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農村76歲老人60年只幹一件事,辛苦相傳四代家傳老手藝
山西農村76歲老人60年只幹一件事,辛苦相傳四代家傳老手藝
山西農村76歲老人60年只幹一件事,辛苦相傳四代家傳老手藝
山西農村76歲老人60年只幹一件事,辛苦相傳四代家傳老手藝
山西農村76歲老人60年只幹一件事,辛苦相傳四代家傳老手藝
山西農村76歲老人60年只幹一件事,辛苦相傳四代家傳老手藝
山西農村76歲老人60年只幹一件事,辛苦相傳四代家傳老手藝
山西農村76歲老人60年只幹一件事,辛苦相傳四代家傳老手藝
山西農村76歲老人60年只幹一件事,辛苦相傳四代家傳老手藝
山西農村76歲老人60年只幹一件事,辛苦相傳四代家傳老手藝
山西農村76歲老人60年只幹一件事,辛苦相傳四代家傳老手藝
山西農村76歲老人60年只幹一件事,辛苦相傳四代家傳老手藝
山西農村76歲老人60年只幹一件事,辛苦相傳四代家傳老手藝
荊衛定人文攝影
1/12 隨著社會的不斷髮展進步,很多民間的許多老手藝都在慢慢的消失,山西省運城市稷山縣76歲老手藝人衛俊利做著農村裡現在已經不多見廚具風箱,祖傳四代,風箱是我國北方地區傳統的農村燒火做飯的器具,在運城當地也把它叫作“風哈”。
2/12 老人說這個老手藝是他的曾祖父於1938年在西安風箱鋪子裡學會的木工手藝,回家後在當地做的很有名氣。他自己在16歲的時候跟上父親學會了這個家傳的老手藝,這一干就是60年。
3/12 改革開放後,他開始恢復做風箱,因為不想讓這個手藝失傳所以他現在又帶著孫子學做風箱。由於現在人使用“風哈”燒火做飯的人很少了,只有極少數農民還在使用,所以“風箱”的銷售連年銳減。
4/12 由於銷量不是很大,老人和孫子只利用農閒時間製作,每年大約能作百十個風箱。他說剛開始孫子也不願意學,因為這個手藝累,銷量不好賺錢少,不如打工來錢容易,後來他多次勸說孩子,孩子才勉強同意跟著學習,說白了就是“趕鴨子上架”。
5/12 老人說一個風箱的製作使用的全是手工流程,專用工具要幾十種,他製作全憑著眼力手勁和經驗。
6/12 風箱一般為長方形,長度80釐米,高54釐米,寬33釐米,兩側稱為邦板,兩頭為檔頭,上面叫蓋板下面叫底板,內側有一出風口鏈接灶臺進風口。圖為老人在製作的時候孫子在邊上當助手。
7/12 據當地史書記載風箱的使用距今大約4百多年的歷史。圖為老人展示做成的風箱框架。
8/12 老人的孫子今年20歲了,名叫衛義康,勤奮好學,目前也能獨立完成風箱製作。老人家說風箱製作很麻煩,還有技術。製作一個風箱大約需要3天左右的時間。
9/12 稷山縣電視臺曾對老人祖孫的風箱老手藝進行過專題報道,老人說起來很是高興。目前老人的風箱技術是當地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安裝的時候老人非常小心認真,他說要保證質量。
10/12 老人家說現在銷量很少,所以現在採取預訂製作,一個風箱的售價380元。最後拋光的活計老人指揮著孫子完成。
11/12 裝好風箱後老人和孫子在屋內進行操作,檢驗風力效果,果然名不虛傳,風力很足,吹的木屑四濺。
12/12 完成製作後,老人用他特製的商標,要小心翼翼的貼上它。我們希望這個民間的老手藝能一代一代的相傳下去。【想看到更多的百姓故事請點擊右上角關注】
2018-11-28

更多精彩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