霸道“奪民鹽井”。地方官奏章報上,真宗見是皇后姻親,決定網開一面“欲赦其罪”。其他人對此並無意見,惟有寇準堅持原則,要求“付臺勘”。所以皇后和寇準的關係一直不好。

因此,寇準此時便密奏真宗請太子監國,削弱劉皇后在朝堂的影響力。真宗聽了這番話,“然之”。於是,寇準準備對劉娥出手,結果事情不祕,寇準的政敵丁謂先出手了。

寇準為什麼結局那麼慘?

而之所以後者成為寇準的政敵,純是寇準的性格問題。寇準為人過於剛直,每每喜怒形於色,因此不管是正人君子還是奸佞小人都不喜歡他。當初寇準非常欣賞丁謂,早年間還曾向時任宰相的同年李沆力薦過。但寇準後來發現丁謂是個溜鬚拍馬的小人,就對他沒好臉了。有一次,大臣們一起吃飯,丁謂見“羹汙準須”,便起身徐拂之。哪知寇準非但不領情,反而譏諷道:“參政、國之大臣,乃為官長拂鬚耶?”這就是“溜鬚”一詞的出處。

丁謂拍馬屁結果拍到了馬蹄上,自然也恨上了寇準。

而當寇準謀劃請太子監國時,這個祕密被寇準得罪過的武官曹利用得到了。

曹利用就此密告劉皇后,之後丁謂也加入進來。他們求見真宗,“力譖準,請罷準政事”。

結果真宗直接表示記不得這事了,“上不記與(寇)準初有成言,諾其請!”(也有觀點認為,宋真宗貪戀權力,反悔了太子監國的決定,於是決定犧牲寇準)

結果寇準被罷免了宰相。

寇準為什麼結局那麼慘?

於是,為人剛直的寇準生氣了併為自己叫屈,結果真宗生氣了:“寇準遠貶”。

加之寇準捲入了周懷政(典左右春坊事,掌皇太子宮庶事)謀劃的宮廷政變——廢劉皇后、立仁宗為帝、尊真宗為太上皇,誅丁謂、曹利用,復寇準相,但最後失敗了。

於是寇準被降為太常卿(正四品,為太常寺長官,總領寺事,其職清重而位尊,掌禮樂、郊廟、社稷、陵寢、醫學等事。)、出知相州。丁謂請示真宗,準備將寇準貶到邊遠地區任職。真宗的意思是“與小州”,可是等丁謂退下來後,卻變成了“奉聖旨,除遠小處知州”。結果寇準被貶去了安州,之後又被貶為道州司馬,最終死於天涯海角的煙瘴之地雷州。

寇準為什麼結局那麼慘?

總之,寇準的悲慘結局,是性格太直了。得罪領導的枕邊人,得罪了身邊的小人,還不肯替領導背黑鍋。這樣性格的人是打不贏政治鬥爭的。就如周星馳電影《九品芝麻官》裡那句著名的臺詞:“貪官要奸,清官更要 奸!”

福垊
2019-03-20

寇準有多慘?

從1019年到1022年短短三年,寇準由正一品的集賢殿大學士兼尚書右僕射(pú yè)的宰相降到管賦稅民政的從八品的雷州司戶參軍(事)。要知道他19歲都當正七品的知縣了,真是太慘了。更慘的是流放南疆,環境惡劣,心情鬱悶,一年後客死異鄉!最慘的是1023年10月24日,寇準去世,靈柩想回到家鄉,奈何朝廷給的銀子太少而葬在今天的鄭州鞏義。直到10年後,平反安葬於故里。

真實的寇準

寇準為什麼結局那麼慘?

受影視影響,寇準給我們的影響就是窮酸的好官和大官的鳳凰男。歷史上的寇準出身於望族,但又不是網上傳言是宋太祖的連襟那麼牛,儘管他的夫人也姓宋。寇準他不是山西人,不愛喝醋(吃醋)。他是陝西人,特愛喝酒,而且還是那種感情鐵喝出血的那種。也不是勤儉吝嗇的人,而是貪圖享受奢侈的人。歌妓跳個舞,他就賞賜一匹綢緞,因此還受到小妾的嚴厲批評,可見他有宰相之量。過個生日,大操大辦就連衛生間裡也都蠟燭遍地,弄得皇帝都批評他。儘管有種種不足,可他在學習和為國上,絕對值得我們豎起大拇哥。他是學霸,19歲中進士,他的事業表現在《澶州之盟》的簽訂上。如果不是受人挑破,引起皇帝猜疑,《澶州之盟》也就不可能是城下之盟,因為他是抗戰派,但皇帝不是啊!寇準為人耿直,汲汲於名利,在為人處事甚至人品上遠不如宰相王旦,還有點毒舌的味道。

都是嘴巴惹的禍

寇準為什麼結局那麼慘?

福垊一言以蔽之,壞在耿直——嘴上。這嘴上不是他曾經喜歡的大吃大喝,而是為人耿直,在公事上對皇帝、皇后對同僚對下屬講話太不留情面,讓人下不了臺。

對皇帝——犯言直諫

寇準的偶像是魏徵,他對宋太宗、宋真宗時常犯言直諫。宋太宗曾高興地對他說:你是我的魏徵。宋太宗有著唐太宗的胸襟,雖然不喜歡他的口無遮攔,但還是很重用他的。契丹南下時,寇準以激將的方式,讓宋真宗御駕親征,宋真宗做了做樣子,就令人談判去了。事後簽訂《澶州之盟》,寇準也以此為功,弄得皇帝很不痛快,也為他的悲劇埋下了伏筆,他真正的悲劇卻是因為皇后。

寇準為什麼結局那麼慘?

對皇后——不留情面

宋真宗的皇后是劉娥,就是那個狸貓換太子裡的皇后。她被稱為宋朝的武則天,曾幾何時她和後來的宋仁宗,身穿龍袍,同坐龍椅,接受群臣朝賀。但她出身非常貧賤,入宮發達了後。她四川老家的親戚也不免富貴,也就滋生出驕奢淫逸之風,作出傷天害理違法亂禁之事。皇帝給皇后面子,既往不咎,下不為例,但寇準卻公然批評皇后,要求嚴辦皇后的孃家人。結果皇后孃家人沒被嚴辦,寇準自己卻因為一個太監而倒大黴了。

對同僚——公然侮辱

當然丁謂不是太監而是副宰相,太監之事還在後面呢。燕趙人士丁謂可以說就是學神,時人評價他的文章有韓柳之風,詩有杜甫之勢。他修造玉清昭應宮讓人驚歎,他是個多面手,理財、軍事、治水、治理地方都有一套。此人雖然文采風流,才幹遠超寇準,然而人品差。在歷史上留下的名聲很糟糕,被人稱為五鬼之一,其實丁謂沒那麼壞了。有個成語是溜鬚拍馬,這個溜鬚說的就是丁謂。丁謂不僅有才更是會拍,仕途直逼寇準,任參知政事。一日,開完會議,朝臣聚餐,寇準吃得很開心,弄得鬍子都是飯渣子。丁謂見狀,好心為他拂去。寇準說:你身為副宰相,難道就為人溜鬚的嗎?丁謂不語,卻記下了這份恥辱。後來,在寇準的悲劇中,丁謂成了傷害的寇準第一個人。

對下屬——斥責威脅

寇準為什麼結局那麼慘?

前面福垊說了,本來寇準要一戰到底,擊退契丹。但宋真宗畏懼契丹,草草御駕親征後,見契丹撤退就派人談判了。宋真宗對談判代表曹利用表示:除了以土地換和平外,就是每年要財物一百萬(歲幣)也沒問題。寇準正為打了勝仗,沒有宜將剩勇追窮寇,直接收復幽雲十六州而鬱悶的。聽說打了勝仗還要賠財物,而且年年都賠,還要一百萬。寇準怒氣衝衝地對曹利用說:“皇上允許你的上限是賠百萬,但你要超過三十萬,我要你命。”後來果然賠絹20萬匹,賠銀10萬兩。宋朝人認為送錢——歲幣,雖然丟人,但比漢唐送女人——和親,強。後來,就是曹利用,抓獲了給寇準幫忙的太監,然後順藤就這樣摸到了瓜——寇準。

寇準為什麼結局那麼慘?

1019年發生的一件宮廷政變牽連到寇準,使寇準嘴巴惹的禍大爆發,從此讓寇準陷入了悲慘。寇準二次拜相也得感謝太監(寵監)周懷政,他倆夥同寇準的親信朱能搞了一場天書的把戲。宋真宗非常開心。宋真宗身體不好,表示讓太子監國,宰相寇準和周懷政準備促成此事。寇準之所以要促成此事,一為考慮皇帝龍體,二為遏制皇后權力。而溜鬚之後,丁謂夥同吳越王的後裔錢惟演支持皇后。關於錢惟演福垊說一句:他是吳越忠懿王錢俶第七子,章獻明肅皇后劉娥之兄劉美的妻舅。寇準自然對丁謂更厭惡,一次酒後失言有換掉丁謂之意,丁謂聽聞,向皇后打小報告,說寇準讓太子監國有想法!宋真宗本來就對寇準在《澶州之盟》的表現都不滿:前有勉強皇帝親征,後有貪天之功(本來剩70萬就是寇準的功勞嘛,但寇準沒低調,常以此為榮)。皇后這一吹枕頭風,宋真宗立即出爾反爾(他自己說讓太子監國的)就將寇準罷相了。

寇準為什麼結局那麼慘?

城門失火,有人就怕殃及池魚,於是就來了個魚死網破。太監周懷政,竟然早!飯!了!他勾結永興軍巡檢朱能、自己的弟弟禮賓副使周懷信、客省使楊崇勳、內殿承製楊懷吉,決定殺相(丁謂)、廢后(劉娥),立太子為帝,尊真宗為太上皇,拜寇準為相。周懷政集團中的二楊害怕了,後悔了,自首了。曹利用出手了,周懷政完蛋了。朱能魚死網破,怒而起兵,毫無懸念地兵敗自殺。這事,牽連到了寇準。第一、朱能是寇準的下屬親信。第二、周懷政跟寇準關係密切。臨了,寇準反而成了躺著中槍的池魚。就連他的兩個女婿也被流放,最慘的是寇準。先流放到安州,劉皇后他們不解氣。再流放到道州,他們還不解氣。最後流放到雷州,他們解氣了,寇準卻顛沛流離,一貶再貶,心情鬱悶,最終客死異鄉了。

历史简单说
2019-03-20

寇準生於公元961年,華州下邽(陝西渭南)人,寇準的父親叫寇湘,是五代十國時期後晉的進士,因有功被封為國公,寇準從小就聰明好學。

太平興國五年,公元980年,寇準中了進士。端拱二年,公元989年,寇準勸諫宋太宗,宋太宗實在聽不去,準備回宮,寇準就拉住了宋太宗的衣角,說:請聽我把話說完。宋太宗事後,反而不生氣了,說:我有寇準,就像唐太宗有魏徵。

寇準為什麼結局那麼慘?

淳化二年,公元991年,寇準被任命為樞密副使,同知院事,開始參與處理北宋的朝政了。寇準與樞密使張遜有矛盾,宋太宗就將張遜給罷免了,寇準也被貶至青州知府,但是宋太宗離不開寇準,所以第二年的時候,又將寇準召回,任命為參知政事。

宋太宗一直沒有立太子,原因也很簡單,他的帝位是從皇兄宋太祖那邊傳下來,而自己也面臨這個局面,是立自己的兒子,還是立太祖的兒子,有個大臣叫馮拯上表要立太子,就被貶到嶺南去了,所以大臣們都不敢再提這個事情。

寇準為什麼結局那麼慘?

寇準剛從青州回來,就來見宋太宗,宋太宗就問寇準:你認為立誰為太子?寇準沒有直接回答,而是說:這個事情,誰都不能商量,只有你自己拿主意。宋太宗說:襄王趙恆怎麼樣?寇準說:你覺得可以,那就可以了,然後宋太宗就立趙恆為太子了。

宋太宗與太子一直從祖廟祭祀回來,京城的百姓高呼:少年天子。宋太宗心裡有點不平衡,他就問寇準說:現在人心都向著太子了,那我怎麼辦?寇準說:這個說明你選這個太子選得好,選對了。宋太宗十分高興,與寇準不醉不歸。

寇準為什麼結局那麼慘?

公元997年,宋太宗病逝,宋真宗趙恆繼位。遼軍多次入侵北宋,公元1004年,宋真宗任命寇準為宰相。遼聖宗率二十萬遼軍攻打北宋,參知政事王欽若建議遷都至金陵(南京),寇準認為應該出擊,而且宋真宗應該御駕親征。

遼軍受挫,要與北宋議和,寇準是反對議和,他覺得應該乘勝進攻,收復失地,但是宋真宗個人比較傾向議和,所以最後宋遼雙方簽下了,著名的“澶淵之盟”。而這次,寇準居功至偉,宋真宗十分敬重寇準,這個也引起了其他大臣的嫉妒。

寇準為什麼結局那麼慘?

王欽若就同宋真宗說:陛下覺得澶淵之盟是件好事嗎?澶淵之盟就是城下之盟,而春秋有言,城下之盟是一種恥辱。而且,寇準這次就是在孤注一擲,而陛下就是他的“孤注“,意思是說即使宋真宗死了,還有太子嘛,宋真宗開始對寇準疏遠,公元1006年,寇準被罷相,貶為陝州知州。

丁渭與寇準有很深的矛盾,寇準也得罪了劉皇后,太監周懷政與丁渭有仇,殺死丁渭,讓寇準復相,尊宋真宗為太上皇,讓太子繼位,可是這個事情敗露了,丁渭為了置寇準為死地,就誣告寇準參與了此事,結果,寇準雖然沒死,但還是被逐出了京城。

寇準為什麼結局那麼慘?

丁渭成為宰相之後,就對寇準一直貶。公元1022年,寇準被貶至雷州,而雷州的生活條件十分之差。公元1023年,寇準病困交加,最後病死於雷州,他的妻子宋氏乞求歸葬故里,獲准之後,但是因為錢不夠,最後只能葬在洛陽。公元1033年,宋仁宗將寇準歸葬於家鄉華州下邽。

由此可見,寇準的結局那麼慘,主要是因為寇準這個人為人正直,不逢迎,不畏權貴。

秉烛读春秋
2019-03-20

寇準的結局確實很慘,晚年被貶到了荒涼之地,次年就死了。其實都是他的性格造成的,不是有句話:“性格決定人生嗎?”

知道寇準這個人,大多信息來源於評書《楊家將》,書中他是一個性格鮮明的人。嫉惡如仇卻幽默風趣,剛正不阿卻不乏陰損狡猾。評書上說他是山西人,人稱寇老西兒。

其實寇準是陝西渭南人,他的先祖是山西太原昌平鄉人,這可能是評書把他說成是山西人的緣故吧。

寇準出身於名門望族,祖上世代為官。他繼承了先祖的基因,從小聰明伶俐,19歲時考中進士,年紀輕輕就步入了仕途。

講真寇準的前半生的確順風順水,從“七品芝麻官”的縣令做起,經過17年的打拼,到36歲時做到了尚書工部侍郎(官居二品)。


寇準為什麼結局那麼慘?

當時宋真宗趙恆很想讓寇準做宰相,但是擔心他年輕氣盛、做事不夠圓融,恐難以勝任。

但是沒過多久,遼國犯邊,遼軍攻城掠寨勢如破竹。很快兵臨澶州城下,這時滿朝文武大臣都上表皇帝遷都,唯有寇準堅持皇帝留下來和將士們一起同仇敵愾。

寇準說:“皇上只有親臨前線,將士們受到鼓舞,信心大增才能戰勝敵人”!其實大臣們提出遷都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因為澶州城和都城汴京僅一河之隔。遼軍的喊殺聲清晰可聞,宋真宗早已嚇得魂飛魄散。

此時朝中很快分成了兩個派系——遷都派和抗敵派。兩派展開了激烈的爭鋒,最後怯懦的宋真宗在寇準的催促下,終於下定決心御駕親征。寇準臨危受命,被封為宰相。

果然不出寇準所料“堅決抗敵才是唯一的出路,因為逃跑永遠逃不過遼軍的馬蹄。”

寇準為什麼結局那麼慘?

經過激烈的決戰,宋軍戰勝了遼軍。雙方達成了停火協議,隨之簽訂了歷史上有名的“澶淵之盟”。

此役寇準一戰成名,從此聲名鵲起。

也許是成功的喜悅衝昏了寇準的頭腦,也許是他天生的性格有缺陷。總之寇準為相期間,上壓皇帝,下壓群臣。

請注意,我這裡說他上壓皇帝不是指故意壓制皇帝的意思,而是指他過於苛責宋真宗,只要皇上不合他的意思,寇準不管在什麼場合都不給皇帝的面子,這讓皇帝很尷尬。

有一次,寇準在朝堂上扯著皇帝的龍袍,吐沫星子四濺和宋真宗爭辯,氣的皇帝拿他沒辦法。

寇準對同僚更是尖酸刻薄。歷史上評價寇準剛直有餘,機變不足,這樣的人最容易得罪人,也最容易受到同僚的攻擊。

說實話,寇準是忠臣沒有異議,但他採取的方法欠妥當。這樣就招致了另一個宰相王欽若的攻擊。

寇準為什麼結局那麼慘?

此時宋真宗正想把寇準邊緣化,王欽若的彈劾正給了他機會。寇準在任宰相兩年後被罷相,王欽若隨之成了皇帝的紅人。

歷朝歷代宮廷鬥爭波譎雲詭,事隔三年後形勢發生了變化,王欽若的同黨丁謂想上位,有心取代王欽若做宰相。

但考慮到自己資歷還不夠,他向皇帝提出請寇準復任宰相,他的意思是想和寇準結為同黨,共同對付王欽若。

寇準在丁謂的推薦下赴京上任了。這是寇準的第二次復出。

丁謂一心想把寇準拉為同黨,在一次宴會上,寇準的鬍鬚沾了些菜湯,丁謂馬上起身為寇準擦須,(溜鬚怕馬)寇準不但不領情,反而十分惱火,當場訓斥丁謂有失大臣之體。

寇準為什麼結局那麼慘?

寇準原話是:【參政,國之大臣,乃為官長拂鬚耶?】

這就是寇準的不對了,都是同僚一點都不給面子,也許他平時霸道慣了,從沒想過別人的感受。

丁謂當著許多大臣的面受辱,臉面有點掛不住,心中暗暗發誓要報復寇準。

丁謂報復的機會來了,宋真宗得病期間,劉皇后參與朝政。寇準反對皇后專權,而丁謂卻支持劉皇后。二人又為立太子的問題上產生了矛盾。

丁謂背後的支持者是劉皇后,最後劉皇后勝出。

丁謂誣告寇準參與密謀謀反,他想弄死寇準。宋真宗沒追究責任,寇準這才逃過了一劫,但沒有逃過被再次罷相的結局。

寇準為什麼結局那麼慘?

寇準被趕出京城後,丁謂做了宰相,他要把寇準打翻在地再踏上一隻腳,欲置之死地而後快。

丁謂把寇準一貶再貶,最後把61歲的寇準發配到荒無人煙的雷州半島了,次年寇準病死於雷州。

結語:寇準的仕途跌宕坎坷,三起三落,最終難逃被貶至雷州(今廣東海康)司戶參軍的厄運。總結一下就是六個字:偏離“正”,過於“直”。《宋史》中說寇準最多的就是“正直”二字。寇準的確“直”得令人佩服,但說他“正”,就見仁見智了。你覺得呢?

文/秉燭讀春秋

历史的荒野
2019-03-28

作為北宋前期的宰相之一,寇準是十分有名的。他曾輔佐宋真宗多年,但晚年卻被政敵逐出了權利中心,最終在地方上鬱鬱而終,稱得上是悲慘結局。

史書記載,乾興元年(1022年),寇準因牽扯進朝廷黨爭,被當權者貶謫為地方官,次年便病逝於雷州。由於他一生為官清廉,十分清貧,所以連去世後的安葬費都是朝廷撥給的。
寇準為什麼結局那麼慘?

性格剛直

可以說,寇準的結局悲慘與他剛直的性格有很大的關係,“剛直不阿,素為群奸所不容”。早在宋真宗繼位初期,寇準就開始擔任宰相。

當時北方的遼國接連入侵宋廷邊境,可繼位的宋真宗趙恆長於深宮婦人之手,性格懦弱,一向沒有什麼主見。而朝廷的大臣們又大多主張遷都,以避開遼軍的鋒芒。只有寇準怒斥群臣,逼迫宋真宗親臨前線,最終擊退遼軍,但宋真宗仍然與遼國訂立了和約。此事被寇準引以為恥,其性格剛直可見一斑。
寇準為什麼結局那麼慘?

朝廷黨爭

不過,導致寇準最終被貶的原因還是他捲入了朋黨爭。過去寇準在朝廷時,就多次與宋真宗的劉皇后、奸臣丁謂等人交惡。後來,奸臣丁謂與太監周懷政爭權。丁謂勝出後,便藉機誣陷寇準為周懷政的同黨,聯合皇后劉娥將寇準貶出了朝廷,甚至一貶再貶。但不久後劉蛾臨朝稱制,成為當朝太后,把丁謂等人也踢出了朝廷中樞。因此,寇準、丁謂都成了權利鬥爭的犧牲品。

公元1023年9月,62歲的寇準在自己的任上病故。由於他得罪了皇太后劉蛾,因此並沒有得到朝廷昭雪。直到10年後宋仁宗趙禎親政,才在群臣的建議下為他沉冤昭雪,追諡其為“忠愍”。
寇準為什麼結局那麼慘?

小小嬴政
2019-03-27

寇準是北宋的名相,很多人對他並不陌生,在楊家將演義裡幫助楊家平冤昭雪的,就是這個寇準,而在正史中力主抗遼,並且在澶淵之盟時,最大限度減少北宋的損失。寇準為什麼結局那麼慘?

可見,這個人無論是民間還是正史中,都有著很高地位。但即便有如此功勞,他的結局卻並不好。

其實,在歷史上,有很多都是這樣,曾經創下豐功偉績,卻不容於當時的朝廷,他們的結局,都比較悲慘。

寇準立下的功勞

寇準是一個典型的活得偉大,死的悲涼的人物。他忠心為國,努力的為國為民分憂解難,是宋真宗手下最重要的臣子。

他對外很強硬,這與北宋王朝的主流官員大不相同。當遼國犯境,大部分的朝廷重臣,第一個考慮的是遷都。

而寇準敏銳的洞察到,這次遼國的進攻,已經到了強弩之末,很可能後勁不足,如果遷都,無疑把整個汴京城送給遼人,讓遼國有了足夠的補給,然後繼續進攻。

寇準力排眾議,執意北上抗遼,最終遼軍退卻,北宋挽回了一些顏面。這場大功,讓寇準聲名鵲起,也成了寇準悲劇性人生的起點。

寇準怎麼一步步“走向”深淵

宋真宗御駕親征,擊敗遼國的進攻,這場勝利,狠狠的打了那些主和派和遷都派的臉。如果這些人是少數的,他們一定會覺得羞恥。但偏偏,這些人是一個很大的群體,反而寇準變得勢單力孤。

人數眾多讓這些人底氣更足,臉皮更厚,他們不去考慮自己為了自己的小九九,幾乎讓國家陷入危機,他們也不考慮自己的不足,以及眼光狹隘,他們的邏輯很簡單,自己沒錯,只是因為寇準的成功,讓自己錯了。

所以,千錯萬錯,只是寇準一個人的錯誤。

此後,一幫主和派和遷都派達成了共識,在他們看來最壞的不是遼人,而是你寇準,你若想做出頭鳥,就把你幹掉。

他們中的很多人,在國家危亡之時,沒有半點計策貢獻,但要論起整人的藝術,絕對是一流的。這裡面,就有力主遷都的王欽若。

在宋真宗異常興奮得意的時候,王欽若不動聲色的講了一個關於春秋的故事,那是一個城下之盟的恥辱故事,當王欽若看到宋真宗的臉色一變,他嘴角泛起一絲陰冷的笑容。

隨後,他不動聲色的又加了一把柴,突然提出了一個讓宋真宗沒想到的問題。你認為這是一場勝利,其實只是城下之辱,寇準看似為國盡忠,卻是拿陛下的性命作賭注,來讓自己留名青史,陛下,你這是被人賣了,還幫人數錢呢。

可見,人心險惡,好好的一場勝仗,被一個半點能力也沒有的人,說成了一文不值。被王欽若這一忽悠,宋真宗也覺得不對勁。其實,這只是一種心理暗示,使宋真宗無意識的順從了王欽若得想法。

於是,宋真宗憤怒了,王欽若成功了。寇準被排擠出政治核心,雖然他有復相,但他又捲入宮廷之爭,於是,再次被貶。寇準為什麼結局那麼慘?

圖:《楊門虎將》寇準劇照

這次,寇準的對手叫做丁謂。

這是一個野心家加笑面虎,寇準在地方當了幾年官,被丁謂推薦,再次當了丞相,但這時候的寇準,已經沒有政治根基,儼然成了丁謂的棋子。

而寇準是一個名副其實得正人君子,也是為國盡忠得人物,偏偏生性剛烈,不善於陰謀詭計。

宋真宗病危,劉皇后開始理政。這個劉皇后,在民間,是一個惡毒婦人的形象,“狸貓換太子”說的就是她。

但在歷史上,這個劉皇后(後來叫劉太后)是一個很有能力的女人,在宋仁宗沒有親政之前,整個國家都是劉太后在管理,可見這個女人也是很厲害的。

但劉太后干政,重用丁謂,寇準在和丁謂接處的這段時間,看出來丁謂不是個能幹事的人,於是開始極力反對劉太后干政,也反對丁謂掌權。

於是,寇準同時得罪了兩個根本沒法得罪的人物。然後,再次被貶。

這次被貶,貶得極為徹底,一路向南,最終在雷州,寇準去世,享年六十二歲。

寇準諡號的含義

寇準的諡號,叫做忠愍,對於大臣來說,諡號,代表著他一生的功過,因此,通過諡號,可以看出寇準在當時的地位以及皇帝對他的態度。

忠這個字,古代和現代,都是一樣的,有為國盡忠的意思,這是對一個臣子很高的評價。所以這個字沒有什麼可以多說的。

值得一說的而是愍字,這個字比較生僻,在諡號中,有著很特殊的含義,比如在國遭憂,可以是愍,比如佐國逢難,也可以說是愍。

簡而言之,得到這個諡號的,一般是有功於國,但蒙受不白之冤,結局比較悲慘的人。這兩個字,也體現了寇準的一生。寇準為什麼結局那麼慘?

寇準是個很有能力的人,也是一個幹事業的人,卻沒有趕上好時候,宋真宗不是一個英明的皇帝,他好大喜功,信奉鬼神之說,而且,很搞笑的玩了一出封禪大戲,這是中國歷史上,第六個封禪泰山的皇帝,其他五個是秦始皇,漢武帝,漢光武帝,唐高宗,唐玄宗。後世很多人認為,宋真宗完全沒有資格封禪,於是,這場封禪變得很幽默。宋真宗這樣的皇帝,身邊就會又很多好大喜功,卻不幹實事的人。很多事情,並沒有對錯之分,只是人多和人少之分而已。這樣的皇帝,再加上這樣一群臣子,寇準真的很無奈。

亮仔学史
2019-03-18

寇準,北宋時期著名的宰相,由於是陝西渭南人,當時人稱寇老西。寇準一生性情剛直,直言敢諫,被太宗趙光義大為讚賞,並且把他必做是自己的魏徵,得此一人,乃是社稷之幸。

而到了真宗朝,寇準由於前期堅持反對北宋南遷,建議武力抵抗遼國的入侵,勸宋真宗親征,並且簽訂了“澶淵之盟”,使得北部邊境得到了近一個世紀的和平,就是這樣一位有大功於國家的救時宰相,為何晚年連續被貶,最終客死他鄉呢?
寇準為什麼結局那麼慘?

脾氣太剛,得罪他人

寇準是個出了名的直腸子,只要是他看不慣的事情,或者覺得對國家不利的人,他就要大膽說出來,不分場合,不分對象。

澶淵之盟簽訂以後,寇準就多次要求宋真宗把當時的投降派全部斬首,因為他們都是“只顧小家而忘大義”的無恥小人,真宗對這件事並沒有追究,但寇準卻被所有的投降派看成“公敵”,想方設法要將他搬倒。
寇準為什麼結局那麼慘?

小人讒言,防不勝防

由於寇準的火爆性格,以王欽若為首的小人們開始瘋狂詆譭寇準。王欽若曾經對宋真宗說:“陛下您難道沒有看出澶淵之盟實際上就是城下之盟嗎?那寇準就像賭徒一樣,把您放在城中當賭注,成功了是他的功勞,失敗了您就萬劫不復了,對於這樣的功利之人,陛下您應該要小心。”

宋真宗聽完以後不覺後背發涼,想起此事就覺得後怕,萬一當年遼軍孤注一擲魚死網破,自己豈不是要成為階下囚?於是從此開始疏遠寇準。
寇準為什麼結局那麼慘?

皇帝病危,得罪皇后

當年宋真宗的劉皇后因為家人犯法,真宗看在皇后的面子上準備網開一面,但寇準堅持“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將劉皇后的孃家人按國法處理,因此得罪了皇后。

後來寇準在真宗病危之時堅持讓太子監國,為了避免皇后干政和姦臣丁謂大權獨掌。可事情辦的並不周密,被一知情人酒後洩露,寇準於是被皇后和丁謂聯合起來貶官,宋真宗躺在床上都不知情,還意識不清醒的問為何沒有見到寇準。
寇準為什麼結局那麼慘?

寇準最後被髮配到了雷州,臨行之前,許多人害怕丁謂的勢力都不敢相送。到達雷州後,寇準仍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在雷州傳播中原先進的生產技術,興修水利,修建真武堂,著書立說,給雷州地區的發展帶來了巨大的貢獻。

寇準客死雷州後,仁宗為他平反昭雪,追贈太子太傅,加封萊國公,諡“忠愍”。用後世范仲淹對寇準的評價我認為算是比較公道:

寇萊公澶淵之役,而能左右天子,不動如山,天下謂之大忠。

我是亮仔,歡迎大家討論留言,關注亮仔學史,共同探討歷史的那些事兒!

棍哥观史
2019-04-01

寇準(961年-1023年10月24日),字平仲,漢族,華州下邽(今陝西渭南)人。北宋政治家﹑詩人。十九歲邊中進士,兩度為相,可謂是位極人臣風光無限。深的皇帝信任的他為什麼結局並不好呢?

人際關係

寇準為什麼結局那麼慘?

做人剛正、耿直一向是褒義的,但是這樣的人往往會在不經意間得罪其他人。 寇準為人耿直、性格強悍是名聲在外的。寇準因為自己的性格得罪了很多人,有些是理所當然的,有些就完全沒有必要了。

寇準在樞密院和知院張遜在一些政事上產生了分歧,一天,寇凖與與溫仲舒一起外出,在路上碰到一個瘋子迎著他的馬喊萬歲。判左金吾王賓與張遜向來交好,張遜就嗾使他把這件事稟告宋太宗。寇凖引溫仲舒作證,張遜讓王賓單獨上奏,言辭很嚴厲,並且互相指責對方的短處。宋太宗很生氣,貶謫了張遜,寇凖也被免官任青州知府。這件事本不是什麼事,說清楚就是了,但是在盛怒之下互相揭短就顯得有點兒市井打架的意味,顯得心胸就有點兒狹隘了。
寇準為什麼結局那麼慘?

如果說上面這件事是為了保全自己,一時情急尚可原諒,那麼下面這件事可就充分證明寇準的情商有問題了。丁謂當時身居宰相之職,對寇準的才能也是報以肯定的態度,一心想把他辣味同黨。在一次宴會上,寇凖的鬍鬚沾了些菜湯,丁謂馬上起身為寇凖擦須。寇凖不但不領情,反而十分惱火,當場訓斥丁謂有失大臣之體。丁謂惱羞成怒,發誓要報復寇凖。拋開職位,單就是朋友之間有此行為也沒有那麼過分吧。

如果自己不喜歡這樣的阿諛奉承曲意逢迎的人,今後少來往就是了,何必當眾訓斥對方,至對方顏面於何地,中國人可是非常看重面子的,尤其是士大夫階層,士可殺不可辱深植於他們心中。他得罪的可不僅僅是宰相而是與宰相一派的一批人。這些人處處排擠、暗算寇準,在皇帝面說寇準的壞話,一個人說不可怕,怕的就是三人成虎。由此來看,寇準沒有丟掉 性命只是被貶到雷州最後還得以壽終,我感覺已是很好的結果了。

領導忌憚

寇準為什麼結局那麼慘?

寇準侍奉了兩朝天子,分別是宋太宗和宋真宗。宋真宗是真喜歡他。端拱二年(989年),寇凖曾奏事殿中,大膽進諫。由於忠言逆耳,宋太宗聽不進去,生氣地離開了龍座,轉要回內宮。寇凖卻扯住宋太宗的衣角,勸他重新落座,聽他把話講完。事後,宋太宗十分讚賞寇凖,高興地說:“我得到寇凖,像唐太宗得到魏徵一樣。”可見宋真宗還是有一些肚量的,能夠做到從諫如流。包括中間將寇準貶黜青州,宋太宗悶悶不樂,經常詢問有關寇凖在青州的情況。第二年,寇凖就被召回京師,拜為參知政事。至道元年(995年)又加給事中。

宋太宗時期寇準春風得意,問題就出在了宋真宗的時候,宋真宗剛剛即位,遼國就更加頻繁的騷擾邊境。眾所周知,宋朝的軍事力量是很不怎麼地的,連戰連敗。宋真宗見此情況,惶恐不安一心妥協。但是寇準是堅決的主戰派,積極到什麼地步呢?堅決要求宋真宗御駕親征。聽聞前線我軍接連敗北,遼軍多麼可怕,宋真宗這時肯定弄死寇準的心都有,可是宋真宗是個“軟弱”的皇帝,不敢堅決的發號施令。最終怯弱的宋真宗在寇凖的督促下終於決定親征。
寇準為什麼結局那麼慘?

宋真宗到達澶淵城南城之後,死活都不願過河到澶淵的北城去。寇準便和高瓊商議命令衛士把真宗的車駕轉向北城行進。如果說此前宋真宗只是厭煩寇準主戰,那這時一定對寇準起了殺心,這分明是“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感覺,寇準分明是沒把他這個皇帝放在眼裡。
寇準為什麼結局那麼慘?

寇準一心為國,卻沒想到他有一個心胸狹隘的領導,加上後來王欽若的詆譭:“《春秋》—書都把城下之盟當作一種恥辱。澶淵之盟實際上是城下之盟,陛下不以為恥嗎?”王欽若見宋真宗不高興,接著說:“陛下聽說過賭博吧。那些賭徒在錢快要輸完時,就盡其所有押了上去,輸贏在此一著,這就叫‘孤注一擲’。陛下在澶州時不過是寇凖的‘孤注’罷了,真是危險啊!”早就對寇準不滿意的宋真宗,此時一定也願意相信這個理由,中國人講究師出有名,那樣做起壞事來心裡就沒那麼虛了。至此,寇準的好日子就徹底到頭了。

其實我感覺寇準如果生在其他朝代,恐怕只是他自己丟了性命而不累及家人朋友已是萬幸,更幸運的是他生在了宋朝,刑不上大夫的宋朝是文人士大夫的天堂,也許從這個層面來講,寇準的下場是很慘的吧。

国史春秋
2019-03-21

寇準,人稱寇老西兒,出生於文人疊出的北宋初年,19歲高中進士,一生為官清廉。

冠準是繼唐朝魏徵之後又一位“捨得一身剮,敢把皇帝拉下馬”的諫臣。宋太宗在位期間,非常器重寇準,曾親切的把寇準當作自己的“魏徵”。

太宗去世,真宗繼位,寇準官至宰相。澶淵建功後寇準卻連遭貶斥,最終還客死他鄉,就連運送遺骸回鄉的費用都沒有。一代名相的悲慘結局,讓人唏噓不已。
寇準為什麼結局那麼慘?

那麼寇準的結局為什麼那麼慘呢?

一、沒有遇到個好皇帝

太宗是個知人善任的好皇帝,並不代表真宗也是。真宗重用寇準是因為其有擁立之功,很有報恩的用意。因為宋太宗的皇位來的不明不白,即有“燭影斧聲”的猜測,也有“金匱之盟”的密約,所以宋太宗在皇位的繼承人問題上左右為難。後來寇準堅決支持宋太宗將皇位傳於自己的一脈,而不是按盟約所定的太宗後裔,所以才有了趙恆(宋真宗)的繼承王位。

宋真宗一沒有太宗英雄威武的風骨,二沒的一國之君的擔當。太宗在位期間曾兩次主動進攻遼國,收復石敬瑭獻出的雲幽十六州,結果都以失敗收場。真宗繼位後,遼國實力大增,開始反攻宋朝。真宗皇帝不去想禦敵之策,第一時間想到的是逃跑。後來寇準生拉硬拽將真宗拉到澶州督戰,宋軍士氣大增,挫敗遼國的進攻。後來兩國簽定《澶淵之盟》罷兵言和,寇準又為宋朝挽回每年70萬的歲幣損失。

寇準為什麼結局那麼慘?
宋遼議和後,北宋開啟了近百年的和平局面,真宗皇帝志得意滿。後來,宋真宗受了一些諂媚的大臣曲意逢迎的蠱惑,還堂而皇之地去泰山舉行了封禪大典。為了“名正言順”去彰顯自己創下的“萬世功業”,真宗皇帝還採取掩耳盜鈴的方式,派人從民間廣獻祥瑞、偽造天書。所以正是由於真宗皇帝的沒主見、無擔當、志大才疏、沽名釣譽、容易聽信讒言等性格,決定了忠臣良相的悲劇人生。

二、沒有遇到好同僚

寇準澶淵建功,真宗對其寵信有加,然而卻引來了大奸臣五鬼之一王若欽的嫉恨。後來王若欽在真宗面前進獻讒言,說寇準是賭徒心理,不懷好意,他之所以讓真宗去前線督戰,完全是把真宗皇帝當做孤注一擲的“籌碼”。真宗聽完渾身只冒冷汗,覺得王若欽話很有道理,於是就開始對寇準冷淡起來。

寇準任宰相期間,為官清廉,任才唯賢,一些寒門才子得到重用。寇準還特別將一些敢於指責當朝弊政的直言善諫之士去御史臺擔任要職,因此為藏汙納垢、沆瀣一氣的王若欽一夥人成為了對立面。所以以王若欽為首和姦臣,開始在真宗皇帝面前大肆攻擊寇準,真宗皇帝不明事理、不辨是非,於是將寇準貶往外地為官。從此寇準的仕途走向了下坡路。
寇準為什麼結局那麼慘?

後來,真宗患病,劉太后干政,奸臣丁謂專權。路見不平的太臨周懷政準備發動政變,誅殺丁謂,復相寇準,不料事情敗露,周懷政被殺。此後權臣丁謂當上了宰相,最終寇準被貶往雷州,後病逝於此。

感謝朋友們點贊、關注!歡迎發表不同看法!

蓝风破晓
2019-04-09

寇準為什麼結局那麼慘?

中國百姓對寇準的印象特別好,這源於《楊家將》等膾炙人口的書籍和影視劇。從這些作品中,可以得知,他是宋朝的一個大忠臣,人又聰明正直,是那個時代的國家脊樑。

真實的歷史當中,寇準比文學作品中“剛”多了,做人寧折不彎,最後在“政敵”迫害下貶到了雷州,最後在抑鬱的心情和疾病之下,客死他鄉,病死雷州,可惜,可嘆!

寇準發跡於宋太宗時期

寇準為什麼結局那麼慘?

(宋太宗)

寇準從小聰明伶俐,長大後,仕途比較順利。寇準的發跡,和宋太宗有關係,他是個敢於直諫的人,每每在重大問題上,敢說真話,敢說實話,因此,宋太宗評價寇準:“寇準對於朕,相當於魏徵對於唐太宗。”這話對寇準評價太高了。

宋太宗晚年時面臨了所有皇帝面臨的問題,傳位給誰?宋太宗的皇位來自哥哥,那麼皇位會傳給趙匡胤的後人嗎?

宋太宗當然不願意傳給趙匡胤的後人,於是和寇準交流時說到了此事,寇準說道:“這事陛下可以自己決定,無需理會太多。”聽到這樣的話,宋太宗很開心,問道:“襄王怎麼樣?”寇準答道:“俗話說,知子莫若父,陛下覺得可以,那就可以。”於是,宋太宗堅定的將襄王趙恆立為了太子,這就是後來的宋真宗。

可以說,寇準和宋太宗配合良好,但新上任的皇帝,還能信任寇準嗎?

澶州之戰得罪了不少人

寇準為什麼結局那麼慘?

(寇準)

景德元年(1004年),契丹大舉南下,朝野震驚。之前,宋朝開國後,為了防止出現內亂,做了很多的安排和政策,畢竟趙匡胤的皇位來處是“陳橋兵變”,因此對外戰事上反倒略顯不足。

面對契丹的圓月彎刀,大漠鐵騎,此時,朝廷出現了兩派,一派是贊成妥協的,以王欽若等為首的文官為主,王欽若勸皇帝遷都金陵;而另一派是以寇準為首的主戰派,力諫皇帝御駕親征。

兩國在澶州展開了相持,形勢對北宋有利,遼國大將被射死,遼國戰營一片低迷。此時,對遼國有所忌憚的宋真宗聽從下面主和派的建議,開始談判。面對極力主張談判的王欽若等人,寇準非常氣憤。但無奈,這事宋真宗支持,不得已,在各種壓力之下,寇準也同意了。在聽到要計劃賠償100萬銀兩時,寇準大發雷霆,聲稱最多30萬兩。

寇準為什麼結局那麼慘?

澶淵之盟最後的談判結果是,北宋不給土地,但每年給大遼十萬銀兩,20萬匹絹布。

在宋真宗看來這是最好的結局,但大家明白的是,如果不是寇準堅持積極抗戰,佔據好的形勢,也談不來這麼好的一個結果,於是朝野上下,大多公認寇準是第一功臣,宋真宗也這麼認為。

十萬銀兩,二十萬布匹,對於經濟實力強勁的北宋來說,每年賠償數額確實不算多,但在寇準看來,這是恥辱,寇準有點想不通。

同時,因為戰爭初始反對談判,反對遷都,事後又受到皇帝等人地欣賞,因此得罪了王欽若等人。

小人進讒言,寇準失信任

寇準為什麼結局那麼慘?

寇準為人很正直,沒有門第之見,提拔了不少出身一般,而富有才能的下屬,在獲得被提拔人的感激之餘,也得罪了一些既得利益者,得罪了一些官員集團。

王欽若一邊在爭取皇帝的更多信任,一邊在尋找扳倒寇準的機會。在“妥協派們”孜孜不倦地努力下,公元1006年,寇準被降了職,去陝州做了知州,這一做就是十三年。

公元1019年,皇帝寵臣丁謂邀請寇準入朝再度任相,目的很簡單,就是為了壯大自己陣營,平衡各方勢力。有人勸寇準不要赴任,但寇準很倔,勇敢地去上任了。

這一去,並不如想象中順利,因為此時的宋真宗身體欠佳,長期臥床,朝政被王欽若、丁謂等人把持,寇準雖說為相,實際權力非常有限。丁謂本來有自己的小九九,認為可以把寇準爭取過來,壯大自己的實力,但結果並不理想。

在一次晚宴上,丁謂看到寇準的鬍鬚沾了菜湯,於是過去幫助擦拭,結果受到了寇準的不情願和斥責。於是,丁謂也被徹底得罪了。

得罪大臣還算正常,但是,得罪劉皇后卻完全是寇準正直倔強的性格所致,原因只是因為劉皇后孃家人犯了罪,而寇準卻認為要秉公執法,這樑子算是結下了。

還是太子的事情,寇準被貶

寇準為什麼結局那麼慘?

寇準發跡,和他支持宋太宗立太子有關。而寇準二次被貶,也和宋真宗的太子有關。因為宋真宗病重,寇準等人建議太子監國。

但太子還沒監國,劉皇后卻不願意了,於是寇準被罷了相,不過仍然是萊國公。之後,太監周懷政想發動政變,殺了丁謂等人。可惜,事情敗露,周懷政等人被殺。而寇準等人“莫須有”地受了牽連。

公元1022年,寇準再次被貶,然後到了雷州,此事對寇準打擊很大,諷刺的是,這次被貶,臥病在床的皇帝並不知情。據說,貶到雷州,純粹就是宰相丁謂一手操作的。

在雷州的一年多裡,寇準看盡世態炎涼,非常抑鬱,最終在抑鬱和疾病中,一命嗚呼,那一年是公元1023年。

寇準病逝後,經夫人宋氏向皇帝宋仁宗上奏,希望回故鄉陝西渭南安葬。皇帝準了,可是走到半途中時,錢花完了,於是寇準被葬在了洛陽鞏縣。

寇準為什麼結局那麼慘?

一切源於性格,正直並倔強的性格讓寇準雖然受到了不公,但也讓他此生無憾。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