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旬老漢隱居大山20年做一件事,子女請都不下山,看看他在做啥
7旬老漢隱居大山20年做一件事,子女請都不下山,看看他在做啥
7旬老漢隱居大山20年做一件事,子女請都不下山,看看他在做啥
7旬老漢隱居大山20年做一件事,子女請都不下山,看看他在做啥
7旬老漢隱居大山20年做一件事,子女請都不下山,看看他在做啥
7旬老漢隱居大山20年做一件事,子女請都不下山,看看他在做啥
7旬老漢隱居大山20年做一件事,子女請都不下山,看看他在做啥
7旬老漢隱居大山20年做一件事,子女請都不下山,看看他在做啥
7旬老漢隱居大山20年做一件事,子女請都不下山,看看他在做啥
7旬老漢隱居大山20年做一件事,子女請都不下山,看看他在做啥
7旬老漢隱居大山20年做一件事,子女請都不下山,看看他在做啥
7旬老漢隱居大山20年做一件事,子女請都不下山,看看他在做啥
7旬老漢隱居大山20年做一件事,子女請都不下山,看看他在做啥
7旬老漢隱居大山20年做一件事,子女請都不下山,看看他在做啥
泥腿子攝影師
1/13 清晨,地處深山區的浙江金華義烏市上溪鎮山後金自然村,在陣陣公雞的鳴叫聲中醒來。72歲捕蜂人何德雲帶上老伴施春妹,他們準備去山頂的岩石下取野蜂蜜。(圖片來自 IC photo)(圖片來自 IC photo)
2/13 山道崎嶇,穿越沿途茂密的荊棘雜草,在地處山頂的一處岩石下有兩隻圓蜂筒,那是何德云為野蜂安置的家。(圖片來自 IC photo)(圖片來自 IC photo)
3/13 正準備臨近,卻發現了意外一幕:三四隻“九里達”大黃蜂(野蜂天敵,毒性強)正攻擊野蜂,野蜂也在集群積極防禦。如此驚險一幕,老伴施春妹上前,舉起拖鞋,“啪啪啪”,邊上的“九里達”應聲落地。“如不及時消滅‘九里達’,一桶野蜂就會遭殃了。”施春妹說道。(圖片來自 IC photo)(圖片來自 IC photo)
4/13 何德雲介紹,這兩桶野蜂是今年春季從這岩石上誘捕到的。(圖片來自 IC photo)(圖片來自 IC photo)
5/13 在取蜜前,他叫老伴將點燃的艾草放入工具中,準備用煙薰辦法取蜜。(圖片來自 IC photo)(圖片來自 IC photo)
6/13 打開桶蓋,只見桶內已是一層層隱約可見的琥珀色野蜂蜜。今年野蜂蜜品質是歷年來最好的,何德雲邊招呼老伴煙薰,邊動作輕緩用工具取下蜂蜜塊。(圖片來自 IC photo)(圖片來自 IC photo)
7/13 三十多分鐘後,等他取出半桶蜂蜜後就封回去了。“留半桶取半桶,主要是確保野蜂蜜品質,為它們多留點口糧。”在何德雲的觀念裡,遵循自然法則,愛護野蜂,是最重要的。他們回到家後,將取出的野蜂蜜分塊分層割出,用上一天時間通過過濾工具自然滴落收集。(圖片來自 IC photo)(圖片來自 IC photo)
8/13 何德雲夫婦深居位於義烏市與蘭溪接壤的山頂小村——山後金自然村數十年,是遠近聞名的嫁接能手,興趣廣泛。長期的山區生活,讓他十分了解山裡的一切,尤其是春暖花開時節,山上岩石或樹上時常會遇上野蜂分家另尋巢穴情景。(圖片來自 IC photo)(圖片來自 IC photo)
9/13 何不將野蜂誘捕入桶?不但能釀蜜,而且也會有收入。20年前,善於觀察的他,開始研究徒手捕野蜂。何德雲很快掌握了技能。從最初的幾隻桶,發展到現在總共有八十隻蜂桶,遍佈周圍山區。(圖片來自 IC photo)(圖片來自 IC photo)
10/13 何德雲放置蜂桶、誘捕野蜂有個原則,不人為干預野蜂入桶和產蜜。由於他堅持的純自然狀態,結果每隻蜂桶長蜜不均,最好蜂桶一年可產出十多斤野蜂蜜,有些幾斤,甚至沒有。圖為野蜂進入何德雲放置的木桶中。(圖片來自 IC photo)(圖片來自 IC photo)
11/13 寒來暑往,20年來何德雲一直恪守著山區捕蜂人特有的樸實,也希望更多人能嚐到他家最地道的野蜂蜜,只為分享大自然的那一絲絲泌人甘甜。(圖片來自 IC photo)(圖片來自 IC photo)
12/13 圖為何德雲和老伴走在崎嶇的山道上。(圖片來自 IC photo)(圖片來自 IC photo)
13/13 何德雲將剛剛取出野蜂蜜仔細查看,今年是野蜂蜜產量和品質最好一年。他說,他的蜂蜜絕對純天然,沒有任何其他雜質。(拍攝於2019年8月)(圖片來自 IC photo)(圖片來自 IC photo)
2019-08-29

更多精彩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