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民國早期的北京城
老照片,民國早期的北京城
老照片,民國早期的北京城
老照片,民國早期的北京城
老照片,民國早期的北京城
老照片,民國早期的北京城
老照片,民國早期的北京城
老照片,民國早期的北京城
老照片,民國早期的北京城
老照片,民國早期的北京城
老照片,民國早期的北京城
老照片,民國早期的北京城
老照片,民國早期的北京城
老照片,民國早期的北京城
老照片,民國早期的北京城
老照片,民國早期的北京城
老照片,民國早期的北京城
老照片,民國早期的北京城
老照片,民國早期的北京城
老照片,民國早期的北京城
老照片,民國早期的北京城
老照片,民國早期的北京城
老照片,民國早期的北京城
老照片,民國早期的北京城
老照片,民國早期的北京城
老照片,民國早期的北京城
老照片,民國早期的北京城
老照片,民國早期的北京城
老照片,民國早期的北京城
老照片,民國早期的北京城
老照片,民國早期的北京城
老照片,民國早期的北京城
老照片,民國早期的北京城
老照片,民國早期的北京城
老照片,民國早期的北京城
老照片,民國早期的北京城
老照片,民國早期的北京城
老照片,民國早期的北京城
老照片,民國早期的北京城
老照片,民國早期的北京城
老照片,民國早期的北京城
老照片,民國早期的北京城
老照片,民國早期的北京城
老照片,民國早期的北京城
老照片,民國早期的北京城
老照片,民國早期的北京城
老照片,民國早期的北京城
老照片,民國早期的北京城
老照片,民國早期的北京城
老照片,民國早期的北京城
老照片,民國早期的北京城
老照片,民國早期的北京城
老照片,民國早期的北京城
老照片,民國早期的北京城
老照片,民國早期的北京城
老照片,民國早期的北京城
老照片,民國早期的北京城
老照片,民國早期的北京城
老照片,民國早期的北京城
老照片,民國早期的北京城
老照片,民國早期的北京城
老照片,民國早期的北京城
老照片,民國早期的北京城
老照片,民國早期的北京城
老照片,民國早期的北京城
老照片,民國早期的北京城
老照片,民國早期的北京城
掃花煮史
1/66 《北京美觀》(The Pageant of Peking)是美國攝影師Donald Mennie(唐納德.曼尼)的攝影集。此內收錄了其六十六幅攝影作品(大致拍攝於1915年-1920年間),內容包括頤和園、碧雲寺、北海、孔廟、戒臺寺等風景名勝以及當時北京的市井生活場景。
2/66 Donald Mennie(唐納德.曼尼:1875\/1876 – 1944),蘇格蘭裔美籍企業家、攝影師。自1899年來華起,至1941年在上海去世一直在中國沿海地區進行商業活動。作為二十世紀上半葉的攝影師,曼尼堅守著傳統的溼版攝影工藝,同時受到19世紀末畫意攝影的影響,他拍攝的北京、上海、江浙及長江三峽一帶的作品呈現出朦朧而細膩的獨特美感。
3/66
4/66 安定門是北京內城北垣東門。英法聯軍曾於1860年侵佔該門,但當時城門下的景象與照片中截然不同。現在,安定門大街被兩條兩尺深的磚溝分成三部分,中間三分之一的路面鋪上了碎石,供摩托車、黃包車、轎車等車輛通行。而兩旁餘下的路面仍保持原樣,雨天泥濘不堪,晴天塵土飛揚,供馬車和駱駝通行。照片中道路兩側的建築排列雜亂,外觀破爛,無論如何也稱不上壯觀。
5/66
6/66
7/66
8/66
9/66
10/66
11/66
12/66
13/66
14/66
15/66
16/66
17/66
18/66
19/66
20/66
21/66 西山碧雲寺內建築眾多,雕像無數。這座寺廟始建於元朝,明朝萬曆年間擴建到現有規模。寺內現存建築均系明朝所建。清朝乾隆時期,該寺又經進一步修繕。1748年,乾隆皇帝下令在此新建了一處行宮和羅漢堂。
22/66 內城應該算是真正意義上的北京。城內分佈著皇城和紫禁城。照片拍攝的是內城中的某條街道。這條街道和北京城內的其他街道一樣,並沒有什麼特別之處。道路中央專為現代交通工具鋪上了碎石,兩側各有一條磚溝,磚溝外側未鋪石的部分供行人、馬車和騾車等傳統交通工具通行。沿路房屋雖然造型多樣,但均為常見的平民住宅,並無多少特色。
23/66
24/66
25/66
26/66
27/66 紫禁城(即皇宮)是歷代皇帝居住和辦公的地方,坐落在內城的皇城中。這張照片攝於內城南垣前門之上。橫據於照片正中的是紫禁城的南牆。照片上半部分,即紫禁城南牆以北,就是皇宮。皇宮內的宮殿殿頂大多鋪的是黃色琉璃瓦。\n\n這張照片攝於霧天,光線不佳,景色模糊。若是晴天登上內城南垣向北俯瞰皇宮,由南向北可看到11座黃色琉璃殿頂,還可依稀望見皇宮北側的煤山。
28/66 西山廟宇成群,綠樹叢生,景色怡人,是極受北京人民歡迎的夏日納涼之所。山上有幾處交通便利的景點,引得遊人紛至沓來。從照片就可窺見山上風景如畫。
29/66
30/66
31/66 黃昏時分,夕陽西下,街頭斜影漸長。照片上的這兩座木牌樓並沒有紀念意義,僅用於裝點街景。它們都是三間四柱式結構,兩側均設有戧柱。照片中,街上已經鋪上了碎石,兩側各有一條很深的磚溝。
32/66
33/66 照片正中的這座城門是正陽門,俗稱前門。1900年,前門包括其大門和甕城城門均毀於大火。此後,該門又經幾度重修。因此,照片上前門毫無其他城門的衰頹之象,形制完整如新。城門之上是四排箭窗。窗內四周鑲有木質窗框,中間開一圓孔。這些窗口應該都安裝了透明玻璃,不過看上去更像是架設炮臺的孔洞。在被焚燬之前,這些箭窗處架設的便是炮臺。
34/66 外城位於內城以南,相較於後者,前者鮮為外國人所知。外城城牆上共有十座城門,照片所攝即為其中一座。此城門前後兩個門洞均為拱券結構,兩側木製門板上鑲有鎏金門釘。門洞正中的抵門石用於晚間鎖門。
35/66
36/66 這是典型的老北京街道。街上沒有鋪碎石,道路兩側沒有開鑿水溝,也沒有安裝電燈。在這張照片上,我們終於看到傳說中的“北京馬車”。這是華北人民最常用的出行工具。
37/66
38/66
39/66 南西門又稱右安門,是北京外城南垣三座城門中的西門。正如我們在第191頁照片中看到的那樣,南西門的門板也鑲有門釘,甬道地面正中間也有一塊抵門石。門洞內,左側為馬車,右側為貨驢,皆是日常寫照。從照片中,我們可以感受到陽光有多炙熱。城門外隱約可見一個人曝晒在烈日之下。在這樣的天氣出城,自然少不了一番折磨。
40/66
41/66 這張照片反映了北京人民的日常生活。幹活間隙,人們圍坐一團,稍作歇息。他們坐的這種板凳在華北地區最為常見。休息時,苦力們將幹活時脫下的外套隨意披在肩上。照片正中背對鏡頭坐著的這個人身穿羊皮袍子,繫著腰帶。他對面站著的那位鬍子花白,眉頭緊皺,手持一杆煙槍,正是典型的北京老大爺形象。他的煙槍裡基本上沒放幾根菸絲,不過是過過嘴癮罷了。在我們看來,照片上的這些人可能渺小如螻蟻,但實際上他們的生活卻比我們更值
42/66 這張照片攝於煤山,鏡頭朝向前門。視線從下往上,掠過皇宮建築群,我們可在照片上方依稀看到前門的輪廓。從照片中我們還發現,除了皇宮的宮殿和宮門之外,北京絕大部分建築都是單層建築。
43/66 這張照片是雍和宮萬福閣,閣內供奉著一尊高75英尺(22.86米)的木雕彌勒佛像。據說這座佛像是由整棵白檀香木雕刻而成。
44/66 這張照片攝於西直門附近某棵參天古樹之前。此門通往頤和園,沿線道路經過修繕之後已通行轎車。然而,這和役畜並沒有什麼關係。這類牲畜還是隻能馱著沉重的貨物,在新路兩旁或泥濘或塵土飛揚的“老馬路”上奔波。那些驅趕牲畜的車伕們雖然也要忍受泥濘和灰塵之苦,但卻總是樂呵呵的。
45/66
46/66
47/66
48/66 這張照片上的建築式樣和之前提到過的一樣,並沒有什麼特殊含義。值得一提的倒是街上那些自由行走的沒有裹腳的婦女。然而,這並不意味著漢族婦女的生活方式有所改善。這張照片是在內城,也就是滿城拍攝的,照片中的婦女很可能是滿族人,她們從來沒有裹腳的陋習。
49/66
50/66
51/66 西黃寺清淨化城塔全景。清淨化城塔通高30英尺(9.14米),塔身雕像精美絕倫。可惜的是,塔底部被前面的大門遮擋住了。\n\n
52/66
53/66 明十三陵。明朝共有16位皇帝,其中13位皇帝集中安葬在北京西北30英里(48.28千米)處的明皇陵。照片上的牌樓就是陵區的入口。這座牌樓高50英尺(15.24米),長80英尺(24.38米),據說是中國現存最完好的牌樓。
54/66
55/66 中南海瀛臺。如果一個人必須像當年的光緒皇帝一樣被幽禁,他絕對找不到比瀛臺更美的監獄了。
56/66
57/66
58/66
59/66 德勝門(有時也寫作得勝門)和安定門同為內城北垣上的城門。“德勝”並不僅僅是“取得勝利”的意思,而是“以德取勝”之意。從這張照片上我們可以發現,當地手推車十分常見。
60/66
61/66
62/66 永定門是外城南垣正中那道城門,“永定”寓“永遠安定”之意。在照片中,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城門和甕城城門之間的這一道月牆。照片中,人們推著車過城牆角不遠處的小溪,由此可見,它深不過數英尺。不過從溪邊灘塗上的堤岸來看,豐水期此處水流頗大,水勢洶湧,足以漫堤。
63/66
64/66
65/66
66/66
2019-09-16

更多精彩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