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如何通過心理學培養孩子自律的品格?

10 個回答
家语幼学
2018-12-13

什麼是自律?

自律是平衡內在衝動和麵對誘惑時所做出的反應的能力。簡單來說,自律並不是一味地迎合外在標準,而始終壓抑當下的內在衝動。相反,它是一種承認與接納內心衝動和外在標準可能存在的衝突,併為自身利益而做出的調節與適應的能力。

自律是一種能力,可以通過後天的努力習得。但並不是只要將自律這個概念背得爛熟就能教出一個擁有自律品質的孩子,重要的是要結合自身條件,以理論知識為支撐,去改變思維模式。這就是為什麼有些家長讀了那麼多的育兒書籍,還是教不好一個孩子的原因。

首先,分享三個跟自律有關的小事情,拋磚引玉,看看自律在日常生活中是如何體現出來的。

(一)昨天我帶孩子去室內主題樂園玩,接近飯點的時候,孩子發現了一個新的遊戲節目——滑行。兩個孩子可以共同坐在一個圓形滑行器裡,從高處慣性滑下。一個遊戲好玩的地方,就是能有好多小朋友一起參與,交流。剛玩了兩圈,各個小朋友也就熟絡了,玩得不亦樂乎。這時,我瞄見孩子爸已經等在門口外面,要一起去就餐。我跟孩子說,“爸爸已經在等我們了,我們再玩一次就回去了。”女兒還想玩,她想了想,說“玩兩次。”我點了點頭。按照約定的,女兒玩了兩次後,蹦蹦跳跳地找她爸去了。旁邊的媽媽們,紛紛投來羨慕的眼神,都稱讚女兒。

這是自律嗎?

我認為是!

這種自律背後的功勞是:規則。孩子很小的時候,我就已經幫她建立規則。建立規則,是為了獲得更多的自由。

(二)天氣越來越冷,孩子動了想賴床的念頭。早上起來催了幾次,都不願意起來,說沒睡飽。我是怎麼做的呢?

我平時都會比孩子提前20分鐘起床,收拾好自己後再叫孩子。這個時候,我就會說,我已經準備好了,隨意可以出門。如果你不起來,我就出發了。有時候孩子會馬上起來,有時候會鬧情緒,嗚嗚嗚地哭。她一哭,我馬上找本書,坐在旁邊看,順便提醒她一句“你想哭就哭一會,我在這看一會書本。如果你哭太久,就要錯過幼兒園的早操,你就不能跟小朋友們一起跳舞咯。”女兒知道遲到的後果必須她自己承擔,說不定還要受到老師的批評。再加上我也不著急,她反而就著急起來了,會比平時更快的速度收拾好自己出發。

很多媽媽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在起床這事上自律。那你們的家庭教育到位了嗎?有沒有讓孩子為自己的行為負責。第二種自律的背後是: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三)鄭淵潔老師曾說,他家孩子從來不需要督促寫作業。每天都是一放學回家後就馬上將作業完成,才休息,或者去玩。為什麼他家的孩子那麼自律呢?是不是有什麼神祕的方法呢?還真有!——身教。鄭老師每天都是早上4點半起來寫《童話大王》的月刊,持續了33年。孩子們問他為什麼要這麼早起來,他說,“每天先將重要的事情做完,剩下的時間才過得舒坦。”所以,他家的孩子都是每天一回家就將重要的事情(寫作業)完成,才去做其他事情,包括休息。

第三種自律,反應的是家風。如果平時孩子懶懶散散,你都不管,突然要求孩子在某件事上自律,那豈不是要在痛苦上找快樂,一樣困難嗎?孩子的問題都是家長的問題,孩子平時懶懶散散,父母大多數也是懶懶散散之人。想要孩子變好,父母自己得先努力。

自律,大人都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更何況是一個小孩。若真想培養孩子的自律性,

首先,注重家庭教育。

第二,幫孩子明確目標。

第三,細化目標。

第四,認可孩子每次進步,適當獎勵,對他們的努力付出表示肯定。

我是家語幼學,很高興有你,一起分享,育兒的喜與憂。


家長如何通過心理學培養孩子自律的品格?
家長如何通過心理學培養孩子自律的品格?
早教师爱源
2018-12-11

想要培養孩子的自律,家長首先要培養孩子的獨立性,放手讓孩子自己做自己的事情,為自己的事情負責。

2-6歲孩子,讓孩子自己學著穿衣服、洗襪子,不要嫌孩子乾的慢,多鼓勵;

上幼兒園之後,自己收拾學習用品,家長過觀察孩子,引導孩子發展自己的興趣特長,而不是強迫孩子學習自己認為有用的特長;

孩子上小學後,鼓勵孩子養成好的學習習慣,因為這個階段孩子主要任務就是學習,好習慣有利於孩子把學習當成自己的事情,激發孩子的內部動機。

自律的品質是和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家長也要做好榜樣,比如:每週定期和孩子一起閱讀或玩遊戲,放下手機,專心陪孩子,言傳身教,耳濡目染,更有利於孩子養成自律的品質。


家長如何通過心理學培養孩子自律的品格?
了凡心疗愈
2018-12-14

家長如何通過心理學培養孩子自律的品格?在意識療法裡面提到所謂的自律就是延遲對慾望的滿足感,自律共情以及輕而易舉獲得幸福的能力,是原生家庭給予孩子最好的禮物,它是健康人格的基礎,那麼如何培養孩子獲得這個自律的能力呢?

人的成長過程中,在很小的時候是分不清別人的東西和自己的東西這個界限的,只要覺得糖好吃,我就想要,不管是你的還是他的,孩子們沒有彼此的邊界,這叫自我中心,當小孩上幼兒園了,他突然發現所有東西有產權,有些好東西不能想要就能得到了!

小孩可能就是哭鬧,就會衝突就會打架,他要學習規則,他要學會自己管理自己,他要學會控制住自己的貪慾,這個過程我們可以稱為叫社會化,社會化是一個成長中比較痛苦的過程,也是自律的培養過程,在意識療法裡面提到自律,共情以及輕而易舉獲得幸福的能力是在原生家庭對於孩子三個最重要的能力,它會影響孩子的一生,是塑造孩子健康人格的基石!

自律可以通過自我推遲對慾望的滿足感獲得,同時也需要家長塑造一個讓孩子自律的環境,那就是社會化,社會化的過程對孩子成長特別有意義,很多年輕的家長把家裡的寶寶送幼兒園就會發生這種情況,今天小孩跟小朋友打架了,明天的小孩哭著鬧著不上幼兒園了!

孩子一哭一鬧可能家長心軟了,尤其是姥姥或奶奶心軟:寶貝在家待一天別去了,其實孩子哭鬧代表著一個問題,就是小孩正在經歷社會化的磨練,有了規則意識,因為是整個社會它是依照一定的規則去運行的,比如法律規則,比如道德規則比如倫理規則,這些規則也塑造了邊界意識,這讓孩子懂得合作,懂得產權,懂得尊重別人,管理自己制住貪慾,加強自律,社會化是一個非常寶貴的東西!不要因為孩子的打架或哭鬧就不讓他去幼兒園在團隊合作的過程中鍛鍊個人的社會技能和性格是作為個人進步的關鍵的階段!

我們不也有一句古話叫做無規矩不成方圓,那麼很多人他接觸過意識療法他會感到很困惑很矛盾,因為意識療法裡面提到所有的規則它是二元對立的,即不是好就是壞,它會形成你的限制信念!

意識療法提倡覺知這些限制性信念,就是最終要超越這些二元對立的標準,其實這一點也不矛盾,我說的是超越並沒說要打破,就像我們剛學車一樣我們不懂得一些規則,我們就感到到處受到束縛,一不小心壓線了,一不小心闖紅燈了,一不小心超速了,但是當你對這些交通規則瞭然於胸的時候,你就會發現格外的自由,這時候你才發現你突然跳出了這些規則的束縛!

所以這裡就推導出自我療愈一個很重要的步驟,那就是情緒慾望思維或者他們所混合而形成的痛苦來臨的時候,不要先想著如何去擺脫它去抗拒它,這是很多處在抑鬱症焦慮症當中的人們第一時間想到的事情,就是擺脫抗拒跟逃避,而越是這樣你會發現它的力量越強大,所以意識療法裡面提到一個詞:臣服,只有臣服它你才能近距離觀察它。最後你才能跳出它的控制,所以自律也不是平白得來的,他必須通過社會化,必須接觸這些規則,才能讓你變得自律,通過自律你才會獲得極大的自由!

那些很貪婪的人啊,被貪慾所操控的這些人,往往就是沒有很好的經歷過社會化,從某個角度來講所有貪婪的人都是沒有長大的孩子,他不懂得規則,不懂得邊界意識,於是他就想佔有那些不該屬於他的東西!

我們也提醒就是各位家長和老師在孩子小的時候必須要給他立規矩,如果沒有立規矩對孩子可能是傷害,因為當下的社會家庭結構都是一個小孩,所以父母都秉承富養的這種心態,在物質上無限的滿足,那麼孩子不費吹灰之力就可以得到他想要的東西,那麼他的幸福度就會大打折扣,他的貪慾就被無限的放大,當他步入社會的時候由於不自律觸碰各種規則,遭受的挫折痛苦也就越大,所以在我經常做個案諮詢中得到了體現,實際上這是精神上的窮養!

父母是規則的制訂者跟執行者,比如在原生家庭的時候,可以跟孩子約法三章啊,通過勞作幫助家裡打掃衛生啊,洗洗碗啊,疊被子收收衣服啊,就能夠獲得他想要的一個東西,這樣就推遲了他們對慾望的滿足感,同時讓他們明白了自己接受到懲罰並不是因為父母的意願而是因為自己觸犯了規則,就會培養他這個自律的能力,為孩子社會化做好了準備!

我做一個比喻,一條波濤洶湧的河流,如果他在堤壩內奔流,它就是資源,但是如果他衝破了大壩那就是一場災難,同樣的道理,孩子有了足夠成長的能量,這孩子人生在進步,如果他突破了規則的邊界,那這個能量對人對己都是一種災難,自律是我們在生活中必須遵循的一條準則,也是在成長中必須學習的一門課程!

启丹育儿心理研究
2018-12-10

要培養孩子的自律,家長首先要明白一個概念,“他律”。

他律是什麼,就是孩子需要在他人的約束下去做一件事情,比如現在很多家長喜歡幫孩子打卡學習,這就是對他律的服從,再比如孩子做作業,非要父母提醒他才去做作業,父母如果不提醒,他就權當這件事忘了,一直玩,這就是他律!

如果要培養孩子的自律,首先要讓孩子擺脫這種他律的模式!擺脫了這種他律的模式,然後幫孩子建立需要自律當面的規則,讓孩子漸漸習慣這種規則!

陈松4696
2018-12-11

謝謝邀請!

關於如何培養孩子自律的品格,有以下建議

1.作為父母,在不忙時,可以和孩子一起聊一聊,講講自律對他有什麼好處及意義,把孩子內心的好奇心激發起來(最好是能舉身邊靠自律取得成就的親朋好友),這樣孩子會更相信

2.家庭環境,作為父母的我們,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自己一定要養成自律的好習慣,因為孩子他的觀察力、模仿力是很強的,我們的言行舉止會影響到孩子的一生的,所以在此建議各位朋友儘量在家裡少吵架甚至打架,這樣對孩子的心靈是特別重要的

3.最重要的,要告訴孩子,我們不管做任何事情都要像軍人一樣,堅持!堅持!再堅持!這樣不單單能培養自律的品格,同時也能讓自己養成做事堅持、不中途放棄的習慣!

以上分享僅供參考!

扪心问诊
2018-12-11

感謝官邀!

說到家長如何通過心理學培養孩子自律的品格,我注意到關鍵詞之一:“心理學”。所以,我建議家長首先要學一學《發展心理學》,學習和掌握人類從出生,甚至是懷孕期間,乃至孕前準備的基本知識和規律,然後,根據孩子生理、心理髮展的一般性規律,對孩子施以恰當的適時的培養和教育。包括有計劃、分階段的自律方面的教育。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和生活模仿的對象,要想讓孩子自律,家長首先要自律。比如,要想孩子不鬧紅燈,家長就不要中國式過馬路。在身教方面,不要有一次破例,不要給自己藉口,不要存在僥倖心理。

對於孩子而言,自律在家長身教的同時,還要言傳,要讓孩子明白其中的道理,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還要有所監管和監督,就是“他律”,監管監督宜以交流的方式、提醒的方式,而不是以訓斥和貶損的方式進行。

對於孩子而言,自律首先是具體,個別的,然後,久而久之,才能通過舉一反三,養成習慣,發展和上升為抽象的和普遍的。

如此,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就會成為一個生活自律、學習自律、工作自律、社會自律、道德自律和法律自律的人。

請記住,在自律方面,以及生活的方方面面,家長和孩子互為映照,互為鏡子。

陈稻农
2018-12-11

非常遺憾的是,我接觸的三千多個家長中,能夠自律的不超過五個。家長做不到的事,如何去培養孩子呢?經常看到的現象是無法自律的家長用他律培養自律,結果是兩敗俱傷,一無所獲。培養孩子自律沒有捷徑,只有家長先做到自律,哪怕之是做到一定程度,就可以帶動孩子一起做了。至於如何做則不是僅用語言文字可以說清的,涉及很多訓練、指導。


家長如何通過心理學培養孩子自律的品格?
家長如何通過心理學培養孩子自律的品格?
家長如何通過心理學培養孩子自律的品格?
知心音乐心理
2018-12-11

謝謝邀請

家長如何通過心理學培養孩子的自律品格……話題有點大哦!

自律 從人格結構(本我自我超我三個層次)角度說 屬於“超我” 範疇 即具有規則意識 能自覺的約束控制本我(放任快樂)……

從行為意義角度說 父母的榜樣作用要優於單純的講給孩子“怎麼做”…… 有句話是這樣說的:“你想讓孩子成為什麼樣子 請自己先做出那個樣子“……

自律 是經由家長以身示教 嵌入在孩子人格特質裡的行為習慣養成 是基本的道德素養(教養) 非停留在理論說教層面所能奏效的……

柳氏心理
2018-12-11

自律不是短期內可以形成的,它是一個從外到內的發展過程。也就是說依靠他人規範行為發展到較高水平的自我調節。

如何運用心理學的知識,

家長要了解孩子的心理髮展特點和不同年齡段的行為表現。

面對孩子,不要長篇大論講道理,而要對孩子的行為直接描述法,提出的要求具體化,並給出孩子認知,接受,執行,到內化等接受過程。

浅笑清风
2018-12-11

發展心理學的技術,行為心理學的技術,人本心理學的技術,格式塔心理學的技術。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