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考貧困村徐場村靠一絲一弦走出致富路
蘭考貧困村徐場村靠一絲一弦走出致富路
蘭考貧困村徐場村靠一絲一弦走出致富路
蘭考貧困村徐場村靠一絲一弦走出致富路
蘭考貧困村徐場村靠一絲一弦走出致富路
蘭考貧困村徐場村靠一絲一弦走出致富路
蘭考貧困村徐場村靠一絲一弦走出致富路
蘭考貧困村徐場村靠一絲一弦走出致富路
蘭考貧困村徐場村靠一絲一弦走出致富路
蘭考貧困村徐場村靠一絲一弦走出致富路
蘭考貧困村徐場村靠一絲一弦走出致富路
視覺中國圖播快報
1/10 2019年5月14日,徐場村。今天是焦裕祿同志逝世55週年,日前,攝影師走訪了位於河南蘭考縣堌陽鎮的這個“中國民族樂器村”。昔日的貧困村大變樣,靠一絲一弦,走出了一條致富之路。蘭考扶貧企業聯合會\/視覺中國
2/10 徐場村,路邊停靠三輪摩托車裝滿泡桐木料和“半成品”。20世紀60年代,為了防治風沙,焦裕祿帶領蘭考人大量種植泡桐樹,泡桐也因此被當地人親切地稱為“焦桐”。但誰也沒想到,半個多世紀後,廣植於蘭考的泡桐作為極佳的樂器材料,為蘭考帶來利潤豐厚的收益。蘭考扶貧企業聯合會\/視覺中國
3/10 徐場村從1985年開始生產民族樂器。據村民解說,長在黃河故道沙土中的泡桐,紋路清晰,板材音質奇佳,這在全國是獨一無二的。蘭考扶貧企業聯合會\/視覺中國
4/10 近年來,徐場村從生產樂器音板等配件慢慢發展成為擁有82家民族樂器生產企業的專業村。如今的徐場村,是蘭考樂器作坊最集中的村。“90後”徐亞衝,是當地的“老”斫琴師了,年紀輕輕就已有10年的制琴經驗,從制琴、賞琴、再到鑑琴,談起來頭頭是道……他原本上海一家樂器廠打工,感受到家鄉的巨大變化選擇回到徐場村,和本科畢業的哥哥一起成立了樂器公司,專門生產古琴。蘭考扶貧企業聯合會\/視覺中國
5/10 如今村裡,民族樂器生產的從業人員1000多人。年產各類樂器超5萬臺(把),年產值近1億元,產品銷往世界各地。蘭考扶貧企業聯合會\/視覺中國
6/10 目前,徐場村製作的泡桐面板佔據全國95%的市場。徐場村60%以上的村民都開有製作民族樂器的家庭作坊,其餘村民也幾乎都在村裡的樂器作坊裡打工。蘭考扶貧企業聯合會\/視覺中國
7/10 木匠在打磨泡桐板。蘭考扶貧企業聯合會\/視覺中國
8/10 斫琴師正在進行雕刻打磨工作。蘭考扶貧企業聯合會\/視覺中國
9/10 琴匠正在給樂器配弦。蘭考扶貧企業聯合會\/視覺中國
10/10 琴匠正在給樂器配弦。蘭考扶貧企業聯合會\/視覺中國
2019-05-15

更多精彩

推薦中...