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尼西亞怎麼樣?

評價一下印度尼西亞怎麼樣?印度尼西亞怎麼樣?印度尼西亞怎麼樣?印度尼西亞怎麼樣?印度尼西亞怎麼樣?印度尼西亞怎麼樣?印度尼西亞怎麼樣?
10 個回答
鸿鹄高飞一举万里
2019-07-29

印度尼西亞全稱印度尼西亞共和國,是橫跨東南亞和大洋洲的一個群島國家,首都為雅加達。印度尼西亞的國土由大約17508個島嶼組成,面積1904569平方公里,在全球兩百多個國家和地區中位居第15位,此外印尼還擁有316.6萬平方公里的領海面積。印度尼西亞人口約為2.64億,是僅次於中國、印度、美國的世界第四人口大國,這2.64億人口分屬300多個民族:其中爪哇族占人口總數的45%,巽他族佔14%,馬都拉族佔7.5%,馬來族佔7.5%,華人約佔人口總數的5%。整個印度尼西亞一共有有200多種民族語言,官方語言為印尼語。87%的印度尼西亞人信奉伊斯蘭教,這使印度尼西亞成為世界上穆斯林人口最多的國家,此外6.1%的人口信奉基督教,3.6%信奉天主教,其餘信奉印度教、佛教和原始拜物教等。

印度尼西亞全稱印度尼西亞共和國,是橫跨東南亞和大洋洲的一個群島國家,首都為雅加達。印度尼西亞的國土由大約17508個島嶼組成,面積1904569平方公里,在全球兩百多個國家和地區中位居第15位,此外印尼還擁有316.6萬平方公里的領海面積。印度尼西亞人口約為2.64億,是僅次於中國、印度、美國的世界第四人口大國,這2.64億人口分屬300多個民族:其中爪哇族占人口總數的45%,巽他族佔14%,馬都拉族佔7.5%,馬來族佔7.5%,華人約佔人口總數的5%。整個印度尼西亞一共有有200多種民族語言,官方語言為印尼語。87%的印度尼西亞人信奉伊斯蘭教,這使印度尼西亞成為世界上穆斯林人口最多的國家,此外6.1%的人口信奉基督教,3.6%信奉天主教,其餘信奉印度教、佛教和原始拜物教等。

印度尼西亞是由大約17508個島嶼組成的全世界最大的群島國家,號稱”千島之國“。印度尼西亞國土呈帶狀分佈,東西國土之間的直線距離為5000多公里,全國一半以上的人口都住在面積不到14萬平方公里的爪哇島上,這意味著印度尼西亞對其他島嶼的開發力度其實是相當有限的。也許正因為印度尼西亞存在大量未經人類大規模開發的島嶼,使這些島嶼在降水豐富的熱帶雨林氣候下繁衍出多姿多彩的生態環境:印度尼西亞有40000多種植物,其中藥用植物最為豐富。印度尼西亞全國的森林面積為1.2億公頃,其中永久林區1.12億公頃,可轉換林區810萬公頃,全國的森林覆蓋率為67.8%。印度尼西亞盛產各種熱帶名貴樹種——如鐵木、檀木、烏木和袖木等均馳名世界。印度尼西亞海域廣闊且有一個適合各種魚類生長的熱帶氣候,因此其魚類資源極為豐富,蘇門答臘島東岸的巴幹西亞比亞由此成為世界著名的大漁場。此外印度尼西亞在石油、天然氣和錫、煤炭等資源的儲量上也位居世界前茅。

印度尼西亞全稱印度尼西亞共和國,是橫跨東南亞和大洋洲的一個群島國家,首都為雅加達。印度尼西亞的國土由大約17508個島嶼組成,面積1904569平方公里,在全球兩百多個國家和地區中位居第15位,此外印尼還擁有316.6萬平方公里的領海面積。印度尼西亞人口約為2.64億,是僅次於中國、印度、美國的世界第四人口大國,這2.64億人口分屬300多個民族:其中爪哇族占人口總數的45%,巽他族佔14%,馬都拉族佔7.5%,馬來族佔7.5%,華人約佔人口總數的5%。整個印度尼西亞一共有有200多種民族語言,官方語言為印尼語。87%的印度尼西亞人信奉伊斯蘭教,這使印度尼西亞成為世界上穆斯林人口最多的國家,此外6.1%的人口信奉基督教,3.6%信奉天主教,其餘信奉印度教、佛教和原始拜物教等。

印度尼西亞是由大約17508個島嶼組成的全世界最大的群島國家,號稱”千島之國“。印度尼西亞國土呈帶狀分佈,東西國土之間的直線距離為5000多公里,全國一半以上的人口都住在面積不到14萬平方公里的爪哇島上,這意味著印度尼西亞對其他島嶼的開發力度其實是相當有限的。也許正因為印度尼西亞存在大量未經人類大規模開發的島嶼,使這些島嶼在降水豐富的熱帶雨林氣候下繁衍出多姿多彩的生態環境:印度尼西亞有40000多種植物,其中藥用植物最為豐富。印度尼西亞全國的森林面積為1.2億公頃,其中永久林區1.12億公頃,可轉換林區810萬公頃,全國的森林覆蓋率為67.8%。印度尼西亞盛產各種熱帶名貴樹種——如鐵木、檀木、烏木和袖木等均馳名世界。印度尼西亞海域廣闊且有一個適合各種魚類生長的熱帶氣候,因此其魚類資源極為豐富,蘇門答臘島東岸的巴幹西亞比亞由此成為世界著名的大漁場。此外印度尼西亞在石油、天然氣和錫、煤炭等資源的儲量上也位居世界前茅。

大約在150萬至3.5萬年前在今天的印度尼西亞境內出現了爪哇猿人的活動痕跡,大約4.5萬年前智人開始進入這一地區。公元3-7世紀在今天的印尼群島上陸續建立起一系列的封建王國,這其中興起於蘇門答臘島上的室佛逝王國(又翻譯為三佛齊王國)是最為強大的,在其國力最鼎盛時期不僅控制了整個蘇門答臘島,還一度將馬來半島和巽他群島的大部分地區囊括到自己的勢力範圍之內。公元1292年(相當於我國元世祖至元二十九年)興起於爪哇島東部的滿者伯夷國(又翻譯為麻喏巴歇國)在聯合元軍消滅馬來半島的信訶沙裡國後又反戈擊敗元軍,隨後統一了爪哇島。公元1397年(相當於我國明洪武三十年)室利佛逝王國被滿者伯夷所滅從,在國力最鼎盛時期滿者伯夷王國曾統治過馬來半島南部、婆羅洲、蘇門答臘和巴厘島,是當時東南亞強大的海上帝國。本來如果滿者伯夷王國繼續擴張下去有可能完全統一印度尼西亞各群島,然而歷史並未照此演進下去。

印度尼西亞全稱印度尼西亞共和國,是橫跨東南亞和大洋洲的一個群島國家,首都為雅加達。印度尼西亞的國土由大約17508個島嶼組成,面積1904569平方公里,在全球兩百多個國家和地區中位居第15位,此外印尼還擁有316.6萬平方公里的領海面積。印度尼西亞人口約為2.64億,是僅次於中國、印度、美國的世界第四人口大國,這2.64億人口分屬300多個民族:其中爪哇族占人口總數的45%,巽他族佔14%,馬都拉族佔7.5%,馬來族佔7.5%,華人約佔人口總數的5%。整個印度尼西亞一共有有200多種民族語言,官方語言為印尼語。87%的印度尼西亞人信奉伊斯蘭教,這使印度尼西亞成為世界上穆斯林人口最多的國家,此外6.1%的人口信奉基督教,3.6%信奉天主教,其餘信奉印度教、佛教和原始拜物教等。

印度尼西亞是由大約17508個島嶼組成的全世界最大的群島國家,號稱”千島之國“。印度尼西亞國土呈帶狀分佈,東西國土之間的直線距離為5000多公里,全國一半以上的人口都住在面積不到14萬平方公里的爪哇島上,這意味著印度尼西亞對其他島嶼的開發力度其實是相當有限的。也許正因為印度尼西亞存在大量未經人類大規模開發的島嶼,使這些島嶼在降水豐富的熱帶雨林氣候下繁衍出多姿多彩的生態環境:印度尼西亞有40000多種植物,其中藥用植物最為豐富。印度尼西亞全國的森林面積為1.2億公頃,其中永久林區1.12億公頃,可轉換林區810萬公頃,全國的森林覆蓋率為67.8%。印度尼西亞盛產各種熱帶名貴樹種——如鐵木、檀木、烏木和袖木等均馳名世界。印度尼西亞海域廣闊且有一個適合各種魚類生長的熱帶氣候,因此其魚類資源極為豐富,蘇門答臘島東岸的巴幹西亞比亞由此成為世界著名的大漁場。此外印度尼西亞在石油、天然氣和錫、煤炭等資源的儲量上也位居世界前茅。

大約在150萬至3.5萬年前在今天的印度尼西亞境內出現了爪哇猿人的活動痕跡,大約4.5萬年前智人開始進入這一地區。公元3-7世紀在今天的印尼群島上陸續建立起一系列的封建王國,這其中興起於蘇門答臘島上的室佛逝王國(又翻譯為三佛齊王國)是最為強大的,在其國力最鼎盛時期不僅控制了整個蘇門答臘島,還一度將馬來半島和巽他群島的大部分地區囊括到自己的勢力範圍之內。公元1292年(相當於我國元世祖至元二十九年)興起於爪哇島東部的滿者伯夷國(又翻譯為麻喏巴歇國)在聯合元軍消滅馬來半島的信訶沙裡國後又反戈擊敗元軍,隨後統一了爪哇島。公元1397年(相當於我國明洪武三十年)室利佛逝王國被滿者伯夷所滅從,在國力最鼎盛時期滿者伯夷王國曾統治過馬來半島南部、婆羅洲、蘇門答臘和巴厘島,是當時東南亞強大的海上帝國。本來如果滿者伯夷王國繼續擴張下去有可能完全統一印度尼西亞各群島,然而歷史並未照此演進下去。

1520年葡萄牙殖民者佔領了小巽他群島最東面盛產檀香的帝汶島。1522年葡萄牙艦隊首次抵達今天的雅加達一帶。1535年葡萄牙人廢黜了特爾納特島的國王,到1564年葡萄牙人已完全控制特爾納特島和鄰近的安汶島。繼葡萄牙人到來之後西班牙人、英國人、荷蘭人紛至沓來。1602年荷蘭東印度公司開始在印度尼西亞建立殖民統治,1799年底印尼群島已基本完全被納入荷屬東印度殖民地。1942年日本佔領印尼。1945年8月14日(就在日本天皇正式宣佈投降的前一晚)印尼方面提前獲知了日本可能投降的消息。次日晚印度尼西亞共產黨召開祕密會議,決定派代表會見民族主義運動領袖蘇加諾和穆罕默德·哈達,敦促他們以印尼人民的名義宣佈獨立。17日蘇加諾和哈達簽署《獨立宣言》,宣告印尼共和國成立。1945年9月29日英軍在爪哇登陸,佔領雅加達、萬隆、三寶壟等城市,隨即遭到印尼方面的抵抗。1946年10月英軍撤出,將佔領區交給荷蘭,荷蘭在美、英等國的支持下企圖捲土重來。1949年8月在海牙召開荷蘭—印尼“園桌會議”。11月2日在美國壓力下荷蘭與印尼雙方在海牙籤訂“圓桌會議協定”:規定印尼共和國與印度尼西亞領土上由荷蘭殖民者所建立的15個傀儡政權組成“印尼聯邦共和國”,而後者再與荷蘭、荷屬蘇里南和庫拉索共同組成以荷蘭女王為元首的荷印(尼)聯邦。印尼根據此協定於同年12月27日成立聯邦共和國,參加荷印聯邦。協定雖規定除西伊裡安外,荷蘭應將主權移交給“印尼聯邦共和國”,但保留了軍事、外交、經濟方面的許多特權。1950年8月印尼聯邦議院通過臨時憲法,正式宣佈成立印度尼西亞共和國,同一年印尼成為聯合國第60個成員國。1954年8月脫離荷印聯邦。

印度尼西亞全稱印度尼西亞共和國,是橫跨東南亞和大洋洲的一個群島國家,首都為雅加達。印度尼西亞的國土由大約17508個島嶼組成,面積1904569平方公里,在全球兩百多個國家和地區中位居第15位,此外印尼還擁有316.6萬平方公里的領海面積。印度尼西亞人口約為2.64億,是僅次於中國、印度、美國的世界第四人口大國,這2.64億人口分屬300多個民族:其中爪哇族占人口總數的45%,巽他族佔14%,馬都拉族佔7.5%,馬來族佔7.5%,華人約佔人口總數的5%。整個印度尼西亞一共有有200多種民族語言,官方語言為印尼語。87%的印度尼西亞人信奉伊斯蘭教,這使印度尼西亞成為世界上穆斯林人口最多的國家,此外6.1%的人口信奉基督教,3.6%信奉天主教,其餘信奉印度教、佛教和原始拜物教等。

印度尼西亞是由大約17508個島嶼組成的全世界最大的群島國家,號稱”千島之國“。印度尼西亞國土呈帶狀分佈,東西國土之間的直線距離為5000多公里,全國一半以上的人口都住在面積不到14萬平方公里的爪哇島上,這意味著印度尼西亞對其他島嶼的開發力度其實是相當有限的。也許正因為印度尼西亞存在大量未經人類大規模開發的島嶼,使這些島嶼在降水豐富的熱帶雨林氣候下繁衍出多姿多彩的生態環境:印度尼西亞有40000多種植物,其中藥用植物最為豐富。印度尼西亞全國的森林面積為1.2億公頃,其中永久林區1.12億公頃,可轉換林區810萬公頃,全國的森林覆蓋率為67.8%。印度尼西亞盛產各種熱帶名貴樹種——如鐵木、檀木、烏木和袖木等均馳名世界。印度尼西亞海域廣闊且有一個適合各種魚類生長的熱帶氣候,因此其魚類資源極為豐富,蘇門答臘島東岸的巴幹西亞比亞由此成為世界著名的大漁場。此外印度尼西亞在石油、天然氣和錫、煤炭等資源的儲量上也位居世界前茅。

大約在150萬至3.5萬年前在今天的印度尼西亞境內出現了爪哇猿人的活動痕跡,大約4.5萬年前智人開始進入這一地區。公元3-7世紀在今天的印尼群島上陸續建立起一系列的封建王國,這其中興起於蘇門答臘島上的室佛逝王國(又翻譯為三佛齊王國)是最為強大的,在其國力最鼎盛時期不僅控制了整個蘇門答臘島,還一度將馬來半島和巽他群島的大部分地區囊括到自己的勢力範圍之內。公元1292年(相當於我國元世祖至元二十九年)興起於爪哇島東部的滿者伯夷國(又翻譯為麻喏巴歇國)在聯合元軍消滅馬來半島的信訶沙裡國後又反戈擊敗元軍,隨後統一了爪哇島。公元1397年(相當於我國明洪武三十年)室利佛逝王國被滿者伯夷所滅從,在國力最鼎盛時期滿者伯夷王國曾統治過馬來半島南部、婆羅洲、蘇門答臘和巴厘島,是當時東南亞強大的海上帝國。本來如果滿者伯夷王國繼續擴張下去有可能完全統一印度尼西亞各群島,然而歷史並未照此演進下去。

1520年葡萄牙殖民者佔領了小巽他群島最東面盛產檀香的帝汶島。1522年葡萄牙艦隊首次抵達今天的雅加達一帶。1535年葡萄牙人廢黜了特爾納特島的國王,到1564年葡萄牙人已完全控制特爾納特島和鄰近的安汶島。繼葡萄牙人到來之後西班牙人、英國人、荷蘭人紛至沓來。1602年荷蘭東印度公司開始在印度尼西亞建立殖民統治,1799年底印尼群島已基本完全被納入荷屬東印度殖民地。1942年日本佔領印尼。1945年8月14日(就在日本天皇正式宣佈投降的前一晚)印尼方面提前獲知了日本可能投降的消息。次日晚印度尼西亞共產黨召開祕密會議,決定派代表會見民族主義運動領袖蘇加諾和穆罕默德·哈達,敦促他們以印尼人民的名義宣佈獨立。17日蘇加諾和哈達簽署《獨立宣言》,宣告印尼共和國成立。1945年9月29日英軍在爪哇登陸,佔領雅加達、萬隆、三寶壟等城市,隨即遭到印尼方面的抵抗。1946年10月英軍撤出,將佔領區交給荷蘭,荷蘭在美、英等國的支持下企圖捲土重來。1949年8月在海牙召開荷蘭—印尼“園桌會議”。11月2日在美國壓力下荷蘭與印尼雙方在海牙籤訂“圓桌會議協定”:規定印尼共和國與印度尼西亞領土上由荷蘭殖民者所建立的15個傀儡政權組成“印尼聯邦共和國”,而後者再與荷蘭、荷屬蘇里南和庫拉索共同組成以荷蘭女王為元首的荷印(尼)聯邦。印尼根據此協定於同年12月27日成立聯邦共和國,參加荷印聯邦。協定雖規定除西伊裡安外,荷蘭應將主權移交給“印尼聯邦共和國”,但保留了軍事、外交、經濟方面的許多特權。1950年8月印尼聯邦議院通過臨時憲法,正式宣佈成立印度尼西亞共和國,同一年印尼成為聯合國第60個成員國。1954年8月脫離荷印聯邦。

印尼獨立之初全國人口中的70%以上是農業人口,農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例超過75%,石油、橡膠等產業被外國人把持,印尼的民族工業基本以輕紡工業為主。獨立後的印尼一度處於政局動盪之中,直到1965年蘇哈托上臺後才將主要精力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1968年印尼制定了第一個25年長遠發展規劃(1969~1994年)以及第一個五年計劃。當時印尼政府計劃使國民生產總值年增長率達到4.7%,而實際年均增長率則達到了8.6%。1974年4月1日印尼開始實施第二個五年計劃:在這一時期印尼政府將財政預算的28%用於邊遠地區的開發,同時組織了8300個家庭向這些地區移民。農業和石油天然氣工業成為這一時期發展最迅猛的產業:印尼出口額的60%以及政府財政收入的80%都來自於石油天然氣產業。然而到了70年代世界性的石油危機使印尼損失慘重。印尼政府迅速對產業結構進行調整:通過”綠色工程“逐步實現糧食自給,與此同時一些大型工業項目也開始上馬,同時對稅收制度、投資政策、金融體制的改革也在有條不紊地展開。通過這一系列改革使印尼在上世紀80年代末的非石油天然氣產品出口達到了出口總額的60%左右,從而大大提升了印尼經濟的應變能力。從1989年4月1日起開始實行的第五個五年計劃是印尼經濟開始起飛的重要時期:這幾年印尼的國民生產總值增長率一直保持在7%左右,勞動力就業人數由7450萬人增加到8640萬人,外國直接投資總額達到399億美元,國內資本投資達到160萬億印尼盾(約合1000億美元)。繼亞洲四小龍之後印尼開始與馬來西亞、泰國、菲律賓因較快的經濟增速並稱亞洲四小虎。

印度尼西亞全稱印度尼西亞共和國,是橫跨東南亞和大洋洲的一個群島國家,首都為雅加達。印度尼西亞的國土由大約17508個島嶼組成,面積1904569平方公里,在全球兩百多個國家和地區中位居第15位,此外印尼還擁有316.6萬平方公里的領海面積。印度尼西亞人口約為2.64億,是僅次於中國、印度、美國的世界第四人口大國,這2.64億人口分屬300多個民族:其中爪哇族占人口總數的45%,巽他族佔14%,馬都拉族佔7.5%,馬來族佔7.5%,華人約佔人口總數的5%。整個印度尼西亞一共有有200多種民族語言,官方語言為印尼語。87%的印度尼西亞人信奉伊斯蘭教,這使印度尼西亞成為世界上穆斯林人口最多的國家,此外6.1%的人口信奉基督教,3.6%信奉天主教,其餘信奉印度教、佛教和原始拜物教等。

印度尼西亞是由大約17508個島嶼組成的全世界最大的群島國家,號稱”千島之國“。印度尼西亞國土呈帶狀分佈,東西國土之間的直線距離為5000多公里,全國一半以上的人口都住在面積不到14萬平方公里的爪哇島上,這意味著印度尼西亞對其他島嶼的開發力度其實是相當有限的。也許正因為印度尼西亞存在大量未經人類大規模開發的島嶼,使這些島嶼在降水豐富的熱帶雨林氣候下繁衍出多姿多彩的生態環境:印度尼西亞有40000多種植物,其中藥用植物最為豐富。印度尼西亞全國的森林面積為1.2億公頃,其中永久林區1.12億公頃,可轉換林區810萬公頃,全國的森林覆蓋率為67.8%。印度尼西亞盛產各種熱帶名貴樹種——如鐵木、檀木、烏木和袖木等均馳名世界。印度尼西亞海域廣闊且有一個適合各種魚類生長的熱帶氣候,因此其魚類資源極為豐富,蘇門答臘島東岸的巴幹西亞比亞由此成為世界著名的大漁場。此外印度尼西亞在石油、天然氣和錫、煤炭等資源的儲量上也位居世界前茅。

大約在150萬至3.5萬年前在今天的印度尼西亞境內出現了爪哇猿人的活動痕跡,大約4.5萬年前智人開始進入這一地區。公元3-7世紀在今天的印尼群島上陸續建立起一系列的封建王國,這其中興起於蘇門答臘島上的室佛逝王國(又翻譯為三佛齊王國)是最為強大的,在其國力最鼎盛時期不僅控制了整個蘇門答臘島,還一度將馬來半島和巽他群島的大部分地區囊括到自己的勢力範圍之內。公元1292年(相當於我國元世祖至元二十九年)興起於爪哇島東部的滿者伯夷國(又翻譯為麻喏巴歇國)在聯合元軍消滅馬來半島的信訶沙裡國後又反戈擊敗元軍,隨後統一了爪哇島。公元1397年(相當於我國明洪武三十年)室利佛逝王國被滿者伯夷所滅從,在國力最鼎盛時期滿者伯夷王國曾統治過馬來半島南部、婆羅洲、蘇門答臘和巴厘島,是當時東南亞強大的海上帝國。本來如果滿者伯夷王國繼續擴張下去有可能完全統一印度尼西亞各群島,然而歷史並未照此演進下去。

1520年葡萄牙殖民者佔領了小巽他群島最東面盛產檀香的帝汶島。1522年葡萄牙艦隊首次抵達今天的雅加達一帶。1535年葡萄牙人廢黜了特爾納特島的國王,到1564年葡萄牙人已完全控制特爾納特島和鄰近的安汶島。繼葡萄牙人到來之後西班牙人、英國人、荷蘭人紛至沓來。1602年荷蘭東印度公司開始在印度尼西亞建立殖民統治,1799年底印尼群島已基本完全被納入荷屬東印度殖民地。1942年日本佔領印尼。1945年8月14日(就在日本天皇正式宣佈投降的前一晚)印尼方面提前獲知了日本可能投降的消息。次日晚印度尼西亞共產黨召開祕密會議,決定派代表會見民族主義運動領袖蘇加諾和穆罕默德·哈達,敦促他們以印尼人民的名義宣佈獨立。17日蘇加諾和哈達簽署《獨立宣言》,宣告印尼共和國成立。1945年9月29日英軍在爪哇登陸,佔領雅加達、萬隆、三寶壟等城市,隨即遭到印尼方面的抵抗。1946年10月英軍撤出,將佔領區交給荷蘭,荷蘭在美、英等國的支持下企圖捲土重來。1949年8月在海牙召開荷蘭—印尼“園桌會議”。11月2日在美國壓力下荷蘭與印尼雙方在海牙籤訂“圓桌會議協定”:規定印尼共和國與印度尼西亞領土上由荷蘭殖民者所建立的15個傀儡政權組成“印尼聯邦共和國”,而後者再與荷蘭、荷屬蘇里南和庫拉索共同組成以荷蘭女王為元首的荷印(尼)聯邦。印尼根據此協定於同年12月27日成立聯邦共和國,參加荷印聯邦。協定雖規定除西伊裡安外,荷蘭應將主權移交給“印尼聯邦共和國”,但保留了軍事、外交、經濟方面的許多特權。1950年8月印尼聯邦議院通過臨時憲法,正式宣佈成立印度尼西亞共和國,同一年印尼成為聯合國第60個成員國。1954年8月脫離荷印聯邦。

印尼獨立之初全國人口中的70%以上是農業人口,農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例超過75%,石油、橡膠等產業被外國人把持,印尼的民族工業基本以輕紡工業為主。獨立後的印尼一度處於政局動盪之中,直到1965年蘇哈托上臺後才將主要精力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1968年印尼制定了第一個25年長遠發展規劃(1969~1994年)以及第一個五年計劃。當時印尼政府計劃使國民生產總值年增長率達到4.7%,而實際年均增長率則達到了8.6%。1974年4月1日印尼開始實施第二個五年計劃:在這一時期印尼政府將財政預算的28%用於邊遠地區的開發,同時組織了8300個家庭向這些地區移民。農業和石油天然氣工業成為這一時期發展最迅猛的產業:印尼出口額的60%以及政府財政收入的80%都來自於石油天然氣產業。然而到了70年代世界性的石油危機使印尼損失慘重。印尼政府迅速對產業結構進行調整:通過”綠色工程“逐步實現糧食自給,與此同時一些大型工業項目也開始上馬,同時對稅收制度、投資政策、金融體制的改革也在有條不紊地展開。通過這一系列改革使印尼在上世紀80年代末的非石油天然氣產品出口達到了出口總額的60%左右,從而大大提升了印尼經濟的應變能力。從1989年4月1日起開始實行的第五個五年計劃是印尼經濟開始起飛的重要時期:這幾年印尼的國民生產總值增長率一直保持在7%左右,勞動力就業人數由7450萬人增加到8640萬人,外國直接投資總額達到399億美元,國內資本投資達到160萬億印尼盾(約合1000億美元)。繼亞洲四小龍之後印尼開始與馬來西亞、泰國、菲律賓因較快的經濟增速並稱亞洲四小虎。

印尼是實際上最大的熱帶島嶼國家。肥沃的土地、充沛的降雨以及適宜的氣候為農業生產的發展提供了優良條件,而農業也一直在印尼的產業結構中佔據重要位置。我們從印尼的歷史上看:在荷蘭殖民者到來之前印尼實際上並沒形成統一的國家,很多偏遠島嶼長期處於刀耕火種的原始部落文明形態,因此印尼農業生產的一大特色就是農業移民——鼓勵農民向未開墾地區移民並在政策上鼓勵他們開墾荒地,以此解決糧食自給問題和人地矛盾問題。作為農業大國的印尼製造業起步較晚,直到60年代中期印尼的製造業仍以鄉村手工作坊為主。印尼製造業的早期發展階段同中國、越南等國一樣走的是勞動密集型道路——這是印尼人口多、經濟基礎薄弱的國情所決定的。到了90年代初期印尼國內就經濟發展戰略問題曾展開過激烈的討論,最終確立了以科技為先導發展部分技術密集型產業以帶動整體經濟發展的國策。印尼經濟的對外開放程度也在逐漸提升:印尼將北部地區與新加坡隔海相望的巴淡島設為經濟特區,將其打造成為印尼與世界各地發展經濟聯繫的窗口。1980年巴淡島被列為保稅工業區,得到了一系列投資優惠政策,印尼政府的目標是將這裡打造成為一個現代化多功能的生產基地和旅遊景點。

印度尼西亞全稱印度尼西亞共和國,是橫跨東南亞和大洋洲的一個群島國家,首都為雅加達。印度尼西亞的國土由大約17508個島嶼組成,面積1904569平方公里,在全球兩百多個國家和地區中位居第15位,此外印尼還擁有316.6萬平方公里的領海面積。印度尼西亞人口約為2.64億,是僅次於中國、印度、美國的世界第四人口大國,這2.64億人口分屬300多個民族:其中爪哇族占人口總數的45%,巽他族佔14%,馬都拉族佔7.5%,馬來族佔7.5%,華人約佔人口總數的5%。整個印度尼西亞一共有有200多種民族語言,官方語言為印尼語。87%的印度尼西亞人信奉伊斯蘭教,這使印度尼西亞成為世界上穆斯林人口最多的國家,此外6.1%的人口信奉基督教,3.6%信奉天主教,其餘信奉印度教、佛教和原始拜物教等。

印度尼西亞是由大約17508個島嶼組成的全世界最大的群島國家,號稱”千島之國“。印度尼西亞國土呈帶狀分佈,東西國土之間的直線距離為5000多公里,全國一半以上的人口都住在面積不到14萬平方公里的爪哇島上,這意味著印度尼西亞對其他島嶼的開發力度其實是相當有限的。也許正因為印度尼西亞存在大量未經人類大規模開發的島嶼,使這些島嶼在降水豐富的熱帶雨林氣候下繁衍出多姿多彩的生態環境:印度尼西亞有40000多種植物,其中藥用植物最為豐富。印度尼西亞全國的森林面積為1.2億公頃,其中永久林區1.12億公頃,可轉換林區810萬公頃,全國的森林覆蓋率為67.8%。印度尼西亞盛產各種熱帶名貴樹種——如鐵木、檀木、烏木和袖木等均馳名世界。印度尼西亞海域廣闊且有一個適合各種魚類生長的熱帶氣候,因此其魚類資源極為豐富,蘇門答臘島東岸的巴幹西亞比亞由此成為世界著名的大漁場。此外印度尼西亞在石油、天然氣和錫、煤炭等資源的儲量上也位居世界前茅。

大約在150萬至3.5萬年前在今天的印度尼西亞境內出現了爪哇猿人的活動痕跡,大約4.5萬年前智人開始進入這一地區。公元3-7世紀在今天的印尼群島上陸續建立起一系列的封建王國,這其中興起於蘇門答臘島上的室佛逝王國(又翻譯為三佛齊王國)是最為強大的,在其國力最鼎盛時期不僅控制了整個蘇門答臘島,還一度將馬來半島和巽他群島的大部分地區囊括到自己的勢力範圍之內。公元1292年(相當於我國元世祖至元二十九年)興起於爪哇島東部的滿者伯夷國(又翻譯為麻喏巴歇國)在聯合元軍消滅馬來半島的信訶沙裡國後又反戈擊敗元軍,隨後統一了爪哇島。公元1397年(相當於我國明洪武三十年)室利佛逝王國被滿者伯夷所滅從,在國力最鼎盛時期滿者伯夷王國曾統治過馬來半島南部、婆羅洲、蘇門答臘和巴厘島,是當時東南亞強大的海上帝國。本來如果滿者伯夷王國繼續擴張下去有可能完全統一印度尼西亞各群島,然而歷史並未照此演進下去。

1520年葡萄牙殖民者佔領了小巽他群島最東面盛產檀香的帝汶島。1522年葡萄牙艦隊首次抵達今天的雅加達一帶。1535年葡萄牙人廢黜了特爾納特島的國王,到1564年葡萄牙人已完全控制特爾納特島和鄰近的安汶島。繼葡萄牙人到來之後西班牙人、英國人、荷蘭人紛至沓來。1602年荷蘭東印度公司開始在印度尼西亞建立殖民統治,1799年底印尼群島已基本完全被納入荷屬東印度殖民地。1942年日本佔領印尼。1945年8月14日(就在日本天皇正式宣佈投降的前一晚)印尼方面提前獲知了日本可能投降的消息。次日晚印度尼西亞共產黨召開祕密會議,決定派代表會見民族主義運動領袖蘇加諾和穆罕默德·哈達,敦促他們以印尼人民的名義宣佈獨立。17日蘇加諾和哈達簽署《獨立宣言》,宣告印尼共和國成立。1945年9月29日英軍在爪哇登陸,佔領雅加達、萬隆、三寶壟等城市,隨即遭到印尼方面的抵抗。1946年10月英軍撤出,將佔領區交給荷蘭,荷蘭在美、英等國的支持下企圖捲土重來。1949年8月在海牙召開荷蘭—印尼“園桌會議”。11月2日在美國壓力下荷蘭與印尼雙方在海牙籤訂“圓桌會議協定”:規定印尼共和國與印度尼西亞領土上由荷蘭殖民者所建立的15個傀儡政權組成“印尼聯邦共和國”,而後者再與荷蘭、荷屬蘇里南和庫拉索共同組成以荷蘭女王為元首的荷印(尼)聯邦。印尼根據此協定於同年12月27日成立聯邦共和國,參加荷印聯邦。協定雖規定除西伊裡安外,荷蘭應將主權移交給“印尼聯邦共和國”,但保留了軍事、外交、經濟方面的許多特權。1950年8月印尼聯邦議院通過臨時憲法,正式宣佈成立印度尼西亞共和國,同一年印尼成為聯合國第60個成員國。1954年8月脫離荷印聯邦。

印尼獨立之初全國人口中的70%以上是農業人口,農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例超過75%,石油、橡膠等產業被外國人把持,印尼的民族工業基本以輕紡工業為主。獨立後的印尼一度處於政局動盪之中,直到1965年蘇哈托上臺後才將主要精力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1968年印尼制定了第一個25年長遠發展規劃(1969~1994年)以及第一個五年計劃。當時印尼政府計劃使國民生產總值年增長率達到4.7%,而實際年均增長率則達到了8.6%。1974年4月1日印尼開始實施第二個五年計劃:在這一時期印尼政府將財政預算的28%用於邊遠地區的開發,同時組織了8300個家庭向這些地區移民。農業和石油天然氣工業成為這一時期發展最迅猛的產業:印尼出口額的60%以及政府財政收入的80%都來自於石油天然氣產業。然而到了70年代世界性的石油危機使印尼損失慘重。印尼政府迅速對產業結構進行調整:通過”綠色工程“逐步實現糧食自給,與此同時一些大型工業項目也開始上馬,同時對稅收制度、投資政策、金融體制的改革也在有條不紊地展開。通過這一系列改革使印尼在上世紀80年代末的非石油天然氣產品出口達到了出口總額的60%左右,從而大大提升了印尼經濟的應變能力。從1989年4月1日起開始實行的第五個五年計劃是印尼經濟開始起飛的重要時期:這幾年印尼的國民生產總值增長率一直保持在7%左右,勞動力就業人數由7450萬人增加到8640萬人,外國直接投資總額達到399億美元,國內資本投資達到160萬億印尼盾(約合1000億美元)。繼亞洲四小龍之後印尼開始與馬來西亞、泰國、菲律賓因較快的經濟增速並稱亞洲四小虎。

印尼是實際上最大的熱帶島嶼國家。肥沃的土地、充沛的降雨以及適宜的氣候為農業生產的發展提供了優良條件,而農業也一直在印尼的產業結構中佔據重要位置。我們從印尼的歷史上看:在荷蘭殖民者到來之前印尼實際上並沒形成統一的國家,很多偏遠島嶼長期處於刀耕火種的原始部落文明形態,因此印尼農業生產的一大特色就是農業移民——鼓勵農民向未開墾地區移民並在政策上鼓勵他們開墾荒地,以此解決糧食自給問題和人地矛盾問題。作為農業大國的印尼製造業起步較晚,直到60年代中期印尼的製造業仍以鄉村手工作坊為主。印尼製造業的早期發展階段同中國、越南等國一樣走的是勞動密集型道路——這是印尼人口多、經濟基礎薄弱的國情所決定的。到了90年代初期印尼國內就經濟發展戰略問題曾展開過激烈的討論,最終確立了以科技為先導發展部分技術密集型產業以帶動整體經濟發展的國策。印尼經濟的對外開放程度也在逐漸提升:印尼將北部地區與新加坡隔海相望的巴淡島設為經濟特區,將其打造成為印尼與世界各地發展經濟聯繫的窗口。1980年巴淡島被列為保稅工業區,得到了一系列投資優惠政策,印尼政府的目標是將這裡打造成為一個現代化多功能的生產基地和旅遊景點。

那麼經過多年發展後的印度尼西亞在國際上的影響力如何呢?目前印尼作為二十國集團的成員之一屬於相對比較被世界看好的新興經濟體。儘管目前印尼已是世界上比較有影響力的一個新興經濟體國家,可印尼的國際影響力卻明顯與其國家體量不匹配。如果只從國家體量上看:印尼算得上是一個大國——2.64億人口的印尼是僅次於中國、印度、美國的世界第四人口大國;1904569平方公里的國土面積在全球兩百多個國家和地區中位居第15位,此外印尼還擁有316.6萬平方公里的領海面積。印尼的體量優勢加上扼守馬六甲海峽這一國際貿易咽喉要道的地理優勢即使不能成為一個世界級強國,但至少在東南亞地區應該是無可爭議的區域霸主才對。那麼事實是否如此呢?儘管印尼憑藉1.016萬億美元的GDP總量得以成為東南亞第一大經濟體,然而論實際的經濟實力其實不如新加坡、泰國、馬來西亞等國,論軍事實力不及越南。印尼的人類發展指數為0.629,在全球兩百多個國家和地區中名列第121。為什麼印尼在領土、人口上的規模優勢無法像中、美、俄等人口大國一樣轉化為現實國力呢?

印度尼西亞全稱印度尼西亞共和國,是橫跨東南亞和大洋洲的一個群島國家,首都為雅加達。印度尼西亞的國土由大約17508個島嶼組成,面積1904569平方公里,在全球兩百多個國家和地區中位居第15位,此外印尼還擁有316.6萬平方公里的領海面積。印度尼西亞人口約為2.64億,是僅次於中國、印度、美國的世界第四人口大國,這2.64億人口分屬300多個民族:其中爪哇族占人口總數的45%,巽他族佔14%,馬都拉族佔7.5%,馬來族佔7.5%,華人約佔人口總數的5%。整個印度尼西亞一共有有200多種民族語言,官方語言為印尼語。87%的印度尼西亞人信奉伊斯蘭教,這使印度尼西亞成為世界上穆斯林人口最多的國家,此外6.1%的人口信奉基督教,3.6%信奉天主教,其餘信奉印度教、佛教和原始拜物教等。

印度尼西亞是由大約17508個島嶼組成的全世界最大的群島國家,號稱”千島之國“。印度尼西亞國土呈帶狀分佈,東西國土之間的直線距離為5000多公里,全國一半以上的人口都住在面積不到14萬平方公里的爪哇島上,這意味著印度尼西亞對其他島嶼的開發力度其實是相當有限的。也許正因為印度尼西亞存在大量未經人類大規模開發的島嶼,使這些島嶼在降水豐富的熱帶雨林氣候下繁衍出多姿多彩的生態環境:印度尼西亞有40000多種植物,其中藥用植物最為豐富。印度尼西亞全國的森林面積為1.2億公頃,其中永久林區1.12億公頃,可轉換林區810萬公頃,全國的森林覆蓋率為67.8%。印度尼西亞盛產各種熱帶名貴樹種——如鐵木、檀木、烏木和袖木等均馳名世界。印度尼西亞海域廣闊且有一個適合各種魚類生長的熱帶氣候,因此其魚類資源極為豐富,蘇門答臘島東岸的巴幹西亞比亞由此成為世界著名的大漁場。此外印度尼西亞在石油、天然氣和錫、煤炭等資源的儲量上也位居世界前茅。

大約在150萬至3.5萬年前在今天的印度尼西亞境內出現了爪哇猿人的活動痕跡,大約4.5萬年前智人開始進入這一地區。公元3-7世紀在今天的印尼群島上陸續建立起一系列的封建王國,這其中興起於蘇門答臘島上的室佛逝王國(又翻譯為三佛齊王國)是最為強大的,在其國力最鼎盛時期不僅控制了整個蘇門答臘島,還一度將馬來半島和巽他群島的大部分地區囊括到自己的勢力範圍之內。公元1292年(相當於我國元世祖至元二十九年)興起於爪哇島東部的滿者伯夷國(又翻譯為麻喏巴歇國)在聯合元軍消滅馬來半島的信訶沙裡國後又反戈擊敗元軍,隨後統一了爪哇島。公元1397年(相當於我國明洪武三十年)室利佛逝王國被滿者伯夷所滅從,在國力最鼎盛時期滿者伯夷王國曾統治過馬來半島南部、婆羅洲、蘇門答臘和巴厘島,是當時東南亞強大的海上帝國。本來如果滿者伯夷王國繼續擴張下去有可能完全統一印度尼西亞各群島,然而歷史並未照此演進下去。

1520年葡萄牙殖民者佔領了小巽他群島最東面盛產檀香的帝汶島。1522年葡萄牙艦隊首次抵達今天的雅加達一帶。1535年葡萄牙人廢黜了特爾納特島的國王,到1564年葡萄牙人已完全控制特爾納特島和鄰近的安汶島。繼葡萄牙人到來之後西班牙人、英國人、荷蘭人紛至沓來。1602年荷蘭東印度公司開始在印度尼西亞建立殖民統治,1799年底印尼群島已基本完全被納入荷屬東印度殖民地。1942年日本佔領印尼。1945年8月14日(就在日本天皇正式宣佈投降的前一晚)印尼方面提前獲知了日本可能投降的消息。次日晚印度尼西亞共產黨召開祕密會議,決定派代表會見民族主義運動領袖蘇加諾和穆罕默德·哈達,敦促他們以印尼人民的名義宣佈獨立。17日蘇加諾和哈達簽署《獨立宣言》,宣告印尼共和國成立。1945年9月29日英軍在爪哇登陸,佔領雅加達、萬隆、三寶壟等城市,隨即遭到印尼方面的抵抗。1946年10月英軍撤出,將佔領區交給荷蘭,荷蘭在美、英等國的支持下企圖捲土重來。1949年8月在海牙召開荷蘭—印尼“園桌會議”。11月2日在美國壓力下荷蘭與印尼雙方在海牙籤訂“圓桌會議協定”:規定印尼共和國與印度尼西亞領土上由荷蘭殖民者所建立的15個傀儡政權組成“印尼聯邦共和國”,而後者再與荷蘭、荷屬蘇里南和庫拉索共同組成以荷蘭女王為元首的荷印(尼)聯邦。印尼根據此協定於同年12月27日成立聯邦共和國,參加荷印聯邦。協定雖規定除西伊裡安外,荷蘭應將主權移交給“印尼聯邦共和國”,但保留了軍事、外交、經濟方面的許多特權。1950年8月印尼聯邦議院通過臨時憲法,正式宣佈成立印度尼西亞共和國,同一年印尼成為聯合國第60個成員國。1954年8月脫離荷印聯邦。

印尼獨立之初全國人口中的70%以上是農業人口,農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例超過75%,石油、橡膠等產業被外國人把持,印尼的民族工業基本以輕紡工業為主。獨立後的印尼一度處於政局動盪之中,直到1965年蘇哈托上臺後才將主要精力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1968年印尼制定了第一個25年長遠發展規劃(1969~1994年)以及第一個五年計劃。當時印尼政府計劃使國民生產總值年增長率達到4.7%,而實際年均增長率則達到了8.6%。1974年4月1日印尼開始實施第二個五年計劃:在這一時期印尼政府將財政預算的28%用於邊遠地區的開發,同時組織了8300個家庭向這些地區移民。農業和石油天然氣工業成為這一時期發展最迅猛的產業:印尼出口額的60%以及政府財政收入的80%都來自於石油天然氣產業。然而到了70年代世界性的石油危機使印尼損失慘重。印尼政府迅速對產業結構進行調整:通過”綠色工程“逐步實現糧食自給,與此同時一些大型工業項目也開始上馬,同時對稅收制度、投資政策、金融體制的改革也在有條不紊地展開。通過這一系列改革使印尼在上世紀80年代末的非石油天然氣產品出口達到了出口總額的60%左右,從而大大提升了印尼經濟的應變能力。從1989年4月1日起開始實行的第五個五年計劃是印尼經濟開始起飛的重要時期:這幾年印尼的國民生產總值增長率一直保持在7%左右,勞動力就業人數由7450萬人增加到8640萬人,外國直接投資總額達到399億美元,國內資本投資達到160萬億印尼盾(約合1000億美元)。繼亞洲四小龍之後印尼開始與馬來西亞、泰國、菲律賓因較快的經濟增速並稱亞洲四小虎。

印尼是實際上最大的熱帶島嶼國家。肥沃的土地、充沛的降雨以及適宜的氣候為農業生產的發展提供了優良條件,而農業也一直在印尼的產業結構中佔據重要位置。我們從印尼的歷史上看:在荷蘭殖民者到來之前印尼實際上並沒形成統一的國家,很多偏遠島嶼長期處於刀耕火種的原始部落文明形態,因此印尼農業生產的一大特色就是農業移民——鼓勵農民向未開墾地區移民並在政策上鼓勵他們開墾荒地,以此解決糧食自給問題和人地矛盾問題。作為農業大國的印尼製造業起步較晚,直到60年代中期印尼的製造業仍以鄉村手工作坊為主。印尼製造業的早期發展階段同中國、越南等國一樣走的是勞動密集型道路——這是印尼人口多、經濟基礎薄弱的國情所決定的。到了90年代初期印尼國內就經濟發展戰略問題曾展開過激烈的討論,最終確立了以科技為先導發展部分技術密集型產業以帶動整體經濟發展的國策。印尼經濟的對外開放程度也在逐漸提升:印尼將北部地區與新加坡隔海相望的巴淡島設為經濟特區,將其打造成為印尼與世界各地發展經濟聯繫的窗口。1980年巴淡島被列為保稅工業區,得到了一系列投資優惠政策,印尼政府的目標是將這裡打造成為一個現代化多功能的生產基地和旅遊景點。

那麼經過多年發展後的印度尼西亞在國際上的影響力如何呢?目前印尼作為二十國集團的成員之一屬於相對比較被世界看好的新興經濟體。儘管目前印尼已是世界上比較有影響力的一個新興經濟體國家,可印尼的國際影響力卻明顯與其國家體量不匹配。如果只從國家體量上看:印尼算得上是一個大國——2.64億人口的印尼是僅次於中國、印度、美國的世界第四人口大國;1904569平方公里的國土面積在全球兩百多個國家和地區中位居第15位,此外印尼還擁有316.6萬平方公里的領海面積。印尼的體量優勢加上扼守馬六甲海峽這一國際貿易咽喉要道的地理優勢即使不能成為一個世界級強國,但至少在東南亞地區應該是無可爭議的區域霸主才對。那麼事實是否如此呢?儘管印尼憑藉1.016萬億美元的GDP總量得以成為東南亞第一大經濟體,然而論實際的經濟實力其實不如新加坡、泰國、馬來西亞等國,論軍事實力不及越南。印尼的人類發展指數為0.629,在全球兩百多個國家和地區中名列第121。為什麼印尼在領土、人口上的規模優勢無法像中、美、俄等人口大國一樣轉化為現實國力呢?

從地緣結構上看:印尼是由大約17508個島嶼組成的全世界最大的群島國家。群島國家的優勢在於:不缺乏對外經濟文化交流的海岸線和天然良港;缺陷則是地緣結構相對支離破碎——由於被海洋阻斷,以致於各個島嶼之間的交流會受到非常大的制約,各板塊各自為政,很難形成合力。當然英國和日本也是島國,所不同的是在英國不列顛島佔據全部國土的80%,利於形成合力;日本倒是島嶼眾多,但其實主要是以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四大島為基礎形成合力,另外日本各島之間的地理距離並不遙遠,彼此之間的交流幾乎沒受什麼影響。相比之下印尼國土呈帶狀分佈,東西國土之間的直線距離為5000多公里,印尼一半以上人口都住在面積不到14萬平方公里的爪哇島上,這意味著印尼對其他島嶼的開發力度其實是相當有限的。

印度尼西亞全稱印度尼西亞共和國,是橫跨東南亞和大洋洲的一個群島國家,首都為雅加達。印度尼西亞的國土由大約17508個島嶼組成,面積1904569平方公里,在全球兩百多個國家和地區中位居第15位,此外印尼還擁有316.6萬平方公里的領海面積。印度尼西亞人口約為2.64億,是僅次於中國、印度、美國的世界第四人口大國,這2.64億人口分屬300多個民族:其中爪哇族占人口總數的45%,巽他族佔14%,馬都拉族佔7.5%,馬來族佔7.5%,華人約佔人口總數的5%。整個印度尼西亞一共有有200多種民族語言,官方語言為印尼語。87%的印度尼西亞人信奉伊斯蘭教,這使印度尼西亞成為世界上穆斯林人口最多的國家,此外6.1%的人口信奉基督教,3.6%信奉天主教,其餘信奉印度教、佛教和原始拜物教等。

印度尼西亞是由大約17508個島嶼組成的全世界最大的群島國家,號稱”千島之國“。印度尼西亞國土呈帶狀分佈,東西國土之間的直線距離為5000多公里,全國一半以上的人口都住在面積不到14萬平方公里的爪哇島上,這意味著印度尼西亞對其他島嶼的開發力度其實是相當有限的。也許正因為印度尼西亞存在大量未經人類大規模開發的島嶼,使這些島嶼在降水豐富的熱帶雨林氣候下繁衍出多姿多彩的生態環境:印度尼西亞有40000多種植物,其中藥用植物最為豐富。印度尼西亞全國的森林面積為1.2億公頃,其中永久林區1.12億公頃,可轉換林區810萬公頃,全國的森林覆蓋率為67.8%。印度尼西亞盛產各種熱帶名貴樹種——如鐵木、檀木、烏木和袖木等均馳名世界。印度尼西亞海域廣闊且有一個適合各種魚類生長的熱帶氣候,因此其魚類資源極為豐富,蘇門答臘島東岸的巴幹西亞比亞由此成為世界著名的大漁場。此外印度尼西亞在石油、天然氣和錫、煤炭等資源的儲量上也位居世界前茅。

大約在150萬至3.5萬年前在今天的印度尼西亞境內出現了爪哇猿人的活動痕跡,大約4.5萬年前智人開始進入這一地區。公元3-7世紀在今天的印尼群島上陸續建立起一系列的封建王國,這其中興起於蘇門答臘島上的室佛逝王國(又翻譯為三佛齊王國)是最為強大的,在其國力最鼎盛時期不僅控制了整個蘇門答臘島,還一度將馬來半島和巽他群島的大部分地區囊括到自己的勢力範圍之內。公元1292年(相當於我國元世祖至元二十九年)興起於爪哇島東部的滿者伯夷國(又翻譯為麻喏巴歇國)在聯合元軍消滅馬來半島的信訶沙裡國後又反戈擊敗元軍,隨後統一了爪哇島。公元1397年(相當於我國明洪武三十年)室利佛逝王國被滿者伯夷所滅從,在國力最鼎盛時期滿者伯夷王國曾統治過馬來半島南部、婆羅洲、蘇門答臘和巴厘島,是當時東南亞強大的海上帝國。本來如果滿者伯夷王國繼續擴張下去有可能完全統一印度尼西亞各群島,然而歷史並未照此演進下去。

1520年葡萄牙殖民者佔領了小巽他群島最東面盛產檀香的帝汶島。1522年葡萄牙艦隊首次抵達今天的雅加達一帶。1535年葡萄牙人廢黜了特爾納特島的國王,到1564年葡萄牙人已完全控制特爾納特島和鄰近的安汶島。繼葡萄牙人到來之後西班牙人、英國人、荷蘭人紛至沓來。1602年荷蘭東印度公司開始在印度尼西亞建立殖民統治,1799年底印尼群島已基本完全被納入荷屬東印度殖民地。1942年日本佔領印尼。1945年8月14日(就在日本天皇正式宣佈投降的前一晚)印尼方面提前獲知了日本可能投降的消息。次日晚印度尼西亞共產黨召開祕密會議,決定派代表會見民族主義運動領袖蘇加諾和穆罕默德·哈達,敦促他們以印尼人民的名義宣佈獨立。17日蘇加諾和哈達簽署《獨立宣言》,宣告印尼共和國成立。1945年9月29日英軍在爪哇登陸,佔領雅加達、萬隆、三寶壟等城市,隨即遭到印尼方面的抵抗。1946年10月英軍撤出,將佔領區交給荷蘭,荷蘭在美、英等國的支持下企圖捲土重來。1949年8月在海牙召開荷蘭—印尼“園桌會議”。11月2日在美國壓力下荷蘭與印尼雙方在海牙籤訂“圓桌會議協定”:規定印尼共和國與印度尼西亞領土上由荷蘭殖民者所建立的15個傀儡政權組成“印尼聯邦共和國”,而後者再與荷蘭、荷屬蘇里南和庫拉索共同組成以荷蘭女王為元首的荷印(尼)聯邦。印尼根據此協定於同年12月27日成立聯邦共和國,參加荷印聯邦。協定雖規定除西伊裡安外,荷蘭應將主權移交給“印尼聯邦共和國”,但保留了軍事、外交、經濟方面的許多特權。1950年8月印尼聯邦議院通過臨時憲法,正式宣佈成立印度尼西亞共和國,同一年印尼成為聯合國第60個成員國。1954年8月脫離荷印聯邦。

印尼獨立之初全國人口中的70%以上是農業人口,農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例超過75%,石油、橡膠等產業被外國人把持,印尼的民族工業基本以輕紡工業為主。獨立後的印尼一度處於政局動盪之中,直到1965年蘇哈托上臺後才將主要精力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1968年印尼制定了第一個25年長遠發展規劃(1969~1994年)以及第一個五年計劃。當時印尼政府計劃使國民生產總值年增長率達到4.7%,而實際年均增長率則達到了8.6%。1974年4月1日印尼開始實施第二個五年計劃:在這一時期印尼政府將財政預算的28%用於邊遠地區的開發,同時組織了8300個家庭向這些地區移民。農業和石油天然氣工業成為這一時期發展最迅猛的產業:印尼出口額的60%以及政府財政收入的80%都來自於石油天然氣產業。然而到了70年代世界性的石油危機使印尼損失慘重。印尼政府迅速對產業結構進行調整:通過”綠色工程“逐步實現糧食自給,與此同時一些大型工業項目也開始上馬,同時對稅收制度、投資政策、金融體制的改革也在有條不紊地展開。通過這一系列改革使印尼在上世紀80年代末的非石油天然氣產品出口達到了出口總額的60%左右,從而大大提升了印尼經濟的應變能力。從1989年4月1日起開始實行的第五個五年計劃是印尼經濟開始起飛的重要時期:這幾年印尼的國民生產總值增長率一直保持在7%左右,勞動力就業人數由7450萬人增加到8640萬人,外國直接投資總額達到399億美元,國內資本投資達到160萬億印尼盾(約合1000億美元)。繼亞洲四小龍之後印尼開始與馬來西亞、泰國、菲律賓因較快的經濟增速並稱亞洲四小虎。

印尼是實際上最大的熱帶島嶼國家。肥沃的土地、充沛的降雨以及適宜的氣候為農業生產的發展提供了優良條件,而農業也一直在印尼的產業結構中佔據重要位置。我們從印尼的歷史上看:在荷蘭殖民者到來之前印尼實際上並沒形成統一的國家,很多偏遠島嶼長期處於刀耕火種的原始部落文明形態,因此印尼農業生產的一大特色就是農業移民——鼓勵農民向未開墾地區移民並在政策上鼓勵他們開墾荒地,以此解決糧食自給問題和人地矛盾問題。作為農業大國的印尼製造業起步較晚,直到60年代中期印尼的製造業仍以鄉村手工作坊為主。印尼製造業的早期發展階段同中國、越南等國一樣走的是勞動密集型道路——這是印尼人口多、經濟基礎薄弱的國情所決定的。到了90年代初期印尼國內就經濟發展戰略問題曾展開過激烈的討論,最終確立了以科技為先導發展部分技術密集型產業以帶動整體經濟發展的國策。印尼經濟的對外開放程度也在逐漸提升:印尼將北部地區與新加坡隔海相望的巴淡島設為經濟特區,將其打造成為印尼與世界各地發展經濟聯繫的窗口。1980年巴淡島被列為保稅工業區,得到了一系列投資優惠政策,印尼政府的目標是將這裡打造成為一個現代化多功能的生產基地和旅遊景點。

那麼經過多年發展後的印度尼西亞在國際上的影響力如何呢?目前印尼作為二十國集團的成員之一屬於相對比較被世界看好的新興經濟體。儘管目前印尼已是世界上比較有影響力的一個新興經濟體國家,可印尼的國際影響力卻明顯與其國家體量不匹配。如果只從國家體量上看:印尼算得上是一個大國——2.64億人口的印尼是僅次於中國、印度、美國的世界第四人口大國;1904569平方公里的國土面積在全球兩百多個國家和地區中位居第15位,此外印尼還擁有316.6萬平方公里的領海面積。印尼的體量優勢加上扼守馬六甲海峽這一國際貿易咽喉要道的地理優勢即使不能成為一個世界級強國,但至少在東南亞地區應該是無可爭議的區域霸主才對。那麼事實是否如此呢?儘管印尼憑藉1.016萬億美元的GDP總量得以成為東南亞第一大經濟體,然而論實際的經濟實力其實不如新加坡、泰國、馬來西亞等國,論軍事實力不及越南。印尼的人類發展指數為0.629,在全球兩百多個國家和地區中名列第121。為什麼印尼在領土、人口上的規模優勢無法像中、美、俄等人口大國一樣轉化為現實國力呢?

從地緣結構上看:印尼是由大約17508個島嶼組成的全世界最大的群島國家。群島國家的優勢在於:不缺乏對外經濟文化交流的海岸線和天然良港;缺陷則是地緣結構相對支離破碎——由於被海洋阻斷,以致於各個島嶼之間的交流會受到非常大的制約,各板塊各自為政,很難形成合力。當然英國和日本也是島國,所不同的是在英國不列顛島佔據全部國土的80%,利於形成合力;日本倒是島嶼眾多,但其實主要是以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四大島為基礎形成合力,另外日本各島之間的地理距離並不遙遠,彼此之間的交流幾乎沒受什麼影響。相比之下印尼國土呈帶狀分佈,東西國土之間的直線距離為5000多公里,印尼一半以上人口都住在面積不到14萬平方公里的爪哇島上,這意味著印尼對其他島嶼的開發力度其實是相當有限的。

從經濟發展上看:印尼的工業化水平不高,長期以來主要依靠對外出口初級農礦產品創匯,這就使印尼飽受國際貿易剪刀差的困擾。1997年的東南亞金融危機更是使印尼經濟遭受重創,儘管從1999年起印尼經濟開始緩慢復甦,但私企外債、銀行呆賬等問題始終困擾著印尼經濟的發展。3847美元的人均GDP使印尼在全球兩百多個國家和地區中排名第114位,屬於中等偏下的位置。印尼的基礎設施建設發展相對滯後是制約印尼經濟增長和投資環境改善的一個主要瓶頸。

印度尼西亞全稱印度尼西亞共和國,是橫跨東南亞和大洋洲的一個群島國家,首都為雅加達。印度尼西亞的國土由大約17508個島嶼組成,面積1904569平方公里,在全球兩百多個國家和地區中位居第15位,此外印尼還擁有316.6萬平方公里的領海面積。印度尼西亞人口約為2.64億,是僅次於中國、印度、美國的世界第四人口大國,這2.64億人口分屬300多個民族:其中爪哇族占人口總數的45%,巽他族佔14%,馬都拉族佔7.5%,馬來族佔7.5%,華人約佔人口總數的5%。整個印度尼西亞一共有有200多種民族語言,官方語言為印尼語。87%的印度尼西亞人信奉伊斯蘭教,這使印度尼西亞成為世界上穆斯林人口最多的國家,此外6.1%的人口信奉基督教,3.6%信奉天主教,其餘信奉印度教、佛教和原始拜物教等。

印度尼西亞是由大約17508個島嶼組成的全世界最大的群島國家,號稱”千島之國“。印度尼西亞國土呈帶狀分佈,東西國土之間的直線距離為5000多公里,全國一半以上的人口都住在面積不到14萬平方公里的爪哇島上,這意味著印度尼西亞對其他島嶼的開發力度其實是相當有限的。也許正因為印度尼西亞存在大量未經人類大規模開發的島嶼,使這些島嶼在降水豐富的熱帶雨林氣候下繁衍出多姿多彩的生態環境:印度尼西亞有40000多種植物,其中藥用植物最為豐富。印度尼西亞全國的森林面積為1.2億公頃,其中永久林區1.12億公頃,可轉換林區810萬公頃,全國的森林覆蓋率為67.8%。印度尼西亞盛產各種熱帶名貴樹種——如鐵木、檀木、烏木和袖木等均馳名世界。印度尼西亞海域廣闊且有一個適合各種魚類生長的熱帶氣候,因此其魚類資源極為豐富,蘇門答臘島東岸的巴幹西亞比亞由此成為世界著名的大漁場。此外印度尼西亞在石油、天然氣和錫、煤炭等資源的儲量上也位居世界前茅。

大約在150萬至3.5萬年前在今天的印度尼西亞境內出現了爪哇猿人的活動痕跡,大約4.5萬年前智人開始進入這一地區。公元3-7世紀在今天的印尼群島上陸續建立起一系列的封建王國,這其中興起於蘇門答臘島上的室佛逝王國(又翻譯為三佛齊王國)是最為強大的,在其國力最鼎盛時期不僅控制了整個蘇門答臘島,還一度將馬來半島和巽他群島的大部分地區囊括到自己的勢力範圍之內。公元1292年(相當於我國元世祖至元二十九年)興起於爪哇島東部的滿者伯夷國(又翻譯為麻喏巴歇國)在聯合元軍消滅馬來半島的信訶沙裡國後又反戈擊敗元軍,隨後統一了爪哇島。公元1397年(相當於我國明洪武三十年)室利佛逝王國被滿者伯夷所滅從,在國力最鼎盛時期滿者伯夷王國曾統治過馬來半島南部、婆羅洲、蘇門答臘和巴厘島,是當時東南亞強大的海上帝國。本來如果滿者伯夷王國繼續擴張下去有可能完全統一印度尼西亞各群島,然而歷史並未照此演進下去。

1520年葡萄牙殖民者佔領了小巽他群島最東面盛產檀香的帝汶島。1522年葡萄牙艦隊首次抵達今天的雅加達一帶。1535年葡萄牙人廢黜了特爾納特島的國王,到1564年葡萄牙人已完全控制特爾納特島和鄰近的安汶島。繼葡萄牙人到來之後西班牙人、英國人、荷蘭人紛至沓來。1602年荷蘭東印度公司開始在印度尼西亞建立殖民統治,1799年底印尼群島已基本完全被納入荷屬東印度殖民地。1942年日本佔領印尼。1945年8月14日(就在日本天皇正式宣佈投降的前一晚)印尼方面提前獲知了日本可能投降的消息。次日晚印度尼西亞共產黨召開祕密會議,決定派代表會見民族主義運動領袖蘇加諾和穆罕默德·哈達,敦促他們以印尼人民的名義宣佈獨立。17日蘇加諾和哈達簽署《獨立宣言》,宣告印尼共和國成立。1945年9月29日英軍在爪哇登陸,佔領雅加達、萬隆、三寶壟等城市,隨即遭到印尼方面的抵抗。1946年10月英軍撤出,將佔領區交給荷蘭,荷蘭在美、英等國的支持下企圖捲土重來。1949年8月在海牙召開荷蘭—印尼“園桌會議”。11月2日在美國壓力下荷蘭與印尼雙方在海牙籤訂“圓桌會議協定”:規定印尼共和國與印度尼西亞領土上由荷蘭殖民者所建立的15個傀儡政權組成“印尼聯邦共和國”,而後者再與荷蘭、荷屬蘇里南和庫拉索共同組成以荷蘭女王為元首的荷印(尼)聯邦。印尼根據此協定於同年12月27日成立聯邦共和國,參加荷印聯邦。協定雖規定除西伊裡安外,荷蘭應將主權移交給“印尼聯邦共和國”,但保留了軍事、外交、經濟方面的許多特權。1950年8月印尼聯邦議院通過臨時憲法,正式宣佈成立印度尼西亞共和國,同一年印尼成為聯合國第60個成員國。1954年8月脫離荷印聯邦。

印尼獨立之初全國人口中的70%以上是農業人口,農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例超過75%,石油、橡膠等產業被外國人把持,印尼的民族工業基本以輕紡工業為主。獨立後的印尼一度處於政局動盪之中,直到1965年蘇哈托上臺後才將主要精力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1968年印尼制定了第一個25年長遠發展規劃(1969~1994年)以及第一個五年計劃。當時印尼政府計劃使國民生產總值年增長率達到4.7%,而實際年均增長率則達到了8.6%。1974年4月1日印尼開始實施第二個五年計劃:在這一時期印尼政府將財政預算的28%用於邊遠地區的開發,同時組織了8300個家庭向這些地區移民。農業和石油天然氣工業成為這一時期發展最迅猛的產業:印尼出口額的60%以及政府財政收入的80%都來自於石油天然氣產業。然而到了70年代世界性的石油危機使印尼損失慘重。印尼政府迅速對產業結構進行調整:通過”綠色工程“逐步實現糧食自給,與此同時一些大型工業項目也開始上馬,同時對稅收制度、投資政策、金融體制的改革也在有條不紊地展開。通過這一系列改革使印尼在上世紀80年代末的非石油天然氣產品出口達到了出口總額的60%左右,從而大大提升了印尼經濟的應變能力。從1989年4月1日起開始實行的第五個五年計劃是印尼經濟開始起飛的重要時期:這幾年印尼的國民生產總值增長率一直保持在7%左右,勞動力就業人數由7450萬人增加到8640萬人,外國直接投資總額達到399億美元,國內資本投資達到160萬億印尼盾(約合1000億美元)。繼亞洲四小龍之後印尼開始與馬來西亞、泰國、菲律賓因較快的經濟增速並稱亞洲四小虎。

印尼是實際上最大的熱帶島嶼國家。肥沃的土地、充沛的降雨以及適宜的氣候為農業生產的發展提供了優良條件,而農業也一直在印尼的產業結構中佔據重要位置。我們從印尼的歷史上看:在荷蘭殖民者到來之前印尼實際上並沒形成統一的國家,很多偏遠島嶼長期處於刀耕火種的原始部落文明形態,因此印尼農業生產的一大特色就是農業移民——鼓勵農民向未開墾地區移民並在政策上鼓勵他們開墾荒地,以此解決糧食自給問題和人地矛盾問題。作為農業大國的印尼製造業起步較晚,直到60年代中期印尼的製造業仍以鄉村手工作坊為主。印尼製造業的早期發展階段同中國、越南等國一樣走的是勞動密集型道路——這是印尼人口多、經濟基礎薄弱的國情所決定的。到了90年代初期印尼國內就經濟發展戰略問題曾展開過激烈的討論,最終確立了以科技為先導發展部分技術密集型產業以帶動整體經濟發展的國策。印尼經濟的對外開放程度也在逐漸提升:印尼將北部地區與新加坡隔海相望的巴淡島設為經濟特區,將其打造成為印尼與世界各地發展經濟聯繫的窗口。1980年巴淡島被列為保稅工業區,得到了一系列投資優惠政策,印尼政府的目標是將這裡打造成為一個現代化多功能的生產基地和旅遊景點。

那麼經過多年發展後的印度尼西亞在國際上的影響力如何呢?目前印尼作為二十國集團的成員之一屬於相對比較被世界看好的新興經濟體。儘管目前印尼已是世界上比較有影響力的一個新興經濟體國家,可印尼的國際影響力卻明顯與其國家體量不匹配。如果只從國家體量上看:印尼算得上是一個大國——2.64億人口的印尼是僅次於中國、印度、美國的世界第四人口大國;1904569平方公里的國土面積在全球兩百多個國家和地區中位居第15位,此外印尼還擁有316.6萬平方公里的領海面積。印尼的體量優勢加上扼守馬六甲海峽這一國際貿易咽喉要道的地理優勢即使不能成為一個世界級強國,但至少在東南亞地區應該是無可爭議的區域霸主才對。那麼事實是否如此呢?儘管印尼憑藉1.016萬億美元的GDP總量得以成為東南亞第一大經濟體,然而論實際的經濟實力其實不如新加坡、泰國、馬來西亞等國,論軍事實力不及越南。印尼的人類發展指數為0.629,在全球兩百多個國家和地區中名列第121。為什麼印尼在領土、人口上的規模優勢無法像中、美、俄等人口大國一樣轉化為現實國力呢?

從地緣結構上看:印尼是由大約17508個島嶼組成的全世界最大的群島國家。群島國家的優勢在於:不缺乏對外經濟文化交流的海岸線和天然良港;缺陷則是地緣結構相對支離破碎——由於被海洋阻斷,以致於各個島嶼之間的交流會受到非常大的制約,各板塊各自為政,很難形成合力。當然英國和日本也是島國,所不同的是在英國不列顛島佔據全部國土的80%,利於形成合力;日本倒是島嶼眾多,但其實主要是以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四大島為基礎形成合力,另外日本各島之間的地理距離並不遙遠,彼此之間的交流幾乎沒受什麼影響。相比之下印尼國土呈帶狀分佈,東西國土之間的直線距離為5000多公里,印尼一半以上人口都住在面積不到14萬平方公里的爪哇島上,這意味著印尼對其他島嶼的開發力度其實是相當有限的。

從經濟發展上看:印尼的工業化水平不高,長期以來主要依靠對外出口初級農礦產品創匯,這就使印尼飽受國際貿易剪刀差的困擾。1997年的東南亞金融危機更是使印尼經濟遭受重創,儘管從1999年起印尼經濟開始緩慢復甦,但私企外債、銀行呆賬等問題始終困擾著印尼經濟的發展。3847美元的人均GDP使印尼在全球兩百多個國家和地區中排名第114位,屬於中等偏下的位置。印尼的基礎設施建設發展相對滯後是制約印尼經濟增長和投資環境改善的一個主要瓶頸。

從政治局勢上看:事實上在荷蘭殖民者到來前印尼各群島從沒形成過統一的國家,生活在印尼各島上的各民族就像是被拼接在一起的,彼此之間缺乏共同的歷史文化傳承,而地緣格局的限制又使彼此之間缺乏緊密的經濟聯繫。由於印尼的主體民族爪哇族只有1億人左右,不到印尼總人口一半,加之主要分佈於爪哇島上,因此各少數民族聚居的其他島嶼普遍對印尼中央政府缺乏向心力。長期以來印尼在民族政策方面奉行大爪哇主義,將國家資源主要集中於爪哇島的建設,有意無意忽視少數民族的利益,因此在印尼形成了以亞齊獨立運動為代表的分離組織。複雜尖銳的民族問題和長期難以改善的經濟局勢導致的生活遲遲無法改善的老百姓對政府的不滿情緒混合在一起使印尼的政治局勢處於長期的動盪狀態,而動盪的政局又反過來影響到印尼經濟、軍事的發展,從而形成惡性循環。

印度尼西亞全稱印度尼西亞共和國,是橫跨東南亞和大洋洲的一個群島國家,首都為雅加達。印度尼西亞的國土由大約17508個島嶼組成,面積1904569平方公里,在全球兩百多個國家和地區中位居第15位,此外印尼還擁有316.6萬平方公里的領海面積。印度尼西亞人口約為2.64億,是僅次於中國、印度、美國的世界第四人口大國,這2.64億人口分屬300多個民族:其中爪哇族占人口總數的45%,巽他族佔14%,馬都拉族佔7.5%,馬來族佔7.5%,華人約佔人口總數的5%。整個印度尼西亞一共有有200多種民族語言,官方語言為印尼語。87%的印度尼西亞人信奉伊斯蘭教,這使印度尼西亞成為世界上穆斯林人口最多的國家,此外6.1%的人口信奉基督教,3.6%信奉天主教,其餘信奉印度教、佛教和原始拜物教等。

印度尼西亞是由大約17508個島嶼組成的全世界最大的群島國家,號稱”千島之國“。印度尼西亞國土呈帶狀分佈,東西國土之間的直線距離為5000多公里,全國一半以上的人口都住在面積不到14萬平方公里的爪哇島上,這意味著印度尼西亞對其他島嶼的開發力度其實是相當有限的。也許正因為印度尼西亞存在大量未經人類大規模開發的島嶼,使這些島嶼在降水豐富的熱帶雨林氣候下繁衍出多姿多彩的生態環境:印度尼西亞有40000多種植物,其中藥用植物最為豐富。印度尼西亞全國的森林面積為1.2億公頃,其中永久林區1.12億公頃,可轉換林區810萬公頃,全國的森林覆蓋率為67.8%。印度尼西亞盛產各種熱帶名貴樹種——如鐵木、檀木、烏木和袖木等均馳名世界。印度尼西亞海域廣闊且有一個適合各種魚類生長的熱帶氣候,因此其魚類資源極為豐富,蘇門答臘島東岸的巴幹西亞比亞由此成為世界著名的大漁場。此外印度尼西亞在石油、天然氣和錫、煤炭等資源的儲量上也位居世界前茅。

大約在150萬至3.5萬年前在今天的印度尼西亞境內出現了爪哇猿人的活動痕跡,大約4.5萬年前智人開始進入這一地區。公元3-7世紀在今天的印尼群島上陸續建立起一系列的封建王國,這其中興起於蘇門答臘島上的室佛逝王國(又翻譯為三佛齊王國)是最為強大的,在其國力最鼎盛時期不僅控制了整個蘇門答臘島,還一度將馬來半島和巽他群島的大部分地區囊括到自己的勢力範圍之內。公元1292年(相當於我國元世祖至元二十九年)興起於爪哇島東部的滿者伯夷國(又翻譯為麻喏巴歇國)在聯合元軍消滅馬來半島的信訶沙裡國後又反戈擊敗元軍,隨後統一了爪哇島。公元1397年(相當於我國明洪武三十年)室利佛逝王國被滿者伯夷所滅從,在國力最鼎盛時期滿者伯夷王國曾統治過馬來半島南部、婆羅洲、蘇門答臘和巴厘島,是當時東南亞強大的海上帝國。本來如果滿者伯夷王國繼續擴張下去有可能完全統一印度尼西亞各群島,然而歷史並未照此演進下去。

1520年葡萄牙殖民者佔領了小巽他群島最東面盛產檀香的帝汶島。1522年葡萄牙艦隊首次抵達今天的雅加達一帶。1535年葡萄牙人廢黜了特爾納特島的國王,到1564年葡萄牙人已完全控制特爾納特島和鄰近的安汶島。繼葡萄牙人到來之後西班牙人、英國人、荷蘭人紛至沓來。1602年荷蘭東印度公司開始在印度尼西亞建立殖民統治,1799年底印尼群島已基本完全被納入荷屬東印度殖民地。1942年日本佔領印尼。1945年8月14日(就在日本天皇正式宣佈投降的前一晚)印尼方面提前獲知了日本可能投降的消息。次日晚印度尼西亞共產黨召開祕密會議,決定派代表會見民族主義運動領袖蘇加諾和穆罕默德·哈達,敦促他們以印尼人民的名義宣佈獨立。17日蘇加諾和哈達簽署《獨立宣言》,宣告印尼共和國成立。1945年9月29日英軍在爪哇登陸,佔領雅加達、萬隆、三寶壟等城市,隨即遭到印尼方面的抵抗。1946年10月英軍撤出,將佔領區交給荷蘭,荷蘭在美、英等國的支持下企圖捲土重來。1949年8月在海牙召開荷蘭—印尼“園桌會議”。11月2日在美國壓力下荷蘭與印尼雙方在海牙籤訂“圓桌會議協定”:規定印尼共和國與印度尼西亞領土上由荷蘭殖民者所建立的15個傀儡政權組成“印尼聯邦共和國”,而後者再與荷蘭、荷屬蘇里南和庫拉索共同組成以荷蘭女王為元首的荷印(尼)聯邦。印尼根據此協定於同年12月27日成立聯邦共和國,參加荷印聯邦。協定雖規定除西伊裡安外,荷蘭應將主權移交給“印尼聯邦共和國”,但保留了軍事、外交、經濟方面的許多特權。1950年8月印尼聯邦議院通過臨時憲法,正式宣佈成立印度尼西亞共和國,同一年印尼成為聯合國第60個成員國。1954年8月脫離荷印聯邦。

印尼獨立之初全國人口中的70%以上是農業人口,農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例超過75%,石油、橡膠等產業被外國人把持,印尼的民族工業基本以輕紡工業為主。獨立後的印尼一度處於政局動盪之中,直到1965年蘇哈托上臺後才將主要精力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1968年印尼制定了第一個25年長遠發展規劃(1969~1994年)以及第一個五年計劃。當時印尼政府計劃使國民生產總值年增長率達到4.7%,而實際年均增長率則達到了8.6%。1974年4月1日印尼開始實施第二個五年計劃:在這一時期印尼政府將財政預算的28%用於邊遠地區的開發,同時組織了8300個家庭向這些地區移民。農業和石油天然氣工業成為這一時期發展最迅猛的產業:印尼出口額的60%以及政府財政收入的80%都來自於石油天然氣產業。然而到了70年代世界性的石油危機使印尼損失慘重。印尼政府迅速對產業結構進行調整:通過”綠色工程“逐步實現糧食自給,與此同時一些大型工業項目也開始上馬,同時對稅收制度、投資政策、金融體制的改革也在有條不紊地展開。通過這一系列改革使印尼在上世紀80年代末的非石油天然氣產品出口達到了出口總額的60%左右,從而大大提升了印尼經濟的應變能力。從1989年4月1日起開始實行的第五個五年計劃是印尼經濟開始起飛的重要時期:這幾年印尼的國民生產總值增長率一直保持在7%左右,勞動力就業人數由7450萬人增加到8640萬人,外國直接投資總額達到399億美元,國內資本投資達到160萬億印尼盾(約合1000億美元)。繼亞洲四小龍之後印尼開始與馬來西亞、泰國、菲律賓因較快的經濟增速並稱亞洲四小虎。

印尼是實際上最大的熱帶島嶼國家。肥沃的土地、充沛的降雨以及適宜的氣候為農業生產的發展提供了優良條件,而農業也一直在印尼的產業結構中佔據重要位置。我們從印尼的歷史上看:在荷蘭殖民者到來之前印尼實際上並沒形成統一的國家,很多偏遠島嶼長期處於刀耕火種的原始部落文明形態,因此印尼農業生產的一大特色就是農業移民——鼓勵農民向未開墾地區移民並在政策上鼓勵他們開墾荒地,以此解決糧食自給問題和人地矛盾問題。作為農業大國的印尼製造業起步較晚,直到60年代中期印尼的製造業仍以鄉村手工作坊為主。印尼製造業的早期發展階段同中國、越南等國一樣走的是勞動密集型道路——這是印尼人口多、經濟基礎薄弱的國情所決定的。到了90年代初期印尼國內就經濟發展戰略問題曾展開過激烈的討論,最終確立了以科技為先導發展部分技術密集型產業以帶動整體經濟發展的國策。印尼經濟的對外開放程度也在逐漸提升:印尼將北部地區與新加坡隔海相望的巴淡島設為經濟特區,將其打造成為印尼與世界各地發展經濟聯繫的窗口。1980年巴淡島被列為保稅工業區,得到了一系列投資優惠政策,印尼政府的目標是將這裡打造成為一個現代化多功能的生產基地和旅遊景點。

那麼經過多年發展後的印度尼西亞在國際上的影響力如何呢?目前印尼作為二十國集團的成員之一屬於相對比較被世界看好的新興經濟體。儘管目前印尼已是世界上比較有影響力的一個新興經濟體國家,可印尼的國際影響力卻明顯與其國家體量不匹配。如果只從國家體量上看:印尼算得上是一個大國——2.64億人口的印尼是僅次於中國、印度、美國的世界第四人口大國;1904569平方公里的國土面積在全球兩百多個國家和地區中位居第15位,此外印尼還擁有316.6萬平方公里的領海面積。印尼的體量優勢加上扼守馬六甲海峽這一國際貿易咽喉要道的地理優勢即使不能成為一個世界級強國,但至少在東南亞地區應該是無可爭議的區域霸主才對。那麼事實是否如此呢?儘管印尼憑藉1.016萬億美元的GDP總量得以成為東南亞第一大經濟體,然而論實際的經濟實力其實不如新加坡、泰國、馬來西亞等國,論軍事實力不及越南。印尼的人類發展指數為0.629,在全球兩百多個國家和地區中名列第121。為什麼印尼在領土、人口上的規模優勢無法像中、美、俄等人口大國一樣轉化為現實國力呢?

從地緣結構上看:印尼是由大約17508個島嶼組成的全世界最大的群島國家。群島國家的優勢在於:不缺乏對外經濟文化交流的海岸線和天然良港;缺陷則是地緣結構相對支離破碎——由於被海洋阻斷,以致於各個島嶼之間的交流會受到非常大的制約,各板塊各自為政,很難形成合力。當然英國和日本也是島國,所不同的是在英國不列顛島佔據全部國土的80%,利於形成合力;日本倒是島嶼眾多,但其實主要是以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四大島為基礎形成合力,另外日本各島之間的地理距離並不遙遠,彼此之間的交流幾乎沒受什麼影響。相比之下印尼國土呈帶狀分佈,東西國土之間的直線距離為5000多公里,印尼一半以上人口都住在面積不到14萬平方公里的爪哇島上,這意味著印尼對其他島嶼的開發力度其實是相當有限的。

從經濟發展上看:印尼的工業化水平不高,長期以來主要依靠對外出口初級農礦產品創匯,這就使印尼飽受國際貿易剪刀差的困擾。1997年的東南亞金融危機更是使印尼經濟遭受重創,儘管從1999年起印尼經濟開始緩慢復甦,但私企外債、銀行呆賬等問題始終困擾著印尼經濟的發展。3847美元的人均GDP使印尼在全球兩百多個國家和地區中排名第114位,屬於中等偏下的位置。印尼的基礎設施建設發展相對滯後是制約印尼經濟增長和投資環境改善的一個主要瓶頸。

從政治局勢上看:事實上在荷蘭殖民者到來前印尼各群島從沒形成過統一的國家,生活在印尼各島上的各民族就像是被拼接在一起的,彼此之間缺乏共同的歷史文化傳承,而地緣格局的限制又使彼此之間缺乏緊密的經濟聯繫。由於印尼的主體民族爪哇族只有1億人左右,不到印尼總人口一半,加之主要分佈於爪哇島上,因此各少數民族聚居的其他島嶼普遍對印尼中央政府缺乏向心力。長期以來印尼在民族政策方面奉行大爪哇主義,將國家資源主要集中於爪哇島的建設,有意無意忽視少數民族的利益,因此在印尼形成了以亞齊獨立運動為代表的分離組織。複雜尖銳的民族問題和長期難以改善的經濟局勢導致的生活遲遲無法改善的老百姓對政府的不滿情緒混合在一起使印尼的政治局勢處於長期的動盪狀態,而動盪的政局又反過來影響到印尼經濟、軍事的發展,從而形成惡性循環。

從國家戰略上看:也許是因為被國內複雜的經濟問題、民族問題搞得疲於奔命的緣故,以致於印尼政府在主觀上似乎就沒打算謀求世界強國地位,甚至連謀求東南亞區域霸主的念頭也未必有。我們可以看到印度、巴西等新興市場國家不斷在國際政治、經濟、軍事領域發出自己的聲音以增強國際存在感,相比之下我們很少在國際新聞中聽到印尼就某某國際問題發表自己的意見,由此看來印尼大概在主觀上也缺乏謀求強國地位的動力吧。

云石君
2019-03-10

在全球國家和地區中,印度尼西亞無疑是一個十分特殊的存在。領土在赤道兩側,在地理位置上同屬於南、北半球,橫跨亞洲和大洋洲。同時,它是由1.7萬多個島嶼組成的國家,被稱作“千島之國”。毫無疑問,其海岸線長度非常驚人,高達5.47萬KM,僅次於加拿大,海洋麵積也高達316.6萬平方千米。而其陸地面積也有190.4萬平方千米,居世界第15位。其人口已超過2.5億,排名世界第四。再則,印尼控制著馬六甲海峽,這也給其填上了濃墨重彩之筆。這些數據表明,印尼猶如一個小巨人般存在。

在全球國家和地區中,印度尼西亞無疑是一個十分特殊的存在。領土在赤道兩側,在地理位置上同屬於南、北半球,橫跨亞洲和大洋洲。同時,它是由1.7萬多個島嶼組成的國家,被稱作“千島之國”。毫無疑問,其海岸線長度非常驚人,高達5.47萬KM,僅次於加拿大,海洋麵積也高達316.6萬平方千米。而其陸地面積也有190.4萬平方千米,居世界第15位。其人口已超過2.5億,排名世界第四。再則,印尼控制著馬六甲海峽,這也給其填上了濃墨重彩之筆。這些數據表明,印尼猶如一個小巨人般存在。

雖然,印尼是東南亞最大的經濟體,不過,2016年印尼的GDP總量才8619億美元,居世界第16位,被其體量差不多的印度甩在身後。也就是說,印尼並沒有與其體量相匹配的經濟實力。而在國際政治上,也顯得暗淡無數。

從現實來看,印尼也只不過是一個二流國家。那麼為什麼印尼空有大的體量,卻不能最大限度的將其轉換為現實國力?雲石君將從其內部地緣結構進行分析。

作為“千島之國”,在海洋文明時代,印尼可以靠海吃海,漫長的海岸線及眾多的港口利於發展外貿經濟。不過,這也是一把雙刃劍,群島太多,無疑會破壞地緣結構的完整性。

在全球國家和地區中,印度尼西亞無疑是一個十分特殊的存在。領土在赤道兩側,在地理位置上同屬於南、北半球,橫跨亞洲和大洋洲。同時,它是由1.7萬多個島嶼組成的國家,被稱作“千島之國”。毫無疑問,其海岸線長度非常驚人,高達5.47萬KM,僅次於加拿大,海洋麵積也高達316.6萬平方千米。而其陸地面積也有190.4萬平方千米,居世界第15位。其人口已超過2.5億,排名世界第四。再則,印尼控制著馬六甲海峽,這也給其填上了濃墨重彩之筆。這些數據表明,印尼猶如一個小巨人般存在。

雖然,印尼是東南亞最大的經濟體,不過,2016年印尼的GDP總量才8619億美元,居世界第16位,被其體量差不多的印度甩在身後。也就是說,印尼並沒有與其體量相匹配的經濟實力。而在國際政治上,也顯得暗淡無數。

從現實來看,印尼也只不過是一個二流國家。那麼為什麼印尼空有大的體量,卻不能最大限度的將其轉換為現實國力?雲石君將從其內部地緣結構進行分析。

作為“千島之國”,在海洋文明時代,印尼可以靠海吃海,漫長的海岸線及眾多的港口利於發展外貿經濟。不過,這也是一把雙刃劍,群島太多,無疑會破壞地緣結構的完整性。

隨著現代科技的發展,海上交通也有相對改善和提高,但是海洋的隔離作用依舊不小。印尼島嶼眾多,水運運輸相對發達。不過,公路、鐵路及空運也只是集中在主要的島嶼上。印尼的公路全長34萬千米,但質量都不高,高速公路總里程才1000千米左右。總體上,印尼的基礎措施相對滯後,制約了經濟增長和投資環境的改善。再加上有數目太過龐大的島嶼,因交通聯繫的不便,自然會制約各個島嶼間的經濟整合,反而各板塊會形成自成一體的局面。

島嶼眾多帶來的交通不便,不利於經濟整合。而眾多島嶼太過分散又是制約經濟發展的另一大因素。

印尼的國家地理結構呈帶狀分佈,東西國土間直線距離長達5000餘公里,跨越了三個時區。在眾多島嶼中,以蘇門答臘、爪哇、加裡曼丹、蘇拉威西、巴布亞五大島嶼為主,除東部的蘇門答臘與爪哇之間海域狹窄外,其餘諸島均散落於海上,彼此間距離均在數百公里,巴布亞島與最近的蘇拉威西島之間的距離則在1000公里以上。

主島除了爪哇和蘇門答臘相距不遠,可以通過跨海大橋,用公路、鐵路將它們連接在一起,而其它太過分散的島嶼因海上距離遙遠就只能通過航空和海運方式交流。

航空和海運有自己的優勢,但劣勢也很明顯。航空雖便捷,但成本高,不適合低廉價值貨物運輸;海運成本低廉,且裝載量較大,但速度慢,且貨物上下船的裝卸程序複雜,不適合做小批量運輸。因交通運輸所致,印尼很要在全國範圍內打造一個完整高效的內部經濟圈,難度也十分大。

再則,國土帶狀分佈也制約了經濟發展。印尼國土邊緣地區與中部核心地帶的距離,以點發散到帶狀兩側,距離自然很長。即便是在公路、鐵路相連接的情況下,從蘇門答臘西北部向爪哇運輸貨物的距離也夠嚇人的。這種兩點距離太長,導致的最直接的後果便是運輸成本的提升,進而限制了各地區的經濟交流。我們可以想象一下,要是在一個塊狀國土的國家,邊遠地區到中心地帶的距離,對比之下,就可以知道印尼這種帶狀土分佈的先天不足。

以上主要是從印尼島嶼眾多、太過分散,以及帶狀分佈的國土來分析其對經濟發展的制約。而就從印尼陸地的地緣結構來說,也是不容樂觀的。

在全球國家和地區中,印度尼西亞無疑是一個十分特殊的存在。領土在赤道兩側,在地理位置上同屬於南、北半球,橫跨亞洲和大洋洲。同時,它是由1.7萬多個島嶼組成的國家,被稱作“千島之國”。毫無疑問,其海岸線長度非常驚人,高達5.47萬KM,僅次於加拿大,海洋麵積也高達316.6萬平方千米。而其陸地面積也有190.4萬平方千米,居世界第15位。其人口已超過2.5億,排名世界第四。再則,印尼控制著馬六甲海峽,這也給其填上了濃墨重彩之筆。這些數據表明,印尼猶如一個小巨人般存在。

雖然,印尼是東南亞最大的經濟體,不過,2016年印尼的GDP總量才8619億美元,居世界第16位,被其體量差不多的印度甩在身後。也就是說,印尼並沒有與其體量相匹配的經濟實力。而在國際政治上,也顯得暗淡無數。

從現實來看,印尼也只不過是一個二流國家。那麼為什麼印尼空有大的體量,卻不能最大限度的將其轉換為現實國力?雲石君將從其內部地緣結構進行分析。

作為“千島之國”,在海洋文明時代,印尼可以靠海吃海,漫長的海岸線及眾多的港口利於發展外貿經濟。不過,這也是一把雙刃劍,群島太多,無疑會破壞地緣結構的完整性。

隨著現代科技的發展,海上交通也有相對改善和提高,但是海洋的隔離作用依舊不小。印尼島嶼眾多,水運運輸相對發達。不過,公路、鐵路及空運也只是集中在主要的島嶼上。印尼的公路全長34萬千米,但質量都不高,高速公路總里程才1000千米左右。總體上,印尼的基礎措施相對滯後,制約了經濟增長和投資環境的改善。再加上有數目太過龐大的島嶼,因交通聯繫的不便,自然會制約各個島嶼間的經濟整合,反而各板塊會形成自成一體的局面。

島嶼眾多帶來的交通不便,不利於經濟整合。而眾多島嶼太過分散又是制約經濟發展的另一大因素。

印尼的國家地理結構呈帶狀分佈,東西國土間直線距離長達5000餘公里,跨越了三個時區。在眾多島嶼中,以蘇門答臘、爪哇、加裡曼丹、蘇拉威西、巴布亞五大島嶼為主,除東部的蘇門答臘與爪哇之間海域狹窄外,其餘諸島均散落於海上,彼此間距離均在數百公里,巴布亞島與最近的蘇拉威西島之間的距離則在1000公里以上。

主島除了爪哇和蘇門答臘相距不遠,可以通過跨海大橋,用公路、鐵路將它們連接在一起,而其它太過分散的島嶼因海上距離遙遠就只能通過航空和海運方式交流。

航空和海運有自己的優勢,但劣勢也很明顯。航空雖便捷,但成本高,不適合低廉價值貨物運輸;海運成本低廉,且裝載量較大,但速度慢,且貨物上下船的裝卸程序複雜,不適合做小批量運輸。因交通運輸所致,印尼很要在全國範圍內打造一個完整高效的內部經濟圈,難度也十分大。

再則,國土帶狀分佈也制約了經濟發展。印尼國土邊緣地區與中部核心地帶的距離,以點發散到帶狀兩側,距離自然很長。即便是在公路、鐵路相連接的情況下,從蘇門答臘西北部向爪哇運輸貨物的距離也夠嚇人的。這種兩點距離太長,導致的最直接的後果便是運輸成本的提升,進而限制了各地區的經濟交流。我們可以想象一下,要是在一個塊狀國土的國家,邊遠地區到中心地帶的距離,對比之下,就可以知道印尼這種帶狀土分佈的先天不足。

以上主要是從印尼島嶼眾多、太過分散,以及帶狀分佈的國土來分析其對經濟發展的制約。而就從印尼陸地的地緣結構來說,也是不容樂觀的。

核心主島除爪哇島外,其餘四島便被山林密佈所包圍,尤其是巴布亞島,其內陸幾乎全是高山雨林。

印尼的森林覆蓋率高達67.8%,木材是不缺的了,但是也得有將這些轉換為工業價值的供人類生產和生活的平原地區。印尼以山地地貌為主,為數不多的平原零散分佈在成千上萬的島嶼上。沒有成片的地底平原,要想大規模發展工農業談何容易。就算在許多島嶼上發展了工農業,但始終難以形成大規模產業鏈,進而產生大規模的經濟效益。爪哇島雖然有相對較多的低地平原,不過,僅13萬平方公里而已,要依靠這麼一丁點的規模產業來拉動整個國家的經濟發展並進入現代化,如同痴人說夢。

最後,印尼溼熱多雨的氣候也制約了其工業發展。

印尼終年受赤道低壓控制,屬於熱帶雨林氣候,全年無明顯的四季。高溫多雨或利於農作物生長,但卻影響了現代工業製造。雖然,現代社會,腦力勞動者可以藉助空凋等調節舒適的室內溫度,使其可以在舒適的環境裡最大限度的發揮自己的生產效率。但是,印尼畢竟是人口大國,而且農牧林漁業佔GDP的15%,就算工業佔GDP的46%,但是其中能實現在室內舒適環境下工作的人也只是一部分,體力勞動者還是佔了大部分。體力勞動者面臨的是室外高溫溼熱的環境,想想沒走幾步路,全身都裹著一層黏黏的汗液,實在是不爽。而對室內勞動者來言,製冷設備的成本也很高,再加上印尼的電力資源並非很充裕,這樣的情況下,企業為了減少成本也會控制用電,而國家為了電力的持續性也會調控。另外,長期的雨水天氣會會影響貨物運輸,室外勞動活動的開展,甚至小到人們的上下班通勤。這些原因導致的對印尼的影響,最直接的反映就是工業產品因高生產成本的而提高其出售價格,進而制約了工業製造的能力。

在地緣結構和氣候條件的雙重製約下,印尼就算有再大的體量,也不能最大限度的將其轉化為地緣經濟實力,經濟上也很難擠入到一流國家,甚至是二流國家。

島嶼雖眾多,但卻使得地緣結構上支離破碎,反應在經濟上是彼此相對獨立,而在政治上,便促使了分離主義的抬頭。

就算工業文明能拉近群島的距離,不過也是有一個度的。當下,工業文明將印尼群島整合為一個國家,但太過分散的地域環境也難以消除各島間的地緣隔離。

這就會導致印尼內部會存在各方政治勢力為了自己的利益而矛盾不斷,從而加重印尼的政治內耗。而帶狀的國土及各自獨立的地緣結構,在受到外部威脅時難以形成國家聚合力。如果,一旦國家經濟崩潰,或有外部大國勢力進入,將會有矛盾升級到國家分裂的地步。

那麼,從長遠看,印尼要怎樣做才能維繫國家的統一,並實現國家實力的突破呢?

關注微信公眾號:雲石,雲石君下一節繼續為您解讀。

本文為雲石地緣政治系列174章。解讀大國博弈內幕,剖析政治深度邏輯,請用微信搜索公眾號:雲石,收看全部雲石君地緣政治系列文章

乘着之江号去旅行
2019-08-03

可以去日惹王宮看宮廷建築、舞蹈,瞭解印尼文化的由來,特別是欣賞印尼舉世聞名的佳美蘭音樂;移步日惹普蘭巴南、婆羅浮屠,欣賞印度教與佛教寺廟的異同;順道去莫拉比火山,看看人與自然是怎樣的相生相剋。

也可以去巴厘島北部,搭乘螃蟹船出海看海豚;去島西北部的巴圖爾攀爬火山;在島中部欣賞世界遺產加德威梯田,看看這片以信仰印度教為主的土地上的人,是如何生活,他們的衣食住行都與印尼其他地方有何不同。

還可以在雅加達逛印尼國家博物館、國家美術館、清真寺,瞭解這個國家的歷史、宗教、文化、藝術、民族、民俗、音樂、繪畫等。

在聯合國開發計劃署(UNDP)的人類發展指數(HDI)排名中,印尼排在113位,中國排名90位。雖然名次稍有區別,但中國和印尼都是發展中國家。

從日常接觸來看,印尼人溫和、謙遜。


歷史不會被抹去,本人希望有機會大家來實地走一走,畢竟我們生活在現實裡,而非歷史的陰霾中。

路人甲
2019-03-23

客觀的評價以下印度尼西亞這個亞洲國家。

  • 首先印度尼西亞也叫“千島之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島國家嗎,由約17508個島嶼組成,所以其海岸線長的驚人。

客觀的評價以下印度尼西亞這個亞洲國家。

  • 首先印度尼西亞也叫“千島之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島國家嗎,由約17508個島嶼組成,所以其海岸線長的驚人。

  • 科莫多巨蜥是印度尼西亞的國寶,它是已知現今存在種類中最大的蜥蜴。目前已經瀕臨滅絕,只剩下大約三千多隻。這種動物比較凶猛,成體吃同類的幼體,有時吃其他的成體。能迅速運動,偶爾攻擊人類。

客觀的評價以下印度尼西亞這個亞洲國家。

  • 首先印度尼西亞也叫“千島之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島國家嗎,由約17508個島嶼組成,所以其海岸線長的驚人。

  • 科莫多巨蜥是印度尼西亞的國寶,它是已知現今存在種類中最大的蜥蜴。目前已經瀕臨滅絕,只剩下大約三千多隻。這種動物比較凶猛,成體吃同類的幼體,有時吃其他的成體。能迅速運動,偶爾攻擊人類。

  • 由於木材買賣及種植棕櫚樹以榨取棕櫚油等交易,印尼大大加快了毀林速度,成為世界上毀林率最高的國家,其次是巴西。

客觀的評價以下印度尼西亞這個亞洲國家。

  • 首先印度尼西亞也叫“千島之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島國家嗎,由約17508個島嶼組成,所以其海岸線長的驚人。

  • 科莫多巨蜥是印度尼西亞的國寶,它是已知現今存在種類中最大的蜥蜴。目前已經瀕臨滅絕,只剩下大約三千多隻。這種動物比較凶猛,成體吃同類的幼體,有時吃其他的成體。能迅速運動,偶爾攻擊人類。

  • 由於木材買賣及種植棕櫚樹以榨取棕櫚油等交易,印尼大大加快了毀林速度,成為世界上毀林率最高的國家,其次是巴西。

  • 印度尼西亞有一座噴發藍色火焰的火山。雖然大多數火山噴出的是鮮紅熔岩,但是印尼卡瓦伊真火山地質特殊,它噴出的是一種罕見的藍色明亮熔岩,來自火山的熔岩物質實際上不是藍色,而是點燃了硫磺,然後變成液體,流下山。

客觀的評價以下印度尼西亞這個亞洲國家。

  • 首先印度尼西亞也叫“千島之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島國家嗎,由約17508個島嶼組成,所以其海岸線長的驚人。

  • 科莫多巨蜥是印度尼西亞的國寶,它是已知現今存在種類中最大的蜥蜴。目前已經瀕臨滅絕,只剩下大約三千多隻。這種動物比較凶猛,成體吃同類的幼體,有時吃其他的成體。能迅速運動,偶爾攻擊人類。

  • 由於木材買賣及種植棕櫚樹以榨取棕櫚油等交易,印尼大大加快了毀林速度,成為世界上毀林率最高的國家,其次是巴西。

  • 印度尼西亞有一座噴發藍色火焰的火山。雖然大多數火山噴出的是鮮紅熔岩,但是印尼卡瓦伊真火山地質特殊,它噴出的是一種罕見的藍色明亮熔岩,來自火山的熔岩物質實際上不是藍色,而是點燃了硫磺,然後變成液體,流下山。
  • 巴布亞島,位於印尼最東邊,擁有神祕原始的部落。號稱地球上最後的原生態世外桃源,這裡有著綿長的沙灘和海岸線,有著茂密的熱帶雨林和各種野生動物,也是一個旅遊勝地。

    客觀的評價以下印度尼西亞這個亞洲國家。

    • 首先印度尼西亞也叫“千島之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島國家嗎,由約17508個島嶼組成,所以其海岸線長的驚人。

    • 科莫多巨蜥是印度尼西亞的國寶,它是已知現今存在種類中最大的蜥蜴。目前已經瀕臨滅絕,只剩下大約三千多隻。這種動物比較凶猛,成體吃同類的幼體,有時吃其他的成體。能迅速運動,偶爾攻擊人類。

    • 由於木材買賣及種植棕櫚樹以榨取棕櫚油等交易,印尼大大加快了毀林速度,成為世界上毀林率最高的國家,其次是巴西。

    • 印度尼西亞有一座噴發藍色火焰的火山。雖然大多數火山噴出的是鮮紅熔岩,但是印尼卡瓦伊真火山地質特殊,它噴出的是一種罕見的藍色明亮熔岩,來自火山的熔岩物質實際上不是藍色,而是點燃了硫磺,然後變成液體,流下山。
    • 巴布亞島,位於印尼最東邊,擁有神祕原始的部落。號稱地球上最後的原生態世外桃源,這裡有著綿長的沙灘和海岸線,有著茂密的熱帶雨林和各種野生動物,也是一個旅遊勝地。

    • 聯合國的一份報告指出,在日本佔領期間,印度尼西亞有四百萬人因饑荒和強迫勞動而死亡。

    客觀的評價以下印度尼西亞這個亞洲國家。

    • 首先印度尼西亞也叫“千島之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島國家嗎,由約17508個島嶼組成,所以其海岸線長的驚人。

    • 科莫多巨蜥是印度尼西亞的國寶,它是已知現今存在種類中最大的蜥蜴。目前已經瀕臨滅絕,只剩下大約三千多隻。這種動物比較凶猛,成體吃同類的幼體,有時吃其他的成體。能迅速運動,偶爾攻擊人類。

    • 由於木材買賣及種植棕櫚樹以榨取棕櫚油等交易,印尼大大加快了毀林速度,成為世界上毀林率最高的國家,其次是巴西。

    • 印度尼西亞有一座噴發藍色火焰的火山。雖然大多數火山噴出的是鮮紅熔岩,但是印尼卡瓦伊真火山地質特殊,它噴出的是一種罕見的藍色明亮熔岩,來自火山的熔岩物質實際上不是藍色,而是點燃了硫磺,然後變成液體,流下山。
    • 巴布亞島,位於印尼最東邊,擁有神祕原始的部落。號稱地球上最後的原生態世外桃源,這裡有著綿長的沙灘和海岸線,有著茂密的熱帶雨林和各種野生動物,也是一個旅遊勝地。

    • 聯合國的一份報告指出,在日本佔領期間,印度尼西亞有四百萬人因饑荒和強迫勞動而死亡。

    • 還有一條很有意思的規定,印度尼西亞禁止人們在公眾場合親吻,雖然也不犯法。只是因為印尼大部分人口是伊斯蘭教,所以尊重他人的習俗。

    • 印度尼西亞的國旗反過來就是波蘭的國旗。(上為印尼、下為波蘭)

    客觀的評價以下印度尼西亞這個亞洲國家。

    • 首先印度尼西亞也叫“千島之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島國家嗎,由約17508個島嶼組成,所以其海岸線長的驚人。

    • 科莫多巨蜥是印度尼西亞的國寶,它是已知現今存在種類中最大的蜥蜴。目前已經瀕臨滅絕,只剩下大約三千多隻。這種動物比較凶猛,成體吃同類的幼體,有時吃其他的成體。能迅速運動,偶爾攻擊人類。

    • 由於木材買賣及種植棕櫚樹以榨取棕櫚油等交易,印尼大大加快了毀林速度,成為世界上毀林率最高的國家,其次是巴西。

    • 印度尼西亞有一座噴發藍色火焰的火山。雖然大多數火山噴出的是鮮紅熔岩,但是印尼卡瓦伊真火山地質特殊,它噴出的是一種罕見的藍色明亮熔岩,來自火山的熔岩物質實際上不是藍色,而是點燃了硫磺,然後變成液體,流下山。
    • 巴布亞島,位於印尼最東邊,擁有神祕原始的部落。號稱地球上最後的原生態世外桃源,這裡有著綿長的沙灘和海岸線,有著茂密的熱帶雨林和各種野生動物,也是一個旅遊勝地。

    • 聯合國的一份報告指出,在日本佔領期間,印度尼西亞有四百萬人因饑荒和強迫勞動而死亡。

    • 還有一條很有意思的規定,印度尼西亞禁止人們在公眾場合親吻,雖然也不犯法。只是因為印尼大部分人口是伊斯蘭教,所以尊重他人的習俗。

    • 印度尼西亞的國旗反過來就是波蘭的國旗。(上為印尼、下為波蘭)

    印尼國旗

    客觀的評價以下印度尼西亞這個亞洲國家。

    • 首先印度尼西亞也叫“千島之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島國家嗎,由約17508個島嶼組成,所以其海岸線長的驚人。

    • 科莫多巨蜥是印度尼西亞的國寶,它是已知現今存在種類中最大的蜥蜴。目前已經瀕臨滅絕,只剩下大約三千多隻。這種動物比較凶猛,成體吃同類的幼體,有時吃其他的成體。能迅速運動,偶爾攻擊人類。

    • 由於木材買賣及種植棕櫚樹以榨取棕櫚油等交易,印尼大大加快了毀林速度,成為世界上毀林率最高的國家,其次是巴西。

    • 印度尼西亞有一座噴發藍色火焰的火山。雖然大多數火山噴出的是鮮紅熔岩,但是印尼卡瓦伊真火山地質特殊,它噴出的是一種罕見的藍色明亮熔岩,來自火山的熔岩物質實際上不是藍色,而是點燃了硫磺,然後變成液體,流下山。
    • 巴布亞島,位於印尼最東邊,擁有神祕原始的部落。號稱地球上最後的原生態世外桃源,這裡有著綿長的沙灘和海岸線,有著茂密的熱帶雨林和各種野生動物,也是一個旅遊勝地。

    • 聯合國的一份報告指出,在日本佔領期間,印度尼西亞有四百萬人因饑荒和強迫勞動而死亡。

    • 還有一條很有意思的規定,印度尼西亞禁止人們在公眾場合親吻,雖然也不犯法。只是因為印尼大部分人口是伊斯蘭教,所以尊重他人的習俗。

    • 印度尼西亞的國旗反過來就是波蘭的國旗。(上為印尼、下為波蘭)

    印尼國旗

    波蘭國旗

aisweets
2019-07-13

印度尼西亞——建在火山發和地震帶上的國家!

印度尼西亞——建在火山發和地震帶上的國家!

火山噴發和地震都屬於自然災害,屬於地質災害的範疇。

世界各地,有的地方很少發生火山噴發和地震災害;

而有的地方卻經常發生火山噴發和地震災害,這是為什麼呢?

印度尼西亞——建在火山發和地震帶上的國家!

火山噴發和地震都屬於自然災害,屬於地質災害的範疇。

世界各地,有的地方很少發生火山噴發和地震災害;

而有的地方卻經常發生火山噴發和地震災害,這是為什麼呢?

板塊運動示意圖

火山噴發和地震的發生多與地殼運動有關係,和板塊運動有很大的關聯,往往處在板塊與板塊的邊界附近,多發地震和火山噴發;

特別是消亡邊界附近,由於板塊相互碰撞擠壓,能量容易集聚,更容易發生地震災害。

印度尼西亞——建在火山發和地震帶上的國家!

火山噴發和地震都屬於自然災害,屬於地質災害的範疇。

世界各地,有的地方很少發生火山噴發和地震災害;

而有的地方卻經常發生火山噴發和地震災害,這是為什麼呢?

板塊運動示意圖

火山噴發和地震的發生多與地殼運動有關係,和板塊運動有很大的關聯,往往處在板塊與板塊的邊界附近,多發地震和火山噴發;

特別是消亡邊界附近,由於板塊相互碰撞擠壓,能量容易集聚,更容易發生地震災害。

六大板塊示意圖

那麼,為什麼印度尼西亞是一個多火山噴發和地震災害的國家?

我們可以想見,印度尼西亞應該地處板塊交界處,而且印度尼西亞地處三大板塊,

分別是印度洋板塊、亞歐板塊和太平洋板塊的消亡邊界,

受到三大板塊相互碰撞擠壓,從而多火山噴發和地震災害。

印度尼西亞——建在火山發和地震帶上的國家!

火山噴發和地震都屬於自然災害,屬於地質災害的範疇。

世界各地,有的地方很少發生火山噴發和地震災害;

而有的地方卻經常發生火山噴發和地震災害,這是為什麼呢?

板塊運動示意圖

火山噴發和地震的發生多與地殼運動有關係,和板塊運動有很大的關聯,往往處在板塊與板塊的邊界附近,多發地震和火山噴發;

特別是消亡邊界附近,由於板塊相互碰撞擠壓,能量容易集聚,更容易發生地震災害。

六大板塊示意圖

那麼,為什麼印度尼西亞是一個多火山噴發和地震災害的國家?

我們可以想見,印度尼西亞應該地處板塊交界處,而且印度尼西亞地處三大板塊,

分別是印度洋板塊、亞歐板塊和太平洋板塊的消亡邊界,

受到三大板塊相互碰撞擠壓,從而多火山噴發和地震災害。

世界火山地震帶分佈圖

板塊的消亡邊界多發地震和火山噴發,全球有兩大火山地震帶,分別是地中海-喜馬拉雅火山地震帶和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印度尼西亞剛好地處兩大火山地震帶的交匯處。

印度尼西亞——建在火山發和地震帶上的國家!

火山噴發和地震都屬於自然災害,屬於地質災害的範疇。

世界各地,有的地方很少發生火山噴發和地震災害;

而有的地方卻經常發生火山噴發和地震災害,這是為什麼呢?

板塊運動示意圖

火山噴發和地震的發生多與地殼運動有關係,和板塊運動有很大的關聯,往往處在板塊與板塊的邊界附近,多發地震和火山噴發;

特別是消亡邊界附近,由於板塊相互碰撞擠壓,能量容易集聚,更容易發生地震災害。

六大板塊示意圖

那麼,為什麼印度尼西亞是一個多火山噴發和地震災害的國家?

我們可以想見,印度尼西亞應該地處板塊交界處,而且印度尼西亞地處三大板塊,

分別是印度洋板塊、亞歐板塊和太平洋板塊的消亡邊界,

受到三大板塊相互碰撞擠壓,從而多火山噴發和地震災害。

世界火山地震帶分佈圖

板塊的消亡邊界多發地震和火山噴發,全球有兩大火山地震帶,分別是地中海-喜馬拉雅火山地震帶和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印度尼西亞剛好地處兩大火山地震帶的交匯處。

印度尼西亞火山分佈圖

印度尼西亞是世界上擁有火山數量最多的國家,全國共有火山數量超過400座,其中活火山數量達129座之多,有火山之國之稱。

印度尼西亞——建在火山發和地震帶上的國家!

火山噴發和地震都屬於自然災害,屬於地質災害的範疇。

世界各地,有的地方很少發生火山噴發和地震災害;

而有的地方卻經常發生火山噴發和地震災害,這是為什麼呢?

板塊運動示意圖

火山噴發和地震的發生多與地殼運動有關係,和板塊運動有很大的關聯,往往處在板塊與板塊的邊界附近,多發地震和火山噴發;

特別是消亡邊界附近,由於板塊相互碰撞擠壓,能量容易集聚,更容易發生地震災害。

六大板塊示意圖

那麼,為什麼印度尼西亞是一個多火山噴發和地震災害的國家?

我們可以想見,印度尼西亞應該地處板塊交界處,而且印度尼西亞地處三大板塊,

分別是印度洋板塊、亞歐板塊和太平洋板塊的消亡邊界,

受到三大板塊相互碰撞擠壓,從而多火山噴發和地震災害。

世界火山地震帶分佈圖

板塊的消亡邊界多發地震和火山噴發,全球有兩大火山地震帶,分別是地中海-喜馬拉雅火山地震帶和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印度尼西亞剛好地處兩大火山地震帶的交匯處。

印度尼西亞火山分佈圖

印度尼西亞是世界上擁有火山數量最多的國家,全國共有火山數量超過400座,其中活火山數量達129座之多,有火山之國之稱。

印尼默拉皮火山

爪哇島是本區火山最多、地震最為頻繁的島嶼,共有百餘座火山,其中活火山約30座,島上所有最高點均為火山,有44座火山高度在海拔1800~3000米之間,其中最高的11座都是活火山。

印度尼西亞——建在火山發和地震帶上的國家!

火山噴發和地震都屬於自然災害,屬於地質災害的範疇。

世界各地,有的地方很少發生火山噴發和地震災害;

而有的地方卻經常發生火山噴發和地震災害,這是為什麼呢?

板塊運動示意圖

火山噴發和地震的發生多與地殼運動有關係,和板塊運動有很大的關聯,往往處在板塊與板塊的邊界附近,多發地震和火山噴發;

特別是消亡邊界附近,由於板塊相互碰撞擠壓,能量容易集聚,更容易發生地震災害。

六大板塊示意圖

那麼,為什麼印度尼西亞是一個多火山噴發和地震災害的國家?

我們可以想見,印度尼西亞應該地處板塊交界處,而且印度尼西亞地處三大板塊,

分別是印度洋板塊、亞歐板塊和太平洋板塊的消亡邊界,

受到三大板塊相互碰撞擠壓,從而多火山噴發和地震災害。

世界火山地震帶分佈圖

板塊的消亡邊界多發地震和火山噴發,全球有兩大火山地震帶,分別是地中海-喜馬拉雅火山地震帶和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印度尼西亞剛好地處兩大火山地震帶的交匯處。

印度尼西亞火山分佈圖

印度尼西亞是世界上擁有火山數量最多的國家,全國共有火山數量超過400座,其中活火山數量達129座之多,有火山之國之稱。

印尼默拉皮火山

爪哇島是本區火山最多、地震最為頻繁的島嶼,共有百餘座火山,其中活火山約30座,島上所有最高點均為火山,有44座火山高度在海拔1800~3000米之間,其中最高的11座都是活火山。

喀拉喀托火山

火山爆發破壞力極大,如巽他海峽中的喀拉喀托火山,現在面積10.5平方公里,海拔813米,1883年火山大爆發引起了劇烈的地震和海嘯,毀去原島嶼的2/3,使3.6萬人死亡。

印度尼西亞——建在火山發和地震帶上的國家!

火山噴發和地震都屬於自然災害,屬於地質災害的範疇。

世界各地,有的地方很少發生火山噴發和地震災害;

而有的地方卻經常發生火山噴發和地震災害,這是為什麼呢?

板塊運動示意圖

火山噴發和地震的發生多與地殼運動有關係,和板塊運動有很大的關聯,往往處在板塊與板塊的邊界附近,多發地震和火山噴發;

特別是消亡邊界附近,由於板塊相互碰撞擠壓,能量容易集聚,更容易發生地震災害。

六大板塊示意圖

那麼,為什麼印度尼西亞是一個多火山噴發和地震災害的國家?

我們可以想見,印度尼西亞應該地處板塊交界處,而且印度尼西亞地處三大板塊,

分別是印度洋板塊、亞歐板塊和太平洋板塊的消亡邊界,

受到三大板塊相互碰撞擠壓,從而多火山噴發和地震災害。

世界火山地震帶分佈圖

板塊的消亡邊界多發地震和火山噴發,全球有兩大火山地震帶,分別是地中海-喜馬拉雅火山地震帶和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印度尼西亞剛好地處兩大火山地震帶的交匯處。

印度尼西亞火山分佈圖

印度尼西亞是世界上擁有火山數量最多的國家,全國共有火山數量超過400座,其中活火山數量達129座之多,有火山之國之稱。

印尼默拉皮火山

爪哇島是本區火山最多、地震最為頻繁的島嶼,共有百餘座火山,其中活火山約30座,島上所有最高點均為火山,有44座火山高度在海拔1800~3000米之間,其中最高的11座都是活火山。

喀拉喀托火山

火山爆發破壞力極大,如巽他海峽中的喀拉喀托火山,現在面積10.5平方公里,海拔813米,1883年火山大爆發引起了劇烈的地震和海嘯,毀去原島嶼的2/3,使3.6萬人死亡。

2004年印度洋海嘯影響範圍示意圖

2004年12月26日,印尼蘇門答臘島以北的海底發生里氏9.3級地震,從而引發海嘯,席捲整個印度洋沿岸地區,共造成22.6萬人死亡的嚴重災害。

印度尼西亞——建在火山發和地震帶上的國家!

火山噴發和地震都屬於自然災害,屬於地質災害的範疇。

世界各地,有的地方很少發生火山噴發和地震災害;

而有的地方卻經常發生火山噴發和地震災害,這是為什麼呢?

板塊運動示意圖

火山噴發和地震的發生多與地殼運動有關係,和板塊運動有很大的關聯,往往處在板塊與板塊的邊界附近,多發地震和火山噴發;

特別是消亡邊界附近,由於板塊相互碰撞擠壓,能量容易集聚,更容易發生地震災害。

六大板塊示意圖

那麼,為什麼印度尼西亞是一個多火山噴發和地震災害的國家?

我們可以想見,印度尼西亞應該地處板塊交界處,而且印度尼西亞地處三大板塊,

分別是印度洋板塊、亞歐板塊和太平洋板塊的消亡邊界,

受到三大板塊相互碰撞擠壓,從而多火山噴發和地震災害。

世界火山地震帶分佈圖

板塊的消亡邊界多發地震和火山噴發,全球有兩大火山地震帶,分別是地中海-喜馬拉雅火山地震帶和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印度尼西亞剛好地處兩大火山地震帶的交匯處。

印度尼西亞火山分佈圖

印度尼西亞是世界上擁有火山數量最多的國家,全國共有火山數量超過400座,其中活火山數量達129座之多,有火山之國之稱。

印尼默拉皮火山

爪哇島是本區火山最多、地震最為頻繁的島嶼,共有百餘座火山,其中活火山約30座,島上所有最高點均為火山,有44座火山高度在海拔1800~3000米之間,其中最高的11座都是活火山。

喀拉喀托火山

火山爆發破壞力極大,如巽他海峽中的喀拉喀托火山,現在面積10.5平方公里,海拔813米,1883年火山大爆發引起了劇烈的地震和海嘯,毀去原島嶼的2/3,使3.6萬人死亡。

2004年印度洋海嘯影響範圍示意圖

2004年12月26日,印尼蘇門答臘島以北的海底發生里氏9.3級地震,從而引發海嘯,席捲整個印度洋沿岸地區,共造成22.6萬人死亡的嚴重災害。

2004年印度洋海嘯前後對比地圖

本来世界观
2019-08-20

謝謝悟空問答邀請。隨著2018年雅加達亞運會的開幕,關於印尼的旅遊啊我想也會火一陣,我在印度尼西亞首都雅加達生活過半年。來切實說說印度尼西亞是個什麼樣的國家,當然答案肯定不是那麼全面,也會摻雜一些自己的親身經歷。

首先,要知道的幾個事實就是,印尼是面積第一大也是人口第一多的群島國家。雅加達是他的首都,交通非常擁堵,而且,公共交通極度缺乏,和首都龐大的人口數量不成正比。

除了雅加達,我週末也會像雅加達人一樣,去周邊的茂物溜達溜達,不過要起大早去,否則高速就會堵車。當然也去過巴厘島,的確是比較適合旅遊,而且雅加達的風土人情也不相同。

儘管我們國內的認知對於印尼有一段眾所周知的事情,但是如果作為旅遊目的地的話,一是對我們免籤,二是當地的消費還是能承受得起的。所以,大家可以把印度尼西亞當做是初次旅遊的一個地方,練練手。

好了,讓我們繼續欣賞我們的運動健兒在雅加達亞運會上的精彩表現吧。

N158620881
2019-05-14

本人在印尼雅加達呆了半年,剛剛回國,說下自己的感受吧,感覺印尼跟我國相比還是差的太遠了,儘管是在印尼,但很多地方我覺得還沒我國三線小城市建設的好,典型的髒亂差。

當然,哪裡都有窮富,好地方肯定也有很多,但自我感覺相比我國落後的不是一星半點,比如說交通,雅加達,有名的“堵城”!

哪像中國啊,出租不做做公交,公交不做做地鐵,地鐵不做做高鐵。這不,現在中國已經在印尼投資了高鐵項目了,這點身為中國人還是很自豪的!

趕在雅加達交通高峰期,堵個三五個小時不成問題。所以摩托車很多,穿梭在各個車輛之間,堵起車來,比汽車可快多了,還有專門的摩托軟件,中國有滴滴,人印尼有gojek啊。

再說說吃吧,身為大吃國,論吃我大中華怕過誰!我也不知道那印尼菜叫什麼,先別論味道如何,就單看傳統的印尼餐館裡人用手抓著吃,就已經倒胃口了,就更別說好不好吃了,你要真問好不好吃,倆字:難吃! 什麼在一堆醬裡的羊肉串啊,吃個水果還要粘上花生醬啊,特別喜歡把什麼東西都放油裡炸炸啊......總之一句話,難吃!

說說印尼的好吧!首先空氣很好!整天都能看到那藍天白雲,這點恐怕國內大部分城市都比不了吧。其次呢,我個人感覺都是很有禮貌,跟人說話嘴裡都會喊稱呼,不管是去飯店吃飯,或是辦事情,都會很有禮貌的招待你。

還有一點是,我剛到雅加達覺得很奇怪的一點是,在每個拐彎路口時都會有行人在那裡自己指揮過路的車輛,問過同行的人才知道,他們是自己過去指揮的,並沒有強制他們,過去只需要給他們一兩塊的小費就行了。還有一點是印尼的保姆真的超級便宜!便宜到無法想象!好像工資高的也才1500塊人民幣差不多吧!

手機打字打了好多,希望有給到你們幫助,謝謝邀請。

distantroad
2019-05-14

印度尼西亞,簡稱印尼,俗稱千島之國,由一萬多個大小島嶼組成。人口兩億五千萬,華裔人口兩千多萬。

印尼是個美麗的國家,旅遊資源豐富,物產豐富,人民善良淳樸,在東盟國家中經濟產能位居第一。印尼是最早與中國友好的國家之一,其後雖經歷了32年的排華歷史,這一頁已經翻閱過去。

目前,中印尼兩國友好,政治,經濟,文化交流頻繁,中國是印尼外國投資的第三大國。

印尼現任總統佐科維與中國保持密切關係,中國前往印尼遊客逐年增多。除了巴厘島,印尼還有巴淡島,勿裡洞,廖內群島,多巴湖,婆羅浮屠古建築群等眾多旅遊資源。

雅加達是印尼首都,人口一千多萬,泗水是印尼第二大城市,也是花園式城市,棉蘭是印尼第三大城市,毗鄰新加坡和馬來西亞。

明朝航海家鄭和多次到過印尼,至今還遺留有很多鄭和船隊後人。印尼回教的主要一支就是鄭和傳過來的。

雅加達城市繁榮,城市建築不遜色中國大都市,設施齊備。人民生活悠閒,華人生活相對富足。印尼是民主國家,人民有結社,集會,遊行抗議權利。

印尼交通相對便利,尤其是國內航空業發達,價格低廉,物價平穩,人民生活幸福指數高,住房,私車,醫療平均價格遠低於中國。

印尼各地服務很好,人與人之間友善,和睦。

目前各國企業均積極投資印尼這一新興東盟市場。

王宏禹
2019-04-09

印度尼西亞共和國(The Republic of Indonesia)簡稱“印度尼西亞”或“印尼”。“印度尼西亞”國家名字由拉丁文的“indo”和希臘文“nesia”兩個詞組成,“indo”意為“印度”,“nesia”意為“群島”,二者組合意為“印度洋上的群島”。然而印度尼西亞的名稱並非自古以來就有的,在跨過近代歷史的門檻時,擁有上萬個島嶼的印度尼西亞仍然沒有統一的名稱。在其後的幾個世紀中,印度尼西亞在不同的時代也獲得了各種各樣的名稱。荷蘭在16世紀末侵佔這裡後,將這些島嶼稱為“荷屬東印度”。17世紀初,荷蘭殖民者以雅加達為基地,建立了具有政府職能的荷屬東印度公司,開始了長達350多年對印尼和東南亞其他國家的殖民掠奪,這塊荷蘭殖民地即被稱為“荷屬東印度群島”。1884年,德國民族學者巴斯廷提出“印度尼西亞”的稱呼,根據其對人種和語言研究的結果,巴斯廷認為在西至非洲東海岸的馬達加斯加島、東部涵蓋以馬魯古群島為界的今印尼大部分領土、北到包括馬來西亞群島、菲律賓甚至中國臺灣島的這一地理區域內,所居住居民都為頭髮挺直、皮膚呈黃褐色的馬來人種,還具有相近的語言特點,因此可以劃分為同一類型。巴斯廷在人種、語言上將他們與大洋洲的密克羅尼西亞、美拉尼西亞相區別,從而提出了“印度尼西亞”這一概念。

星空89831416
2019-05-14

嗚喂…風兒呀吹動我的船帆,船兒呀在微風裡蕩漾…。聽著純樸的鄉情民歌,我心早已嚮往,嚮往原生態的海島風情,嚮往人類別致的風景。最忘不了的一次旅遊,應該就是一本遊記。印尼四面環海,陸上多山,特別在巴厘島,原生態的原始森林復蓋著整個島國,而這個省恰恰是在更古老的年代,是有六個島國合組而成。古時頗多戰爭,留下了許多許多傳奇的故事,蘇羅門群島也就一例。說來話長,就此擱下。那年,我進入了島國深處,遇到了華人,其實,這個國家華人很多,你會到處聽到友好的華語聲音。這是一位長者,種植了咖啡園,說園,其實很廣葇,山下是一凹蒼綠的山溝,站在這一群豪宅的平面上,似乎不覺得山有多險峻,長者很熱情,邀請我們入室,每人一杯咖啡,我呷著,股股濃香不時沁入心肺,可是,我覺得這味有種肥肥卻不同於-般的咖啡香型。老者的孫兒於是就開始講述了許多故事:他們原來從清朝年代就漂洋過海,到這裡已有15o年的歷史,歷代都以種稙咖啡為主,競然享譽世界。那麼我問:什麼叫貓屎豆呢?那人哈哈笑出了聲:於是他讓工作人員抓來一隻貓科動物:這就是射香貓。我看,挺慍潤的小動物,兩顆眸珠溜溜地有神,好可愛。接著:這動物喜好偷食咖啡豆,而常常不消化,大量的排洩物都是原豆,前輩啥不得,清洗後,炒透,煑沸,泡後喝著,那種神奇的肥肥而奇香的效果就產生了。這就是著名的貓屎豆。現在,這動物已人工培植了。告別了長者,我們又進入了一簇山體,這裡除了懸崖削壁的險峰,就是參天的原始森林。走著、走著,一處小屋吸引了我們,走近,原來住著5個人呢!房屋不算大小,但結構卻是全木建成,地面是泥地,裡面舗有幾張小床,一看就是原始部落的生態風情。忽然,我聽到有陳嘰嘰喳喳的鳥鳴聲,走裡一看:好多從未見過的鳥兒關在各個籠子裡。欲與留守兩人對話,嚮導說:他們是捕禽能手,幹著非法的營生。那麼,他們還有人呢?我問:於是嚮導又將我們帶到了一處削璧的山體下面,指著空中飄忽的兩人說:他們在掏燕窩呢!原來競有如此的高風險,雖說他們繫著繩索,我還是為他們捏著汗呢!途中,我們又遇見幾位老嫗,光著腳,衣衫爛縷,面容蒼霜,一付疲憊不堪。嚮導還說:那些未被發現的島上還有許多不為人知的部落呢!可我們無法再縱深啊!/巴厘島的建築都設超過三層,這是與宗教有關,寺廟只有三層,信徒自然不敢超越神明啊!這裡馬路不多,不寬,充其量三車道,交警廖廖可數,但市民守規,不闖紅燈,多見的是摩托,發現:夜不入戶,也不鎖,民風吧!小車大多是菱木。次日黃昏,我們到了海神廟海灘,這裡沙灘不多,不同於西海岸多是沙灘。那裡海面平靜,陽光下多見滑極愛好者。黃昏運眺,點點漁帆出航,一派祥和的生息福地!/海神廟;印尼的廟宇一點都不誇張,只有一間特殊的房屋那麼大,裡面供奉的那路神仙,見不著,因為,礁伸出海去有百米,廟就建在那礁上,這裡遊客很多,海平一望無際,海濤洶湧,在暗淡的暮色裡顯得特麼凝重,彷彿訴說著諸多人間蒼霜!但更多的是震憾!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